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穿越时代-第64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吁,在舆论尚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功,最终以阿根廷的庇隆总统为盟主,智利、阿根廷、乌拉圭、巴拉圭和秘鲁五国正式结盟,宣布成立“武装中立同盟”,公开打起了反美大旗。
而强硬坚持亲美立场的玻利维亚当局,则正在一边爆发各式各样的内乱,一边同时遭遇秘鲁、巴拉圭和智利三国陆军的围攻和三国空军外加日本海军航空兵的轰炸,首都苏克雷化为火海,整个国家处于崩溃边缘。
至于美国如今在南美洲的铁杆小弟和头号打手巴西,如今同样有着自己的麻烦——革命这种东西,无论是哪种颜色的革命,通常都是有传染性的,正所谓“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从欧洲的1848年大革命,到二十世纪的东欧剧变,再到二十一世纪的阿拉伯之♂春,皆是如此。而眼下的南美变局,同样也是如此。
作为南美各国之中,对追随美国参战最为积极的盟友,巴西也是南美各国之中,在世界大战之中牺牲最多的国家。尤其是到了三战爆发初期的大溃败阶段,五角大楼根本就是把巴西军队当成替死鬼在使用,次次都被丢在绝境之中负责断后。结果,在日本、欧洲、北非、中东和澳洲战场,前后大约有三百万巴西军队灰飞烟灭,对于目前全国仅有四千五百万人口,其中还包括大量印第安人和黑人的巴西来说,这已经接近了法国在一战之中的伤亡比例,甚至这还不是本土作战、保家卫国,而是远征海外,给别人当炮灰!
由此导致的后果,自然是民怨沸腾、革命氛围高涨。当阿根廷、智利和秘鲁相继退出战争之后,巴西的各个主要城市也相继爆发了反战运动,而且很快就有各种政治人物加入,搞得声势越来越大。等到巴西政府下令出动军警弹压的时候,就连军队内部都爆发了大哗变。如果不是美军前来救场,恐怕真的要一切完蛋了。
即便如此,为了镇压巴西的乱局,前线的美军也打得十分血腥和艰苦:在里约热内卢,美国出动了两艘战列舰炮击港口,摧毁叛乱的巴西海军和被叛军盘踞的海防炮台;在圣保罗,美军和政府军出动飞机轰炸被“暴徒”控制的街区,还动用了坦克和重炮来捣毁街垒工事……在连续半个月的大开杀戒,把里约热内卢和圣保罗这两大城市都给杀得血流成河之后,这场几乎颠覆巴西政府的骚乱,终于以最快速度被平息了下来。
但即使到了这一步,巴西的乱子也还没有结束——自从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后,在巴西有超过四十万的日裔移民,被认为是不安定因素,陆续被关押进了集中营。接下来,还有更多的德裔移民、俄裔移民、反战分子、纳粹支持者、布尔什维克同情者、失势政客及其家属……也都被陆陆续续抓了进了,最终关押总人数居然达到了一百五十万之巨!而这些集中营基本都被设置在巴西南部,靠近阿根廷和乌拉圭的边境地带。
结果在混乱时期,叛变的巴西军队为了争取支持者,把集中营里这帮苦大仇深的倒霉鬼全部释放了出来。紧接着,越境入侵的阿根廷军队,又把他们武装了起来,成为了入侵巴西的带路党和先锋军……
目前,阿根廷、乌拉圭、巴拉圭三国联军已经侵入巴西东南国境数百公里,夺取了重镇里奥格兰德和阿雷格里港。而巴西政局依然一片混乱,少量仍能掌控的政府军只够控制首都和几个主要大城市,边境守备全靠少量美军在撑大梁,或者说装样子——而且,巴西各地的民兵和正规军还在不断叛乱,即使是尚未举起反旗的部队,也普遍倾向于割据自保,不愿服从中央政府的调遣,一点儿同仇敌忾抵御联军的意思都没有。
雪上加霜的是,根据最新获得的情报,苏联的远程战略轰炸机部队,正在通过南非和波利尼西亚群岛这两个跳板,迅速向着阿根廷和智利转场。而苏联红军和日本陆军,似乎也有大举登陆南美的意思——虽然横跨半个地球的遥远路程,使得他们不可能在南美投放太多的力量,但在南美各国民意普遍反美的情况下,美军在这里进行长期作战,恐怕也是困难重重,谈不上什么主场优势。更重要的是,一旦让他们在南美站稳脚跟,夏威夷群岛的前哨要塞价值就丧失了!敌人完全可以从南美基地出发,把原子弹丢到美国本土!!!
所以,在反复权衡得失之后,杜鲁门总统最终还是得出结论:必须不惜一切代价,倾尽全部兵力南下拉美,清理自家后院,把红色阵营的魔手从新大陆赶出去!否则,美国不仅将失去未来,还会失去现在!
“……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我们可以暂时放弃非洲,但无论如何也绝对不能再放弃南美——失去非洲,我们还只是失去未来,失去南美,那么我们就连现在也一并失去了……美洲大陆就是我们的绝对国防圈!”
杜鲁门总统如此斩钉截铁地声称,然后转身对欧内斯特。金海军总长,“……让夏威夷的太平洋舰队撤回来吧!南美战场更需要它们!为此冒上一些风险也是值得的。比起夏威夷群岛,失去南美对我们来说更加危险!无论付出怎么样的牺牲和代价,我们都必须把邪恶的布尔什维克从新大陆驱逐出去!”
“……明白了,我会让夏威夷的太平洋舰队主力尽快从珍珠港回来的,但这需要一些时间来进行准备。”
欧内斯特。金海军总长低头沉吟了片刻,似乎是在默默地盘算得失,最终还是轻轻地点了点头,“……在此之前,我准备从东海岸和西海岸的各港口搜集舰艇,临时紧急组织一支远征舰队,前往秘鲁与日本舰队对峙。关于这支舰队的指挥官人选……我建议再给小威廉。哈尔西将军一个机会。”
果不其然,一听到这个名字,杜鲁门就皱起了眉头,“……让这位台风战神再出海”
“……海军总长先生,如今的加勒比海可是飓风季节。”国务卿赫尔也附和着随口调侃。
“……但小威廉是目前国内对日本海军最熟悉,交战经验最丰富的将领,总统先生,国务卿阁下。”
欧内斯特。金海军总长不卑不亢地答道,“……而且,根据气象部门观测,如今的加勒比海非常平静。”
看到金上将如此坚持,而其他人似乎也没有一定要反对的意思,杜鲁门总统稍微迟疑了一下,但终究还是点了头,“……好吧,现在确实是用人之际!需要不拘一格,不应该忌讳太多,哈尔西这个人选我同意了!希望他能够像真正的台风一样,横扫过秘鲁和智利的海岸线,带给我们一个清净的南美洲……”(未完待续。)
第一百三十一章、巴拿马大瀑布的诞生
第一百三十一章、巴拿马大瀑布的诞生
美国东海岸,弗吉尼亚州,诺福克海军基地
岸上灯火阑珊的凌晨时分,一支规模庞大的美国舰队已经完成了补给整备作业,正在蓄势待发。
从纸面上看,集结在诺福克海军基地的这支舰队,似乎是阵容浩大、蔚为壮观:蒙大拿级战列舰一艘,依阿华级战列舰一艘,埃塞克斯级航母四艘、卡萨布兰卡级护航航母八艘、德梅因级重巡洋舰三艘,巴尔的摩级重巡洋舰三艘,克利夫兰级和奥克兰级轻巡洋舰九艘,弗莱彻级、艾伦。萨姆纳级和最新的基林级驱逐舰共二十八艘,此外还有大批辅助舰艇、运输船队、登陆船队和潜艇等等,绝大部分都是刚下水不久的新锐舰艇。而在这支舰队起锚南下的过程之中,还将在沿途各个港口会合一些其它舰艇,进一步增加其规模。
但是,作为这支舰队的指挥官,再度披挂上阵的“蛮牛”哈尔西上将,却是非常清楚,眼前这支庞大舰队的实际战斗力,恐怕远没有纸面上看起来那么可观和震撼。
因为,无论是再怎么先进而强大的战舰,也是需要合格的水兵来操纵,才能真正发挥其战斗力。
而在之前一系列堪称是毁灭性的惨败,前后上百万水手葬身大海之后,饶是以美国的庞大综合实力和人力资源储备,虽然还能继续像下饺子一样疯狂造舰,可一时之间也凑不齐那么多合格老练的水兵了。
在此之前,就已经出现了很多舰艇紧赶慢赶着完工下水,但却等不到人来接收的囧事了。某些不太重要或者性能有瑕疵的舰艇,甚至已经在军港或造船厂里当了好几年的无人鬼船了……
眼下聚集在诺福克的这些舰艇,有超过一半的编制人员都不全,只够把战舰开动起来的最低标准。三分之二的水兵都没有接受完整的训练,四分之一的水兵在来到诺福克之前都没见过海,甚至连体质都未必合格。而就算是为了凑出这样的阵容,五角大楼也已经是挖地三尺,按照花名册到处抓壮丁,凑了一票六七十岁的退役老海狗,然后又把东海岸各大海军院校里的学生和老师都统统拖了出来,充当各艘舰艇上的军官。
按照五角大楼对哈尔西上将的说法,这回没给他塞一堆漂亮小妞儿当水兵,就已经很够意思了……
很显然,这样的船员是非常成问题的,首先人数就不够,很多岗位都凑不齐人头,甚至干脆就没人——比如好几艘驱逐舰的舰长就发现自己船上居然没人会拍发无线电。其次是大部分水兵的专业技术严重匮乏,航海经验几乎为零,上了战舰根本不知道该做什么——即使是那些被重新征召的老水手也不行,你能想象一个半辈子只知道往蒸汽机炉膛里铲煤的司炉工,如何在四十八小时之内看着说明书玩转一套船用柴油机么?
所以,哈尔西麾下这支应急组建的远征舰队,还没来得及起锚出航,光是在港口补给的过程之中,就出了不少磕磕碰碰的事故,甚至还不知怎么地闹出了一场小规模的火灾。这还是在港口里的情况,如果让他们凭感觉驾驶着这些舰艇出海,顶着敌舰的炮火和鱼雷,以及敌机的扫射和轰炸,然后哆哆嗦嗦地看着说明书进行操作,朝着不知哪个方向打出有生以来的第一枚炮弹……上帝啊!那画面真是太美不敢看。
水手的素质如此低劣,航母上那些飞行员的水平也是一样令人绝望。由于在之前的战争之中损失了超过四十万飞行员,而仅有的一点儿老手种子还得保留下来当教官,培养出来的合格飞行员又得优先供应夏威夷前线,所以如今美国国内能够迅速召集的飞行员,基本都是还在学习期间的菜鸟。在目前被拨给哈尔西的四艘埃塞克斯级航母和八艘卡萨布兰卡级护航航母上,只有大约20%的飞行员,能够做到在航母甲板上成功起飞和降落。剩下60%的飞行员只是勉强能够从航母上起飞,然后在地面机场降落,充当岸基航空兵使用。最后20%的飞行员,干脆是既不能在航母上起飞,更不会在航母上降落。只能让他们待在后座上充当乘客,被其他人载着运到岸上的机场,然后作为替补队员使用——所以哈尔西舰队里面这些貌似威风凛凛的航母,实际上根本没有与敌人进行海空大战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只能充当“飞机输送舰”来使用……
更令哈尔西将军感到悲伤的是,当自己这边一地鸡毛的时候,敌人那边却还在步步进逼。前天傍晚,还在紧急筹备着出征事宜的哈尔西上将,就通过无线电报,收到了来自南美战场的又一个坏消息:随着秘鲁政局的稳固,原本徘徊在秘鲁海域、协助新政府弹压反对者的日本海军联合舰队,再次大举北上,进逼秘鲁北方的邻国厄瓜多尔,并且炮击和轰炸了该国的曼塔港和瓜亚基尔港。在此宛如泰山压顶一般的军事压力之下,厄瓜多尔首都基多城随即爆发军事政变,执政的亲美派节节败退,眼看着政权颠覆在即……与此同时,在更北方的哥伦比亚,通过共产国际组织的引导,以及日本海军航空兵空投的武器,哥伦比亚的左翼红色武装力量也是一瞬间遍地开花。虽然暂时还无力攻入首都波哥大,但也足以让该国陷入瘫痪状态了。
到了昨天中午,焦头烂额的哈尔西上将再次收到一则噩耗:苏联红海军新编成的大西洋舰队,不知何时瞒过了美军间谍的眼线,成功渡过了浩瀚的大西洋,抵达南美,目前已经进驻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的港口,其具体实力暂时不很明确,但已经确认至少有战列舰六艘、航母四艘……
而与之相对的,兵力捉襟见肘的美国海军,在巴西海域仅仅布署了两艘很有些年头的新墨西哥级战列舰,以及几艘护航航母而已。至于巴西海军,更是只有米纳斯吉拉斯号和圣保罗号两艘兴建于一战之前的老古董无畏舰。而且,就连这两艘老爷爷级的巴西战列舰,如今都处于瘫在军港里无人开动的状态——很多巴西海军官兵也加入了之前的叛乱,如今还被关在战俘营里。即使是剩下的巴西海军人员,也都处于拘押和审查的状态之中,根本不敢放他们上军舰。而一艘战列舰再怎么样精简岗位,也是需要几千人才能跑起来的。
就这样,不仅南太平洋彻底沦为日本舰队的狩猎场,就连南大西洋的制海权,也已经宣告易手了。
看完上述战报之后,哈尔西上将的心情愈发沉重:此次苏军和日军的来势之大、攻势之猛、进展之迅速,都远远超过了他之前最坏的想象,但是既然敌人的枪口已经顶上了胸口,合众国也不能再继续避战下去了。否则一旦南美彻底沦陷,美国就等于是以一国之力单挑全世界,那样的下场只会更加惨烈。
——眼下的美利坚合众国已经站在了悬崖边上,如果再不拼死一搏的话,那么就只有坐着等死了!
※※※※※※※※※※※※※※※※※※※※※※※※※※※
总之,无论如何,带着忧虑、悲愤而又痛苦的心情,哈尔西上将还是又一次登上了他的旗舰企业号航母,鸣响了出征的汽笛……当远征舰队沿着美国东海岸全速南下的时候,正好遇到了一支准备横渡大西洋前往非洲的护航船队。由于双方皆处于无线电静默状态,前往非洲的护航船队便向哈尔西舰队打来了灯光信号。
亮亮灭灭的灯光之中,企业号上的海军参谋们很快辨认出了其中的信息,并且一个词一个词地念了出来:
“……上帝保佑!祝哈尔西将军与胜利同在!将军,这段灯光信号是发给您的!”
“……是么?那么我们也用灯光给他们回信号吧。”哈尔西将军揉了揉额头,无精打采地说。
“……回什么?将军”那位前来报告的海军参谋立刻摸出铅笔和小本本,准备记录道。
“……就回……嗯……合众国期待每一个人恪尽职守!”满脸倦容的哈尔西将军淡淡说道。
然而,就算哈尔西上将再怎么恪尽职守、智谋百出,又或者他麾下的菜鸟海员们再怎么超水平发挥。都已经无法挽回败局——因为,他的舰队已经无法进入太平洋,跟那边的日本海军联合舰队展开较量了……
七十二小时之后,加勒比海西南部,巴拿马运河的大西洋一侧出口外海域,看着舰载侦察机拍摄来的运河照片,企业号航母舰桥上的哈尔西上将一时间先是怒发冲冠,随即却又脸色黑如锅底……
——美国海军能够想到从东海岸通过巴拿马运河,调遣舰艇前往南美太平洋沿岸各国。而日本人和苏联人同样想得到这一点。所以,在秘鲁政变之后的第一时间,苏联就以最快速度转场过来了一批战略远程轰炸机,并且运来了原子弹,然后从秘鲁的空军机场出发,对刚刚修复不久的巴拿马运河发起核爆打击……
虽然在经历过上次的偷袭之后,巴拿马运河沿岸的防空力量已经增强了很多。但面对着铺天盖地而来的高空地毯式战略轰炸,依然没有什么拿得出手并且绝对可靠的好办法——于是,苏联人把连续四枚原子弹砸下去,巴拿马运河从中部通往大西洋和太平洋的船闸,就灰飞烟灭了。海拔二十六米的加通湖水,正在哗啦啦地朝着大西洋和太平洋的水面疯狂倾泻,形成了两个巨大的瀑布。而若是想要通过这样的瀑布,驾船从运河的一头跑到另一头,恐怕这样的舰艇非得要有神话中鲤鱼跃龙门的蹦达能力不可!!!
哈尔西麾下当然没有这样的蹦跳用特殊舰艇,甚至整个世界都没有……所以,他只能选择放弃任务。
“……掉头返航吧!唉,上帝啊!一切都已经太晚了!但愿夏威夷那边能够传来好消息!”
他朝地板上狠狠地吐了一口唾沫,“……呸!这次揍不到日本鬼子,下次就去阿根廷对付俄国人吧!”(未完待续。)
第一百三十二章、加拉帕戈斯群岛海战
第一百三十二章、加拉帕戈斯群岛海战
东太平洋,赤道海域,厄瓜多尔共和国,加拉帕戈斯群岛
澎湃汹涌的万顷波涛之上,夹杂着被鲜血染红的飞沫,回荡着钢铁与火药的轰响。
来自太平洋两岸的健儿,数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