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人生困惑问庄子-第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起,但是他从来不在意。庄子说,名非我所有,身体非我所有,所有的一切都非我所有,那怎么办呢?一切都是自然而然形成的,如果该我出来,该说话,我就说话。他喜欢把自己比喻为:风吹过来,叶子就飘起来;风停下来,叶子自然停下来。当我出名的时候,不要太在意;当我名声过时了,别人现在不认识我了,忘记我了,我也可以放得下。这才是一个比较正当的方式。但是庄子的思想比较适合成熟的人,你对一个中学生说,学庄子不要好名。那他说,干吗考试呢?那糟糕了。我们谈这一系列有关人生的困惑,要记得,青少年听听就好,等将来成年进入社会之后,再多想一想。你现在看的话,说不定有时候一两句话没听懂,有了偏差之后说,那我干吗考大学呢?干吗出名呢?这也是一个问题。
主持人:有这么一个笑话,有一个人想在墙上挂一幅画,赶快找来锤子、钉子,一钉,墙上吃不住这个钉子。别人告诉他,在墙上先打个小木楔子,钉在木楔子上面,这样钉子就够牢了。于是,放下钉子找木头,找着以后,木头太大了不适合;再去找斧子,找着了以后,觉得斧子也不行,得锯;又去找锯,找到锯子以后,发现锯子少了个手柄,又去找手柄;就这样一轮一轮地,等到他把所有的东西都凑齐了以后,忘记自己今天要干吗了。所以我们处在这个名利场当中,是不是也会导致这种晕头转向的情况出现,所以才会心生烦恼?庄子能够带给我们一个什么出路?
傅佩荣:这个问题使我想到金庸小说里面的西毒欧阳锋,欧阳锋练功练出了差错,忘了自己是谁,到处找人问:我是谁?我是谁?黄蓉就跟他开玩笑,你是欧阳锋。他接着说:欧阳峰是谁?从金庸这个故事就知道,名是身外之物,当你患了健忘症、老年痴呆症,根本就不知道这个名字是谁的名字。你这一生活在世界上,当你做梦的时候,你记得自己是张三、李四吗?都忘了。庄子的这种思想就是要让我们知道,庄子绝对没有反社会倾向,他对于社会是尊重的。所以我们学庄子一定要切记,不要认为,庄子针对儒家是对着干、批判,等于你讲名,我就说名不好;讲利,我就说利不好。庄子不至于如此,他是非常随顺的。青少年时期,在人生的方向上,追求好的功名,一辈子努力奋斗追求好的名声,对社会也有用;但是,到了中年阶段还放不下、看不开的话,恐怕“名”就变成了困扰,让自己的生活非常的外在化,完全注意别人怎么看你,你应该有什么表现,遵照别人的眼光来看,这样生活就很累了。在这个时候,我们就要转个弯,设法把这些都放下。
主持人:我们每个人在追名追得很累的时候,在为名所困的时候,不妨停下来,仔细想一想,庄子都告诉了我们一些什么。只要思考一番之后,您的脸上一定会浮现出来欣慰的微笑。
面对生老病死(1)
主持人:庄子他是如何看待死亡的呢?
傅佩荣:这是一个大问题,因为作为一个大哲学家,像庄子这样的人,他必须对死亡有某种态度。人难免碰到生老病死的问题,庄子的态度如何?《庄子》里面有一段提到他的太太过世了,他唯一的好朋友惠施去看他,到了庄子家里,吓了一跳,庄子在家里鼓盆而歌。惠施就很生气,他说,你与妻子一起生活,她把孩子抚养长大,现在年老身死,你不哭也就罢了,竟然还要敲着盆子唱歌,不是太过分了吗?
主持人:有一些人在读到这个地方的时候,也会想,妻子尸骨未寒,你就开始敲锣打鼓,太不讲人情了吧?
傅佩荣:其实完全冤枉,庄子对于感情的问题看得很淡,他希望不要让感情影响到内在的自我。面对惠施的责问,庄子回答说,不瞒你说,开始的时候,我也难过,一辈子生活在一起,现在死了怎么不难过呢?但是,后来想通了,就不一样了。他想通了什么呢?他说,很久以前,我太太还没有出生,她是荒烟蔓草里面的一堆气而已,我的岳父母把她生下来,她长大成人,嫁给我,跟我过一辈子,现在死了,又回到荒烟蔓草那一堆气里面去了;所以,她从气中来,又回到气中去,以天地为家,正逍遥自在,我哭不是大煞风景吗?所以替她快乐、欢乐一下,鼓盆而歌了。
主持人:庄子认为死亡实际上是一种回家的概念,回归到原始状态的概念,不应该悲,反应该喜。
傅佩荣:当然,如果喜过头了,让别人很诧异,这也不好。庄子希望我们真正对死亡了解之后,就会化解情绪上所有的问题。他为什么后面要鼓盆而歌呢?他是替她太太唱歌,就是说,恭喜你回家了,解除了人间的烦恼。我们有时候会觉得,一个人如果很穷,穷了一辈子,死了也算是解脱了。庄子认为,气的聚合就是生,气的分散就是死。我们现在说,这个地球上曾经活过的人,超过九百五十亿,现在活着的人六十五亿。请问那过去的人到哪里去了?就在我们呼吸的空气里面,脚下踩的灰尘里面,都有前人身体的一部分,所以这个气不断地组合又不断地拆解,宇宙自古以来不就是如此吗?从这个角度来看人的生死,很容易看得透彻。
主持人:这么一说,庄子的理论非常符合我们现在所说的物质转化和能量转化守恒的概念。如果说听完庄子的生死观之后,有人敲锣打鼓,说哪天我盼着我自己赶快死。我估计不太可能出现这种人;这种人要是出现了,也是不正常的,大多数人在面对死亡的时候还是非常恐惧的。今天我们讲生老病死,“生”当然让人都感觉到欣喜,不用去多说。但是讲“病”和“死”之前,我觉得“老”也是一个问题。“老”不一定直接面对死亡,但是它面对的是一种衰退,于是很多人就去美容,以求驻颜,留住青春,用现在时髦的话来说:紧紧地抓住青春的尾巴不放。庄子对待这样的人,有什么建议?
傅佩荣:说实在的,庄子那个年代恐怕很少有人会像你所说的,现代人这么急切想把握住青春,他们大概也没有这么好的生物科技,可以来让你挽回青春。我在德国呆过几个月,学了一句话:真正的老年是在你现在的年纪加十五岁。不管你今年多少岁,你都要想,所谓的老是比你现在多十五岁。我今年如果九十,所谓的老是一百零五岁,才是老。这样想的话,就没有什么老的威胁了。
主持人:前一阵子流行这么一个观点:人生六十才开始。也许吻合您刚才在德国听到的那句话。那么在庄子的思想当中,有没有关于养生的一些秘诀?
傅佩荣:这一方面他谈了好几段,这也是为什么后来很多人说学庄子之后,最高的境界是要羽化而登仙。庄子养生最基本的原则是恢复婴儿状态,从老子到庄子都一样,要学习婴儿。因为婴儿基本上整个生命很柔软,好像是很柔弱,柔弱正好胜刚强。大风吹过来,那种太刚直的树木容易被吹倒,但柳树从来没有听说被吹倒的,柳枝随风飘,很柔弱,在大风扫过之后,反而可以存活下去。婴儿除了身体柔软之外,还有什么状态呢?他心思单纯,从来没有想到各种对立的、紧张的关系。你假如没有复杂的心思,你跟外界的生物都可以相处得很愉快,譬如,你看到很多鸽子满地飞走,你并不想抓它,它也毫不在乎,甚至在你身边跳来跳去。如果你起了念头想抓它的时候,它立刻逃走,为什么呢?因为人有杀气。就像武侠小说里写的,人还没有出场,杀气就透出来了。可见,人跟其他万物的生命也是一样。我有时候读《世说新语》,觉得里面描写最美的是:鸟兽虫鱼都来亲近我。因为我没有害人之心,也没有害物之心。在《庄子》里提到养生时,就希望你恢复到婴儿那种状态:心思单纯,没有任何欲望,跟外界的事物没有冲突,没有矛盾。这样的一个人,他的生命自然就合乎养生的道理。 txt小说上传分享
面对生老病死(2)
主持人:其实庄子本人对自己的死,态度也非常的鲜明。他行将就木,他的学生就想,老师快要死了,生后一定张罗一次隆重的葬礼。庄子说,那有什么好葬,我从来就是以天地为棺椁,日月为帘壁,我还需要什么葬呢?他这个生死观好像和西方的生死观有很多的不同。
傅佩荣:对。西方的生死观非常复杂。我经常想到的是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的生死观。苏格拉底的生命遭遇非常特别,活到七十岁,被人家告了,说他对神不敬,腐化雅典青年。因为雅典青年本来对长辈都很尊敬,苏格拉底对他们说,你们要追求真理,不要只是盲目地尊重别人。因此他们就变得对长辈不够尊敬了。后来苏格拉底被判了死刑,真是冤枉。被判死刑后,正好碰到雅典有一个庆典,一个月内不能杀人,苏格拉底也就在监狱住了一个月。这个时候他的学生都准备好帮他逃狱了,跟监狱的警察、狱卒都说好了,但是他不走。他说,你们依法审判我有罪,我绝对遵守法律。因此他的学生柏拉图和别的学生们,每天都到监狱去看苏格拉底,看了之后痛哭流涕。苏格拉底说,你们痛哭什么,又不是你们要走,是我要走,我都没有哭。学生后来问,难道您真的不怕死吗?他就说了一段话,这一段话在西方两千多年来,还有它经典性的价值。他说,死亡只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是死亡的时候,好像睡觉不做梦,一路睡下去了。平常我们睡觉的时候,能够不做梦会觉得睡眠品质很好。现在死亡之后,你完全不做梦,你为什么生气呢?你应该很高兴,从此可以好好做无梦的安眠了。
主持人:他把死当成高质量的睡眠。
傅佩荣:没错,这是第一种。第二种是,如果死了以后还有灵魂存在的话,这个时候更好了。为什么?因为身体是灵魂的监狱,当我活着的时候,摆脱不了身体,死了之后灵魂可以自由翱翔,回到我所向往的古人的世界,跟那些人来往做朋友,那不是更好吗?你看,他提出这两点,完全没有废话。死亡就是两个情况。从理性思考死亡,西方到现在也只有这两句话。你如果说,死了之后还有轮回,还有审判。很抱歉,那是宗教,我们现在不谈宗教。在庄子看来,对于死后是不是去哪里,都不要管它;人的生命是气的聚跟散,真的到了该走的时候,也不需要任何情绪。庄子还认为,人生的任何情绪,包括喜怒哀乐,都是一种良好资源,你好好地,为什么要喜怒哀乐呢?我们都知道喜、乐一般人都比较喜欢,怒、哀一般人都觉得不太好,但是不要忘记,喜、乐同样耗费能量,有时候还乐极生悲。
主持人:人类的任何一个表情,任何一个情绪,都要耗费我们的精气神。
傅佩荣:你说得没错,庄子希望我们全身保真,保住我真正的生命的能量。然后活在世界上跟婴儿一样,好像很无知,因为在“道”里面,谁有知识呢?你越是有知识的,越是限制在你的牢笼里面、知识的困境里面。你完全没有知识的话,就跟小孩子一样到处跑来跑去,随心看天上的白云飘来飘去。庄子用各种方法来描述那种活在世界上的状态,就好像风吹过来,一片叶子跟着飘,风停了,它就停下来,根本不需要有自己过多的一种作为。如果说我要刻意养生,在《老子》里面就提到人间很多人为什么死。十个人里面,有三个寿命到期死了,有三个是不幸发生战争被杀死了,有三个是养生养得太好,死掉了。真正符合标准的,十个里面不到一个。
主持人:两千多年前的这两位哲人,他们对于生死的观念看起来都是神乎其神,虽然有一些不同,却是殊途同归,让人们消解对死亡的恐惧,认为死亡不可怕,也许就是换一个方式存在而已。
傅佩荣:说到消解对死亡的恐惧,西方还有一个哲学家伊壁鸠鲁说得很好。他被称作享乐主义者,别人问他说,你们这个学派的人不怕死吗?他回答得很简单,我还活着,并没有死,干吗怕死呢?我死了之后,自己就没有感觉了,我干吗怕死呢?
主持人:他这个说得更有意思了,反正还没有发生,我干吗要怕它呢?等到我该去怕的时候,我已经没有感觉了。今天听了中西方的一些生死观之后,非常受启发。当然,我们今天是就人生困惑问庄子的,听了庄子的生死观,当然也不可能说,有人敲锣打鼓欢送自己赶快回老家,不是这个概念,我想这样的人是不正常的。那么,人人其实都怕死,还有一个是人人都怕衰老。照您刚才这样说法,刻意地养生反倒会加速衰老,是这样吗?。 最好的txt下载网
面对生老病死(3)
傅佩荣:说得没错,就是所谓的富贵病。现在很多人为了养生,采用各种秘方或者各种手段;但是秘方和手段本是平常可以取得,也不是你每天都要去做的。结果你在这一段时间里,也许得到了某种改善,一旦过了这个机会、这个阶段,你不太容易取得这些资源,你也不见得去运动了,到时候恐怕衰老得更快。所以对于衰老的问题,我们常觉得最好是顺其自然。当然这句话说得很容易,做起来难。我最羡慕孔子的就是他提到自己“不知老之将至云尔”。我觉得,对死亡有两种态度:第一种是把死亡当作一个结束,第二种是把死亡当作一个目的的完成。像我们看电影,尤其是外国电影,最后都来一个“END”,结束。“END”这个词有两个意思,一个是结束,一个是目的。你这一生有没有一个目的呢?我习惯把死亡当作一个目的的完成。如果你这一生每一天都在尽责任,像完成某种生命的目标,死亡就是划上句号——一个圆满的结束。如果你这一生浪费时间,像孔子骂他的老朋友原壤,因为这个人“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一辈子没有做过什么好事,只是这样活着,到最后活得很老,还不死,孔子说他是伤害了做人的典型。年轻人看到他之后,会觉得,我何必做好事呢?做坏事不是一样活得很久?这可不得了。死亡一方面是结束,但一定不要忘记,死亡也代表一定目的的完成。儒家、道家……真正的哲学学派,都会把这个目的当作一个死亡的检验。假如你死之前,请问,你这一生达到了什么目的呢?孝顺够了吗?做人处世讲道义了吗?对自己作为君子能不能满意呢?有很多问题你可以问自己,这样一来,就可以把我们平常对于死亡的恐惧、衰老的恐惧转移一个目标,转移一个方向。
主持人:照您这样说的话,那是不是我们现在社会上的很多习惯,譬如美容、驻颜,甚至吃一些营养品来保持自己现在的健康、美丽的容颜等等这些,都是不符合庄子所谓的道。
傅佩荣:说实在的,我们很难这样判断。一般人会说,我把我自己弄得整齐漂亮一点,别人看了会很开心,这是合乎社会上的礼仪,没有什么异议。一个社会一定有外在的各种要求,但是如果你念兹在兹、刻意追求,就不好了。有时候,一些年轻的学生说,老师我要去整形,要跟韩国什么明星一样的。我说,这可不好,这代表不孝顺,你父母都不认识你了。
主持人:对,过去中国有传统,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所以说现在美容,放在儒家来说的话,那是不孝。那么,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任由自己这样衰老下去吗?
傅佩荣:在《庄子》里面还有很多有趣的人物,其中有一个最特别的,叫做支离疏,听名字就知道这个人长得支离破碎了。这个人驼背严重到什么程度呢?头在大腿中间,发髻指着天,这样一个人,大家看着都觉得好惨,这么严重的残疾,但是你不要笑他,他还同情你呢。譬如,现在开始征兵了,我们健康的男子都要去当兵,紧张得要命,他在那儿双手环在胸前,跑来跑去,没有人叫他去当兵;等到要发救济金的时候,他第一名。结果他完全忘记自己长什么样子。庄子的目的不在于说残疾怎么样,而在于说,不要在意你长什么样子,重要的是,你能不能够对于身、心加以修炼,修炼到一定的时间,完全忘记自己长什么样子,年纪多大,是不是老了,是不是生病了,完全忘记了。完全忘记了之后,你对当下的每一个刹那,所接触到的人事物都可以去欣赏、品味,这样他的生命所谓的密度就会比较高。
主持人:尽管我们说,人之衰老是一个自然规律,庄子认为不应该要去强留青春,但是很多朋友依然想通过各种各样的手段留住自己的青春,我觉得这也不应该苛求他们吧?
傅佩荣:对,您这一点是说对了。庄子有一段话,完全是一样的意思。前面也提过,他说有一个公子,他又想荣华富贵,又想去隐居山林,该怎么办呢?庄子的建议很简单,如果你勉强,就不要做。就这么简单,我对于自己的老我不能接受,我要设法去美容一下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