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海岛农场主-第9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每天早上和中午,配送中心派出送货车,挨家挨户将预定的食品送到商户们的手上。不用自己亲自去跑腿进货,方便快捷。
据后来了解,金麦乐配送中心是一家规模不小的民营食品生产企业,主打便民早餐工程,在粼江市南城区的早餐市场上占有不小的份额。
其在市郊建有食品加工厂,对农副产品原料及成品实行统一采购、统一加工、统一配送,号称在质量、卫生、环保、安全等方面严格管理,确保百姓吃上放心、安全的早餐。
不过这机器批量统一生产的东西,口味什么的就很一般,没啥特色。即便在孙素珍搭上口福多之前,销量也不咋地。
“孙老板,你们家的订单填好了吗?”送货员小柯走到窗口前,低下脑袋问道。
“哦,差点儿忘了。小柯,你稍等一下啊。”孙素珍才想起来还有这么档子事儿。
于是拉开柜子上的抽屉,翻找订货单。
“昨天我已经填好了。”老公插上一句。
孙素珍找到单子,目光在上面一扫,随即扭头瞪了老公一眼。
“真够笨的,这么多要是卖不出去,往后一日三餐顿顿让你吃这个。”
“我没有多填啊,跟上星期的一样。”老公有点儿摸不着头脑。
孙素珍也懒得跟他啰嗦,将订货单揉成团,取了一张新的,刷刷刷勾填完毕,然后递交给送货员小柯。
“孙老板,怎么才订这么点儿货啊?”小柯看着单子上的数据,不禁蹙起眉头。
“小柯啊,现在生意不好做,竞争太激烈了。我们也没有法子啊,总不能天天剩一堆自个儿吃吧?”孙素珍理所当然地回应道。
小柯摇摇头,只得收起单子,接着走向前面的四号棚亭。
小柯走后,孙素珍提醒老公以后别自作主张,生意上的事情她自有分寸。(未完待续。。)
第二百八十六章 口福多新品上市
张凤兰提出抓阄的方案,见大家都表示赞同。于是回屋取纸笔,写了十几张纸条,然后揉成小团,搁在一只盘子中。
再端着瓷盘返回院子,让经销商们依次抓阄。
结果很快出来了,春兰路上的李老板今天福星高照,运气大好,拿到了最高等的六十张配额,当即乐得差点儿蹦起来。又连连夸奖口福多秉公办事,有信誉值得信赖。
而胡老板则垮了脸,竟然被他抽到了下下签,三十张。气得他直拍打自己的手背。
孙素珍也不咋地,抽到了四十张。比胡战友稍好一些。
其他人的表情各不相同,喜忧参杂。但愿赌服输,既然出了结果,按照规矩全体都得遵守。
张凤兰接着招呼大家,拿着各自的纸条去办公室登记。完事儿了就早点儿离开院子,人多聚集在这里很影响生产工作的。
于是在她的张罗下,这场小风波就此过去。
次日清晨,各路经销商便按照新的配额开始进货。
这回新定制的千层饼包装纸袋上,也按照三种不同馅料口味分别做出了标记,以便于区别。
新品种一经推出,立刻在顾客群中大受欢迎,一时间供不应求。
如今,口福多的品牌在粼江南城地区早已深入人心,但一直以来的缺点也很明显,那就是产量低且口味单一,在这方面与那些产品线齐全、花样品种繁多的大牌子连锁洋快餐完全没得比。
不过这也难怪,那些洋快餐都是跨国集团公司。名列世界五百强企业之列,连锁店不计其数,像蜘蛛网般遍布全球。相比之下,口福多目前还只是一个私人小作坊而已,两者根本不在一个级别上。
尽管如此,这回口福多一下推出两个新品种的千层饼,口味迥异但品质同样卓越,令爱好者们欣喜不已。还有人在网上放风说要成立口福多爱好者协会,就像国外的什么某某汉堡协会、烤肉协会一样。
这些爱好者们对前段时间市面上流传的口福多百年老字号的民间传说深信不疑,成立协会的目的旨在宣传口福多品牌。让更多的人知道。大力弘扬口福多悠久的传统历史文化。
当然,等爱好者协会真正成立起来,已经是一年后的事情了,按下不表。
当前。口福多千层饼的增产。让众位经销商们的腰包又鼓了一圈儿。个个心中乐开了花。
几天后的一个早上,宏光大街中段,一溜儿五个早餐棚亭门前都排着不短的队伍。等待购买早点。
这些顾客群中,已不光是上班族,还有许多附近住家的大爷大妈之类也参杂其中,或为自己抑或为孙子、孙女起大早排队。
甚至家住得很远,慕名前来的也不乏其人。
不多时,随着气喇叭的声音响起,支路上出现几辆电动三轮车,从侧面驶上人行道,分别来到各个棚亭的侧后方停下。车厢里都装着用白色厚棉被覆盖的大竹簸箩。
“来了,来了。”顾客们早已见惯这种场景,明白货到了,于是纷纷将手中的报纸、手机之类收好,取出零钱准备购物。
五号亭子的孙素珍,赶紧打开侧门。很快,他的老公端着一个堆得高高的大竹簸箩走进来,额头上还冒着汗。
搁在台子上,又转身出门去端另一只竹簸箩。
“赶紧切,把手套戴上。”孙素珍交代道,同时将一副橡胶手套递给他。
老公答应一声,戴上手套揭开棉被,麻利地将三张热气腾腾的焦黄大饼子同时提起,啪地一下撂到案板上,随后抄起菜刀一分为四。只见刀路笔直且均匀,犹如拿尺子量过一般。
“这是牛肉萝卜丝馅的。”他告诉老婆。
孙素珍左手取过相对应的口福多包装纸袋,捏开口子,右手用食品夹飞快地将切好的饼子装进去。手法同样迅捷,不遑多让。
“再切三张猪肉芹菜的。”她继续发出指令。
千层饼的浓郁香气顿时充盈屋内,还顺着窗口溢出去。令外面的顾客们连连抽动鼻子,唾液分泌加速。
“给我来俩牛肉的。”
“猪肉芹菜的,三份儿。”
孙素珍熟练地收钱找钱,交货,须臾又转身继续装袋。夫妻俩配合默契,如同生产流水线。
一份份千层饼以惊人的速度被销售出去。
“我要一份儿牛肉馅的。”
“对不住,没有了。现在新口味儿的饼子做得少。”孙素珍连忙解释道。
这两天一开张,总是新货先被卖完。也难怪,卖了这么久的白菜猪肉馅,人们想尝尝新鲜的也再正常不过。
“哦,那就拿原来的吧。”顾客倒也好说话,并不很挑剔。
一个半小时后,全部千层饼被销售一空。
“没有了,没有了,各位到前面去瞧瞧吧。要不就中午再来。”孙素珍大声说道。
“前面那儿也散摊子了。”
“唉,算了,中午早点儿过来吧。”
后面的顾客颇有些沮丧,摇摇脑袋各自散开。
“哎,我这腰还真酸。”孙素珍一屁股坐到方凳上,皱起眉头用拳头捶后腰。
从早上到现在,一直持续高强度的工作,中间连歇口气儿的功夫都没有。这也没辙,否则顾客们就该嚷嚷抗议了。
老公摘下油腻腻的橡胶手套,也拉过另外一张方凳坐下。呼呼喘气。
“要说咱们这儿也不错了,其实每天就忙早上、中午这两段儿,别的时候关门都无所谓了。”老公说罢,拿过桌上的保温口杯,灌上一口热茶水。
自从去年搭上口福多这条船以来,千层饼就成了售货亭的主要利润来源。加上最近刚刚增加的四十张新货,当前每天的配额为两百张,毛利高达一千六百元,这样每月就是四万八千多,如此丰厚的回报,要搁在过去那可是连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而光临的顾客群也主要是冲着千层饼而来,其它的什么花卷、馒头、火烧、豆沙包、肉包什么的从早到晚也卖不出多少,基本上沦为添头的角色,鸡肋得很。
至于原因也很简单,除了千层饼的冲击之外,宏光大街上其它小吃店也在做早点生意,人家坐着享用刚出锅、炸得香喷喷的油条油饼,再配上一碗热乎乎的豆浆、豆腐脑什么的,岂不比这亭子里的花卷、豆包之类来得更诱人?(未完待续。。)
第二百八十五章 口福多千层饼新配额的争夺
秀水巷九号院,借着元宵节过后大批务工人员返城的机会,经理张凤兰马上进行员工招聘工作。
与鼎香园那边一样,员工薪金待遇比市场同行业平均水平高出两成左右,这种条件很容易就吸引了多人上门面试,张凤兰从中挑选出两男一女三名新员工,即刻上岗,先干打下手的工作。
这样一来,口福多项目这块儿就一共拥有十名员工了。
院子中的两间新增活动房早已建好,烹饪设备购置齐全,而新产品的配料及口味也于春节前就已经定型,所谓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如今人手既然到位,按照前期的安排,口福多正式开始推出牛肉萝卜丝和猪肉芹菜两种新口味千层饼。
两种新品的单日产量暂定为各三百五十张,批发零售价格不变。这样口福多千层饼的总产量就提高到了单日两千五百张。
消息传出,对此期盼已久的各路经销商们纷至沓来,不出意料地又展开了一场配额争夺大战。
口福多的零售经销商一直保持着十几家的规模,基本上形成了一个固定的圈子。后面还有想加入的也被这些人想法设法给撵了出去。
宏光大街上的孙、胡两位老板,本想以创业元老的身份多争取一切配额,尤其是胡老板,更是派出侄儿强子出马,游说九号院副经理顾子芬。
顾子芬耳朵软,经不住软磨硬泡。为此还真的找到张凤兰为胡老板说情。
话说这俩人认识了这么长时间,貌似还真有点儿那个意思。
没等张凤兰做出表示,胡老板的劣行就被消息灵通人士在圈子内捅开,顿时引起公愤。竟然背着大家玩儿起了美男计,走裙带路线,人品实在不堪,怪不得长了副獐头鼠目的模样呢,老天爷就是公平。
一帮人也不管不顾了,这天下午集合起来,跑到九号院里大吵大闹。要张凤兰给大家一个公道。
胡老板和孙老板也到达现场。再次结成同一阵线。同时把去年那套什么创业元老、承担市场风险、先来后到、大锅饭时代早已远去的理论搬出来,企图压住其他人。
谁知当前这套儿东东却不管用了,入行已久,谁还不知道谁是怎么回事儿。
何况众人早就对胡、孙两位老板的高配额不满。如今是人心不足蛇吞象。竟然还要在新品种分配上玩猫腻。实在令人无法忍受。
十几位经销商划成了泾渭分明的新、老两派,双方吵吵嚷嚷,争执不下。
孙素珍和胡老板这边的老派仅有他们两人。立时显得势单力孤。而强子因为美男计事件的嫌疑,也不方便在这个场合出现。
“大伙儿心平气和一点儿,吵是解决不了问题的。这样吧,咱们还按照原先配额的比例进行新产品的分配。这是最公平的,大伙儿说咋样儿?”胡老板眼珠儿一转,提出一个貌似说得过去的方案。
“老胡的这个法子好,我觉得挺公平的,大伙儿也不用再费脑子了。”孙素珍立即表示拥护。
按照原先的比例,那当然还是他们两家拿得最多,完全可以接受。
“那是你们两家不用再费脑子了吧,这小算盘倒是打得滴溜溜儿转,把我们大家伙儿当傻小子耍着玩儿哪。岁数也不小了,积点儿德成不?”春兰路上的李老板闻言,顿时怒火中烧。头一个跳出来反对。
他加入得最晚,直到现在每天的配额只有可怜的四十张饼子,每天看到别人七、八十甚至上百张的进货,哗哗地挣票子,心里就像猫抓一样难受。好不容易熬到口福多增产,正想指着这个翻身,不想那胡孙两位老板却表现得如此的贪得无厌,是可忍孰不可忍。
“这是怎么说话哪,谁不积德了?”饶是胡老板涵养再高,此时也沉不住气了。
“哎,要我说,咱们也别站在这儿瞎吵吵了,还影响张经理她们的工作。我提个建议,最简单的法子,就是这新出来的饼子,大伙儿平均分配,谁也别多吃多占,不就结了。”宏光大街一号棚亭的金老板出面打圆场,提出新的方案。
这个办法显然比胡老板刚才的那个好得多,于是相当一部分人表示赞同。
但分歧也不小,胡老板认为这是又回到了吃大锅饭的年代,打压劳动生产积极性,不利于开拓创新。
而李老板则觉得这样分到自己手上也没有多少,贫富差距依旧巨大,完全不能满足。所以他坚持要优先照顾原先配额低的经销商,比如自己。大家都是一条船上的人,总不能肥的肥死,饿的饿死吧。要平均也行,那就连带着前面的配额一块儿平均,他举双手双脚拥护。
结果又是一通儿吵闹,谁也无法说服全部的人。
张凤兰蹙着眉头坐在办公室里,望着窗外的闹腾,心里实在犯了难。
外面这些人都是原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出身,按说应该是同病相怜的,平时互相之间也都还表现得和和气气。没想到面临利益分配问题,竟然也闹得不可开交,还真是超出了事前的估计。
虽说自己现在做出任何决定,迫于压力,也能强制执行下去。但这配额一旦定下来,就得长期实行,让部分人长时间心存怨气不平衡,总不是什么好事。
那该怎么办呢?这一碗水还真不好端平啊。
对了,能让所有人心平气和接受的,只有唯一的一个办法,那就是抓阄。大家各凭运气,各安天命,最多抱怨老天爷去,那总比抱怨自己要强得多。
别说这里,就连政府分配保障房的时候,僧多粥少,为示公平,也往往采取抓阄摇号的方式。
想到这里,她站起身推门而出。
见到张经理出现了,院子中的人们立刻停止争吵,一双双眼睛都盯向她的脸。
张凤兰随即公布解决方案,她把新增的七百张千层饼分成十几份儿,每份儿从三十张到六十张不等,大家靠手气抓阄决定。
往后如果口福多再增产,也照此办理。
这个方案一出,众人琢磨议论了一阵,觉得似乎也没有更好的法子,于是便纷纷同意了。(未完待续。。)
第二百八十四章 竹楼设计方案出炉
() 江逸晨饶有兴致地观赏苏晓佳最新出炉的设计作品。
只见图中的竹楼临水而立,依山而筑,分为上下两层,是那种传统的半干栏式建筑,也称吊脚楼。
其特点是上层的正屋建在实地上,厢房除一边靠在实地和正房相连,其余三边皆悬空,下方靠柱子支撑。
整体建筑呈南北向分布,屋顶是人字形,上面覆盖茅草,朝外的有绕楼的曲廊,南侧的晒台连接着上下楼梯。除了梁、柱之外,墙壁、曲廊护栏、楼梯扶手都用竹子材料,图上特意画出了竹节的特征。
也许是考虑到人手和工艺的问题,竹楼的造型古朴简洁,没有更多的花式。但正因为如此,再加上竹子天然的材质,下层柱体附近种植的青竹和芭蕉,整体建筑与山势配合,看上去浑然一体,显得非常协调。
“画得不错嘛,我早就说过,这没什么难的。晓佳妹子这么聪明,只要稍微用点儿心,一定可以轻松搞定。”江逸晨微笑着夸奖道。
苏晓佳听了,脸sè微微泛红,心情很是愉快。
但要说轻松那可未必,这些天来为了设计竹楼的方案,她在网上查阅了大量的资料,从竹楼的历史、民俗到结构、材料选择与处理等等,都翻了个遍。
说实话,竹楼瞧上去简单,但真正要动笔进行设计,也tǐng不容易的。
前几rì岛上的石锁儿和喜子,在选址处用手机拍摄了一些补充地形照片,又用皮尺量了坡度、距离等参数,一同发到她的邮箱里。
她根据网络资料上学到的东西,再结合具体数据,花了两天时间才画出了这些方案图,期间改了又改,废掉了不少。
江逸晨接着又继续看下面的平面布置图,上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