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迷徒-第2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为不能掌控情形,于是患得患失。怎么克服?因为是第一第二的杂合所以解决方法很简单,就是克服第一点,第二点,那么就克服了第三点,当然还有一条更直接的路,将不可掌控化为可掌控,这条路不好走,涉及资源,实力,资质,意志,甚至有的时候牺牲等等,看你有没有足够的魄力。

  第四,直接的恐惧,疼痛。这个我就不多说,比如一个打劫的,刀子架在脖子上,一拉一条血线出来了,说,钱放哪里!十个有九个顶不住这阵仗。小的时候,看着医生拿针打屁股,吓得屁滚尿流,(我表哥小的时候就是这样的)小的时候怕家长打屁股,初中怕老师打手心,都些都是原始的恐惧,疼痛。疼痛感何来,这是我们的神经系统为了避免自身带来的伤害而在身体受到器质性损伤与破坏时产生的一套避警系统(疼痛还可以从神经脉冲角度解释)。如果有一样东西让你疼痛了,那么最好的方法就是远离这种东西。这也是这套系统的目的。当然根本方法是切断神经的传导,变黑侠。相信没有人有这个意向的吧。没了这套系统,就没有了求生的工具。而怎么来克服身体上最直接的恐惧即疼痛呢?我发明了一套自己的方法,就是将身体上的疼痛化为精神上的痛苦,然后用精神来压制精神上的疼痛。精神与身体是连在一起的,所以当疼痛袭身时,我们就会哇哇大叫,于是我在疼痛的时候,将精神拉高再拉高,直到‘俯视’身体上的疼痛,这个时候痛感不会消失,但可以压制。这个有点玄。我记得我小的时候最怕父母打我,很疼,从后来用这一招后就再也没有怕过疼了。(后来我经过了解,这种方法实际上早就有了。叫做“*服”,把肉体看作是衣服,疼痛加身的时候把肉体的感觉脱掉,好像疼痛不是发生在自己的身上一般,当然不是真的一点不痛或者说消除疼痛,而是找到一种方法来压制与克服疼痛。)再后来我发现,不仅仅是疼痛,包括感觉,精神,甚至七情六欲都可以‘脱’,后来我发现“无物不可脱”的原理。这种方法算是一种逃避吧。我在前面讲的‘不把失去当失去’实际上就是这种方法的应用。不过这种方法可不能乱用,不能什么都‘脱’,脱得‘四大皆空’最后没感觉了,也就不属于‘人类’的范畴了!所以仅且仅当重大打击后用一用有益身心。没事叨唠两句法诀:“我脱,我脱,我脱脱脱!”(有高人在此基础上加入了流行元素,将之编制成舞蹈,变成了耳熟能详的娱乐方式。真可谓,牛就一个字,我只说一次!~_*!!)

  破茧十策之:无物不可忍,无物不可弃,无物不可脱!

  当然恐惧并不是单一的,比如第三点就是前面两点的合体,而像天灾,就具有四种特点了。比如昨天发生的地震(今天5月13号),未知吧。对的,失去吧,对的,(我家的房子给震没了),不可掌控吧,还用说?疼痛吧,房子压到身上还有不痛的?

  恐惧我们不仅是要克服它,还有一种方法就是认同它的存在。让它变成我们同一面,而不是对立面,就如我,以前觉得寻找快乐是我的目标,后来发觉有快乐必然有痛苦。因为趋向快乐必然厌恶痛苦,从情感上就将正面与负面情绪对立了,于是当打击,挫折,失去等来临时,往往造成很大的情绪波动,所以追求快乐人人都喜欢,但这个追求的弱点就是带来情绪化。于是我转换了思维。比如“喜、怒、忧、思、悲、恐、惊”这七情我们按接受度来分七级,每级递增10分。其中一种:10至70分分别为“恐、悲、惊、怒、忧、思、喜”,恐惧的情感有人最不喜10分,欢喜的情感有人最喜欢70分。所以这样的人因喜而喜,因悲而悲。而我采用了另外的分法,我称之为“均分七情”。七情总分280,我均分40,每一个情感对我来讲都是一样的份量,甚至可以享受快乐的方式去享受负面情绪,(当然也可以用沉浸痛苦的方式去沉浸快乐,但我不会这么傻)于是七情六欲对我来讲都一样,我没有站到对立的角度去看待快乐与忧伤,于是伤心与痛苦将不是我恐惧的源泉。虽然我失去快乐来临时的强烈兴奋感,但同时也不会因为痛苦而不能自拔。我能以平常心看待快乐与悲伤,我能以平常心对待得到与失去。这是什么?这是就:不以物喜,不以已悲。(请注意两点,一。这并不是‘四大皆空’我的感情还在,我才不会将感情脱掉呢。二。有的人认为就是要感受快乐与悲伤,这才是有血有肉的人生,这种观点也是正确的,两者仅是不同的人生态度,没有高下之分)

  恐惧的来源有四个方面,所以要分四个方面来克服它,如果你不再有恐惧的感觉,你就不会再有害怕的感觉,如果你不再有害怕的感觉,你就不会再痛苦了。对了,还有一种方法,就是用意志力硬抗!可以理解为破茧十策中的:无物不可忍。达到这个水平,可是有大拇指拿的哟。

  恐惧本身是一种情绪,同时也是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古代的人在洞口放一堆火就可以把野兽吓唬住,当然这一方面说明野兽的傻,另一方面也说明野兽对不明事物“火”的戒心,因为不懂,所以不去碰。人也是一样,因为不知道黑暗中有什么危险,所以人不入黑暗的地方。因为怕失去,所以紧紧抓住手上的资源,因为怕不能掌控,所以宁可错杀一百也不放过一个(名将袁崇焕就殒于此),因为怕疼,所以刀子架与颈,人舍财保命。所以当载人卫星第一次上天的时候,飞行员是抱着死亡的觉悟上去的(当然虽然后来生还机率变大了,但也抱着死的决心)。恐惧是人能适应环境的一个途径。比如野兽,看到洞口有团火,走近一看,越烤越痛,心生惧意,立时退走,也许有不信邪的野兽,一定要看个究竟。估计十有*要被烤熟交代在那里。所以从中也可以看出恐惧并不是我们常说的负面影响,只不过时常看有人见到蟑螂呀,老鼠呀,甲壳虫呀,吓得一佛出世二佛生天,自我保护机制运用到这种出神入化的地步——必须得送大拇指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四节  人亦如此
第四节  人亦如此——死亡

  
  A。    这是一个沉重的话题!

  B。     谁也逃不掉

  C。     生死之间,有大恐惧

  D。     最美丽的死亡是自然死亡

  记得大概五岁的时候,我去钓龙虾,当时一不小心,脚一滑,溜下了堰塘,那个时候我只记得我手足乱抓,不能呼吸,不停的喝水,一会儿就沉下去了,然后是意识越来越模糊,突然,一只大手把我给从水底抓起来了,把我提回家,我边走边哭。因为这件事太过久远,我已经忘了到底是谁救了我了。但这是我第一次与死亡如此接近。

  高二暑假的时候,我家前面有些果树,院子里的小孩在摘秋子的时候,把电线给弄断了,我当时在场,大家都在讨论这个线断了怎么办,我想:这个电是从大队那边传过来的,也就是说大队那一边的线是有电的,那么另外一边的断线就应该没有电,我把这个线捡到一边去(太幼稚了)。当我伸手去抓断线的时候,一股电流从我身体里流过,我马上被电倒在地,由于手是抓住电线的,电流持续不断的从手上流过传入地下,我身体不断的在发抖,但奇怪的是,那个时候我的思维还很清晰,我想:我要用另外一只手去把电线弄掉!于是另一只手也搭上了电线,结果两只手都被粘在电线上面,甩不掉,我能清晰的听到余阿姨在我面前焦急道:“哎呀,怎么办哟!勇儿要死在我的面前了!”周围的环境我也能感觉到,但手不听指挥,这种情况大约持续了一到两分钟,伴着意识的模糊,意识逐渐化为空白。最后我的一个父辈无意经过险之又险地将电线从我手上拽出,捡回一条小命,再看我的双手,已经被电打焦了,相信再过一至两分钟,我就会真真正正地交代在那里。这是我人生第二次与死亡邂逅,

  回顾这两次死亡的过程,我发现了一个共同点,也许我们平时很害怕死亡,但当真正面对死亡的时候,根本就没有时间害怕。只有活人才怕死。

  这么多年来我一直在思考死亡到底是一个怎么样的过程,所以我假设这种场景,假如我是一个死刑犯,被枪毙的那一刹那,到底发生了什么,我想应该是子弹瞬间穿过脑髓,大脑机构被破坏,来不及感觉到痛,思维在极短的时间内,由混乱到停止,一生到此结束。再换另外一种场景。假如我是一个死刑犯,我被了砍了头,这样的死亡过程又是怎么样的呢?由于被砍头的时候意识还是清醒的,刀切下来的时候肯定能感觉到痛, 

  但痛肯定不是最主要的感觉,好像痛感要通过脊髓传导给大脑,不能呼吸,因为肺不能扩张,不能说话,因为气流冲声带才能发出声音,眼睛能够将外界的环境反映给大脑,这一刻,还不算彻底的死亡,大脑会逐渐模糊,因为血与营养给断掉了,这个过程大概会有十秒到一分钟,大脑的功能因为外界的因素给打乱,所以害怕情绪不会产生,也根本没时间害怕。大脑首先不足以管理器官,身体器官功能停止,眼耳口鼻,这个时候主观的意志已经不存在了,然后思维功能停顿,至此,才算真正的死亡。

  前面两种情形都是时间比较短的死亡,我再来设想一种死亡时间比较长的,饿死!假如对我停止食物供应,直至死亡的过程又是如何呢?饥饿是大家都经历过的过程,饿死之初,因为胃中的食物被消化光,胃壁会给大脑一个信号,饥饿的信号,这就是我们时常感觉到的饥饿感了,这是一种空荡难受的感觉。随着时间的推移,因为身体不能从胃中汲取营养,身体中各部分储存的能量化为养分,供应着身体的需求,饥饿感进一步增强,随着养分的供应不足,会产生头晕,眼花,四肢无力,消沉等并发症状,这个过程中,最难受的不是身体的状况,而是心中那种死亡逐渐靠近的恐慌感,但是时间的推移这种恐慌会逐渐消失,身体的痛苦,饥饿的感觉也会逐渐的消失,因为营养不足,大脑自顾不暇,恐慌即会消失,而身体的痛苦为什么会消失呢?因为疼痛本身是人体对于威胁自己生存的情况的一种反应,这种疼痛是有一个限度的,超过这一限度,疼感不会继续上升。比如用刀砍一下比用刀划一下来的痛,但腿断了的痛苦并不一定比用刀直接捅进大腿里的痛感强。这种情况一直会持续到饿休克为止,当然休克后,死亡的过程就是无声的也是无痛的。我只是举了几个死亡例子的过程,如果是有心人当然可以看出,病死与饿死实际上是有很多的相通之处的。

  最后我再模拟一种情况,最美丽的死亡,自然死亡,自然死亡当然很好理解就是老死,这是人一生的归宿,人从0中来,到中年间不断的积累身体资源,再到老年不断的消耗身体资源,直到再化为0。如下图: 

  
  人在自然死亡前,身体资源已经相当虚弱了,跟前面一样,身体的老化已经不堪支持庞大的身体需求,在某一时刻,因为某一器官不堪重负而停止机能而导致身体的全线崩盘(短板效应),这一时间点就是死亡临界点。一般来讲,老死会发生在晚上,人在睡梦中,但因为机能的衰败,在晚上三四点钟这个时候,因为氧气含量最低,那么这一时段必然需要更加强力的身体机能才能得到足量的氧气,但老化的身体已经不足以供给足够的呼吸能量了,于是逐渐的缺氧,意识在梦中模糊,呼吸逐渐的停顿,慢慢的,慢慢的,死去。前面我有讲过,大脑是分两部分运行的,一部分为冰山之上的“主观意识”负责思维,思考,感官,情绪等功能,一部分为冰山之下的‘运行机制’负责身体各系统的调节,管理等,这一部分虽然不为“主观意识”所感知,但它为“主观意识”提供了运行基础(甚至有可能“主观意识”只是这部分的功能)。当身体不足以提供氧气的时候,这种自动运行机制也会逐渐停止,但由于睡眠状态中‘自主意识’是处于休眠状态,所以这个时候是不可能有情绪波动的,这个死亡的过程是无痛,无感觉,无情绪的。也就是说自然死亡避免了人对死亡的种种负面情绪,所以,一开始我就说,自然死亡是最美丽的死亡——一点感觉都没有。我还有一个猜测,就是自然死亡时,人在潜意识可能知道自己正在死亡!因为人在没死之前“主观意识”不会处于绝对的休眠状态。也就是说有的死亡案例中可能会能出现“人在自然死亡过程中‘梦见自己死亡’的情况”。可惜,不能证明。

  虽然我只举了四个例子,而且全是我想象中的死亡的情形,我想这个应该跟实际死亡的情况相差不远。从这几个例子可以看出一个共同点,在死亡那一霎,根本就不可怕。但为什么一个不可怕的事情却有如此多的人害怕呢?如果我没有猜错,将有九成以上的人对死亡有一种先天的莫名的恐惧。这是为什么呢?实际上答案很简单,从人的纯物质的角度来讲,死亡是最大的失去。自私是人的天性,拥有就变成了人的本能,感受到了生的愉悦与血肉,而死亡本身将你拥有的东西瞬间全部给掠夺,包括生命的权利。谁人不怕?只有两种人不怕死,一就是一无所有的人,因为这种人不怕失去(罪犯)。二就是超感性的人,因为他会认为失去的程度有比死亡更强烈的东西存在(殉情,殉国),更厉害还有因为一次考试呀,一次辱骂,一次失恋而跳楼的――已经感性到登峰造极的地步了。说到底,我们害怕死亡是因为我们手上拥有资源。实际上我们根本就没有必要去害怕这个东东的。这里我再简单的将死亡分成三部分来论述一下:

  死前:临界点以前即我们还活着的时候,是思想最丰富的时候,也是最恐惧的时候,生命的多彩,丰富的思维,生活的点点滴滴都让人无比地留恋生命。迟早有一死的想法或多或少的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这句话我说了几次了)。我们害怕死亡是因为害怕失去,失去资源。一般这种情况会出现在老年以前。因为我们的身体资源还相当丰富,活着的感觉是相当强烈,不舍这是当然的。步入老年后,资源与欲望的占有量直线下降,这时候心态就会很平和,也能找到很多不怕死的理由,更多的是破罐子破摔的那种感觉(我猜的…_…!)。当然,要是能像我爷爷那样认为生老病死完全是自然规律不值一提的,境界就更高了。生命的过程某种程度上就是一个不断接近死亡的过程,所以很多人才郁闷。既要死,何以生?这也是为什么许多人在刹那的生命中去寻求那缥缈的意义的原因。

  死中:死亡有很多种,车祸,坠崖,枪毙,病死,老死,饿死,服毒,自杀……不一而足,当然公认的一点就是,死亡的过程越短,痛苦就越小,过程越长,就越痛苦。我还是坚持认为,痛苦最主要是源于精神与心理上面。前文讲过,死亡要经过意识模糊的过程,也就是说,面临真正死亡的那一刻,并不痛苦,但是那意识模糊前的那段时间,将面临心理压力精神压力双重重压。能顶得住的人实在是不多。就如我的第二次死亡历程一般,如果那个时候我真的死了,我从头至尾都没有一点的精神的压力,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意外死亡是仅次于自然死亡的美丽死亡方法。

  死后:这一阶段我就不知道如何下笔了,死后的一切都远离我们而去,不会再有认知,感觉,在死的那一瞬间,对死者来说,身外的一切都划上了句号,这个时候就是一陀蛋白质。之所以要写死后的过程,是因为很多人在寻找生命的意义的过程中,认为有必要为后人留下一点什么。当然他们也是这样做的,得到了后人的敬仰。而我认为呢。一切都是在活着的前提下才有意义,给老人死后一个风光的大葬,还不如生前让老人多开开心心。多磕几个头还不如多洗几次脚。多作几次揖还不如多盛几碗饭。我们对死者的一切行为都是作给活人看,这一点是无疑的。还有一点,我根本不信会有一个死亡者的世界,死者前往的世界,这是不可能的,如果有这样的一个世界,必然会存在另外一套管理死者的制度,而且这套制度还与人本身的世界有交集,这不仅夸张到没法相信的地步,而且与很多现实的情况相矛盾。这里我就不继续谈了。

  借鉴是最好的学习方法,我们经历的事情永远只是历史的一小部分,我们也不可能将所有的经验给完全亲历一次,站到别人的立场,感受别人的经历,然后化为自己的经历、自己的经验是一条捷径,这就是为什么我会站到一个将死亡者的角度去感觉死亡本身,通过这种感受,我真切的感觉到死亡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对待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