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之我是慈禧-第6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万万不可!”恭亲王连忙说道,抬头瞧见皇太后盯着自己,连忙又低下头,想了一会,只说了四个字,“孤掌难鸣!”

    “孤掌难鸣?”皇太后嘴边露出了一丝微笑,这话说的实在,恭亲王虽然贵为帝胄,可没有顾命的名分,怎么弄的过那肃顺,“也是,本宫虽未在行在,也能猜到,皇帝如今必然是对着几个顾命言听计从的,”皇太后站了起来,“六爷你自己个自然是孤掌难鸣,若是,”皇太后看着恭亲王,“加上本宫如何?”

    。。。。

    “垂帘?”曹毓瑛浑身一震,似乎有些震惊,但是马上又觉得实在是有必要的措施,“这是太后的意思?”

    恭亲王点点头,“太后未有明示,但是我已然听出来了,琢如,你以为,如何?”

    曹毓瑛在苦苦思索,恭王与皇太后的利害是一致的,如不愿由重回军机,逐步收权,那就唯有推倒先帝遗命,尽翻大局,重起炉灶。而这样的做法,只有垂帘之议,成为事实,因此要为储秀宫的未来作打算,与培养恭王的声势,同是一件急须着手的大事。

    于是,曹毓瑛把思绪整理了一下,提出建议。

    “王爷!”他说,“这自然是可行的,虽然国朝无此旧事,愚见以为目前必不可少者有两事,一是试探垂帘,一是陈兵示威。”

    “嗯。”恭王极注意地听着,“你说下去!”

    曹毓瑛的试探垂帘的构想,与不久以前朱学勤向文祥与宝洌У慕ㄒ槭且还嵯喑械模卤就鼐┣跋氨鹗本鸵焉潭说牟呗裕醵哉饬降悖缇捅硎玖瞬环炊缘奶龋壳八胫赖氖抢Φ木贩治龊徒械牟街瑁米髯詈蟮木龆ā2茇圭私獾秸庖徊悖赞鹌呗郏惶甘导省

    “本朝特重顾命,其来有自。开国之初,皇基未固,简用亲贵,辅助幼主,此是承太祖四贝勒合议大政的遗意,永与定鼎中原,有大功勋的王公大臣,合治天下。原有羁縻的作用在内,未足为法。”

    这开头的一段话,就使恭王动容了!两百年前,诸王并立,四大贝勒共理大政,太祖崩逝,由于代善拥立,太宗始得独掌大权。复由于多尔袞以与孝庄太后从小同在深宫,青梅竹马的情谊,因而可以取帝位而不取,扶立孝庄亲生的幼主,自此确定了帝系。这一段大清朝的开国史实,包含了无数恩怨血泪,诡谲神秘,甚至还有“太后下嫁”的传说,自乾隆以来,删改实录,讳莫如深,连恭王也不甚了了,于今让曹毓瑛隐约揭破,顿有领悟。自然,“未足为法”之类的话,是太大胆了,如果是在雍正、乾隆朝,说这些话,就有掉脑袋的可能。唯有密室之内,恭王之前,曹毓瑛才敢这样毫无顾忌。

    看到恭王的脸色,曹毓瑛知道自己的话已经发生效用了,于是进一步申论:“女主垂帘,无代无之,为利为害,关键不在女主,在于执政的重臣。”

    “嗯,嗯!”恭王大为点头,因为首先想起汉初吕后临朝,虽然大杀诸刘,而元老旧臣,先后为相,国政并未败坏,并且到了最后,依然是刘氏子弟得元老重臣之助,收复汉家天下。以吕后的阴忍残狠,尚且如此,他不相信太后会比吕后还厉害。
十四、六六大顺(中)
    等洗过脸,正坐着喝茶,他那从京里带来的听差苏禄来禀报:“七爷刚才来过。听说王爷还睡着,不叫惊动。留下话,等着王爷去吃饭。我跟七爷回:王爷一宵没有睡,实在乏得可以,怕的要谢谢了。七爷说:那就把菜送了来。”

    “嗯。”恭王很满意地,“这样办很好!”

    “菜刚送了来,是一桌燕菜。请示:怎么吃?”

    恭王吩咐酌留四样清淡些的小碗菜,其余的大碗菜,包括主菜燕窝在内,都转送给随员享用,又说:“拿我的片子,去请曹老爷来喝酒。”

    曹毓瑛也正在打算着,夜谒恭王。自然不宜于公服拜见,就身上所穿的一件白布孝袍,加上一件黑布“卧龙袋”,不戴帽子,也未坐车,步行着悄悄来到恭王行馆,从侧门进入,径到上房。

    恭王特别假以词色,出屋站在阶沿上等,曹毓瑛抢步上前,先请了安,还要跪下磕头,他亲自扶住了,挽着手一起进屋,在书斋中谈了些路上的情形,苏禄来请入席。

    “菜不见得中吃,有好酒!”恭王吩咐:“取一瓶“白兰地”来!”

    “是洋大人送的酒?”苏禄怕弄错了,特为问一句。

    “是啊!看仔细了,是法国人送的,要我做了记号在上面的那一瓶。”

    苏禄把白兰地取了来,曹毓瑛认不得那是什么酒,于是正在主持洋务的恭王,为曹毓瑛解释,这瓶酒有五十年陈了,还是法国皇帝拿破仑“御驾亲征”俄罗斯那年酿造的。又指着“1812”的洋字给客人看,自然,曹毓瑛认不得。

    等把那琥珀色的液体,倒在成化官窑的青花酒钟里,曹毓瑛浅浅尝了一口。果然醇冽非凡,为平生所初见。但美酒当前,却不敢多饮,怕酒意浓了。谈到正事,思考不免欠冷静周密。

    于是略饮数杯,便即罢手,恭王也不多劝,吃了饭,延入书斋,摒退仆从,密商大计。

    “我瞧着皇上,倒是精神头还好,”恭亲王微微思索。说了这么一句话来,“你在行在不少日子了,如何?”

    “王爷,也不怕说句犯忌讳的话,” ;曹毓瑛苦笑。“皇上才八岁,能懂什么,圣祖爷也是年长之后才绊倒鳌拜亲政的,上次拣放侍郎,太仆寺的事儿皇上是一概不知的,哎,就算说了皇上也是不知道这里头的事儿呢。毕竟还年少的紧,大伙都道路以目。”

    “所以我的事儿,皇上如今是说不上话了,”恭亲王摇摇头,他来了行在,瞧见了在这里头的事物。清楚的明白,自己失去了顾命大臣的名分,就算入了军机,也是给肃顺他们几个打下手,“今个肃老六说了句政务繁忙。几个人忙不过来,要我回军机当差,我打个哈哈,混过去,他也就不提了。”

    “他自然是口是心非,不愿王爷去搀和的,我倒是以为,王爷倒是可以去军机。”

    “此话怎样?”

    “王爷一回去,自然是枢机领袖。军机制度,由来已久,大政所出,天下咸知。赞襄政务的,亦不得不僭窃军机处的名义。王爷一去,正好收回大权,虽不能凌驾而上之,分庭抗礼,也占着不可动摇的地步。”曹毓瑛一口气说到这里,略停一停,看恭王一时无话,便又说道:“至于穆、杜、匡、焦诸位,眼前不能不依附那‘三位’,但此是王爷不在军机的情形,王爷一回军机,正管着他们,不能不听王爷的。”

    “倘或不听呢?”

    “好办得很!免了他们的军机。顾命大臣的名义,是先帝所授,一时免不掉,军机大臣的进退,权在今上,有何不可免?”

    “嗯,嗯!”恭王点点头,似乎意动了,“你的见解很新,也很深。不过……。”

    “王爷如果没有更好的打算,不妨就照此而行。当断不断,反受其害。”

    “这……,”是极难决断的事,恭王踌躇着说,“我怕弄得短兵相接,两败俱伤。”

    曹毓瑛默然。他有所意会了,恭王自觉身分贵重,要保持雍容庄严的姿态,不肯与慓悍的肃顺,白刃肉搏。

    “我想,一切总得回了城再说,咱们现在就谈回城以后的做法吧!”

    “是!”曹毓瑛谦恭地答应一声,端起茶碗,却欲饮不饮,定神沉思,未想别人,先想自己。他在军机处的资格,已经跟军机大臣没有什么分别,但究竟不是军机大臣。焦祐瀛的职位原来应该是他的,由于他的坚辞,焦大麻子才得“飞上枝头作凤凰”。当初坚辞超擢的原因,就是表示对恭王效忠,他一直相信恭王会重回军机,要到那一天,他才能真正被重用,也才能真正发挥自己的才具。

    想不到在大行皇帝生前,恭王不能达成心愿,而眼前却意外地有了回军机的机会。诚然,赞襄政务与军机大臣已无分别,顾命八臣结成一体,恭王纵为军机领袖,不能改变以一敌八这个不利的形势。但是,恭王决不是所谓“孤掌难鸣”,军机大臣也好,赞襄政务大臣也好,都必须假手军机章京,才得推行政务,否则号令不出国门,肃顺天大的本事,也不能另找一班能干的司员,来组成两班军机章京。这样,恭王就不必怕他们了!曹毓瑛自信有恭王出面,加上他在军机章京中的资望、才能和影响力,可以逐渐设法把受顾命的赞襄政务大臣,弄成一个有名无实的虚衔,大权复归于军机处这个正轨上。当然,这要经过一番极严重的冲突,恭王不愿披挂上阵,亲临前敌,那真是件无可奈何之事。

    想到这里,不免有些气短心灰,便即说道:“既然重心移到京里,我想求王爷设法,等这一次换班回京,让我不必再回热河来了。”

    “这话是怎么说?”恭王很诧异地看着他,“你仿佛不愿在这儿待似的?”

    “是。”曹毓瑛很坦白地承认。

    “为什么呢?”

    “王爷可以想得到,我是他们的眼中钉,处境极难。”

    “我知道,我知道!”恭王站起来,走了两步,想了一会,拍拍他的肩,带些歉意地说,“你受了许多窝囊气,我全明白。看在我的面上,暂且忍耐。这也就是我不愿意独自回军机的缘故,瞧瞧文祥,再瞧瞧你,也就知道军机里头是什么样一个光景了!”

    这样的抚慰,曹毓瑛不能不感激,慌忙起身,垂手答道:“王爷言重了!”

    “此时人心苦闷,不独你我。一等回了京,”恭王停了一下说:“局面一定会大大不同。也不过一两个月的工夫,你无论如何要多费点心。”

    “王爷的意思是?” ;曹毓瑛听出了什么,恭亲王几次谈起回京的事儿,又想到大行皇帝的正宫,如今新帝的生母,大清国的皇太后也在京中,再联想到行在传扬纷纷说孝庄皇后和多尔衮的故事,大行皇帝些许是听了这样的谣言才不让皇后前来行在……听恭王的语气,他要跟肃顺好好斗一斗,已是毫无疑问的事,只不过把斗的地点,挑在京城而已。照这样看来,目前的工作,就是为京城一斗先作铺排,培养声势。

    “我要和肃顺好好斗一斗,当然,或许不用,”恭亲王沉声说道,“都是臣子,他一个人把着权实在是太不妥当,国朝从无权柄下移之事,权柄下移,容易出操莽,皇帝虽然年幼,可到底还有皇太后。琢如,你以为垂帘如何?”
十四、六六大顺(上)
    从澹泊敬诚正殿出来,恭亲王领着护卫随从,前呼后拥着到了肃顺府第,主人开了中门,亲自迎接,陪客早已到齐。除了顾命八臣以外,另有恭王的一兄一弟:惇王和醇王,主客一共十一位,都换了便衣,先在水阁闲谈。

    也不过刚刚坐定,听差来通知肃顺,说有户部司员,从京里赶到,有要紧公事禀报。

    “你没有看见有贵客在这儿吗?”肃顺申斥听差,“为什么不告诉他,有公事到衙门去接头。这会,我那儿有工夫见他?”

    “原是衙门里的‘笔帖式’陪了来的,说有一样要紧东西,得赶快给中堂送了来。”

    “好吧!”肃顺站起来告了个罪,出去见客去了。

    不到一盏茶的工夫,肃顺重又回到水阁,春风满面,显得极其高兴。他身后跟着一名听差,手里捧个扁平布包,走进屋子,把布包放在大理石面的紫檀圆桌上,解了开来,里面是俗不可耐的一板铜钱。

    “老六!”肃顺大声叫着恭王,“你看看,‘钱样子’!”

    这一说,纷纷都围了上来,细看改元以后新钱的样本,上好云南铜所铸的大钱,正面汉文,背面满文,汉文四字:“祺祥重宝”。拿在手里沉甸甸地,令人满意。

    恭王颇为惊讶,也有警惕,肃顺处事,一向果断明快,在这件事上,尤其神速,改元的上谕颁了才几天,新钱已可开铸,不能不佩服他办事认真。同时他又想到,一旦新钱通行,物价下降,小民拥戴,四方称颂,那时肃顺的地位便很难动摇了。

    “嗨,六哥,这事儿办的可真是爽利,”因此,他在大大地恭维了一番以后,随口问道:“新钱什么时候发出去啊?”

    “照规矩,应该在‘祺祥元年’通用,才算名副其实,现在市面上现钱缺得厉害,只好通权达变。我想,一行了登极大典,就发出去,也算是恭贺幼主嗣位的一番心意。”肃顺得意地又问:“你看,我这个打算如何?”

    “好极了!”恭王乘机说道,“照此一说,应该早早回城。”

    “那全在你了。”

    “怎么?”恭王愕然,“‘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与我何干?”

    “你不是总揽‘在京留守’的全责吗?总要你那儿都妥帖了,才能回城。”

    “六哥!”恭王不悦,“怎么着?你觉得有什么地方不妥吗?在京的人,身处危城,苦心撑持,好不容易把个‘抚局’办成了,今日之下还落了包涵,那不叫人寒心吗?”

    肃顺哈哈大笑,拍着恭王的肩说:“老六,你到底还年轻!一句笑话,就挂不住了!好啦,好啦,别发牢骚了,回头罚哥哥我一杯酒。”

    那大剌剌的神情,自然令恭王不快,但转念一想,正要他如此骄狂自大,疏于戒备,才便于行事。因此,心里的不快,立刻就消失了。

    等到延请入席,主人奉恭王为首席,恭王一定不肯。论爵位、辈份、年齿,应该郑亲王端华居首,但郑王与肃顺是同父异母的亲兄弟,也算半个主人,又当别论,这样便应五王首座。他是个人云亦云没主张的人,恭王让他上坐,他也就当仁不让坐下来了。

    主宾十一位之中,话题自然要听恭王和肃顺挑选,由于那一番半真半假的小小争执,两人都存着戒心,不愿涉及朝局政务,于是就只有闲谈了。旗下贵族,闲居终日,言不及义的本事最大,由端华的鼻烟壶谈到古玩,这一下开了载垣的话匣子。怡贤亲王允祥,是世宗宪皇帝最信任的一个弟弟,在世之日,赏赐甚厚,数世以来的蓄积,古玩字画,收藏极富,所以载垣大数家珍,十分得意,据他自己说,“四王”的山水,未曾裱的,还有的是。这话在那些亲王、郡王听来还不觉得什么,杜翰、匡源、焦祐瀛他们就不免艳羡不止了。

    一顿饭吃了有两个时辰,席散以后,恭王首先告辞,肃顺要亲自送他到公馆,恭王再三辞谢。回到行馆一看,果然准备得极其周到,心里不免转一转念头,有些不大猜得透肃顺的态度。两个人都心照不宣地没有提起远在京城的皇太后。

    就这片刻间,车马纷纷,三品以上的官儿,都到公馆来谒见请安。恭王一则是累了,再则是行事谨密,一概挡驾,关上房门,好好睡了一觉,直到上了灯才起身。。。。
十三、各显神通(五)
    他是七月二十五从京里动身的,按着驿程,一站一站毫无耽搁地行来,正是七月底的那一天,“避暑山庄”所在地的承德府衙门,接到前站的“滚单”,说是恭亲王已到了六十里外的栾平县。

    第二天就是八月初一。钦天监事先推算明白,这天“日月合璧,五星联珠”,是一大吉兆,却不知正是大行皇帝的“二七”,行“殷奠礼”的日子。

    为了赶上殷奠礼,恭亲王半夜里就从栾平县动身,先驱的护卫,一拨一拨地赶到“避暑山庄”大宫门前,由此知悉恭王的行踪,由栾平北上,经双塔山,过三岔口,到广仁岭,再有十里就是承德府,但由府城到行宫,还有半个时辰的途程。

    王公亲贵,文武大员,原都在行宫附近等着迎接的,无奈“殷奠礼”行礼的时刻,早经择定,看看恭王的八抬大轿,尚无踪影,只好先赶到奉安梓宫的澹泊敬诚殿去站班,伺候皇帝行礼。宫门外,留下内务府的一些司员,等着照料恭王。

    澹泊敬诚正殿中,这时早就陈设妥当,灵前供列馔筵二十一器,酒尊十一个,羊九只,纸钱九万,内外白漫漫一片缟素,清香飘渺,素烛荧然,王公百官,按着爵位品级,由殿内到门外,列班鸹立。辰正将到,御前大臣引着小皇帝驾临,随即开始行礼。

    太常寺的“赞礼郎”司仪、“读祝官”读祭文,于是事先受了教导的小皇帝,脚一顿,“嗬嗬嗬”发出哭声,皇帝一哭,殿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