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穿越时代-第64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东太平洋,赤道海域,厄瓜多尔共和国,加拉帕戈斯群岛
澎湃汹涌的万顷波涛之上,夹杂着被鲜血染红的飞沫,回荡着钢铁与火药的轰响。
来自太平洋两岸的健儿,数以百万吨计的钢铁巨舰,在这里迸发出生与死的激情碰撞!
一场短暂而激烈的海战,刚刚在这片奇花异草荟萃,珍禽异兽云集的著名火山群岛之间,徐徐落下了帷幕——横行太平洋多年的日本海军联合舰队,终于在加拉帕戈斯群岛海域,久违地尝到了一次战败的苦果。
跟一向胆大妄为、热衷于猛打猛冲的“蛮牛”哈尔西将军相比,在他之后接任美国太平洋舰队司令官的奥布里。菲奇中将,就显得谨小慎微了许多。即使是在南美洲局势一片糜烂,五角大楼电令一日三催的情况下,他依然不紧不慢地布置了一个完善缜密的作战方案,而不是脑门一热就下令舰队起锚横渡太平洋。
另一边,奥布里。菲奇中将的对手,指挥此次南美远征舰队的日本海军近藤信竹大将,却是因为连战连胜而颇为骄狂大意,以为自己的舰队从澳洲一路打到南美都势如破竹,纸面上的舰艇规模也是蔚为壮观,肯定已经是举世无敌了。却忘了在短时间内连番几次的扩充之后,此时他麾下的“海国健儿”也是注水严重,掺杂了大量素质不够的新兵。虽然到了远征美洲的时候,即使是这些新人,也已经积累了不少的远航和作战经验,但之前的战斗实际上都是在打死狗和蹂躏各种弱鸡——那些威风凛凛的大和级战列舰,过去一年里基本都在用于长途护航和对岸轰击,根本没有像模像样地打过一场大海战,连日常训练都不太充足。
此外,因为是在南美海域作战,横跨太平洋远道而来的日本海军远征舰队,终究是长途跋涉、久战疲惫之师,不如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背靠本土,补给便利。而且美军已是背水一战,士气和斗志都接近巅峰。
于是,在加拉帕戈斯群岛海域的战斗之中,貌似阵容旗鼓相当的美日两国海军,很快就变成了美国太平洋舰队一边倒的虐菜。或者说日本海军联合舰队在奥布里。菲奇中将编制的蜘蛛网里跳着死亡之舞。
在奥布里。菲奇中将的精妙策划和近藤信竹大将的莽撞行动之中,先是美国太平洋舰队的战列舰编队,在作为前哨战的夜间交火之中故意示弱,引诱日本战列舰编队穷追不舍,与后方不能夜战的日本航母机动舰队出现脱节现象。随即,奥布里。菲奇中将便在黎明的晨光之中,下令参战的全部十五艘美国航母一律“全甲板出击”,抢在日本航母海军航空兵战斗机赶到其战列舰编队上空提供掩护之前,就对近藤信竹大将率领的日本战列舰编队展开狂轰滥炸。仅仅半个小时的交锋,倾巢而出的美国俯冲轰炸机群和鱼雷机群,就成功击沉了日本海军新建的大和级战列舰六号舰“虾夷号”、七号舰“对马号”和十号舰“萨摩号”,重创了十一号舰“若狭号”,轻伤了剩下四艘大和级战列舰。此外,日方还有五艘重巡洋舰、三艘轻巡洋舰、十五艘驱逐舰和九艘辅助舰艇,在这一轮空袭和之前的夜间炮战中被击沉……更要命的是,近藤信竹大将也在空袭之中毙命,未能及时移交指挥权,导致了随后日本舰队的指挥系统在短时间发生了紊乱和瘫痪……
——未经舰娘小姐侵蚀和魔改过的原始版本大和级战列舰,一群缺乏海战和损管经验,连水密门都关不好的菜鸟水兵,再加上一个骄狂大意、刚愎自用又运气不佳的近藤信竹海军大将,最终就导致了这样的悲剧。
与此同时,美军还借鉴了德国U艇的狼群战术,把急于追赶己方战列舰编队的五艘日本航母,成功诱入了己方预先布置的潜艇伏击圈,然后一通鱼雷攒射,当场击沉日本航母三艘,重创日本航母一艘。紧接着,驻扎在中美洲和委内瑞拉的美国岸基航空队也奉命大举出动,摧垮了残余日本航母的反击,并且成功补枪一发,击沉了那艘已经被潜艇重创的日本航母“天城”号,此外驱散了那些负责掩护航母,正在企图组织反潜作战的日本驱逐舰,使得美国太平洋舰队和绝大部分完成围猎任务的潜艇,都得以从容退出战场,
而且,即便如此,奥布里。菲奇中将也并没有被胜利冲昏头脑。在日本南美远征舰队惨败溃散之后,面对着随后跟进、完好无损的苏联红旗太平洋舰队,还有同样已是伤痕累累、弹药燃油所剩无几的己方海军舰队,方获新胜的奥布里。菲奇中将并没有莽撞地再战一场,而是立刻选择了见好就收,退避三舍,赶在与苏联舰队接触之前,就率领美国太平洋舰队主动撤出南美海域,高奏着凯歌返回了美国西海岸。
至此,奥布里。菲奇中将指挥的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以损失一艘重巡洋舰,三艘驱逐舰,一艘潜艇和一百二十多架飞机的轻微代价,在加拉帕戈斯群岛海域摧毁了日军的三艘战列舰、四艘航母、五艘重巡洋舰、三艘轻巡洋舰、十五艘驱逐舰、九艘辅助舰艇和两百二十架飞机,并且击毙了日本舰队最高司令官近藤信竹大将,在一片万马齐喑的惨淡氛围之中异军突起,赢得了一场交换比不亚于日俄对马海战的压倒性胜利!!
更重要的是,整整三万日本海军官兵在这场加拉帕戈斯群岛海战之中葬身鱼腹,其中虽然多为菜鸟新手,但也有一万多名从珍珠港开战之时就一直上舰服役的老兵。对于原本就人力资源频频告急的日本海军来说,上述这些损失绝对堪称是痛心疾首、伤筋动骨,如果没有最起码一年时间,根本就缓不过气来
※※※※※※※※※※※※※※※※※※※※※※※※※※※
然而,尽管如此,像这种战术上的辉煌胜利,并不能抵消美国在战略上的全盘失败。
——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在加拉帕戈斯群岛海战之中获得的压倒性辉煌胜利,从战略的角度上来说,仅仅是暂时遏止了美军在南方前线的崩盘颓势而已,距离真正的力挽狂澜,转守为攻,还差得很远。
加拉帕戈斯群岛海战结束的三天之后,就在王秋搭乘苏联红旗太平洋舰队的新旗舰“列宁”号核动力战列舰,驶入硝烟散尽、人去楼空的加拉帕戈斯群岛海域,百无聊赖地搜索救援着海面上的落水漂流者之时,厄瓜多尔的政治势力内斗也宣告结束。在日本海军联合舰队和苏联核弹的威慑之下,亲美政府被武力颠覆,主和派上台执政,宣布退出战争,恢复中立,并且加入阿根廷庇隆政府牵头组织的“武装中立同盟”
看着南美地图上又有一块土地变色,整个南美已经有大半改变了阵营,王秋忍不住啧啧惊叹起来。
“……真是难以想象啊!前后不过短短两个多月的时间,从厄瓜多尔到阿根廷,大半个南美洲就已经脱离了美国的掌控。如果再扣掉陷入内战、自顾不暇的哥伦比亚和巴西,还有正在被三面围攻、亡国在即的玻利维亚,美国目前在南美就只剩下了委内瑞拉这样一个铁杆小弟,还能多少为美国老大分忧了……”
他摇了摇头,对身旁正在奋笔疾书的郭政委嘀咕说,“……这整个儿崩盘垮掉的速度也太快了吧?”
“……这就是大国崩盘的特色之一啊!小王同学,越是威风八面的超级强权,崩溃起来就越是迅速。”
郭政委从书桌前抬起头来,神色淡然地如此答道,“……在面对危机直至最终崩盘的时候,大国与小国的情况是不一样的。一般来说,小国的实力弱,但内部涉及的利益面也相对简单,本身结构相对单纯,韧性和抗压性较强,除非从一开始就面对着毁灭性的浩劫大难,否则通常是一点一点走向没落的。
相反,一个大国,尤其是超级大国,涉及到的利益面非常庞大而复杂,其衰落的开始也非常隐蔽,一个地方出了问题可以从别的地方来弥补,哪怕是最关键的命脉根基出了问题,也会有高明的裱糊匠,通过各种拆东墙补西墙的办法,来给国家继续延命,绝大多数走马观花的局外人,甚至根本就看不出来。
一直要等到其衰落和腐朽积累到一定程度,维系国家继续运转的各种力量全部断裂,突破它所能承受的临界点,再怎么样高明的裱糊匠也掩饰不下去,其败象才会一下子展现在所有人面前。
举个具体点儿的例子来说,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社会上的某些‘成功人士’,每天住豪宅,坐豪车,搂着美女出入豪华酒店,衣着光鲜,盛气凌人,让邻居们羡慕不已。但是接下来却突然有一天,大群警察破门而入,把他光着屁股从家里拎走——原来这家伙其实早就已经破产,还欠了银行几个亿的贷款,最开始的时候凭着人脉关系想办法东拼西凑,还能还得上银行利息,等到他最后山穷水尽,连利息也交不出来,银行才终于不再保他,直接让法院抓人。而邻居们也直到这个时候才恍然大悟,然后到处传扬,说某某老板昨天垮了!实际上,这个老板在财政上早就已经垮了,只是拖到了昨天才让大家知道而已
同样的道理,在眼下的这场世界大战之中,拥有超级大国实力的美利坚合众国,也是在一次又一次无休止的失败之中,才慢慢磨掉了曾经丰厚无比的家底,还有一个多世纪以来积累的影响力和威慑力,最后走向了四面楚歌的绝境——眼下的南美各国大跳反,美洲战线总崩盘,不过是各种失败积累到一定程度后爆发的表象而已。事实上,早在三战爆发的时候,美国及其盟友就已经快要被拖到垮塌的临界点了……”
——虽说如此,但在“某人垮了”和“某人死了”这两个概念之间,还是存在很大差异的。
如果说,第三次世界大战的目标仅止于搞垮美国,那么红色阵营眼下就已经是稳赢了。即使现在就进行停战和谈,美国也肯定会承认战败国地位,并且捏着鼻子答应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款,就如同一战宣告失败之际的德国那样。但是,如果目标是彻底搞死美国,这个……就只能说,同志尚需努力了……
事实上,尽管南美洲的崩盘颓势已是如此明显,白宫依然没有放弃力挽狂澜,夺回新大陆的尝试。
而貌似焦头烂额、亏到吐血的杜鲁门总统,眼下也确实是还有着继续跟斯大林扳手腕的本钱。
——因为,橡树岭工厂连轴转赶工生产的最新一批大杀器,前不久已经完工出厂了……(未完待续。)
第一百三十三章、和平缔造者(上)
第一百三十三章、和平缔造者(上)
与此同时,万里之外的华盛顿却是一片欢腾。从五角大楼到白宫再到国会山,人人在谈论着加拉帕戈斯群岛海战的辉煌胜利,个个都是喜笑颜开、眉飞色舞,兴奋得好像中了彩票头奖一般。
——真是不容易啊!自从三战爆发以来,全球各条战线上的美军可谓是一个噩耗接着下一个噩耗,都已经数不清打过多少次败仗,玩过多少回“敌前转进”了!却基本没有传来过哪怕一封捷报!上百万前线部队从欧洲转进到北非,从北非转进到西亚,再从西亚转进到东非,然后在非洲都站不住脚,只能夹着尾巴灰溜溜地撤回新大陆。军队、地盘和盟友都是越打越少,士气也是越打越低落……就在这一片万马齐喑的氛围之中,突然有了一抹能够使人精神一振的胜利曙光,在加拉帕戈斯群岛出现,怎能不让人感到欣喜若狂呢?
尤其是自从太平洋战争爆发以来,给美国海军带来了无数噩梦,却怎么也无法击沉的日本大和级战列舰,这次居然在加拉帕戈斯群岛被一口气击沉三艘,重创一艘,实现了零的突破,实在是令人欢欣鼓舞!
但是,在举杯欢庆加拉帕戈斯群岛海战的辉煌胜利之时,杜鲁门也不得不为巴拿马运河的被毁而头疼——作为沟通两大洋的关键性通道,巴拿马运河对美国的战略意义毋庸置疑。尤其是在阿根廷和智利同时跳反,麦哲伦海峡和德雷克海峡航线均已被切断的情况下,这条运河已经是美国在两洋之间调度舰艇的唯一通道。
然而,这条唯一的海上通道,眼下已经被苏联人的原子弹给炸毁了,美国海军从此被分隔于两大洋,再也无法灵活调度。而若是想要修复巴拿马运河,却是令人绝望的艰难。
——跟两端直接入海,轮船可以自行走完全程的“古典版”苏伊士运河不同,巴拿马运河是一条需要用船闸来连接的“阶梯式”运河,不同的河段和两端海面的高度都有差异,因此无法直接连通。
首先,巴拿马运河的太平洋一侧比大西洋一侧的水位要高出大约半米。形成水位差的主要原因认为有两个:一是改变海水密度的热膨胀所产生的效果,以及盐分浓度的不同;二是信风和海流对水位的干扰。
在巴拿马运河的太平洋一侧,被称为热带幅合区的对流层下层的湿润大气形成了一个东西向伸展的辐合带。在这个区域内,雨量十分充沛。因此,巴拿马运河太平洋一侧的盐分浓度就低于大西洋一侧,海水密度变小,水位相对就会增高。然后,延伸向巴拿马运河太平洋一侧的热带辐合区经常刮南风(信风),这种信风对升高水位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由于要与信风的应力保持平衡,在洋面上就产生了水位的倾斜——设想若是用嘴把杯子里的水往一个方向吹气,是不是就能够看到杯子里的水变得不再水平?对吧?
这样一来,巴拿马运河太平洋一侧的海平面,就被保持在一个高水位上。与此同时,在巴拿马运河的大西洋一侧,圭亚那海流沿着巴拿马北侧海域,流向墨西哥湾,即向西流动。伴随这股海流产生的水位倾斜,使巴拿马运河大西洋一侧沿岸水域的水位降低,而离岸较远的近海海域的水位升高。
其次,除了巴拿马运河两端的洋面高度不一样之外,为了减少开凿的工程量,巴拿马运河大部分河段的水面并不是像苏伊士运河那样与海面齐平,而是比海面高出了足足二十六米。而为了让高出海平面的河段灌满水,还专门在查格雷斯河上修筑了加通水坝,拦蓄形成了加通湖,作为巴拿马运河的主要水源。
但即便如此,也仅仅是把运河在地图上用水连接了起来,各个河段之间的高度差问题还是没有解决。
为了调整水位差,让船只得以通过运河,施工人员在巴拿马运河上建造了六座船闸。从太平洋一侧进口时,通过米腊弗洛雷斯双闸阶,经米腊弗洛雷斯湖和佩德罗米格尔单闸阶,将船只由海平面提升二十六米,进入加通湖,另一端经过三级加通船闸将船降低,与大西洋海面齐平。
在巴拿马运河上,每组水闸都是成对的,以便于让船只可以双向同时通过。每一座闸门有两扇,宽二十米,厚两米,固定在铰链上。门的高度为14~25米不等;门扇由安装在闸墙凹处的电动机驱动。门扇的开合则由坐落在成对船闸闸墙上的控制塔操控,闸室的充水和放水也由控制塔操控。闸室本身长度为三百米。
然而,这些船闸如今却都被核爆的冲击波给炸开了。依靠人工筑坝蓄积起来的加通湖水,正在好像瀑布一般,哗啦啦地朝着太平洋和大西洋两个方向流淌,预计要不了多久,就会彻底流干,露出湖底……
※※※※※※※※※※※※※※※※※※※※※※※※※※
于是,巴拿马核爆发生的十天之后,坐在白宫的椭圆办公室里,看着侦察机航拍的巴拿马运河船闸核爆后灾情照片,杜鲁门总统忍不住倒吸了一口凉气,然后怔怔地抬起头来,对着办公桌另一边那位特意请来的工程专家问道:“……现场评估的结果出来了吗?我们大概需要多久才能修复巴拿马运河?”
“……呃……很遗憾,总统先生,在进行过现场勘察和评估之后,专家组一致认为,即使是按照最乐观的预计,也需要四年左右才能让运河恢复通航能力……”那名专家一边擦着额头的冷汗一边答道。
“……什么?四年?!”听到这个数字,杜鲁门总统本能地皱起了眉头:“……这个时间实在是太长了,会给合众国带来极大的麻烦。有什么能够在一年内恢复通航的办法么?哪怕伤亡人数多一些也无所谓。”
“……这个……总统先生,您的要求实在是办不到啊!”
那名专家苦着脸说道,“……首先,目前运河刚刚承受核爆,沿岸地区的辐射水平还很高,短时间内根本无法组织人员进入辐射区展开施工。其次,苏联人把全部六个船闸都炸开了,加通湖水的倾泻根本就止不住,恐怕还没等我们来得及着手堵口,湖水就已经流干了……最后,即使我们以最快速度修复了巴拿马运河的堤坝和船闸,但干涸的加通湖里没有足够的水,运河就变成了干壕沟,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