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阎锡山大传-第4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非打不行了!不打,共产党不答应!”在阎锡山回寓所休息后,他的高级参谋台寿民则冒出一句:“共产党红军开赴山西,由老总(指阎)指挥,够对付的。”
8月10日,毛泽东致电彭雪枫,就与阎锡山交涉等问题作了进一步的指示:同各方接洽,在积极推动抗战的总方针下,要有谦逊的态度,要向他们请教各方面的情况,不可自夸红军的长处,不可隐瞒红军若干不应该隐瞒的缺点。应向各方着重说明红军“只宜于在总的战略下进行独立自主的指挥,不宜于以战役战术上的集中指挥去束缚它,致失去其长处”。并且指出与阎锡山交涉红军出动路线问题,请阎同意红军由韩城渡黄河,经蒲县、孝义、汾县开赴抗日前线。此外,立即开设太原公开办事处,以彭雪枫为主任。
经彭雪枫的交涉,阎锡山同意红军由韩城渡河,经同蒲路输送,并且就红军渡河日期、地点、船只等都商谈妥当。至此,红军本可迅速出师,入晋抗日。但南京国民政府对于《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纲领、红军改编后的指挥部、参谋长等问题尚有保留,以致尚须待朱德、周恩来与蒋介石在南京谈判结束,才能确定出动日期。因此,毛泽东致电彭德怀,望向阎锡山说明,以免引起阎的多疑。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一、整军抗战(7)
8月17日,毛泽东为红军抗日的出动路线问题,分别致电朱德、周恩来、叶剑英和秦邦宪、林伯渠、彭德怀、任弼时,强调指出:“红军为安全计,为荫蔽计,为满足晋绥渴望计,决走韩城渡河,在侯马上车,到大同集中,再转至怀来、蔚县,决不走平汉路。”在给朱、周、叶的电报中还指出,红军“在独立自主的指挥与游击战山地战原则下受阎百川节制,速通知阎”。次日,*中央发出给朱德、周恩来、叶剑英关于与国民党谈判的十项条件的训令中指出,第一批出动红军的使用区域,在平汉线以西、平绥线以南地区,并受阎锡山节制。
8月22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发布命令,将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并任命朱德、彭德怀为正、副总指挥(9月11日,改称第18集团军,总指挥部改称总司令部,正、副总指挥改称正、副总司令)。
8月25日,*中央军委发布《关于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的命令》,宣布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朱德任总指挥,彭德怀任副总指挥,叶剑英任参谋长,左权任副参谋长,任弼时任政治部主任,*任政治部副主任。八路军编为3个师:以原红一方面军第1、第15军团及陕南红军第74师合编为陆军第115师,师长*,副师长聂荣臻,参谋长周昆,政训处主任罗荣桓,下辖第343旅(旅长陈光)、第344旅(旅长徐海东),全师兵力约15000余人;以原红二方面军和西北红军第27、第28军,独立第1、第2师及赤水警卫营前总直之一部合编为陆军第120师,师长贺龙,副师长肖克,参谋长周士第,政训处主任关向应,下辖第358旅(旅长张宗逊)、第359旅(旅长陈伯钧),全师兵力14000余人;以原红四方面军第4、第31军,西北红军第29、第30军,陕甘宁独立第1、第2、第3、第4团等部改编为陆军第129师,师长刘伯承,副师长徐向前,参谋长倪志亮,政训处主任张浩,下辖第385旅(旅长王宏坤)、第386旅(旅长陈赓),全师兵力13000余人。同时,还组成以肖劲光为主任的八路军留守处。全军编制共45000余人。
红军改编后,八路军驻晋办事处在太原正式宣告成立,彭雪枫为主任,周恩来为*代表。
8月30日、31日,毛泽东致电周恩来、彭德怀,要求二人赴太原,会晤阎锡山,商谈八路军进入山西后的活动地区、作战原则、指挥关系和部队的补充计划等问题,并与阎锡山开诚晤谈,促使其努力抗战。在此之前八路军第115师作为先头部队,已于8月22日由三原县出发,边行军边改编,经富平、蒲城抵韩城芝川镇,然后东渡黄河,在侯马沿同蒲路北上抗日。
为了便于与阎锡山顺利达成协议,毛泽东特委派徐向前随同周恩来一同前往。因徐向前与阎锡山既是同乡(五台),又有师生关系(徐在阎创办的山西省立国民师范读过书)。
9月4日凌晨,周恩来、彭德怀、徐向前、聂荣臻、肖克、程子华等在西安乘蒋鼎文(国民党陕西省政府主席)派的专列达潼关,然后换乘木船渡过黄河。时值秋季,正值黄河的汛期,河水浊浪滔天,席卷着滚滚泥沙湍急而下,站在岸边就令人头晕目眩,渡船在翻腾的激流中颠簸着缓缓驶向北岸,抵达风陵渡。
当时战事已发展到晋北,阎锡山处于不打一仗就无法向山西人民交代,打又没有把握的矛盾中,自然愿意八路军早日对日作战,因而,对于共产党、八路军入晋,表现是积极的,立即派其心腹秘书、上校军官梁化之用专列(仅有两节车厢)前来迎接。 电子书 分享网站
一、整军抗战(8)
9月5日下午,专列抵达太原。阎锡山让赵戴文代其迎接周恩来等,并在车站举行了隆重的欢迎仪式。随后,安排周恩来等在东缉虎营街傅公祠院内的绥署高级招待所下榻。不几日,周恩来便移住太原成成中学八路军驻晋办事处。
当时,阎锡山正在雁门关以西的太和岭口行营指挥部部署与日军的“大同会战”。9月7日凌晨,周恩来、彭德怀、徐向前等从太原动身,乘汽车前往岭口,会晤阎锡山。阎锡山尽管对共产党、八路军入晋问题作了多方准备,但他未想到*中央军委副主席周恩来能够亲自前来,所以满面春风,热烈欢迎。
寒暄中,周恩来首先称赞阎锡山积极抗战。阎锡山见徐向前也在其中,便半开玩笑说道:“周公来山西也真会选人才呀,把我们五台同乡、又是我的学生徐向前带来与我会见谈判了?……你这次来山西,除了商谈合作,共同抗日,再没有别的用意吧,可不要带徐向前来刨我的墙角啊!”
周恩来马上答道:“百川先生把话说到哪里了。我这次同徐向前一块来,因为他是山西人,要他给我带路的。同时,向前又是百川先生二战区八路军第129师副师长,以后是你的部属了,和你见见面,以后,还要请先生多多关照哩!”
之后,阎锡山设午宴款待周恩来一行。
下午,双方开始谈判,阎方代表有阎锡山、朱绶光、续范亭、王靖国、陈长捷、梁化之;共方代表有周恩来、彭德怀、徐向前、肖克、彭雪枫。谈判主要围绕以下三个方面内容来进行。
一是坚持国共合作,共同抗日。周恩来对阎锡山的“联共”态度和“守土抗战”主张,给予了积极的评价。希望阎锡山不负国人期望,履行诺言,与共产党合作抗战到底。阎为了“守土保疆”,表示愿意联共抗日。
接着,周恩来鼓励阎锡山要坚持抗战。他分析了抗战形势,说明日本帝国主义是可以打败的,虽然目前敌强我弱,但我们是正义战争,敌人是非正义战争,只要动员全体民众,团结奋斗,就可以削弱敌人的力量,增强我们的力量。打到一定时候,敌人会一天天弱下去,我们会一天天强大起来。阎锡山对周恩来的分析深表佩服,谈判后,他对薄一波说:“周先生对抗战前途看得非常清楚”。
二是八路军入晋后的作战地域和方针问题。周恩来根据毛泽东的指示,提出八路军准备在阜平、唐县、曲阳、行唐、灵寿、平山、繁峙、浑源、五台、盂县及涞源、灵丘两县的南部地区活动、布防,创造游击根据地。现第115师已经入晋,正在侯马一带修火车路(因同蒲路被洪水冲断,阎锡山让八路军边修路,边前进);第120师即将入晋;第129师尚在整顿中,晚些时候才可出动。八路军入晋部队希望早日到达预定作战地域,请阎锡山给予支持和方便。阎锡山当即表示同意。
为了能独立自主地进行山地游击战,周恩来提出,八路军根据自己的兵力及战术特长,开赴冀察晋绥四省交界的地区,以山地战、游击战侧击西进和南下的日军,配合友军正面作战。
阎锡山满口答应,并派员协助八路军开往*要求的活动地区开展游击战争,同时扼要地介绍了他的“大同会战”部署。彭德怀等也提了些意见,供他参考。阎锡山在防御上采取阵地防御战法,想依托所构筑的防御工事抵抗日军。而对周恩来等主张的运动战和游击战相结合的战法,却不能理会,所以以后也未能加以采纳。 txt小说上传分享
一、整军抗战(9)
三是八路军入晋部队的薪饷和装备补充问题。既然八路军已列入第二战区序列,也就意味着要受阎锡山的节制。但是,八路军薪饷短缺,装备很差,要同装备优良的强敌作战,必须解决后勤供应问题。为此,周恩来等向阎锡山提出八路军急需补充的物资,包括枪炮、子弹、炮弹、炸药、刺刀、手榴弹、军毯、皮衣、棉衣、通信器材及医药卫生材料等数十项,应在部队路过太原时,予以解决。薪饷问题,应与第二战区的友军同等待遇,不能厚此而薄彼。阎锡山当时曾十分爽快地答应,并下令兵站帮助运输大炮和炮弹。但后来,除给了八路军一些棉衣和弹药外,并未全部落实。
会谈后,阎锡山还要求周恩来给他写一个第二战区对日作战计划,并希望周等去大同会晤傅作义,疏通关系,与晋军共同准备“大同会战”。必要时,还烦请周等到第一战区会见刘峙,商谈配合作战的问题。
周恩来当即表示同意,并于当晚开始着手起草作战计划,次日中午就写好,交给阎锡山。阎锡山看了之后,十分惊讶,连声称赞说:“写得这样好,这样快!如能这样打,中国必胜。”并慨叹道:“周先生的确是个大人才。国民党是没有这样的人才的!”
9月8日下午,周恩来、彭德怀根据阎锡山的建议,离开岭口,赶赴大同,与傅作义商谈有关事宜。次日,周恩来一行返回岭口,阎锡山又主动约见,商谈平型关、雁门关的防御问题。当阎锡山谈到准备以王靖国和陈长捷两军分守平型关和茹越口,另以一个军守雁门关时。彭德怀提出,你们坚守平型关正面;我第115师出五台、灵丘、蔚县地区,隐蔽集结在敌前进道路两侧,待敌进攻平型关时,从敌侧后夹击进攻平型关之敌军;我第120师位于晋西北地区,待敌进攻雁门关时,我军也从侧翼进击。阎锡山表示赞同。
9月9日,周恩来等返回太原。又按阎的建议去河北保定会晤刘峙。此时,大同已失守,绥远空虚,山西局势更加危急。13日周恩来从保定回来后,又派南汉宸到太和岭口见阎锡山,让南汉宸转告阎锡山:敌人有可能以一部略取绥远;以重兵扫荡雁北直逼雁门关;以骑兵突破广灵、灵丘,攻入平型关、代县、五台之后直下太原;另以一部随刘汝明部之后先取涞源,后转向东,与涿州、沧州之敌三路攻取保定。并向阎锡山建议:迅速输送八路军到涞源、灵丘一带,以巩固恒山山脉;雁门关的防守不应单纯死守,宜实行出击,以侧击和扰击的方式作战;骑兵应向大同、兴和、商都之线活动。
9月21日,朱德、任弼时、*、左权等率领八路军总部到达太原,驻于八路军办事处。当天傍晚,周恩来与朱德一起,乘车去太和岭口会见阎锡山(次日到达),商谈八路军的游击地区、军队驻扎以及兵力使用等具体问题。经过磋商,阎锡山同意八路军进行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朱德也同意在有利条件下配合友军进行运动战。
会谈之后,阎锡山和周恩来一道,视察雁门关一带阵地。但见,阵地工事只挖了一些单人掩体沟和交通壕,碉堡仅用石头砌成,仍未抹水泥。周恩来指着一个碉堡说:“这样的碉堡,怎么能顶得住敌人的炮火呢?”
阎锡山也承认:“确实修得不好”,并且责怪道:“下面这些人啊,就是拿修工事不当回事儿。”
一、整军抗战(10)
周恩来用望远镜观察地形后,用谦虚的口气问阎锡山:“如果日寇进攻到这里,你准备怎么打?”
阎锡山没有正面回答周恩来,只说:“我拼了老命也要保住山西。”
9月27日,周恩来在太原致电阎锡山、黄绍竑,提议:下令平汉退军转侧面发展游击战;催桂军立即北上增援娘子关;督促蒋介石迅速武装河北民众,组织河北游击战争。阎锡山复电表示赞同,并提出“华北局势日危”,“请将刘师(即第129师)早日北开以挽局势”。
八路军根据与阎锡山商定的作战区域,将第115师推进到晋东北,第120师转赴晋西北,第129师开赴晋东南,实施战略展开的同时,开展山地游击战,于侧翼积极配合友军,打击敌人。
阎锡山作为割据山西多年的地方实力派,在当时令人最为欣喜的一点,就是他能根据其“需要”不断调整自己的政策。一年前,他积极*,阻拦红军东征,而全面抗战爆发后,却能礼迎共产党、八路军入晋,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尽管这一转变是在日本侵华,危及到他“存在”的历史条件下发生的,我们也不能否定他的积极意义。正如张闻天所说的:“我们承认阎百川先生是在当代政治家中间比较有远见的。不论在过去一时期内,他同共产党怎样立于完全对立的地位,想出了各种各样‘防共’的办法,反对过共产党,然而当日本增兵华北,华北形势十分紧急的情况之下,阎先生就开始把‘防共’的精力转向于‘守土抗战’,……阎先生的这种转变,是值得我们赞许的。”
当然,我们也应该看到,阎锡山礼迎八路军入晋,一方面是根据国共两党协议进行的,另一方面也怀有其个人的目的——维护他在山西的统治。因为他深知仅仅依靠他的晋军是根本抵挡不住日军的进攻的,他希望八路军这支新型武装与他共同对付日军,这样,他便可保住他的一些地盘。正是在这一思想支配下,阎锡山才答应给八路军相当的装备和给养。尽管以后并未完全兑现,但毕竟为八路军开赴抗日前线创造了政治条件。从这一点来讲,礼迎八路军入晋抗日,可以说是阎锡山一生中值得肯定的一举。
出兵南口
日军占领平、津之后,兵分三路向华北发动大规模的进攻:一路沿平绥路西进,意在夺取山西、绥远;另两路沿平汉线、津浦线南进。日军狂妄地声称要“一个月占领山西,三个月灭亡中国”。
8月7日,日军决定:“第5师团及铃木兵团,从平绥沿线地区开始作战,席卷察哈尔省,进入山西北部及绥远地区”。这样,南口作为平绥路东段要塞和扼控冀察和山西的咽喉,其战略地位就日愈兀现出来。
8月5日,阎锡山奉蒋介石之命派第二战区第7集团军前敌总指挥汤恩伯率部进驻南口,赶筑工事,部署防御兵力。汤恩伯以王仲廉第89师主力布防于青龙口岔道、得胜口、虎峪村、苏林口一带;高桂滋第84师在宁疆堡、赤城、龙关守备,组成环形防御体系。以王万龄第4师为总预备队,控制沙城怀来;总司令部设在怀来,阻止沿平绥路西进之敌。
8月上旬,日军独立混成第11旅团在第5、第10师团等部的协同下,向南口发起猛攻。其一部绕过南口侧翼,进攻居庸关、怀来,其一部由察省沽源南下,进袭延庆、怀来,企图截断平绥路,夹击南口中国守军。
一、整军抗战(11)
8月8日,日军出动1000余步兵,在10多门重炮的掩护下,首先进攻得胜口。守军凭险拒敌,敌又增兵1000余,发动多次冲锋,均被守军击退。
这时,国民政府军委会急令阎锡山增派部队赶赴集宁、丰镇,与南口形成“犄角”之势。
8月12日拂晓,敌又增兵5000,野炮50门,在飞机坦克的支援下,向得胜口、虎峪村、南口、苏林口一带阵地发动全线进攻,重点攻击南口。在敌地、空强烈炮火的轰击下,南口的阵地工事几乎被夷为平地。守军沉着应战,同敌激战终日,并于当晚发动反攻,将突入镇内的敌人赶出。此役敌我伤亡均达500余。
阎锡山鉴于南口防线太长,兵力太单薄,当日(12日)电呈军委会,拟请派兵3师,进驻晋东地区。蒋介石决定以机动兵力从两翼增援南口,13日电令第14集团军卫立煌部3个师从石家庄驰援;又令孙连仲率第1军团袭击良乡、坨里的日军,以资策应。
8月13日晨,日军再度猛攻南口,守军奋力抵抗,战斗呈白热化的程度,守城官兵用血肉之躯和简陋的爆炸装置阻击突入镇内的坦克。次日,镇口两侧守军同日军展开激烈的肉搏,厮杀10多次,终将敌击退。
在援军未到达的情况下,为了解南口之围,阎锡山电令刘汝明部和骑兵第1军主力,附第218旅董其武部,向察北反攻。董其武亲督所部,于14日收复察北重镇——商都。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