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时代之穿越1983-第4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铭啊,你这可是羡慕嫉妒恨啊……年轻人这样可不好……”

    “去,我就是羡慕嫉妒恨了,怎地?”林一铭见不得戈文这副教育新人的嘴脸,直接和戈文翻脸了。

    “唉,我这次可是被你叔给害惨了”戈文叹了一口气说道。

    林一铭好奇的回过头来,“怎么会?我叔叔在这篇文章里可是把你夸得快要上天了,这还不好吗?”

    戈文苦笑一声,然后也不理林一铭,径直走到沙发前坐下。耳边林一铭大呼小叫的样子落到他的耳中就好像是在嘲笑自己一般。依戈文自己看来,他自己根本没有林萨说的这么崇高,还戈式散文,自己明明写的是文化散文、学者散文嘛,将自己的散文归纳为戈式散文,这么一顶高高的帽子扣下来,真的让他无可奈何。天知道,因为这么一个称号会给自己带来多大的麻烦,现在他是对这些无聊的争吵相当的厌烦呢。

    其实在戈文创作这两篇散文之前,历史上也存在类似的通过历史场景来抒发作者感情的文章,只是这些文章的艺术性和思想性都很平庸,没有戈文这两篇文章这样能够感动大多数读者,并jī起他们的共鸣。这个世上被苹果砸中脑袋的人很多,但只有牛顿才被世人所熟知,这只是因为牛顿是名人,只是因为他创造了万有引力定律。

    只是这文章已经发表出去了,时间也早已经过去了一天,现在是说什么都晚了,如果戈文事先知道的话,一定不会让林萨发表这篇文章,这是将自己放在其他作家其他写散文的作者的注意力上烧烤啊

    戈文的心情真的是有点百味交集。

    林一铭看到戈文一副深思的样子,挠了挠头,然后终于压抑不住自己心中的好奇,再次问道:“喂,你到底是怎么了?有什么事好担心的啊?”

    “一铭,你觉得你叔叔这篇文章很好?”戈文问道。

    “是啊,我叔叔的这篇评论把你的那两篇散文概括的很具体很形象的,一般人那会写的这般严谨呢。你不知道,今天我看了这篇文章后,就很受启发呢。前几天看了你的散文,觉得很感动很有共鸣,就试图模仿你的散文,呵呵,我的梦想可是当一个作家呢。可是写完之后,却一点感觉都没有。今天看着我叔叔的评论后才知道自己究竟差到了哪里……”说道这里,林一铭突然住了嘴,他无意间把自己试图也写文化散文的举动给说了出来,在原作者面前讲如此掉脸面的事太糗了。

    戈文没有注意到林一铭的小心思,他叹了一口气说道:“两个多月前的社论风bō你也是从头到尾经历了,这个世界上总有些思想顽固保守的专家学者,还有些人是很善妒的,他们自己做不到或者是想不到的事情,一旦别人做到了,就会分外的愤怒,会不分青红皂白的打击你、压迫你、bī你认错……你觉得我要是被套上这个‘戈式散文’的头衔,会不会再次引来其他人的争议呢?”

    “呃……”林一铭被戈文的想法给问住了,思维开始顺着戈文的话引申,然后他就发现事实果真如同戈文担心的那样,一定会有人跳出来议论戈文这个名头的,戈文的能力侧面反映了他们的无能……

    “放宽心了,古人说得好,不遭人妒是庸才,那些人只是嫉妒你的能力罢了。不要管他们。”林一铭只得这样安慰戈文。

    戈文点了点头,可是心中依然有些无奈,看来也只得像林一铭说的那样,就当是一群疯狗在luàn吠吧。

    继续求月票,目前暂排新书月票榜第13位,好歹今天要前进一名啊请大家帮我

    不说了,我接着再码下一章,今天还有一章,不过时间会很晚,大家就不要等了,明天上午起来再看吧。

    昨天回到家中,一直到中秋后才会再去单位上班。这一两天最少还会再来一次爆发的,不过具体的时间不确定。因为中秋到了,又是一个多月没有回过家,走走亲戚、见见朋友什么的,杂事还是很多的。

    最后在嘶声力竭的吼一声,有月票的兄弟们支持一下

    到了月底最后的几天,如果还在新书月票榜上的话,到时候一定会连续大爆,哪怕请假也在所不惜这关系到叛儿下个月的打算,必须要争取一下

    求支援



………【第103章 我要去敦煌!【第四更,求月票】】………

    第1第四更,求月票】

    不管戈文再怎么郁闷,接下来的这一天终于有报纸登载评论文章开始反对《羊城晚报》林萨的那篇文章,一场争议在所难免。

    针对《羊城晚报》林萨的那篇评论文章,《江南晚报》的副刊上连续登载了几篇反对的声音,其中一个评论家写道——

    戈式散文?这简直就是在luàn弹琴,单凭两篇文章就冠上如此名头,这样轻率和不负责任的做法简直就是荒唐至极。不管是什么体裁不管是什么文学样本,无不是经过几代人多少部作品的完善和修正后,才能成为一种文学派别,被世人所熟知,根本没有一步登天的先例……

    另外一份报纸《山西日报》的副刊则登载了一位专职从事散文写作的作者的言论,他同样认为《羊城晚报》的那位叫做林萨同志的评论文章一点都不像是一个职业编辑,写出来的评论很明显是没有经过大脑的思考,是情绪化的产物。他承认戈文的《道士塔》和《莫高窟》的文学价值和艺术成就,可是单单凭借两篇散文就将之归为“戈式散文”,他坚决不同意。

    这个专门写散文的作者在文章中指出,像戈文这样的文章之前也曾有过,譬如林语堂的那篇《东坡居士》,同样借历史中的一段场景抒发了作者的个人感情,难道说林语堂写的也是戈式散文?如果真是这样,可真是可笑之极,林语堂在写《东坡居士》的时候,戈文出生没出生还未可知呢。

    不过赞同林萨观点的作家和评论家的人数也不在少数,很多人认为戈文的这两篇散文与之前的同类型散文最大的区别就是戈文散文中那高度的哲理和文化关怀sè彩,这一点是之前的文章所没有的,是独一无二的,从这个角度看,戈式散文的说法也不算过jī。

    这场突如其来的名声之辩,对于读者们来说则平淡了许多,他们才不看重什么名头才不看重这些文人间的勾心斗角呢——不管什么样的散文只要能引起大家情感上的共鸣那就是好文章,至于叫什么名字,是很无所谓的事情,大惊小怪实在是闲的蛋疼的举动。

    甚至一些疯狂的崇拜着戈文的读者,在寄往报社的读者来信中写道:不管是谁只要能写出同样让我们读者敬佩的文章,都有资格独成一派,担心的只是你有没有这种实力而已

    再说戈式散文又怎么了?戈文写的散文叫做戈式散文难道有错吗?我写的散文还叫李氏散文呢

    呃,这个写信的读者正是姓李。

    评论界的争吵并没有打扰戈文的安宁,早就知道会出现这种情况的戈文,已经放下了自己喜欢阅读报纸上针对自己文章的评论,他现在一心的目的就是照顾巴金,然后在闲暇时间继续自己的创作。

    《瓦尔登湖》的译本已经被巴金寄往了北京的三联书店,暂时他也没有打算继续翻译国外名著的打算;什么诗歌、散文、小说也都需要某些境遇的jī发,没有创作的冲动他是不会去强行勉强自己的。目前他唯一创作的正是几个月前在妮可面前装神nòng鬼的故事——《达芬奇密码》。

    当初和妮可讲这个《达芬奇密码》的故事就是试图通过妮可的帮忙,将《达芬奇密码》在国外出版,然后赚取他穿越后的第一桶金。可是他之后的生活并不困乏,不仅在《收获》杂志社领着一份还算可以的工资,便是他平时零零碎碎发表的那些文章的稿费就让他的生活很好,这时候的作家只要有着真正的实力,那生活还是很不错的说。

    之所以突然又想起创作《达芬奇密码》,却是因为前几天他翻译《瓦尔登湖》所引起的。当看着梭罗那本英文原著时,戈文的脑海中不可抑制的冒出了《达芬奇密码》,如果自己也写一本英文著作……

    这个念头一旦产生,就再也无法放下,所以当戈文翻译完《瓦尔登湖》就开始了正式创作起《达芬奇密码》来,前世自己看过的是汉语版,这次自己直接一步到位写成英文版,省的到时候还得找人翻译。

    《达芬奇密码》自己是早晚都要写出来的,他就是想要靠着这本书来捞钱,尽管他目前还没有急需要钱的时候,可是想要实现自己的梦想,没有钱那是万万不能的。

    抱着平静和沉稳的心态,戈文并没有被外界的纷纷扰扰所打扰,没有了自己这个主角,想来那些争论会很快消失吧。

    可是这一天的晚上,戈文的注意力却再次回到了一篇关于自己散文的评论上。

    这篇评论的重点并不是自己的散文,也不是什么戈式散文的名头,而是详详细细的描述了作者亲身去敦煌窟游览时脑海里浮过自己那两篇散文的经历,睹物思文,由文去睹物,这样子的文章说是评论其实更准确的说应该是作者的一个游记。

    这个作者在游记中除了赞叹戈文的散文写得情景交融之外,更主要的是抒发了他对于敦煌文化的痴mí和眷恋,对于一直默默的坚守在敦煌那么恶劣的条件下埋头研究的敦煌学者们的敬仰和尊敬。

    他说,只要亲自到了这里,你才会明白为何戈文会在《道士塔》末尾会说,现在“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在外国”的说法得到了改变。

    他说,只有亲自到了这里,你才会明白为何戈文会在《莫高窟》的结尾说,“我们,是飞天的后人。”

    那些隐姓埋名、奉献了自己青chūn的研究者们他们当之无愧的是祖国能够在世界上扬名吐气的基础敦煌学在他们的手中荣归了故里,历史上有黑暗不用怕,王道士无意间犯下了滔天的过错也不用怕,只要中国有这些像研究敦煌学的专家们的存在,中国就无所畏惧,一定会屹立在世界的最东方

    我是北京大学历史系的一名毕业生,我要去敦煌,我要和这些让我崇拜的人一起工作

    ——这是这个作者文章中的最后一句话。

    戈文很欣慰,也很自豪,自己写这些散文的目的不就是希望能jī发国人的民族主义和爱国热情吗?如此一篇文章让他看到了自己原本期待发生的事情。或许这个北京大学的毕业生会在敦煌那片荒凉的土地上埋没一辈子,可是中国不就是需要这方方面面勇于贡献自己的人才吗?言语上的争锋总会在行动中暴lù出来,一个人只有成为思想者成为行动者才是真正的胜利者,这个北京大学的毕业生正是如此

    看过了这篇评论之后,戈文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一个国家不能仅仅靠着国民身体的强健而兴盛,更重要的是国民精神和意志。自己原本想要成为一个作家除了心中的爱好之外,不就是想要让自己的文章让自己的言行来改变更多的人吗?

    呼,这还仅仅是个开始呢

    与此同时,在戈文在家里阅读着《文汇报》副刊刊登的这篇由一个北京大学毕业生写的文章时,巴金同样接到了一个意外的电话,这个电话的主人很特别,他正是敦煌研究院院长段文杰。

    段文杰除了是敦煌研究院院长之外,还是中国美术家协会的理事,全国政协委员,自然和巴金相识,而戈文在写《道士塔》的时候,想要咨询一些关于莫高窟的史料,当时巴金给他的电话号码正是段文杰的办公室电话,《道士塔》结尾所说的日本专家说敦煌在中国,敦煌学也在中国的故事,正是段文杰亲身经历的事情,也是他转述给戈文的。

    电话里,段文杰很高兴,一接通电话,他就笑着对电话这头的巴金说道:“巴老,感谢你那个弟子啊,那个叫做戈文的小伙子两篇散文的威力都比得上原子弹了。你不知道啊,这些天报名来我们敦煌文物研究所工作的年轻同志可真多。等这批新同志到位以后,我们研究所的人员就一下子充沛多了,以后就能实施对莫高窟大规模的维修保护工作了,就是石窟资料的全面调查、石窟艺术、考古、佛教内容等研究工作也能同步展开,这可都是你那位小弟子的功劳哦。”

    “哦?是吗?”巴金的脸上先是惊讶然后就lù出了微笑,没想到受到鼓舞的年轻人还是有的嘛。

    “哈哈,是啊巴老,你帮我转告一下戈文,就说我非常感谢他,等哪天他来了敦煌,我请他喝甘肃特产的大酒”段文杰就像西北汉子一样爽朗豪放,可是知道他的人却知道他的老家其实是在四川绵阳。

    “巴老,我这次打电话呢,是无事不登三宝殿呐。我们研究所打算出版发行一本《敦煌研究》的杂志,我想在头期杂志上转载戈文的那两篇散文哩。”客套话说完,段文杰很痛快的将自己的目的说了出来。

    “你们要发行杂志?”巴金有点惊喜的问道,虽然不是敦煌学方面的专家,可是他也知道一本刊物对于敦煌研究工作的重要性,这不仅可以让敦煌学者们方便交流,更重要的是可以让普通的读者了解到敦煌学。

    “对,我们打算在第一期杂志,目前正在选稿中,我看戈文那两篇散文很应景呐,所以就想转载……”段文杰解释道。

    “没问题,你直接转载就行”巴金没等段文杰说完,就一口应承了下来。

    “呃……”段文杰停顿了一下,然后问道,“巴老,你不问问戈文吗?”

    “哼,这点小事老头子我还是能做的了主的,还怕那小子反天不成。”巴金被段文杰小心翼翼的提问搞得有些不高兴起来了。

    其实就算是问戈文,估计也是这样的结果,搞不好这小子连稿费都不要,这一点了解戈文的巴金可是心知肚明。

    “哈哈,那我可就用啦,到时候会把稿费和样刊寄过来的。”段文杰也是个痛快汉子,大西北的荒漠给了他豪爽的性格,既然巴金都这样说了,他还有什么犹豫的。

    于是在戈文不知情的情况下,他的《道士塔》、《莫高窟》再次被转载了一次,这一次这两篇散文将登上敦煌学的发源地,将出现在那些专业的研究人员的眼中。

    今天一万字有木有?

    看的爽快的话,就投几张月票吧,还差几票就又上升一位,叛儿很需要大家的支持

    今天的爆发就算是完成了,两三天内还有一次爆发,时间暂时无法确定,还请大家见谅。

    感谢一直都订阅、打赏和投月票的童鞋们,你们的支持才是叛儿码字的动力



………【第104章 开始煽动翅膀的蝴蝶【求月票】】………

    第104章开始煽动翅膀的蝴蝶【求月票】

    事情的发生就是这么凑巧,就在这天晚上戈文从报纸上看到了这则要去敦煌工作的评论的时候,巴金同样接到了敦煌研究院打来的道谢电话。这一夜不仅戈文难以入眠,便是巴金老人也在夜里辗转反侧,作为一个人民作家不就是希望自己的文章能够被读者喜欢,能够让读者接受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在潜移默化中追求真善美吗。

    第二天一大早,戈文就拿着昨天晚上林一铭带回来的这张登有那个北京大学毕业生评论的《文汇报》兴势冲冲的来到了巴金的家中,他很想让巴金也一起分享这篇文章,这种无法用语言描述的成就感,实在是让人着mí。

    于是一进屋,戈文就立刻窜到正在书桌前看着今天的报纸的巴金面前,笑嘻嘻的将自己手中的《文汇报》递了过去,然后指着那篇评论,说道:“巴老,这里有篇关于《道士塔》和《莫高窟》的读者评论呢,您老看看哇。”

    巴金扶了扶脸颊上的老式眼镜,抬头看了一眼满脸笑容的戈文,就低下头去看起这篇文章来了。

    很快的巴金就将这篇充满了感情的评论文章看完,然后他摘下眼镜,身子往椅背上一靠,微笑的看着戈文说道:“戈文,这篇文章似乎和你的散文关系不大呢,如果不是里面写了一段关于你散文的感想,恐怕这文章根本就不是一篇评论,应该是游记才对。”

    戈文挠了挠头,不理会巴金的打趣,反而有些兴奋的说道:“巴老,这篇文章是不是评论对我来说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篇文章的作者,这个北京大学的毕业生正是看了我的这两篇散文才涌起了去莫高窟游览的想法,而正是亲自去了敦煌、亲自看到了解到敦煌文化的灿烂,才生出了要从事保护敦煌文化的工作念头,哈哈……这还是我第一次看到有读者被我的文章所影响呢这种感觉实在是太bāng了”

    “呵呵,”巴金看着戈文自豪的表情,不由的微笑了起来,他心里也为戈文感到高兴,这样的文章对于一个作家来说比什么奖项更加的动人,是一个作家能够收到的最高的褒奖。

    “说起这事,倒也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