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铁血铸新明-第2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什么时候汉人也可以变得这般凶猛,若是天下的汉人据是这般模样,他有些不敢想象其中的后果。

    “张将军,还是立马全部解决掉为好,我们现在要争取时间。”

    秦浩明可没有什么慈悲心肠,看见鞑子簇拥在他们的甲喇额真身边,其中还有几个白摆牙喇。

    这些人无不身经百战,乃是满清鞑子中精锐的精锐,可以说都是沾染着汉人的鲜血铸就。

    身为大汉民族主义者的他,脸上掠过森森寒意,低声对张松荣说道。

    “好!便依秦秀才之言。”

    张松荣脸上掠过一丝不舍,毕竟活捉一个甲喇额真的功劳,可称滔天大功。但是想起这一切都是人家筹谋策划,便毅然决然应承下来。

    是条汉子,竟然可以抵御荣华富贵的诱惑,到手的功劳说扔就扔,秦浩明暗自赞叹。

    “拉开距离,把盾牌架上,不要让他们走脱一人,尽快送他们上路。”

    张松荣行事非常老练,害怕鞑子困兽犹斗,引起不必要的伤亡,安排得非常妥当。

    满天的箭雨带着复仇的火焰射向剩余的鞑子,在这种远程兵器的打击下,个人的勇武并无任何作用。

    鞑子临死之前的惨叫让秦浩明听了美妙无比,历史终于在这一刻翻开了别样篇章。

    “伯玉,这里交给你了,务必打扫干净,不留痕迹。”

    卢欣荣负责的是善后工作,掩埋尸体、救治重伤员、割鞑子首级记功、转移财物等等,有的是他忙。

    卢欣荣点点头躬身答应,脸上浮过一丝狠辣。

    此次剿灭正白旗1500名满清鞑子,天雄军也伤亡了400余人,伤者更是多达500余人。

    在如此天时地利与人和的情况下,尚且如此,说明在野战中天雄军和满清鞑子的战斗力还是有一定的差距。

    可天雄军众人却是满意至极,少有的大捷啊!

    实在是鞑子的武力深入人心,没听说,满人不过万,过万不能敌吗?

    所以对于此次计划的制定者——秦秀才,天雄军众人佩服得五体投地。

    “重伤员留下,轻伤不下火线,大家再接再励,争取再下一城。”

    张松荣朝天雄军将士大声吼叫。

    人不解甲,马不卸鞍,快打快闪是之前制定的作战目标。

    “诺!”天雄军将士回答得气势如虹。

    胜利是信心保障的源泉,能够杀虏立功血染沙场亦是荣耀。

    华夏不缺贪生怕死之辈,但同样不缺舍生取义的热血男儿!

第58章 善后() 
第一卷风起于飘萍之末

    望着秦浩明带领雄赳赳绝尘而去的天雄军一众将士,卢欣荣心中的热血也沸腾起来。

    没错,自己虽然手无缚鸡之力,但杀敌可不止一种手段。

    自从客栈偶遇,答应跟秦秀才携手创立一番功业以来,他一直在暗中观察。

    秦秀才能文能武,胸有沟壑,做事缜密,滴水不漏。假以时日,必然崛起。

    现如今他已经迈出了可喜可贺的第一步,自己也必须做些事情,万万不可让他看轻。

    卢欣荣要做的事情很多,首先便是要安置天雄军重伤员和打扫战场。

    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只要是战斗,零伤亡基本是不可能存在的。

    这次战役是突发性质的,事前没有通知大明任何官员,只有卢象升知道,所以并没有地方官府的帮忙。

    好在秦浩明调拨了三百天雄军帮忙,就连董长青都没有跟随秦浩明的行动,而是作为他的帮手,处理善后工作。

    战争分为前方和后方,可是二者相辅相成,同样重要。

    大家可别小瞧善后工作,这可是千头万绪,事务繁杂。

    卢欣荣虽然是初次处理这样的事务,可其中轻重缓急先后顺序拿捏得非常好,有很好的协调能力。

    “长青,咱们先分工一下。你负责打扫战场,其他的我来,忙完了你再来帮我。”

    “没问题!我这边只要一百人便足够了,其他人你调配吧。”

    董长青豪爽的应道。

    通过一段时间的接触交往,彼此间相当融洽。

    打扫战场是非常血腥的。首先是几十个大明将士拿着长矛,只要是身穿鞑子服饰的尸体,远远的便是乱捅一通。

    这是防备有些装死或者一些受伤晕迷的鞑子暴起伤人,避免无谓的伤亡。

    其次就是收割鞑子首级,大明有以鞑子首级记功的制度,更是加深了战场善后的血腥程度。

    最后就是收集鞑子的武器兵甲等。

    “董公子,这些脏活由我们来干就可以了,不劳您亲自出手。”

    卢象升划拨的军士只是归董长青临时使用,可他本人并没有具体官职,下面人索性就以公子相称。

    “没事,这次错过了杀鞑子的机会,现在就当弥补。”

    董长青虽然是笑呵呵的回答,但是任谁都听出了他心中的恨意。

    1500个鞑子首级,腰刀都砍坏了十几把,才算完成。

    砍下来的鞑子脑袋用石灰腌制好,这样可以防腐。

    毕竟还要等朝廷官员检验,需要一些时日,才能做其它处理。

    甲喇额真阿博泰和几个白摆牙喇的脑袋最值钱,单独用一个小箱子保存装好,说不得还有其它用处。

    至于剩下的鞑子无头尸身自然是一烧了之,这样省事。

    “或许,只有死的鞑子才是好鞑子。”

    望着熊熊燃烧的烈火,董长青幽幽叹道。

    “大家动作再加快一点,争取今天走一程,尽量到安全的地方。”

    人多力量大,事情已经进入尾声,但是抱着稳妥的态度,卢欣荣还是不停的催促着众人。

    夜晚行动不便,军队都无法夜行,何况他们?

    如果是单人空手还勉强,可是这大车小车的如何可能?

    主要是这次行动颇丰啊!

    一方面打击了鞑子,另一方获得了大量的钱财粮食和人才。

    除了鞑子的首级可以向朝廷换赏银领取军功外,还有鞑子劫掠的战利品。

    其中纹银有三万四千两,黄金四百多两,换成银子也有四千多两,更有什么戒指、耳环、手镯等金银饰品无暇统计。

    就是粮食少了点,才四万多斤。但也只能将就了,蚊子再小也是肉,总比没有强。

    鞑子俘虏的大明百姓原本有四千多人,可惜在战斗中死亡600多人,现在只有3500人。

    不过这些俘虏可不是普遍的大明百姓。

    要知道鞑子可没什么善心,老弱病残早给他们一杀了之,他们不养闲人。

    鞑子的目的性很强,只要三种人:一种是作为奴隶和兵源的青壮男子。

    一种是有各种技能的匠户,特别是铁匠和兵器匠人。

    还有一种就是让他们发泄的貌美女子。

    卢欣荣心中已经暗自打算,哪怕诱之以利,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胁之以威,也要争取留下大部分人。

    简单说来就是威逼利诱坑蒙拐骗,无所不用其极。

    当然,人家实在不愿意或者说还有牵挂的也不强求,毕竟都是同袍,强扭的瓜不甜。

    “你来得正好,帮忙照看钱财,这些可都是血汗钱啊!”

    董长青刚处理完战场琐事,立马被卢欣荣抓来当差。

    这些财物需要统一分配,都是天雄军的将士们拿命换来的。

    卢象升的天雄军采用的是募兵制,而不是卫所军,所以需要大量的钱粮。

    相比与卫所兵,募兵没有卫所军携带的家属拖累,更适合于东征西戍,机动作战。

    募兵来自百姓,虽然饷银稍高,可是方便快捷有战斗力。

    缺额可以随时募补,保持军队满员。不需要可以随时裁减,节省军费。

    总之,募兵制比世兵制更有利于建立一支能征善战的精锐部队。

    但实行募兵制,能否建立一支精锐的部队?关键在于募兵之人和领兵之人。

    嘉靖年间,在东南沿海谭纶和戚继光都亲自募兵,募后严加训练,所以都成了精兵,尤以戚继光的“戚家军”更为有名。

    而其他明末将领则往往不是亲自募兵,募兵一人,领兵另一人,募时不加挑选,募后不加训练,逃跑不加追究,所以还是没有用。

    这便是典型的因人成事之说。

    冬日的夜晚寒冷又凄凉,董长青凝望着无边的暗夜,心里却仿佛有一团火蔟在燃烧。

    白天的战斗他虽然没有参加,可是全过程他也是历历在目。

    传说中鞑子的凶残和狠辣,在秦秀才的筹谋帷幄下,成为了一个个用石灰腌制的头颅。

    认真说起来,其实不管是对鞑子还是大明,他的内心都是仇视的,都是害死他父亲的凶手。

    如果不是因为母亲的阻击,他会往西走投奔叛军,而不是往南走。

    原本以为经过这几年的磨难,让他一颗年轻火热的心早已冷却。

    可是今天鞑子的灰飞烟灭,他发现自己找到了人生的方向,坚定了自己原本模糊的概念。

    是的,现在回想起来,秦秀才平常的言论对大明好像也没有什么好感。

    虽然不知道什么原因,但自己跟他走下去就对了,尽力帮助辅佐他,最不济也有一场富贵,秦秀才赚钱的本事好像也不差?

    男儿血,莫教泪空流!

    董长青眼神渐渐坚定锐利,有些事情自己不妨做在前头。

第59章 斥候遭遇战() 
第一卷风起于飘萍之末

    饱受战火纷争的河北之地,一如往常荒凉,田地上杂草丛生,大多无人耕种。

    虽然也算是京畿之地,奈何从崇祯皇帝上位以来,天灾人祸不断,还有各种加派和逃亡人等的赋税,升斗小民真是无法过活,弃田而逃者比比皆是。

    再加上此次鞑子寇边劫掠,众多的农人纷纷逃跑,四周都是荒地便也不是奇怪的事情。

    “路上的马蹄杂乱无章,而且重叠很多,说明他们一定在这里稍微歇息过。”

    赵大友最初是天雄军夜不收,侦查敌情的本事在军中赫赫有名。

    受秦浩明所托,他带领余佑汉深入巨鹿附近探查敌情。

    “麦地泥土松软,被战马踏得陷下去很多,说明官道不够他们跑马行军,他们一定是在赶时间,并且是大队人马。

    大明的制式蹄铁弧形弧度较大,内口达五寸,所以这是鞑子的部队。

    出了这片区域,整体来看,蹄印很直,是正常行军,这说明他们分几波前进。

    初步判断,这股鞑子至少五千人以上,我们啃不动,还是建议秦秀才放弃为好。”

    赵大友边走边看,嘴里有条不紊向余佑汉一一讲解分析。

    书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余佑汉听完赵大友的分析,大为叹服。

    自己与他一样,同为大明百户,可是双方的军事经验却不在一个档次,需要学习的地方还很多。

    古人云:猛将必起于卒伍!诚不我欺!

    太阳冉冉升起,阳光洒照在苍茫广阔的大地上,令人舒心无比。

    可是远方传来的马蹄声,如同重鼓般敲击在每个人心中。

    “对方有七骑。”小旗李三附在地上倾听片刻,大声报告。

    “上马,到坡顶,张弓结阵,准备战斗。”

    无数次死亡厮杀得以存活,赵大友立马做出最正确的选择。

    现在是战时,普通的百姓早就能跑就跑,能躲就躲,至于在官道上疾驰更是绝无可能。

    所以来者如果不是大明将士,那么必然就是鞑子的斥候无疑。

    斥候为了追求速度,减少战马的负重,跟野战部队有些不一样。

    装备力求轻便快捷,多数不着甲,所以速度极快。河北又多是平原,跑无可跑。

    因此斥候遭遇战最是凶险无比,双方都是军中身手最好的战士担任,具用最快最好的马匹和武器,除非一方逃走或者全军覆没,不然就是不死不休的局面。

    这是一场死亡的游戏,以一方胜利为终结。

    狭路相逢勇者胜!

    余佑汉知道这是对自己的考验,别看他们有十一人,一个小旗的数量。

    可是鞑子弓马娴熟,鹿死谁手,尤为可知?

    余佑汉身穿大明红色制式鸳鸯战袄,至于说什么乔装打扮之类的,纯属扯淡。

    鞑子凶残,见人就杀,哪管你穿什么服饰。

    所以普通百姓碰到鞑子只有两个结局,跑不了就死,或者当俘虏。

    远处冒出的头颅明显不是友军,是鞑虏无疑。

    才七个人的队伍,可他们的衣服杂乱五花八门。

    有的身披白色棉甲,有的穿着蒙古长袍,还有的裹着汉人的棉服直裰,相同的是脑袋四周澄亮的头皮,巴掌大的头发编成一个金钱鼠尾辫挂在后脑勺,实在是丑陋不堪。

    “佑汉,你负责那个披甲的鞑子。李三和小四负责穿长袍的,赵军、山子负责穿直裰的……其他人弓箭掩护。”

    赵大友拔出腰刀,杀气腾腾坐在马上,分配战斗目标。

    余佑汉虽说军事技能或许不如他们,可是一身武功大家是有目共睹。

    因此赵大友让余佑汉独自对付一个鞑子,他自己则选择带头的鞑子斥候。

    “诺!”

    余佑汉动作娴熟,把加长的管套和绣春刀旋紧。

    马战讲究一寸长一寸强,天雄军用的雁翎刀和他相比无疑有些劣势。

    雁翎刀也就是俗称的腰刀,基本特点为刀身较为平直,刀尖为略上翘的圆弧形,刀尖至刀背15~20厘米处多开刃,一般称为反刃。

    刀身宽为四五厘米左右,刀身断面为等腰三角形。

    大明雁翎腰刀血槽多为一条,全长多在90cm左右。

    雁翎腰刀有利于陆战砍劈,马战稍微逊色。

    远远看见余佑汉等十一个大明将士,七个鞑子不惊反喜,挥舞着手里的腰刀大声呜呼着快马加鞭往上冲。

    在他们看来,这就是战功。

    只要他们冲上去,汉人士兵肯定四散而逃,没有组织的散兵残勇,还不是任他们宰割。

    只不过今天情况有点特殊,他们碰到敢于短兵相接的大明勇士。

    相距百米的时候,双方便开始相互射击。

    这么短的距离,双方只来得发出一箭,高速奔驰的战马便已经到了短兵相接的时候。

    鞑子箭术高超,在高速的运动中,冲在余佑汉前面的夜不收,被鞑子一箭贯穿喉咙,呜咽着落马,显然是不得活。

    这一幕刺激得余佑汉肝胆欲裂,胸中的热血奔涌,也顾不得其他。

    “杀!”

    余佑汉双腿夹紧战马,居高临下从山坡一马当先冲下来,近一米长的绣春刀加上套杆足有一米三十左右。

    势大力沉的一刀带着呼啸声朝鞑子斩杀而去,面前的鞑子面露惊骇之色,全力格挡,可还是被余佑汉一刀斩尽肩膀约三寸。

    十多年磨炼出来的杀人术,在这一刻显现出威力,余佑汉不待刀势用老,绣春刀借势横拉,鞑子斥候的脑袋脱离肩膀飞出,脖颈处血流如泉激射而出。

    “去死!”

    余佑汉红着双眼,从马鞍边上的套袋中取出三棱军刺,把它当成匕首用力朝射箭的鞑子甩去。

    “噗!”

    鞑子捂着插入胸膛的三棱军刺,血水瞬间磅礴而出。

    “赵百户,小心!”

    战场形势变幻莫测,余佑汉看见一个鞑虏把小四一刀砍劈于马下,接着掏出弓箭,张弓朝正和鞑子斥候首领激战的赵大友射去。

    急切间,余佑汉什么都没有想,一催战马,朝弓箭的方向迎面扑去。

    眼睁睁看着呼啸而至的长箭,余佑汉无法躲避,一咬牙,侧转身体,左肩迎上。

    “噗嗤”一声,余佑汉的左臂中箭。

    因为距离较近,巨大的冲击力使得他差点摔落马下。

    性命攸关之际,余佑汉咬紧牙关忍住疼痛,稳住身形,眼中蓦然升起一股杀意,大喝一声,用劲全身之力将绣春刀轮劈过去。

第60章 困局() 
第一卷风起于飘萍之末

    那个鞑子想不到余佑汉动作如此迅速,手中的弓箭都来不及丢掉,便被他斜劈与马下,一命呜呼。

    七个鞑子斥候,余佑汉一人就斩杀了三个,剩下的战斗相对来讲就简单许多。

    战场上需要的是配合,个人的勇武并没有什么作用。

    最终,在付出三个天雄军将士的牺牲后,鞑子斥候小队被斩杀殆尽。

    骤然喧嚣的战场旋即安静下来,包括余佑汉在内只剩下八个人,三个大明将士失去了性命,剩下的也基本人人带伤。

    无主的战马打着响鼻,让安静的战场增添几分悲凉凄壮。

    李三小心翼翼帮余佑汉包扎左臂的箭伤,眼里都是崇敬。

    战场上强者总是受人尊敬崇拜,余佑汉一人就斩杀了三个鞑子,可以说,今天如果要不是他,结果可能截然相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