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燃烧着的火和飘着的灰-第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义之战。
我想这场战争不仅羞辱了萨达姆,更是羞辱了伊拉克人,甚至羞辱了*世界。伊拉克平民、*世界虽然对萨达姆的专制表示痛恨,觉得自己被*,但是你美国首先侵略了伊拉克,在伊拉克的土地上狂轰烂炸,这不是侵略是什么?更何况,你美化其为“解放”?
这更不是一场*?伊拉克人不起反抗,就完全成为美英联军的战利品,任其*,分割组合。我若为伊拉克人,我有权捍卫自己的主权,也会义无反顾地回到自己的祖国进行抗击。
所以,小布什即使剐了萨达姆这个*者,也无法消除伊拉克人的仇美情绪,甚至很有可能陷入游击战的泥淖之中。
5、中国的启示
作为中国,从实利的角度来看,应该支持美国出兵,自己也出兵,派一些医务兵、工程兵之类的,但责任不要让自己担;分赃的时候,要提倡利益均沾,中国像伊拉克这样命运不是没有尝到过?现在应该向英国学习,站在美国标准下去沾沾利益。从人道主义的角度来看,对伊拉克平民么进行大量人道主义的支援,树立自己的体恤苦难民族的形象,这样,告诉全世界,我们中国并不支持*、支持恐怖袭击的。
还有,中国在国内应该大面积地实行*改革,抛掉“别人打架,我看戏;别人死人,我庆幸”的极端自我主义作派。作为平民,可以骂自己国家的政策未尽如人意,但现在*、自由、平等等先进思想,我们的执政党也在提倡了。在这样好的形势下,*、自由之风应该在下面有序、有节地发展。
倘若中国处于瓜分的时候,再来谈*、自由,还不如我们中国人自己先谈起!让每一个中国人都体会到中国的*、自由。政府给你们自由、*,你们好好干,通气地干,把中国发展上去!我们有过伊拉克式的命运,那是专制、愚民的恶果。现在我们中国让每一个人都鲜活起来,成为“人”,机会给你们了,不发展,不自强,难道对得起我们五千年的历史!
也说学生对学校情感冷漠
文/龙之鸣(老虫)QQ:58852736
………
学生对学校情感冷漠的现象在各个高校普遍存在。产生这样的情况与学校不注重培养“人”能而单一看重传授知识和技能有关。学校将这种知识和技能直接与金钱挂钩:来学者交钱,学完了是让他们去更快、更好、更多地赚钱。这样学校俨然成为追求经济效益的场所。
对学校表示满意的人往往是从学校处获得实际好处的人,如那些学生干部、党员之流。学校是这批人是走向“居高临下”的地位的翘板,出于感激,自然是对其感恩戴德,满意至极。不过,这份满意也系于对党支书、辅导员等“再造之恩”者,而并非系于学校的教育、教师的培育。这些人起初往往会怀着自感恶心的心情地写下一份充满假激情的入党申请书,或到某位主管学生工作的领导面前揭露某某学生的品行恶劣,丧尽天良,从而说明自己高大光辉,毫无瑕疵,而且还会借口是关心某某思想健康发展云云。他们就这样不择手段谋求个人发展契机,而对学校的*看作可以趁虚而入的好契机。
他们这份满意只是对学校里某种*现象的满意而已。
现在,跟着我去寻找学生与学校没有感情的症结之所在吧。
第一,可以从师生关系来找到答案。学生不知教师,教师不知有其学生,在高校里是普遍现象。教师的任务已经是照本宣科地将讲义(或者是自己的想法)念完,课时完毕即拍拍屁股,一溜烟就走了。如此一来,在课外师生关系已经解除!这样就无形中创造了一种距离,如果“距离是种美感”是种教育方法,那么这种教育方法——值得怀疑。我是不大能理解的。更有甚者,有些教师由于多年站在讲台上,一种地理的优势造成了心理的优势,“居高临下”、“自以为是”的想法天然而成,不屑于与学生一般见识!你有意见就是与我过不去,就吹胡子瞪眼。这样人为地制造种种膈阂。这种隔阂可以举证说明,就在我就读的浙江大学,老师们往往无法用姓名与活生生的学生联系起来。一位学生精神分裂走失了,教师根本不知道他走失,后来被警察找到了,并关进了精神病院,最后终因精神分裂严重只能退学。即便班级里出了如此大事,教师们不知其人是学生,一年都过去了,教师们仍然时时不忘在上课点到其名,说是考勤!这位教师看似好认真,也很幽默。你也可以想到这种隔阂到达如何荒谬的程度。而作为学生,他们大多数充其量来混张文凭。现在,人都很直接或现实了,学习纯粹是“任务版”。学生心里想什么,如果讲师不是酸腐到死抱原则不放的话,他们就会明白这些。所以,一般教师在上第一节课的时候会直言,以显示其开明通达,“你们上课来了,这是你的任务,听不听是你们的事,可千万不弄出声来,讲课是我的工作,两者相安无事就好。”如此划清界线也是中国特色。这种师生之谊也是中国特有之!
第二从做学生的思想工作的人的素质中寻找答案。
在中国做学生的思想工作的人数之多是中国特色!这批人往往心胸狭窄、思想肮脏、知识贫乏,自不待言。他们像娼妇一样向上级献媚,口口声声都是为了学生。其实从来不到学生中去,就像某些贪官高高在上,口口声声在说“为人民服务”一样!不信——只消到学生会里厮混几天,就会品尝到其中浓重*滋味。而且,你一旦入这“深似海”的“候门”很可能由于耳濡目染,迅速变质,同样成为无耻之徒!这批人的活动范围不大,抓的当然是重点,对学生会的辖制,从而控制所有的学生!他们可谓是高手中的高手,只学会了“斗争”而不谙公平“竞争”为何物!将来的社会“革命家”、“统治者”就是这批人,一群眼高手低的投机分子。
第三,再转到学生会的人,这应该是第三因素。
学生会顾名思义,该是学生的组织吧?而如今学生会说得难听一点,真是个茅厕,脏臭异常,但谁都想*裤子把自己的光屁股往上放。学生会高高地在学生之上的,普通学生在它眼里不过是个“名单”而已,从未将活生生的“人”联系起来。要举办什么活动仅是学生会里某个实权派“忽然想到”而已!而且,学生会主席、部长之流并不是他们的“群众基础”——学生们公选出来!学生会的权力完全是学校给予的,学生会里的人员一经学校某些人领导同志“钦定”后,进入学生会,一心想为学校办事,以博取上级的欢心,从来就没有想到过为学生做事,为学生争取什么权利。这些人学会的只是吃喝嫖赌抽,坑蒙拐骗偷,做的尽是流氓事业。有些人即使良心未泯,自觉进入了粪坑,但一想能得到了实惠,可以混得个“人五人六”的虚名,也甘于同流。他们心里明白这些“虚衔”对中国还严重存在“权力崇拜”社会来说,是极有用处的。而且学校即社会,学生会就是小社会,这是进入社会的必然的热身运动。至于,那些在学生会讲究务实的人,往往会大吃冷猪头肉,根本不能在学生会里混下去。有些学生说,学生会就是“罪恶的制造所,*的发源地”,这完全不为过的。当然,学生会里的人会对学校是有感情的。
学生会可以说是“孵化场”,使一些人成为唯利是图“政治”的人,斤斤于个人得失,而无丝毫务实之风。新的更加*的官僚层也就是这样形成的。如今,整个社会大张旗鼓地反*,而却忘记了对这批“官僚后备军”(*的有生力量)的整治。一代(蟹)不如一代(蟹)——这种“蟹”也正是这样“孵化”出来的。
社会风气日渐恶化,很大的方面学校根本没有教给学生如何做人,没有给他们辨别是非正邪的能力,而努力促其腐化。务实、公正、竞争这些新观念在学校,在新生代的知识人圈中,也是非常淡薄的。而且,他们中许多人已经甘于与这些*行为同流合污,能说明什么?青年是社会的未来,在将来极有可能直接转化为腐化者,我们的希望——民族的希望,就可想而知。
*、自由、竞争、管理明朗化等等——这些东西得深入到人心,须得之于对新一代——特别是一批新的知识人的培养,而学校的责任何在? txt小说上传分享
杭州离天堂半步之遥
天堂与地狱一步之遥,杭州离天堂半步之遥!
来到杭州这座生活品质之城,只要在斑马线上一站,你就能感觉到天堂在向你招手,因为杭州的斑马线更贴切的名称是“黄泉路”,5月8日、8月4日浙大高材生谭卓、花季少女马芳芳相继殒命在可爱的斑马线之上,再次证明杭州无愧于天堂这一美誉。
对于这两起车祸,评论已经过分失血,显得格外的苍白无力。因为代表公平、正义的法律一锤定音,一一作出庄严的宣判。法律的尊严绝不容许情感的挑衅,然而在这里,作为杭州的普通市民,我不得不表达心中隐隐作痛的“痛觉”,你们就且看作笑料的无稽之谈吧!
你说胡斌飙车案,飙车总是事实吧?谁都无法否认,即使是胡斌本人。在哪里飙车?如果在规定的飙车路段上,在纯属私家物业的跑道上,在遥远的撒哈拉沙漠上,那你就飙吧,即使飙到撞上了哈雷彗星,那是你的本事,我们都不会反对,可是你是在闹市区飙车啊,这是什么概念?作个形象的比喻吧!你拿着枪,对着空空如也的天空、对着狗屎绝迹的荒野,甚至大无畏地对着自己开枪,那就无所谓了,走了火大不了定性为自寻短见,但是你要是对着人群攒射,那就对不起了,这就是恐怖行为,危害社会公共安全了。胡斌的改装车难道不正如一把改装良好的杀人利器——枪?在我看来,两者本质是一致的。
当然法律不容许写科幻小说,胡斌案最后圆满落幕,皆大欢喜,谭卓一条鲜活的生命换回了113万元赔偿款和胡斌3年的有期徒刑,虽然我们不想残忍地将两者划上等号,但是事实却是如此,杭州西湖区法院的宣判就意味着这个等号已经建立了起来。我想,胡斌的父母、杭州市政府都希望如此划上等号,息事宁人,还家庭以安宁、还法律以公正、还杭州以清誉。
可是,我们有没有想过,在这起胡斌飙车事件中,并不是胡斌一人在飙车,而是一群人,它本质就是一起群体性的飙车事件,胡斌仅是此次事故的一员,而这群人在这起交通事故处理和法院审理中竟群体性“躲猫猫”了。我们关注的焦点都集中在了交警部门抛出的“70码”论调和“3年有期徒刑”的判决上了,却忘记了胡斌的伙同者们……
我不想再去“恶毒”揣测,奏响“心神不宁”式“狂想曲”,因为这很容易上纲上线,被人定性为造谣中伤,攻讦政府,罢!
然而杭州的“心神不宁”却依然继续着,胡斌案刚宣判完毕,又有一个人喋血斑马线边。8月4日,杭州又一个富家子弟魏志刚撞上了马芳芳,一个16岁的花季少女。我们还未从浓重的悲凉中缓过神来,杭州市拱墅区法院就迫不及待地作出宣判,马芳芳又用如花的生命换回万元赔偿和魏志刚2年零3个月的刑罚。对于这样的判决,我们无任何异议,因为我们相信法律是公正的,容不得社会舆论的干扰。但是,我们的某种心理依然在作怪,指摘着两件事:第一件事依然是伟大的杭州交警部门,这个曾抛出“70码”怪论的部门,对魏志刚超速的速度和事故认定的进行了“有效”的校正,这说明杭州市的交警很认真,十分强调让证据来说话;第二件事就是马芳芳的父亲了,他终于缔造了中国式的黑色幽默,一个丧失了亲生女儿的家长竟向法院递交了请愿书,请求对肇事者从轻发落!如此宽宏大量的父亲,是多么伟大啊,这让我们不得不想到天堂里的居民——天使。因为天使的胸襟是无比宽广的,宁可让自己牺牲让自己痛苦,而去成全别人包括凶手。能够产生马芳芳这样的父亲,这说明杭州是个好地方,很能感化人,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多感人啊,我真的要感动得掉下眼泪了。
就是这样,我们伟大的杭州司法系统,我们的伟大的父亲们(包括能出钱的魏志刚的父亲、能够认钱的马芳芳的父亲)终于成全这个公正的宣判:酒驾,超速,撞死一人,判了2年零3个月的刑罚!
原来我们伟大的杭州是这样的天堂:飙车,我在闹市区飙车了怎么啦?飙车了撞人了又怎么啦?在斑马线上飙车了撞人了更怎么啦?不就是3年的有期徒刑?这是胡斌们的飙车的天堂。酒驾,我在闹市区酒驾了怎么啦?酒驾了超速了又怎么啦?酒驾了超速了再撞死人了更怎么啦?不就是2年3个月的有期徒刑?这是魏志刚们酒驾的天堂!
可是,那些站在斑马线的谭卓们、走到斑马线附近的马芳芳们,他们怎么办?他们如花的生命可是被胡斌们、魏志刚们宣判了死刑,立即执行!
而我们呢,这些普通的杭州市民,说不定某一天站在斑马线,谭卓、马芳芳的亡魂附体,步了他们后尘,换回来的可能是更廉价的赔偿、更低的刑罚,因为我们确保不了自己能够引起社会舆论的关注和轰动!
所以,天堂杭州与天堂真的只有半步之遥!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生育政策是不是该适当放开了
今天无意间浏览到一篇关于人口与计划生育的文章,文章主旨就是指出计划生育已不符合当今社会形势,应该进行调整。如何调整呢?提倡生一个,允许生两个,杜绝生三个(包括三个以上)!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读后感慨颇多。以前,我们总是作如是定言:中国人口最多,所以问题最多,而中国最大的问题就是贫穷。但是,略读史籍的我知道历史上的中国同比其它国家并不穷,而且相当一段时间是首富,中国彻底沦为穷国好像是在建国前后,一夜之间变得满目疮痍、一穷二白……当然刚开始,这穷扯到了万恶之源——蒋介石身上,因为他代表的三座大山榨取了民脂民膏,将中国带入极度贫困的境地,还有败走台湾的时候,将国库的黄金都运走了,留下了一个烂摊子给新中国。解放后,经过轰轰烈烈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令人瞩目的伟大成就,但是高歌一片的同时,中国依然没有摘掉贫穷的帽子,而且越搞越穷,甚至饿死了不少人。相反,“二战”后同样百废待举的日本、韩国等周边国家都把经济搞了上去。面对这种尴尬的局面,怎么办?总得找个借口给自己下下台阶,最后终于找到了人口基数大这个致贫的定论。于是就形成了这样的怪论:我们的经济是蓬勃发展的,但是作为经济成果的蛋糕分的人太多了,一平均就毫无成就可言,所以我们依然戴着贫穷的帽子。为了改变贫穷的现状,于是,改革开放和实行计划生育并举,成为两项基本国策。
是啊,中国人口基数大。看来,天真的知识精英们终于找到了中国致贫的原因了。试观“纸老虎”的典型代表——美国作为世界头号经济大国,国土面积跟我们伟大的祖国相近,人口却只有三亿,按常理而言,比勤劳,中国人更勤劳;比智慧,中国更精明;比制度,中国的制度更优越,但为什么中国还是落后于美国呢?看来只有一个障碍了,那就是人口基数的问题,说白了,中国人太多了!
因为人口多,所以贫穷,这貌似很“得理不饶人”!想想也说得过去,有十块钱,用三人来分,每人分三块还有的多;用十三人来分,每人分一块都不够。这简单的一比,就知道人口多是那么恐怖的事。于是,中国人口多就成为中华民族复兴之路的最大绊脚石,也就是说,目前阶段中国人中有很多人是多余的。但是,你到街上去问问别人?“你是不是多余?”
问一个独生子女,你说他多余吗?他可是全家上下四五口人的希望,独苗一根,享受着小皇帝的待遇,金贵无比,绝对不多余!
问一个待业青年,你说他多余吗?他只是一时找不到工作,又不是永久性失业,再说,他有养育之恩要报,责任重大,绝对不多余!
问一个机关人员,你说他多余吗?他会觉得自己事情很多,每天八小时上班,兢兢业业为人民服务,有时还要义务加班,一点都没有多余的感觉。
再去问退休人员,他会说我奉献了三十几年的青春,有贡献的,怎么会多余?最后再去问广大的农民群众,他会说我努力耕耘,勤俭持家,活到老做到老,自谋生路,怎么会多余?
所以,谁都不承认自己是多余的。但是,硬拿中国的人口基数和美国相比较,我们伟大的祖国确实多余了十多亿的人口啊!
那到底谁多余了?估计只有那些高高在上的人口政策的制定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