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阎锡山大传-第5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除此之外,还组建了政治保卫队。阎锡山从太原退到孝义后,电话通知决死二纵队政治委员张文昂,要张到临汾找杨爱源领手枪。手枪(300支)领到后,除排以上军政干部每人佩带一支外,张文昂又从纵队4个团中挑选了120名精兵组成保卫队,每人配备手枪一支,以便保卫纵队部和行政专员公署。梁化之见这支队伍人员、装备均好,便把保卫队改编为政卫队(后改编为政卫旅),专门负责保卫阎锡山。队长张韶芳,政治主任廖鲁言。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二、“非常时”“非常策”(5)
1938年2月,日军三路会攻临汾。刚组建不久的决死队便投入血与火的战斗中,配合晋绥军和八路军等打击日军,在战争的洗礼中锻炼成长。
  2月下旬,当东路日军突破东阳关,其中一部沿白晋路北上,决死一纵队即在襄垣虒亭一带阻敌北进,并侦知敌约500余人在夏店附近休息时,随即占领有利地形,突然向敌发起攻击,歼敌50余人。之后纵队转至临(汾)屯(留)公路一带,不断袭击敌军的运输队,一度占领良马、府城,切断了临汾、长治间敌人的联系。尤其是在三不管岭的伏击战中,毙伤敌100余人,有力地配合了八路军第129师神头岭伏击战。
  决死三纵队在安泽、古罗一带,对西进之敌实施阻击,激战整日。日军占领临汾(2月28日)后,又以两个团的兵力在临汾附近开展游击战,并在张礼车站袭击敌一列火车,缴获很多军用物资。7月,三纵队又同中央军李默庵部设伏于翼城、沁水间的东坞岭,经一天激战,将敌一个运输大队300余人全歼,击毁和缴获敌汽车100余辆。之后,又伏击由临汾袭扰浮山的日军,毙伤敌30余人,缴获迫击炮两门,步枪30余支。
  决死二纵队在敌占临汾后,及时提出“发展游击战争,保护人民,打倒伪政权,恢复抗日政权,创建根据地,扩大决死队”的口号,积极开展游击战争。曾一度截断汾(阳)隰(县)公路,断绝敌补给供应。之后又在同蒲路沿线,实行游击,破坏交通。特别是3月20日晚对同蒲路介休至洪洞段的破袭作战中,使敌一列火车出轨,死伤100余人。4月初,又在韩信岭设伏,毙伤敌多人,击毁汽车20余辆。
  决死四纵队则在北同蒲沿线和太(原)汾(阳)公路沿线,进行游击战争,破路、袭敌,取得不少胜利。
  据统计,决死一、三纵队,仅从1938年2月至8月半年时间中,进行大小战斗100余次,打死打伤日伪军2000多人,缴获步枪420支,大炮1门,战马多匹。决死二纵队,截至1939年8月底的两年中,共进行战斗328次,毙伤俘敌5000余人。
  在抗战的烽火中,决死队逐渐发展壮大,至1938年底已发展成为一支拥有30个团的抗日武装。
  决死一纵队,除原来的一、二、三总队外,又建立了游击一、二、三团。另外还有第三专区的保安第5、第6团,共8个团。
  决死二纵队,除原来的四、五、六总队外,又建立了游击三、四、五、六、十一、十二等团(其中6团改编为游击9团划归政卫旅),共8个团。
  决死三纵队,除原来的七、八、九总队外,又建立了游击十、十一、十二团。另外还有第五专区的保安第9、第10团,共8个团。
  决死四纵队,除原来的十、十一、十二总队外,又建立了游击六、七、十八团,共6个团。
  以上新军若加上工卫旅、政卫旅(第209、212、213旅)共计43个团,总兵力约4万多人。 1938年,蒋介石国民政府给山西的军队编制番号共150个团,阎锡山给了新军50个团的番号。相比之下,他的旧军自从开战以来,实际兵力不足四五十个团。这样当时的山西新军实际上已占山西军队的一半以上,如果加上各种游击队,所占比重会更大。因此,决死队从成立到1938年底为其发展的第一阶段,也是其发展最快的阶段。决死队的壮大,除有共产党领导这一根本原因之外,也与阎锡山的积极支持有关。

二、“非常时”“非常策”(6)
成立战动总会
  卢沟桥事变后,阎锡山觉察到日本势必要先侵占山西。为了维护其在山西的统治,他于7月下旬提出山西战时动员方案,8月13日在太原成立了山西总动员实施委员会,自兼主任,由赵戴文任副主任,王尊光任秘书长。各县、村也相继成立了分委员会。但是,当时各级动员实施委员会实际上多流于形式。
  8月16日,阎锡山在分析中日战争时说:“日本是个强国,我们是个弱国,此次抗战如果单靠军事,则最后胜利,必归强国。所以我们必须全民总动员,下最大的决心,拿上全国的人力物力来应战,中国四万万人民,无论男女老少,或上前线,或在后方,共同动作,抗战才能持久,才有把握。”
  基于阎锡山的上述认识,为了进一步促进与阎锡山的统一战线,推动山西抗日救亡运动的发展,刘少奇于7月下旬亲赴太原部署工作,并首次提出在战区“准备建立战地委员会等抗日政权”的主张。 9月7日,周恩来等在岭口会晤阎锡山时,除商谈八路军入晋作战的有关问题外,还着重提出开放*、发动群众、实行战争的全面动员问题。周恩来向阎锡山明确提出,要保卫山西,保卫华北,就必须动员广大群众参加抗战。彭德怀、徐向前、南汉宸,以及随同阎锡山在行营指挥作战的爱国将领续范亭等,都对发动民众问题发表了各自的意见。阎锡山鉴于日军已侵入晋北,确实感到发动群众抗战的必要,于是说道:我早已知道这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前在南京开会时,我首先提出的就是武装民众500万,到现在尚未得到具体指示;在这紧急时候,我们可以在第二战区首先试行。
  经过磋商,阎锡山同意在绥远、察哈尔、晋北沦陷区成立第二战区战地总动员委员会。可是,阎锡山又存有戒心,规定战地总动员委员会的活动必须限于沦陷区,而且只发动群众,不得干涉县政,并且要求*方面先拟出一个工作纲领。
  9月9日,周恩来等回到太原,立即指定有关同志起草工作纲领,很快就写出了草案,并且征求了阎方代表王尊光、梁化之等人意见。9月13日,由南汉宸、续范亭将拟出的工作纲领送至岭口,交阎锡山审批。阎锡山看了之后,对其中该委员会由共产党、八路军领导一句很不乐意,认为如果将沦陷区交由共产党领导,就等于以后没有自己的地盘了,觉得在这个问题上不能让步。薄一波以牺盟会负责人的身份向阎锡山解释道:现在把沦陷区交给共产党、八路军领导,是最大的人情,同时还可以加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如果不让,共产党、八路军一定要坚持,也无可奈何。那样,连个人情也得不到。 阎锡山沉思了半晌,认为薄一波讲的有道理,反正这些地区已为日本人所占领,也只好如此。
  然后,阎锡山十分仔细地审阅纲领草案,对有的段落反复推敲,亲自修改其中的几处,将草案中“抗日民族自卫战争”提法改为他习惯的“民族革命战争”提法,将“废除苛捐杂税”改为他习惯的“实行合理负担”,将“不分党派、地域、地位”中的“党派”改为“信仰”。同时,阎锡山还将战动总会下设的人民武装部、动员分配部由第一、二位改为第三、四位。最后,阎锡山还在“战地总动员委员会”名称的前面,冠以“第二战区民族革命战争”,改为“第二战区民族革命战争战地总动员委员会”。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二、“非常时”“非常策”(7)
审阅完毕刚要签字,忽然又对草案中:“战地动员委员会以*集中为原则”一句产生疑问,便问南汉宸:这不是共产党的组织原则吗?南解释说,这个原则强调战动总会是在您的命令之下进行活动。阎才批准了工作纲领,同意以第二战区司令长官命令公布实行。
  《战动总会工作纲领》中明确指出:“为了争取民族革命战争的胜利,依据第二战区阎司令长官命令,在司令长官行营直辖之下,设立民族革命战争战地总动员委员会”。《纲领》的主要内容有五个方面:(一)战动总会管辖地域及动员范围:雁门关长城内外18个县、察南5县和绥远全省。后扩大到察哈尔全省与晋东北的12个县;(二)战动总会的任务:动员新兵上前线;组织人民自卫队等7项;(三)为保障战动总会完成任务,战区各级政府所执行的款项;(四)战动总会的组织原则:*集中制,及若干具体办法;(五)战动总会与各方面的关系:即与各地政府、各部队、各群众团体的关系。
  阎锡山虽然批准了战动总会的工作纲领,并且默认了共产党、八路军对该会的领导,但是,对于战动总会主要负责人的人选安排,则颇费心机。对于这一关键问题,就*方面来说自然也不会轻易让步,因而,双方经过多次协商才得以确定。
  双方首先关注的是由谁来担任战动总会的主任委员?阎锡山自然不会让共产党人担任此职,共产党方面当然也不同意由阎锡山委派个旧官僚。因而必须推举一位双方都能接受,又能胜任此领导职务的人选。周恩来建议由续范亭出任战动总会主任委员。续范亭是国民党*,1935年因不满蒋介石的对日妥协政策,在南京中山陵前剖腹明志被救。抗战开始后,任第二战区高级参议。阎锡山虽对续范亭并不完全信任,但觉得总比由*党人担任为宜,于是只好答应了。
  战动总会主任委员的人选确定后,接着在确定各部部长时,阎锡山最为看重的是人民武装部部长这个关键职位,坚持要派他的军官担任。周恩来不同意让阎方人员担任,对阎锡山说:战动总会要在敌人的后方打游击战争,我们的干部有经验,你们的军官就不行。 阎锡山深知自己的军官确实不会打游击战,只好同意由八路军方面的人员担任,最后确定由山西籍的程子华任人民武装部部长。
  经过积极筹备,1937年9月20日,第二战区民族革命战争战地总动员委员会(简称“战动总会”)在太原正式成立。成立大会在侯家巷山西大学礼堂召开,续范亭主持会议,周恩来、彭德怀、及在太原的阎锡山的军政要员、蒋介石的高级将领应邀出席。战动总会由阎锡山、共产党的代表,晋、绥、察三省政府代表,战地各军和牺盟会、公道团、*、教联的代表20多名委员组成。总会下设组织部、宣传部、人民武装部、动员分配部、铲除汉奸部和总务处。战动总会主任委员续范亭,副主任委员杨集贤(阎方代表);组织部长南汉宸(*党员),副部长梁化之(阎方代表);宣传部长李公仆(著名爱国*人士),副部长薄右丞(阎方代表),因李、薄均未到职,由赵宗复(秘密*党员)作为阎方代表代理此职(后期由*党员段云负责);人民武装部长程子华,副部长郭宗汾(阎方代表);动员分配部长王尊光(阎方代表),副部长武新宇(*党员),因王未到职,武实际负责部务工作;铲除汉奸部长郭任之(国民党左派,后加入*);总务处长郝梦九(后为高孟清)。

二、“非常时”“非常策”(8)
战动总会的成立,标志着阎锡山单纯依靠政府和政府军队抗战的结束。山西抗战进入了广泛发动民众的新阶段。正如战动总会《成立宣言》中所说:“中国目前的政治形势,显然已跃进到一个崭新的阶段,全国政治力量已经集合一致,精诚团结,共同担负当前的使命了。无疑地,这种伟大的联合已经奠定了抗日的基础工作,……而决定抗战到底最后胜利的条件,是充分执行民族革命的一切政治的*的任务,我们不能只满足于目前全国武力联合的动员,我们还要发挥民族革命的积极意义,使整个民众力量动员起来,武装起来。我们更要使全面的抗战进而发展成全民的抗战,也只有全面全民族的持久抗战,才能取得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因此,应“在阎司令长官领导之下,担负起执行战地总动员的任务,发挥全民抗战的基本作用。”
  为此,《宣言》指明战动总会所遵循的原则和奋斗目标:“(一)积极组织民众、武装民众;(二)实行真正的合理负担,改善人民生活;(三)实行*政治,扶植抗日言论、出版、*之自由。”“在这总目标之下,动员广大民众参加战争,把一切人力、物力献给战争,争取抗战的最后胜利!”并且呼吁:晋察绥民众组织武装起来!晋察绥人力物力总动员起来!保卫晋绥,保卫华北,保卫中国,收复失地!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出中国!等等。
  上述主张,虽不是由阎锡山提出的,但是,得到了阎的首肯。正如张闻天当时所说:战动总会的成立,“是阎先生企图使山西的政府抗战多多少少能够取得山西民众的配合的开始,”“确实也是阎百川先生的思想向着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的前途前进了一步的具体表示。这种进步,是值得我们大家赞扬的。”
  战动总会一成立,便开始了紧张的工作,除派出工作组分赴各地组建“动委会”外,还派出一个由22人组成的“动员宣传团”,从太原出发,行程1200里,辗转于静乐、岢岚、五寨、保德、兴县、临县等地,宣传动员群众。
  9月底,经战动总会提名,阎锡山委派*、罗荣桓、刘奠基为战动总会晋东北特派员;罗贵波、曾三、张干丞为战动总会晋西北特派员,分别领导这两个地区各县、区的动委会和抗日游击队的工作。
  忻口战役打响后,战动总会组织宣传队、剧团、慰劳队、救护队等,深入前线,支援抗战。同时,为了适应战争的需要,人民武装部在太原、离石开办了游击干部训练班。先后共办了5期,培训干部1060人,分派到各县组建游击队。
  这样,在短短的一、两个月内,战动总会就把成千上万的人民群众组织与武装起来了。各县、区抗日游击队纷纷建立,甚至五台山的僧人也建立了自己的抗日游击队和自卫队。
  随着战事的扩大,阎锡山逐步放宽了战动总会的管辖地域和动员范围。原来规定在雁门关长城内外18县(即天镇、阳高、大同、怀仁、广灵、灵丘、浑源、应县、山阴、朔县、平鲁、左云、右玉、繁峙、代县、宁武、神池、偏关)、察南5县(即蔚县、阳原、怀安、宣化、涿鹿)及绥远全省。忻口战役期间,阎锡山批准战动总会的管辖地区扩展到察哈尔全省和晋西北的五台、定襄、静乐、岢岚、岚县、兴县、忻县、保德、河曲、临县、五寨、崞县等12县。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二、“非常时”“非常策”(9)
太原失陷后,战动总会转战于晋西北等地,开展各种形式的工作:
  首先,开展战地动员,提高民众的抗日意识。战动总会结合战地的实际情况,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动员,如写标语、发传单,组织战动剧团,出版《战地动员》、《战地通讯》等刊物,唤起了群众的觉悟,提高了群众的抗日民族意识。
  其次,组织抗日救亡团体,广泛开展群众运动。根据沦陷区多半在广大农村的特点,战动总会从开展农*动入手,组建农民协会,举办农民培训班,使农*动逐渐开展起来。到1939年初,仅晋西北就有近25万农会会员。在农*动的推动下,妇女运动、青年运动也得到发展,妇救会、青救会在各地相继成立。群众运动的广泛开展为抗战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再次,组建地方武装,开展抗日游击战争。战动总会在积极武装民众,建立游击队的同时,提出了“军民不过河,发展游击战,支援山西抗战,保卫华北堡垒”的口号。至1938年3月,战动总会共组建了25支游击支队,共计21000余人。阎锡山对游击队也给予支持,给了少量武器、经费和衣物。这些游击队积极配合八路军或单独进行游击战争,不仅在同蒲北线两侧、晋中平原、吕梁山区,袭扰敌人,破坏交通,而且还转战千里,挺进大青山,创建抗日根据地。
  复次,动员新兵补充抗日部队。随着战争的频繁,根据地的扩大,各部队急需补充兵源。1938年4月3日,由续范亭主持在岚县召开了动员新战士的各界联席会议,决定动员新兵13800人。不到一个月时间,各县动委会就动员28000余人,分配到八路军第120师、战动总会各游击支队、决死四纵队、工卫队,以及晋绥军骑兵第1、第2军和第35、14军、第71师各部队。据统计,仅晋西北一个地区,一个月之内就动员新兵7000多人。
  总之,战动总会在日军所占的沦陷区,发动民众,武装群众,使山西政治形势呈现出新生的气象。这主要归功于战动总会成员的努力工作,当然也与阎锡山的支持分不开。正因为阎锡山对战动总会的产生、发展,发挥了不可否认的作用,因此,当时张闻天曾著文,“希望各地的军政领袖都能够学习阎先生”。
  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