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靖康国殇纪事-第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下东北苦寒之地的生活。
第 七 回 二敌酋分路取大宋 郭药师反水献燕京(6)
另外,对宋朝这个天朝大国还有一些景仰的金太祖已经去世,金太宗在对外关系上都听从宗翰和宗望的意见,这两个人可都被宋朝黑过,早就怀恨在心了。
宗翰本来对宋朝招降纳叛之事就很不满,加上他的妻子萧后原来是天祚帝很受宠的妃子,为了给以前的夫君报仇,知道消灭金国是没有指望了,但是助纣为虐的宋朝可是软弱可欺,再说这两家打起来说不准天祚帝还可以“复国”呢,所以极力怂恿宗翰攻打宋朝。
宗望在索要二十万担军粮方面被宋朝玩儿了一把,他的妻子是辽天祚帝的女儿,原为辽国金辇公主。这位公主恨死了赵宋王朝,她晚上向宗望猛吹枕头风,卖力地挑唆金人侵宋。结果是宗望与宗翰这一对金国的顶梁柱,叫嚣攻打宋朝最为厉害了。
除了这两个金国的实力派人物,还有很多人对宋朝不满。
金人反辽以后,随着金军摧枯拉朽的攻势,辽国的大臣纷纷改换门庭弃暗投明,其中很多人成为缺少人才的金国的重要谋臣。这些投降辽国的契丹人和汉人,为了报复宋朝在朋友遇难时在背后捅了一刀子之仇,极力劝导金人不要信守与宋朝的盟约,南下攻打宋朝。
早在宋金讨论交割燕京等地之时,投降金国的原辽国大臣左企弓(后来被张觉勒死后喂了鱼)就曾经向金太祖献诗云“君王莫信捐燕议,一寸山河一寸金”,据考证是因为金太祖阿骨打听不懂的缘故。本来嘛,人家就是斗大的字不认识十升,你跟人家献上诗词一首,不是给人家添堵吗?反正金太祖没有听这些辽国叛臣的话,还是考虑到盟国的关系,没有在返还燕京时设置障碍。
金太宗即位以后,辽国降将时立爱、刘延宗被金太宗任命为国相,耶律余堵、缔里、乙信、王芮都是领兵将领。这些人原本就是燕京人,他们在燕京一带有很多的亲戚朋友,还有大量的田宅与财产,并且祖坟还在那里,鼓动南下侵宋,自然就成为了这帮人发自肺腑的心声。
另外,金国在把燕京一带的土地交还给宋朝以后,按照与童贯的置换“常胜军”的约定,驱赶燕京的居民去金国上京地区。燕京人当然不愿意去那种在当时鸟都不愿意拉大便的地方,金人就对他们说“你们被迫迁移,就是因为宋朝不愿意归还常胜军,是用你们还有你们的田地财产作为交换的”。
本来燕京的汉人出于民族感情对宋朝还有一定的好感,对于童贯代表宋朝把他们推给了金国很不满意。这些人在张觉事件后返回燕京,发现原本属于自己的田宅土地都归了常胜军,自己成了无家可归的人。这些人顿时感觉“我很爱国,但是这个国家并不爱我”,便对宋朝彻底失望了,这种失望随即就转变为了仇恨。他们派出代表对宗翰说:“燕京等地的疆土,本来就不是大宋的,不能随便给他们。那里是我们的桑麻果实所在,又是兵家必争之地,放弃就太可惜了。”他们甚至建议宗翰把燕京等地的汉民组织起来一支军队,作为攻打宋朝的先锋军。你看看,伪军就是这样形成的。
在抗日战争时期,由于蒋介石政府的###以及打击异己,我国出现的投降日军的伪军可谓壮观,伪军队伍大约有150万人,数量已经超过侵华日军的总数,这些人对日本兽军毕恭毕敬,对自己的人民和抗日军队都凶狠残暴。其中,伪军吴化文部在苏北鲁南地区制造的“无人区”,所用手段日本人看了都有一些敬佩。 。 想看书来
第 七 回 二敌酋分路取大宋 郭药师反水献燕京(7)
另外,还有一些真正的伪军。宋朝在和金国商议燕云之地时,曾经招募了云中一带的流民组织了“义胜军”,并让他们守护在金国的前线地区。宋朝的军官别看打仗很废物,但是搞一些欺诈压迫还是很在行的,克扣军饷,鞭打士卒,甚至把不合格的士卒贩卖给金人当奴隶,激起了兵变,隆庆府的义胜军三千多人就叛宋降金。
原来的辽国将领郭药师率领常胜军投降宋朝以后,宋朝特别重用,给予军饷特别多,收复燕京之后便令常胜军驻守,以保卫宋朝的北部边疆。但是,在令宋朝十分丢脸的“张觉事件”以后,常胜军看到金人索要张觉,宋朝就把张觉杀了并且把人头装在盒子里面送给金人,另外还赠送了他的两个儿子的人头,如果金人索要常胜军怎么办?
因为常胜军的主力就是奚族人,按照宋金盟约,奚族人属于金国,他们恐怕自己也要落到张觉的下场。因为血淋淋的事实表示,宋朝人是靠不住的。因此,很多的常胜军都投向了金人的怀抱。
这些人对宗望说,常胜军内部人心浮动,除了郭药师还有报国之心外,其余的人都想叛离宋朝,并且宋军中除了常胜军还有一些战斗力外,别的军队都是豆腐做的,在金军面前肯定是不堪一击。历史证明,除了郭药师忠心报国之外,剩下的都是事实。
还有一个金国仇恨宋朝的原因,就是宋朝的一些人总是认为自己很聪明,把人家当蛮夷看待,拿人家的村长不当干部。在“海上之盟”中明确规定,以前宋朝给辽国的五十万两白银和五十万匹绢要转送给金国。
但是,宋朝的一些官员以为金国的那群土人“吃碗炒鸡蛋,就当皇帝饭”,为了中饱私囊,就采用了以次充好的方式欺负金人来自于乡下没有见过世面,不仅拖延交付的时间,而且在银子的成色以及绢的质量上面耍小聪明。
有一些辽国降金的官员,手中保留有以前宋朝送给辽国的岁币银绢,比较现在金国收到的货色,差距确实很大:银子的杂质很多,绢也比以前薄了很多。金国的官员获得了这些情况后,绘声绘色并添油加醋地向金太宗做了一下汇报,金太宗也认为“宋人负我”。
1125年俘获了辽国的天祚帝以后,在宗翰、宗望等权臣的极力劝说下,金太宗下定决心撕毁与宋朝的盟约,准备进攻宋朝。
曾经出使过金国后来被金人扣留不放的宇文虚中曾经作诗一首,叙述这一段宋金双方由盟友变成仇敌的不幸过程。诗中说道:“当时初结两朝欢,曾见军前捧玉盘。本为万年依荫厚,哪知一夜遽盟寒。”形象地描绘了那一段历史。
顺便说一句,这位宇文虚中先生在金国的下一位皇帝金熙宗即位以后,为了表明自己忠心宋朝,竟然组织人力刺杀金熙宗,妄图制造混乱,达到救亡南宋的目的,其忠心确实可嘉。
其实,宋金战争也是一场不可避免的战争,因为金国的侵略野心是不会停止的,特别是灭亡了辽国以后,宋朝肯定是下一个目标。只是宋朝统治者昏庸短视,官员###无能,军队士气低落,加上对金政策的失误,一系列的因素造成了金侵略宋朝的提前进行,
金军的做法向来就是,既然要打仗,就要保证胜利,不做没有把握的事情。与宋朝的战争已经提上了金国统治者的议事日程,金军也做了详细的计划,准备采取速战速决的方式解决宋朝。宗翰对金太宗说,宋朝除了在陕西西夏前线的几十万“西兵”与燕京郭药师的常胜军尚有一些战斗力外,其他诸军都不堪一击,进攻宋朝不需太多兵力,至于粮秣问题可以在宋境内解决。。 最好的txt下载网
第 七 回 二敌酋分路取大宋 郭药师反水献燕京(8)
向来老成持重的宗望也同意宗翰的看法,他甚至建议立即入侵,因为燕京等地区刚刚送给宋朝,宋朝还没有巩固的基础,现在出兵肯定可以取得非常好的效果。金太宗觉得“二人为领兵重帅,义不可夺”,于是“下定决心,排除万难,艰苦奋斗,去争取胜利”,金国侵略宋朝的战略就这样定了下来。
金军对宋的作战计划,也在宗翰和宗望的主持之下紧锣密鼓地制定下来。由于金国国力有限,也就是七八百多万的人口,况且大部分都是近年来刚刚占领的,人心也不稳定。并且,经过几年的战争,军粮奇缺,经不起长期消耗,所以侵宋战争自然要速战速决。
这个想法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德国法西斯的战术手段是不谋而合的。德国在“二战”时也是这样的情况,对英法盟国来说实力上不占优势,但是通过一系列的“闪电战”,德国克服了自己的战略纵深不够并且是两线作战的掣肘,在初期还是取得了辉煌的战果,把法国灭亡了,并且把英国军队赶出了欧洲大陆。
当然宗翰、宗望是不知道八百多年后还有这样一位能和他们媲美的人物,但是从战果以及当时的技术条件看,金对宋的闪电作战确实可以说做得完美无缺,当然做到这个完美无缺也必须得有宋朝这个废物的完美配合。
宗翰与宗望的具体想法是:继续和宋朝保持官方联系,在开战以前不打草惊蛇,尽量把开战的消息封锁。德国突袭波兰、法国、苏联以及日本突袭珍珠港都是采取这样的做法。金军以打击辽国的残余势力、军队演习、军马寻找草地的名义隐蔽地在边境地区集结兵力,不主动向宋军挑衅,战争一开始要采取不宣而战的方式,造成战役突然性,打赵宋一个措手不及。
战争开始后,第一天就要投入占据绝对优势的骑兵快速集群,高速机动向北宋腹地穿插,如果遇到激烈抵抗的城市,不急于攻城,派兵监视就可以了。通过一次快速而猛烈的打击,争取攻占宋朝首都开封,至少也要收回送给宋朝的那些土地。
1125年十月,也就是大宋宣和七年十月,金太宗正式下诏伐宋。以谙班勃极烈(金国的二把手)完颜杲(斜也)为都元帅,兵分两路:一路以宗翰为左副元帅,兀室为元帅右监军,辽国降将耶律余睹为元帅右都监,从西京(大同)攻取太原;另一路以完颜昌(挞懒)为六部路都统,宗望为南京路都统,刘彦宗为汉军都统。
为了更好地协调两军作战,东路军在燕山建立枢密院,汉人刘彦宗为主院事;西路军在云中建立枢密院,汉人时立爱为主院事。金人称之为东朝廷、西朝廷。
为完成闪电袭击宋朝的军事行动,金军将十二万精锐骑兵编组为东西两大突击集群。东路军六万骑驻云中,西路军六万骑驻平州,整个战役将在东起辽东西至河东的千里战线上展开。主力骑兵以最快的速度打到东京汴梁,不给宋朝以喘息之机,快速解决战斗。
金国军事当局对于开战的时间选择得也很仔细,将对宋开战的时间定在十二月初。之所以选择在寒冷的冬季进攻宋朝,主要是因为金军比较适应严寒气候,在冬季作战方面经验丰富。另外在冬天,河北一带河泊塘泺结冰,大地与道路也冻得非常坚硬,便于金军重甲骑兵机动。更重要的是,冬季的黄河进入枯水期,非常有利于金军展开渡河作战。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第 七 回 二敌酋分路取大宋 郭药师反水献燕京(9)
为了不让宋朝有所察觉,金国政府在十月底金军完成兵力集结与作战准备之前,尽量维系对宋关系,以避免打草惊蛇。为了阻止宋陕西军入援开封,金国准备在开战后,促使西夏参战并在西北发动攻势,将宋军主力尽量牵制在陕西。
1125年的整个夏季,金国一直在宋金边境,秘密集结兵力。到秋季以后,尤其是九、十两个月份,金军的兵力调动与集结达到了高峰,军事力量的集结地军队人数甚至超过了当地居民的人数。
这段时间,金国将大量的女真军、渤海军、奚军、契丹军、汉军从本土调往平州与云中。金军在边境地带频繁的军事调动,可以被视为大规模军事行动的先兆,这些异常,不可能不引起宋方的警觉。
九月,驻平州的金军在属县搜刮壮丁签军,距平州最近的清化县(今河北省香河县)榷盐场,也遭到金军洗劫,大队金骑从平州方向越境进入清化县,劫掠居民,焚烧房舍。为防不测,燕山宣抚使蔡靖一边修缮城池,一面以银牌飞报朝廷。
十月,河东部分州县上报童太尉:宗翰在云中集结大量军队,金将耶律余堵也至蔚州检阅军兵,金人在飞狐、蔚州等地筹集粮草,似有南侵之意。中山府知府詹度也报告,探听到金人调集女真军、渤海军、奚军、契丹军、汉军到边境附近驻扎。
山雨欲来风满楼,战争的发生总是要有征兆的。金军在边境地区调动异常的情报,汇总到汴京,并没有引起赵宋最高当局的足够重视。
在宋朝的历史上,边臣不愿意把敌人集结的消息上报朝廷,因为怕万一没有发生战争,就会被那些书生们扣上“妄启边衅”的帽子,但是这一次却是几乎所有的边境大臣们都在上报。然而即使这样严重,执政的宰臣们也并没有将边境州县的警报上奏宋徽宗,理由是朝中大臣正在忙着筹备郊祀(祭告天地之礼),正在等着宋徽宗给大家赏银呢,岂能因为上报边境告急而丢掉了皇帝的赏赐。
主管北方军事的童贯,对金军一系列可疑的动向置若罔闻。这位掌握着北方军事大权的统帅,没有做任何加强战备的事情,相反他却认为,有关金人即将南下的传闻,纯属无稽之谈。在其他将领的建议之下,他只是派出了马扩等使者,去云中的宗翰大营,以商议金国归还蔚州、应州以及飞狐、灵丘两地区为名,探听金兵是否有南侵之意。
宋方要求归还金兵占领的地区,宗翰却要求宋方再割让新土地,甚至要求把黄河以北的州郡都交给金人,双方肯定是不欢而散的了。童贯这才意识到金人这次是来动真格的了,但是宋朝与金国结盟,他是主使和执行者,自己也不能随便扇自己的嘴巴呀。而且他也没有及时把金人的要求汇报宋钦宗,继续派遣使节进行交涉。
1125年12月初,金军的东西两路军队在绵延千里的战线上,同时向北宋王朝发动了进攻,由此拉开了北宋靖康之耻的序幕。
完颜宗翰率西路军一路过关斩将,进攻河东重镇太原,在太原的城下受阻。完颜宗望率东路军自平州、上京出发,从南北两个方向对燕京发动钳形攻势。
开战后,金东路军进展神速,十二月三日完颜昌指挥的东路军南进兵团攻占燕山以北的重要关隘古北口,同日攻陷檀州(今北京密云)。完颜宗望指挥的东路军西进兵团迅速通过辽东走廊越过河北玉田,于十二月七日攻占燕山以东的重镇蓟州(今天津蓟县)。面对金军的凌厉攻势,北宋燕山府的部队仓促应战。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 七 回 二敌酋分路取大宋 郭药师反水献燕京(10)
十二月七日,就在金军攻占蓟州的当天,新到任的知府蔡靖命郭药师、张令徽等率领常胜军以及宋军主力步骑四万五千人在燕京以东的潮白河畔(今北京通州正东十公里,小帅的老家附近)拦截金军。
金军的主力从河北三河出发,到达潮白河后,涉水而过。在开战后,张令徽率作为常胜军先锋的宋军不战而遁,金军全线出击河对岸郭药师的常胜军的中军。由于常胜军早就有投降金军的想法,根本没有任何的斗志,郭药师全军覆没,大败而归,东路军向西乘胜进逼燕京。
知府蔡靖得知前线兵败如山倒,不知所措,急忙召集驻燕文武官商议御敌之策。不料郭药师与金人早就已经勾勾搭搭了,借赴府议事的机会,率精兵发动兵变,劫持知府蔡靖等人投降金国。郭药师可以说是金国灭亡北宋的第一功臣,也是北宋的千古罪人,他的临阵叛降对于战局的影响非常巨大。
著名的儒学大师朱熹曾经说过:“郭药师其人甚狡诈,靖康之难,正源于此。”在宋金交战前夕,宋军的主力是陕西军和郭药师统率的常胜军。常胜军是辽国的降兵组成的,战斗力尤其是骑兵比较强,负责燕山府的守卫,是宋朝在河北唯一一支有战斗力的军队。正是因为常胜军的临阵叛变,打乱了宋军的部署,使其一开战就处于很不利的处境。
宋朝君臣对于郭药师的待遇可谓不薄,自从他叛辽降宋以来,地位不断提升。宋徽宗本来想把他倚为长城,对他可谓是恩宠无比,把他升职为武太军节度使,加检校太保,同知燕山府,并且还赐给他很多的金钱美女。
郭药师也很会使两面三刀的手段,对宋徽宗大表忠君爱国之心,对那些权臣则施展金钱开路的手段,一时间,宋廷上下对他都很满意。本来郭药师只有一万多人,在三四年的时间里就增加到十几万人,对于这支军队的费用,宋朝廷也是竭力应付。本来宋朝还有几万人的戍边军队,他们连正常的衣食都不能保证,但是常胜军却可以衣食无忧。久而久之,戍边的军队或逃或走,在河北前线只有常胜军这一支军队了。
随着常胜军的一步步壮大,郭药师已经成为一个拥兵自重的军阀,常胜军差不多成为了他的私家军队。史书记载:“药师本凶狡,叛归难久……日肆暴横,渐露逆节,议者谓必复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