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粮安天下-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据美国农业部统计,仅大米一项,在过去5年里,世界的消费量增加了27%。消费量增加的国家包括尼日利亚、菲律宾、孟加拉等人口快速增长的国家。泰国是世界最大稻谷出口国,在越南和印度限制稻谷出口后,国际市场对泰国米的需求便随之增加。2008年前4个月销售到国际市场的泰国米增加67%,普通大米销量增加184%,香米销售增加近23%。
  图3…4世界人口及农业人口变化
  以上数据引自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数据库(//faoorg/nr/water/aquastat/)。
  表3…6世界人口增长、年均净增人数回顾与展望
  年份
  世界人口增长(亿人)年均净增人数(亿人)
  1964~
  19661997~
  1999201520301995~
  20002010~
  20152025~
  2030
  世界3334590072078270079076067
  发展中国家2295457258276869074074066
  撒哈拉沙漠以
  南非洲地区2305748831229015020024
  近东/北非160377520651008009009
  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区247498624717008007006
  南亚630128316721969023022019
  东亚1029183921282303020016009
  工业化国家695892951979005002000
  转型国家335413398381000…001…001
  此表数据引自中国国家粮食局外事司课题组报告《世界粮食供求现状、趋势和对策研究》,载于《粮食经济研究》,2004年第2期(总68期)。
  图3…5世界人均粮食消费量比较
  此图引自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粮食及农业状况,2007》。
  35膳食结构改善拉动粮食消费需求

世界人口增长与粮食消费(2)
一般认为,经济增长、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国家收入增加及人口增长和都市化发展,正在逐渐改变食品需求与消费结构。多样化饮食方式使得淀粉类食品需求下降,人们转而消费更多的肉制品和乳制品。这就促进了粮食和饲料需求的增加,并增强了粮食生产与食品市场的关联度。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2007年被直接用作人类食物的粮食约101000万吨,占当年世界粮食产量的50%左右;世界消除饥饿所需填补的粮食缺口为5000万吨左右。剩余的粮食相当一部分被用作饲料。自21世纪初世界进入新一轮经济增长周期,世界经济保持高速增长,其中发展中国家保持年均7%的增长率。经济快速增长进一步改善了食物结构,增加了肉、蛋、奶的消费。同时,拉动越来越多的农业资源投入到畜牧业生产领域,饲料需求不断增加。据统计,生产1千克牛肉约需消耗8千克粮食饲料,1千克鸡肉约需消耗2千克粮食饲料。2008年世界用作饲料用途的粮食将达到75600万吨。
  值得注意的是,基于上述情况,有的发达国家将此次粮食危机暴发的原因归咎于发展中国家不断增加的需求。有的国家指责印度、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粮食消费的增加引发了世界粮食危机。但事实上,恰恰是一些发达国家,其粮食人均消费量不仅远远超过印度和中国等发展中国家,而且仍呈不断增加趋势。美国农业部发布数据显示,美国2007年人均粮食消费量约1046千克,比2003年增长了100千克。除此之外,美国年人均消费牛肉426千克,植物油41千克,牛奶78千克,猪肉297千克,禽肉454千克。而同类食品的消费,印度分别为人均消费粮食178千克,牛肉16千克,植物油11千克,牛奶36千克,禽肉19千克,总体上为美国人均消费水平的1/6。基于上述比较,发展中国家吃得太多这种怪论不知由何而来。当然,我们承认,一些发展中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食品需求正在增加,但这种需求完全是正常与合理的。特别是中国,近些年农业快速发展,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产量大幅增加,农产品消费水平的提高完全是靠自己的生产能力解决的。
  针对发达国家不符事实的指责,联合国粮农组织给出比较公允的解释。联合国粮农组织并不认为粮食消费结构的变化是此次粮食危机全面暴发的主要原因。联合国粮农组织强调,虽然粮食价格自2006年以来显著上涨,但食品和饲料的消费持续保持强劲增长,这说明需求对价格上涨无弹性,也说明食品消费结构保持着相对稳定,并未因价格上涨而发生蜕变。换言之,发展中国家由于食物结构升级而增加的粮食需求是相对刚性的需求,其增加是长期的、很难逆转的趋势;而真正造成粮食价格暴涨暴跌剧烈波动的,往往是一些短期的、弹性较大的需求,比如生物质能源开发利用造成对玉米等主要粮食品种的消耗。
  20世纪60年代以来,世界农业生产构成发生了显著变化。推动和影响农业生产变化的动力,是世界膳食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人们膳食结构已经从粮食、块茎及豆类主食,逐步转向畜产品(肉、蛋、奶)、植物油、水果和蔬菜等多元膳食结构。而肉类、蔬菜生产相对粮食生产,明显要占用更多耕地,消耗更多淡水和肥料,这直接给粮食生产带来压力。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粮食生产增长开始放缓,而油料作物生产却在加快。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蛋类和肉类生产比油料生产发展得更快。随着收入增加和城市化程度提高,饮食消费结构呈多样化、优质化,肉、奶、蛋的消费需求不断增长,给粮食生产发展带来巨大压力。

世界人口增长与粮食消费(3)
表3…7世界部分主要农产品年产量增长率单位:%
  1961~1976年1977~1991年1992~2005年1961~2005年
  谷物
  世界35181322发展中国家39281528
  油料作物
  世界29484240发展中国家31504944
  食糖
  世界34230822发展中国家31351226
  豆类
  世界08150911发展中国家05101410
  块根和块茎
  世界13051511发展中国家30162223
  蔬菜
  世界18324732发展中国家19446141
  蛋类
  世界30343634发展中国家46706059
  肉类
  世界35302630发展中国家43534848
  奶类
  世界16141214发展中国家27333832
  此表数据引自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粮食及农业状况,2007》。
  随着世界经济社会发展和居民收入增加,饮食消费结构明显改善,使得人均粮食消费有了显著增长。 世界人均食物消费水平已经从20世纪60年代初平均每人2280卡路里/日,上升到现在的平均每人2800卡路里/日。从世界消费趋势看,人们膳食水平提高和消费结构优化的过程,同时也是粮食等主要农产品消费水平提高的过程。人均粮食消费量的增加乘以巨大的人口基数,必然带来粮食消费需求的加速上涨,未来世界粮食供求压力不断加大。联合国粮农组织预测,到2015年,世界口粮消费将达到115200万吨,粮食消费预计将占人类热量摄取总量的54%;到2030年,世界口粮消费将达140600万吨,粮食消费预计将占人口热量摄取总量的50%左右。其中,人均大米消费将保持在目前水平,人均小麦消费则将继续保持增长。
  图3…6发展中国家粮食消费构成
  此图引自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粮食及农业状况,2007》。
  36解决贫困人口温饱需增加粮食消费
  未来人口的增长无疑将带来粮食需求的增加。特别是世界仍有相当人口面对着因饥饿造成的生存危机,更需要增加这些人口的粮食消费。出于人道主义和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目的,世界各国十分必要把解决当前世界范围内仍然存在的贫穷饥饿问题作为共同追求的政策目标。
  1996年,世界各国领导人聚会罗马,召开世界粮食首脑会议,共商消除饥饿的办法。他们作出承诺,将不懈努力消除所有国家的饥饿,并共同确定了紧急目标,即到2015年将世界营养不足人口数量在1990~1992年的水平上减少一半。为此,会议批准了《世界粮食首脑会议行动计划》,以明确这一目标及世界各国应承担的责任。
  图3…7发展中国家营养不足人数
  此图引自联合国粮农组织报告《消除世界饥饿——对世界粮食首脑会议后十年的评估》第5页。
  2000年,联合国通过了《千年宣言》,确定了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在八个具体目标中,排在首位的就是“消除极端贫穷和饥饿”,即在2015年将世界上的贫困和饥饿“程度”减轻一半。事实上,考虑到全世界尤其是发展中国家人口的快速增长,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中有关消除极端贫穷饥饿的目标相对1996年世界粮食首脑会议确立的目标有所降低,即从强调营养不足人口绝对数量的减少转为强调百分比的减少。措辞的微妙变化,已向世界表明实现这一目标所面对的巨大压力和困难。 。 想看书来

世界人口增长与粮食消费(4)
尽管当时世界各国认为这是一项艰巨但却是可以实现的目标,但时至今日,当我们评估世界各国所作的努力及取得的成果时,却不得不面对一个遗憾的现实。在2006年发布的《世界粮食不安全状况》报告中,联合国粮农组织总干事雅克·乌迪夫不得不承认,全世界“在实现这个目标过程中事实上没有取得任何进展。与1990~1992年相比,发展中国家营养不足人数下降了不到300万”。但该报告也指出,尽管全世界在减少营养不足人数方面的结果令人失望,但与1990~1992年相比,发展中国家目前营养不足人口的百分比降低了17%~20%。这意味着世界仍在朝着实现减少营养不足人数的千年发展目标道路上前进。虽然该报告不断为它的读者和世界各国政府打气——“世界粮食首脑会议目标可以实现”,但也承认在2015年实现千年发展目标难度很大,并将世界粮食首脑会议以来的时期称为“失去的十年”。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在2001~2003年间,全世界仍有854亿人营养不足,其中82亿人在发展中国家,2500万人在转型国家,900万人在工业化国家。自世界粮食首脑会议目标的基准期1990~1992年以来,发展中国家营养不足人数仅减少了300万人,由823亿人下降到820亿人。而在20世纪70年代发展中国家营养不足人数减少了3700万人,20世纪80年代减少了1亿人。这与基准期以来下降的营养不足人数形成鲜明对比。
  成功地实现世界粮食首脑会议目标,就需要扭转当前营养不足人数减少举步维艰的状况和加快减少营养不足人口的比例。事实上,即使到2015年实现了《千年发展目标》的指标,世界粮食首脑会议的目标仍远未达到。因为由于人口的持续增长,如果要实现这一目标,发展中国家的营养不足人口比例就要削减超过一半以上。如果到2015年发展中国家能实现千年发展目标的指标,那么,根据目前的人口预测,全世界仍将有585亿人营养不足,远远高于世界粮食首脑会议确定的412亿营养不足人口的目标,两者相差172亿人。另一方面,要实现世界粮食首脑会议目标,就需要将发展中国家的营养不足人口比例从目前的17%减到7%,即减少10个百分点。换言之,为了实现世界粮食首脑会议目标,在2001~2015年间,全世界每年必须减少营养不足人口达3100万。实现这个目标的难度可想而知。
  2008年的世界粮食危机,无疑使这一目标的实现变得更加渺茫。2008年9月18日,联合国粮农组织表示,粮价上涨已经使全球新增加了7500万营养不足人口。联合国粮农组织估计,2007年全世界营养不足人口总数达923亿人。粮价高涨已经彻底逆转了此前为实现这一目标所形成的积极势头。到2015年还有8年时间,在这段时间里要按照《千年发展目标》将世界营养不足人数由923亿人降到585亿人,已是一个巨大难题,更不要提按照世界粮食首脑会议目标降到412亿人了。
  联合国粮农组织还表示,粮价上涨不仅导致饥饿和营养不足,而且影响人们的健康、教育和劳动生产力,阻碍经济社会发展。每年由于饥饿问题直接或间接导致的经济成本达数千亿美元。联合国粮农组织估计,以非洲国家为主的受粮食危机影响最严重的国家;每年至少需要300亿美元才能确保粮食安全以及振兴长期被忽视的农业系统。

世界人口增长与粮食消费(5)
从世界反贫困事业进展和一些国家贫困状况看;当前贫困人口特别是营养不足和饥饿人口面临的突出问题是粮食和食物短缺;尤其是营养不足和饥饿人口;粮食和食物短缺问题更为严重。因此,推进世界反贫困事业发展,解决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最为重要的是改善贫困人口的粮食供给状况,特别是要积极救助营养不足和饥饿人口,使他们能够得到相应的粮食和食品。这既是世界反贫困事业的重大任务,也是衡量反贫困事业成效的重要标准,又是促进贫困人口脱贫的关键环节。
  联合国粮农组织认为,必须通过增加人均粮食消费量来消除饥饿并最终消灭贫困。世界反贫困事业的实践表明,减少营养不足人口是消除贫困的艰巨任务,原因在于营养不足本身充当了脱贫的障碍。换言之,要彻底消除贫困,首先必须彻底消除营养不足。那么,在全球范围内消除营养不足需要多少粮食呢?根据联合国的标准,所谓营养不足指的是每天摄取的热量达不到普通人维持健康生活所需的每天2100卡路里的建议能量。在不考虑膳食结构和质量的情况下,因为人体不仅需要热能,还需要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2100卡路里约相当于05千克口粮。以此为标准,一个健康的人一年的口粮约为180千克。这样计算下来,如果要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即将世界营养不足人口由目前的923亿减少到585亿,需要约6000万吨粮食;如要实现世界粮食首脑会议目标,即将营养不足人口减少到412亿,需要约9200万吨粮食;而要彻底消除营养不足现象,则需要约16600万吨粮食。
  世界消除营养不足与贫困之路漫长而又艰难,给未来的世界粮食供给带来巨大的需求与压力,同时也使粮食供求关系增加了更多不确定因素。
  表3…8世界各地区和国家人均能量摄入情况单位:千卡/天
  1964~
  1966年1974~
  1976年1984~
  1986年1997~
  1999年2015年2030年
  世界(不含转型国家)235824352655280329403050
  发展中国家(不含中国)205421522450268128502980
  撒哈拉沙漠*地区
  (不含尼日利亚)205820792057219523602540
  近东/北非229025912953300630903170
  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区239325462689282429803140
  南亚201719862205240327002900
  东亚(不含中国)195721052559292130603190
  工业化国家294730653206338034403500
  转型国家322233853379290630603150
  此表数据引自中国国家粮食局外事司课题组的报告《世界粮食供求现状、趋势和对策研究》,载于《粮食经济研究》,2004年第二期(总68期)。
  表3…9世界处于各食品消费层次的人数情况单位:亿人
  千卡/人/天1964~
  1966年1974~
  1976年1984~
  1986年1997~
  1999年2015年2030年
  低于220018932281558571462196
  2200~25002883071291487541837
  2500~27001541411337222351352
  2700~3000302256306113423972451
  超过30006881069131824643*4392
  世界人口总计33254053481587871768229
  此表数据引自中国国家粮食局外事司课题组的报告《世界粮食供求现状、趋势和对策研究》,载于《粮食经济研究》,2004年第二期(总68期)。
  

世界工业粮食消费需求快速增长
从20世纪60年代初到90年代初,虽然世界粮食消费需求不断增加,但由于世界粮食产量稳定增长,粮食供求总体上基本平衡。进入90年代以来,粮食供求格局却呈现偏紧状态。粮食产量虽有所增长,但由于粮食产量波动较大,粮食供给并不平稳。特别是发达国家的农业政策,如巨额农业补贴和生物质能源开发等给粮食供求带来严重影响。
  37粮食用途拓宽拉动需求增长
  有关专家认为,虽然2004年世界粮食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