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林氏荣华-第17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王骥忍不住叫道:“小叔,我是我爹的儿子!”

    王宴就斜了他一眼问,“大堂哥的儿子,你何时回去继承你爹的家业啊。”

    “小叔别转移话题,”王骥点了他胸口道:“那信是给你的,但林郡主给姚先生的信却还在我身上呢,没有我,姚先生是不会相信你的。”

    王宴盯着他的胸口跃跃欲试。

    王骥毫不在意的敞开胸怀道:“我没带在身上,您想抢也抢不着。”

    王宴失望的收回目光,然后脸色慢慢严肃起来,“现在江陵一分为二,楚国那边是陈象领兵,那人暴戾得很,一个不好便回引起两国纷争,到了江陵你可得给我老实点,要是落在陈象手里了,我可不会不顾国家大义救你。”

    “我知道,小叔会大义灭亲嘛。”王骥喝了一口茶,呼出一口气道:“您放心,其实我也怕跟您共事,所以只要姚先生他们救出来我立马走。”

    王宴冷哼,“带着他们走?”

    “难道小叔还要留姚先生他们在江陵当靶子?”

    王宴没再说,不过却道:“功劳得算我一半。”

    王骥抽了抽嘴角道:“都给您。”

    “不必,我只取我该得的。”王宴是想要功劳好坐稳位置,可也不是贪功之人,对象还是自个的侄子。

    叔侄俩摒弃前嫌,气氛就和睦多了,中午停下休息,王宴很不在意的掏出一块干硬的饼子,就着才烧开的热水啃。

    这让正打算让人去打猎做饭的王骥浑身一僵。

    王宴哼了一声,从包袱里掏出一个大圆饼塞给他,道:“赶紧吃,吃完了上路。”

    即便一直在外游学,王骥也从没吃过这样的干粮,差点把嗓子给噎下去。

    王宴忍不住嘲笑,“瞧你那样,一看就是没吃过苦的,我就看不得你们这样,好似会读几本书便多聪明能干似的,却连时间便是生命都不懂,不知道现在江陵正乱着吗,还打猎烤肉,你咋不想着在这先歇个午觉再走?”

    王骥闭眼,抄起杯子灌了一口水,这才把干饼咽下去,他含着泪道:“小叔,你也是读书人出身啊。”

    “我不是,”王宴拒绝成为他们同类,面不改色的道:“我是行伍出身,当年要不是家里死命拦着,我现在可能都是大将军了。”

    王骥忍不住翻了个白眼,当年你才十四,跟条瘦竹竿似的,到了军中只怕连命都保不住。

    跟王宴只相差六岁的王骥对当年的事也记忆颇深。

    他悲愤的咬了一口饼,使劲儿的咽了下去。

    跟王宴一起赶路,基本上跟安逸无缘了,一行人日夜兼程,不到七天就到了江陵,王骥不仅瘦了一圈,脸上胡子拉碴,头发也有些散乱,跟他一向的风流飘逸相去甚远。

    相比之下,他小叔就要显得干练许多,明明日子是一块过的,他怎么就这么狼狈呢?

第三百二十七章 护身符

    王宴不理他侄子,拿了函书和官印就去找赵捷,江陵被攻下后,梁国这边的民政是由军队一起管的,王宴得从赵捷手里接过权柄。

    王骥亦步亦趋的跟着他,提醒道:“林赵两家不和,您可别在他面前提林郡主。”

    “咦,他们两家不是亲戚?”

    “闹翻了,”虽然到现在他也不明白为什么会闹翻,“去年入冬前还族对族的斗了一番,赵氏落败,所以现在肯定甚恨林郡主,您要想顺利就别提她。”

    王宴便哼了一声道:“连个女人都斗不过,赵捷也不咋地。”

    王骥默默地看了他小叔一眼。

    王宴嘴上是这么说,却在心里将林清婉的地位又拔高了一筹,他虽未与赵捷打过交道,却也是知道他的。

    林清婉能做到他堂哥做不到的事也就罢了,竟然还能斗败手握兵权的赵捷,那就不是普通的女子了。

    再想到先前给他的那封信中隐含的歉意,王宴心中更是不敢小觑。

    林清婉给他的信中虽没有明确的道歉,却通篇都是饱含歉意,反正他看得心情挺舒爽的,别说他本来就乐意来江陵,就是不乐意来,看了信后也没多少抵触情绪了。

    何况林清婉为了他来江陵,不仅把他侄儿送了过来帮忙,还提点了能帮他的好几个人,更是把招揽姚时这样的功劳送他。

    那信里可没有一丝要居功的意思。

    这份周道和心胸可不是一般人能有的。

    姚时之才仅次于姬元,若能招揽到他,那他不仅能在履历上添上一笔,只怕陛下那里都要留下深刻印象了。

    王宴嘴角微翘,待看到站在府门口迎接的赵捷时笑容更盛,他一副世家子的模样热情上前,“可是赵将军?”

    赵捷抱拳微笑,“正是在下,我等可是早盼着王大人来了,快里面请。”

    王骥瞥了他人模人样的小叔一眼,默默地跟上。

    赵捷好奇的看了他一眼,“这位是?”

    “哦,这是家中小侄,在家中无事,来帮我跑跑腿儿的。”

    赵捷瞥了一眼形容狼狈的王骥,笑着收回目光,以为他只是王家旁支,来给王宴跑腿的。

    现在楚梁的边境线又拉长了,而江陵这边的情况要比较复杂一点,陈象不比他人,他桀骜得很,近日正派人挑衅梁军,想要挑起战事。

    赵捷道:“我看他是想把整个江陵都吞下去,而他那边有姚时等人,近日来不断向这边散发流言,百姓们人心浮动,总觉得楚国那边更好。”

    赵捷叹气,“可惜了,当时林郡主就不该把姚时放走,他在江陵百姓中威望甚高,因他在楚国那边,陈象那边很占优势。”

    王宴也叹气,“当时要是赵将军先一步攻下江陵的皇城就好了,那样坐拥姚时这些人才的便是我们梁国了。”

    赵捷一噎,抬头认真的看向王宴。

    却见王宴一脸真诚的惋惜,似乎是真的打心里这么想,并不是在讽刺赵捷。

    可这样一来,赵捷只觉得心更塞。

    他笑了笑道:“在下的确能力有限,这才让陈象抢先一步了,早听闻王大人治下很有手段,不知对此事可有什么好办法?”

    王宴凝眉苦思道:“见效快的没有,若不论时间,其实还是有一个好办法的。”

    “哦?”赵捷微微坐直了身体问,“什么好办法?”

    王宴一脸正直的道:“安抚百姓,劝课农桑!”

    赵捷:……

    “百姓者,所求不过安居乐业而已,”王宴一脸肃然的道:“只要我们有能力让他们把日子过好,别说那边只是有一个姚时,就是有十个也拉不走他们。”

    赵捷揉了揉额头,“王大人是认真的?”

    “当然,”王宴蹙眉问,“难道赵将军觉得我说的不对吗?”

    “对,”这样一个棒槌到底是怎么抢到江陵刺史这个位置的,赵捷挤了一抹笑道:“王大人高见。”

    王宴就展开笑容道:“那我们就开始吧。”

    “什么?”

    “交接啊,”王宴理直气壮的道:“春耕在即,交接后我好带着刺史府的人去统计户数,分割田地,我们现在已经晚了,再不抓紧就要赶不上春耕了,若误了今年的耕种,那要安抚百姓就得再等一年了。”

    赵捷心头一凛,探究的看向王宴,他这是有心,还是无意?

    可不管有心还是无意,事情的发展都朝着他最不愿的一面发展了。

    赵捷他为什么想当观察使?

    因为观察使手握军政大权,不仅可掌军队,还能管理地方事务,一个有势,一个有权和钱。

    他在江南观察使上已经栽过一个跟头,打下南汉后又因为地域和历史问题,要接手就必须听从皇命从头开始,他不甘心丢下自己经营多年的军队,所以也没去争两广观察使。

    可江陵正好合适啊。

    这里到灵州虽也远,但他带的这一支军队不多不少,刚好可以镇守江陵,若是朝廷能在此设立江陵观察使,那他肯定要抢一抢。

    哪怕不设,他也要想办法驻守在江陵,灵州再好,那也是卢家的地盘,他只要回到灵州就必须得听卢真的,永无出头之日。

    可江陵不一样,这是他打下的地盘,已经在此经营了两个多月。

    只要他能驻守在此,就算他不能完全将民政握在手中,也要至少插手一半。

    之前他已经收到消息,来此的是苏州的周聪,寒门出身,没有靠山,正好拿捏,他都准备好了对策,没想到中途却换成了王宴。

    要说心里不呕是不可能的,但此时听王宴一上来就提交接,那就不只是呕这么简单了。

    他脸上笑意满满,却有些强势道:“王大人一路辛苦,不如先休息几天,这交接的事不急于一时。”

    王宴却急道:“怎么会不急,这春耕可是不能耽误的,明日我要去查一查治下的户籍,哪还有时间交接?”

    他道:“我也知道赵将军是心疼我,可我等为官就是要为陛下尽忠,为百姓尽力,哪怕再苦再累也得咬牙上。”

    王骥狠狠地低着头,差点没喷笑出来,要是让他爹知道小叔这么学他,肯定要气得跳脚的。

    赵捷微微一笑,“王大人说的不错,可您也要保重身体,这以后江陵的事情还多着呢,要是你病倒了怎么办?不如这样吧,近月来皆是我几个手下在管,回头我让他们帮忙将人口统计出来,帮您组织春耕,您先休息两天再说。”

    他伸手拍在王宴的手上,笑道:“王大人的心我知道,然而也不能亏待了自己的身体,不然我实在没法和陛下及老王大人交代。”

    王宴这才勉为其难的应下。

    赵捷为对方接风洗尘,把人送回刺史府后院后才大踏步离开。

    跟着王宴来此的人训练有素的放好行李,把闲杂人等和那些耳目都打发后才进正院。

    王宴才洗好头和澡,湿漉漉的披着头发盘腿坐在炕上,对屏风里还在磨叽的侄子道:“看到了吧,幸亏来的是我,要是那周刺史,别说是救姚时了,只怕连骨头渣子都能被人啃了。”

    王骥梳洗了一遍,舒服的出来道:“我看那赵捷奸得很,您只怕很难跟他交接,怎么办?”

    “说你傻你还真傻,”王宴转头看才推门进来的属下们,笑问,“你们说怎么办?”

    其中一人就露齿笑,“大人是地方官,那赵捷是武官,这本来就是不一起,您要交接也是跟已经下了黄泉的孟帝交接,哪儿用得着他?”

    “不错,明儿直接去见刺史府的副官就是,大人可不必要听他胡咧咧。”

    王宴深以为然的点头。

    王骥目瞪口呆,“还能这样?小叔就不怕他弹劾您?”

    “弹劾我啥?”王宴横他道:“弹劾我管民政,从他手里抢权?”

    “可他在此经营两个多月,这江陵又是他打下的,现在刺史府中的人只怕有不少是他的耳目呢,您虽有政令,但政令不通又有什么用?”

    “所以说你读书读傻了呢,”王宴站到地上伸手划了个大圈道:“你以为这一片是哪儿?承安日久,井然有序的苏州?哼,这是江陵,才经过战乱,才刚刚被收服的江陵,不听?直接撸了就是,再与我作对,直接砍了,罪名都是现成的。”

    王宴掰着手指道:“不忠,想要投到对面的楚国怀里;顾念孟氏皇族,想要造反;对陛下不满,妖言惑众,鼓动百姓反梁……”

    王骥张大了嘴巴,彻底说不出话来。

    王宴眼中闪过幽光,拍了拍他的脸道:“赵捷其实还有一个办法,那就是让我意外身亡,我父亲是庶出,我死了,王氏即便恼怒也有限,可惜啊,你在这儿。”

    王骥瞪圆了眼睛。

    “所以你明天捣腾得好看点,学着你二叔,怎么飘逸清贵就怎么穿,我要和赵将军好好的介绍你!”

    王骥后知后觉,“林郡主是因此才让我来的?”

    王宴就乐,居高临下的看了他一眼道:“还没笨到家,你啊,其实挺聪明的,就是没有经验,不够无耻啊。”

    王骥就悲愤的指责道:“那你路上还赶我走,我可是你的护身符!”

第三百二十八章 盟友

    王宴就沉默了一下道:“其实你不来我也有办法,就是比较麻烦而已,不过你既然来了,虽然带来的麻烦也不少,不过……”

    不过在对付赵捷时却要方便许多,还有和姚时那边的接触也会便利很多。

    不然他怎么会感激林清婉的安排呢,真是每一点都挠在了他的心上,虽然双方皆未明说。

    王骥不相信林清婉会对他这么绝情,硬是把王宴的那封信搜罗出来看了,上下左右看了两边,还拿到火上烤了烤,结果不小心把信烧了都没看出他哪儿成了“护身符”。

    随从们早在王骥暴起时就机灵的退下了,所以此时王宴一点儿也不避讳的打击他,“你是不是笨,这种事哪能写在信上,全靠个人领悟。我要是连这点都悟不了,那你也别留在这里了,小心我把爷俩的命都搭进去。”

    总之王骥现在荣幸的升级为他们一行人的护身符了。

    赵捷还不知道那个狼狈的“侄子”是王氏族长的嫡次子,王家最受宠的孩子之一。

    他此时正在看王宴的履历,因为换人换得突然,他查到的信息有限,但他出自王氏庶支却不难查,且他十六岁就被举荐出仕。

    这样的出仕方法,也不知他是受宠还是不受宠。

    赵捷蹙着眉道:“派人去太原仔细查一查,看看他在王氏地位如何。”

    “那恒州那边……”

    “也查,”赵捷眼色微深,觉得王宴没有他表现出来的那么简单,“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

    赵捷对王宴不熟,还得慢慢查,王宴对赵捷也不熟,按理同样要查,可耐不住他有一个非常熟悉赵捷的盟友啊。

    不错,此时王宴已经把林清婉定位为盟友了。

    想起她在信中提到的几个朋友,王宴意味深长的笑了,他重新把手下们叫来,写下两个名字和职位道:“明日找些土特产来给这两人送去,和他们拉拉关系。”

    王宴一顿后扭头瞪他侄儿,“还不快把给他们的信拿出来。”

    “什么信?”王骥探头看了一眼,道:“没信,林郡主说了,卢都护已经和他们打过招呼,小叔只要去见他们就行。”

    这是卢家军,就算这支军队已经被赵捷收服,几乎成为赵家军,卢真在此依然很有威望。

    而且他并没有放弃对这支军队的控制,所以或明或暗的派了心腹在里面任职。

    暗处的人卢真当然不舍得给林清婉用,但这明处的人,他和赵捷彼此都心知肚明,只是给王宴提供赵捷的一些信息而已,他乐得帮忙。

    所以只在一开场,王宴就能用这点将他后到的劣势扳回来。

    因为龙虎相争,江陵一片风雨欲来的紧迫感,但王宴却不想时间浪费在跟赵捷的争权夺利中。

    权利是要争,然而当务之急是春耕。

    江陵的春耕要比江南晚一些,但再晚,过了三月三若还不下种,那就要耽误一整年的收成了。

    所以他以强势的态度和雷霆的手段接过户籍,将所有的田产皆打散重新分配。

    刺史府里多是赵捷的人,不听号令?

    王宴冷笑一声,直接让人去通知各里正,至于各县县令,来不来端看他们站哪边了。

    直接定下时间和任务,他只看结果,不论过程,做不到?

    短时间内,他是动不了县令,却是能直接把里正撸了换人做,如此几次,让江陵浮躁的气氛微微下沉,大家总算是注意起了当下最为重要的事春耕。

    百姓们也没精力去议论到底是要留在梁国,还是到隔壁的楚国去,因为他们新分了土地,要下种了,不然错过了春耕,今年的粮食还不知道要去哪儿了。

    于百姓来说,没有什么比粮食更重要的了,而于农人来说,世间任何事都比不上土地和春耕。

    赵捷还是太嫩了,或者说他于民政上还是太没有经验了,以为把持住刺史府的副官和底下的县令便能一手遮天了?

    却不知道其实最有用的不是这些位高权重的人,而是底下的里正。

    他们位高权重,有王宴的位高权重吗?

    那些里正皆是本地人,不仅家族势大,且有威望,县令和刺史府的官员会为了权利不顾民生,这些里正却不会,他们世代还要继续在这里过下去呢,王宴直接雇人广而告之刺史府的政策,他们若不分地也不发种子,那便是与整个族亲,村民们为敌。

    尤其是在王宴撸了好几个里正,却在其他县令要换掉其他里正时插手按下之后,他们知道,有王宴撑腰,那些县令动不了他们。

    里正们还有什么担心的?

    直接越过县令上报了户数和田地数,以最快的速度分田到户,再领着村中的青壮去刺史府领种子。

    本来这些应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