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迷徒-第1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最重要的,选择的同时就意味着放弃(作出选择是要付出代价的),放弃的同时也意味着选择,因为放弃也是一种选择,选择是为了得到,而放弃就意味着失去,这就与我前文中讲过的得到与失去的平衡相联系了――有所得必有所失。这就让我们不得不正面一个问题,选择是要付出代价的,成长必须付出代价,成熟必须付出代价,甚至有时这个代价是我们承受不起的,心智的成熟就同时意味着失去了童真,这就是白纸理论,每一个出生的时候都是一张白纸,成长就是向纸上泼墨的过程,泼的好,充满了美感,泼的不好,那么拭去重泼,不过重泼的过程将是毁灭性的,不仅效果不如一次性的好,而且拭的次数多了,纸也就烂了。
假设,一个女的,有两个男的在追求她,一个是有钱有地位但相貌一般的,另外一个是仪表堂堂,但是没钱又地位的,这个女的在最终选择了与那个仪表堂堂的在一起,那么在若干年后,她因为心智,认识都从当年少女时代的精神至上变成了如今的热衷于物质消费,那么她就可能后悔选了这一个有相貌没金钱的,也就是说她当年在选择了与这个有仪表的男人在一起的时候,就意味着她放弃了金钱与物质的追求!这就是选择意味着放弃的含义。又假如,她选择了与那个有钱有地位的在一起后,也许她过着物欲横流的生活,有一天,她又会后悔,早知道就与那个日子虽清贫、但是有才有貌的在一起,同样这也是选择就意味着放弃!
选择趋向于得到,放弃趋向于失去,根据人性的本能,索取的原则,也就是选择一种能‘得利’的状态才是我们应该追求的,而越是正确的选择那么就意味着得到的越多,失去的越少,所以正确的选择才是我们的趋向与取向,人人都希望达到这种程度。又根据:付出-回报=0的公式,你要得到得越多,那么付出就会变多,你要做出最正确的选择,即你作出了‘拥有更多’的选择,那么,选择的过程将会变得更加的艰难与复杂。也就意味着付出会更多。而失去本身不仅与个人的决定行为有关,还与地位身份价值与责任休戚相关,诸葛亮的一个决断可以决定历史走向,而周幽王玩个狼来了的游戏把王国给丢了。而真的玩狼来了那个孩子最多就是让村民骂一顿。这就是为什么人到了一定地位身份就身不由己的原因了,牵一发而动全身呀,到了一定的层次,那么与你处于利益共荣状态的资源就变多了。一个小兵挂了,挂了就挂了,一个将军挂了,可能把身后几十万士兵的身家都搭上去了。选择的错误有的时候不仅是意味着得到的更少,还有可能意味着失去的更多。
综所上述,选择是一件很复杂的行为,那是怎么才能达到一个更合理的选择呢?我认为选择应该具备三个一般原则(特殊情况暂不论)。
选择的前提:以个人的判断为出发点。即以判断者的角度为视角。
选择原则一:接受多于排斥。选择的结果虽然有让人能接受的,但也有不喜欢的,那么综合起来还是能接受的。即接受…排斥>;0。
选择原则二:得到多于失去。选择的目的就是让资源对于判断者来讲趋向于有利的的结果。即得到…失去>;0。
选择的原则三:做好选择错误的心理准备。这就是前面讲的预判后果。即选择能承担得起的后果,或者以之为出发点,为自己留点后路。如果能够承担选择的结果,那么再走,这也就是前文中的“觉悟”!
值得重申的是,以上的“接受”“排斥”“得到”“失去”,在以个人或者说主观判断为依据与前提的,所以有时候会出现个体与群体的价值观相背,或者大家的选择与自己的相反的状态,这个时候,群体的选择可以作为个体选择的参考,但依然以个人价值取舍为出发点。也就是说,大家都说别做/不做的时候,自已却选择不做/做的情况下依然符合选择的要点的,这个时候请同时参考原则三。
其实仔细看,前两原则实际上就是情感四象限中第一象限中的东西,根据图中,幸福是放在第一象限的,那么选择的结果也应该尽量趋近第一象限,所以才有前面两个原则,这不是什么新奇的东西。喔,对了,当不能抉择的时候,感觉是很重要的参考因素,所以原则上,原则一是应该重于原则二的。也就是说,情感原则上是大于利益的。这里说的是情感与利益不能取舍的情况,一般情况下当然是情感与利益取得平衡是最好的。
我们在做事的时候很重要的原则就是选择什么该在乎,什么又该不在乎。我有一个朋友,人很内向,她向我请教怎么变成一个外向的人,她总觉得自己与其它人话不投机,我就告诉她,要知道什么是自己在乎的,什么是自己不在乎的,我们在乎的东西,只能与好朋友分享,而不在乎的呢?我们可以与任何人分享。我也是一个内向的人,但是,认识我的人没有一个人能够看得出来!因为我总是有很多废话与人分享,而且我总是讲着无聊的笑话。据研究,人一天中讲过的话有95%…98%是垃圾信息,即废话,换句话说,在人与人的交流过程中,废话起着主导作用。所以即使是内向,也要学着去交流,废话总比没话强。另外,不只一次的遇到有朋友来问我,讲,生活中要面对的事太多了,有的时候选左也不是,选右也不是,总是犹犹豫豫,举棋不定。问我怎么办!我给了这类朋友们一个方法,我把这个方法叫做“七字真言”,这七字真言就是:“管他妈的,无所谓!”,要他们每当难以抉择的时候叨念这七个字,肯定有效。后来他们反映效果很好,我晕,当然效果好。不要看“管他妈的”是脏话,这个方法的精华就在这四个字上。也就因为无所谓多了,所以实在是想不通我平时总能看到要么大街上,或者是公众场合,地铁什么的,因为一点小事就‘横眉冷对千夫指’的人真是太多了,而就算是因为鸡毛蒜皮的小事大打出手的也不在少数。这就是‘在乎’与‘不在乎’的取舍问题了,有的人在乎的少,那么情绪就很难波动,有的人在乎的多,那么情绪就时常波涛汹涌!
取舍之道是人类行为中最复杂也是最重要的行为之一,既然讲到这里我再来讲一讲因取舍而衍生出来的成功之道,(我只简述一下,因为下文之论述有很大的争议)前文有述:有意义的标志就是意愿的满足与资源的占有,这也可以看作是成功的标志,即,有充足的资源来满足自我的意愿。从这个角度出发成功是有两条路可以走的,我们在失意之时,必然是因为目标没有达成,资源不够充足而引起的,资源不够,那么成功的过程就是积累资源的过程。
第1条――用时间换资源。这是绝大多数人估计百分之九十左右走的是这条路线。这是一个积少成多的过程,日积月累,功力见长,量变引起质变,积累起来的资源在某一领域达到一个难以企及的高度,这是一种成功,因蓄势而得的成功。
这一条路资本积累公式可以表示为:资源or资本=天赋×时间×效率。
天赋是一个人对于某一学问,学科,领域表现出的领悟能力。这是一个综合的能力,环境,社会,家庭都可以对之产生影响。对于每个人来讲,天赋可以看作是一个定值,当然,有意识的锻炼,熏陶,能加强这种天赋。不过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时间是一个人花在某一领域的时间长短,花的时间越长,那么积累的资源也就越多。
效率就是同天赋且同单位时间所积累的资源。一般是与专心的程度有关,越专心,效率也就越高。
从这个公式可以看出,资本的积累与天赋,时间,效率为线性正比关系。天赋越高,花的时间越多,越专心致志的人,越容易积累资本。没有天赋,不愿意花时间学习,而又三心二意的人越不容易积累资本。每一个因素都是积累资本的关键,每一个因素也都可以成为积累资本的累赘。第一个因素天赋不足,可以用另外两个因素来补充,所以郭靖傻得可爱(天赋不足,效率也差),却因为专心刻苦与努力(时间),杂七杂八地武功学了一大堆,变成一代大侠,杨康聪明绝顶(天赋高,效率高),但老想着歪门邪道(用功时间不足),所以郭靖最后当了东侠,而杨康却中了软猬狎的毒,死得不能再死。话说回来,正是因为杨康哥比郭靖哥聪明,才不愿花时间去坚持,可怜聪明给活活的变成小聪明。不知道种子原则大家有没有听过!成功只属于播种最多的人。实际上这就是我理论的一种应用,播种最多即最花时间。成功只属于花时间最多的人。不过话虽这样讲,这句话很有道理,但不全对!――还有效率因素呢。不过要是有人肯花无数时间去做一件事,说不定真能变成不得了的伟大人物呢!
请注意,我并没有讲天赋好,努力,专心的人就一定会成功,只说了这是积累资本决定因素,因为这只能积累内因,外因就是机遇,金鳞虽非池中物,化龙也需遇风云!不过上面的这个公式我想至少能够得出两点的结论:一。不管是谁。只要花足够的时间都可以达到任何前人的成就。重点就在‘足够’二字。如果你没有成功,那一定是时间没有花够。有一句话叫做“闲暇决定未来”。这个‘闲暇’。应该指的是空余时间的积累效应。即用休息时间做正事的人更容易取得成功。(‘正事’定义——自认为有必要达成的事)二。聪明人努力起来是很可怕的!聪明一般情况下代表的正是天赋好,效率高。再加上一努力。这样的人能达到的成就与高度是常人难以想象的。所以如果你聪明,请努力。如果你不聪明,也请努力。不聪明的人通过努力可以甩开聪明的人,而聪明的人通过努力也可以甩开不聪明的人。而最后我们说到懒人。我对懒人的定义就是:不愿意在同一件正事上花太多时间的人。天赋谁没有?是个人都有(不要跟我讲“植物人”没有的话。这样就没法切磋了),效率谁没有?是个人都有。时间?人人也都有。所以只是一个愿意与不愿意的问题。坚持与不愿意坚持的问题。所以决定一个人成就的三大要素的重要性依次是时间>;效率>;天赋。因为时间是决定性因素,所以不愿意花时间去做一件事的人,成就是最低的。综上所述:懒人,将一事无成!
第2条路――赌搏,这可不是贬义词。这是一个以小资源搏大资源的过程,这也是相当多的成功人士走的路线,这条路回报高,风险高,非有三分三者不可为,而且拥有第一方案难以相比的优点,可以节省时间,人生毕竟苦短,有大毅力行第一条路者而成功者实少,于是失败率高,却回报丰厚的第二条路成为首选,如果你走这条路,有五大原则绝不可忘。
1。见缝插针
2。抛砖引玉
3。得寸进尺
4。借势
5。以舍之名行取之实
见缝插针:我们都是有资本的人,只是资本有大小,资本越小局限也越多,受制于天,受制于地,受制于人。将我们的资本放到适当的环境就像种子放到适当的土壤,见缝插针原则就是寻找适用我们身上的资源的过程。比如,我们诚实守信,可以找诚实守信的行业,我们勤奋刻苦,可以找勤奋刻苦的工作。如果你是金鳞,那是见缝插针就是寻找风云的过程。眼光要宽泛,思维要活路,出手要果断,投资要慎重。不断的寻找适合自己生长的机会,不断的寻找适合自己出手的机会。我一直都有点烦哲学中的一个现象,我把它叫做“哲理现象”,过分的追求哲理,变得束之高阁,一句哲言,看起来很有道理,实际上什么也没说,或者明明很浅显的东西,硬是整成个跳跃性思维。所以我尽力不在这里犯这种虚无缥缈的错误。‘缝’是什么?‘缝’就是需求。有人的地方就有需求。
抛砖引玉:我们都是有资本的人,只是资本有大小,抛砖引玉也是寻找机会出手的方法,抛砖引玉也可以称为以物换物,唐伯虎同志的《十美图》从成本上来讲,纸,笔,墨,心思,也就二三十两银子,但是有人愿出5000仟俩白银来买这套巨作。对于唐伯虎来讲,他得到了所需白银,对于吴济渊来讲,他得到江南第一才子的真迹。这就是双赢!我们身上都有很值得别人相换的资源,如果没有,请用第一积累资源方案积累――(天赋×时间×效率)。用你的多余的资源去换你需要而别人多余的资源。比如你有学识,却没有发挥学识的平台,而某公司有平台却没有发挥平台威力的人才,这不就是以资源易资源的过程吗。一个是烂苍蝇,一个是臭狗屎,臭味相投,所以一拍即合。海里有一种鳄龟,身上有一个地方长得像一个小虫,所以没事老藏起来然后把那个肉须摇呀摇,别的鱼以为这真的是虫,于是上前觅食,结果鳄龟猛起,鱼被裹了腹。所以抛砖引玉之法有两种应用方法,一是以‘余’换‘需’,一是引‘需’蚕食。这两种情况在商战中是最常见的。以我们手上的资源为饵,放长线钓什么来着?
得寸进尺:这也是很好理解的,得寸进尺听起来可能不好听,我换一种说法,大家应该就认同了,它实际上就是,乘胜追击。成功的过程,一定是一换十,十换百,百换千,千换万的过程。因为基数与导数的原因,可能各个阶段时间有不同。但没有一个人能一换万(我讲的是主动方面,遗产之类不算)。如果有这样的人,能用手上的‘一’,通过自己的策略或者思考,最终直接挣得‘万’的资源。那么可以说,这种行为本身都已经脱离了‘人’能指代的范围。每一个得寸进尺的过程,放在大环境中看都是一个以小博大的过程,有了前面两点,也许你会找机会了,你会用机会换资源了。但是,你还得学会用换得的资源去换更大的资源。直到有一天,你觉得够了。有人说,我最讨厌得寸进尺了。如果你做人连得寸进尺都不会,我讲,你也不用混了。为啥,比如你现在正与一个美女处于拉拉小手的阶段,如果你不得寸进尺,那么你永远也不可能亲亲小嘴,如果你已经处于亲亲小嘴的阶段,如果你不懂得寸进尺,那么你也只能永远停留在亲亲小嘴的层次。反过来,如果你已经在亲亲小嘴了。那么从拉拉小手到亲亲小嘴的这个过程中。一定你应用了上面三个原则的其中之一,厉害的人当然是无所不用其极。不过这不是我要讲的重点。重点是,虽然你看我这一段又是拉拉小手,亲亲小嘴。看得很high?但是,你知道我要表达的意思吗?
借势:这个也很重要,在第三章我有一篇专门讲这个的。这里就不讲了。
第五原则:以舍之名行取之实,乃取舍之道的最高应用,而且是前面四个原则的总纲,不管你是见缝插针也好,抛砖引玉也罢,还是得寸进尺,都必须以这个作为基点,再来谈你的策略。什么叫‘以舍之名行取之实’?简单的翻译过来就是,用奉献的名义去作索取的事情。将欲取之,必先予之。这不是简单的你取我舍,玩得完全是人心了!――这可以从李宗吾的观点中得到佐证。人生本来就是一个资源交流的过程,这里的资源是物质与一切联系的总和(因为很多东西本来是微小的,但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变成自己的资源。比如你不小心撞了一个人,这微不足道的事,但也许你面试的时候,你的主考官正是你撞的这个人,那么这件事情本身就可以变成你手中可以调用的资源,例子太多,不一列举,所以这里要讲一切联系的总和。厉害的人总是能变废为宝,变短为长,优点在一定的场景会变成弱点,而弱点有的时候变成优点,所以‘弱’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弱’生长的土壤),你可以用手上的大资源去强吃别人手中的小资源,可以用手上的小资源博别人手中的大资源,也可以用手中多余的资源换取对自己有益的资源,因为本身就是资源的交流过程,所以有的人因为某种关系(如血缘),可以在不劳动的情况下得到资源的馈赠,看起来不公平,实际上很公平。不过从这种角度来讲,人与人是不平等的,有的人在襁褓中就被赋予了身份地位资源,这真是人比人气死人,还别不服气,好文凭就是不如好爸爸!而我们平时所讲的平等,大多是从生物学的角度来看的。
以舍之名行取之实,我真的不愿意把这个观点拿出来示人,但是它又是取舍之道的极致应用。真是矛盾呀。厚黑教主李宗吾曾说过:人的脸皮可以厚,心可以黑,(不是很赞同)但是脸上一定要装一层仁义道德!(知己呀!)古代打仗,不可能无缘无故的去打,总是要找一个理由,这个叫师出有名,在道义上占得住脚。从伊拉克战争也看得出来嘛。地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