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之我是慈禧-第5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算什么?”其中的一个,大为不悦,似埋怨似质问地说。

    “没有什么,”醇王抚慰他说,“把你们的刀,暂借一用,一会儿还给你们。去吧,照我的话,好好儿办,包你不吃亏。”

    那两名侍卫这时才醒悟过来。心里在说:肃中堂要倒大霉了!光棍不吃眼前亏,乖乖儿听话吧!于是诺诺连声地转身而去。

    那座花厅是一明两暗三间屋子,他们走到东屋窗下,敲着窗子喊道:“中堂,中堂!”

    一连叫了三、四声。才听得里面发出娇滴滴的询问声:“谁呀?”

    “坐更的侍卫。”

    “干吗?”

    “请中堂说话。”

    这时肃顺也醒了,大声问道:“什么事?”

    “有要紧事,请中堂起床,我们好当面回。”

    “什么要紧事?你就在那儿说好了。”

    两名侍卫词穷了,回头望着醇王求援。

    肃顺听听没有声音,在里面大发脾气:“混帐东西,你们在捣什么鬼?有话快说。没有话给我滚!”

    这一下,侍卫只好直说了:“七王爷在这儿。就在这儿窗子外面。”

    “咦!”是很轻的惊异声,息了一会,肃顺才说:“你们请问七王爷,是什么事儿?”

    到这时候醇王不能不说话了,醇郡王:“肃顺。你快起来,有旨意。”

    “有旨意?”肃顺的声音中,有无限的困惑,“老七,你是来传旨?”

    “对了。”

    “奇怪呀!”肃顺自语似地说。“有旨意给我,怎么让你来传呢?”

    他是自索其解的一句话,在醇王听来,就觉得大有藐视之意了,日积月累,多少年来受的气,此时一齐爆发,厉声喝道:“明告你吧!奉皇太后旨来拿你。快给我滚出来!”

    一句话未完,只听得陡然娇啼,而且不止一个人的声音,然后听得肃顺骂他的两个宠妾:“哭什么!有什么好哭的?凭他们一群窝囊废,还敢把我怎么样?”

    “什么皇太后!”肃顺大喝,“不是老子给她脸面,她还能当上太后!”

    肃顺的原话指的是钮祜禄氏,而醇王理解成了叶赫那拉氏,这一下真把醇王气坏了!真想一脚踢开了门,把肃顺从床上抓起来,但顾虑到有两个年轻妇人在里面,仪制所系,不甚雅观,所以只连连冷笑,把胸中一团火气,硬压了下去。

    在近乎尴尬的等待之中,听得屋中有嘤嘤啜泣声,悄悄叮咛声,以及窸窸窣窣,似乎是穿衣着靴声,然后这些声音慢慢地减少,这应该开门出来了,但是没有。

    疑惑不定地等了好半天,醇王猛然醒悟,指着那里的一个侍卫,大声问道:“里面有后门没有?”

    “有个小小的角门,不知通到那儿?从来没有进去过,不敢说。”

    坏了!醇王心想,肃顺一定已从角门巡走,当然逃不掉的,但多少得费手脚。这一来,差使就办得不够漂亮了。

    正想下令破门而入时,“呀”地一声,花厅门开,满脸怒容的肃顺,在灯笼照耀之下,昂然走了出来。

    不容醇王开口,他先戟指问道:“老七,你手里拿的什么东西?”

    醇王把谕旨一扬:“上谕!你跪下听吧!”

    “慢着!你先说说,谁承的旨?”

    “恭亲王、大学士桂良、周祖培、贾帧、军机大臣文祥。”

    “哼,这是什么上谕?”肃顺说得又响、又快又清楚,“这五个人凭什么承旨?旨从何出?你们心眼儿里还有祖宗家法、大行皇帝的遗命吗?大行皇帝,尸骨未寒,你们就敢当着梓宫在此,矫诏窃政,不怕遭天谴吗?”

    “哈哈哈,肃顺,”醇王不怀好意的笑了,武云迪见肃顺已经走了出来,这趟差事已经差不多圆满,看到醇王发笑,连忙凑趣,“七王爷为何发笑?”

    “我笑肃顺这厮死到临头都还不知道鬼头刀哪里来的,肃顺我实话告诉你,单单六哥必然拿不下你,可我手里的诏不是矫诏!”肃顺的脸色依然铁青,“这是皇太后下的诏书!储秀宫的那位!”

    肃顺脸上终于露出了震惊的表情,“什么?她没死?”

    “自然没死!你这等狼子野心,居然敢谋害太后,幸好太后得列祖列宗保佑,安然无恙,诈死来拿你这个奸臣!皇太后的同道堂印玺就在此处,等会给你看,叫你死的瞑目,左右,给我拿下!”

    粘竿处的侍卫早就跃跃欲试了,一听令下,走上来几个人,七手八脚地把肃顺按着跪倒,肃顺身壮力大,加以出死命挣扎,一时间还不能把他弄服帖,但这也不过他自讨苦吃而已!那些调鹰弄狗惯了的上三旗绔裤子弟,有的是花招,一个施展擒拿术把他的右手反扭,一个往膝弯里一磕,肃顺立刻矮了半截,然后另一个把他的脖子一捏,辫子一拉,头便仰了起来,视线正好对着醇王,在高举的灯笼之下,只见他疼得龇牙咧嘴,额上的汗有黄豆那么大。

    于是醇王高捧拿问肃顺押解来京的上谕,一共七八句话畅快地说完谕旨,他又下令把还在震惊状态之中的肃顺押了出去,同时派四个侍卫,进花厅东屋把肃顺的两个宠妾也哭哭啼啼地抓了来,一起送到睿亲王那里。

    那两个宠妾哭哭啼啼地走了出去,武云迪啐了一口,“这狗贼,在大行皇帝梓宫处还带着姬妾,实在是该死!”

    醇王看着大仇已报,心情分外愉快,拍了武云迪的肩膀,“这人逃不 ;了,就看着敢行刺太后,就够他剐刑了,你速速回去,告诉太后和六王爷,这事儿,办妥了!”

    咸丰十一年九月三十日,皇太后叶赫那拉氏死而复生,出现在养心殿,哭诉肃顺等人罪状,群臣奏请将肃顺等人议罪,皇太后下旨将肃顺载垣端华三人擒拿,其余五人退出军机,是为“祺祥政变”,或叫“北京政变”。
二十、黄昏惊变(四)
    “芝山!”醇王叫着他的别号问道:“你看如何着手?”

    “王爷!事出仓卒,错不得一步。”

    “那自然。”

    瑞常拉一拉椅子,移近了烛火,把头凑过去说:“你看他会奉诏吗?”

    “这可说不定了。不过,他就是不奉诏,难道还敢有什么举动吗?不敢,”醇王极有信心地说,“我料他不敢。”瑞常把个头摇个不停:“不然,不然!”他说,“象他如此跋扈的人,自然也想到结怨甚深,身边岂能没有一两百个死士?”

    听得这话,把醇王吓一跳,满怀高兴,大打折扣,怔怔地半天说不出话来。

    “此事须从长计议。”瑞常又说,“我陪王爷去见了睿王再说。”

    这个建议,未能为醇王接受,他认为当夜就须“传旨”,为时无多,无法从容筹议,不如在这里商量好了办法,再通知睿王一起行动,比较简捷妥当。

    瑞常想想这话也不错,于是为他先分析警卫配备的形势,他说他的兵力,只担任护卫跸路的责任,都在外围,根本没有用处,而肃顺依旧兼着正黄旗领侍卫内大臣的差使,上三旗的侍卫,三分之一归他指挥,如果急切一拚,后果不堪设想。

    “所好的,正黄旗的侍卫,大都在芦殿护卫梓宫。他身边的人不多。”瑞常又说,“就怕他蓄养着死士。”

    说道“死士”,醇王又皱眉了:“这个人刻薄寡恩,不见得会有肯替他出死力的人。就算有,也不至于寸步不离左右。

    咱们不必三心两意,趁早动手吧!”

    “就动手也得布置一下。得派亲信矫健的人,这个,”瑞常徐徐说道:“我看四额驸那里的人最好。”

    “对!”醇王对这个主意,非常欣赏,“咱们就借四额驸的人。”

    四额驸德穆楚克扎布,新补了上虞备用处的差使,这个衙门又称粘竿处,那里的侍卫,上树下水,甚么地方都得去,所以都挑年轻机警,身手活跃的上三旗子弟充任,用他们去对付肃顺身边可能有的“死士”,比较最妥当。这一层就算说定了。

    再商量下去,很快地都有了结论,外围警戒归瑞常负责,进房抓人是醇王带着武云迪亲自出马,睿王年纪大了,只请他在外面摆个样子。

    “事不宜迟,上睿王那里去吧!”醇王说了这一句,叫进听差来,伺候着换上袍褂,与瑞常还有武云迪一起到了睿王那里。

    睿王和醇王住在一家客店,只不过隔了一个院子,叫开了门,密谈经过,睿王觉得谕旨上是自己在先,论爵位又是亲王,恭王和文祥却把密旨寄给醇王,心中不快,所以拱拱手说道:“这么个大案子,自然是请七叔作主。”

    醇王还未开口,瑞常听出话风不妙,赶紧说道:“七王爷自然也还得听王爷的指挥。”

    睿王听得这话,心里才好过些,点点头说:“都是为皇上办事,何分彼此?七叔有什么主意,就说吧!”

    于是醇王说了他跟瑞常商定的计划,只把谁进屋抓人的话改了一下:“怎么样传旨,我得听你的意思。”

    醇王一向年少气盛,总想办一两件漂亮差使露露脸,睿王早已深知,所以这时摸着山羊胡子说道:“英雄出少年,手擒巨奸,自然要让七叔当先。”

    “那就这么说了。你请换衣服吧!我到四额驸那里去。咱们在他那儿会齐。”

    “我就不陪七王爷了。”瑞常请了个安说,“回头我也到四额驸那里会齐。”

    “还得规定一个时间。”醇王从荷包里摸出一个大金表来看了看说:“这会儿西洋钟是一点半,咱们准两点半会齐,三点动手。你来得及吗?”

    “尽力办吧!”

    “慢着!”睿王把眼珠转了两下,断然作出决定,“芝山,你要尽量多派兵,把他那儿四处八方全安上人,要叫它里外隔绝了!七叔,你进去的时候,先把他那里的侍卫班领找出来,把事由儿告诉他,问他遵不遵旨?不遵旨就拿办。这么做,费点儿手脚,可是事情是正办,就出一点儿差错,咱们也还有说话的余地。”

    这番话,叫醇王很佩服,姜到底是老的辣。当然,他不是为了将来卸责打算,只是觉得把侍卫班领先叫出来,说明缘由,是擒贼擒王的上策,只要这个人俯首听命,就不必怕什么“死士”了。

    于是分头办事,到了两点半,都已在德穆楚克扎布那里会齐。粘竿处的侍卫早已挑好,听说随着醇王去拿肃顺,个个摩拳擦掌,十分兴奋,这一半是出于年轻好事,另一半却由于肃顺曾奏减八旗粮饷,没有一个对他有好感之故。

    准西洋钟三点,醇王带着那班年轻侍卫,和武云迪几个人,大步往肃顺的行馆而去,这时大街小巷都已经戒严了。
二十、黄昏惊变(三)
    “唉!”文祥叹口气说,“早知今日,何必当初?”

    朱学勤不知他是为谁感叹?不便答话,只问:“到密云传旨派谁去?”

    文祥说:“自然武云迪。”

    “修伯,你用恭王的名义,写封信给醇王,把今天的事,扼要叙一叙。连同这道上谕,一起加封寄了去。”

    朱学勤照他的嘱咐办妥,另外又取了一个军机处的印封,套任外面,一起送了进来,文祥过了目,随即交了给武云迪。

    “武大人,这里到密云,最快什么时候可到?”

    “马好的话,三更天可到。”

    “你骑了我的那匹‘菊花青’去。三更天一定得到。”文祥又问,“密云地方你熟不熟?”

    “去过几回,不算陌生。”

    “好!七王爷住在东大街仁义老店。一到密云,就去叫七王爷的房门,当面把这封信送了,等了七王爷的消息,即刻发动。”

    “喳!”武云迪响亮地答应着。

    “我再告诉你,”一向一团蔼然之气的文祥,此时脸上浮现了肃杀的秋霜:“这一趟差使不难,你要办砸了,提脑袋去见皇太后!记住,谨慎保密!”

    武云迪神色懔然地称是,当着文祥的面,把那个厚厚的大印封,贴胸藏好,请安辞去。匆匆回到东城步兵统领衙门,从槽头上把文祥那匹蒙古亲王所赠的“菊花青”牵了出来,又从八旗护军营挑了几十名自己的老属下到文案上领了兵部所发,留存备用的火牌,上马往北,一直出了德胜门。

    这时天还未黑,几十余骑怒马,奔驰如飞,正好是三更时分,到了离京城一百里的密云县南门。大行皇帝的梓宫正行到这里,城乡内外,警卫森严,武云迪叫开了城门,验过火牌,驱马直入,到了十字路口,一折往右,便是东大街,找着了醇王所住的客店。

    客店的大门是整夜不关的,现在有亲贵大臣在打公馆,更有轮班的守卫,武云迪赫赫前来,早就已然惊动了店家,等刚下了马,要进店时,便有人喝道:“站住!”

    于是武云迪便站住,等那名蓝翎侍卫,带着两名掮着白蜡杆子的护军到了面前,他才喘着气说:“兵部驿递,有六百里加紧的‘廷寄’,旨意面递七王爷!”

    “七王爷还得有会儿才能起身,你等着吧!”那侍卫往里面努一努嘴,“屋里有酸菜白肉、火烧、滚烫的小米粥,也还有烧刀子,先弄一顿儿!”

    武云迪摇头,“等不得,速速叫醒七王爷,迟者有变!”

    蓝翎侍卫有些狐疑,却也马上转身进店,过了班会,匆匆奔了出来,招一招手把武云迪带到西跨院,只见醇王披着一件黑布棉袍,未扣纽扣,只拿根带子在腰里一束,站在西风凛冽的阶沿上等。

    武云迪抢上两步,到灯光亮处行礼:“武云迪给七王爷请安。”

    醇王心里有数,武云迪必然是京师派来的专差,这时候来不及叙亲戚之情,只是公事公办,便说:“进屋来!”又对蓝翎侍卫说,“你把瑞大人去请来。”

    武云迪跟着醇王进了屋子,从怀里掏出那个已有汗水渗润的印封,双手递了上去,同时轻声说道:“这是旨意!”

    醇王不暇答话,拆开印封,先看恭王具名的信,再看谕旨,心里一阵阵兴奋,这一天终于到了!曹毓瑛给他安排的好差使毕竟来了!非得漂漂亮亮的露一手不可。

    按捺住心头的激动,他平静地问武云迪:“你刚才到了这里,是怎么跟外面说的?”

    “卑职只说,有六百里加紧的‘廷寄’,要即刻面递七王爷。”

    醇王放心了,京里天翻地覆的大变动,丝毫不曾泄漏,不由得夸一声:“好小子!会当差,将来前途无量!”

    “没想到皇太后原来没死!”原本在密云为了肃顺的行为大为光火的醇王一扫心中阴霾,“如此一来,肃顺必死无疑,对着太后干,也不称称自己几两!”

    这时候,在醇王屋中,瑞常深夜奉召,依然穿了袍褂来见,摒除仆从,只留下武云迪一人,醇王一言不发,先把京里来的文件,递给他看。这原在瑞常意料之中,只想不到发动得如此之快!虽然拿问肃顺,钦命睿醇两王办理,但身为行在步军统领,此行护跸的责任,大部分落在自己双肩,出了乱子,难逃严谴,因此他的沉重的表情,与醇王的踌躇满志,跃跃然将作快意之事,大异其趣。
二十、黄昏惊变(二)
    恭亲王磕头,“还请皇太后,皇上节哀!”桂良也连忙说道,“太后,这不是伤心的时候,还是办正事儿要紧!”

    “先帝刚刚驾崩,就有人胆敢来行刺本宫,若非本宫金蝉脱壳,怕是此生不能和皇帝再相见!”皇太后终于收了泪,站在皇帝身边,神色冷然,“这是本宫的懿旨,更有大行皇帝御赐同道堂印玺!杜翰?你还有何话可说?”杜翰不敢说什么,只能是低头称不敢,“恭亲王,你宣诏!”

    恭亲王他把手里的那片子扬了一下:“你们听仔细了,奉旨:将载垣、端华、肃顺革去爵职,拿交宗人府。”

    旨意先声夺人,端华一听郑亲王的爵位革掉,失去护符,这一下送到宗人府拷问治罪,可有得苦头吃了!一想到此,心胆俱裂,“叭哒”一声,把个八千两银子买的,通体碧绿的翡翠鼻烟壶,从手里滑落,打碎在地上。

    “拿下!”

    载垣不敢作声,端华却叫了起来:“这是乱命……。”

    一句话未完,恭王大声喝道:“给我拿!”

    说到“拿”字,已有侍卫奔了上来,七手八脚地揪住了载垣和端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