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我们的1649-第15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纵帆拥有横帆所没有的高灵活和低操作。
像是海战,你不可能永远不顶风前进,也不可能在顶风时就可以顺畅的选择之字路线。
此外纵帆在顶风前进时,优势是无可比拟的。这不是说它顶风时航行系数大,而是因为它顶风时更易于操作。我们还要争吗?”
横帆党说:“在《大航海时代》中,我的级别是老船长……我们现在这个时空,我们能找到的操帆手是什么样子?全是摆弄横帆的嘛。
你说的那个公式我当然记得,如果两种船帆水手级别水平同样的话,顺风时,纵帆x65%+横帆x85%;逆风时,纵帆x45%+横帆x25%;横风时,纵帆x62。5%+横帆x62。5%……没错吧?但是你想一想我们能找到什么样的水手?哪种最多?”
“纵帆水手,我们可以慢慢培养……”
“有现成的横帆水手,我们不去用?”
吴杰厂长和樊修技术员又花费了一些时间,终于把三种船型的数据基本准备好了,他们接着又开始考虑造船的事实。
建船模是一回事实,造真正的帆船又是一回事情。说实话,两人都没有实际经验……其实全汉唐集团的人都没有实际经验。
在那面的世界,平常的生活能够保证就不错了,哪里还有时间和精力,金钱去建真正的帆船来娱乐?
两人不得不把他们求助的目光投向了这个时空的明人船匠。
自打宋元以来,福建的造船业就一直在全国领先,主要原因就在于福建盛产造船的木材。
闽北的深山之中有着大量的杉木,松木等。霜降至春分是最佳的伐木时节,此时的木材质地坚实、色泽红亮。
每到这个时候,建瓯、邵武等地的木商,便带着从各地招来“匠”及“漂师”,纷纷上山。“匠”伐倒的巨木被“漂师”们搬运到水边,结成木排,沿着山间的水路流入闽江,向海口方向漂去,最终抵达福州,或是转乘海舶再运往省内外各地。
如果说在福州设船厂是因为木材丰富的话,那么泉州的优势,则在于其悠久的航海历史,民间集聚了大量的船匠技术人员,“匠作千百,一时可集”。据史料记载,福州船厂因船匠不多,竟多次向泉州府调用。
前文说过,大明政府对造船业控制极严,一个匠户制,就能把造船的明人技术员吃得死死的,就是说大明政府把明人技术员的粮食关系、户口关系什么的,都掌握在手里……就是他们出门都要开个介绍信什么的……大概如此吧。
在真实的历史中,到了清康熙年间,废除了匠籍,实行了把匠班银摊入地亩的制度,使得清代的工匠们不再隶属于官府,渐渐摆脱了在官方厂坊中受驱使的命运,船匠们有限的自由流动成为可能。
这个时候,厦门便吸引了大批外来的工匠,据史料记载,“厦门土木金银铜铁诸工率自外来,船工大盛,安其居者多移居焉。”
闽南地区的造船业同时也到了一个新**。在一些官方船厂的周围,往往又四散分布着大量的民间船厂。
这些船厂的大量存在,反映的正是慢慢恢复生气的民间造船业。只是,那时每一艘出海船舶的制造过程还要被层层管制,甚至比大明更加严格,动不动就抄家问斩。
当然,这一些是后来的历史,吴杰厂长和樊修技术员根本不操心那些……此时空中,那些明人造船技术员才是看中的,那些真实的造船过程才是看中的。
这个时空,明人工匠们开始造船后,一般制造十吨小船的船厂需要雇佣十几个船匠,简单分工便可。
而制造数千石,即至少百吨的大船时,雇佣的人员要多得多。
而且造大海船是一项技术性极强的工程,油、艌、帆、篷皆需要专门技能,规模较大的船厂内都有专门的艌匠、箬篷匠、船木匠、油灰匠、铁匠、索匠、竹匠等。
吴杰厂长和樊修技术员盯住那个曾经提过建议的明人船匠,好一番细细盘问,才发现那人建过最大的帆船也不过五十吨左右,还有几个荷兰船匠,只不过他们是以修船为主……
幸好后来从厦门又招了一些工匠来,经过多方面的计算,两人把一艘二百吨左右的帆船所需要的各种资料总结出来了……
纵帆党和横帆党争论不动了,这时他们才发现应该到船厂去实地看看再说,嘴上已经谁也说不过谁了……
如果为这样的小事情伤了感情就没意思了,毕竟在汉唐集团里能一起玩《大航海时代》的人不多。
他们到了安江船厂后,吴杰厂长和樊修技术员把所有实际资料拿出来了。
他们看了半天后,生气地说:“吴厂长,樊技术员,你们不上论坛吗?”
樊修技术员笑着说:“我就看看不说话……”
吴杰厂长奇怪地问道:“你们在论坛上说什么了?”
纵帆党和横帆党气得一起没有理他。
第三百一十六章 乐趣和麻烦
王三有生以来第一次看到这样好看的小女子,还是在这么近的距离下。
他本想细看一下,但那个小女子却先迎着他的目光看他了。
王三立刻慌了神,心跳得厉害,马上偏头装着认真查看那小小摊位上的几匹麻布。
他随便伸手摸摸,感觉那麻布的质量非常不错,便询问了价钱,却始终没有敢正视那小女子的目光。
那小女子的声音很好听,这一类北镇麻布的价钱也很公道,王三冲动地伸手挥了一下,说道:“我都买下吧……”
那小小摊位上只不过仅有几匹而已,不多。
“客官,算上这些?”那个小女子把怀里的几匹也放到了摊上,高兴地问道。
王三还是没有敢看她,只看了一眼那刚放上的布匹,它和原先的麻布是一样的种类。
他咽了口唾沫,大方地表示说:“正是。”
小孩子就是小孩子,那男孩子高兴地跳了起来。
“要银两还是马票?”王三一边整理麻布一边问道。
男孩子抢着说道:“要马票……买米便宜些……”
王三发现了一个问题,买得太多了,拿不了……不是重量问题,而是体积拿不了……
那男孩子说:“客官,我家有独轮车,我帮你送……”
“我家在赤嵌。”
“客官,我经常独自去那里……路上甚是平安好走。”
“好吧。”
男孩子推起了车子,那是一种这个地区常见的独轮车……他推车的样子有些笨拙,但是在市场的路上推起来还算可以。
市场的路面大多是红砖铺成的,平整且易于行车。
但是上了热赤大道后就不一样了,三合土地面可比不上红砖路。
王三马上接过了独轮车,再让他推,他都能推到沟里去。
王三自己一推起来才真真感受到这原来的独轮车要有多沉重……远远比不上红星独轮车轻快了,幸好买的物件不重。
这一路上,王三知道了这个男孩子的家世……和他姐姐的事情。
他叫刘国良,爹爹原是刘家商号的大掌柜,原本日子不错,他上私塾,姐姐刘氏家中待嫁……泉州城破了之后,刘家上上下下都被抄了……也连带着他家也遭殃了,都一同被流放到了台湾……爹爹现在在赤嵌地区帮助刘家打理生意,这个市场里就是他家租住的地方,地方偏了些但房钱便宜……母亲身体不好,只能他和姐姐打理一下生意……幸亏爹爹以前有个朋友可以赊货给他家里。
王三说道:“你爹爹竟然把家里的生意扔给你们两个,他自己去帮助刘家?”
“客官不知,主家现在正是缺人之时,如何能先顾本家?”
“那倒是,可惜辛苦你们姐弟了……”
“不辛苦,只是累了些。”
王三放下车子,一把抱起他,将他置于车上,笑着说:“以后不要叫我客官了,三哥就好……这兵荒马乱之际,小小的人儿也要做生意……”
一路上两人有问有答,很快更加亲近起来。到了王家后,王三说:“刘国良,你现在知道我家在哪里,等我路过热兰遮城时,再将车子给你家送回……”
“三哥,那太辛苦你了,莫不如我自己推空车回去吧……”
“跟三哥莫要客气!这已经是中午了,吃过午饭再回去……”
此时,王四也已经放了寒假,听到哥哥回来,首先跑出了房子,却先是看到了刘国良。
刘国良先是一愣,他看见一个年纪与自己相仿的人,却是留着汉唐集团人的头发,又想起三哥在路上介绍过的弟弟王四……刘国良抢先自己介绍了自己。
王四也大方地说道:“我叫王四光,是范老师给我起的名字。”
整个过年期间,安江造船厂的厂长吴杰一直没有闲着。
他和船厂的几个技术员们匆匆吃完年夜饭后,一个人又去测量河口基地送来木构件……其实送来时,都测量过了,但是吴杰厂长喜欢再测量一遍。不是不信任其他技术员,他只不过喜欢把一切都掌握在自己的手里,或者说是个喜欢亲历亲为的人。
这次安江造船厂定型的两种台湾级帆船,在最后定型时相当艰难,它完全是在争吵中产生,其实吴杰厂长这个最后实施者却不知道。
这其中的争吵是由若干资料派和业余爱好者们发起的。
早在安江造船厂还在为机帆船忙活着,没有决定开始建帆船的时候,这争吵就开始了。只不过都是发生在舰船论坛里,对舰船不感兴趣的人不知道,或者看看就退出了。
首先争论的是普通帆船和飞剪船。
普通帆船的好处很显而易见,建造方便,操纵技术要求简单,在历史上存在了相当长的时间……按存在就是合理的理论,这个阶段应该跨越不了。
提议上马飞剪船的理由也很充足。
在那面的世界里,飞剪船的发源地应在北美。
飞剪船的肇始定于1843年北美纽约、波士顿一带的飞剪艏双桅船,但是真正的奔波于大洋上的高桅飞剪货船其实只活跃于1850~1856年间。
1850左右先后在旧金山和墨尔本附近发现的金矿。当时的北美西海岸和澳洲东海岸都是人迹罕至的半蛮荒、未开发地区,墨尔本建立才10年多。
所以突然从世界各地涌入的人潮使当地杯水车薪的生产力无所适从——再加上新的移民基本上都是来淘金的,而不会增加本地的生产力,甚至连移民船的船长和水手到了当地后也会把船丢在港里烂掉,头也不回去了金矿。
因此从近便的处所进口普通日用品和耗材就成为必须,而且当地淘金者有的是硬通货。但是偏偏没有近便的场所,当时世界上制成品出口大户是西欧和北美东海岸,但是在铁路还没有怎么四通八达的年代,从北美东海岸到达旧金山的最近路线就是南绕合恩角这条十分凶险的道路。
尽管如此,硬通货的诱惑使越洋货运不仅大大有利可图——运费一度涨至普通运费(当时按体积不按重量计算运费)的5~10倍——而且承运船只的速度越快,运费还更高:因为谁也不知道金矿什么时候会开采完,所以各种商品的价格只能与当天的黄金开采量挂钩,而不论黄金什么时候采完,总之日益耗尽是必然趋势,有了如此的期望,自然物价就必须日益向均价回落。
这样,黄金催生的高昂物价和物价与日俱减、刻不容缓的形势就催生了北美飞剪船——一切为了快,即使货物量不足,那样卖得才贵呢!于是船型瘦长,但是型深很大,不然在恶劣天气下稳定性堪忧,同时桅杆很高,常常挂五层帆,在顶桅之上还有“天帆”,而且翼帆是不可缺少的,最牛的则是翼帆不像一般情况下只在平静天候下使用,许多引用的航海日志可以看出绕过合恩角时还挂着翼帆!
当然,这除了是分秒必夺之外,也是无奈,船上水手人数为了压低成本而少的可怜,其中不少还是奔去掘金的破落户、流浪汉和逃犯,根本不是水手。
这样,不仅在航行中很少收帆——绕过合恩角时断个上、顶桅是家常便饭——而且航行时也不中途进港下锚,因为没有足够的人起锚:当时毕竟没有辅助小蒸汽机,出发、到达时都由港务人员负责起锚、下锚。
整个掘金热的5~6年中,纽约和波士顿共建造飞剪货船50多艘,而且由起始的一千吨左右最后飙升至2500多吨,最大的则有4000多吨。大多长70余米,宽10米有限,1:7的长宽比在今天看来算是短胖型了,但在当时就是瘦削的代表,完全以木料建造,但能够建造如此长的舰体必然是利用的对角线肘板加固船壳内部才能办到。
因为北美飞剪船活跃的这5年,铁木混合建造还没开发出来。
一般飞剪船的航速可在一天之内平均达到15~17节,从而日行三百多海里,而峰值则能超过20节。而且后来越造越大的飞剪船,抗风能力进一步提高,航速竟超越早期的小船。
提议飞剪船的技术员给完了上述的资料后,得意洋洋地说:“你们还想要什么资料?用不用我们再找一些……事实胜于雄辩,我们的数控木工机床要比那时候的美国佬加工能力强吧?就是普通的木工设备也远超那时候了吧?”
看完了这些资料后,提议普通帆船的技术员们只是轻轻问了几个问题:“风平浪静时你怎么玩?飞剪船自身船舱狭窄,补给携带和居住环境极受拘束,续航能力极弱你怎么办?如果我们现在就能玩大吨位的,当然也不用争了……它兴波能力强,同样引起的浪损也大,你怎么解决?如果是小吨位的,我们也不用争了,当个快速通讯船、交通船自然可以,可是我们现在谈论的是商船……”
普通帆船的提议者们赢了,但是又马上分为横帆党和纵帆党,吵得更厉害了。
但是安江造船厂的厂长吴杰不知道这些,那时他正带着人修建测试水池呢。
这个测试水池全长五米,宽三米,深一米二,全水泥结构。
在池壁上,留着若干孔洞,这是为了模仿洋流准备的。风力准备就很简单了,他去找叶闯,直接要了两台紫云号上拆下的电风扇。
当时叶闯问道:“模仿风向和风力我懂,可是用得着两台吗?”
吴杰厂长认真地说:“用得着,海上哪里只有一种风向的风?那是游戏里才有的,你没玩过大航海时代吧?”
“没玩过……”
“啊,那你人生会少了很多乐趣……”
“呵,呵,不一定吧,吴厂长,你不知道论坛里吵得厉害?”
“不知道……”
“啊,吴厂长,现在你知道了,你未来会多了好多麻烦……”
我向大家道歉,昨晚写得太晚,发完了后,忘了取消自动发布……看在我平常都是三千**百字的发布的面子上,原谅则个。网文不够一千字不要钱。
第三百一十五章 王三归乡记
王三是在大年二十八回的家。李四的家眷早都搬到河口居住,王三便只能独自回家了。
他搭乘了顺道帮助厂子里送货的双桅渔船,一路上和那船长有说有笑的。
两人早就熟识了,这几个月此人都是打了鱼后直接送到河口食品加工厂,然后在河口冲刷了船,再帮助河口基地送货,来回都不放空,人虽然累了些,但多了不少收益。
王三道:“何家船长,为何不去专门送货?听闻那刘家的船就专门在河口和热兰遮城之间送货,如今又租下他人的船,往高雄送货……声势不小。打鱼还是辛苦了一些。”
何船长的水手们虽然早用河水冲刷过了船,但是,那船上散不尽的鱼腥味道依然浓重。
何船长说:“王小哥有所不知,那刘家先行了一步……我也去报名送货时,他正好排在了我前面,我那时只是迟疑了一下,呵呵,便被他占了先……不过汉唐集团的人说过,这些船远不够,将来还要更多才行,听闻在安江造船厂正在大量造船……”
王三笑道:“正是,那里的吴杰厂长,我也是甚熟……他们造得船大大不同与以往……我家厂子里便为他们加工‘左爱克斯210’一直到‘左爱克斯300’号船板……你上一批运送过的……”
“晓得,晓得……王家小哥,我倒有个想法,您经常和汉唐集团的人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