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球事儿-第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宋卫平像演员一样冲进赛场向裁判怒吼,随后,绿城队全体队员在他的带领下立即罢赛,六分钟后才继续比赛。
  正是在这推迟的六分钟里,长春亚泰“凑巧”连进了两个球,凭借总积分相同、净胜球领先一球的优势,成为当年甲B的第二只升班马。
  杭州黄龙体育场愤怒了,球迷站在看台上怒骂,同时高喊着:“假球,假球!”
  这样的结果让陈培德震怒,他打电话质问宋卫平。
  宋的回答却十分委屈:“我真没想到会这样!我没控制住,是球员出卖了我们!”
  宋卫平随后召开了新闻发布会,宣布开除五名“消极不作为”的球员。当着众多媒体的面,宋卫平冲这几名球员大发雷霆:“你们什么都能卖,为什么不去卖爹卖娘?!”
  宋卫平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媒体和球迷都在质疑他。他也在申辩,但这些都没有事实更具说服力,因为长春亚泰得以升级,完全是凭借最后六分钟的两个进球,而出现这延时的六分钟,“演员”和“导演”都是宋卫平一人兼任的!
  2001年10月16日,中国足协针对甲B最后两轮的不正常比分,取消了长春亚泰队升A的资格,同时取消了2002年成都五牛、四川绵阳、江苏舜天、浙江绿城和长春亚泰队参赛球员2002年的注册资格,主教练停止工作一年,并将四川绵阳降入乙级。
  这五支球队,被冠之以“甲B五鼠”。
   txt小说上传分享

谁在利用谁
米卢带领中国队冲进世界杯,国家队没有了悬念后,国人开始把目光集中在甲B赛场上的这场鼠疫上。
  当时,群议纷纷:足协为什么不请求司法介入,而是用行规替代法律?这是姑息养奸,还是自我保护?再者,杭州那场比赛,“真凶”究竟是谁?是绿城队里那些吉林籍球员,还是宋卫平?
  宋卫平承受着巨大压力。他必须减压,他需要同盟。于是,他想到了广州吉利足球俱乐部董事长李书福。
  宋卫平知道,老李正指着黑哨的鼻子大骂,他是最合适的人选。
  2001年12月14日下午2点,杭州。
  浙江世贸中心二楼会议室内,高悬着“2001年浙江足球媒体见面会”的横幅。宋卫平和李书福、桂生悦(吉利俱乐部总经理)三人并排坐在主席台上。
  这次见面会,还有个值得玩味的插曲。宋卫平邀请李、桂来杭州开发布会时,曾劝说李书福主要以吉利的名义召开:“吉利已经退出足球,我们绿城还要在圈里玩,给我们留点儿后路。”
  李书福同意了,宋卫平立刻布置工作人员以“吉利退出足坛——浙江媒体见面会”的形式给几十家媒体发了邀请函。
  当天上午11点,发布会就要开始了,李书福变卦了,他打电话给宋卫平:“吉利退出足坛的消息已经宣布过了。这事是你邀请发起的,不要以我们的名义了,或者找个折中一点的……”
  于是,发布会就改成了“2001年浙江足球媒体见面会”。
  李书福不是吃白饭的,他隐约感到宋卫平有“借刀杀人”的迹象。比如,在会场布置上,宋卫平坐台下,李书福、桂生悦和主持人坐台上——这阵势是不是有点儿奇怪?
  宋卫平被请到主席台上。他和李书福、桂生悦在记者们的闪光灯里开始爆料。
  宋卫平说,自己一个赛季送出的钱能有几十万元……
  桂生悦介绍着送黑钱的方式和过程:送钱分主动和被动两种。有时比赛前有人打电话找我们,说能搞定裁判,这些人都是圈里人,也都是熟悉了解的人,否则我们的钱给他也不放心;有时,遇到关键比赛我们会主动出击,找途径,直接找裁判;也有极个别的情况,那就是在特殊的比赛前,有裁判直接找我们要钱……
  宋卫平接着说:“很多比赛结局是事先设定好的,绿城主场赢的几场球都是这样。”他说,“看到几万名球迷在那里欢呼雀跃,我真的有一种犯罪的感觉。我们在欺骗球迷。”
  三人都表示,他们手里还有更多关于黑哨的证据,会在适当时机公布。
  李书福是吉利集团董事长。2001年2月,该集团与广州签署协议,入主广州足球队。可在同年10月4日,他们就宣布退出足坛。李书福为何这么快与广足“离婚”,并且在离开足球圈后仍致力于足坛打假扫黑?这同样源自一场不公布的比赛。
  杭州黄龙体育场发生那场闹剧前一周,即2001年9月29日,中甲倒数第二轮。上海中远队对阵广州吉利。这场比赛同样关键。上海中远队取胜,就可以提前一轮晋级甲A;而广州吉利只要战平,就能够继续保持冲A的可能性,否则将彻底无望。
  依照足协相关规定,每场比赛的裁判在赛前都是保密的,可广州吉利与上海中远比赛前一天,上海一家报纸披露,这场比赛将由北京籍裁判张建军执法。
  最初,广州方面以为这是假新闻,可没想到站在赛场上的果真是张建军。
  比赛快结束时,双方比分仍是2∶2。吉利队队员以为大功告成,他们放慢了比赛节奏,可就在比赛马上要结束时,意外发生了。第90分钟,中远队外援马克接队友横传,进球,3∶2。吉利队队员认为马克当时处在越位位置,应判进球无效。场上队员纷纷走下赛场,以罢赛相抗议。在等待了九分钟后,主裁判吹响了比赛结束的哨音,中远提前一轮冲A成功。
  这一天是国际足联的公平竞争日,但在李书福看来,它却被裁判无情地践踏了。这场比赛结束后,广州吉利队主教练周穗安认为,张建军至少漏判了上海中远队的两次严重犯规,其中至少应该包括一个点球。
  李书福受到了不公平待遇。他在赛后对当地媒体说:“在我眼中,原来以为足球踢来踢去的,很简单,可介入不久让我大吃一惊,一场球一百万、二百万地行贿!”
  

阎世铎是浇油还是灭火?
宋、李联手打假扫黑取得初步成果,宋卫平热情欢迎新华社记者介入。
  当新华社两位记者杨明与方益波介入后,宋首先向两位介绍:“截至2001年12月底,我已给几个曾收过钱的裁判打了电话,交代两点,一是把收了的钱退回来,二是写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告诉他们可以匿名,也可不用手写。还向几个裁判承诺:在任何时候都不会把退钱裁判的名字告诉别人。”
  宋卫平还说:“已经有一个裁判主动交来了钱和忏悔信,存放在浙江省体育局。”随后,在陈培德的办公室,杨明和方益波看到了打好封条的四万块钱,以及一封电脑打印的忏悔信。
  《中国新闻周刊》记者当年很精彩地描述了风雨欲来的杭州城:
  2002年1月1日,“反黑风暴”已经变成了跨年大戏。几十名记者留在杭州,期待着能有最新的消息。当天,陈培德先后找了宋卫平和李书福,希望他们能拿出更多向裁判送钱的证据,推动司法对黑哨事件的介入。
  宋卫平回答说时机不到。
  李书福更是直白地问陈培德:“材料交了,我不也得去坐牢吗?我坐牢了,我企业的职工怎么办?”李书福的反问,是当时最大的难题。
  俱乐部向裁判送钱,没有任何物证。如果只凭俱乐部出具一份证明,说明曾向哪些裁判送过钱,只要对方坚决否认,不但无法构成裁判的受贿罪,反而坐实了揭黑者的行贿行为。
  在商界身经百战的两位俱乐部老总当然不会那么傻。
  陈培德反复劝说李书福,让他先把材料准备好,或者马上交出来,或者等待司法介入后就交。
  李书福想了想,同意了。
  陈培德拨通了方益波的手机,告诉他最新的进展。
  话筒对面也传来了好消息。方益波和杨明正与宋卫平在一起,他们也把宋的工作做通了,要陈和李快过去和他们会合。
  元旦的后半夜。介入反黑核心的几个人达成了一致。两个俱乐部老总交出的,会是一份什么样的证据,它的杀伤力会有多大呢?
  2002年1月5日,足协副主席阎世铎飞抵杭州,了解反黑的新进程。一到杭州,阎世铎就把自己“藏”了起来,谢绝了一切采访。只是在最后,开了一个只有短短十分钟的新闻发布会。会上,阎世铎说:“这次收获非常大,比预想的还要大。”说完,他和陈培德紧紧地握了一下手。
  人们都在猜测,阎世铎究竟在杭州拿到了什么证据?第二天的媒体上,种种猜测版本不一而足。而陈培德和阎世铎这两位体育官员在“反黑风暴”后的第一次握手,也被媒体放大了象征意义。
  第二天,杨明拿到了这份证据。把证据交到他手上的,正是绿城队负责给裁判送钱的中间人方信忠。“这是个老实巴交的人。”杨明这样回忆方给他留下的印象。全部的“证据”,只是一张盖着绿城俱乐部公章的打印纸,写着八名裁判的名字,以及给他们送钱的日期、金额和场次。此前,杨明已经得到了吉利提供的名单,涉及四名裁判。这样,将两家俱乐部交出的涉嫌“黑哨”名单累计迭加,涉嫌“黑哨”的裁判总共达到了九人。
  名单共有三份:一份掌握在足协手里,一份交给了新华社,还有一份交到了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栏目组。球迷和媒体纷纷呼吁,希望尽快启动司法程序,介入“黑哨事件”。很多人认为,有了这份名单,那些“黑哨”受到司法制裁,将没有障碍。
  宋卫平手里涉嫌收黑钱的裁判名单,着实吓坏了中国足协。
  表面上,阎世铎亲赴杭州声援打假,但足协一开始就琢磨着大事化小、小事化了。2002年1月23日,在足协召开新闻发布会,足协副主席南勇说,只要主动认错、退钱并检查深刻的裁判,足协将不予曝光,并继续使用……
  无疑,足协把扫黑又上升到了“政治高度”,这种政治不仅考虑到足球关系到社会的安定与和谐,也关系到社会的公平与正义。他们的政治是,2002年是世界杯年,中国足球的丑闻一旦闹大了,足协的乌纱帽将会被摘掉。当然,也说不定顺着“黑哨”挖下去,会挖到隐藏在足协里的“黑官”。
  偏偏在此时,上海中远状告《球报》的官司胜诉。
  现在回忆七八年前那一系列戏剧性情节时,我都怀疑当年的足协是在两条战线作战。一是使出浑身解数来扑灭杭州燃起的扫黑大火;另一个战场是,他们怂恿或唆使上海中远状告《球报》,以达到敲山震虎、围魏救赵的目的。
  事实上,中远状告媒体的胜利,无疑是对裁判一方无声的支持。
  闻听这个消息后,几名不时被媒体点名,或已进入宋卫平涉黑名单的裁判,纷纷向媒体或宋卫平、李书福发来律师函。
  大意是:这是法制社会,如果你们再不负责任地说话、报道,你们将以诽谤罪或侵害名誉权的理由被告上法庭。
  人们疲惫了,麻木了,悲观了,绝望了……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一封捏造的忏悔信?
只是,在任何一件引起公众瞩目的社会事件中,如果某些足球管理部门不想视民意为粪土,最终都会找出一两只替罪羊宰杀,以达到息事宁人、天下太平的目的,从而也完成对法制社会最蹩脚的注解。
  2002年3月,全国“两会”期间,打假扫黑迎来了转机。
  在2002年1月初的浙江省九届人大五次会议上,陈培德与另外四十一位代表一起提交了《司法介入足坛打假扫黑》的议案。全国“两会”期间,这份议案略经修改,又由浙江省人大代表、浙江大学历史系教授毛昭晰交到了提案组。同时,占旭刚的教练陈继来也以人大代表身份提交了议案,要求司法介入足坛扫黑打假。
  2002年3月14日,时任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的韩杼滨专程通报了事情的进展——2002年2月25日,最高检下发了通知,要求依法处理足球“黑哨”。通知上第一次明确,对于足球裁判的受贿行为,可以依照《刑法》第163条,以公司、企业人员受贿依法逮捕,提起公诉。
  这一通知被视为最高检察院针对“黑哨”出台的司法解释。司法介入扫黑,由此不再存在技术障碍。司法真的介入后,人们才发现过去那些传闻都没有法律意义,整个扫黑斗争给司法留下的唯一证据,就是曾放在陈培德办公室里的那四万元钱和一封忏悔信。
  我们不妨欣赏一下这封忏悔信。
  一个来杭执法裁判的自白
  我是一名裁判,曾经来杭州执法过绿城主场的某一场比赛,也曾经通过中间人接受过绿城主场的黑钱,对吉利和绿城两个俱乐部敢向中国足坛的黑暗势力发起挑战的勇气,表示由衷的敬佩和赞赏。特别是绿城,因为他们明年还要参加甲B联赛。
  我执法足球联赛多年,吉利和绿城所讲的“假球”和“黑哨”的确存在。我自己就有过这样的亲身经历。虽然我执法的初衷不是这样,也不愿是这样,但一旦进入这个所谓的“圈子”,就身不由己地参与了这种罪恶的交易。每参加一次那种罪恶的交易,我都会受到一次良心的谴责。现在两个俱乐部不惜受到打击报复,敢于向中国足坛的黑暗势力发起挑战的行为,深深地震撼了我。在我心底的良知还没完全泯灭之前,我也要站出来就这件事谈谈我个人的感受。
  我现在写的这份材料,不知道会给我带来怎样的结果,但我还是愿意从我做起:一、退回通过中间人收取杭州主场的“黑钱”。二、对吉利和绿城现在向中国足坛的黑暗势力发起挑战表示坚决地支持。由于我深爱足球这项运动,所以请谅解我以匿名的身份写这份材料。通过这次事件,我相信包括我在内的全国的裁判们,都会受到震撼,会接受教训。我也呼吁全国的足球裁判都从自我做起,坚决抵制“假球”、“黑哨”,这样中国足球才会真正有希望。
  一个还有良知的裁判
  2001年12月17日
  匿名信的主人很快浮出水面,他就是国际裁判、首都体育学院教师龚建平。
  2002年3月15日,龚建平被羁押,同年4月17日被批捕。经审理,龚建平被确认有九次收受他人财物,共计人民币三十七万元。2003年1月29日下午,北京市宣武区人民法院公开审理,法院当庭宣告一审判决,以受贿罪判处被告人龚建平有期徒刑十年。
  同时,足协也作出了惩罚规定,对六家被认定有行贿行为的俱乐部进行罚款,禁止替俱乐部送钱的六人从事足球活动。
  2004年7月11日,龚建平在服刑期间意外病逝,年仅四十四岁。
  仅入狱17个月的龚建平走了,他的遗体告别仪式上有幅挽联,上联:人垂泪天降雨旷世奇案皆知晓,下联:卧花丛弃俗世众友相送早成仙,横批:天人共悲。随着时间的流逝,如果说当初龚建平案“旷世奇冤”只是他亲朋们主观判定的话,现在,那幅挽联流露的观点已为大多数人接受。
  自发给他送行的球迷有五六百人,人们为他送上鲜花,洒下泪水。这一切都表明,人们对龚建平这个“黑哨”的情感不能用恨来表达了,人们开始宽容他的罪行、理解他的情感,甚至钦佩他当年敢于站出来的勇气……
  窃钩者诛,窃国者侯——足坛亦然!
  在2004年7月13日龚建平的遗体告别仪式上,龚建平当年的辩护律师王冰还在沉默。可随后,他以一个律师的责任意识,不想再三缄其口了。面对记者,他说出了一个让人震惊的秘密——龚建平那封忏悔信是假的!
  王冰说:“所谓的忏悔信是不存在的!我第一次会见龚建平时他就对我说,他根本没有写过什么忏悔信,那封信是有人捏造、伪造出来的。龚建平已经招供了,关于赃款等情况都没有隐瞒,所以没必要在这件事情上撒谎。我相信他这句话。”
  那么,是谁捏造了这封忏悔信?
  这个答案恐怕只有杭州的宋卫平知道!
  第十一章?“渝沈之战”的台前幕后
  。 最好的txt下载网

不与演员合作(1)
在做足球记者的生涯里,经历过无数次采访,遇到过形形色色的人,但给我印象深刻的有两件事,那就是两次被人在体育场里扯起巨幅标语辱骂:第一次是1998年在沈阳市人民体育场,另一次是2005年在深圳的中超赛场上。
  当时,沈阳海狮队的那场甲A赛事正准备开球,忽然南看台扯出一幅二三十米长的标语,上写:铲除“文字汉奸”郝××……敏感的摄影记者和摄像记者对着标语一阵猛拍时,值勤警察也行动起来,他们意识到这是侮辱人格的标语,及时喝令看台上的人把它收了起来。
  从这幅标语,足可看出我当年和沈阳海狮俱乐部的紧张关系。
  沈阳海狮俱乐部老总章健是个生意人,在北京开过一家很有名的广告公司,公司因为代理当年金杯的广告而生意兴隆。记得1995年初我采访当时金杯的高管苏强时,他隐约透露要搞一支足球队。后来,我从他那里了解到,他们正和沈阳市体育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