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蒙山军-第8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集一战,我们虽未歼灭曹锟所部,但消灭了他的炮营,打的曹锟魂飞胆丧;山道伏击战是此战的关键战斗,参加战斗的三个营,不顾疲劳连续行军,在指定的时间抵达指定的位置,为胜利创造了根本的条件。战斗打响,在兵力与对方大致相等的情况下,勇猛作战,不怕疲劳和牺牲,一举歼灭了卢永祥部三个整营,取得了此战的决定性胜利。山道伏击战是检验我们战斗力的试金石,三营分割官军的勇猛行动为胜利奠定了基础。就是要有那么一股气,我们要压倒一切的敌人,而决不让敌人所压倒。而一营和骑兵连在周副司令的指挥下,不顾疲劳追击逃敌,抓获其最高指挥官,更是为我们下一步的计划奠定了基础。作战是一方面,这一仗,真正检验了我们蒙山军的行军能力,七八天之内东西跑了几百里地,硬是通过我们的一双铁脚板抓住了战机。之前苦练野战行军时很多人有怨言,现在足以证明,运动战是弱军对强军的法宝之一。今后我们打仗,还要多跑路,不要怕吃苦,胜利在某种意义上就是跑出来的!”

大家的情绪都被调动起来,包括陈超和萧观鱼,也觉得真是不简单,就凭着不足二千人的兵力,东征西战,硬是将官军打垮了。原先心底的那点担心,早被抛得无影无踪。特别是陈超,经此一战,认定龙谦将有大作为。将来能走到哪一步不好说,但凭着其开阔的胸襟视野,不骄不躁的冷静性格,绝不会像任何一支土匪一样,被官军迟早剿灭。

“我们蒙山军打败了官军最凶的一次进剿,而且抓了他们近千俘虏,还抓了他们的最高指挥官王士珍。是不是具备了进一步扩大地盘的条件呢?不是。弟兄们,不要忘了,我们的损失也很大,初步统计,这一仗我军阵亡、负伤人数占了全军三分之一!如果不是我们经过大力整军,士兵们纪律性得到极大加强,各级军官作战勇敢,事先士卒,换做一般的军队,早就垮了!我们不能继续进攻了,不能将我们的骨干力量继续消耗了!作战要一鼓作气,更要量力而行。要讲节奏,要及时补充作战部队,不使作战连队伤筋动骨。这是我们的本钱啊。所以,我们不去沂州,更不去兖州,还是要以郑家庄为中心,养精蓄锐,壮大我们自己。”

“老宋主张用武力夺回郑家庄,我看用不着。冯国璋不是傻瓜,他留在郑家庄做什么?他有本事就地补充,就地获得给养吗?他做不到。他不会像我们一样,关心百姓的疾苦,他心里想的,就是升官发财吧。他不会带领士兵未百姓挖渠,修房子,收割庄稼。因此,他不会获得百姓的支持。我们在郑家庄可以生存下来,他就不行。留在郑家庄,就是留在前线,他的粮草辎重,武器弹药,全得从兖州、曹州运来。而且,你们要知道,官军的武器全买自外国和汉阳、天津等地的兵工厂,远路运来山东。他们补给一样很困难。如果冯国璋、曹锟赖在郑家庄那个土围子里,好嘛,咱们欢迎。也不需要打郑家庄,那是笨人的做法,我干嘛让士兵爬墙攻坚呢?只要切断他们的补给线,他们只能突围了,我们将再次收获更大的歼灭战!”

底下笑出声,这帮人现在对龙谦已经有了迷信的感觉,只要龙司令指挥,仗就一定可以打胜!

“费县我们先占着,那是交通要道。留下费县,是为了跟官府建立直接的联系。我估计,袁世凯没有力量再跟我们死磕了,他会来找我们和谈的!这个人号称新军三杰之首,是袁世凯的主要助手,估计袁世凯会关心王士珍的死活。这就给了谈判的基础,这就是政治。该打的时候,一定要狠打,该谈的时候,就坐下来心平气和地谈。一切为了壮大我们蒙山军。记住这点吧,只要我们蒙山军实力不断扩张,别说山东官府,就是朝廷也得看我们的脸色。”

“等郑家庄那边的消息传回来,主力即回我们的老窝去!留下一个营在元庄,还是搞我们在郑家庄的那一套,大力发动群众,招收新兵。另外,要帮助百姓做好春耕,民以食为天,吃饱肚子是第一位的。元庄的地理位置很重要,建设好元庄根据地,我们纵深腾挪的余地就大多了。”

“最后我提醒大家,千万不要因为胜利而骄傲,骄兵必败的古训必须牢牢记住。一定要严守纪律,做到令行禁止。一定不要扰民,不管是老根据地还是新占领的村子,都要爱护百姓。一定不要虐待俘虏,那些人中的一部分,将是我们的战友。他们是受过训练的军人,比从当地招收的农民更容易成为合格的士兵。大家想一想,如果每一仗袁世凯不仅送给我们枪械弹药,还送给我们士兵。这位新军统帅,简直就是我们的恩人嘛。这样再搞一年半载,他能呆下去才怪。”

下面发出刺耳的笑声。军官们喜欢听龙谦讲话,每一次都觉得长了不少见识。

正文 第十六节 新局面(四)

元庄会议的真正内涵并没有多少人真正清楚。龙谦手下,目前有政治头脑的也就是宁时俊而已,王明远还多少考虑一些部队的前途问题。其余人,包括沉浸于战术研究的鲁山,都不大考虑部队的出路,他们相信,只要龙谦在,就能打胜仗。只要打胜仗,自然一切无忧。

陈超是明白龙谦的意思了。他并不准备和官府一路对抗下去。而是准备见好就收。陈超当然赞赏龙谦的这种明智。满清入主中原已经二百余年,汉族知识分子在明末清初的那种民族意识已经彻底消亡,如顾炎武、黄宗羲、王船山之流的知识分子已经死绝了,代之以与满清全面合作。几乎百分之百的知识分子都将北京朝廷作为了自己的精神支柱。龙谦图谋与官府讲和,实际上就是寻求招安。陈超并未认为龙谦有何不妥,倒是觉得龙谦识时务,掌握时机准,只有在官军被连续打败的情况下,才会低头寻求所谓的政治解决。

而且,这样会真正打消“根据地”的祸端。陈超一直担心,如果官军获胜,官府会追究像他这样与“匪寇”全面合作的乡绅们的罪责。他已经别无退路,而且,他真的被蒙山军所征服,愿意与之共进退。大战初起,陈超不是没有想过,万一蒙山军失败,他将追随龙谦踏上流亡之路。

那是个魅力无穷的男子汉,陈超根本就不想他会死亡,或者被俘。

龙谦的预料很准,准确的消息很快传来了,郑家庄一带的官军兵分两路,分别退向了滕县和邹县,根据地不需要武力恢复了。

消息给跟着后勤科逃难的身份各异的村民们带来了一片欢呼。除却那些确知自己子弟亲人阵亡负伤的人外,所有的人都笑逐颜开,奔走相告,收拾行囊,准备返回家园。经历了这一次“逃难”,这些特殊的村民们对于蒙山军的信心增强了,那些出于各种原因企盼蒙山军吃败仗的人(郑婵的母亲温氏就是其中之一)不免极度失望,不过也不敢流露出来。

从三月初十起,根据参谋科规定的行军次序,蒙山军在留下王明远的二营驻扎元庄外,主力折返郑家庄为中心的根据地。大批俘虏也跟随部队返回驻地。

龙谦是跟参谋科一起返回的,特意让李三才将俘虏队里的司徒均带来,叫他陪自己一起走。

宁时俊看出了龙谦对司徒均的重视,“这个俘虏有什么不同之处吗?”

“他说他是德国柏林军事学院毕业的,这可不容易。要知道,自普法战争后,德国陆军就是欧洲第一了,也就是世界第一。他们对参谋军官的培养是很有一套的,德军参谋总部在德军的地位非常高。是不是冒牌货,需要验证,这件事我来办。如果这个人真的在德国学习过军事,一定要想办法留下他。这对我们建立正规的参谋部很有意义,明白吗?现在国内留学欧洲学习军事的人太少了啊。你要晓得,袁世凯手下有三个最出色的将领,分别是王士珍、段祺瑞和冯国璋。这一次我们见识了王和冯,但段祺瑞没有露面。据说这个段祺瑞是留学德国的,不知道司徒均认识不认识?我们我们蒙山军要壮大,必须像海纳百川般地吸收各色的人才,还要重用这些人才才行。蒙山寨走出来的老兄弟们都要有这个觉悟啊。时俊,你这个参谋长,一定要注意发现人才。这个时候,对手就是我们的人才库。那个王士珍,不是跌伤了大腿吗?吩咐照顾好他,不要出岔子。”

“哦,我会的。石大寿、张玉林现在不都是我们的骨干了吗?倒是想起一件事,没来得及告诉你,石大寿报告说,咱们在匡头集打曹锟的炮营,俘虏了一个老熟人。你猜是谁?”

“老熟人?曹州方向的?莫不是梁华达?”

“正是此人。听大寿说,姓梁的羞愧的要死,哈哈。”

“哦,倒要见见这个老朋友,快去带他来,分手半年多了呀,想必他没有想到,当初蒙山寨那么点人,经过几个月的努力,竟然有了这个局面。”

“是啊是啊,说实话,我也没有料到。现在我算是理解了你建立根据地的意义了,没有自己的地盘,真是不行。”

“是嘛。所以我不赞成他们搞什么流动作战。听起来很过瘾,实际上弊端太多。历史上搞流动作战的,都没有好结果。黄巢,李闯,就是最好的例子。”

司徒均先被带来了,龙谦还是给他一匹马,让他跟自己并马而行,“司徒先生,我给你介绍下,这位是我们蒙山军的参谋长宁时俊。这一次我军的作战计划,就是出自宁参谋长和他领导的参谋科之手。”

司徒均惊讶地看着宁时俊,没想到他们还设了参谋长和参谋科……

“记得你对我说,如果卢永祥采纳你的建议,我们不会取胜。是吧?你对卢永祥提了什么好建议?啊,不要有顾虑,尽管提。”龙谦微笑着看着司徒均。

司徒均从沉思中醒来,“佩服之至。就算我识破了你们的计谋,论单兵作战能力,官军也不如贵军……当初在匡头集,你们是打不下来呢?还是按计划行事?”

“这个还是让参谋长解释好。”龙谦含笑道。

宁时俊凝视着司徒均,见他二十来岁年纪,中等身材,没戴军帽,没有留辫子,而是理了个少见的平头发型,显得极其另类,“首先我要讲明,这一仗不是参谋科的策划,主要的计划都是我们司令制订的,参谋科只是计算和验证方案的可行而已。至于匡头集一战,我们已经攻入了村子,靠着手里的几门快炮,可以硬吃掉曹锟。但是不行,不能那样打。第一,即使吃掉曹锟,我们损伤必大,因为曹锟的兵已经占据了村子,我们得逐屋争夺。第二,冯国璋部很快就增援上来了,来不及休整的我军必须硬撼冯部了,就算打赢,我军也成为了真正的残兵,不堪再战了。东线王士珍逼过来,我军就得逃命了。而我军主动撤离,至东线寻求战机,比那样打好多。”

“高明!知可以战而战,知不可以战而走。你们对于官军的情报,是如何掌握的?”

“这个不需要隐瞒了。我军已建立了自己的情报系统,虽然粗略,但效果还好。”这一次却是龙谦回答的,“对了,有一个叫段祺瑞的,好像也留学德国学军事,专业是炮兵,你认识吗?”

“对不起,没听说过。我学的是参谋……”

“哦,没关系。以后会认识的。”

抬头看见了站立在路边的梁华达,龙谦勒住战马,“参谋长,你跟司徒先生先走,我见见这个老朋友。”说着跳下了战马,将缰绳扔给了李三才。但宁时俊和司徒均都停下了马,看着这奇特的一幕。

“梁先生,别来无恙?”隔着老远,龙谦便热情地伸出手去。

“惭愧之至。又做了你的俘虏了。”梁华达抱一抱拳。

“你当时是跟炮营在一起吗?庆幸得很,枪弹无眼,幸好你没事。怎么样?没有受委屈吧?”

“贵军纪律严明,梁某感激不尽。龙司令真是大才槃槃,没想到半年多的时光,竟然发展到如此境地……”

“过奖了。相聚就是缘分。梁先生,蒙山军已非昨日可比,参加我军吧,绝不会委屈梁先生的前程。我诚信诚意地请你过来,当初留下的兄弟,现在都是我的骨干了。不要急,你想想。这回咱们有时间。”龙谦开门见山地招揽梁华达,并不以他当初的拒绝为意。

“他认识贵军的司令官?”司徒均疑惑地问。

“说来话长,去年年初,我们曾奇袭毛阳镇,俘虏了此人。当时他是曹锟手下的工程队队官,他们在蒙山待了好长时间,一部分人加入我军的,现在当营长、连长的都有。一部分人却不愿意,我们司令也不为难,都释放了。想不到这次他又做了俘虏。”看到梁华达的目光望过来,宁时俊微微颔首。

“你们采取了团、营、连的编制?”司徒均在德国受训既久,习惯了德国陆军的编制,这些注定为后世通用的编制名城听起来很亲切,而官军所采用的翼、队、棚等编制反而感到很别扭。

“是呀,当初蒙山整军,司令便讲了德国陆军的编制,我们目前还没有团一级的编制,但我想很快就有了吧。”

“你们司令去过德国?”

“我们司令跟你的经历有点像,不过他是在美国长大的。去没去过德国,我可不知道。”

“原来如此。”难怪初次接触这位土匪司令,司徒均便感到此人与他回国后所见的所有人都不同。

宁时俊奉命考校司徒均,一路上便与其围绕着参谋业务聊起来,俩人彼此都感到惊讶,司徒均想不到这支土匪部队已经有着相对完善的参谋业务,而司徒均偶尔流露的一些观点和见识,也让宁时俊佩服,等到了陈家崖,宁时俊已经认定此人确实有点才学,绝不是骗子。

司徒均惊讶地注意到寨门前的土路上聚集了无数的百姓,他们看到蒙山军的大队过来,发出了欢呼声。很多百姓迎上前来,拉住士兵们问讯着什么,这番景象,倒让司徒均吃了一惊。

宁时俊黯然,“我军士兵,多有附近村庄的子弟,这一次阵亡不小,怕是要村村戴孝,户户哭声了。”

司令部未在陈家崖停留,穿过陈家崖进入了郑家庄,更多的百姓迎出村子,打听自己的子弟下落。虽然不免有凄惨景象,但司徒均却可以断定这支军队深受百姓的爱戴——一位老者拉住了牵着马步行的宁时俊,“参谋长,你们可算回来啦。俺们一直惦记着队伍呢。龙司令他好吧?”

“司令就在后面,官军占领庄子,没有祸害大伙儿吧?”

到处是同样的情景,司徒均感到就像到了家。他参加袁世凯的部队好几个月了,从未见过如此水乳交融的景象。刚进郑家大宅,百姓们已经送来了开水和干粮,就像是自己的子弟出门征战回来一样,整个村子都散发着喜庆的气氛。

“这真是一支了不起的军队。”司徒均想,“倒是要看看他们还有什么令我感到不可思议的地方。”所以当龙谦安排司徒均住在司令部,他立即爽快地答应了。

正文 第十七节 王士珍(一)

龙谦回到郑家庄,诸事缠身,特别是阵亡官兵的安葬,他是要亲自参与并主持仪式的。匡头集丢下了百十余弟兄,都要挖出抬回来重新安葬。郑家庄已经设了一块墓地作为阵亡官兵的公墓,已经葬入墓地的士兵都有棺木,都刻了石质墓碑,墓碑整齐地排列着,像蒙山军上操时的队列。

士兵们对于部队的做法很认可。特别是他们愿意聆听他们的司令官在阵亡官兵安葬仪式上的讲话。

墓地占了龙谦名下的那份土地,如今已有规模,但还是安置不下这一次阵亡的二百余官兵。鲁山、王明远、封国柱及叶延冰等都表示可以拿出他们的土地做公墓。龙谦去墓地的时候,几百号人(大多是村民们)正在挖着墓穴。棺木的任务已经分配至根据地的所有村子,全部做好还需要数日的时间。

龙谦一直重视这些仪式,将其当做培养军人荣誉感和团队精神的教堂。一直忙到第二日中午,听许公持说最大的俘虏王士珍还在绝食中,想了想,没叫别人,只带了司徒均去看望,第一次真实地见到了有“新军三杰之首”之称的王士珍。

王士珍坠马跌伤了左股,是用担架抬回来的。至龙谦见到他,他已经绝食至第四日了。

根据龙谦的命令,王士珍被抬回来后直接安排在郑家大宅的一间僻静厢房里,为了让他安心,特意从俘虏堆里找来了王士珍之前的勤务兵专门护理他。

“冠儒(王士珍号)先生何苦如此?”龙谦带了司徒均进的门来,命令服侍他的那个勤务兵俘虏暂且出去,“若是您陷于外敌之手,绝食明志,以报国家,那是军人的气节。龙谦唯有钦佩二字。但先生今日之为,就令我不解了。不知先生现在以身相殉的,是国家?是民族?还是袁世凯个人?”

“哼,”身材羸弱,面容清癯的王士珍转过脸去,不屑一见。

龙谦的话,倒是震动了司徒均。本来蒙山军所见所为,就甚为新鲜,现在龙谦一番话,将军人的气节提到了民族、国家的高度,顿时令司徒均精神一振。他不远万里回到故国,不久是追求这个吗?在新军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