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就是这么任性-第3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等什么等!总是想一出是一出的。”阿兰连忙按住振翅欲飞的福惠,“你老爹既然这么安排那肯定是有他的道理,你若是贸然行动也许就会打乱他的整盘布局。再者说普通的宫人不会多想,但雍正肯定不会向他们一样好糊弄。

    你那个催眠术毕竟还是有漏洞的,虽然记忆混乱了,但是颁下的圣旨不会抹去,他肯定是能够找出其中的异常的。”

    “唉,的确是我想当然了。我现在已经快要变成结婚狂了都!”福惠沮丧的道。

    闻言毫不同情的打趣道:“呵呵,你不是快要变成,而是已经变成结婚狂了。你若是再按对儿龅牙,那简直了。”

    福惠道:“那就不是结婚狂,而是牙擦苏了好吧?”

    阿兰闻言揉着肚子连连点头。

    福惠看着笑得直不起腰的阿兰很是无奈,找个笑点这么低的媳妇儿也真是他的造化了。

    “好了,好了,别再yy我龅牙的造型了。咱们换下一话题。”福惠用翅膀比了一个暂停的手势。

    “还有几天就是万寿节了,今年的寿礼我一直都没想好,你来帮我参谋参谋吧。”

    阿兰道:“万寿节?万寿节你爸这么多年都没办过,再者说又不是旬寿,你就像往年那样意思意思就行了呗!”

    阿兰觉着雍正这一点做的非常不错,当皇上的都这样反对铺张浪费,那底下的官员自然也就不敢公开的和皇上唱反调,如此一来反腐倡廉的工作也就更好的推行下去。

    上行下效便是如此。就像清朝初期一直三令五申的禁止娼妓行业,雍正这里更是加大力度一举废除了官妓。

    可到了乾隆那里,他巡视江南时却是以身作则亲自去召幸女伶。

    当皇帝的带头作案,那底下的官员自然也就有恃无恐,也因此自乾隆之后,娼妓之风再次盛行。
第88章 妓。女再就业
    “在皇阿玛下令将六部的幕僚逐出京城之前,六部九卿乃至各府州县的主管官员,无不聘有幕僚协助其处理钱粮、刑名、文案等务。这不仅反映了官员们办事能力低下的问题,同时也暴露出了学院教育的短板之处。

    学院里的老师们大多都没有处理政务的经验,在授课之初就不具备那方面的教学知识。

    再来,学院创办的目的是什么?

    传道授业,不过只是些漂亮的场面话而已,归根究底其实还是那些酸儒想要混口饭吃而已,真正去钻研儒学,推广儒学的没有几个。

    而他们若想要让书院赚得更多的利益,那么就只能凭借学生科考的成绩来提高学院的声望。学院里能够取得名次的学子越多,那么以后慕名而来学员便会越多,招收生源也就变得更加容易一些。

    也因此由他们带出来的学生,若单纯去参加个科举考试那还算足以应付,但真要说真才实干那还远远不够。”

    雍正挑眉,似笑非笑的道:“我记得前两年好像曾经给你布置过一项功课,不过福惠你似乎是一直都没有完成来着。”

    福惠闻言尴尬的一笑道:“皇阿玛曾让儿臣去想出一种别出心裁的选官办法来替代八股取士。起初儿臣苦思许久但一直找不出一个能够解决问题的良策,于是便只将科举考试的内容做了简单的调整。而如今时隔多年,儿臣也只是想到了一个间接的解决办法。”

    “哦?那你就说来给皇阿玛听听。”雍正饶有兴趣的看着福惠。

    福惠一本正经的道:“就像官员聘请幕僚一样,那些幕僚们有的精通政务,有的善理钱财,有的笔下流畅,有的熟悉律令,他们凭借着自己在某一方面的突出才能,各司其职,弥补科甲出身的官员不习政务的短处。

    比如说邬先生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正是因为有他们那些幕僚的存在,地方政务才得以有序而高效的运转,否则光凭那些只知道之乎者也,单会写八股文章的酸儒,那什么事儿都干不成。

    那么既然如此,我们何不一开始便将官员的职位以及科举考试内容细分开来,管钱的一定要会算账,管刑罚的一定要熟读律法。科举考试的内容不再局限于四书五经的范围之内,将科目分成多个门类,譬如律法,譬如农耕,考生通过了哪一门考试,朝廷便发给他相应的文书,之后授予官职的时候也要根据他所持有的文书进行安排。

    儿臣以为,这样才是真正抓到了分科取士的精髓,官员们可以各司其职,朝廷也不用浪费那么多的闲钱,养那些个光领着俸禄不干活的废物官员。”

    其实说白了就是现代社会里持证上岗的那一套。

    创办专科学校,设置专科考试,最后要的就是那职业资格许可证。

    考证这事儿在现代挺受人抵触的,有句话说中国人不是在办证就是在办证的路上。

    一方面福惠认为这话说的还是很有道理的,但另一方面,福惠觉得存在即是合理,只要不把考证这事儿复杂化,证件这个东西本身还是蛮有用处的。

    起码能够很大程度上的改善清朝的选官制度,解决八股取士的问题。

    “呵,你倒是听敢说啊!”雍正嘴角微勾,眼睛注视着福惠,沉吟片刻继续道:“福惠你可要知道,这可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事儿,若是这施行期间一旦出了什么差漏,你觉得自己能够一力承担吗?”

    福惠闻言轻笑,“皇阿玛废除了贱籍,实施改土归流,推行摊丁入亩,哪一项不是惊天动地的大事件,唯有积极维新才能清除弊政,唯有坚持改革才能推动大清走向繁荣与昌盛。”

    “瞧你这胸有成竹的样子,一定是有备而来喽。”雍正笑得很是欣慰。

    “在这里。”福惠从胸前的衣襟里掏出厚厚的一打纸来,然后恭恭敬敬的呈递给雍正,“请皇阿玛阅览。”

    雍正透过窗子,看了看外面的天色。

    “苏培盛,现在是什么时辰了?”

    苏培盛候在外间闲得无聊正困的打盹儿,闻声立马就醒过神来,快速扫了一眼摆在案子上的钟表道:“回皇上,距离卯时还有不到一刻钟的时间。”

    “你怎么也不提醒朕一声。”雍正随口的埋怨了一句,接着站起身唤苏培盛进来更衣。

    苏培盛陪着笑道:“奴才是见您与八阿哥聊得十分投机,所以也就不敢贸然插话进来打扰。”

    “得了吧,你什么德行,朕还不知道?”说完又转过头对着福惠道:“福惠你先去上课吧,那些等皇阿玛我上完朝回头再看。”

    福惠躬身道:“是,儿臣恭送皇阿玛。”

    雍正随口应了一声,便带着苏培盛一前一后快步走出了养心殿。

    徒留下福惠看着桌案上那堆积如山的奏折发愣。

    福惠心道:他老爹未免对他也太放心了吧?

    接下来的几天,雍正便召集了怡亲王,马齐,阿克敦,鄂尔泰,邬思道等诸位心腹大臣,开始讨论取消八股取士制度的事情。

    雍正把福惠所写的方案拿了出来,让他们都轮流阅览了一遍。

    考虑到时机未到,雍正并没有选择现在就将福惠推至台前。

    但是像阿克敦,邬思道这样曾经接触过福惠的人,即便雍正不说,也还是一眼便认出了福惠的笔迹。

    不过他们并没有将福惠给抖搂出来。只需雍正一个眼神,他们便大抵了解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懂事儿的很。

    对于这个方案,包括雍正在内,在场的所有人都是赞不绝口,但他们也都不约而同的考虑到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这个方案若想要彻底的推行下去,难度非同小可啊。
第90章 玄奘和尚
    福惠的方案虽然推行难度比较大,但想要落实也并非是难于登天。

    当年先帝康熙就曾废止过八股文考试,不过后来有大臣提出反对意见,所以没过几年便又恢复了八股取士。

    而如今只要稳扎稳打循序渐进,那么做到稳中求胜也并不是没有可能的。

    其实在提出这个方案之前,福惠也是借鉴了部分历朝历代科举的一些经验。

    在唐代,常科考试的科目与隋代相较大为增加。

    除了明经、进士两个主要科目之外,还包括明法、明字、明算等五十多种。不过其他的科目与前两者相比并不为人重视。

    宋朝的科举大体与唐朝一样,但是科目却删减不少,而由于进士一等多数可以官至宰相,所以宋人以进士科为宰相科。

    而等到了元代,科举虽然对当朝的统治产生不了多大的影响,但是出于种种考虑,最终规定科举不再分科,只以进士科取士。不仅如此,考试的出题范围也被严格限定在了四书之内,发挥题意必须以朱熹写的《集注》为根据。这也成为了明、清两代八股文的基础。

    福惠的提议是一样创新,也是一种复古。与过往相比,一个明显的区别在于,所有的科目被平等化。文学,法学,算学,律学,农学,工学。

    限于目前的情况,福惠暂且将考试的科目化为这样六个大类。

    而关于学院学科的设立,福惠又加进了科学以及医学两类。以求能够借此培养人们对于科学的兴趣。至于商学,因为时机尚不成熟,所以就暂且先放一放。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儒学作为以往考试和教育的核心主题,在这一次的改革中只算作是文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除此之外,文学科日常的学习和考试内容还囊括了宗教学,诗赋学等诸多内容。

    福惠希望可以改变儒术独尊的局面,恢复春秋时代百家争鸣的文化繁荣景象。

    且不单只是文学一科,其他学科亦是如此。比方说农学,它在耕种,灌溉,河道治理等诸多方面均有涉及,以求培养出全方位的农业技术人才。

    雍正十二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

    阳春三月,中国第一家综合性试点学院落户京城。它有一个好听的名字,清华学院。

    与国子监的那些监生相比略有不同,清华学院的学生人数颇多且来源广泛,三教九流无论是哪一种都无所谓。

    也因此学院所实行的是类似于捐监例监的制度,经过入学考试之后,除了个别一些天资卓越的,其他的学员必须要缴纳足够的学费方可入院学习,且朝廷对于他们也不再给予这样那样的生活补助,基本上可以和现代的大学体制一概而论。

    不过入学的门槛虽然被放低了很多,但其与真正意义上的捐监还是有很大的区别的,用钱买到的只是一个入院学习的资格,至于是否能顺利毕业,那就要看各人的天资和他们的努力程度了。就连国子监的制度也随之更改,如今若是谁还想要借此来寻求一种快捷的升官发财之道,那纯粹就是太阳地里望星星——白日做梦。

    而说到梦想,任何人都有追求梦想的权利,下到平民百姓,上到帝王将相,无论是谁都可以拥有自己的梦想。

    就比方说这雍正,都当了那么多年的皇帝,至今仍对自己年轻时的禅师梦念念不忘。

    雍正小的时候就醉心于禅宗的佛法,当他还是皇子的时候就经常和僧衲相互来往,登基继位之后,虽然国事繁忙,但他仍旧不惜以九五之尊,自号圆明居士亲身升堂讲经传法。

    而这还不算啥,他还曾经光明正大的摆起了擂台,声明自已是个明眼宗师,说天底下要是有谁在佛理上与他的见地不同,大可以进京找他面对面的来掰扯清楚,他只以出家衲僧的立场相见,绝不以皇帝的权威压人。

    第一次听说这事儿的时候,福惠虽然知道雍正当时此举有他的政治因素在内,但是福惠也终于明白历史上乾隆为啥会那么自恋的称自己有“十全武功”了。

    基因强大啊!

    大臣上折子都知道长话短说,废话少说,那脑子得迂到什么份儿上才会找皇帝侃大山啊!

    无人打擂,把自己个儿守成了天下第一,这完全是自娱自乐嘛。

    不过后来福惠听张保说,之后还真有一个和尚千里迢迢的从南边赶过来像雍正提交了打擂申请,但是当时雍正见他年纪小,没把他放在眼里,不惜的搭理他,随随便便就把他给发走了。

    福惠听完一想也对,雍正已经接管了天下禅林,当上了盟主法王,平日里工作有那么忙,经常要加班加点的,哪还有心思跟个小和尚耍嘴皮子。

    是闲得无聊啊,还是脑瓜子被人当木鱼给敲了?

    就是赶着去见佛祖也不会那么费事儿去找他啊!

    福惠觉得有些好奇,“那和尚法号是什么啊?”

    “奴才记得也不是太清楚了,好象是叫什么玄奘的。”张保不确定的道。

    福惠闻言若有所思的点点头,心道:“玄奘?听着有点耳熟。”

    不过福惠当时也就是那么随口一问,压根没把那事儿放在心上,之后便不了了之,再没提起。

    如今福惠一天天的长大,雍正对他不仅没有丝毫的芥蒂,反而是越来越放心,福惠现在已经被他安排在了养心殿,开始干起了实习帝王的工作。

    最近福惠明显的感觉到雍正在循序渐进把自己手中的权利往他这里移交。

    可以说从盛京回来,雍正就变得不务正业起来。

    而自打今年年初,到现在还不到半年的功夫,宫里头大型的法会就举行了两场。

    对于雍正崇信佛教这事儿,福惠虽然自己不好这口,但对雍正参禅悟道的行为也不会横加干涉。反正只要不整一大堆臭道士进宫炼丹就好。

    雍正的身体近些年虽然将养的不错,但他一直有喜欢吃丹药的毛病。他最常服用的是一种叫做“既济丹”的丹砂,那里面不仅还有铅汞等对人体有害的重金属,更被无良的道士们故意添加了春药在里面,目的就是让年老的雍正重新找回青春时的热情,进而证明他们所练的丹药有长生不老的功效。

    当初福惠为了这事儿可是费了好大一番功夫,最后雍正见耗子吃了丹药之后下了一窝一窝的小崽子,而且耗子一家竟然莫名其妙的相继死亡,雍正一气之下就把让粘杆处的人秘密的把当初让他服用“既济丹”的倒是给毒死了,至于其他的炼丹从业人员,雍正网开一面没有赶尽杀绝,只是把他们圈禁关押了起来。
第91章 传旨禅位
    话说虽然福惠小小年纪便被自己无良的老爹征调过去当了童工,但是按照雍正的智商水平来看,他是绝不会就那样全然不顾的将自己的宝贝儿子当靶子给推出去的。

    事实也的确如此,福惠在尚书房主要是处理一些内政事务,只与雍正的几位心腹大臣进行接触。而自从乌拉那拉皇后去世之后,偌大的后宫便如同是一盘散沙一样,对于前朝的情况一概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一方面有雍正严格防范的原因,另一方面也是后宫现在主要的管事人齐贵妃压根对这事儿就不感兴趣,至于以后究竟谁能坐上皇帝的宝座,那跟没有半点的关系!

    儿子都死了,再怎么争再怎么斗,最后那皇太后的位子也轮不到她来做,所以现在她自己是能过一天是一天,若是命硬长寿,安安分分的做个太妃貌似也是不错,反正任谁也不会短了她的吃穿。

    当然若是以后弘历能够被雍正所厌弃,甚至是像弘时那样被撤了黄带子逐出宗室,那样的情况她还是喜闻乐见的。

    而像熹妃裕妃她们,当初乌拉那拉皇后在世的时候,她们是没机会也没胆子在后宫里头安插人手,如今一把手倒是没了,可她走得太突然,留下的那些心腹人手还没等熹妃她们去接收,便全都被雍正施恩放出了宫去。

    若是单单凭借她们家自己的势力,想要把手伸到前朝那里,那简直是难于登天。即便熹妃早已经靠上了遏必隆所属的钮祜禄氏一脉,可是自雍正登基之初便把钮祜禄氏一族在宫里头的人手扫除了个干净,她们是无计可施,无人可用。

    另外这事儿一旦被雍正发现,那非得剁了她们的爪子不可!

    所以福惠现在就好比是做了个隐形太子,无论是外朝还是后宫对他的重视程度都普遍不高,毕竟雍正当初处置年羹尧的事情大家至今依然记忆犹新,罪臣之家所出之子怎么想都觉得不太可能继承大统。

    至于弘历和弘昼,他们倒是没有忽略这样一个竞争对手,不过具体的情况他们也是毫不知情,再者福惠的年纪在他们看来也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