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好父母要懂孩子的心理-第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里整整度过了四个月的旅游生活。
  这次旅游,使泰戈尔和喜马拉雅山结下了不解之缘,留给他许多终身难忘的美好记忆,他后来称喜马拉雅山是“蛰居在心灵上的情人”。成人以后,怀着深深的眷恋,他曾多次攀登喜马拉雅山。1916年出版的诗集《飞鹤》,就真实地记录了他这些游览活动的感受,被评论家称为出类拔萃的诗,达到了抒情诗的最高水平。
  以后,泰戈尔和他的父亲又在喜马拉雅山脚下的桑地尼克坦买了一块地,建了一幢住宅和一座花园,他们常去那里游览休假。他还在那里创立了植树节和开犁节,使当地植树造林蔚然成风。泰戈尔的生活已经与桑地尼克坦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他通过在那里的许多实验活动,扩大和增进了对自己所酷爱的大自然的亲近感,饱览了美丽的自然风光,熟悉了普通人民的生活情形,这对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让孩子在生活中接受教育
  我们所处的世界丰富多彩,每个人的正常生活和自我发展,都离不开与外界的接触。来自外界的各种刺激,是智力、情绪等心理因素发展的必要条件。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漫不经心地接受各种刺激,进而由此形成各种感觉,这是一种本能,是必不可少的。只有更多地感受外界的接触,并加强和外界的联系,才可能拥有更大的力量,获得更好的发展,人的心理和思想境界才能达到最优。如果切断一个人同外界的联系,切断一个人的人际交往,对人来讲无异于坐“精神监狱”,这种状况对身心健康和人的智力发展都是非常不利的,对于孩子来说尤其如此。因为孩子正处于吸收知识的最佳年龄,如果没有通过多样的渠道去接触丰富多彩的外部世界,就会造成闭目塞听。
  “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最好的教育就是让孩子在生活中接受教育,体现教育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现实生活中,很多家长对孩子过于关心,生怕各种意外和疾病,怕孩子吃苦,于是把孩子放在较好的环境中,不让孩子从事家务劳动,这样做反而限制了孩子的成长。过多的时间花在学习上,很少参加实践活动的孩子,不仅无法获得足够的知识,还容易使头脑由于处于一定程度的感觉剥夺状态,而变得越来越僵化,反过来对书本知识的学习也是不利的。 。。

第三章 提高孩子的学习能力(3)
书本知识和实践知识的学习,应该是紧密结合,互相促进的。让孩子适当地吃些苦,从事一些诸如整理个人的小床、倒掉废纸篓、洗手绢等义务劳动,能培养孩子热爱劳动的品格,也可以增强孩子的各种情感体验,激发出孩子的求知欲望。
  如果孩子从小没有得到基本的劳动锻炼,就不会懂得劳动果实是多么来之不易,也不懂得珍惜父母给予的爱。例如,孩子自己不洗衣服,就不可能理解大人洗衣服的辛苦,也不会注意保持衣服的清洁,即使大人告诉他几百次,他仍然不会注意。这就在无形之中为亲子间的体谅和沟通设置了障碍,也使得父母终日辛劳不得解脱,却难以得到孩子应有的情感回报,让人产生“可怜天下父母心”的感慨。
  父母要懂得实践活动的重要,支持和鼓励孩子积极参加多种多样的实践活动,在这种家庭教育环境中成长的孩子,长大后的生活自理能力比较强,也有较强的责任心,学习、品德也相当优秀。因为孩子在实践中,能体验到生活的艰辛、劳动果实的来之不易,能够学会理解人、尊重人、珍惜他人的劳动,热爱生活,从而激发克服困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解决困难的能力。
  小故事
  一位教育专家带着三十多名小学生到郊区搞夏令营。一天吃早饭,她看见一个二年级的小女孩眼巴巴地盯着一个煮鸡蛋发呆,就过去问:“你不爱吃鸡蛋吗?”
  “爱吃。”女孩小声说。
  “那你为什么不吃呢?”
  “这个鸡蛋和我们家的鸡蛋长得不一样。”女孩面带难色。
  “说说看,你们家的鸡蛋长得什么样?”教育专家好奇地问。
  “我们家的鸡蛋是白的,软软的,好咬。这个鸡蛋太硬,咬不动。”
  教育专家仔细一问,才弄明白,原来她从小在家从来没看到过煮鸡蛋、剥鸡蛋的过程。都是大人剥好了,切成两半,放到她面前。难怪她不会剥。
  老师问女孩旁边的几个小同学:“你们知道鸡蛋是从哪儿来的吗?”
  “知道,是从冰箱里拿出来的。”孩子们异口同声地说,竟然没有一个学生知道“母鸡下蛋”。
  大胆让孩子去尝试
  保护自己的后代是物种繁衍过程中普遍存在的规律,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很多父母愿意为孩子付出一切,这种过度的保护容易使得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出现偏差。例如,很多家长都喜欢用语言传达经验,指导孩子的言行,还有些家长甚至认为多替孩子做一些,孩子就少辛苦一些。父母煞费苦心的“付出”,结局却不容乐观。因为家长们忽略了最重要的一点:人的成长必须用时间和智慧去身体力行地争取。
  一群孩子正在一起玩沙土,其中一个孩子用小铲子把沙子往漏斗里装。沙子顺着漏口往下漏,漏斗总也装不满。如果这是一个中国孩子,孩子的妈妈会在沙子刚从底部开始漏时就立刻蹲下说:“来,妈妈教你!把漏斗对准瓶子口,再把沙子从这儿灌下去。”
  如果这是一个美国孩子,孩子的母亲会选择静静的在旁边观看。孩子歪着脑袋看了半天,然后他用手指头堵住漏口,等沙子装满就把漏斗拿到瓶子口边,再放开手,让沙子流进瓶子。
  由于沙子漏下的速度很快,从孩子拿开手指到漏斗对准瓶子口,沙子剩不了多少。但孩子丝毫不泄气,一点一点儿地做着。
  终于,孩子弄明白了:他等到漏斗口对准了瓶子再倒沙子,瓶子很快就被装满了。孩子笑了,高兴地看着身后的妈妈,而他妈妈正鼓掌为他庆贺。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第三章 提高孩子的学习能力(4)
这就是中国和美国家庭教育的不同。中国的父母总是竭尽全力来预防孩子犯错,一旦犯错又竭尽全力让孩子避免惩罚,以为孩子犯错一定是父母教育不好,要替孩子受过。
  作为父母,我们应该认真地反思一下:到底怎样帮助孩子?是代替他们做事,还是让他们自己做事?是处处表现父母行,还是让孩子证明自己行?
  人们常常惧怕失败,更惧怕自己的子女失败。但是,对于一个人来说,遭遇失败是不可避免的。而一个好的父母一定会让孩子大胆地去实践,去挑战失败。在孩子遭遇失败时,把它看成是教育的良机,让孩子在失败中不断成长。
  有这样一个关于鹰的寓言:
  有人问老鹰:“你为什么要在苍穹中培养自己的孩子呢?要是他们不小心掉下来,就会受到伤害呀!”
  老鹰回答说:“如果我贴着地面去教育他们,那他们长大了,哪有勇气去接近太阳呢?”
  寓言中的老鹰为我们人类作了良好的表率。如果父母总是担心孩子磕着、碰着,而进行“全方位”的保护,那么,在温室中长大的孩子,又怎么能真正成长呢?
  事实上,很多家长对于父母的过度保护来源于假想的危险,例如,当孩子放学后还没回家,就担心是发生什么意外了;发现孩子的背包不见,就担心孩子是离家出走了;发现孩子的异性同学一起回家,就担心是早恋了……父母总在想,如果我不给孩子指导,孩子的前途就会一片黯淡;如果我不为孩子做这些事,孩子一定不知道该怎么办……这些“错爱”只会剥夺了孩子在实践中学习的机会,导致他们失去自立的能力,这才是真正的危险。
  家教故事
  海明威是美国著名小说家,1954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海明威的父亲是一名杰出的医生,热衷于钓鱼和打猎,他的兴趣和爱好对儿子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对于儿子的前途和成长,他也十分关心,并且为此花了不少心思。
  为了引起儿子对于户外活动的爱好,父亲把家搬到橡树园镇,这里北部是印第安人居住的密执安湖畔,那儿是一个景色优美而又气候宜人的地方。美丽的大自然也使小海明威深深迷恋。
  小孩子的天性是对外面的世界好奇不已。每当父亲出诊或者出门打猎钓鱼的时候,小海明威总是拉着父亲的衣服央求着一起去。父亲每次都答应他的要求,带上他穿越茂密的森林,趟过哗哗的流水,去拜访那些散落的村庄。在这些日子里,小海明威大开了眼界,也增长了不少见识。在他的眼里,这一切是那么的新奇而又有趣,充满魅力和欢乐。同时,长途跋涉又让他的体力和意志都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小小年龄能陪着成人一起整天地跑。
  渐渐地,小海明威迷恋上跟着父亲去出诊,成了父亲的“跟屁虫”。只要父亲一出门,他必然要跟上,天天如此。发现这个问题后,父亲忽然觉得不妙,他觉得事事依赖父母对孩子成长不利,现在是到了培养儿子的独立能力的时候了。
  在小海明威4岁那年,当他又缠着爸爸带他一起出门时,父亲拒绝了他。小海明威不明白父亲为什么突然改变了态度,不再喜欢带他一起出去了。他伤心地问:“爸爸,难道我做错什么了吗?”
  父亲扶着他的肩膀,非常严肃地说:“孩子,你没有做错什么,爸爸只是想让你自己去活动。不要总是跟着我!这样才会对你有好处!”说完,他给了小海明威一个渔竿,并鼓励他说:“从今以后,你就大胆地去玩自己的吧!你肯定玩得好!”

第三章 提高孩子的学习能力(5)
从此,海明威就开始一个人在山林和水边玩耍。后来,等他又长大一些的时候,父亲又给了他一杆猎枪。就这样,他在父亲的不断指引和鼓励下,开始了独立的玩耍时光。他很快就迷恋起钓鱼、打猎以及探险,并乐此不倦。
  在父亲的引导下,海明威养成了独立、喜好探索的性格。
  12。 好奇效应: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孩子对自己周围的事情不了解,便产生了好奇心,这是一种好现象。孩子有了好奇心,他才会在好奇心的支配下去探索自己未知的事物。父母应该处处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必要时可以鼓励孩子去尝试。
  保护孩子的好奇心
  大凡孩子都有好奇心,这是因为他来到这个世界上就要学会生存,弄不清面前的事物对他的生存是个障碍。
  所以,我们经常看到幼儿对什么事情都感兴趣,他会指着蓝天飞翔的小鸟对着父母发问,会对水里游泳的鱼拍手叫。父母带他上街,只要他能走了,他就会去走那只有10厘米的路沿石,碰到水洼,父母越是怕他湿了鞋,他却偏偏往水里走。
  这便是他的好奇心,引导他去探索自己还不明白事物的一些行为。
  好奇心是促使孩子学习、成长的良机。达尔文7岁的时候便对收集生物标本、观察昆虫鸟兽十分感兴趣。物理学家麦克斯韦尔6岁的时候,便对星星为什么会发光充满了好奇心。
  英国戏剧大师莎士比亚的成功,同样出自于他对戏剧的浓厚兴趣以及对所热爱的戏剧强烈的求知欲。有一次,一个演员病了,剧院的老板就让他去替补,莎士比亚一听,乐坏了,因为有强大的动力,才用了不到半天的时间,他就把台词全背了下来,演得比那个演员还好。演了一段时间的戏之后,莎士比亚便开始尝试写剧本,这些剧本上演后很受观众欢迎。从此,他便开始了戏剧文学的创作生涯,并终于成为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的戏剧作家。
  孩子的这种好奇心和由此带来的探索行为是宝贵的,说明孩子的创造力在发展。如果父母不知道保护它,甚至打击他,便会把孩子的探索精神抹杀了,渐渐地他便心灰意冷,失去了创造力,甚至使本来具有探索精神的孩子变得傻乎乎的。一些父母在遇到小孩向自己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时,感到麻烦、费劲,而缺乏耐心,这是很愚蠢的行为。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碰到这样一件事:一位母亲告诉他说,他儿子很淘气,竟然把她一块好端端的金表拆坏了,为此这个母亲狠狠地打了儿子一顿。陶行知先生对这位母亲说:“可惜呀,中国的爱迪生让你枪毙了。”陶行知先生的这番话确实道出了目前在家庭教育中,父母怎样无意识地扼杀了孩子可贵的好奇心。
  著名科学家贝弗里奇曾说:“科学家的好奇心通常表现为探索对他所注意到的,但尚无令人满意解释的事物或其相互关系的认识。他们通常有一种愿望,要去寻找其间并无明显联系的大量资料背后的原理。这种强烈愿望可被视为成人型的或升华了的好奇心,所以好奇心是长久以来构成智慧的一项重要特征。”
  我们有些父母不仅不爱护孩子的好奇心,反而认为孩子很无用,那么简单的东西都不明白。年轻的父母最好和孩子换位体会一下,自己在孩子这么大时,不是也认为什么都是新奇的吗?现在做了父亲和母亲了,就忘了儿时那些幼稚的问题。

第三章 提高孩子的学习能力(6)
所以,父母对孩子提出的问题要认真回答,孩子要动手做什么就让他去尝试,只要看着他不出危险就行了。要是孩子因为满足好奇心而破坏了你的东西,也千万不要责备他。
  小故事
  印度的加娜庙是一座古寺庙,红墙环绕,绿树成阴,庙门宽敞。但庙里的地方却不大,行人从宽大的庙门前走过时,庙里的景致也就一览无余了。因此,真正走进庙里的游人十分稀少,日子一久,寺庙就只好关闭了。
  但自从加娜庙的大门关闭了以后,却出现了另一种意想不到的情况,游人常会在庙门前停留,扒着门缝儿向里窥探。每天窥探的人比往日大敞大开着庙门时多了许多倍,甚至连工作人员也被感染了,也扒着门缝儿向里看是不是发生了什么事。其实什么也没有,一切如同往日。能看到的景象只是一角砖地,一块红墙,一棵老树,剩下的东西全被遮住了。
  当地的和尚对这种现象很好奇,便数数每天扒着门缝儿向里面窥探的人数,这一数不要紧,大家都吓了一跳。窥探的人一个挨着一个,竟比往日开门时多了几十倍。
  加娜庙终于又开放了。不过这次开放有了很大的变化,和尚们在大门的里面做了一道影壁,挡住了人们的视线。人们不知道里边是什么,踊跃进去购票。
  和尚们在庙里还有意锁了几间房,用来供人们窥探之用。房里同样放了屏障,窥探起来就很费劲,很不方便。仔细看能看到一张老床,一个老柜,一双旧鞋,再向里看,能看到一个小泥菩萨——总之很费劲。但人们却乐此不疲。
  后来加娜庙里来了一个远方的和尚。这和尚知识一般,无啥特别,只有一样,说话从来都是说半句,从来没把什么事情说完整过,他是没有本事说完整。可正因为此,前来讨教的人都说这和尚灵,深不可测,有一套。
  很长时间以来,人们对加娜庙与这位和尚都保持着极大的兴趣,奉为神灵,前来烧香磕头的人与日俱增。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幼年阶段对周围事物产生好奇、发生浓厚的兴趣,可能是终生成就的源泉。兴趣是儿童对某种事物探索的欲望,只要有了好奇心,有了探索欲望,孩子就会从内心的深处去研究喜欢的事物,即使十分辛苦也乐此不疲。
  明代大医学家李时珍的父亲李言屡试不第。于是将仕进的希望寄托在李时珍的身上,而李时珍对八股文不感兴趣,对医学特别酷爱。可是在“父权”时代,儿子只好从命,攻读八股文,结果三次科考不中。后来李时珍说服父亲同意他弃文从医,终成大医学家。
  卡尔?威特有一个教育原则,就是“教育不能强迫”。不管教什么,他总是先努力唤起孩子的兴趣,只有在孩子表现出强烈的兴趣时,他才开始教。他教孩子读书时,先给小威特买来小人书和画册,绘声绘色地讲给他听,并且说:“如果你认识了这些字,你就能明白这些故事了。”他用这种方式来激发威特的好奇心,或者干脆不讲给他听,只告诉他:“这个画册上的故事非常有趣,可是爸爸没时间给你讲。”这样一来,威特就有了一定要识字的想法。这时,老威特就不失时机地教他识字。
  孩子的学习能力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说,一方面是指智力,就是通常所说的聪明与否,这种能力有一定的先天性,后天的环境与培养则会激发一个人内在的潜能;另一方面是指会学习,能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和策略,在学习过程中会进行有效的自我控制,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种能力来自后天的锻炼、获得与积累。而兴趣可以说是孩子培养学习能力最强有力的动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