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汉宣帝-第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非常看重,我想你将此事报与田丞相,田丞相本就为卫太子感到冤屈,如果知道太子遗孤无端遭难,定会伸出援手。切盼!
鲁安王府内,放弃马车,改骑快马的鲁安王,风尘仆仆的赶到王府内,脸也顾不得洗一把,就到书房给宗正刘德写信。
他写道,宗正大人尊鉴,今日安有一事禀告宗正大人,于是他将过程叙述了一遍,接着写道,孝武先帝朝时,他桑弘羊为先帝筹划钱赋,让先帝得以征匈奴,平四海,先帝对他甚为倚重,更是荣宠有加。桑弘羊不知感恩,却居功自傲,至如今,更加飞扬跋扈,屡次伸手向圣上为他子弟要官求爵,更为可恶的是,明面上他为国理财,可实际上,天下之财,拾之有叁入了他桑家的库房。
他的那些爪牙,也都跟在他的身后,百般捞钱,专卖之钱,赋税之财,拾之三四,纳入私囊,从不管朝廷安危,百姓死活。我在鲁国,受桑弘羊的奴才孔成洋屡次压榨,我屡次忍让,这个卑鄙小人却得寸进尺,将我赶尽杀绝,他才会善罢甘休。
想我高祖,打下了这大好河山,可到如今,我们这些皇室中人却遭他们欺辱,现在哪个封国不受这些人欺辱,哪个皇室中人不夹着尾巴做人。
这次幸好有卫太子遗孤刘病已挺身而出,识破孔成洋的奸计,虽然他的说法勉强,但是我用皇室身份的缘由,没让孔成洋将他们抓走入狱,一旦孔成洋将他们入狱,那些刀笔吏还不知道会写出些什么来,想想真是后怕。
想当初先帝大行之前,让宗正大人将刘病已入宗籍,这件事情宗正大人非常清楚,这个孩子确实也很不错,学识高,重情义,审事惊,处事稳。现在我刘氏江山,政令由霍氏把持,财赋由桑家掌握,希望我刘氏后辈,能多出几个病已这样的孩子,将来成为我刘氏中流砥柱,能够将高祖等先辈辛苦经营,留给我们的大好河山,真正掌控在刘氏手中。
现在孔成洋还不知道刘病已的皇室身份,孔成洋与桑弘羊等人必定会上奏朝廷,告我僭越之罪,谋逆之罪。此次写信,告明宗正大人所有缘由,是希望宗正大人明察秋毫,救我于水火之中,扶刘氏大厦于危难。另外我会在此信之外,正式写好本章,请宗正大人转呈圣上,让圣上裁决。我想有宗正大人为我等鸣冤叫屈,加之圣上英明,我等必会安然无恙,而奸佞之才必会遭到惩处。
在江公,许公以及鲁安王忙碌写信的时候,曲阜太守孔成洋也风尘仆仆的赶到桑迁休息的别院,而桑迁正与柳月云雨,被孔成洋打扰了好事非常气恼,心说孔成洋这个王八蛋平时挺有眼色的,今天是吃错药了,这么败老子的兴。
等桑迁老大不高兴的穿好衣服,坐到几案之前,听孔成洋陪着笑脸说完整件事情,他的不高兴也就跑到爪哇国去了,转而兴奋的说道,“我说老孔啊,这是个大好的机会啊!”
他站了起来,在室内踱着步说道,“我想想,我想想啊。”
一会儿他站定,说道,“这样,你立即写奏章,就写鲁安王谋逆,这是最大的罪!他这个封国与你这个太守品级一样,更何况现在新封侯国都已经直接由各郡管理,鲁国是老封国,所以才有现在这个局面,领地与郡地交杂混合,做不到上下一盘棋。”
“现在他鲁安王竟然敢公然阻挠你抓捕僭越的嫌犯,用武力胁迫你放人!这就是公然造反,罪当该诛!其次再写上他的僭越之罪,你想想,再加上他的其他罪名,比如私自卖酒,比如走私食盐等,都写上。”
孔成洋说道,“好,不过走私食盐没有证据,私自卖酒倒是可以写上,这造反跟僭越我想就够他喝一壶的了。”
桑迁搓搓手,说道,“好,马上写,你写好之后,咱们三个再合计合计,润润色,你就正式誊好本章,我明天就赶回长安,将本章交给父亲大人。”
“现在父亲正想整顿朝廷的专卖,清理全国的赋税,彻底贯彻制定的经济政策。这样一是让圣上看看,谁在为他的江山日夜操劳理财,二是给下面的人施展才华的机会,三是也让霍光那老贼看看,看看财权掌握在谁手里,不是他霍光想伸手就能伸手的。”
“正愁没机会呢,现在好了,鲁安王撞到枪口上来了,就拿他立威!让这个鲁安王,破家灭国,也让天下其他封国跟豪强看看,这就是反对我桑家的下场!”
“老孔啊!这次你立了大功,你做的对,这人不抓,比抓要好!那两个小屁孩,也跑不掉,有鲁安王用武力胁迫你放人这条就够啦!这同时也说明,他心里有鬼,摆明了野心,坐实了僭越!抓紧写,写好我回长安。”
第二天一早,在去往长安的路上,多了一辆奔驰的车马,跟几匹飞驰的骏马,他们各自负有使命,星夜兼程。
第31章 宗正的谋划()
长安宗正府衙内室,宗正刘德拿着鲁安王刘安的那卷书信在室内慢慢的踱着步子,转到几案前时,看到几案上古色古香的《尚书》笑了笑,心说,这个钱串子,这次真的是大出血了。
想当初,鲁安王的父亲鲁恭王刘余为了扩大王府规模,侵占了孔家一部分宅子,在扒掉孔府的这些宅子时,从墙壁的夹层里发现了暗藏的《礼》、《孝经》、《尚书》等经书,其字体比先秦大篆还要古老,当时就有人下定论,这是孔子亲笔所书,也就是说这是人家孔家的传家之宝,为此孔子十世孙孔安国多方托人,出重金索求。虽然刘余是个吃喝玩乐的主,不怎么读书,但是也知道这些经书的贵重性,所以他矢口否认,没有这回事。等到鲁恭王刘余薨后,这些经书传到鲁安王手里,他本就是个只进不出的主,所以更不会将经书再还与孔家,这件事情也就不了了之了。
现在,鲁安王在派人送信的同时,还将其中的一本《尚书》,一块给宗正刘德送了过来。他知道刘德喜好读书,更明白这本书的价值,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为了赢得宗正刘德的支持,进而在当今圣上面前,为自己说好话开脱,就咬着后槽牙将这本书拿了出来送给刘德。
其实,即使鲁安王不送来这本书,刘德也会认真仔细考虑这件事情的。作为刘氏皇族的宗正世家,刘德对皇室历史,以及皇室中人的遭遇太熟悉了。自己的叔祖父楚王刘戊就是宗正,后来参与吴王刘濞反叛,兵败自杀,于是自己的祖父红侯刘富担任了宗正,自己的父亲刘辟强虽然清静少欲,平日只以读书自娱,并不愿出仕,但还是被孝武帝任命为宗正,现在,自己又接了父亲的班,任刘氏皇族的宗正。
孝武皇帝临终前让父亲刘辟强将戾太子皇孙刘病已录入宗籍,这件事情自己当然知道的一清二楚,只不过这件事情太过敏感,当时少有人知道。
巫蛊之祸中,除了史皇孙外,戾太子全家被杀,自己也在逃亡中自缢身亡,卫皇后为替子担责,也是想着以死明志,自杀身亡了。卫皇后出生贫寒,人品极佳,深得孝武帝的宠爱与尊敬,即使在孝武帝收回卫皇后用以帮助戾太子调兵,象征皇后实权的皇后玺绶,也未下诏废掉卫皇后,未令卫皇后搬离皇后住的宫殿椒房殿。
戾太子的表兄,卫皇后的外甥,公孙敬声,是卫皇后姐姐卫君孺与丞相公孙贺的儿子,因为挪用军饷被捕入狱,公孙贺为了替儿子赎罪,抓捕了阳陵大侠朱安世,朱安世为了报复,在狱中上书诬告公孙敬声与阳石公主私通,以及在孝武帝专用驰道上埋木人,行巫蛊诅咒天子,公孙家因此被灭族,后来诸邑公主与阳石公主、卫青之子长平侯卫伉被牵连进此案被杀。这也才有了江充害怕戾太子及卫皇后报复,发动第二次巫蛊之祸,逼反了戾太子。
所以,整个巫蛊之祸,虽然卫皇后未被废除,太子未被废除,但是戾太子势力与支持自己的外族势力几乎被诛杀殆尽,土崩瓦解了,那太子遗孤,自然也被人选择了遗忘。
令人惊奇的是,戾太子竟然还活着,前段时间,驾着牛车,打着太子旌节出现在宫门城外,如果不是京兆尹隽不疑果断采取措施,将戾太子逮捕入狱,整个事情就没法收场了,后来传出是有人假冒太子,假冒之人亦被腰斩。但是,刘德怀疑,那个戾太子是真的,因为太像了。事情刚完事不久,现在戾太子的遗孤又闯入视野,难道是戾太子一脉要重新崛起?
按正理说,假如戾太子是真的,那这个皇位就应该是戾太子的,因为孝武皇帝并未废除戾太子的太子之位,也未废除卫皇后的皇后之位,而假如戾太子登上了皇位的话,那戾太子遗孤史皇孙刘病已,就是唯一的皇位继承人,因为戾太子没有其他后人了,也正因为如此,才被知道这件事情详情的某些人,刻意隐瞒,压低此事知道的范围,进行选择性的遗忘。
皇位是个好东西啊,多少人盯着,多少人想坐,多少人为之丢掉性命,夷家灭族,皇位就是用白骨为石,鲜血为泥垒成的。想当初,自己的叔祖父刘戊造反,自己的祖父刘富屡次劝说,没有效果,叔祖父刘戊兵败自杀,祖父刘富因为有屡次劝说的事实才未受牵连。所以,祖父刘富也一再教导父亲刘辟强多读书,少参与政事,自己也受父亲刘辟强影响,清心寡欲,除了嗜好读书,还爱修黄老之术。
刘德踱着步子,又重新看起了鲁安王的书信。鲁安王信中虽然有所夸大,但是也道出了一个事实,那就是,刘氏江山,现在真的被外人掌控着。霍光掌控着内朝,政令几乎都出自霍光手中,桑弘羊掌握着天下钱粮,财政全部经过他手,刘氏子孙也确实人才凋零,除了那个一直觊觎大位的刘旦,还真的没有几个成器的。其实事实是,但凡有成器的,均被处在皇位上的猜疑,而被逼反被杀或者赐死自杀,真正活得好的就是那些不成器的,或者是只知道捞钱的,或者是知道隐去锋芒,清心寡欲的,像鲁安王与自己这些人。
现在昭帝已经到了弱冠之年,却还没有子嗣,听说是霍大将军下了命令,除了上官皇后外,其他妃嫔不得接触昭帝,才造成了昭帝没有子嗣这个现实。
要说这个大将军霍光也真是厉害的,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与势力,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了另一位辅政大臣上官桀的儿子上官安,两位辅政大臣结成了儿女亲家。现在,上官桀父子将孙女送入宫中,上官桀成为了当今圣上的祖岳父,霍光也就成为了当今圣上的外祖岳父。
就在前段时间,自己妻子过世,霍光为了拉拢自己,竟然想着把女儿嫁给自己。现在大将军霍光如日中天,已经有管蔡流言传出,自己是万不敢娶他的女儿的,想了好长时间,才找出借口拒绝。什么借口呢?说来好笑,就是因为上官桀将孙女送进了宫里面,成为了圣上的皇后,而自己与圣上是同一辈分,如果自己娶了霍光的妻子,那不就乱了辈分,平白无故比圣上长了一倍,这还了得。霍光听后也是无奈,也就罢休,也因此没同大将军霍光产生矛盾。
大将军霍光,御使大夫桑弘羊都不是省油的灯,争斗的厉害,上官桀的儿子上官安也蠢蠢欲动,整个朝野上下,唯有丞相田千秋还能为朝廷着想,勉力在霍光与桑弘羊的争斗中平衡政策,以利朝野稳定,但是也是势单力薄,毕竟是年纪大了,周围又没几个得力帮手,凭什么跟他们两个掰手腕。
刘氏子弟不能再被诛杀了,刘氏江山,还得姓刘的来拱卫扶持啊,再说,这个鲁安王除了是个钱串子,好贪财以外,还是算是精明的,也算仁厚,并不过分压榨百姓。现在他将这个刘病已夸的成了一朵花,应该也差不到哪里去,这两个宗室皇亲必须要保。
现在的情况是,御使大夫桑弘羊与大将军霍光斗,桑弘羊为了立威,势必要对鲁安王下死手,进而借此在全国进一步将专卖,财赋之权掌控到自己手里。估计曲阜太守孔成洋给桑弘羊的信以及参鲁安王的奏章,也已经到了桑府,这真是两个阎王打架,殃及无辜。
谋逆罪还是子虚乌有的,这个绝对会排除,鲁安王这个人胸无大志,贪财也是因为他老子留下的窟窿太大,他一心为自己老子擦屁股,时间长了,就形成了钱串子性格。这次,阻挠曲阜太守孔成洋抓人,也是害怕两个少年,到了监狱,面对刀笔吏,再经受不住诱骗或者忍受不了酷刑,什么都说,让刀笔吏添油加醋的乱写一通,两个少年一旦签字画押,就成了铁案,那真的就什么都完了。这么些年来,刀笔吏笔下死了多少冤魂,大家还是都清楚一些的。
僭越罪,这个就不好说了,鲁安王可以勉强脱罪,毕竟是他不知道,但是那刘病已确是参与其中了,这个就不好说了。如何将刘病已也从里面拖出来呢?宗正刘德禁不住又在室内踱起步来。
祥瑞,僭越,灯笼,一遍一遍的想,想了老大一会儿,宗正刘德好像下定了决心,他对外面喊道,“来人,备车马,我要去建章宫。”
第32章 张氏兄弟()
张贺最近身体不太好,可能是秋凉的原因,在他接到江公写来的信函时,既感到欣慰,又非常焦急。在他的心目中,卫太子的遗孤刘病已,既是主公,又是亲人,这些年来,他其实已经拿病已当作自己的孩子看待,他对病已的感情,既有对主公的责任,又有儿孙的疼爱,所以病已在他这里是第一位的,比彭祖要重要,甚至比自己的生命还重要。
张贺急匆匆的从掖庭往张府赶去,在给母亲张老夫人请安之后,便去往自己的弟弟张安世的别院,找张安世商议刘病已的事情。张安世正在读书,看到大哥张贺过来,有些惊讶,说实话,兄弟两个是有些芥蒂的,一般情况能不照面就不照面。
张贺知道自己的弟弟不容易,父亲当初蒙冤,弟弟还是少年,幸亏母亲的智慧坚定,才使张家渡过难关,后来自己被卫太子赏识,张家又渐渐好起来,巫蛊之祸发生时,弟弟虽然已经成年,但是仕途上并没起色,张家受自己拖累,渐好的家境又慢慢滑落,这些年,正是弟弟的坚忍与低调,将张家从低谷中又拉了起来,本该压在自己身上的担子,被弟弟背负起来,而且做的非常好,对此,他这个做大哥的,是有些愧疚的。
正因为如此,在弟弟将儿子张彭祖过继给自己后,他并没有让彭祖改口,依然让彭祖叫弟弟张安世父亲,称呼自己伯父。他知道弟弟的好心,因为自己受了宫刑成为了阉人,不可能有后了,所以将小儿子过继过来,给自己当儿子,续香火。可是,自己这个样子,太子冤案一时半会儿也没有昭雪的希望,彭祖跟了自己,是耽误了孩子,对不起侄子彭祖,更对不起弟弟张安世。
张安世见大哥进来,忙让座看茶,简单寒暄后就是沉默。对于大哥张贺,张安世自小到大,一直看作是榜样,小的时候,父亲忙碌,也严厉,所以他见了父亲总跟见了猫一样,而大哥对自己一直很关爱,什么事情都先想着自己,学业上也是大哥给启的蒙。
后来巫蛊之祸发生,大哥受到牵连,被处以宫刑,进而连累了整个家庭,其实他并没有怨言,自己在大哥出事后,一力承当起整个家庭,他认为也应该。就是大哥对卫太子遗孤百般呵护,他不能理解,照顾主公的遗孤,这是为人高义,应该赞赏,可是大哥有点过了。
大哥对卫太子遗孤,哪是照顾自己过去的主公之子,就像是对待自己父母一般,对待自己的子女一般。自己将小儿子张彭祖过继给大哥,为的是让彭祖给大哥续香火,大哥不让彭祖改口,是,是为彭祖着想,可是自己既然将彭祖过继给大哥,就是没有考虑儿子前程这一方面,自己都没有介怀,也没有嫌弃大哥现在的境遇,大哥这样,显然是对自己见外了,说实话,他的心里不太好受。
更为重要的是,大哥让彭祖给卫太子遗孤当伴读,伴读就伴读,可那个刘病已是有出息的样子吗?天天的就知道打架斗殴,偷鸡弄狗,学什么游侠,主持什么正义,书也不愿读,学业上一塌糊涂,连带着彭祖都成了问题少年。出了什么事情,大哥敲打惩罚的往往还是彭祖,自己的儿子不是什么伴读,是卫太子遗孤的替罪羊。自己对这个小儿子也是恨铁不成钢,每每想好好教训他一顿,自己的母亲还护着孙子,让人无奈,眼见着这小子越来越无法无天了。
张贺首先打破了沉默,说道,“病已跟彭祖现在在泗水,跟东海澓中翁学《诗》,东海澓中翁来信说,两人学习刻苦,学业精进。”张安世听到这个,心里不以为然,因为他知道这两个人平时的德性。
“尤其是病已,东海澓中翁是他是天纵之才,将来必成大器。”说到这里,张贺脸上自然的露出欣慰的笑容,“他们还做了一件大好事,发明了一种灯笼,能够照明,使用方便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