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中国没有榜样-第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推动主权民族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工业化。首先,工业社会使人们离开土地,离开农村,来到城市,人群高度集中;其次,大工业生产,使得人们的共同利益趋于一致;第三,工业生产的统一化、标准化使得人群的组织性大大提高;第四,工业社会还通过邮政、交通、通讯等方式,加强了联系的紧密程度;第五,工业化带来的共同教育或统一的技术培训,也促进了人群的趋同化。凡此种种,工业化所带来的影响,使得人与人之间原先的各种差距缩小,新的共同性大大增加,有利于一个新的主权民族的出现,同时淡化原已存在的自然民族。导致主权民族出现并强化的另一个因素就是*。由于工业化导致的国民趋同性,趋于一致的国民很容易产生共同的分享国家主权的要求,这就是在工业化社会必然出现的*。与此同时,工业化还强化了国家主权,促进了国家利益的实现,*使得国民容易把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结合在一起,从而强化工业化环境下新的一致性,淡化自然民族等各种旧的差异。 电子书 分享网站

各吃各的饭,各爱各的国?(2)
当然,有时候这一主权民族的诞生,也具有强制性,尤其是工业程度发达的地区,对于工业程度较弱的地区,这种强制性更加明显。美国南北战争是一个典型。工业发达的北方与农业发达的南方,其实是存在差异的,而且,这一差异如果不消失,美国很可能成为两个国家,或两个民族。工业的扩张性在这一片大陆上,希望消除这一差异,而工业化的实力最终实现了这个目的。与国与国之间工业化扩张不同的是,一个国家内部的工业扩张,没有不同国家主权的阻隔,而是在同一个国家主权下,追求一致性。这一事实实际上在提醒人们,一个主权国家内部,如果因各种原因造成难以消除的巨大差异,很可能会导致主权的分化。因此,国家利益的共享,是主权完整的重要基础。
  同时,我们还应该意识到,*与民族主义并不是非此即彼的矛盾双方,而是完全一致的。尤其当我们把民族主义等同于国家利益的时候,*与国家利益的一致性就更加清晰。此外,西方文明自文艺复兴以后强调的个人主义,在逻辑上也与国家利益相一致,因为,在*的前提下,国家利益就是个人利益的总和,保护和追求国家利益,就是保护和追求个人利益。反过来,要实现个人利益的最大化,就要实现国家利益的最大化。因此,当前中国社会民族主义情绪的高涨,让国内外某些人不解,实际上是因为他们没有看到或没有理解,中国国内的*程度正在逐渐提高。这一*程度的提高,使得很多人自觉地将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结合在一起。虽然中国社会现实中的*程度还不够,在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之间,产生了既得利益集团,挪用了本应属于个人的国家利益;或者还有*,盗用了本应属于公民个人的国家利益,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当今中国的*程度确实在不断提高。
  然而,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的高度结合也会产生危险。这一危险的根本就在于西方文明对于个人欲望的刺激和放大。由此我们看到,开拓疆土、拓展生存空间、获得新的财富,成为军国主义扩张最有效的口号和动力。*程度较高的美国,也经常为了国家利益而或明或暗地侵犯他人,甚至发动战争。根本原因就在于,在个人利益至上的理论下,个人欲望膨胀,并通过*与国家利益直接发生关联。当国内的财富无法满足所有累加的个人利益时,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之间直接关联的*,将导致*政府不得不靠扩张,通过实现国家利益最大化,来实现个人利益的最大化。可以说,这是主权国家内部*对外产生的一个危害。解决这个危害的根本方式,就在于合理地克制个人欲望,社会为人们提供一种在合理物质享受下,更具有幸福感的个人生活目标。启蒙运动曾经打算实现这一目标,就是建立一种非宗教的、世俗化的、普遍化的道德原则。启蒙运动在实现这个目标的道路上,曾经想借助中国的道德传统,但最终因风起云涌的工业革命而夭折。现在,从中国传统入手,为全世界寻找解决方案,应该是中国人责无旁贷的使命。
  在民族主义与国家主权的问题上,还有一个现象也值得注意。在工业化和*程度较低的国家和地区,主权民族的出现遭遇障碍,自然民族往往成为要求拥有主权的主体,这一现象容易造成主权的分化。解决这一难题的困难还在于,某些西方理论为此提供了心理依据。有一种武断的理论认为,自然民族是上帝创造的,因而是无法改变的,甚至还认为某一个自然民族整体上都是上帝末日审判时〃最后的选民〃。如果这个民族是类似美国这样的主权民族,它对主权的伤害还不算大;如果这个民族是像犹太人一样的自然民族,除非它成为单一自然民族的主权国家,将自然民族与主权民族合为一体,否则,它将造成对于现有主权形式的威胁。政教分离原则对于缓解这个威胁会有好处。由此可以看出,如果世俗社会对于宗教没有制约能力,就会造成较大的麻烦。 。 想看书来

各吃各的饭,各爱各的国?(3)
西方近代史上还产生了一个〃民族自决〃理论,也是造成很多*复杂化的原因。〃民族自决〃理论简单说就是〃一个民族,一个政府,一个国家〃,这一理论伴随着主权国家的强化而出现,但是,从它开始形成,就呈现出利弊互现的局面。对于在工业化和*化条件下形成的主权民族来说,这一理论是保护自己的又一个有效的理论武器。如果把这个理论用于其他国家,如果这个〃其他国家〃主权民族的融合度不高,这一理论就能成为挑唆别人内部矛盾、削弱别国主权的工具。〃民族自决〃理论有助于一个受压迫的民族获得解放,为自己争取权益,但是,它也导致民族的僵化,导致拒绝融合,从而加剧民族之间的冲突。此外,世界上很多民族都不是单一性地集中居住,而是与其他民族分散地杂居,因此,〃民族自决〃理论会造成严重的社会危机,比方说,像印巴分治那样,迫使无数人大规模地迁居,很多人从此失去财产和生命。
  从理论上说,〃民族自决〃要求一个民族按照自己的意愿决定自己的命运。这个理论看起来不错,但是,它很难真正有效执行。在西方文明的近代史上,〃民族自决〃理论经常处于双重标准的状态。如果〃民族自决〃有利于强国的自身保护或自身利益,他们会支持这一理论;如果不利于强国的国家利益,他们会对〃民族自决〃的声音听而不闻,对符合〃民族自决〃条件的状况视而不见。例如,对于印第安人,这个理论根本不能发挥作用,对于大量的西方殖民地,这个理论也长期不能兑现,反而,西方各宗主国不约而同地对于殖民地的民族自决倾向和民族主义抗争,采取了严厉*的措施。到了21世纪,当今最新的种族主义也以〃民族自决〃为依据。它不像过去的种族主义那样,以肉体、文化消灭其他民族为目标,而是拒绝往来,拒绝融合,拒绝同化。通俗一点说就是让那些〃落后〃的民族保持〃落后〃的权利和自由,你的落后不要来干扰我,我的先进也与你无关。
  关于民族概念最宽泛的定义认为,民族只是一种集体的幻觉或幻想。这种定义否定了民族的现实性,只承认民族的概念化共性。事实上,这是一种未来理想状态下的民族形式,这种理想状态能够出现的前提是,主权国家不再作为世界事务的重要核心。在主权国家依然被强化的今天,这一定义最多对于某些历史形成的自然民族有一点解释力,因为,某些自然民族确实处于消亡的状态。但是,对于各个主权国家笼罩下的主权民族,这个定义毫无意义。我们应该清楚地看到一个事实,只要主权国家存在,主权民族就会存在,追求国家利益的倾向也会永远相伴。作为中国人,虽然我们希望像2000多年前一样,全世界的战国时期能够早日消除,然而,我们确实不知道,这个西方文明引发的世界性战国时期,究竟何时才会退出历史舞台。在那一天到来之前,一个主权国家,追求自身国家利益,不管是被褒义地称*国主义,还是被贬义地称为民族主义或狭隘民族主义,不管人们给它贴上怎样的标签,保护自身国家利益,合理追求自身国家利益的最大化,是无可指责的行为。
  

美国媒体,比我们更“爱国”(1)
时代华纳的创始人亨利·卢斯被美国人誉为〃教育家〃和〃宣传家〃,他创办的《时代》、《财富》杂志,〃其影响力超过了整个美国教育制度的总和〃。正是这个人,公开鼓吹美国应当充当〃世界警察〃,以保护美国的全球商业利益。他还告诫他的编辑:在某些新闻立场上,完全中立是不可能的,有时候需要某种偏见。美国媒体的〃爱国主义热情〃一点都不比我们差。
  美国从建国初期就确立了民族主义的特征,借由工业化和*化,锻造了一个新的主权民族,弱化了原先的自然民族。虽然美国历史上有种族主义的污点,但不可否认,当今美国在深入锻造主权民族方面,修正了它在历史上的不道德手法。实际上,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成为世界第一强国,建立以美国国家利益为中心的霸权,与它强化主权民族的一致性、弱化自然民族的差异性有着必然的关系。与此同时,美国以领导者的姿态登上国际舞台,也体现了它的民族主义倾向。
  美国著名的媒体大亨亨利·卢斯(Henry Luce,1898…1967年),创办了美国最重要的三个杂志……《时代》、《财富》和《生活》。20世纪50年代,亨利·卢斯的影响力至少与美国国务卿相当,艾森豪威尔总统请他担任大使,他拒绝了,因为他想当国务卿。卢斯头上拥有包括教育家、宣传家、虔诚的基督徒、意识形态专家、西方理论家、保守人士等等的称号。《美国新闻百科全书》称赞他是真正的知识分子,人们甚至说〃他的杂志的影响力远远超过整个美国教育制度的总和〃。英国首相丘吉尔曾经说,卢斯是美国最有影响力的七个人之一。由于卢斯首先提出〃20世纪是美国的世纪〃,因此,20世纪50年代也被称为〃卢斯的十年〃。
  早在耶鲁读书的时候,卢斯就在给耶鲁校刊写的一篇文章中说,他要激励同龄人〃燃起民族自豪感,振奋民族精神〃,〃当我们在20年后讲到'美国'时,愿这伟大的名字在全世界至少意味着两点:第一,美国的利益应当受到尊重,美国公民有权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贸易和生活,无论美国的商人走到哪里,他们的经济理想都能得到承认;第二,但凡发生国际争端,都可指望美国来协助解决……〃
  卢斯宣称美国应该当〃世界警察〃,以便保护美国的利益,其核心就是美国商人的商业利益,他认为美国应当〃全心全意地担负我们作为世界上最强大和最有生命力国家的责任,并抓住我们的机会,从而为了我们认为合适的目标,通过我们认为合适的方法,对世界施加我们全面的影响〃。出于维护美国商业利益的观念,《生活》杂志始终坚持不懈地宣传美国的生活方式,并且不遗余力地证明,美国的生活方式是唯一正确的。后来成为美国总统的里根,对于好莱坞作用的解释,与卢斯也完全一致。1951年,加州议员、好莱坞出生的里根公开说:〃正是美国的电影,向全世界人民展示放满了我们美国商品的橱窗,我们美国的停车场,我们美国布满汽车的街道,以及驾驶这些汽车的我们美国的司机。〃文化倾销成为商品倾销的广告,应该就是从卢斯开始的。
  一些中国人在提到亨利·卢斯时,经常眩晕于他传媒帝王的身份,有些甚至故意忽视他坚定、狂热的美国民族主义者的特征。其中一个原因是,卢斯与中国有着特殊的情缘。卢斯的父亲路思义是个传教士,1897年携妻子来中国传教。卢斯出生于中国山东的蓬莱,其童年很长一段时间都在中国度过。由于这个原因,人们常常强调卢斯创办《时代》周刊后,在抗日战争期间,大力宣传帮助中国抗日,说他为中美友谊做出了贡献。这个说法大致不错,但必须看到背后的心态。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美国媒体,比我们更“爱国”(2)
美国建国后,与中国的关系经历了几个阶段,其中关系最好的阶段之一,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那时的美国为了打败日本,非常需要中国。因此,按照卢斯的一贯思想,帮助中国抗战,是完全符合美国利益的。同时,为了美国的利益,他可以帮助蒋介石夫妇,与蒋介石夫妇成为私人朋友。但他并不因此而顾及中国的利益。《时代》杂志当时驻中国的记者白修德,发回大量报道揭示蒋介石政权的*,甚至明确提出蒋介石将被毛泽东取代。卢斯对于白修德的稿件,要么不发,要么改得面目全非。白修德后来辞职,与人合写了一本书,名叫《中国的惊雷》。直到蒋介石退守台湾,卢斯依然经常大幅报道蒋介石夫妇的动态。直到今天,美国与台湾的关系,都有卢斯当年的痕迹。有人说,《时代》周刊作为国民党的宣传机器,与国民党本身只有一点不同:文章写得比国民党好一些,更容易被美国人接受。在帮助蒋介石宣传这个问题上,卢斯的确根本不顾中国的事实真相,只忠实于自己的〃偏见〃。
  卢斯去世后,《时代》周刊与中国在改革开放初期的*时代,有过一个关系良好的阶段。这一时期的《时代》周刊延续卢斯的思想,向中国释放较多的善意,背后的重要原因也是因为美国的利益:美国需要利用中国来对付苏联。冷战结束后,美国立即把中国视为新的假想敌,《时代》的态度也随之而变。
  出于维护美国国家利益的民族主义热情,卢斯甚至公开抛弃新闻媒体所谓的〃客观公正〃原则,在自己的《时代》杂志上宣布:〃在公共问题和重大新闻上,不可能有完全的中立,也不应当持完全中立的态度。因此,编辑不能没有某种偏见……〃卢斯不光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从1940年开始,卢斯的杂志就成为共和党的忠实喉舌。卢斯对自己的倾向性毫不掩饰,公开宣称报刊就应该教育〃茫然无知的读者〃。
  为了美国国家利益而不顾事实真相的做法,卢斯并非特例。〃*〃的顶头上司直言不讳地说,〃*〃的职责就是一切服从美国国家的最高利益。在这一原则下,新闻自由、客观公正都是随意搓揉的抹布。斯坦福大学一位教授为〃*〃辩护说:〃从本质上看,通过制造虚假新闻并没有什么不对的地方,只要这种虚假新闻的受众是外国人,而不是美国人。〃正因为如此,〃*〃在美国本土的收听受到了限制,这种违背新闻自由的做法,目的就是为了美国的国家利益。
  越战是美国的一个噩梦。美国人从内部和外部总结越战失败的原因,其中得出一条内部原因是:越战败于媒体。越南战争成为美国历史上最丢脸的一场战争。也正因为这种耻辱,一些美国人对于〃捣乱〃的媒体心存不满,美国政府和政客对于媒体的态度悄然改变。
  从1991年第一次海湾战争起,美国政府对于媒体的控制变得非常严格,战场报道权只授予那些被美国政府或军方认可的机构。这种做法获得了令美国军方满意的结果,媒体报道的主流都被政府、军方控制。那些可能会影响战争进程,尤其是可能会引起民众反战情绪的新闻被缩减到最小程度。并且,媒体也成为战场心理战的一个重要角色,在瓦解对方军队、百姓士气方面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某种程度上,媒体已经成为参战方,客观公正已经不是第一位,为美国战争的胜利服务才至关重要。

美国媒体,比我们更“爱国”(3)
此后,在科索沃、波黑等地区,这种倾向性极为明显的报道方式,几乎成为美国媒体的必然选择。〃9·11〃之后,美国发动了对阿富汗和伊拉克的战争。媒体在战场上的角色沦为政府和军队的附庸。一位带着手枪作战场报道的美国名记,满怀激情地宣告:记者首先是美国人,然后才是记者。如果我遇到本·拉登,我会先打死他,为〃9·11〃死难者报仇。他的言论虽然受到一些媒体从业者的质疑,但爱国高于一切的原则,为这种倾向性报道发放了通行证。为了提升美国士兵形象,获得国内民众对于战争的支持,美国媒体还炮制了女兵林奇被救的假新闻。人们接受这一现象,并认为这种做法无可厚非的唯一理由,只有国家利益下的民族主义。因为,战争是国家利益的集中体现。
  如今,包括美国在内的西方国家,面对迅速发展的中国,他们的民族主义表现与过去已经有所不同。我们很难想象在100年以前,一个发达国家领导人的选举,要用中国或印度等作为拉拢选民的话题。而如今,只要说中国不好,就能获得部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