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中国没有榜样-第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赖略蛳拢ち顺て谕暾纳缁嶂卫怼K且虼巳衔泄牡赖挛幕哂惺浪咨缁岬钠帐酪庖濉J凳虑笫堑厮担笔钡闹泄缁幔伪扰分薨捕ǎ帽扰分薹⒋铮嗣堑男腋8斜扰分奕饲浚赖鹿娣冻秸秸拿鞑ⅲ镏史比佟6杂谀承┢裘伤枷爰依此担鞘焙虻闹泄褪恰ㄆ帐兰壑怠ǖ奶逑帧S谑俏颐蔷湍芾斫猓蔚谝淮巍ㄖ泄取ɑ嵩谂分蕹鱿郑纹裘伤枷爰曳追自亩林泄幕浼@醋灾泄澄幕囊恍┮兀晌裘伤枷胫小ㄈ宋闹饕濉ǖ睦丛础U饫嗥裘伤枷爰遥苑┪湫痛怼!!∽詈玫膖xt下载网
在“普世”这个问题上,中国人要有自信(2)
第二,不从历史和现实出发,而从〃人〃的概念出发。确定了〃人〃的概念,就能通过逻辑推理,确定人类社会的〃普世价值〃。这种方式类似欧几里得几何学,首先确定〃公理〃等一些不证自明的原则。欧洲传统文化提供了这种可能。虽然启蒙思想家大多都反对宗教,但是,在基督教这种一神教的思想体系下,在上帝这一至高无上的唯一神的面前,个人之间有不可改变的共性,只要把这种共性中的宗教意义去掉,变成终极意义上的自然人,就能推导出人类社会的〃普世价值〃。这类启蒙思想家以卢梭为代表。
然而,试图建立人类社会的〃普世价值〃,从一开始就面临一个严峻的问题:人总是要死的,那么,人类社会的〃普世价值〃由谁来定?既然称为〃普世〃,那么对于现在地球上全部活着的人来说,都有参与建立标准的资格,为何一小部分人建立的〃普世价值〃,一定要让其他未能参与制订的人接受呢?
卢梭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就是假设一种概念上的〃人〃,只有概念上的人,才可能是永远不变的。这种概念上的〃人〃,卢梭称之为〃自然人〃,是一个抽象的人,它获得了卢梭等人(包括莫须有的上帝)赋予的一些基本特性……生而自由、生而平等之类。但是,事实上,概念的〃自然人〃从来没有在世界上出现过,未来也不可能出现。人类社会不可改变的事实是:生而不自由,生而不平等。因此,这种建立人类〃普世价值〃的努力,等于把理想的终点当成了现实的起点。
为了寻找这种起点,卢梭反对所有已经存在的人类文明,他认为,〃普世价值〃存在于未开化的野蛮人中,或者能从未受文明污染的土著人那里开始建立,因为土著人似乎更符合〃自然人〃的标准。然而,卢梭这个现代人又有什么资格为土著人建立标准?所以我们就能理解,以抽象的〃概念人〃为起点的〃普世价值〃理论,为何会彻底否定历史,为何会为了实现它纯洁的〃自然人〃而对所有既成的文化〃污染〃采取暴力,用卢梭的话说,叫做〃迫使他自由〃。而且,很多拥护〃普世价值〃的人,也都有暴力倾向,强行推广。那么,暴力是否成为〃普世价值〃的一部分?好像没有人愿意回答这个问题。
启蒙运动形成的〃普世价值观〃,真正第一次走入现实,是美国独立。它似乎是一群远离污浊的欧洲社会的自由人,按照〃普世价值〃理论建立的新型社会。因此,美国独立战争受到了启蒙运动发源地法国的大力支持。然而,美国独立后建立的国家,与卢梭的理想恰好相反:它没有从未开化的野蛮人、土著人那里开始形成,而是毫不留情地将所有野蛮人、土著人排除在外、消灭殆尽。因此,用卢梭的观点来看,美国的〃普世价值〃,依然是一群被文明污染的人建立的,而不是真正纯粹的〃自然人〃建立的。
关于〃普世价值〃的理论,后来形成了两种观点,一种就是〃绝对普世价值〃,另一种是〃相对普世价值〃。从美国独立来看,这个新国家的建立,是〃绝对普世价值〃的失败,是〃相对普世价值〃的胜利。回到启蒙运动的另一些思想家那里,中国古代社会传统价值对于启蒙运动思想家的吸引,最终没有全盘接受,而是批判性地部分接受,例如孟德斯鸠,也说明了〃相对普世价值〃更加合理。回到牛顿,牛顿物理体系后来被爱因斯坦超越,证明了千古不变的自然规律也有局限性、适用范围,由此似乎也可以推演出,人类社会的〃普世价值〃也不存在绝对的内容,只有相对的内容。〃绝对普世价值〃,只存在于绝对的上帝统治之下。而上帝是否真实存在是令人怀疑的,连牛顿也没能证明它确实存在,因此,〃普世价值〃只应该是相对的。
任何一个国家或民族都不可能被彻底洗脑之后,接受着所谓〃普世价值〃的灌输,每个国家和民族都必然延续着过去的文化、价值,也就是在卢梭看来属于〃污染〃的东西。每一种文化和价值也都有不同的生存环境,只有历史与现代的结合,形成最合适自己的普遍价值观,这种相对的〃普世价值〃才可能生存。
谁能用“普世价值”解释“安乐死”和“堕胎”?
不能杀人,也许是全人类最能够接受的〃普世价值〃,但古今中外都制定了可以杀人的条件,某个人要不要杀却从来没有统一的标准。比如说〃安乐死〃,不管是乐着死,还是哭着死,都是主动杀人,合不合理至今争论不休。再比如说堕胎,一条生命在娘肚子里被杀,与在娘肚子之外被杀没有任何差别,只是杀人的地点不一样。诸如此类的争议,再探讨没有意义,认准一条死理就行……做事不缺德。
自人类诞生以后,有没有〃普世价值〃?问题很简单,答案却不能肯定。我的答案是:如果你相信科学,那就没有;如果你相信宗教,那就有。达尔文的进化论,虽然还有缺陷,但是,已经成为自然科学中一个公认的、被普遍接受的理论。站在进化论的角度,人类的历史很长,有的科学家说,人类的源头在几百万年前的东非峡谷。虽然这种观点并不完全可信,但是,世界各地一个个古人类的考古发现,形成了从古至今的人类进化链条。在这个链条上,科学发现,人类的大脑是逐步进化的,脑容量逐步增大。其他科学考古也证实,人类的思维、语言等等,也是逐步进化的,而非在几百万年前的东非峡谷就已经形成了。如果我们接受科学进化论的观点,就能得出结论:从人类诞生开始,没有跨越所有时间的〃普世价值〃。
卢梭的理论,〃人人生而自由〃,〃野蛮人〃、〃原始人〃的道德高尚,其本质就是上帝造人。它给予了人类一个抽象的突然起点,从这个抽象起点开始,人类从古至今一直没有变过,它就这样把抽象和现实随便混淆在一起。启蒙运动以后很多讨论原始人的作品,也有一种时间混乱的现象。他们把世界上现存的〃原始人〃、〃野蛮人〃,当成历史上真正的原始人,卢梭的〃野蛮人道德高贵论〃,实际上忽略了一个根本事实:即便是爱斯基摩人、印地安人等等,他们的一切,也是经过了千万年演化的成果,而非从古至今不变的。卢梭等人的理论,成为启蒙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成为〃普世价值〃的重要来源。但是,只要我们相信进化论,相信科学,而不相信人类突然开始的〃伊甸园〃,跨时间的〃普世价值〃是否存在,至少是值得质疑的。况且,〃普世〃这个概念本来就是一神教的宗教概念,本来就具有绝对、永恒、神圣的含义,于是,〃普世价值〃也就自然变成永恒的、神圣的、一个被神化的世俗概念。在世俗社会中,我宁愿用〃普遍〃,而不愿用〃普世〃。
离开科学考古的人类历史,在5000年左右的人类文明史中,有没有〃普世价值〃?但是,只要把时间局限了,〃普世〃就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面对这个被局限的提问,换成更容易接受的概念,放弃宗教化的〃普世〃,改用世俗化的〃普遍〃,我认为,适用于全人类的〃普遍价值〃的确存在,这个〃普遍价值〃排除时间因素外,它的确跨空间地存在。人类承认它的存在,需要它的存在,认为它应该存在。这个〃普遍价值〃就包括不能杀人、不能奸淫、不能偷盗等普遍道德内容,但它依然是相对的。它来自对人类几千年文明成果的总结,它承认人类所有的文明成果,在其中寻找具有共通性的内容,最终能够被大家普遍认可。
基督教只有2000多年的历史,但是,《圣经》却宣称它和宇宙同在。基督教为了表示自己永远正确,经常混淆时间概念。因此,在人类文明共通的〃普遍价值〃中,基督教应该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但是,基督教却认为,自己就是人类〃普世价值〃的全部。而现代流行的〃普世价值观〃,恰恰延续了基督教的这一本质。出于类似基督教〃创世说〃的思维习惯,启蒙思想产生了一个与归纳总结相反的方法:面对人类现实,假设一个普遍公理,创造一个新概念,推演一套新理论,然后将它规定为大家必须接受的〃普世价值〃。比方说,有人崇拜*,如果按照历史归纳总结的方式,寻找人类共通的〃普遍价值〃,应该不包含现代*制度。但是,崇拜*的人便制造了一个包含*的、全新的〃普世价值〃。这种人为制造〃普世价值〃的方法,首先与〃普世〃的概念就不符,其次就需要从现在开始强力推广。这种情形如同宗教,〃普世价值〃新宗教出现后,便开始传教,不接受的,都是异教徒。启蒙运动虽然强烈反对宗教,但是,事实上它并没有彻底摆脱长期形成的宗教思维意识,它把上帝造人的概念稍微改了改,换汤不换药地变成〃自然神论〃,从而得出〃人人生而自由〃之类的抽象概念,制造了一个〃*、自由、平等〃的〃普世价值〃新宗教。如果我们接受进化论的科学观点,就应该接受这样的观点:绝对的〃普世价值〃不存在,不管是教会的,还是启蒙运动形成的,人类社会只有相对的〃普遍价值〃。
*是伴随着主权国家的现代意识而产生的。强大的国家主权要求每个公民为国家服务,于是在权利义务对等的原则下,便产生了*的现代要求。法国作家吉尔·德拉瓦诺有一段话说得非常准确。他指出,作为*最高体现的*制,普遍出现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欧洲,原因是国家要求公民服兵役。打仗就可能为国捐躯,就是要求每个男人为国家做出最大的牺牲,于是,〃*制得以在欧洲全面推行,一个男人,一杆枪,一张选票〃。吉尔·德拉瓦诺著,《民族与民族主义》,三联书店,第78页。在*制之前,西方的*都有财产限制,也就是说,有钱才有*。*制取消了以前对于*权利的财产资格要求,放宽了年龄条件(18岁以上的男性,能够扛枪即可)。原因很简单:国家要求这些男人不分年龄、财产等差别,都要为国家做出生命的最大牺牲。将要面临死亡的男人们,不管是被迫还是自愿,当然会提出一点要求,于是,国家在给了他们一杆枪的同时,又给了他们一张选票。这倒真的应验了一句话……*是用生命换来的。
有人把*简化解释为〃主权在民〃,这个解释比较准确。西方文明把国家主权变成牟利的最大权利,这个权利主体下的公民,自然会要求对于主权的分享,这就是*的实质。从这个角度说,没有强大的国家主权,就没有*的要求,由此,把*当成古往今来的〃普世价值〃内容之一,毫无道理。因为,强大的国家主权意识,完全是近代的产物。国家主权消亡了,*政体也就不需要存在了。为了消亡或弱化不断制造冲突的国家主权,超主权的〃普遍价值〃的存在是有意义的,但是,如果这个超主权的〃普遍价值〃包括*的话,这个*只能是全人类的*才有〃普世〃的意义。一个国家内部的*被规定为〃普世〃的,往往会伤害其他国家。从理论出发,联合国的*当比美国的国内*或其他任何国家的内部*更具有〃普世〃意义,但事实上并非如此。很简单的一个道理,如果*是〃普世〃的,我可以要求去美国享受*权利吗?印度穷人可以要求自由移民(*之一)去美国享受*权利吗?既然*是〃普世〃的,为何还要明确划分你我?
“普世价值”不过是一个“行业标准”(1)
微软制定了软件业的行业标准,全世界的IT软件和硬件都要按这个标准来做,谁是老大,谁就拥有行业标准的解释权。〃普世价值〃是由西方制定的,中国要打破西方价值观的垄断,必须另起炉灶,要拥有自己的核心价值观,并开动媒体机器向全球推行,否则中国将永远失去全球事务的话语权。
近一段时间关于〃普世价值〃的争论,有一个重要的现实背景,它不完全是某些人所认为的那样,是改革与反改革的博弈,而是美国所引发的金融危机或称经济危机的连带影响。简单说,危机发生后,美国所倡导的一切,是否具有普世性和永久正确性,便遭到了质疑。而一些人出于多年的熏陶,不愿承认美国的失败,其实也是不愿意承认自己的失败,总是力图淡化美国的危机,认为美国跨过危机后,依然会健康蓬勃。但至少在目前状态下,沿着美国的〃普世价值〃指导方针,他们已经显得底气不足。事实上,这种争论并不是纯理论可以辩出胜负的,它需要时间和实践来验证。
〃普世价值〃这个词具有强烈的宗教含义,其源头也确实是欧洲宗教。欧洲历史上,对于这种宗教〃普世价值〃的强制统一与自由改革,引发了巨大的社会变革,最终造就了今天的世界格局。几乎可以肯定的是,凡是强制性坚持宗教〃普世价值〃的,最终都比较落后和贫穷;凡是大胆变革宗教〃普世价值〃的,最终都成为强国。这对于理解和对待现代美国版〃普世价值〃有重要的意义。
基督教曾经是一整套社会管理和道德价值的准则,深入到欧洲各个国家以及社会各个阶层的生活细节。基督教的核心就是经典著作《圣经》。《圣经》在基督教看来是一本不能改动的书,甚至是一本自诞生以来就没有改动过的书。基督教对于社会各个层面的统治,实际上就是掌握了对于《圣经》的解释权。因此,基督教实现社会统治的主要方式,就是通过少数专业神职人员来解读《圣经》,并据此对现实社会的诸多事务做出是非评判。这种状况实质就是教会垄断、掌握了对于《圣经》的解释权,对于基督教〃普世价值〃的解释权。其他人对于《圣经》〃普世价值〃的解释,如果与教会相悖,就会被教会视为大逆不道。
由于文化普及有限,基督教垄断〃普世价值〃解释权的统治方式延续了很长时间。说白了,就是大多数人都不懂,只能听少数人的。一旦文化普及,人们对外部世界了解增多,便开始有自己的思考,垄断〃普世价值〃解释权的武断方式就出现了危机,其结果就是人们摆脱教会的垄断,自由解释《圣经》的〃普世价值〃。
自由解释《圣经》〃普世价值〃的第一个形态是语言。基督教会对于《圣经》〃普世价值〃垄断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语言,拉丁文长期是教会的官方语言。在欧洲各国演变为主权国家的进程中,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所起的作用的一个显著的标志就是将《圣经》翻译为各国语言。在这种语言翻译过程中,教会靠拉丁文垄断解释权的方法,就难以继续发挥作用。各个国家的语言形成不同版本的《圣经》,必然造成宗教权威地位的下降。更为具体直接的表现是某些国家的教会开始独立,例如英国。
自由解释《圣经》〃普世价值〃的第二个形态就是民众自由解读。欧洲各国的语言各不相同,拉丁文对于欧洲各国百姓来说,普及程度还不如今天英语在中国的普及程度。因此,《圣经》翻译成各国的语言,立即使得很多人可以直接阅读《圣经》,并可直接产生自己的见解,而不像以前那样,只能从教士那里间接获得解释。人们自由阅读《圣经》,自由解释《圣经》,恰似中国的一句老话,〃人皆能成佛〃,因此必然造成人们对于《圣经》〃普世价值〃解释的多样化。这种多样化的基础就是从自己出发,让经典、让〃普世价值〃为我所用,为我服务,而不是因循别人的观点。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普世价值”不过是一个“行业标准”(2)
上述两种对《圣经》〃普世价值〃强制统一性的消解,最重要的影响就是宗教改革,产生了所谓新教。马克斯·韦伯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中的观点,实际上就说明了新教对于教会曾经垄断的〃普世价值〃有了自己的解释权。从结果上看,最坚守教会〃普世价值〃的西班牙、葡萄牙最先衰落了;最先自由对待《圣经》〃普世价值〃的荷兰后来居上;最先由于地理等原因而独立于欧洲教会的英国,长期领先世界;处于教会传统与新教交错状况的法国,失去了曾经欧洲第一的地位,再也没有成为世界的领袖;彻底远离欧洲教会的美国,则终于达到了今天的地位。而且,美国也是宗教派别最多的国家,它对以《圣经》为中心的基督教〃普世价值〃的解释,显示出比欧洲更加随意和自由的状态。
结论很简单,拘泥于欧洲教会〃普世价值〃强制性解释的国家,都没有很大的出息。独立自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