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中唐群英-第6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豫定了定神,上前对燕军校尉说:“军爷放心,我家先生是药王孙思邈的后人,医术精湛。您这样刀兵相见,反而耽误了给这位将军治伤。”
燕军校尉见李豫说的有理,收起长刀。
孙茂林为伤者取出箭头,上药包扎好伤口,开出方子让孙远瑛去煎药,对燕军校尉说:“病人已无大碍,不过需要静养两日。”
燕军校尉:“那就不客气了,我们就在此住两天。这个姓颜的不知从哪儿变出来的骁骑劲旅,可把我们害苦了。”
李豫试探性的问:“军爷说的可是平原颜真卿?”
“不错。”燕军校尉注意到李豫仪表不凡,谈吐大方,突然质问道:“你是何人?在此作甚?”
这一问可把李豫问住了。好在有孙茂林在旁解释:“这位是我在魏州的远房侄子,因为战乱暂住老朽家中。”
燕军校尉看了看李豫,口气有所缓和:“听你的口音,可不像魏州人。”
李豫解释说:“军爷英明,在下长期在洛阳经营药材生意,不久前才回到魏州。”
燕军校尉随意从案上拿起一根草药问:“这是什么药?”
李豫不懂识别药材,被逼无奈只得硬着头皮回答:“这是葛根,性凉,味甘,用于清热解毒。”
燕军校尉同样不懂药材,见李豫回答得很“专业”,继续问:“家住魏州城内何处?”
唐军围攻魏州时,李豫多次查看魏州城地图,其中地名早已牢记于心,随口答道:“城东平安坊。”
燕军校尉没有继续问下去。
第三天上午,燕军离开了济仁堂。
燕军离去不久,孙茂林连忙把李豫和孙远瑛叫到身边,拿出一包面饼交给孙远瑛,对李豫说:“什么也别说,你们赶快离开这里。”
李豫不解的问:“先生这是为何?”
孙茂林:“两个月前,老朽去过魏州,就住在公子说的平安坊,那里去年就已改名平唐坊。”
李豫对孙茂林说:“要走,我们一起走。”
孙茂林:“老朽年纪大了,经不住长途跋涉。而且这里还有很多病人,需要老朽医治。”
李豫走到孙茂林面前,拱手道:“在下大唐太子李豫,先前隐瞒真实身份实属无奈,还请老先生见谅。”
孙茂林正要跪地行礼。
李豫拦住孙茂林:“不必如此。”
孙茂林:“老朽有个不情之请,肯求殿下照顾好远瑛。”
李豫拱手拜别:“老先生放心,豫会把远瑛看作自己的亲弟弟。”
孙茂林目送李豫远去,自言自语道:“大唐有这样一位太子,百姓的苦日子快要到头了。”
黄昏时分,一队燕军骑兵进入吴庄,将济仁堂团团围住。
燕军校尉命令道:“给我搜!”
少顷,兵士回报:“医馆中没有发现要找的人。”
燕军校尉揪住孙茂林问:“李唐太子在哪儿?”
孙茂林依旧是那张和蔼的面容,毫无惧色。
燕军校尉怒道:“窝藏敌首,死罪当诛!来啊,放火烧了房舍,把这老家伙给我吊在树上。”
李豫、刘德顺、孙远瑛避开大路,抄小道向平原进发。北行路上不时遇见三五成群的逃难百姓,从难民口中得知,燕军正在围攻博平县城。史思明拿下常山后,派兵进攻跟随颜真卿举义的河北诸郡,各郡相继沦陷,只剩下平原、博平、清河三城还在继续抗敌。
刘德顺对李豫说:“前方两军交战,形势十分危险,咱们还是改去他处吧。”
孙远瑛对李豫说:“殿下,我们东面是黄河,博平城在东北,西面和南面在叛军控制下。”孙远瑛曾跟随孙茂林在周边郡县行医,对这一带非常熟悉。
李豫想了想,说:“前日,燕军校尉说过,他们受到颜真卿的骁骑袭击,说明这一带必有唐军骑兵活动。”
孙远瑛:“据草民所知,颜公麾下并无骑兵。”
李豫也觉得奇怪,唐军骑兵大都驻扎在长安和各边镇,驻守州郡的府兵没有成建制的骑兵。
第百五十一章 击杀悍将
李豫、孙远瑛、刘德顺三人继续北行,前方迎面奔来一队轻骑,军旗上绣着醒目的唐字。
李豫喜出望外,站在大路中央静待骑兵到来。
轻骑队首是一名年轻将领,身披白袍银甲,手执五节方鞭,长得十分英俊。
年轻将领奔到李豫三人面前,勒住马缰,仔细打量一番后说:“你们三个好大的胆子,竟敢阻拦我军前进!”
李豫泰然自若的问:“敢问将军可是河北节度使李光弼的麾下?”
年轻将领厉声反问:“你是何人,竟敢直呼节帅名讳?”
李豫平静的回答:“太子李豫。”
年轻将领的表情显得有些惊讶,慎重的问:“有何凭证?”
李豫:“将军引我去见李光弼,自然可以得证。”
年轻将领策马围着李豫走了一圈,下马抱拳道:“河北节度使帐下裨将郝廷玉,见过太子殿下。李将军远在束城,请殿下暂随末将左右。”
李豫松了口气:“听凭将军安排。”
一路上,李豫问郝廷玉:“敢问将军为何在此?”
郝廷玉回答:“李将军得知颜公缺少骑兵,特命白孝德将军和末将率轻骑南下相助。叛军围攻博平,末将奉命前来支援。”
李豫兴奋的问:“白孝德现在何处?”白孝德是龟兹国王白孝节的弟弟,安史之乱爆发后,白孝德和李嗣业率领五千安西将士,东行数千里勤王救驾。收复长安一战中李豫曾与白孝德并肩作战。
郝廷玉:“殿下认识白将军?”
李豫:“当然认识!”
郝廷玉:“如此甚好,白将军现在博平城西,末将正要前去与之汇合。”
郝廷玉率领两百骑兵护送李豫前行,一路上多次遭遇燕军游骑,或战或走,形势十分紧张。李豫见郝廷玉数次与敌将交战,其功夫十分了得,前后八名敌将,均被其手中方节鞭一击毙命。
傍晚时分,郝廷玉护送李豫来到博平城西饮马桥,另一队唐军轻骑已经等候在此。一名褐衣黑甲的武将来到李豫面前,单腿跪地拜道:“河北节度使帐下先锋白孝德,拜见太子殿下。”
“将军不必多礼。”李豫扶起白孝德,激动地说:“今日与将军在此重逢,豫心情复杂。”
白孝德:“听闻殿下和卫将军在魏州与田承嗣决战,不知何以至此?”
李豫叹了口气:“一言难尽,事情是这样的…”
白孝德听完李豫的讲述,表情凝重的说:“如此说来,馆陶危矣。”
李豫当然知道,田承嗣攻取冠氏后,必取馆陶。李豫略作思考,对白孝德说:“请问将军博平战事如何?”
白孝德:“守卫博平的是颜公帐下副将徐浩,进攻博平的是叛将李怀仙的部将朱希彩,目前博平城池无碍。”
李豫:“将军可否率军南下援救馆陶。”
白孝德:“末将听凭殿下调遣,只是殿下您?”
李豫:“豫随军同往。”
白孝德:“殿下稍事休息,我们丑时出发。”
白孝德、郝廷玉率领五百骑兵向西南行进。
清晨,唐军刚进入魏州境内便与一只六七百人的燕军骑兵遭遇,燕骑统帅身骑千里赤,手握羽翎枪,正是田承嗣帐下悍将刘龙仙。
李豫心中立刻紧张起来。
刘龙仙见到李豫,大笑道:“真是冤家路窄,没想到飞了的肉又主动送到嘴边。”
李豫知道刘龙仙的厉害,提醒白孝德和郝廷玉:“此人凶悍异常,两位多加小心。”
白孝德:“殿下稍后,待末将去会会这厮。”
刘龙仙大笑道:“日前刚杀了一个,今天又来一个送死。”
李豫怒道:“你说什么!”
刘龙仙手执羽翎枪,气焰嚣张的说:“本将不费吹灰之力,用此枪结果了独孤小贼。”
李豫听闻噩耗,心如刀绞。
白孝德持两只一丈长的钢矛,策马出战。
刘龙仙从没见过这样的对手,轻蔑的笑了笑,挺枪迎战。两人你来我往,二十余个回合下来,难分胜负。
郝廷玉见李豫心存顾虑,安慰道:“殿下放心,以白将军之勇必能取胜。”
白孝德和刘龙仙战到第三十回合,刘龙仙再次使出其绝技六合夺魂枪,直刺白孝德胸口。白孝德镇定自若,右手矛架住刘龙仙的羽翎枪,左手矛刺向刘龙仙。刘龙仙猝不及防,大叫一声,坠马身亡。
刘龙仙手下副将胡彪、狄原见主将战死,提刀冲向李豫,欲为刘龙仙报仇。
郝廷玉手持钢鞭,策马迎上,一鞭击中胡彪前胸。胡彪口喷鲜血,坠马倒地。狄原见状,举刀劈向郝廷玉。郝廷玉侧身躲开刀锋,反手一击,钢鞭砸向狄原后背。狄原口喷鲜血,坠马身亡。
燕军主将、副将全部战死,剩下的军士无心再战,四散逃跑。
白孝德、郝廷玉策马来到李豫马前回禀:“敌将已就戮于马下。”
李豫一时愣住,不知道说什么。
白孝德、郝廷玉率军继续向馆陶进发,队伍前行二十里,迎面奔来一队唐军骑兵,队伍略显混乱。少顷,李豫见到统军的郭旰、王震、王霆,三人看上去平安无恙。
王震、王霆率军救援馆陶,在途中遭遇燕军副将牛廷玠伏击,一万步骑损失大半,仅有不到两千人马杀出重围。郭旰从冠氏北门杀出,经过一番激战突破燕军包围,与王震、王霆相遇。
李豫叹道:“好个狡猾的田承嗣!”
田承嗣遣刘龙仙率骑兵预先在此埋伏,只待唐军突围到来。如果不是李豫、白孝德、郝廷玉提前解决了刘龙仙,郭旰、王震、王霆估计凶多吉少。
李豫稍作考虑,对众将说:“目前形势看来,馆陶凶多吉少,我军不足三千人马,大多将士疲惫不堪,前往增援徒劳无益。此地不宜久留,传我军令,全军向东北行进,前往博平。”
次日黎明,白孝德、郝廷玉、郭旰、王霆率军突袭博平城外的朱希彩大营,博平守将徐浩率军出城夹击燕军,朱希彩率军败走。
李豫进入博平城,犒赏三军。
李豫命白孝德、王震、王霆率军协助徐浩镇守博平,自己和郭旰、郝廷玉前往平原,去会会大名鼎鼎的平原太守颜真卿。
------
田承嗣攻取冠氏后,立刻乘胜奔袭馆陶。
卫伯玉见燕军势大,吸取了前次在魏县被围的教训,趁燕军远来,立足未稳,率军弃城向西突围。
李廷望率军一路追击,卫伯玉、鱼朝恩仓惶奔命,逃至相、魏、洺三州交界处,三万神策军只剩下一万。马燧得知唐军在魏州兵败,派马重英率三千虎骑前往接应。
李廷望不敌马重英,率军撤回馆陶。卫伯玉、鱼朝恩逃过一劫。
鱼朝恩见马重英和麾下的三千虎骑骁勇异常,有意拉拢,请来马重英当面道歉,许以高官厚禄,希望马重英能够为其所用。
马重英故意表现出对当日羞辱之事耿耿于怀,直言拒绝了鱼朝恩。
在河北北线战场,李光弼从衡水出击,逼近史思明的老巢信都。董秦、辛京杲率军从长河出击,连克漳南、历亭、武城等县,直接威胁到史思明的侧翼。伪淄青节度使能元皓见燕军大势已去,向李光弼投降。史思明主动放弃信都,与李怀仙合兵贝州。
第百五十二章 大唐书魂
李豫率军来到平原城外,远远望见城楼上一面绣着“唐”字的大旗迎风招展。安禄山范阳起兵,贼锋横扫河北,河北道二十四郡中只有平原郡未被燕军攻陷。
李豫率军来到城下,只见城门紧闭,城墙上每隔五步便有一名兵士守卫。
郭旰策马上前叫门:“王师到此,立刻打开城门。”
少顷,一名府军校尉出现在城楼上,回答:“太守有令,南门封闭修缮,你等去东门吧。”
郭旰执刀怒道:“混账东西!太子殿下驾临平原,速去告知你家太守,开门迎接。”
郝廷玉策马上前,仰首对城楼上的府军校尉说:“在下河北节度使帐下裨将郝廷玉,立刻告知颜公,太子殿下已到平原。”
府军校尉回答:“郝将军稍候,卑职这就去通报。”
刘德顺瞅了瞅郝廷玉,愤愤不平的对李豫说:“什么东西,竟然如此怠慢殿下!”
李豫一心想见颜真卿,没有在意刘德顺的话。
大约过了一刻钟,城门缓缓打开,两名官员在一队兵士护卫下步行出城。这两名官员一文一武,文官身着青色官服,腰佩九銙银带,并非太守;武将胸宽体阔,满脸胡须,也不可能是颜真卿。
两人来到李豫面前,跪地拜道:“平原令范东馥、平原府参军李择交拜见太子殿下。”
李豫扶起范东馥、李择交,客气地问:“为何不见颜公?”
范东馥拱手回禀:“殿下见谅,颜太守此刻正在东郊,安葬其侄的骨骸,此刻不在府中。”
刘德顺大声骂道:“混账东西!岂有此理!太子殿下驾临平原,你们竟然派县令、参军出城迎接。”
李豫示意刘德顺住口,问范东馥:“颜公安葬的可是常山太守颜杲卿之子颜季明?”
范东馥回答:“正是。”
李豫:“请县令引我前往祭奠。”
范东馥有些迟疑:“这个,殿下远道而来,下官还是先迎殿下入府休息吧。”
李豫:“无妨,先去东郊墓地。”
李豫跟随范东馥来到城东山岗,路边有几座不久前新垒的坟茔,墓碑上的刻着每个人的名字,河东村王四、南港村赵六、府军校尉石大虎,字体方正,横轻竖重,笔力圆厚,庄严雄浑。李豫抬头放眼环顾山岗四周,类似这样新垒的坟茔足有上千座。
刘德顺心中害怕,脚步有些乱。
范东馥向李豫介绍:“这里埋葬的是半年前,平原之战捐躯的三千将士。”
李豫肃然起敬,面对众多坟茔俯首相拜。
李豫跟随范东馥来到墓地深处,远远看见一位身穿孝服、略显臃肿的长者,正蹲在一座新坟前焚烧纸钱。李豫缓步上前,准备点香拜祭,无意间看到香案上放着一篇墨迹未干的文稿。李豫刚读了数行,心中无不震撼。
整篇文稿一气呵成,笔势雄奇,苍劲流畅,不计工拙,英风烈气现于笔端,待李豫读到“土门既开,凶威大蹙。贼臣不救,孤城围逼。父陷子死,巢倾卵覆。天不悔祸,谁为荼毒。”一股悲愤的心情油然而生。
李豫认得,眼前的文稿正是中国书法史上仅次于王羲之《兰亭集序》,有“天下第二行书”之称的颜真卿《祭侄文稿》。《兰亭集序》从唐朝初年后便下落不明,据说陪葬于唐太宗李世民的昭陵。《祭侄文稿》流传百世,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堪为国宝。
颜真卿似乎没有注意到李豫等人到来,继续蹲在地上烧着纸钱。
刘德顺大声质问:“姓颜的,你眼中还有当朝太子吗!”
李豫连忙制止道:“不得无礼!”
颜真卿站起身,擦干眼泪,拱手拜道:“微臣见过太子殿下。”
“颜公不必多礼。”李豫第一眼见到颜真卿,便留下深刻印象。颜真卿年逾五十、身高六尺,人如其字,刚正端直。
李豫对颜真卿说:“令兄和令侄举义常山,死守孤城与叛军血战,精忠报国,是为我等楷模。”
颜真卿:“多谢殿下褒扬。”颜真卿在李豫这位大唐太子面前,有礼有节,不卑不亢,没有丝毫阿谀谄媚之举。
李豫亲手焚香,来到颜季明的墓前祭拜,令颜真卿十分感动。
祭拜结束,颜真卿引领李豫返回平原城。李择交率领平原守将和琳、徐浩、马相如、高抗朗出城相迎。
李豫到达平原的第二天,河北节度使李光弼的副将田神玉来到平原。
田神玉见过李豫、颜真卿、白孝德,说明来意。鉴于河北南线吃紧,李光弼准备在河北北线发动攻势,力图争取主动,挽回战局。李光弼命部将田神功,进攻盘踞在恒州的张忠志。李光弼亲率唐军主力进攻退守贝州的史思明,请颜真卿出兵配合。
田神玉对李豫说:“李将军得知太子殿下到了平原,特命末将前来请示。”
田神玉是李光弼帐下大将田神功的弟弟。当时通讯手段落后,李光弼远在信都,不可能这么快便知道李豫到了平原。田神玉这么说,算是随机应变,给李豫一个台阶下。
李豫:“有劳田将军回去告诉光弼,此战由他全权指挥,豫率军在贝州等他。”李豫听到田神功、田神玉的名字,很自然的想到让自己惨败的燕军大将田承嗣,不免心有余悸。
田神玉:“末将领命。”
田神玉返回信都向李光弼复命。李豫与颜真卿商定具体作战部署。颜真卿留守平原城,保境安民,提供后勤补给。李豫率领王震、白孝德、李择交共两万四千步骑进军贝州。
田神功遵从李光弼将令,率两万唐军进攻盘踞在恒州的张忠志。
张忠志骁勇善战,手下有两万燕军精锐,双方势均力敌。田神功与张忠志交战半月,互有胜败,战事陷入胶着状态。
刚刚赴任河东节度使的仆固怀恩得知河北战况,不顾太原尹、北都留守辛云京的反对,率军东出土门,与田神功合力进攻张忠志。
恒州的燕军在仆固怀恩和田神功两路唐军夹攻下,接连溃败,张忠志无路可逃,开城向田神功投降。
河北战乱未平,李亨为了笼络燕军旧部,任命张忠志为成德节度使,赐国姓李,名宝臣,统领恒、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