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蒙山军-第8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龙谦的话,倒是震动了司徒均。本来蒙山军所见所为,就甚为新鲜,现在龙谦一番话,将军人的气节提到了民族、国家的高度,顿时令司徒均精神一振。他不远万里回到故国,不久是追求这个吗?在新军的几个月,从来没有人提民族、国家的概念,那些自视甚高的新军将领们,开口闭口都是朝廷,太后,以及上峰。

“王先生的大名,龙谦早有耳闻。没想到竟然是如此一个糊涂虫,古人说,盛名之下,其实难副。诚哉斯言!”龙谦毫不客气。

王士珍被此言所激,调转身来,睁开了一直闭着的双目,“一个土匪,也敢妄谈国家、民族!”

“不知王先生所言的土匪,何为标准?王先生又是凭什么断言我蒙山军就是土匪呢?”

王士珍再次闭上了双目,不理龙谦了。

“我蒙山军不扰民,不抢掠,不淫掠妇人,不虐杀俘虏,兴利灭害,哪一点可以与土匪挂上号?以王先生之见识,见过如此优待俘虏的土匪吗?”他一指桌上的鸡汤,“我军伤员尚无此待遇。我是敬你为曾为国征战的先辈军人,可不是为了养一肉票,找你的主子去索取赎金。”

司徒均几乎要笑出声,咳嗽几声,总算掩饰过去。

“王先生想必是不服气,以新军三杰之才,竟然败在一个无名之卒手中。”龙谦微微一笑,在王士珍对面的椅子上落座,“不过,如果您以为是大一失荆州,那就错了!就你们所谓小站精兵的水平,来一次败一次,来两回输两回。不信,咱们走着瞧。”龙谦说完,掉头就走,却故意将司徒均留在了房间。

“仔细给我盯住此人,不可大意。”龙谦嘱咐站在门口的两个警卫连士兵。

宁时俊匆匆过来,在院门口遇见了龙谦。

“怎么样?原意投降吗?”宁时俊得龙谦指示,有待王士珍,他以为龙谦又在打着招降纳叛的主意了。

“谈何容易!此人愚忠满清朝廷,不会那么轻易投诚的。司徒均在国外长大,受的都是西洋教育,封建礼教这一套他是不理会的。既然他回国投军,除却想出人头地外,他对祖国是热爱是真的。西洋人对国家民族的观念与现阶段的我国有很大差别,君臣父子那一套不存在。你这几天带他参观一切,训练,内务,包括咱们的参谋业务,除掉情报那一块,都可以看。等他看过了,就会比较,就会重新选择。但王士珍不同,在王士珍心里,国家就是朝廷,朝廷就是皇帝,太后,民族观念更是糊涂之至。他之所以选择绝食,一来是羞愧,二来觉着没脸见袁世凯,未必就真想死。不过此人曾随叶志超在朝鲜抗日,跟日本鬼子真刀真枪地干过,也算是为国有功。我龙谦对于曾为国征战的军人向来尊敬,就凭这一点,咱们不能慢待于他。我留下司徒均,比我跟他谈效果更好。”

“明白了。那要是他真的不吃饭呢?就那么饿死?”

“真要死,谁也拦不住。放心,一个成年人,只喝水不吃饭,坚持四五天没有问题,他肯定是喝水的,否则他早就神智不清了。这些人呀,就是要面子。你别管他了,这次部队分驻数地,管理困难了许多,抽空你带敏忠去几处跑一跑,检查一下训练和军纪,特别是军纪。大胜之后容易松弛,绝不能纵容违反军纪,知道吧?家里有我,还有清华心治他们嘛,你就代表我,检查一下各地驻军的情况。”

“是,我明天就走。”

现在,一营驻扎费县,二营留在了元庄,四营一部和骑兵连又被派到赵家楼,匡头集还留着三营的一个连以及运输连一部,郑家庄、白魏、陈家崖、石峁等处只有后勤科和三营主力。

龙谦有些不放心。

王士珍这年三十九岁,已经从军二十三年,他是直隶正定人,自十六岁在正定学兵队当兵,后考入天津武备学堂,参加甲午战争,跟随袁世凯小站练兵,混到现在,真的很不容易,他当然不甘心就此终结自己还算辉煌的前半生。

自己怎么就败于一帮土匪呢?王士珍真的想不通。他接到了赵县令传来的卢永祥遇伏,生死不知的消息,未经得住李纯的劝,放弃费县难逃沂州,成了他最为懊悔的决定。李秀山该死!即使战死费县,也能留个清名,以袁大人之重义,蒙获朝廷褒奖是无疑的了。如今却要蒙受此生最大的耻辱……

听见龙谦摔门而去,王士珍睁开眼,看见了笔直站立的司徒均,“司徒,你降贼了吗?”尽管饿了四日,话语中仍不失威严。

“他说的不错,他们是军队,而且是一流的军队,不是土匪。”

“跟朝廷作对,不是贼是什么?”

司徒均粲然一笑,“大人,跟朝廷作对,就是贼吗?未免也过于霸道了些。他们军纪森严,组织严密,训练精良,比起新军来,只在其上,不在其下。就算我们我们不分兵,也讨不了好。放眼世界,去哪里去找这样的土匪呢?昨日黄昏我看了他们从匡头集起出阵亡官兵的遗体,很受感动……”

“你别说了!枉袁大人如此器重于你,枉我如此器重于你!”司徒均的其他话他并不在意,但不分兵这一条却说在了他心里。这几日饿着肚子,总是检讨此战的失误之处,虽然大的方略是袁世凯亲自定的,但王士珍认定,分兵进剿是导致失利的主要原因。尤其是他自作聪明在元庄设伏张网以待,成了此战最大的败笔,甚至是笑柄。如果卢永祥部驻扎费县,局面会大大的不同。

司徒均并不在意,反而拉了一把椅子坐在王士珍床头,“这两日跟他们的参谋科推演了战局,我们输的一点不冤。他们情报准确,反应灵敏,指挥得当,士兵们训练水平又高于新军……就算我们不分兵,最多就是占领此地而已,要想消灭他们,那是做梦!如果那样打,真会出现他们所推测的那样,避开官军主力,出击我军后路,威胁我军补给线,最终胜利的,还是他们。”

“胡说!一帮土匪,不过是侥幸而已,怎么能比得上我百炼新军?”

“大人,你的新军,可以一夜山路行军百里吗?”

“又来胡说。他们如何能做到夜间行军百里?”这个时候,由于营养不良,夜盲症比较普遍,就算是装备待遇最为优良的武卫右军,也做不到夜晚行军百里而不乱。

“他们从匡头集撤出,多长时间就抵达费县了?你算过吗?”

“那是他们兵力优势,分置两地而已。”

“大人何必自欺欺人?他们一共四个营,每营兵力尚不及我军,总兵力不足两千,这还包括后勤部队,哪里还能分兵迎战?这一仗的过程,蒙山军参谋科已经原原本本告知我了,他们计划极其周密,对官军的每一种策略,都想好了应对之策,并且十分可行。对于他们,你指挥的官军倒像是盲人骑瞎马了,这一仗,官军输的一点不冤。至于李纯将军前两次的战败更是必然,打了这么久,连人家的兵力都没搞清楚,不败,可能吗?”司徒均再次笑了,“这也好,让我知道了国内还有如此强军!他们的一切,对于我都很新鲜,知道吗?他们的司令官,是从美国长大的,前年才回国,游历山东时被土匪裹挟,成了他们的首领。难怪会将部队训练成这样……”

这些话让王士珍难以忍受,说来说去,其中看不起新军的意思是很明显的,这万万让王士珍难以忍受,“你不要说了,无父无君的东西!给我滚出去!”

听见王士珍动怒,卫兵进来,将司徒均劝了出去。

王士珍被司徒均气的发疯,怎奈体力不支,只能在床上呼呼喘气。当晚来了个被俘的部下吴营官,王士珍才平静了些。

“大人受苦了……”吴营官按照军礼相见。

“你坐,跟我说说,当时究竟是怎么回事?”王士珍心里一直萦绕着卢永祥战败之事,如果没有赵慕英所传的消息,自己也不会在极度震惊下听从李纯意见弃城而逃。

“唉,真是一言难尽……”吴营官于是一五一十地将如何接到费县的命令,离开元庄驰援费县,如何山道中伏,部队如何败北的情景一五一十地讲了,特别提到司徒均判断贼人必定采取围点打援的法子,而卢永祥急于回军救援而不听忠告的情节。

匆忙派遣人员至元庄求援是王士珍此战的一大败笔。当时确实被蒙山军的炮火打懵了,乱了方寸。等信使出发,王士珍已经意识到了问题,因为抵近城关的蒙山军根本就没有展开攻击。王士珍也猜到了贼军有可能采取围点打援的战法。苦于手里兵力有限,而贼人火力强大,又担心囤积于费县的粮草辎重,不敢出城反击,只是吩咐整队,做好出城的准备。但后半夜就接到了赵慕英的消息,说卢子嘉的部队中伏,全军尽墨,这一消息将李纯与自己打懵了,竟然没有仔细核实消息的真伪,便匆忙下令出城南逃沂州。结果就演变成了这样。

“怪我无能,害了子嘉了……”两滴浊泪涌出了眼眶,子嘉是担心自己的安危才匆忙折返费县啊,如今已是阴阳暌隔了。

“大人不必自责。此战我军分置三处,已经注定了失败的结局了。贼人凶悍异常,就算大人固守城池,结局也没有什么不同……卑职听说大人绝食明志,窃以为大人错了……”

“你也如司徒均一般降贼了吗?是他们让你来劝降于我吗?”王士珍盯住吴营官。

正文 第十八节 王士珍(二)

“卑职并未降贼。”吴营官垂下了头颅,“他们的参谋长对我说,大人绝食明志。他们让我来劝劝大人,说来说去,我们进剿他们,是损耗国防实力,白白让洋人捡个便宜。蒙山军并不是造反,如果朝廷给条出路,他们愿意为国效力。”

王士珍一愣,转而问道,“这次被俘的弟兄有多少?”

“不少,我们那三个营,大部分被俘了。仗打的窝囊,给大人丢脸了。”

丢脸的不是下面的官兵,而是计划制定者和主要的执行人。卢永祥已经战死,再去责备一个死人,真的没气量了。王士珍沉吟片刻,“怪我失策,不怪你们。弟兄们如今如何?能吃饱饭吗?”

“饭是可以吃饱的。不过他们讲了,不能吃闲饭。春耕在即,俘虏们要下地帮老百姓干活……除掉伤号病号,不管是军官还是士兵,一律参加……”吴营官抬起头,“大人,卑职以为,胜败乃兵家常事。听他们那位姓宁的参谋长说,他们司令很是推重大人,估计他们不会为难大人的。不妨与他们谈谈,早日返回济南,也好救兄弟们脱得牢笼。这一次我见到了前两次被他们俘虏的官兵,都活得好好的……”

王士珍何尝不想挣脱牢笼?但反复计议,即使贼军释放自己,自己这一生的前程怕是也毁了。李纯虽然战败,但毕竟没有被俘啊。他绝食,一半是因为自己前程被毁带来的极度失望。

“他们会释放我?”

“听说蔡成勋曾带了一封信给袁大人,但蔡成勋没有将事情办好。如果大人能招降此贼,或许是一件大功……不管怎么说,他们成了大人的手下,分化瓦解,办法多的是,总比现在强……”

吴营官唠叨了半晌,被带走了。留下王士珍对着孤灯发呆。

或许是受了龙谦的刺激,或许是听了吴营官的劝,熬到次日黎明,王士珍进食了,他喝了一碗鸡汤,叫进了卫兵,说要见蒙山军的大当家。

直到晚上,龙谦才来到王士珍的屋子。

“听说冠儒先生想通了?”

“你就是龙谦?”坐在床上的王士珍睁开了眯缝着的双眼。

“正是在下。听说先生北洋三杰的名头乃是德国人所赐?”龙谦的语气中却带着讥讽。

“你倒是消息灵通。”去年夏天,进入山东不久的武卫右军曾在济南搞了一次阅操,袁世凯为了与德国驻军搞好关系,请了德国驻胶澳总督观操,作为袁世凯手下主要的将领,王、段、冯都亲自带兵下操场,德国人很是给了正面的评价,称王、段、冯为新军三杰。

这个评价,让王士珍很是骄傲。

“身为中国军人,对内棘手屠杀自己同胞,却蒙侵占国土的侵略军首脑赞赏,这三杰之名,也没什么光彩。”

王士珍一症。对内屠杀同胞?大概龙谦指的是他违令诱杀拿着端郡王令箭的义和团大师兄吧。

“呸!一帮无知的拳民,王某从来不后悔所做的事!国家的事就坏在你们这帮土匪身上了。对待祸害帝国的刁民,有什么残忍的?要我看,就像你这样的匪首,朝廷杀的太少了。”

“哦,原来王先生是这样看问题的。王先生信奉三纲五常为万古不易的天之大道,将皇帝视为君父,百姓乃是牧养的子民。就按你的理论讲吧,古人云,养不教,父之过。不管是义和团还是土匪,皆是朝廷赤子,朝廷不懂得广开民智,乃至出现义和团那样的愚民,过失在于朝廷。朝廷不能让百姓吃饱肚子,乃至盗匪横行,过失一样在朝廷!这个道理,王先生不会不认吧?朝廷养育万民,就要负起责任,对外战败赔款,却去发行什么昭和债券,大肆收刮民财,将苦难降在无辜的小民身上,这是什么道理?前年黄河在东阿一带决口,山东至少死了十几万人,朝廷采取了什么有力的赈灾措施?再往前,丁丑奇荒,我的故乡山西至少饿死了五百万人,几乎三个人中便死掉一个,朝廷又做了什么?”

“赈灾总是有的。”丁丑奇荒中发生的惨事,王士珍确有耳闻,“国家不幸,内忧外患不止,民生多艰,朝廷岂有不知?但你们聚众为匪,袭扰地方,不是让地方雪上加霜吗?朝廷哪有余力来对付灾年?”

“王先生,本末倒置了吧?照你讲的,是因为盗贼横行,才花光了朝廷的银两,以至于朝廷无力赈灾吗?我来问你,灾年总是难以避免,水旱蝗虫,乃是自然之过,对付水旱之灾,唯有兴修水利,以抗灾年。西洋诸强国,亦有水旱之年,未闻他们的国家,会在一省之地饿死数百万百姓。黄河乃悬河,历朝历代,灾祸总是不绝。朝廷要做的,乃是研究其规律,找出治沙治河之规律,引导百姓趋利避害。将这条哺育了中华文明的母亲河治理成一条有利于中原诸省的富裕之河,而不是颠倒黑白,将责任推到土匪身上。我蒙山军来此不过一年,却懂得引水进庄,以解决灌溉问题。想郑家庄周围的村庄,今年的粮食产量,定会超过以往。费县乃至沂州的官府,难道手里的力量还不如一支土匪?王先生的话,令我齿冷。”

他们还引水进庄?这倒是奇闻。不过王士珍不准备与龙谦讨论这个,“听吴营官说,你们有意归顺朝廷?”

“王先生,你是见过世面的。我相信你,是愿意看到中国变的富强文明的。中国的百姓,乃是世界上最温顺、善良的群体,只要能够勉强填饱肚子,他们绝不会扯旗造反。但为什么历朝历代总是会出现蜂起的盗贼?这期间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他们冒着杀头的危险与官府作对?王先生想过没有?归顺朝廷?实话跟你讲吧?我确实不愿意再跟官军打了。因为杀来杀去,便宜的是对我中华锦绣山河虎视眈眈的洋人!现在,英、法、德、日诸国的势力越来越深入我国腹地,中国正面临着空前的危机。这么大的一个国家,竟然没有一支可以抗敌的军队,八旗兵早已腐化,不能战斗,绿营也完了,打败太平军的湘军,淮军,也已经末路。就数你们的武卫军吧,聂士成的前军,宋庆的左军,董福祥的后军,都不如袁世凯的右军战斗力强。而荣禄的中军,怕是更不济事吧。武卫右军和蒙山军在山东作战,损伤不小吧?一旦出现两败俱伤的局面,京畿有难,靠哪支部队保卫京师?你愿意看到再来一次火烧圆明园?”

王士珍一惊,但龙谦继续说下去了,“我虽在美国长大,但和司徒均一样,从来都认为自己是中国人。我训练改造这支土匪成军队,不是为了推翻朝廷,而是为了保卫国土不被异族侵略。前次写信给袁世凯,已经讲明了我的态度,但袁世凯错会了我的意思,将我蒙山军将士的卫国之心视为软弱,真是可笑可鄙。现在,已经证明了,袁世凯想要彻底消灭我蒙山军,至少要将他一手训练的小站新军打光一大半!或许,被消灭的不是我蒙山军,而是你们新军!”

龙谦冷冷地盯着王士珍,“如果王先生相信我的话,就写一封信给袁世凯,讲明形势,讲明我蒙山军的态度。第一,蒙山军愿意接受袁世凯的领导,成为山东省一支朝廷编制内的军队。第二,要尊重蒙山军的意愿,卫国征战,抵御外敌,蒙山军绝不讲条件。但蒙山军绝不充当袁世凯的打手,去杀中国人。至于我龙谦,绝不求朝廷的封赏官职。如果求富贵,我在那美利坚,富贵唾手可得,何必不远万里回到故国?”

王士珍呆了许久,“你不要危言耸听。何来的火烧圆明园?大话炎炎可骗不了我……”

“风起青萍之末。国家大政,在龙某看来并没有什么神秘。京师传言废立之事,而洋人支持当今皇帝,坚决反对另立新君,怕不是空穴来风。端王载漪恼恨洋人干涉废立,视杀洋人烧教堂的义和团为强援助力,导致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