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点点,六0年代-第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常阿娥还是直挺挺地倒下了。点点慌了,忙拨开沈兰玉,去拉常阿娥。可是拉不动。几个同学帮忙一起拉,也没拉动。

  队伍乱了。走在队伍前面的余老师走过来,还没开口问,沈兰玉抢先告诉:常阿娥被樊点点推倒了。

  余老师一听就火了,她最容不得仗势欺人,而在她的想像中,娇滴滴、受宠爱的樊点点做得出这种事。她没多问一句,一把把点点拉出队伍。这时点点正试图帮助常阿娥站起来,被突然到来的力量扯得像陀螺一样就地转了半个圈。

  余老师一口气地批评:你怎么可以欺侮同学?常阿娥好好地走路,怎么你了,你这么欺侮她。她身体不好你知不知道,她万一被你推倒受伤了怎么办?万一她受了惊吓发病后果会很严重你知不知道? 

  点点回过神来,说:我没有……

  可是老师根本不听,一口气地责备着:你不推,常阿娥怎么跌倒?你以为你是谁啊。又骄又娇……

  常阿娥已经站了起来,正抖抖索索地掏了手帕擦眼泪。她平时胆特别小,见老师发那么大火,不敢吭声。

  点点想挣脱,可是老师的劲很大,点点身不由已,生生地被扯出队伍。余老师把点点推到路旁的灌木丛边,说:你不要去了。给我站着,站在这里,好好想想。

  队伍很快安静了下来,余老师的火气也退去了一些,对着点点补充了一句:想通了再回队伍。

  可是点点想不通。感到天大的屈辱。点点从来不认为自己的是好学生,但也不至于是坏学生,还是——最坏最坏的学生,因为点点从来没有看到过学生被如此粗暴地对待过。

  余老师带着整齐的队伍,离去了。点点原地站了一会,先还有些害怕,但越想越委屈,越委屈越愤懑,全然没了害怕,“不去就不去”。她愤愤地对自己说,一转身,便往回走,一边抹着眼泪。

  就在她转身的时候,她看到余老师远远地正回头看自己。

  后来,点点还是去了少年宫。是大队辅导员半道上拦住她,和风细雨地劝说着,并把她带回到班级队伍里。余老师看了点点一眼,点点很勇敢地把目光迎了上去。她已经不害怕了,如果余老师再批评她,再说“你不要去了”,点点马上就走。她心情糟透了,不想去少年宫了。哪也不想去,就想回家。以前点点很自由散漫,不爱上学,但是很久了,她已经没了这种想法。现在却又重新有了,而且比任何时候都强烈。

  余老师什么也没说,大概已经弄明白事情的来龙去脉了。

  一路上,点点一直闷闷不乐。余老师没再到队伍后面点点那里来过。到了少年宫,自由活动前的集合时,余老师也没朝点点看。她关照了大家几句,要注意安全,要遵守纪律等等,就把队伍解散了。欢乐的孩子瞬间四散而去。平时,他们很少有机会走在这种有着光滑得可以溜冰的打蜡地板和高高的落地钢窗的洋房里。门外还有一大片草坪,草坪的角落有“勇敢者的道路”,他们早就从哥哥姐姐或高年级学长那里听说了这条道路,在那里,可以过雪山草地,可以上天桥钻地洞,完整体验解放军战士的艰难和豪迈。

  还有一群同学没走远,团团围住了余老师,每个人都把手伸得很长,几乎要触到余老师的脸颊。这种时候,余老师不会生气,更不会严厉地斥责学生。她认为,孩子毕竟是孩子,玩的时候就让他们尽兴玩,不要有太多的束缚。这些同学都希望能从余老师那里拿到一张戏票。等一会儿,小剧场有一场话剧演出,真人演童话故事,人人都想看,但是票很少,每个班级只有少数几个同学能拿到票进到小剧场去。余老师早就说过,只有表现最好的同学才能拿到票,因为看这个戏,不仅仅是个人的事,他的表现,代表着班级,甚至代表着学校。所以,许多同学干脆不向老师要票,抓紧时间出去玩了。只有一些自认为的好学生围着老师,希望能有幸看到话剧。

  点点一直站在原地,没出去玩,更没有向余老师要票,还在生气。

  余老师把票分完了,大声说:没有了,没有了。你们不要围着我,抓紧时间去玩。

  拿到票的同学心满意足,没拿到的同学垂头丧气,但很快他们都兴高采烈地玩去了。今天,他们是这幢花园洋房的小主人,爱到哪就到哪,爱怎么玩就怎么玩。他们得抓紧时间玩个痛快。

  宽得像大厅一样的走廊里,只剩下点点和余老师两个人。点点偷偷看了一眼余老师,正好,余老师也在看她。点点把目光移开,看着光鉴照人的地面上自己模模糊糊的身影。

  不知站了多少时间,余老师走过来了,问:想看小话剧吗?

  口气很温和。可是点点不想回答,依然呆呆地站着,不出一声。

  余老师把一张戏票递到点点的眼前。

  点点很想有志气地大声回绝,“不要!”可是又很想看戏,便默默地站着,不说要也不说不要。

  余老师把票塞进她的手中,她没推托,就势接了过来。

  余老师:以后有理就说出来,不要耍脾气。

  点点心里想你让我说了吗?

  余老师:听到没有?

  妈妈说点点天生有个好脾气,她不在言语上和别人争长短,不像哥哥,凡有争执一定要争出个黑黑白白。点点不是,得了理,就让人了。

  余老师很和蔼,点点没有理由再抵触她,微微点了点头。

  余老师:去吧,马上要开场了。

  点点的生气变成了尴尬,她那么冷淡余老师,余老师却还让她去看戏。点点轻声说:谢谢余老师。

  虽然余老师和点点很快就彼此不再生气,但点点对入队也不抱希望了。所以,后来余老师把入队申请表格交到点点手里的时候,点点喜出望外,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遮阳的窗帘
中队长朱优墨不声不响,憨厚老实,但脑子和双手却出其地好使。一年级的时候,点点就很佩服他。有一次,算术课教识钟,老师要求每人做一个时钟,钟面上要有刻度,要有两根针,拨着能动。点点把钟面做好了,却怎么也不能把时针钉上去,要么钉得不能动,要么沓拉下来不能正确地拨到几点几分。最后点点没法,死搅蛮缠着哥哥才勉强完成的。而朱优墨的钟,不但看上去漂亮结实,那两个针特别神奇,像真的钟一样,拨着长针转一圈,短针恰好动一格。

  这些天,朱优墨琢磨开了一件事。

  中汇小学以前是教会的贵族学校,教室特别大特别畅亮。后来学生多了,低年级和中年级和当时的所有学校一样,分两部制读书,两个班级合用一个教室,一个班上午一个班下午。再后来,就是点点他们刚升入中年级的时候,学校试点全日制,教室不够用了。学校就把底楼的教室都一隔为二。一个教室当两个教室用。本来,教室里三扇大大的窗,每扇窗都竹帘,阳光射进来时,就把帘子放下。可是教室分割之后,一堵墙正好横在当中一扇窗子的正中间,原来的竹帘没用了。半扇窗子没有帘子,太阳直通通地把强光射到教室里,小半个班级的同学只能在阳光下看书学习写字,很刺激眼睛。

  朱优墨琢磨的就是这件事。他要为班级做一个遮阳的窗帘。课间休息的时候,他总是抬着头朝竹帘的上端看。三年级的教室离大操场远,老师不再强求大家课间一定要去大操场,唯恐听到上课铃声响,大家赶着回教室而发生意外,所以朱优墨下课时就一直可以在教室里。放学以后,朱优墨也不马上回家,和几个男同学神神秘秘地比划着唠叨着。

  几天以后,放学后点点正要回家,朱优墨叫住她,说:樊点点,你留一下。

  到了三年级以后,班上男女同学之间不怎么说话,大家都以为长大了,应该矜持稳重一些。点点看了一眼朱优墨,还没想出怎么回答,他马上补充了一句:我有工作和你商量。

  朱优墨是中队长,中队长找中队委员商量工作,中队委员怎么可以拒绝。点点“哦”了一声,留了下来。

  朱优墨从书包里拿出两个木疙瘩,把一个递给点点,让她拿着。那木疙瘩有三个根手指头合起来那么粗,中间有几个洞,洞里穿着些细细的绳子,绳子上有一张纸。朱优墨扯着绳子,纸的下端就往上卷。

  点点觉得好玩。

  朱优墨:不是玩的。我想做一个窗帘,遮太阳。

  点点惊讶地叫起来:做窗帘。

  她想都没想过教室里这样的窗帘可以自己做。她上课没事时,也打量过窗上的这个竹帘,觉得里面有太深的学问。明明把绳子往下拉,可是竹帘却在往上升。她总看不明白,便不再去探究之中的诀窍了。

  而朱优墨却要做这样一条窗帘。

  朱优墨依旧像往常一样,垂着眼睛,语调平平地说:差不多已经成了。

  他一边说,一边比划着给点点:这是滑轮,已经做好了。

  他不断地扯着绳子,一边详细地说着原理。点点听得云里雾里,由衷地感慨:你真聪明。

  朱优墨:可是我们没有竹帘。

  点点刚想说,那去买嘛。朱优墨好像点点要说什么似的,说:我找过了,市场上没有这么窄的竹帘。再说,我们也没有钱买。

  点点:那怎么办。

  点点想朱优墨能做成这件事真不容易,很为有这样的同学而骄傲,不能让这事半途而废。

  朱优墨:我想吧,可以用纸代替。把作业纸用浆糊沾起来就可以了。如果晒坏了,换一张也很容易。

  原来朱优墨把什么都考虑周全了。点点简直钦佩极了。

  点点:你都想好了,还等什么?

  朱优墨:就是,现在没有那么多纸。

  点点:你找我就是商量这个?

  朱优墨点点头,一筹莫展地看着点点。

  点点:那好办,我们班有五十四个同学,叫他们每人拿一本旧作业来,就足够了。

  朱优墨:不行。我也想过的,不能让太多的人知道。那样很容易让余老师也知道了,她肯定会认为我们在调皮瞎搞。如果万一有人为这事影响学习,那我们还会受批评。

  点点想了想,说:纸的事交给我了。

  点点虽然暂时还没有明确的办法,但因着朱优墨的信任,也该为他担当着点。

  回家的路上,点点想起了哥哥,他已经读初二了,作业本又多又大,足够用的,用起来也肯定更加方便。一回到家,点点就曼声细语地和哥哥商量这事,可是哥哥横竖就是不答应。他拿出作业本哗哗翻了几页,说:这能随便撕的吗?这都是我的心血。

  作业本从里到外干净整洁,里面全是大大的红勾。

  点点:那你拿几本有大叉的给我。你总不会每天都一百分吧。

  哥哥说:那就更不能给了,坏我形象的。

  总之,毫无商量余地。但是哥哥出了个主意,你们搞一次小队活动。众人拾柴火焰高。万一有人影响了学习,那是因为小队活动,不是窗帘,对不对。

  哥哥就是聪明。第二天,点点找到赵慎莉。赵慎莉和点点同在一个小队,是小队长。她俩是朋友,再加上点点是中队委员,所以搞小队活动的事,赵慎莉全听她的。

  赵慎莉放学以后召集了小队里的全体队员,按着点点教的,对大家说:我们有一项光荣而需要保密的任务……

  赵慎莉说得很认真,大家也听得很认真,任务下达得很顺利:每个人回去分头搜集哥哥姐姐邻居朋友的废旧作业本,有重要用途。

  点点又郑重叮嘱大家一定要保密。大家都答应了,自豪而鬼鬼祟祟地开始行动。接下来的几天,这些人每天放学后到老坟山集合,躲在坟山背后没人的草丛里,从书包里拿出大大小小、新旧不一的作业本或者测验纸交给赵慎莉。赵慎莉选择比较整齐的,分配给每个人,让他们把纸一张张地粘起来。赵慎莉的要求很严,既要粘得牢,又要平整。她的手也巧,别人干得不好,她就自己粘一张既平又牢的做示范。她的威信空前提高,积极性更高了。

  点点反而没事可干了。她有自知之明,笨手笨脚,同学们个个比自己强。

  点点把这张半扇窗户大小的纸交给朱优墨以后,就再也不去想这件事了。她知道,自己再怎么想,也于事无补,窗帘的成功与否,全由朱优墨的努力和智慧决定。过了几天,帘子挂上去了,同学们围着窗子,好奇地打量着琢磨着。赵慎莉和小队的同学看着帘子升起、又降下,很有成就感,但谁也没说,只是互相传递着眼色、传递着兴奋。学习雷锋,做好事不留名,大家都知道这道理。

  除了是纸糊的,这条窗帘和其他两条一样收放自如。而从这条帘子里透进的太阳光,更加柔和。朱优墨一遍一遍地把帘子拉上又放下,一遍又遍不厌其烦地向同学讲解原理。他一如既往神情平和,看上去远没有赵慎莉他们兴奋。但他一定比他们更兴奋,连余老师走进教室也没有查觉。

  余老师的目光从窗帘慢慢滑落到学生们的身上,徐徐看了一遍以后,才问:谁干的。

  朱优墨惶恐地低下头去。他虽然聪明,成绩很好,也已经是中队长,可是仍然胆小。

  点点也没有回答,是因为从余老师的脸上看不出是喜是怒。如果说是“朱优墨干的”,万一这是件坏事,老师批评朱优墨了怎么办,这不成了告密了吗。如果说是“我干的”,但我干不出这么聪明的事。点点犹豫着,不知该怎么办。

  余老师抬高了声音,又问一遍:谁干的。

  鸦雀无声。

  余老师:总不会教室来过田螺姑娘了吧。

  口气很轻松!点点偷偷看了余老师一眼,发现她目光溢出一丝笑意。点点吁了一口气。教室里也七嘴八舌热闹了起来。余老师听不清,说:安静,安静。别以为做了好事就可以不遵守纪律。

  余老师选择赵慎莉叙述这件的来龙去脉。

  这一周的校会课上,校长在广播里表扬了三(1)班,号召全校同学学习这种自力更生、热爱集体、做好事不留名的精神。三(1)班的同学全都很兴奋,人人喜形于色,只有点点听得如坐针毡。一下课,她就走讲台前,对余老师说:这事不是我带头的。

  余老师:怎么了?

  点点说得仔细了些:校长在广播里说,三(1)班在我的组织下,做了窗帘。可是我没有组织。我没有做什么。

  点点把这事看得很严重。她认为,如果说是我带的头,无疑是抢朱优墨的功。甚至,连糊纸窗帘也全是赵慎莉组织在做的。

  但余老师并不这么认为,谁带头都一样,都是她的学生,都是她挑选出来的队干部。她说:帘子是不是你叫同学们做的?

  点点想了想,可以这么说,便点点头,但补充说:我只粘了一点点,都是同学们做的。

  余老师:你不叫他们做,他们能做吗?

  点点又想了想,好像不会。

  余老师:这就是组织。

  似乎有点道理。但余老师走后,点点马上又觉得不妥,追了上去,说:可是,是朱优墨想出来做窗帘的,没有他,根本做不成。

  余老师:我知道朱优墨的功劳很大。可是你说怎么办?再叫校长在校会课上说一遍,更正一下。

  似乎不妥。

  余老师:好了。别再想了。凡是过去的事情,就不要再想。好的,坏的,都不要想。

  后来,余老师在班会上,从窗帘说起,大大地表扬了朱优墨。表扬他心灵手巧,表扬他有集体观念,也表扬了赵慎莉和所有参与这件事的同学。点点这才心安一些。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史老师的字
写字课上开始用钢笔了,大家都很高兴,长大了,才用钢笔。

  长大还有一个标志——写潦草字。大家早就注意到,余老师写字和易老师不一样。比如一个口,易老师写“竖、横仄、横”三笔,余老师就两笔,“竖”然后像“乙”那样。又快又潇洒。一用钢笔,大家马上学着余老师的样写字。余老师说不行,写字课一定要照着字帖临楷书。余老师的话说一不二,大家只能听从。但其他时候,比如造句、作文、测验,大家还是争相模仿余老师的字,还比谁学得最像。

  余老师禁止不了,首先她不能保证自己上课板书时每一笔都一丝不苟。

  一天,上完课文,离下课还有几分钟,余老师问大家:余老师和史老师,谁的字好?

  大家异口同声地回答:余老师。

  余老师又问一遍:到底谁好?

  回答仍然是“余老师”,但声音轻了许多。

  余老师直接点名了,说:计言其,你写字最好,你说说,史老师和我,谁写字好。

  计言其站起来,不知道余老师是什么意思,吞吞吐吐没有马上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