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哲学启蒙-第1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从属于肉体,被动、有限、机械的。

  当人们将非生命世界纳入一个个公式和定律、用足够的变量构筑抽象模型时,对它们的解释也几乎同步完成了,非生命世界因为被解释而被认为是机械的。与此同时,意识因为难以解释而仍然处于类似于非生命世界在被解释之前的处境,即被神秘化了。不过这也只是暂时而已。揭开意识之谜的所有变量最终只存在于相应的个体,个体导致并决定全部意识。意识世界即便真实存在,也仅是已知的纯粹机械世界的机械的附庸,单纯的惯性即可解释意识世界的众多现象……。意识的最终性质将会如科学进展带给人类的困惑一样,它将褪去意识的光环,再一次剥夺人的神圣。而这些将通过并且也只能通过研究意识世界的对应个体来现实。

  三.关于意识物理属性的猜想

  意识世界最终是机械的,只是表明它的运行机理是机械的,至于意识世界是否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世界、是否有如其所依附的意识器官一样是一个实体,并不在本文讨论的范畴。意识通常被认为是虚幻而不可捉摸的。如果将意识世界归于单纯的生理个体的附属而将其纳入实体范畴,则从对“意识世界”这个名词的否定开始,就可以比较容易的将意识归于生理,通过对全部意识世界的否定来证明它的机械属性。这会如同证明一个生理意义上的个体的机械属性那样的容易。事实上本文尽管回避了去讨论意识世界是否是一个实体的机械世界,却仍是遵循这样的思路来完成对意识世界机械属性的论证。

  然而虽然对意识的本质的研究进展缓慢,意识世界却未尝不可以是一个与意识器官以及生理个体密切相关却仍然相对独立的实体。现代现代科学发展至今,任何常规的习惯性的理念都不再适用于物理学的前沿。虽然现代人对它们的感知和几百万前的原始人并无不同,但关于时间、空间、质量、能量的传统观念已经被彻底颠覆。对绝对时空观念的颠覆使人们有可能超越时空,发现宇宙之外的宇宙和时空之外的维度。但是愈是前沿,愈是令人困惑。正如人自始至终处于大气的压力之下但是凭借感觉却无法察觉一样,意识从根本上难以把握的东西——例如对超时空的幻想、对暗物质的研究以及处于物理学前沿的一切其他困惑——是否体现了人类意识的某些特点?有一句话说,“鱼对水说,‘你看不到我的泪水,因为我在水里’”。人类意识在物理学前沿遇到的巨大障碍是否说明研究对象与人类意识的联系已经更加密不可分?

  例如我们完全有理由怀疑时间有历史,有理由倾向于相信在时间之前和宇宙之外都有完全未知的世界,并且有理由怀疑时光无法倒流是因为意识本身的某些物理属性与时间的性质发生了某种重合。

  而且我们甚至可以去猜想意识是发生于意识器官中的量子现象,也可以倾向于认为意识是无数个瞬间的叠加体,人同样也是无数个瞬间的叠加体,而意识之所以变动不居,正是因为它那只能考察概率而不能考察必然性的量子属性使然。

  我们或者也可以去猜想是目前尚不可知的某种粒子和它的相应的属性决定了意识是如此这般,而正是因为决定意识的这种粒子在属性上和目前难以探测的粒子(如中微子及其他尚处于理论假设中的粒子)有共同之处,使得被它决定的意识世界变得难以捉摸。

  甚至我将对意识世界本质的探究视为探究人类全部认知领域的根本。雅典神庙柱子上刻写的“认识你自己”是哲学的根本问题,同时也是科学乃至全部认知的根本问题。它迄今仍具有现实意义。

  然而对意识之谜的探究同时也是最困难的。对意识的研究长期落后于对外部世界的研究,一方面是因为人不需关心这个先天禀赋(正如日常生活不需要关心大气压一样),导致对意识的关注程度较低;另一方面则是潜在的障碍:对意识的研究可能会由于担心导致对自身优越感的怀疑而面临阻力。类似于对胚胎干细胞研究的禁制很有可能发生在未来对意识本质的研究上,而中世纪出于对上帝主宰的世界的维护,所有科学研究都被压制了很多年。

  但是尽管如此,意识世界表现出来的众多不同于物理世界的特点最终要通过意识的物理属性来解释。意识最终可以被视为是物理世界的一部分,尽管对于该部分人们目前还所知甚少。对于心理学来说,它的最终出路不是思辨,能使心理学真正获得进展的不是各个自成一家的林林总总的学派,而只有是对意识生理机理的认识步步深入。心理学首先是从对思辨的脱离而获得独立于哲学的地位,现在也只有通过对意识物理属性的认知,全部的心理学才能获得进展的基础。

  更重要的是,如果能使意识的物理属性昭然若揭的话,将对整个社会而非其中的认知部分产生重大的影响,这样的影响将比肩哥白尼、达尔文、牛顿、弗洛伊德和爱因斯坦等科学巨匠的理论对整个社会的影响。对于本文而言,也不再需要迂回的证明意识世界的机械属性,因为那时意识世界的机械属性已经是不证自明的了。 。 想看书来

生命和非生命的统一
生命和非生命的统一

  在惯性上,生命和非生命分享共同的性质,在意识方面,生命活动最终是机械的、非生命的。这里将要论述,在其他属性上,生命和非生命也本质相同,整个生命也都是机械的、最终是非生命的。从而生命和非生命是统一的。

  固然通常不难区分什么东西是生命、什么东西是非生命,但是科学上对生命的定义始终未能将生命与非生命彻底区分开来。

  根据生命形态的表面特征,可以将生命定义为“一个具有与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即新陈代谢、生长繁殖、遗传变异和对刺激作出反应的特性的物质系统”。然而从生命形态的表面特征来揭示生命内涵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因为所有这些特征都可以有一些例外。根据生命的微观构成的共性,也可以对生命作如下定义:生命是由核酸和蛋白质、特别是酶的相互作用产生的、可以不断繁殖的物质反馈循环系统。这个定义仍然有些界限不清楚的地方,例如人们发现了没有蛋白质外壳的类病毒和没有核酸的朊病毒,这些物质是否具有生命,目前还有争议。生态学也对生命加以定义:生命是能通过自养或异养进行新陈代谢,通过能量转换进行物质循环的能繁殖的物质系统。生态学把生命看作生物圈中种种不可逆的物质循环过程的中心环节,但它未指明生命本身的质的特点。

  并且,无论是哪种定义,生命最终都被认为是物质和能量的载体,最终是非生命的;无论是哪种定义,都不涉及精神因素,而是纯物质的,对生命的这些判断与对非生命世界的认识没有什么异样。

  高级复杂的规律可以还原为比较简单、更为基本的规律,可以将生命的规律还原为物理的、化学的规律,生命现象可以用物理和化学的规律加以阐明。十六、十七世纪人们将生命比喻为钟表那样的机器,十九世纪蒸汽机被发明,生命又被比喻为热机。现在对生命的认识深入到了分子水平,人们又认为生命是分子机器。美国当代著名的计算机科学家和哲学家勃克思即认为“人=机器人”,“有穷自动机能实现所有自然的人类功能”。将生命看作是机器固然有矮化生命的嫌疑,然而也可以认为,这样的嫌疑之所以存在,仅仅是因为人类至今还未制造出达到生命高度的自动机。

  化学进化论认为,生命诞生于非生命,普遍认为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无机物质可以转变为有机物,有机物可以发展为生物大分子和多分子体系,直到最后出现原始的生命体。1828年合成尿素等化学进化论的实验证据有力的促使化学进化论被绝大多数科学家接受。

  生命现象在生命难以穷尽的不同种属间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即使是孪生兄弟也不相同,但是生命世界中最本质的东西,在不同生物体中却高度一致。所有的生物体的基本组成物质都是蛋白质和核酸,而它们的蛋白质都是由相同的二十种氨基酸、核酸都是由相同的核苷酸构成。更进一步,从元素成份看,在已经发现的一百余种化学元素中,各类生物体所必需的元素差不多都是特定的一二十种,其中碳、氢、氧、氮、硫、磷、钾、钙、镁占了绝大多数。总而言之,越接近本质,生命与非生命的界限越是模糊,直至共通。

  并且需要提及的是,非物质、非实体的灵魂、意识、意志是物质和实体的附庸,是物质和实体的又一种表现形式,它们因此是不自由的。最终,在整个生命中,看不出灵魂、意识、意志的位置,它们全然是物质的、实体的、机械的。

  生命的机理非常复杂,但是穷根究源,它与自动机在本质上是一致的,“边缘重合”,组成生命的是无数个运作机理简单、易于描述与调控的自动机。其实,生命犹如一个导体、物质和能量的导体,同非生命没有不同,这种导体在本质上如果尚有一丝生命的痕迹,那么也纯粹是为物质和能量的流动而服务。生命可以看作是特定条件(诞生和繁衍的条件)和特定空间(地下十数千米至地上数十千米)由特定元素(碳、氢、氧、氮、硫、磷等)构成、遵循特定运作规律的非生命系统,非生命世界在特定条件下的特定空间由特定元素按特定规律就一定可以诞生和延续生命。在这里,生命和非生命统一了。

  大胆一点说,自然——生命——自动机三者依次是相互复演的,生命的特征在诞生生命之前在自然界中已经表现出来,它们也将在未来的自动机中全部得到体现。并且,在认识生命过程中的所有进步,无一不是在对生命的机械的、非生命的认识前提下取得的。然而生命通常又被供奉于神坛之上。之所以对生命做神圣的理解,或许既是因为人本身就是生命,也是因为生命之谜尚无人能解的原因吧!

  总而言之,由全编逐一递进的论述可以形成最终的结论:生命最终可以用非生命的法则来解释,生命和非生命最终是没有区别的、统一的。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现代批判概述
现代批判概述

  现代是人类历史上一个以科学、*、工商业文明和资本主义为主要内容和标志性特征的时代。科学和*是现代的基石,全球化是现代发展至全盛阶段的现象,而“后现代”主要是心理需求的折射,它的出现暗示现代即将步入之后即盛极而衰的颠峰时代。如果将现代比喻为一个家庭,那么科学和*可以看作是其中的父母,而高度发达的工商业文明则可视为其子女,资本主义则是这个家庭的生活方式。对于现代来说,科学和*的重要性无论怎么说都不为过。而作为文明史上的一个典型时代以及文明发展至今的最高阶段,现代左右着人类的未来,现代的弊端甚至已经对人类产生了明显的消极影响。为此,有必要对现代展开批判。

  人类史上蔚为壮观的现代是建立在同样壮观的资源消耗上,数百年的现代工商业文明通过对数亿数十亿年形成的矿物资源和生态系统的大量消耗而变得璀璨夺目。虽然将大量矿物资源一朝消耗威胁气候的长期稳定和人体健康,整个工商业文明在充足的能源供应下开足马力也对人类造成难以预料的长远影响,现代却仍然就如那石油消耗和油价一样执著向前。现代的一切成就无论多么眼花缭乱,却始终以不可再生的矿物原料为基础。现代的爆发性发展是建立在漫长地质年代的积累之上,因而其壮观很难说是一个奇迹;并且同样因为是对不可再生资源的集中而非缓慢消耗,以矿物资源为基础的壮观也必将是不可再生从而难以长久的。

  现代不但是建立在能源的过度消耗之上,也是建立在人的过度消耗之上。现代的高度繁荣使人需要掌握的知识和需要面对的事物大大增加,生活变得复杂、紧张,闲暇时间大大减少,睡眠被牺牲。因为经济的快速增长,五六十年代在日本首次出现的“过劳死”在其他新兴工业国家相继出现,而慢性疲劳更像瘟疫一样遍及所有现代化了的社会。不论是英国的工业革命还是美国的西进运动,或者是中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改革开放,每一个经济奇迹下都曾经有悲惨的劳工状况,多数参与者成为工作的奴隶而非主人。现代社会固然充满活力,然而这与资源的高度消耗一样以人的高度消耗为前提。甚至与高度的资源消耗相似,高度的精力消耗使人本身的持续发展面临威胁。现代的生活方式造成婚龄推迟、抚育后代的意愿和能力下降、两性趋同、病患比例上升,无论是生存压力使然还是现代生活方式的自然结果,人作为一个物种其本身的持续发展已经出现危机。

  同时,人类历史上也首次出现这样一种情况:人类在现代首次面临大量需要共同面对的问题,而文明史上曾经出现的任何问题无论多么深重以至毁灭一支文明,也不曾有一个能够危及人类全体。这些是现代问题,是这个时代必须反思的危机。战争阴影、能源问题、生物多样性减少、气候变暖、贫困、疾病等等无不在威胁着现代人。现代无疑是人类史上迄今为止最为辉煌的时代,但它同样也是一个危机深重的时代。

  另外,与之前的时代相比,现代同样没有解决一贯的生存悲剧。人类史上最为惨烈的生存悲剧绝大多数发生在现代。例如殖民者对原住民的杀戮、奴隶贸易、大规模的种族灭绝和教派仇杀、肆虐的饥荒;仅死于一战的人就多达一千万,死于二战的人更多达六千万;爆发于1918年的流感造成五千万人死亡,而流感对今天的现代人而言仍然是高悬的达摩克利斯剑,爱滋病和癌症取代传统高致死疾病,在影响范围上,它们也毫不逊色;时代的变迁并没有消灭贫困,即便在当代,仍然存在大量的绝对贫困人口。现代人的生存处境与先人相比固然有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其中悲剧的成份并未减少,尽管悲剧的内容变化了。总体而言,现代人的生存境况相比现代之前并未改善。

  做为颠峰,现代建立在一个有限的不可再生的资源基础上,它的发展方式因而是不可持续的。从整个人类史来看,现代犹如恒星历经长期平静运转后演化为超新星时的爆发阶段,壮观然而短暂,之后便是坍塌、收缩和永久的寂静。现代同样是为每位现代人准备的一件看起来靓丽穿起来却不如预期舒适的衣服,它似乎使现代人比先人生活的优越,然而为了这样的生活,现代人不得不付出更多。利用漫长地质年代积累起来的资源而迅速发展的现代也打破了原本有利于人生存的平衡,现代问题几乎涉及人类生存的每一方面,并且每一方面都事关人类全体。农业的高度发达也并未使现代摆脱饥饿等生存难题,在主要的生存悲剧方面,现代较之前时代并没有明显改善,这对以作为一个现代人而拥有优越感的人来说无疑是个难题。

  对于这些不足,在现代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科学和*无法回避。科学由于人的先天局限而必然是偏颇的,它无法真正肩负起人们赋予它那客观公允的服务人类的使命,现代问题在相当程度上可以说是科学问题,寄希望于科学去解决现代问题最终将被证明是不可行的。*更多的是对人类自身的*,而与人休戚相关的整个生态系统在现代发展深深打上人类烙印的时候被排除在外,成了被所有形式的*去专制的唯一的共同对象。在矛盾还没有被主流认识接受之前,科学、*受到了相对过分的推崇,但这不是由于对科学和*的真正信仰导致,而是由于无知造成的。另外,科学和*从总体上看远没有像被认为的那样使现代人的总体福利获得提高。鉴于科学和*的决定性作用,现代批判首先是科学批判和*批判。无论始于何时,全球化的到来意味着全体人类第一次真正开始走到一起,分享同样的福祉和面临同一些问题,它的到来可以说是现代开始步入全盛阶段的标志。这个阶段不仅是现代成就的全盛期,而且也是现代危机大幅度发展的时期。“后现代”则更多的折射了现代人浮躁的心态,它的出现意味着现代即将步入颠峰,真正的后现代行将不远,然而那又将是一个对自诩“后现代”的现代人的麻木浮躁、漠视危机的集体心态展开回应的时代。因而与全球化一样,“后现代”是现代批判的又一个焦点。

  当然,无论理论上如何阐述,现代已然如此,科学、*、全球化和“后现代”已然如此,对现代的批判并非以实现非现代的文明途径为宗旨,因为任何现代问题都只能以现代的方式去解决,任何置身现代的国家的强大都必须实现现代化。因为不可逆转和停滞,现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