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海岛农场主-第9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看着纸面上各种五花八门的线条、节点、标注。一时间仿佛回到了中学时代的几何课程,顿时脑子阵阵犯晕。他在那个时候可是最讨厌数学课的。

    石锁儿嗯了一声,然后继续思索。

    喜子拿过那张水彩笔的设计图,还是这个容易看懂。想到不远的将来自己等人就要住在漂亮的大竹楼里,不觉咧开了嘴。

    “哎,这房子可得搞结实点儿,别一不留神,走到啥装修、展会木工的路子上。那俺可不敢住,悬得慌。”喜子再次提醒道。

    他又想起上次石锁儿关于当代木工分类的讲解,尤其是展会木工手持气钉枪一通儿梆梆梆。活儿就完成了。这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你扯啥哪,这是竹木结构建筑,都是用最传统的榫卯结构。能抗八级地震。你要不放心,到时候房子建好了我们搬进去住。你接着睡山洞不就得了。”石锁儿见喜子小瞧他。很是不满。

    “成。你能。对了,竹楼弹性好,抗个地震不算新鲜。能抗台风不?”喜子又问。前段时间那场罕见的台风可带来的破坏力可真够劲儿。

    “亏你想得出来。能正面抗台风的只有碉堡。全套钢筋混凝土的。竹楼可没那个本事。不过咱们这楼建在西边,惹不起还躲不起吗。”旁边传来一个声音,替石锁儿做出解答。

    二人抬头一瞧,原来是来顺儿回来了。

    “那倒也是。嗯,这一层是干嘛的?”喜子又指着设计图问道。这竹楼下方的空间似乎还不小。

    “养猪的。”石锁儿的思路被他乱七八糟一通儿打扰,干脆把手中的笔撂下,没好气儿地回了一句。

    “养猪?那玩意儿味道多大啊。正好,这楼上走廊栏杆还带座的,到时候你就坐在那儿啃鸡蛋煎饼,就着猪圈飘上来的味儿,越啃越香。呵呵。”喜子说着,又瞧平面图上那曲廊靠椅,觉得这还真是一个不错的设计。

    石锁儿见他越说越不像话,只得耐心解释了一番,谁让喜子好歹也是个小领导呢。

    一楼养猪只不过是个玩笑,真正的用途是用来设立厨房、卫生间,再有搁置农具杂物,当仓库使。当然,个把家禽,比如小鹅威威,倒是可以安顿在那里。

    然后又给他介绍了一下曲廊靠椅的来历典故。

    “美人靠,呵呵,这名字真不赖。回头俺往上一坐一靠,也成美人了。”喜子听得有趣,插上一句嘴。

    “美人儿坐在那儿是绣花的,气质端庄优雅,你小子会个啥?”来顺儿见他自比美人,不禁莞尔。

    “俺会剪手指甲、脚趾甲,对了,脚丫子痒痒了坐在那儿上面抠一抠也挺舒服的。”喜子大言不惭地回答道。

    “靠,上不了台面的货。别跟这儿待着了,淘米煮饭去。”来顺儿听罢气得皱起眉头,还在他肩头推了一把。

    这臭小子,好端端风雅的曲廊靠椅让他搞得大煞风景。

    “本就挺舒服嘛,还不让人说。岛上就这么仨和尚,又没有美人儿听见。”喜子嘟囔着,往洞口走去。

    “哎,记得把手洗干净啊,打两遍肥皂。”来顺儿又大声提醒道,谁知道这小子是不是真的没事儿抠脚丫子玩儿。

    “放心,闹不死人的。”洞口传来喜子拉长调的声音。

    来顺儿摇摇脑袋,转过脸端详桌面的几张图纸。

    “咋样儿啊?结构搞清楚了没?”他问道。

    “已经**不离十了。我琢磨着,这竹楼还得以原木做大柱,一共八根,底下埋石头柱基,让柱子蹲在上面,省得日子长了朽烂。梁也得使木头,主房架采用穿斗式结构,全部榫卯连接。楼板用木板铺。竹子作辅柱、檩、掾、墙、梯、栏这些,竹篾绑扎……里外涂上桐油……”

    “晨子哥说了,建完楼里面配一些家具,也使竹子做,竹椅、竹床、竹桌子……”

    石锁儿连说带比划,做了一番详细介绍。

    这里面的东西,来顺儿有些听得懂,有的则一时搞不太明白。不过不要紧,有石锁儿挑头儿就行。

    于是他交代石锁儿抓紧时间完成施工图,不用太正规,就是自己人能看得懂的那种就成,跟晨子哥定稿。然后开出所需材料的清单,以及工具物品,交给后勤部进行采购。如果要求太专业担心那边买错东西的话,干脆就由石锁儿陪同一块儿去。

    石锁儿点头答应下来,说有些东西搁在外行身上确实容易搞错,比如上次晨子哥答应的小型多功能木工机床之类。到时候自己跑上几趟就是了。(未完待续。。)
第二百八十八章 金麦乐配送中心
    城西市郊金麦乐配送中心总经理办公室。

    棕色的真皮沙发上,坐着两名中年男子,其中年长些的手中拿着根点燃的香烟,不时吸上几口,一副眉头紧锁的模样。

    这两位分别是配送中心的古总经理和业务部的吴经理。

    “本月环比又下降了十一个百分点,怎么这么多?你们业务部门干什么吃的?”腮帮子上长了颗大痦子的古总再次拿起茶几上的报表,扫了一眼又撂下,不满地责问道。

    “古总,我们的业务员都身兼送货,已经很努力了。还不是让那个什么口福多闹的,听说这个月又出了新品种,增产了不少。”看上去年轻一些,青白面皮的吴经理黯然回答。

    “他们的货卖得贵,对我们的影响怎么会这么大?”古总接着问。

    “古总,您是不知道。这每天早上、中午的黄金时间段,只要那千层饼一到货,那些售货亭子热闹得像过年一样,一大堆人排着队抢购,嗬,六块钱一份儿,巴掌大小,就跟不要钱似的。这不,把咱们的东西排挤得够呛。”吴经理说着,连连摇头。

    在大半年之前,配送中心一直过得顺风顺水,尤其是在中标南城区下岗职工再就业早餐工程之后,他的业绩更是水涨船高。

    可惜好日子没过多久,就被一种叫做口福多的千层饼给搅了场子。

    前些年粼江市大刀阔斧地进行国有企业改制,许多工厂关停并转。大批工人因此下岗,造成了不小的社会问题。尽管宣传部门下大力气进行各种宣传和思想教育工作,鼓励他们从头再来、自谋职业、创业光荣云云。但收效甚微。

    于是很长一段时间里,到市政府门口静坐的,到省里上访的,在繁华闹市区打着“我们要吃饭”之类条幅、喊着口号集体散步的,各种事件屡有发生,让领导们头疼不已。

    后来为了解决这一历史遗留问题,经市领导指示,各城区、街道办想方设法。对本辖区内的下岗职工进行再就业安置。

    其中的一项重要举措。就是在各条主要街道上,统一设置一些早餐销售网点,分配给下岗职工经营,实行低租金、低税收。甚至连进货渠道都统一给包办了。可谓体贴关怀备至。

    要知道这些街道上的正式店铺租金很贵。至于野摊子则根本不允许存在,城管是见一个抄一个,毫不客气。

    所以这些售货棚亭的出现。让外地来粼江做小买卖的人们羡慕眼热不已,都说这些下岗职工交上了好运。

    金麦乐配送中心就是在那个时候参与了公开招投标,中标后成为了南城区唯一的早餐网点供货商,同样享受一定的政策、税收优惠。

    按照中标合同规定,同行不得介入南城区的供货生意。

    但对于售货亭的小老板们,也许当时仅仅是把配送中心的供货服务做为一项政策福利,以及卫生条件达标的要求,在承包合同中只是很简单地列了一条金麦乐配送中心为早餐供应网点的指定供货单位。但却并没有更多的细则,比如每天进货数量的下限,以及违规处罚条例等等。

    但这本身并不存在多大的问题。由于配送中心是大批量地采购原材料,流水线批量生产,再加上税收优惠,实际上生产成本和批发价格都是比较低廉的,所以只要同行不参与竞争,基本上不用担心售货亭小老板们另起炉灶。

    当然,对于个别小老板弄点儿小副业,比如宏光大街四号亭子的胡老板,原先捎带着卖点儿自家产的煎饼果子之类,则属于少数情况,小打小闹占不了多少份量,所以也无人在意。

    谁知在去年情况发生了变化,一种叫做口福多牌千层饼的食物横空出现,出现在宏光大街的几个早餐亭中,而且极受顾客欢迎。

    刚开始的一段时间,由于千层饼数量不多,只有宏光大街上的两个亭子售卖,而且价格贵,按说与花卷、豆包等普通食品不在一个档次上,不应形成竞争。所以吴经理他们也并没有太当一回事儿。

    不料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饼子的产量不断提升,波及范围越来越大。造成的后果,就是配送中心的订单数量开始下降,而且趋势明显。

    尤其是今年春节之后,这种糟糕的情形愈演愈烈,令他们感到焦虑起来,不得不认真思考对策。

    “那种千层饼我也尝过,味道口感确实相当出色。说实话,如果我做为一名普通的消费者,手头上又不太拮据,我也喜欢买这饼子当早点吃。”吴经理继续介绍情况。

    “这么多人买,那说明应该有一定的致瘾性,上次让你去弄个样品送去查验一下,结果怎么样?”古总想了想,总觉得像这么受欢迎的东西,里面应该是添加了什么致瘾违禁品才对。

    “检验结果已经出来了,一切正常。所用的原材料都是正规货,没有查出任何问题。我托人打听过了,口福多是正规注册的商标,手续齐全。再有,它的生产地点在秀水巷那边,也不归宏光街道办管。”

    “另外,这家作坊很会来事儿,一直打着什么为下岗职工服务,尽社会责任的旗号。现在在区里也小有名气,听说还有区领导夸奖过呢。”

    吴经理详细陈述探听到的情况,断绝了对方在这方面打主意的念头。

    粼江是个拥有千万级人口的大都市,与某些小地方不同,很多事情大体上都得按照规矩来。

    自从大陆实行改革开放以来,人口流动愈发频繁,相关限制越来越少。但通常有个惯例,那就是人们更喜欢从小城市往大城市跑,从西南、西北内地往沿海城市跑。很少有相反的情况。

    在这里面,除了经济发达、工作机会多、工资高的因素之外,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那就是大城市人口众多,各方面势力相互制衡,再加上媒体发达,社会上发生点儿什么事情更容易引起各界的关注。所以在司法、教育、商业竞争等方面相对较为公平公正。

    即便某些人有点儿硬关系,但若想行某些违规的事情,也是顾虑多多,放不开手脚,更不敢搞得太过分。

    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很多本身能力并不高、无望混入精英阶层的人,却喜欢在大城市扎根工作和生活,哪怕是居住在地下室的小房间里,也不愿离开。

    “现在销售口福多千层饼的店大概有十几家吧,几乎家家都挂上了口福多的logo,就像专营店一样。订咱们的货也是越来越少。我现在担心,照这个趋势发展下去……”说到这里,吴经理摇摇脑袋,其意不言自明。

    “不行,不能由着那帮小老板放肆。这样,你去找找街道办的林主任,让商户们认真履行承包合同。”古总作出决定,随后将烟头狠狠摁灭在玻璃烟灰缸中。

    早餐销售网点是由区政府出资设立的,低税收低租金,属于政策福利性质。对承包的商户当然应该有所限制,不能像街上那些普通店铺一样随心所欲,想卖什么就卖什么。

    再说,当初进行网点招投标的时候,他可是没少下功夫,首先打出了为政府排忧解难招收下岗职工的大旗,后来又花了不少本钱进行公关,还搞了陪标的花样,这才拿下。

    “好,我下午就去。”吴经理点点头,于是站起身,与古总告辞,离开了办公室。(未完待续。。)
第二百八十七章 孙素珍和老公
    宏光大街五号棚亭中,刚刚忙活完的两口子正在聊天。

    老公认为现在每天早上、中午卖掉千层饼之后就可以关门歇业了。

    “关门干啥?有闲功夫了,难不成憋着跟你二叔他们搓麻将去?告诉你,那可是败家的玩意儿,打老娘这儿就甭想。”孙素珍听了老公的话,不由瞪起了眼睛。

    “你想哪儿去了,我这不就是怕你累着嘛。再说,二叔他们打麻将才玩二、四、八块的,一晚上就是背到家也输不了几个大子儿。”老公见对方脸色不对,连忙辩解道。

    “二、四、八的也不成。那玩意儿容易上瘾,以后越玩儿越大,欠一屁股债,搞到最后说不准连老婆孩子都得输掉。你们男人最没有自制力,除了玩牌,再就是到外面烧包沾花惹草的。别以为我不明白。”孙素珍断然否决,同时给老公敲响警钟。

    社会上常说男人有钱就容易变坏,自己一定要牢牢把持住家里的财政大权,不给男人创造犯错误的机会。

    “咋越说越离谱儿了,咱是那种人吗?”老公尴尬地回应道。转头看看油腻腻的案板,随即起身收拾。

    “哦,对了。亮子这不该上初中了吗,我听他们老师说啊,现在一般都是按照就近入学的原则,咱们那片儿就是归二十六中和马场口中学,琢磨一下去哪个吧。”片刻之后,老公想起儿子准备升初中的事情。

    “二十六中和马场口?那俩破三流学校有啥好上的。老师水平差,学生没心思念书,小小年纪就搞起了对象。校门口也不安生,整天有小流氓打架斗殴,抢手机、劫个钱啥的。这好孩子进去了也得学坏啊,亏你想得出来。”孙素珍听了连连摇头,校风不好的学校坚决不能进,纯粹误人子弟。

    “那咋办?”老公问。虽然觉得上述传闻有些过火,但仍很理智地选择不与老婆进行争辩。

    “咋办,这些事儿还能指望着你?我早就想好了。让亮子上二中去。”孙素珍果断地说道。

    “二中?那可是市重点。门槛高,想进去的都打破头了。再说也不归咱们那片儿啊。”老公闻言颇有些惊讶。

    “真是死脑筋,听说过择校没有?我早就托人打听清楚了,那儿今年的赞助费行情是六万。再说咱们亮子的成绩和学校考评还不错。应该没问题的。”孙素珍随之透露底子。

    现在的学校奉行教育产业化。虽说上面每年都发文件,明文规定不允许收费择校。但国情所致,向来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择校费不许有。那就改名叫赞助费,或者自愿捐资助学费等等,反正不交钱就别想进这个大门。

    而且好学校的入学名额那是抢破头,校长牛气冲天,走道儿俩眼珠子都往上翻,根本不愁没人买账。

    六万。老公嘬了嘬牙根,这还真是狮子大张口。

    “六万算个啥,咱们亮子打小就聪明,进了二中的大门,听说往后再想考它的高中部有优先照顾。你知道吗,二中去年应届生有七、八个考上北大、清华的,人家那师资力量、教学水平,啧啧,那马场口啥的给人家提鞋子都不配。亮子好好念念书,一准儿差不了,将来考名牌大学,嗯,毕业后再出国留学去,念个洋硕士博士啥的。省得像你这么没出息。”

    孙素珍说到这里,两眼放光,仿佛已经看到儿子戴着博士帽站在主席台上,被大鼻子、蓝眼珠的老外校长授予学位证书的情景。

    对,就这么办,别说六万,十六万老娘也出得起。她想到这里,颇有些腰杆硬,扬眉吐气的感觉。

    “孙老板,孙老板。”正在这时,窗外传来喊声,打断了她的遐想。

    孙素珍探头一瞧,只见自行车道旁停着一辆箱式小货车,驾驶室的门打开,一位穿蓝灰色工作服的小伙子刚从上面跳下来。

    这位小伙子她认识,金麦乐早餐配送中心的送货员小柯。

    加入口福多之前,售货亭一直都是进这家配送中心的货,当然,也没得选,是区里统一招标后指定的。

    当时给出的条件还算不错,每周提交一次订货单,货款可以一周后再支付。至于品种数量,则由商户根据自己的销售情况来定。

    每天早上和中午,配送中心派出送货车,挨家挨户将预定的食品送到商户们的手上。不用自己亲自去跑腿进货,方便快捷。

    据后来了解,金麦乐配送中心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