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活着的一万零一条理由-第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看见别人穿漂亮的衣服,就认为这无非是让别人看的;她要是撞上谁在唱歌,哪怕是嗓音出众,歌声婉转,她照旧会说:哪有鸟儿的歌声好听。有一次,我的作文得了奖,放学后,她特意一路寻来,说:  “你永远比不上莎士比亚!”
  我忽而感到,我永远不要像她那样!我需要友情、爱和人们相互间的携手。于是,我制订了一个计划,每天主动出击,跟一位同学说话,建立外交关系。我没想到,一切都那么顺利,到后来,女同学们交头接耳地竞猜我下一个建交的会是谁。甚至,当我叫到史同学时,她昂着头,大声说:“到!”
  我的孤独纪念日就此告一段落,说实在的,我很感谢它让我体验到孤独的心境,它有点伤人,但却太自然了,那是全人类都会有的感觉,因为人既是社会的人,也是个体的人,于是,孤独常常是一种真实的情怀。只是,高明的人往往能走出它。
  许多年后我才听史同学说,当初她们之所以排队似的与我和好,除了同学之谊,还有就是她们敬重熬得过孤独的人。
  我忽而想起在孤独的日子里倾听风声,在那时渴望着变得完美,以及几近绝望地对友情的祈求,不由喜极而泣:它使我的心灵成熟、净化,并不再害怕孤独,更何况,人与人的相携共进是如此美丽,如此充满契机。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真情岁月
人们喜欢孩子首先是因为他们不懂设防,称得上是性情中人,而且,孩子往往更能体察人间悲情。前一阵我家养了三只小鸡,取名哆、来、咪,后来来和咪都先后死去。它们死的那天全家都不好受。女儿竟长时间地垂着小脑袋为来和咪悼念;她一整天陪着哆,惟恐它伤心。在她的目光里,人和小鸡都只有一颗心,怎么也不忍看着那颗心发痛、破损。
  还有个孩子被选去演一出电视剧,演到苦戏部分,导演启发她想象那些世间的悲惨:失去父母;最亲密的朋友突遭车祸,等等,导演话未说毕,孩子已大放哀声,而且她被触动得太深,以至于勾着头啼哭不止。结果戏反而无从拍摄。导演抱着孩子又买新衣服又逛游乐场,花了九牛二虎之力才使这孩子重绽笑颜。
  据资料显示,有百分之五十的成人难忘童年,依我看远远不止这些。我们其实可以同一切人谈论童年,这是一个永不衰败的话题。每到人们谈及小时候如何羞怯、纤细,如何护着心爱的东西东躲西藏,如何一听宇宙的奥秘就心神摇荡,这时,面容上会升起奇异而柔弱的光彩,唇齿间都会漫出梦的气息。
  有一次我去采访一位女囚,起初两个人对峙着,一问一答。然而一涉及童年生活,她便滔滔不绝。她忆起小时候立过的誓言,它们简单、高贵、清清白白,她就是从那儿出发去寻找幸福的,可是最后她忘记了自己的初衷,走向别处,此时封存的记忆纷纷复苏,看着童年的纯洁自我,心中柔肠寸断不由泪光闪动。
  然而,最能体现孩子博爱、真情的还是他们的绘画。我非常欣赏上海儿童想象画艺术中心的孩子们的画。无论是飞禽走兽、精灵、飞船,那些大胆的线条,富于原始美感的绚丽色彩让人叹为观止。我时常在他们的画展里流连忘返,从中倾听到心灵的吟唱,宇宙的声息,以及许多视线永远抵达不到的东西。
  中心的指导老帅周文富是个沉默的人,他的诀窍似乎就是三条:鼓励、鼓励、还是鼓励;充分保持孩子天然的创造能力,由他们奇思怪想,由他们寻摸到真实的渴求,畅通自由地绘画真实的心灵世界。
  我的女儿也在中心学画,我好生收藏着她许多富有才情的画,有一日整理起来,居然有三抽屉之多。那些纸片都是她一边愉快地哼着歌,一边信手画来,她似乎是找到了一个秘密暗道,通过它去讲述孩童时期的深奥和浪漫,忧郁与欲望,它们都是宝贝。
  那些儿童画给成人一种提示,它留有人之初的心灵印记,每个人,不论是硬派还是冷漠,循着它,都能找到最初的真心。
  不久前去母亲家度假,无意中打开旧式的三门五斗橱,居然从中翻到儿时的几件爱物,将它们捏在手心,真是恍如隔世。我开始寻找五斗橱后小时候私自刻下的量身高的记号,它们还在。我原以为永远地抛下了它们,彻底地忘却了,现在它们突然跑出来,还是历历在目,怎能不让人百感交集!
  时过境迁,爱物还是原来的爱物,母亲也还是原来的母亲,闭上双眼就能倾听到她走动时衣裳窸窣作响。然而我们长大了,一路丢失了许多弥足珍贵的爱和真情,渐渐变成尘世之人,谁知有朝一日返身去寻觅,是否还能将它重新拥入怀中……
  

世上可有欢乐宝贝?
前些年,我在小朋友送我女儿的贺卡上看到一句赠词:小鸟,你是个欢乐宝贝。
  当时的小鸟真是个天真自在的小人儿,仿佛永远是欢乐的。她常常随着微风穿行在公园里,想着毛毛虫为何那般难看,狗为何摇尾巴。她对自己对他人都很宽容,记得有一次,都夜间十一点了,她睡不着觉,偷偷爬起来,躲在自己的房间里“咚咚”地灌篮。不但将家人全都吵醒了,还使楼下的邻居惊魂难定。我生气地训了她,她诚恳地接受了,可一张小脸上却是喜滋滋的。事后,她振振有词地说,她在想:这时打篮球是错了,可总比半夜一点再打要好些吧?否则,邻居会以为出鬼了。
  人怀有赤诚的童心,往往是欢乐的。然而单纯的欢乐总是脆弱的。小鸟一天天长大了,她人大心大,开始有了源源不断的烦恼、痛苦:她常常会为堆得老高的、做也做不完的功课叹息;为学校里不相识的校友遇难猝死而伤心;为同伴的闲言碎语而不安。甚至,是一些在外人眼里极小的事件:被代课老师错叫了名字;在食堂买盒饭被高年级学生撞翻了饭盒等等,等等。任何不顺当的枝节都可能摧毁她的欢乐。
  我劝说小鸟,不妨换一种眼光来看生活。功课多,你若无法抗拒,那就暂且将它当成一个关口吧,能度过如此艰难沉重的一段岁月,今后的路就会走得有耐力。至于同伴中不和谐的声音,说得在理的你记在心里,有些不同的声音能够长人见识,知晓原来还有人是这样看待世界的。至于那些无聊的部分,一笑了之。何必去跟无聊纠缠?那会沾上琐细、卑微的尘屑。
  可是,小鸟的脸上频频出现着不安和惶然,我知道,她的心里仍有阴霾,仍充满疑虑。
  欢乐为何不能长久?为何稍纵即逝?那是因为太多太多的缘由。其中之一便是生活的严峻多变,难尽人意。人生活在社会中,几乎每一天都会遭遇理想与现实的碰撞,它绝非故事里描述的那样轻巧。有一个故事这么写着:有一只小熊带着一罐蜜糖去祝贺朋友的生日,半路上刮起风,下起雨,小熊滑了一跤,蜜糖全打翻在地。小熊只得将空罐子送给朋友做生日礼物,没料到朋友欢天喜地,因为它酿有吃不完的蜜糖,正缺这么个罐子。显然,这个皆大欢喜的结局是作者的美好愿望,而我们宁愿更多地相信小熊遭风雨时的焦虑,蜜糖打翻后的沮丧以及种种交织着的复杂情感,那才类似我们熟识的生活。
  对于少女来说,刚刚褪却童稚、纯洁的年岁,拉开社会厚重的帷幕,难免会为舞台上纷繁的现实所困扰,她们需要抵御痛苦和不适的勇气,需要寻找处世的方式。
  记不得是哪一天,小鸟告诉我,她找同学交流过了,同学都说她们也有类似的感觉,欢乐常常是来去匆匆。这么一来,她反而安定了,因为这不仅是个人的隐痛,更是我们人人都要面对的问题。
  人生中含有不可避免的悲剧意味,而人心则是最敏感、最能体察苦难的。这也是每个人都会有悲伤的缘由。我们能做的,是为世界多创造些美丽,为他人多献出些美意,将自己的人生之路铺设得更美好。另外,不妨保留些赤诚的童心、宽泛的目光。
  少女的生活中有欢乐,也注定交织着无尽的忧伤和痛苦,这就是长大的标志。然而真正的成熟则是不仅能把握人生的方向,同时能够乐观地悟出:忧伤和痛苦就像天气,别看它肆虐横行,但总会过去,一旦心灵达观了,就如太阳出来,光芒万丈的好天气再次降临。欢乐随之而来,暖洋洋地照耀着乐于敞开心扉的人们……
  

神圣的地方
我常跑校园,隔些时候不去就有些空落落的。我也不知是因为写校园小说写出了什么职业癖好,还是我就是那种从骨子里就依恋纯净世界的人。
  虽说这些年人们的心情冷了点,学生也不似我们当年那样群情激昂,世故之风吹进校门。然而,学校仍是有着合唱的歌声,有着升旗仪式,有着集体主义和求上进精神的地方。不说别的,相互间叫着学号,称呼对方为同学,那种关系就仿佛脱了俗地干净剔透。
  曾经参加过一个学生自发组织的拍卖会,似乎是在一个狭长的礼堂中举行的。在一长排桌子上放着孩子们人见人爱的物品:长毛绒玩具,叮当作响的风铃,还有崭新的铅笔盒,甚至还有女孩的漂亮头饰。这些东西聚在一起,真像个小型博览会。有几个孩子在高声叫卖,也有人买,但大多数是看客,他们围在卖品边窃窃私语,点点戳戳。
  “请买这头饰吧。”有个小女孩扯扯我的袖子,  “它很美,太阳一照会发光的。”
  我问:“多少钱呢?”
  “两块钱!”她说,“请买下它吧!”
  我禁不住买下了。因为并不贵,何况那女孩露出央求的目光令我动心。
  “谢谢!”小女孩把头饰交给我,  “等它旧了之后,用牙膏擦一擦就会又闪亮的。”
  我转身要走,忽见女孩把两块钱投进一个箱子,那个箱子上写着:为张敏同学献爱心。
  我问谁叫张敏,女孩告诉我,张敏是她们班的同学,身患重病,所以大家就想办一个拍卖会把所得的钱捐给张敏。
  “那些东西,”女孩指指拍卖桌上琳琅满目的商品,“都是我们带来的。”
  原来,那是孩子们捐献的爱物,他们守在自己的爱物边,是想郑重地把爱物托付给买者。
  “这个头饰是你捐献的?”我问女孩。
  她羞涩地点点头。
  后来,从另一个男孩子那里,我了解到,拍卖会有一条规定:凡不成交的物品都归还原主。也就是说,女孩假若不哀求买主买下头饰的话,拍卖会一结束,她可以重新获得心爱的头饰。
  我想把买下的头饰送给女孩,因为那美丽的头饰戴在她头上才会更有光彩。可她却拒绝了,还像受惊的小鹿似的跑开去。因为在她天真幼小的心中,只有奉献得彻底,才是神圣而骄傲的。
  

芭蕾与孩子
对古典芭蕾,我一直怀有孩童式的仰慕,而且我认为它很适合孩子去欣赏,因为它有纯净的剧情,对爱和情感的善意信任,以及恒久的理性思考,人类肢体的绝伦的感官美,还有就是通过艺术化的足尖舞焕发的扣人心弦的魄力。
  孩子有天然的艺术直觉,记得女儿五岁那年,我曾在一个风雪之夜带她去看《吉赛尔》,她被其中那哀婉的忧郁剧情所打动,深深地沉浸在那精致的抒情当中,目不转睛,直到剧终。回到家后她还念念不忘那一群少女幽灵以及英俊的青年伯爵阿尔布莱特。我关注着她神采飞扬的眼神,为她那小小的灵魂里飞进一些优雅和诗意而庆幸:与艺术相伴的人,即使在傻坐发呆的时候,心情忧郁、恐惧灰心的时候,仍然拥有深爱神往的美丽境界。
  尔后的情景却有些每况愈下,近两年来每次带女儿去看芭蕾、观演出,她常常会在其间打哈欠,或是悄悄地点着小脑袋打瞌睡。我便轻轻地推着她,提示她饱饱地汲取艺术精华,将美的一幕看在眼里,烂熟于心。每逢这时,她会歉然一笑,说:  “妈,我做功课做得累死了!”我何尝不知这个缘由呢,心里疼惜孩子被繁重的学业拖累,又生怕心爱的女儿还未接受良好的艺术启蒙,她的孩童时代就已飞驰而去。
  前不久带女儿去观看尼娜·安娜尼雅什维莉及世界明星芭蕾精品专场,那是一场顶尖水准的演出,它显示了每一位演员的令人惊叹的艺术造诣:尼娜在《天鹅湖》片断中诠释了忧郁凄美的情致,她的大跳、高度、完美的柔韧性中无不带着神秘的气质,那称得上是艺术最完美迷人的境界;而茵娜·彼得罗娃饰演的吉赛尔,飘逸轻盈得如同漂浮在水面上,仿佛那是灵魂在飞舞,充满精神之美;《海侠》双人舞跳得堪称技艺精湛,仿佛能够让观者体察到血管中梦想翱翔的血液在潺潺流动。  《根萨诺的花季》则凝炼典雅,饱含深意,萦绕于人心,挥之不去。然而,我最爱的小孩却熟睡在扣人心弦的演出中,我轻轻地晃晃她,巴望她能醒来,然而她却是疲倦得睁不开眼睛。在孩子的生活中充满了没完没了的纸上劳作,太多的死记硬背,它们耗费了孩子的浪漫天性以及对创造奇迹的渴求,每当我想到此,心里只有无声的叹息!
  车快开到家了,小孩才惊醒过来,她不安地转着头,询问漏看的内容,脸上带着无限惋惜!我想关键不在于少看半场经典芭蕾,而在于如果我们把孩子束缚在分数、作业之中,那他们很可能会变得缺乏远见,视线只囿于鼻尖下的那点东西;而事实上,许多人是一出发就忘掉了初衷:每个人在课堂上学到的那些知识远远抵不上从社会、人生、生活上所获取的新知和必要的技能、经验。更何况,尽管寻求幸福的途径有万条,但惟有一个人拥有仁慈、安详的心,幸福才会与之结缘,而艺术则永远是吹拂人心的春风
  上周收到旅居国外的朋友来电,说在假期中她的小孩被校方请去补习。这种消息太糟了,容易使人失望得脊梁骨发凉,好在后来终于听明白,在当地,校方督促孩子补习的只有艺术类的课程。我想这可能因为在这务实、匆忙的世界里,艺术给人带来的美、优雅以及力量是如此弥足珍贵。它能唤醒孩子的天赋,使他们凝视世界时看到阳光和鲜花,甚至人性的光辉,生活之本质……
   。 想看书来

瓦尔岱之夜(1)
稍早些时候,我并不对瓦尔岱抱有多少期待,上海作家代表团从莫斯科驱车前往圣彼得堡,中途将在瓦尔岱这个多湖的地方宿一夜,那小城有两万来人口,名不见经传,甚至,没有中文译名。我以为对于一个游历过许多美名传天下的地方的人,它也许只是旅途中匆匆掠过的一个逗号。
  车抵瓦尔岱时,已是午后,翻过一座山冈,远眺瓦尔岱湖,不由“哦”地叫出声来:这既是对美景的惊呼,也是灵魂深处的巨大会意。我从未见过如此明澈、静谧的湖光,如同一个忧愁女孩的美目,毫无秽气,真情高贵,使人情不自禁地为之感动,一遍遍深情凝望。它让我意识到,真正的美景是富有圣洁的意味的,它摄人心魄,使人倏地产生想流泪的感觉,仿佛恋爱,心都软了。如果让我用词汇来概括瓦尔岱湖的景色无非就是:湖光、水色、湖畔木屋、草木倒映,而它真正的灵性却是难以言传的,只有恋上它的人才能谙知其中那熟稔的美妙,因为那些美牵动了我内心的所要,与之暗暗默契。我真想守着它,从黄昏到黑夜,从无风的时候到有风的时候。
  力荐我们去瓦尔岱的是俄罗斯作家协会的奥立格先生,他把车开得心急火燎。坐他的车,有时会找到乘飞机时的颠簸感觉。他说有一年与一位长者路过瓦尔岱,也是在翻过这道山冈时,长者突然说了一句:  “如果将来能老死在这儿,该多幸福。”后来,奥立格先生便在湖畔买下一座小屋,因为那种能够抵达极致的宁静,美丽,令人乐于将来永久长眠于此的地方已越来越稀少。
  奥立格先生并非在许多小说中出现的那种慓悍、贪杯、说话大包大揽的俄罗斯大汉,而是身材匀称、有点谨慎又有点风趣、认真生活的中年人,同时还是一个爱过不知多少女子但情感依然炽热、单纯的人,秉性中充满俄罗斯人浪漫、凛然的气质。他多次独自担纲接待中国作家们的任务,曾创下过这样的记录:为了送一个作家去采风,竟开着车一口气长驱一千五百公里;还有一次,接待一个四人团队,谁知其中一个会俄语的签证没出,只来了三个既不会俄语也不懂英语的,尽管如此,奥立格照样与大家打着手势聊天,有时一下子谈三小时,据说彼此相谈甚欢。
  至于瓦尔岱一带的生活,节奏缓慢,仿佛一幅凝固了的过去时代的图景:星期天的大街中央,成群的狗在那儿厮打;有醉汉扶着旧墙软着膝盖走路;小贩们上午十来点钟开始设摊,不慌不忙地顶着太阳歇着,待到下午一点就倒腾收摊的事了,他们理直气壮,不愿因为赚钱搅乱休假和悠闲松散的日常生活方式。
  三三两两的小孩们在街区里蹓跶,相比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