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中唐群英-第5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孙孝哲、安守忠、李归仁、张通儒得知崔乾佑在河东兵败,蒲津关、风陵关失守,连夜放弃潼关,率军撤往陕郡。
李俶、李抱玉率军收复潼关。
第百二十三章 枭雄之死
安禄山在洛阳登基称帝后,不理朝政,终日居于后×宫,与妃嫔们酒池肉林,日子过得快活似神仙。安禄山体魄强壮,精力旺盛,常常一夜临幸数位美人,洛阳宫中的美人不够安禄山享用。孙孝哲及时雪中送碳,从长安送来唐廷的宫女美人近千人。安禄山喜出望外,对心腹孙孝哲好好的犒赏了一番。
燕军与唐军四面交战,每日从各地送来的军报堆满了朝堂,诸将和众臣却很难见到安禄山,大小事务都通过严庄转达。
严庄尽力劝阻安禄山,不可沉迷美×色,荒废朝政。
安禄山嘴上答应得很好,可一旦回到后×宫见到众佳丽,便抑制不住内心冲动,行动还是一如既往,晚上做事,白天休息。
安禄山在洛阳登基建国后,封赏群臣。跟随安禄山范阳起兵的文臣武将大多青云直上,连升数级,唯独参赞军事宋和,安禄山只给了一个从五品的秘书丞。
宋和心中对安禄山十分不满,却不敢明言,开始有意接近安庆绪-这位大燕帝国的第二任皇帝。
安庆绪没有忘记宋和危难关头帮过自己,对其十分器重,常把宋和招到东宫,喝酒玩乐,两人逐渐情同兄弟,无话不说。
宋和见安庆绪胸无大志,很容易忽悠,心中开始谋划一个惊天动地的计划。
安禄山宠幸妃子段氏,段氏生有一子名庆恩,深受安禄山宠爱。身为大燕“太子”的安庆绪担心自己的储君之位不保,找来宋和商议对策。
宋和早就给安庆绪想好了一个彻底解决问题的办法-弑父夺位。
说来安庆绪绝对是个狠角色,听了宋和出的主意,脸上没有流露出丝毫的惊讶和不安,反而笑道:“父皇,是你先对不起我,你说过:要成为九五至尊,君临天下,必须心狠手辣,六亲不认。”
燕军在河北、河东、关中战场的接连失利,使得安禄山心烦意乱。安禄山旧疾复发,双目几乎失明,脾气愈发暴躁,对身边侍从肆意打骂,甚至残忍杀戮。一名宫女不经意打翻了手中捧的茶,安禄山气急败坏,下令将其活活烧死。一名太监不小心将安禄山的龙袍掉到地上,安禄山恼羞成怒,下令禁卫军将其五马分尸。
严庄虽是安禄山宠信的近臣,也时常无缘无故的受到责骂,以至于潼关失守的消息,严庄一直不敢禀告安禄山。
宋和以安庆绪的名义找来严庄,开门见山,把安庆绪准备弑父夺位的计划告诉严庄。宋和想借此逼严庄就范。严庄心里清楚,知道了太子的绝密计划,要么跟着太子杀了安禄山,继续享受荣华富贵,要么被太子灭口,立刻去见阎王。
严庄从自己的利益考虑,与安庆绪、宋和串通,密谋杀死安禄山,拥立安庆绪为帝。
严庄向安庆绪献计,找来安禄山的贴身宦官李猪儿,软硬兼施,欲拉李猪儿下水。李猪儿服侍安禄山左右,经常莫名挨打,心中积怨已久,很快便答应了严庄。
至德二年(公元757年)正月五日夜,安庆绪、严庄、宋和突然率军入宫。守卫宫门的侍卫见到“太子”安庆绪,不敢阻拦。
安庆绪、严庄、宋和来到安禄山的寝殿外,见到早已等候在此的内侍李猪儿。安庆绪将自己的佩刀交给李猪儿,严庄、宋和和李猪儿一起走入安禄山的寝殿。李猪儿手持长刀,对躺在床上熟睡的安禄山猛砍一刀。
梦中惊醒的安禄山见李猪儿举刀要杀自己,急忙去摸放在床头的佩刀,不想佩刀早已被李猪儿偷走。安禄山惊惶中大喊:“来人,抓刺客!”
守卫寝殿周围的侍卫早已被安庆绪换成了自己人,自然无人回应。
严庄上前回禀:“请陛下安心上路,臣会为您操办国葬。”
安禄山气急败坏地大声喝道:“贼由严庄!”
宋和上前回禀:“请陛下放心,宋某会好好的辅佐太子继承大统。”
安禄山骂道:“卑鄙无耻的小人!我儿留你在身边,日后定会被你所害!”
李猪儿一刀划破安禄山的大肚子,肠子流到地上,一代枭雄安禄山做梦也想不到,竟然死在侍奉自己的太监手里。
宋和上前确认安禄山已经断气,走出寝殿来到安庆绪面前。
安庆绪紧张的问:“事情都办妥了?”
宋和若无其事的点了点头。
安庆绪接着问:“接下来怎么办?”
宋和回答:“殿下可吩咐几名内侍,在寝殿的床下挖一大坑,将尸体埋入坑中。然后命守卫在殿外的亲卫,将殿内的几名内侍-”宋和做了个杀人的手势。
一代枭雄安禄山被自己的亲生儿子所害,死后尸体被埋于床下,果真应了安禄山在李林甫面前曾经发的毒誓,“此生如不效忠大唐,天诛地灭,死无葬身之地”。
安庆绪突然显得有些兴奋:“本殿,不,朕什么时候登基?”
宋和跪地俯首拜道:“吾皇,万岁,万万岁!”
严庄走出寝殿,恨了宋和两眼,对安庆绪说:“请殿下少安毋躁,容臣安排诸事。”
第二天,严庄召集群臣入宫议事,宣布“皇帝”病重,下诏命“太子”行监国之权。诸将和众臣早已对安禄山丧失了信心,尽管觉得此事蹊跷,却没有一人提出异议。
半个月后,安庆绪登基即位,年号载初,尊安禄山为“太上皇”,严庄继续担任御史大夫,张通儒继续担任右相,宋和连生三级,位居左相。安庆绪即位五天后,正式宣布“太上皇”安禄山“驾崩”,挖出尸体发丧安葬。
安庆绪即位后,立刻颁布诏令,将后×宫的嫔妃佳丽全部遣散,处理积压的军务,连夜召集将军大臣,商议军国大事。摆在安庆绪面前的头等大事,便是潼关失手后,唐军挥师东进,目标直指洛阳。
宋和向安庆绪献计,派杀手刺杀李俶和郭子仪,以此阻止唐军东进。
安庆绪命宋和全权处理此事。
安庆绪对安禄山**的上千嫔妃佳丽毫无兴趣,心中恋恋不忘一个人-沈媛。安庆绪命画师绘出沈媛的画像,悬赏两千金寻求其下落。
第百二十四章 会战陕郡(上)
李俶、李抱玉收复潼关后,继续率军东进,兵临陕郡郡治陕县城下。程千里、李元谅率庭州瀚海军入京勤王,奉皇帝敕令前来增援。郭子仪收复河东郡,南下风陵渡,利用李晟之前建造的船只,渡过黄河,大军紧随李俶、李抱玉之后。李晟、哥舒曜率军沿黄河北岸行军,兵临与陕县隔河相望的河北县。
燕军闻知唐军将至,主动放弃河北县城,拆毁横跨黄河的大阳桥。大阳桥始建于唐贞观年间,长七十六丈,宽二丈,以浮舟架设于黄河两岸。
唐军中军大帐,李俶召集众将商议陕郡会战。
一向很少发表意见的郭旰出列说:“亲王,众位将军,旰有一计。”
李俶笑着说:“二郎请讲。”
郭旰走到地图前:“我军可派一支步兵,翻越陕县南面的岘山,做出夺取峡石、截断叛军退路的姿态。逼其主动撤出陕郡。”潼关就这样轻易拿下的,郭旰虽然不习兵法,这依葫芦画瓢确是会的。
程千里提出异议:“陕郡无潼关之险,趁数万叛军盘踞于此,我军应积极出击,设法予以歼灭,不可放虎归山。”
皇甫敬建议:“程将军说得对,如让这数万叛军逃回洛阳,则东都难取。我军应派一支精锐,出其不意的夺取峡石,截断叛军退路。”
马燧提出反对:“叛军有数万之众,得知退路被断,必然拼死一战,此乃两败俱伤之策。我军应从正面进攻,击溃叛军主力,让其向东奔逃,尾随追击予以消灭。”
李俶:“就以洵美所言。传令各军做好准备,正面迎战叛军。”
崔乾佑在河东被郭子仪所败,率领数千残兵逃回洛阳,入宫向安庆绪请罪。
安庆绪初登帝位,正在大力拉拢安禄山旧部,不但没有降罪崔乾佑,反而向其询问破敌之计。
崔乾佑对安庆绪说:“陕郡无险可守,陛下应立刻派中使传令,命孙孝哲、张通儒率军东撤至渑池、新安一线,一方面可以从侧翼拱卫洛阳,另一方面利于驻守洛阳的大军随时增援。”
刚刚升任左相的宋和提出异议:“陛下不可!如果我军东撤,无异于向天下表明,我大燕敌不过唐廷,我军士气受挫事小,唐军逼近洛阳,陛下的帝位将不稳。”
安庆绪觉得宋和说的在理,对崔乾佑说:“朕打算将驻守洛阳的精锐全部交予将军,西进迎击唐军,将军可否愿意?”
崔乾佑:“如此一来洛阳危矣!请陛下三思,此举万万不可!”
安庆绪的脸色不大好看,对殿内众人说:“此事无需再议,朕意已决,驻守洛阳的十万精锐三日后开拔,西进迎敌。”安庆绪对严庄说:“严大夫,你是先皇老臣,朕委你以重任,统帅西征大军。”
严庄:“臣领命。”
李抱玉、马璘率河西、陇右两军与燕军安守忠部在桃林县东北的曲沃正面相遇,两军对垒。曲沃靠近黄河南岸,西南面是绵延二十里的桃林,为关中和河南间往来的大道。
李抱玉、马璘率军迎战叛将安守忠。
李抱玉从弟李抱真跨马执槊出战,接连将三名叛将挑落马下,唐军士气大振。李抱玉改国姓后,从弟安太玄也更名为李抱真。
马璘率三千铁骑趁势出击,杀入燕军阵中。安守忠抵挡不住,放弃曲沃,退守新店。唐军乘胜推进,兵至新店。
陕郡会战,唐军首战告捷,士气大涨。唐军中军大帐,李俶再次召开军事会议。
众将一致建议:“乘胜消灭新店之敌,收复陕郡。”
马重英建言:“亲王率军从正面进攻。末将与怀恩率骑兵沿岘山以北行进,从南面迂回,突袭新店之敌。”
李俶:“好!我军两路进攻,一正一奇,叛军必败!”
六万唐军和五万燕军对峙于黄河南岸的新店邑,一场决战即将打响。
两军数万步骑列阵于新店邑,李俶骑在马上,见到对面叛军军阵中帅旗下的燕军主将孙孝哲,以及副将安守忠、李归仁。
李归仁操刀策马,出阵挑战唐军。
李抱真执槊向李俶请战。
李俶阻止道:“太玄前日连续作战,今日好好休整。”此时的唐军可以说是兵多将广。
郭旰上前请战。李俶点头同意。
郭旰与李归仁同使长刀,两人大战五十回合,李归仁以微弱优势略占上风。
马璘见状,携枪出战,换下郭旰。新店邑前,马璘与李归仁战了五十回合,双方战成平手,各自策马回阵。
北庭都护程千里帐下副将李元谅向李俶请战。李俶知道李元谅勇猛无敌,命其出战迎敌。
安守忠打马出战,与李元谅对阵。
安守忠显然是低估了对手李元谅,不过十招下来,已然抵挡不住,策马奔回阵中。
李俶命马璘、程千里率骑兵出击,李抱玉率军步兵随后跟进。
马璘、程千里率五千铁骑势如破竹,冲入叛军军阵。叛军军阵很快瓦解,被两支唐军铁骑分割为三块。李抱玉趁敌军混乱之际,率步兵发起进攻。叛军节节败退,唐军趁势追击。
就在新店大捷即将告成之际,叛军侧翼突然杀出一支约两千人的骑兵,尽皆是悍马精甲。李抱玉的步兵很快受阻于这支叛军精锐骑兵。
李俶认识叛军统领,正是阿史那承庆。
阿史那承庆率军直奔唐军帅旗下的李俶而来,郭旰、皇甫敬、独孤云策马出战拦截,与阿史那承庆激战起来。战场上的阿史那承庆犹如一头猛兽,勇猛无比。郭旰、皇甫敬、独孤云以三对一,竟然只是战成平局。
此刻,李俶身边只剩下马燧和贺拔楚岳。
贺拔楚岳准备出战,被马燧叫住,马燧对李俶说:“阿史那承庆是安禄山身边的心腹,统领亲卫禁军。此刻突然率军出现在陕郡,必是安贼从洛阳派来了援军。果真如此,我军收复东都有望!”此时此刻,李俶和唐军众将并不知道发生在“大燕国都”洛阳的惊天变故。
李俶听取马燧的建议,发出信号命各军向中军靠拢。
马璘、程千里见到信号,回师保卫中军,燕军向陕县撤退,唐军进驻新店。
第百二十五章 会战陕郡(中)
陕郡新店,唐军中军大帐,李俶召集众将商议当前形势。
马重英、仆固怀恩率军返回,向李俶禀告战况。马重英和仆固怀恩率军行至岘山脚下,遭遇一只上万人的燕军伏击,燕军统帅为安禄山帐下大将徐璜玉。好在马重英和仆固怀恩勇猛无敌,率领唐军安全撤回。
“御史大夫”严庄率守卫洛阳的近十万燕军主力,西进与退保陕郡的孙孝哲、张通儒部会合。严庄从洛阳出发前,特别前往崔乾佑府上,说服崔乾佑出山,率军西征。严庄主动把大军指挥权交给崔乾佑。
严庄、崔乾佑率军进入陕县,向张通儒了解最近几日两军战况,立刻命令大将军阿史那承庆率禁卫精骑,攻击正面来袭的唐军。崔乾佑命阿史那承庆从侧翼突袭,直取唐军中军帅旗,掩护孙孝哲部后撤。崔乾佑同时命令大将军徐璜玉率一万精兵埋伏于岘山,阻击唐军迂回包抄。
入夜,唐军中军大帐,前方探查燕军军情的斥候来报:“叛军从洛阳调来十万援军,统帅是严庄。”
有将领向李俶建议:“叛军声势浩大,我们应避其锋芒,退守虢州弘农郡,等待郭将军的大军到来。”
马璘表示反对:“目前敌我两军对垒,一旦我军撤退,叛军必然追击。从新店到潼关的一百多里道路穿行于山谷中,犹如肠道,进退只此一条路,我军很容易陷于不利境地。”
李俶经过仔细考虑,命令各部修筑营垒,坚守新店,等待郭子仪率军到来。
燕军并未利用其兵力优势,向唐军发起反攻,只派出数小队轻骑,侵扰唐军。
安全撤回陕县的孙孝哲见到崔乾佑并无丝毫谢意,反而指责崔乾佑先是丢了河东,害得燕军被迫放弃潼关,眼下又放着绝好的反攻机会不用,消极固守陕县。
崔乾佑向孙孝哲解释了半天,孙孝哲根本听不进去,执意要率军西进,找唐军一血前耻。关键时刻,严庄和阿史那承庆走了进来。
严庄手持安庆绪亲赐的谕令,对孙孝哲说:“先皇驾崩,太子已在洛阳登基,命庄统领西征各军,陛下谕令在此,有抗命者,军法处置!”
孙孝哲看了看阿史那承庆,心中骂道:卖主求荣的小人!
燕军主力没有驻留在陕县城中。严庄听取崔乾佑建议部署兵力,与张通儒、孙孝哲率部两万守陕县,徐璜玉率军三万守城南高岗石子坂,安守忠率军两万守城西太原仓,阿史那承庆、李归仁率骑兵机动,崔乾佑率领燕军主力,裹挟着三万陕县百姓前往东面的峡石县。
两日后,郭子仪率军到达,除朔方、河西两镇轻骑,还包括刚收复的河东诸郡兵力,新店一线的唐军共有八万人马。而燕军在陕县驻有十五万步骑,连营数十里。八万对十五万,在大多数人眼里,这将是一场难打的硬仗。
看过燕军的兵力部署,郭子仪表情严峻地说:“看来这个严庄真是不可小觑。”
李俶:“郭公何出此言?”
郭子仪:“陕县本无险可守,如果叛军将大队人马屯驻于城中,则此城必破。如今叛军在陕县西南两翼屯驻重兵,与城中守军相互呼应,构成坚固防线。其后还有主力潜伏,让我军难以防备。”
马燧解释道:“严庄是安禄山手下最有才能的谋士,叛军有此部署不足为奇。”
马璘指着地图上陕县城南的高岗对众人说:“南面石子坂的叛军离城较远,璘认为我军应集中兵力,先拿下此地。”
李韶光提出异议:“石子坂地势高,易守难攻。我军强攻此地,必然伤亡巨大。”
程千里:“再硬的骨头也得啃下来,末将认为可以此为突破口。”
冯河清、戴休颜表示同意。
一直沉默不语的郭晞突然出列:“亲王、父帅、众位将军,晞想到一计。”
李俶:“三郎快讲。”
郭晞指着地图说:“陕县一带北临黄河,南接崤山。目前敌我两军主力全部聚集于黄河南岸,黄河北岸除李晟、哥舒曜的河西突骑,并无叛军出没。我们可以分兵三路,一路佯攻石子坂,一路进攻太原仓,另一路提前渡过黄河,与河北岸的李晟、哥舒曜部会合,走陆路东下至盐仓,再次渡河,迂回到叛军后侧,向陕县城中的叛军发起突袭。”
郭子仪:“此计可行,我军两渡黄河,走一条叛军想不到的路线。”
李俶想起红军长征中的四渡赤水战役,对众将说:“好!即刻调集船只,通知良器、子明做好准备。”
接下来的七天,两军相安无事,谁也没有主动出兵挑战。
第八日清晨,马璘、李韶光率领两万唐军借助山谷中的雾气掩护,向驻守石子坂高地的燕军发起突然袭击。徐璜玉并不慌乱,从容指挥燕军抵抗,并命骑兵发起反冲锋。马璘、李韶光两部人马进攻受阻。
紧接着程千里、冯河清、皇甫敬率领两万唐军对太原仓发起进攻。安守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