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随身种田-第7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现在把王少章教会之后,等到刘家酒坊停止生产之后,设备转移之后,掌握了技术的王少章就可以在第一时间实现生产了。
别看低档米酒的酿造看上去有点简单,但是要酿出好酒,并不是那么容易的。
哪怕是王少章小时候和刘睿玩得很好,经常出入刘家,也是见惯了酿酒的工序,但是只有深入其中之后,王少章这才明白,凡事并不是那么简单的。
哪怕是王少章小时候和刘睿玩得很好,经常出入刘家,也是见惯了酿酒的工序,但是只有深入其中之后,王少章这才明白,凡事并不是那么简单。
一大早,刘睿进入酒坊开始生火酿酒的一会之后,就听到外面传来了小黑的声音,刘睿就知道是王少章来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小黑已经从以前那个巴掌大的小可怜变成了现在长到人腰的大狗。不过小黑的性子依旧是那么慵懒,每天都趴在院子的里晒太阳,越来越胖。哪怕是清晨,发现有人走进院子里,胖黑也是无动于衷,顶多就是哼哼两声。
和小黑的懒散相比,小花和黄喉貂倒是积极了许多,可以算得上是刘家的劳动模范。它们几乎是昼夜不停地巡视着刘家大院的周围,硬生生把原本老鼠肆虐的刘家大院变成了老鼠的禁区。不仅仅如此,它们甚至把自己的领地扩大到后山和附近的山塘、番茄地里,使得刘睿省了不少心。
以往村民们种冬菜的时候,鼠害可是其中非常令人头疼的问题,但是在刘睿这里,一切问题在黄喉貂和野猫子的面前,都不是问题了。一开始种植小番茄的时候,偶尔还会看到有一两株番茄苗会被老鼠啃噬掉,但是自从黄喉貂来到刘家大院之后,就再也没有出现了。
“少章哥,来了?”正在给大米加水的刘睿抬眼看了看,点头说道。
进入新历新年,梁村早晚的气温也是变得有点低,大概只有十度左右,变得有点冷。当然了,这样的气温对于北方动辄零下十几度的气温来说,根本就是小巫见大巫,一点都不低。但是,配合着南方的高湿度,这点气温还是让习惯了炎热天气的南方人觉得有点适应不了。这不,王少章身上穿着一件棉大衣,哈着寒气走进了酒坊。
“外面真是冷得够呛的!”王少章一进入酒坊,顿时感觉到一股暖流扑面而来,一边把外套脱下挂上一边点头说道。
在酒坊里面,因为锅炉炉火以及水蒸气的蒸腾,温度比外面高了许多,倒也是温暖如春。
“已经进入腊月了,冷一点也是正常的!”刘睿也没有停下手中的活儿,一边把蒸米的托盆搬入蒸汽室,一边说道:“冬天的话,蒸米放水相对多一点,让大米能够更加熟透,有利于发酵出酒。”
自从王少章来到刘睿家里开始学习酿酒技术之后,刘睿开始在平时酿酒的过程之中给王少章解释其中的一些技巧。刘睿是第一次给人讲解酿酒技术,也没有什么经验,也太会对自己的酿酒技术进行系统的总结,讲起来自然是有点凌乱,基本上是想到哪里就说道哪里。
酿酒本身需要经过的工序相当多,大抵上有蒸米、摊凉、拌酒曲、装坛发酵,蒸馏酒糟出酒,最后再经过调和之后,这才算是可以进入人们群众的日常生活之中。
作为土法酿酒的代表,刘睿所掌握的酿酒技术根本就不太能用书面语言阐述,也不会有标准的量化指标来衡量,因此手把手的教授自然成为了首选。
从蒸米开始,刘睿就要从每一个细节都教会王少章,让他在最短的时间之内掌握酿酒技术,尽快地投入生产。
蒸米,别看是最简单的工序,但是其中需要讲究的东西很多,也是酿酒成功与否的第一步。
蒸米蒸得好,不仅仅米酒的味道香醇,而且酒精的溶出量也会很多,提高效益。一旦米饭蒸不好,其本上那锅酒就算是报废了。
“冬天和夏天有什么区别呢?”听到刘睿提到冬天两个字眼,王少章心里就有点留意了。
“冬天的气温相对比较低,因此需要让米饭更加熟透,这样才能更好地发酵;但是在夏天的时候,气温比较高,放水就要少一点,免得生成醋酸!”刘睿随手把蒸汽室的门关严,对王少章说道。
蒸米若是不熟,米饭中间还会残留生淀粉,这样的话,淀粉转化成为究竟的比例就会很低,影响利润。但是,在夏天的时候,若是米饭太多黏糊,含有太多的水分,就容易在发酵时候,产生醋酸,形成口味很酸的米酒。
这样的酸酒非常地影响招牌,这也是刘家酒坊每一次酿酒极力避免的事情。一旦酿造出酸酒,刘家为了保持酒坊的信誉,宁可是把酸酒倒入水沟,也不愿意让任何一滴酸酒流入市场。
基于这样的情况,刘睿在给王少章讲授酿酒技术的时候,第一个注意事项就是在蒸米的这个环节。
把装米的托盘都装进了蒸汽室之后,刘睿开始和王少章从储藏室中搬出装满酒糟的大坛子,开始把坛子里的酒糟都舀起来,通过漏斗放入蒸馏罐里面。这个时候,锅炉里的水已经准备开了,一会就可以把蒸汽通过管道,放入蒸汽室,蒸米。
装着酒糟的坛子刚刚打开,王少章就闻到一股浓郁的酒香扑面而来,和一般的米酒相比,这些酒糟的味道更加乡村,就好像是女儿的情怀在诱惑着周围的人儿。
“小睿,为什么这些酒糟的味道比米酒好闻呢?”王少章深深地吸了一口,有些陶醉地问道。平时王少章没少和朋友们喝酒,但是却不曾闻到这样的味道,米酒本身似乎都有点刺鼻,不是很好闻。
“呵呵,这些可都是最纯粹的酒香,还不曾被破坏,自然是好闻的!”刘睿手上的动作不停,一边笑着说道:“出售的米酒相当一部分都要加入井水或者蒸馏水稀释,味道自然不那么纯正了。”
刘睿知道,除了这样一个原因之外,这些酒糟的香味之所以特别浓郁,是因为这些酒糟之中加入了空间泉水,使得酒香更加浓郁。
在青山县,因为地处热带,大多数的时候气温都相对比较高,炎热的气候让这里的人们喝酒更习惯于低度米酒,因此市面上出售的米酒究竟浓度大多都是在20度左右。而酒坊中,米酒经过蒸馏之后,大多都是在40度左右,为了适应市场的需求,也为了利润,酒坊出产的米酒大多数都是要渗水的。
“原来是这个原因呀,我还以为酿造出来的米酒就是市面上出售的那些呢,怪不得反差如此大!”王少章这才恍然大悟。
往酒里面渗水的事情,一直都只是酒坊之间默认的规则,酒坊经营者轻易是不会把这样的商业秘密透露出去。哪怕王少章从小就出入刘家无数次,但是往酒里加水的事情刘家上下也是有意无意地避开了他,这才把这样的秘密保留到了今天。
不过呢,现在王少章即将成为酒坊的新主人,这样的秘密也就不必瞒着他了。
“米饭摊凉之后拌上酒曲,装坛放入储藏室发酵,在开始有酒精溶出之后,还要往坛子里加入井水,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把米粒中的酒精溶出!”刘睿一边舀着如同稀饭一般的酒糟,一边给王少章讲解一些工序。
王少章站在一旁,一边观察坛子里酒糟的情况,一边听着刘睿的解释。
在酒曲的作用下,密封的坛子里米粒中的淀粉开始转化为酒精,它们就是米酒的源头。但是,随着坛子里的酒精浓度越来越高,和米粒中的酒精形成浓度平衡之后,酒精就不会再溶出了。为了能够提高产量,这个时候就必须往坛子里加入井水,这样才能利用浓度差的原理,把米粒中的酒精大部分溶解出来。
以前,刘睿对这个细节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只知道发酵十天左右就要往酒坛里加入井水,至于为什么这样他就不清楚了。后来自己亲自接手了酒坊,经过多次实践之后,再结合高中化学课本中一些课外知识,刘睿总算是琢磨出其中的原理了。
酿酒的时候,其实看着酒糟的情况就可以知道那锅酒究竟时好时坏,八九不离十了。
像今天这样,酒糟如同稀饭一样,米粒和淡黄色的酒液分得很清楚,汤汤水水的,就说明今天的米酒发酵得很成功,一会蒸馏之后不仅味道香醇,而且产量还很高。
若是酒糟黏糊糊的,就如同是浆糊一样,根本看不到多少酒液,那就说明蒸米的时候太过黏糊,影响的酒液的产生。若是酒香不浓郁,每一粒米饭都还显得硬邦邦的,就说明蒸米不熟,酒精的转化率不高。
以前刘睿并不明白其中的细节,但是现在他已经是其中的行家里手,一眼就能明白其中的情况,给王少章讲解自然是绰绰有余。
等到刘睿把酒糟都倒入了蒸馏罐之中,锅炉里的水就已经开了,灼热的水蒸气正通过管道,源源不断地进入蒸汽室,把里面的大米蒸熟。和以前相比,蒸汽蒸饭可是方便快捷了许多,而且还不会产生锅巴,酿造出略带烧焦味道的米酒。
一般来说,通入蒸汽之后,米饭在三四十分钟就可以熟透,可以取出来倒入凉席上摊凉了。
当王少章帮着刘睿把蒸熟的米饭倒在凉席上的时候,整个酒坊完全被滚滚浓烟所笼罩,并且伴随着香醇的大米香味。头顶上的白炽灯在热气的缭绕下也显得有点朦胧,影影绰绰的样子,倒也是让酒坊多出了几分迷幻的色彩。
摊凉米饭,然后撒上酒曲,然后装坛发酵!
整个过程看起来是相当简单的,但是实际操作起来并不见得就很容易。
“必须要把所有的米饭都打散,一粒粒地分开,这样撒酒曲的时候才能均匀,充分让米粒得到发酵。”刘睿拿着耙子,顶着蒸腾的热气,一边把米饭打散,一边给王少章解释道:“若是还有米团留下,沾染不到酒曲的米粒就不会发酵,造成浪费,影响出酒率。”
把米饭打散也是一项技术活,像刘睿这样的熟手,手中的耙子轻若无物,上下前后翻动,轻而易举地就把成盆的米饭打散,然后顺势就平摊在凉席上。刘睿这一手也是从小时候看着父亲这样干,后来又靠着长期的实践,总算是练出来了。
不多时,刘睿就把所有的米饭都打散,平摊在凉席上,就如同是在酒坊的地面上铺上了一层白色的地毯一样。
“小睿,酒曲是什么时候放的呢?”帮着刘睿往锅炉里放入柴火之后,王少章回头问道。
“放酒曲的时机可是一个学问,你算是问中了要害!”刘睿伸手进入米饭层中,感受了米饭的温度,笑着说道。
酒曲就是利用其中的霉菌,促进米饭发酵产生酒精,因此了解到这一点非常重要。
若是在米饭还很烫的时候撒入酒曲,有可能过高的温度就会杀死酒曲中的霉菌,导致发酵效率的降低,这对于酒坊的利润就有了极大的影响。另外,若是在冬天的时候把米饭放得太凉,过低的温度又不太容易让米饭发酵,也不太好。因此,在摊凉米饭的时候,要紧密地结合当时的气候温度,随时做出变化。当然了,对于刘家酒坊这样的土法酿酒,也不会有什么量化标准,刘睿只能是给出一些属于自己的参照标准。
“放酒曲的时候,你把手伸进米饭层之中,当你感受不到温度,米饭和你的体温先进的时候,就算是可以了!”刘睿一边给王少章做示范,一边解释道:“不管是冬天还是夏天,只要保持这样的舒适度就算是可以了。”
等到米饭到达适宜的温度之后,刘睿开始取出酒曲,在米饭上均匀地撒上。
“咦,小睿,你的酒曲里面怎么有玉米粉呢?”看着那些洋洋洒洒飘落的粉末,王少章有点惊讶。
“呵呵,算你眼力好!这还真的是玉米粉!”刘睿一边撒着酒曲,一边笑着说道:“一百斤的大米需要的酒曲才一两,若是拿着一两的酒曲撒下来,恐怕是永远不会均匀的!为了避免这个问题,我们用玉米粉以九比一的比例把酒曲稀释,然后把稀释后的玉米粉酒曲撒在米饭上,就可以避免搅拌不均匀的问题了。”
王少章这才恍然大悟,明白这酿酒的工序之中,到处都是需要注意的细节!要想把米酒酿好,还真的是得用心去学习,思考、和琢磨,这才会有进步!
面对即将成为自己主要从事的事业,王少章报以极大的热情,学得很认真。至于刘睿,看到儿时伙伴如此上心,自然是非常高兴,也是没有一点藏私的心理,教得尽心尽力!就这样,刘睿和王少章一个教,一个学,两个人倒也是配合默契。
时间很快就在两人有点忘我的状态中悄然流逝!
第170章 候鸟资源
时间就如同流水,悄然无声地在人们的身边溜走,让人一丝感觉都没有。在恍然之间,人们才发现,深冬竟然就这样走入了自己的生活。
空气的温度越来越低,早晨和晚上人们都要穿上毛衣,才能抵挡住日渐清冷的天气。那些漫山遍野开放的野菊花似乎也感受到了冬天的寒意,开始变得更加娇艳起来了。
和别的花朵不一样的是,越是清冷的天气,这些野菊花倒反是焕发出更迷人的光芒。在一阵阵迷蒙的霜雾之后,山上五颜六色的野菊花仍旧美丽地绽放着。当然了,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野菊花在经历了最后的荣光之后,也会在短时间之内凋零,零落成泥碾作尘!
这就是生命的真谛所在,枯荣都在自然之间,从容而又美丽!
山上的其他植物也是对冬天清冷的空气作出了最直接的反应,一些落叶树种开始披上了黄色的冬装。北风吹过,一片片落叶就如同纷飞的蝴蝶一般,在山野之中曼舞,倒是营造出一种浪漫的颜色。
小青山之中再也没有往昔那种以绿色作为主调的状况,而是变成了多种色彩并存的绚丽油画。绿色的松涛、黄色的落叶、耀眼的鲜花,还有幽幽的白云和蔚蓝的天空,一切都是如此令人心旷神怡。
这个时候,整个夏天都在喧闹的虫豸们最是机灵,它们仿佛是在一夜之间就消失得无影无踪。就是那些往昔鼓噪的蛤蟆和山蛙,也都进入越冬的洞穴,不再露面。一到了晚上,刘家大院之中再也听不到此起彼伏的鸣叫,整个大院的夜晚变得静悄悄的。
这个时候,人们才发现,原来自己一直认为是噪音的声音,在消失之后,才会觉得是那么的美妙。
天气的变化就好像是铁心分手的情侣一样,再也不能回头的。哪怕人们如何的伤感,深冬的脚步仍旧是逼近了人们的生活,把大家的情绪带入了寒冷的情绪之中。
往往在这种情绪之中,都是那些文人墨客伤春悲秋的好时节,总是会有很多充满感伤的诗句会在这样的季节诞生的。
但是对于梁村的村民来说,深冬的到来只不过是变冷一点而已,他们的生活依旧在继续,菜地里依旧会有餐馆的采购人员前来收购蔬菜。这段时间以来,梁村上下蔬菜的种植规模已经上去了,倒也是形成了比较好的群体优势。哪怕有着桐江的阻隔,梁村的菜地依旧成为了不少菜贩子和餐馆订购新鲜蔬菜的重要目的地。
现在每天早上人们都能看到一辆辆三轮车或者小型货车通过渡轮越过桐江,来到梁村,然后把菜地里的蔬菜源源不断地运往县城。先行的村民尝到了种菜卖菜的甜头,干劲是越发足了;那些没有种菜的村民见状之下,也是平添了许多的信心,加入了种菜的行列。
梁村的深冬并不会像北方那样萧条,人们仍旧可以在这里看到绿树鲜花,还有温暖的太阳。只不过是早晚的天气变得更加凉快,太阳变得的更加温柔罢了。地处热带的梁村哪怕是在冬天的时候,也最多和北方的秋天相似,这里依旧气候依旧温暖,生命依旧在绽放!
天气的稍许变化并没有给生活在梁村的人们带来太多的变化,生活依旧如同往昔一般,安详而宁静的度过。
当然了,候鸟的到来还是让梁村多少发生了一些变化。
候鸟拖家带口,从遥远的北方湖泊出发,在历经了千辛万苦之后,终于是来到了这片温暖如春的山水之中。在这里,它们将会度过一个衣食无忧的冬天,养得膘肥体壮的,然后在春天来临的时候,才会飞往北方栖息繁衍。对于这些候鸟来说,这里不仅仅有着温暖的气候、充足的食物,还有很多的老朋友。
动物都是相当聪慧的,一些在梁村、在小镜湖多次越冬的候鸟,都是一些年老成精的候鸟,它们饱经沧桑,早已经是能够分辨出人类对它们是否怀有不良的心思。在小镜湖越冬的时候,候鸟们不仅不会遭受疯狂的盗猎,有时候甚至还能得到村民们的帮助。
强烈的对比让候鸟们对于小镜湖、梁村有了更多的感情,这也是为什么候鸟们已经逐渐地把小镜湖当成了自己的故乡的缘故。
一进入十二月中旬,梁村的村民们猛然地发现,原本自己看起来毫不起眼的荒滩、芦苇荡,仿佛在一夜之间变成了候鸟的天堂。各种羽色、种类不一样的候鸟叽叽喳喳地出现在水边,开始筑巢,它们将会在这里度过一个漫长的冬天。
时间越是往春节靠近,天气也是越来越冷,但是这样的气温对于小镜湖区域生活的候鸟来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