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小病不求人-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我在1972年,曾经生吞过半年黑豆,但是欠缺恒心,就中断了。这就像写日记一样,有人刚开始兴致勃勃,写了一个星期之后,就改成周记,过一个月之后就变成月记,最后可能变成年记,更可能三年才记上一笔,能够一辈子写的人太难得了。后来,我从1991年7月2日开始到现在,每天生吞黑豆四十九颗,已经满十二年。
吞黑豆第一是能强肝,第二能解毒,第三明目,第四补肾。所选择的黑豆,皮要黑,肉是青绿,这种黑豆又叫“青仁黑豆”。色青入肝,色黑入肾,所以能补肝肾,其实最主要的功能还是解毒明目。在《医方集解》里有一方,只有两味药,一味甘草,一味黑豆,称为解毒汤。现在我所用的解毒茶,除了甘草、黑豆,还有金银花。金银花为忍冬科植物,有消除肿瘤的作用,所以平常喝解毒茶也有预防肿瘤的效果。
精彩书摘(5)
16、薏仁价廉功效高
自古以来,薏苡仁就是一味非常受推崇的药食。《神农本草经》就将薏仁列为上品,它不仅完全无毒,还可以治疗风湿等病症。明朝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则认为,除了《神农本草经》的主治功效外,薏苡仁能健脾益胃、补肺清热、去风胜湿。炊饭食、治冷气,煎饮可利小便、热淋。
再根据现代医学研究资料来看,薏苡仁是与稻米同属禾本科的一年生草本植物,内含淀粉、糖分、蛋白质、脂肪、灰分及薏苡仁素,是良好的营养剂,有利尿化湿、清肺热、排脓及缓和拘挛等作用,又有补脾胃的功效,适用于水肿、腹泻、脚肿、小便不利、肺热咳嗽、肠瘫(阑尾炎、盲肠炎,甚至包括腹膜炎)、风湿痛等症。另外根据台湾顺天堂制药公司创始人许鸿源博士的研究,薏苡仁还具有抗癌的作用。
其实除了上面所说的,在中国医学典籍如张仲景的《金匮要略》、孙思邈的《千金方》等书中都提到了薏苡仁的上述功效,薏苡仁是同稻米一样,可以当饭吃的药物或食品,而且是价廉功高的美食,一般人也可以常吃,对身体有益无害。
17、柚皮柚肉都是宝
谈到文旦柚,它是芸香科柑桔属中果实较大的一种,果肉成分与柑桔类似,但维生素C的含量特别高,故又称为“维生素C宝库”。一般只充当水果,其实柚皮的营养价值也不错,至于其药效更是不可能一两句话讲清楚。明朝药学大师李时珍说它有宽中理气、化痰止咳、健胃消食、消肿止痛的功效。其食用方法及医疗用途包括:
柚皮能发汗:因柚皮含挥发精油,与红茶同煮能祛寒发汗;把柚肉挖空,填入茶叶,悬挂通风处,渐渐风干,柚的体积缩小,名为“茶柚”,专治伤风感冒发热;茶柚内的茶叶,经风干吸取精油后,辛散效力更强。我记得小时候农村没有钱看病,就经常制作这种“茶柚”,弄一两个挂在梁上风干,等到家里有人伤风感冒的时候就取下来,泡着喝一喝就好了。
柚皮消食积:柚皮内含有细胞囊,细胞囊的液体有开胃通气的功效。如有胸膈气闷,或嗳气不除,可以将柚皮切丝煮成浓茶进服,能发散寒气、开胸利膈,嗳气也就很快消除了。市面上出售的柚皮蜜饯都具有这种功效。
食柚能通便:患便秘的人可以选取皮薄多汁的大柚,连瓢进食(瓢即柚肉外的白色部分),大便就可以通畅。凡是肠胃热重、口淡无味、不思饮食、大便秘结者,食用柚瓢五六片就可以顺畅,因为柚瓢中含有丰富的纤维质,可以刺激肠管蠕动。我曾经有个病人,便秘多年,也吃过很多药、看过很多医生都没有好,后来也是经过辗转介绍找到我,我就给他推荐了这个方法。一开始他还将信将疑,结果吃了一个星期之后情况就大有好转,欢喜得不得了。
除了上面说的,柚子还有很多其他功效,比如柚果汁中含有胰岛素样的成分,可降低血糖;蜜渍柚皮既可作为消闲食品,又可开胃通气;蚝油煮柚皮,虾子煲柚皮都是佐餐妙品,柚皮炖鸭更是席上佳肴,且能助消化。有兴趣的读者可以试试特殊口味。
18、莲藕补气除百疾
莲藕是睡莲科多年生宿根性水生植物,根与茎生于水底泥土中,有明显的节数段,中空有孔,可食用部分称为“藕”;地下茎节节相连,故称“莲藕”。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精彩书摘(6)
从药用立场分析,除了莲藕外,自下而上,荷梗、荷叶、荷花、莲蕊、莲子、莲心、莲蓬无一不可入药:荷叶能治脑积水;莲子含有高营养成分,能补中益气,除百疾、治腰痛、泄精,是民间常用食补材料,四神汤中也一定会用;莲蕊须,清心通肾、固精气、乌须发、悦颜色;莲蓬治血胀腹痛及产后胎衣不下、妇科经血不止、小便血淋等,效果奇佳,其妙用难以尽述。
至于莲藕,捣汁服用有活血化瘀、解热、凉血、滋润肠胃的功能。我在这里教大家一个秘方:先将莲藕洗刷干净,放在开水中烫几分钟杀除病菌,然后取出莲藕把它切成薄片,最后把藕片放入果汁机中加冷开水打汁、过滤去渣,最后加上少量冰糖,或者用杏仁霜调服都可以。藕中含有淀粉,榨汁后略呈浓稠状,风味、口感都相当不错。有一老妇人中风后两个耳朵都听不见了,我就建议她每天喝莲藕汁一杯约500CC,结果两个多月后听力竟完全恢复。因为藕汁能柔软动脉血管壁,且能将沉淀于血管的物质或堵塞部分清除,这样受压迫的听觉神经功能自然就恢复了。莲藕凉拌的处理程序和前面也是一样的,但切片后需加白醋少许,再加姜丝、冰糖,藕粉遇醋凝聚,这样咬起来就非常清脆,味道酸中带甜,是下酒非常好的菜肴。莲藕排骨汤老少皆宜,糯米蒸藕也是极受欢迎的甜点。
除此之外,熟的莲藕粉还可以治疗手脚冻伤金疮和骨折,同时有文献报告莲藕还具有降低血糖含量的功效,可见平时多加食用有益无害。
19、苦瓜清肝兼明目
几乎每个人都怕吃苦,难怪《孟子?告子篇》特别强调:“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就是看准了人类与生俱来怕吃苦的劣根性。但偶尔吃“苦”实在有益无害,“苦瓜”就是其中的代表。
苦瓜在植物分类属葫芦科,产自中国,广东人称为“凉瓜”,又名“癫瓜”、“锦荔枝”;它的茎、叶、果实都可做药,因此被称为“菜中君子”。记得小时候的苦瓜都是小小的、青绿色,最近几年经过农业学家的改进,苦瓜个头已经变得很大了,市面上也非常受欢迎。
《随息居饮食谱》这本书上说:苦瓜还没有成熟的时候是青色的,性寒凉,所以能够清心明目;成熟以后就变成了红色,性甘平,能够养血滋肝,补脾肾。不过民间很少等到苦瓜成熟,多半看长得够大就摘下来了。苦瓜除了果实可供食用外,它的茎叶捣烂外敷可以治烫伤、湿疹、毒虫咬伤及皮肤炎等,因为苦寒有消炎作用。另外苦瓜种子还有益气壮阳的功效。
苦瓜干和着凉茶一起吃,能够清热降火,如果和甘草一起煮也能达到同样的效果。我想每个人都会有过长痱子的经历,那种烦躁难当的感觉恐怕很少有人能够忘记。市面上那些爽身粉、痱子粉只能暂时止痒,却达不到根治的效果。我这里有一个方子:将生的苦瓜切成片在长痱子的地方涂抹,或者是将苦瓜捣成汁涂抹到患处,效果也是一样的,非常见效。
很多人喜欢吃油炸烧烤类的食物,但是这类食物吃多了有一个后果,那就是容易上火,引起便秘、口腔溃疡等问题,其实解决这种问题也满简单,只要拿一根苦瓜和50克的木贼一起煮了服用,立即就见效。
苦瓜还是餐桌上常见的菜肴,同辣椒、豆豉、葱段炒食或红烧,为下酒好菜;凉拌苦瓜时则先把苦瓜洗净、切成薄片,放在冰箱中冷冻,吃的适合沾点甜酱,清脆爽口,在夏天有清凉消暑的功效;苦瓜炒肉更是素中带荤、丝毫不油腻的美食。
20、菜豆味美又消食
菜豆又名豇豆,是最常见的豆类家常菜,含有丰富植物性脂肪、蛋白质等营养。由于容易栽种,所以通常菜豆产量会比较大。那些一时吃不了的菜豆可以先洗净,在开水中烫熟后就可以捞起来放在阳光下曝晒,等到完全干燥了就可以存放于容器中。只要不受潮,可保存很长时间。想吃时就拿出来,稍微洗一下,然烫熟、加点佐料凉拌,或者是炒肉丁,或者和猪大骨一起用文火炖上个二三个小时就可以上桌。也可以先将菜豆干用水泡软,同排骨或五花肉一起炖,无论何种方式,炖出来的汤都十分鲜美,还有消食、促进食欲的功效。有些地方储存方法略有不同。他们会把菜豆像腌酸菜一样腌制,等到变酸后才切丁炒牛肉丝,是一道非常好的下酒菜。我想如果有美食大师慧心巧手,能够变化出更多的花样,必能将这道小吃扬名于天下。
1、时刻保持乐天达观的心态
每个人最注意的还是自己,在意自己的臭皮囊,任何和自己相关的问题都不容易放下、看开。所谓的七情六欲,都在影响着我们的心情。一个人如果挂念太多,心里就放不下,相应就会影响到自己的生理的机能,从而直接或间接地损害自己的健康。《黄帝内经》中有句话说:“正气存于内,邪不可干”。所以,养生或治病必须从养心开始。
这些年来,一有空我就到各地去做义诊,义诊时会遇到许多疑难杂症,很有意思。给他们治好了病,病人就高兴,我也会感到很开心。例如有一位中风的太太,她是9月17日发的病,12月11日到我这里来就诊。当时她坐着轮椅,双脚不能站立更别提走动。经过一番诊断之后我给他开了药,吃完药第二天她就可以站起来,两周后竟然可以不用拐杖、支架,只需人搀扶已经可以自行走路,等到第二年4月份我再去做义诊时,她几乎已经完全康复了。还有位先生从1926年至1970持续拉肚子,拉了44年,每天至少会拉8次,结果我把他医好了。这不也是一件很值得开心的事吗?
其实人常常会因为外在的因素影响了心情,例如当医生告诉病人他的病情后,即使原本没有患病的人,也会开始全身出现大大小小不同的病症,这就是心没有达到“心无牵挂”的原因。
我记得小时候身体不好,经常会出问题。在大约2岁的时候我有一次拉肚子,吃什么药也没有效果,有的人说鸦片可以止泻,我的母亲就弄了一大块鸦片屎(鸦片燃烧后的灰烬)给我吃,结果拉肚子马上止住了。但鸦片除止泻外还有麻醉作用,所以我吃下去之后三天三夜都没有醒过来。我母亲以为我肯定是小命难保,所以买了一个小肥皂箱准备把我埋掉。幸亏我命不该绝,后来我父亲出诊回来了才把我救醒。又有一次母亲生病,我大姐将熬好的药放在桌子上面,我因为肚子很饿,误以为那碗是可以吃的食物,就动手去拿。结果不慎打翻了药,导致全身烫伤1/2的严重后果。一般烫伤达到全身2/3就会有生命危险,因为皮肤有呼吸及保护内脏的功能;一旦造成大面积烫伤,皮肤的呼吸和保护功能就会严重受损。而且烫伤处还不能接触到衣服,伤口必须随时擦药也不能穿衣服。还好当时是夏天,不然我不因为感染而死也会被活活冻死。后来经过我父亲的细心治疗,总算是从鬼门关捡回来一条命,但是到现在身上的伤痕还是可以看到。有过这几次生死经历后我就看得很开了,人生中最糟糕的情况都被我碰到了,还有什么不能坦然面对的呢?
总而言之,一切在于自然,心无牵挂。如果可以做到活在当下,珍惜每一天、每一刻,又能放下一切烦恼,自然可以保持愉快的心情,拥有健康的身体。
2、不要对药物一知半解穷担心
除了迷信神医之外,患者最常犯的错误就是自己对药物一知半解就心存疑虑,甚至有的人更因此而怀疑医生的判断和疗法。我也常见一些患者,当医生视病情需要,处方中用大黄时他就紧张万分,因为他知道大黄有泻下作用,患者见到处方就告诉医生说自己的身体很虚弱,承受不了这种泻药。其实大黄配其他药物也不一定会大泻,如果剂量上拿捏得恰到好处,除了泻下之外,大黄还能解热、消炎、消除肿瘤。微量的大黄甚至有健胃作用,何况祛邪所以养正,病邪排除,正气自然恢复,因此传统中医文献中有“泻就是补”一说,这种深奥的传统医学理论并不是一般人士所能够领会的。
有位陈女士,已经六十二岁了,前些年得了急性肝炎。等到她被送到某医院急诊的时候,当时查出来肝功能指数已经高达七百八十了,眼睛也已经出现黄疽、尿呈褐色、肝区有压痛感,这也严重影响了他的睡眠。在现代医学检验与中医治疗配合之下,结果她的症状很快得到改善。但实际上在这次发病的前一年,她已经因为尿蛋白过高而住院,因此每隔两周就到医院作检查。麻烦的是这位陈女士自己以前是开药店的,对药物的性能有一定了解。每次她拿到医生开的药方就马上回去查医典,了解药物的药性,只要是自己感觉不对头就不吃,也不和医生商量。这样长期下去,身体状况越来越差,最后才造成了急性肝炎的严重后果。
再举一个例子,有些患者一看医生用当归,就会紧张万分地说:“我的身体不能进补,每次吃完当归就上火,而且嘴巴会破的。”其实当归配地黄、芍药、牡丹皮等寒凉药或滋阴药后,其辛温的属性已经被平衡了。再说,好的医生以诊断结果为依据。应该用什么处方,他们心里面自然是有考虑的。中医用药讲究冷热寒凉的搭配,其实只要调配得当,药物之间不仅可以相互促进激发,对彼此的副作用也是相互中和、制衡的。
从上面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目前社会大众的知识水准普遍提高,从各种报刊或传播媒体中也能获得相当丰富的医疗保健常识,但因为急病乱投医,或是对医生的信任感不够,加上江湖骗子横行,这样更容易被误导。所以患者在治病求医的时候一定要去正规医院,要相信医生的判断,配合医生的治疗,这样才能够让自己更快好起来。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3、药别随便吃
事实上,早在两千年前,中国传统医学的经典《黄帝内经》就警示我们“凡药皆是毒”,即所谓:“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谷肉果菜,食养尽之,无使过之,伤其正也。”这段话意思是说:毒药只可以用来以毒攻毒驱除疾病,但是不可以用它来培养正气,因为正气是没有偏性的。所以,首先用大毒治病,将病邪去掉六分就应该停止,其次用常毒将第七分的病邪去掉,再次用小毒将第八分的病邪去掉,然后用无毒平缓的药物将第九分的病邪去掉,最后食用谷肉果菜等营养物质恢复精气,千万不要随意服用补药,以免使得人体内的寒热有所偏盛而损伤正气。
中国人的人情味很浓厚,一旦听说亲朋好友身体不好,要么立刻热心地推荐医生,要么就会取一些家里储备的药材给患者服用,并且还会说哪个人服用这个药后症状立刻改善,哪个人服用这个药后又是如何如何神效。患者及其家属碍于情面,拒绝也不是,用也不是,真是左右为难。尤其一般人总认为中药材或中药制剂都是天然物,毒性小、副作用少,因而有滥服的倾向。
几年以前有位开电子厂的吴老板,有次他招待员工出去旅游,行程中安排参观一家制药厂,这个药厂给每位参观者送了一包黑色药丸,并且告诉这些参观者说“有病可以治病,无病可以强身”,听了这话大家都很高兴,很快都把药给吃了。谁知道我们这位吴先生吃完药后,却是头和脸都肿了,到我那边经过治疗才得以恢复健康。经受了这次教训以后,他再也不敢瞎吃药了。
还有一位姓吕的患者,其实一开始他的病很简单,就是得了点小感冒,问题是他自己没有经过医生检查就瞎吃药,结果眼睛竟然不能转动,我后来想大概是这个药物影响了他大脑的视神经中枢,所以才导致这种结果。这件事弄得他相当恐惧,后来住院住了一个多月才好。一出院他就把剩下的药丢到了金鱼缸里面,很快那些金鱼全部都眼睛爆裂了!你说可不可怕?
我还认识一位林小姐,她的身体很消瘦、还经常头晕。正好她有位好朋友给她带来一种治头痛的药,她捱不过朋友的盛情就吃了几颗,结果被这个药弄得得了甲亢,颈部肿大、眼睛突出,心跳达到一百八,还患上上心悸等变症,到这时候就已经后悔莫及了。
中药一般分为四级,第一级是由医生诊断处方,第二级由医生指示处方,第三级是医生或药师指示使用,第四级才是一般成方。像四君子汤、逍遥散、生脉饮等,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