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一个士兵的战地日记-第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供应了)。还大量供应各类罐头,有红烧猪肉,午餐肉,牛肉,回锅肉,炒兰丝,炒素什锦。水果罐头有桔子,波萝,黄桃和犁子。另外还有大量的新鲜水果供应(也是没有的事)。
至于我们怎样作战,由于我们是阵地防御,敌人攻,我们就依托坚固工事抵抗,一般情况下,我们一个人可抗敌一个班的进攻。主要是因为我们弹药充足,工事坚固,还有各种火炮的支援。防范精力主要放在晚上,白天都休息。所以我们的主要工作就是:站岗,吃饭,睡觉这三大项,是非常轻松的。
至于什么时间从前线撤离,这也是我们很关心的。据上级透露,我们在前沿可能还需要呆一些日子,撤离后会在云南休整一段时间,然后返回山东。
尊敬的***同志的父母!我作为他的战友,对您们的家庭关心的很少,感到非常惭愧,这次来信,也许能弥补一些,您们有什么困难尽管提出来,我能解决的尽力解决,不能解决的我向上级反映,上级是会向您们的当地政府联系解决的。
祝您们二位老人幸福安康!
此致! 梁吉发
1985年11月27日。
一个士兵的战地日记(80) 八五年十二月二日,阴有雾。
清晨七点,我正准备对《心灵的邮路》进行修改,刚把草稿看了一遍,忽然听到远处万炮齐鸣,我军的加农炮,榴弹炮,火箭炮,其中还夹杂着迫击炮的声音,一齐对那拉口方向的越军阵地开始了齐射。随后猛烈而又持续不断的爆炸,透过浓雾的水分子,从那拉口方向传来,就像是在十分神秘的空间里演奏着火炮交响曲。乐谱很长,演奏一直持续到下午的四点半才告结束。
如此高密度的炮击,我们都猜测是兄弟部队对越军发起了攻击,随后就有消息传来证实了我们的猜测,是199师趁敌换防立足未稳之际,对敌进行拔点作战。
从声音上听,越军也在对我攻击部队猛烈炮击,把火炮交响曲的演奏变得更为恢宏壮观,甚至是惨烈。
我在心里推测着战事的进展。此时此刻,我知道战友们正在流血,正在牺牲,知道有很多的父母正在失去他们的儿子,有很多的兄弟姐妹正在失去他们的亲人。
从炮击的频率和密度来判断,战斗进行的很激烈,让人不敢想像,在如此密集的炮火履盖下,一个士兵能够平安地走出战场,那简直就是一个奇迹。因此生命就显得尤为脆弱和不堪,一个鲜活生命的消失,犹如微风吹动草灰一样的容易。
我知道,从我们走上战场的那一刻起,我们的生命就不再属于自己,它属于国家,属于军队。在慷慨激昂的战斗动员中,很多人都咬破手指写下了血书,表达了不惜牺牲生命的决心。所有的人都悄悄地写好了遗书,并把遗书装进写好了地址的信封里,既便牺牲,遗书也能准确无误地寄到父母的手里。
几乎所有的遗书都在表达一个共同的主题:愧对父母,愧对兄弟姐妹,愧对所有关心和爱护自己的亲人!
每一封遗书都能催人泪下。
没上前线的时候,常常从报纸上看到类似的报道,我总是不以为然,认为那是记者们故意的夸大和宣传,是报道和新闻的需要。特别是咬破手指写血书的场景,对此更是嗤之以鼻,总认为那是做给人看的;有很大的做秀的成份。而现在再来感受这样的场景,我终于体会到了,什么才是真正的慷慨激昂,什么才叫做热血沸腾,什么才叫做慷慨赴死。
今天的战斗之后,将有很多的遗书被寄送到亲人们的手上,撕心裂肺的疼,将长久地撕扯着烈士父母和亲人们的心。
火炮交响曲纵然壮阔而惨烈,终因浓雾不能透视而失去了对它的兴趣,而潜心专注于《心灵的邮路》的修改。
一直到下午四点半,炮击才完全停了下来,随既就有消息在阵地上传开,我军攻克越军两个阵地,全歼守敌七十余人,我军一个主攻排全部阵亡,幸存者仅有一人,预备队也有较大作亡。
我牺牲的战友们,你们一路走好!
一个士兵的战地日记(81……128) 八五年十二月五日,阴有雾。
每次的攻击作战之后,前线总会出现一个相对的平静期。
这次也不例外,双方似乎在二号的大战中打光了所有的炮弹,所以这些天里一发冷炮都没有打过,只是偶尔能听到附近阵地上的枪响,而这白天的相对于听惯了枪声的我们来说,无异于是一种解闷的行为。
由于战场的暂时平静,而降低了死神对生命的威胁,继而对父母的思念也淡忘了一层,生活略微正常了下来。
但在这样的环境,那有什么持久的正常可言,干扰不是来自越军,就是来自气候和家庭。因昨晚下半夜是我的岗,阵地上是出奇地静,但越是宁静,哨位上的我就越是没有丝毫的睡意,越是宁静,就越容易产生思念的情结。我想喻红,但想的更多的是父母。在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十七岁半)就离开了他们,到现在已经是第三个年头了,我真的好想他们。
思念总是那样的伤感,我本不想过多地思念,可情感总是那样的脆弱,一不经意就拔动了这根情弦,让你充分体会到思念的温馨和甜蜜。
清晨七点的样子,陈成利醒了,他把洞里唯一能躺下一个人的铺位让给了我。阵地不存在了,自己也不存在了。从钻进洞里躺下到睁开眼睛,似乎只是一眨眼的工夫,但伸手看表时,已是上午的十一点了。
是负责后勤的李久清叫醒的我,我没想到他能上来,他是专程来看我的。从上了前沿到现在,我们已经有七个月没有见面了,我和他同时分到炊事班,同时都有连队用人不善的感概。不同的是他认真地工作,我却能不干就不干,能马虎就马虎,甚至还要跟带我的李茂友打架。我和他是老乡,行事风格和观念的不同,让我们常常爆发激烈的矛盾和冲突,每次都是争得面红耳赤后气得摔门而去,谁也说服不了谁。但过不了一天,我们又都忍不住走到一起,和好如初。慢慢地我和他成了最知己的战友。
他的到来让我异常兴奋,他说要在这里吃饭,不巧的是一点菜也没有,连罐头也没有了,只好让他吃了一碗有点稀的米饭。好在他知道阵地上的苦,吃什么他并不介意。
他带来了两封信,一封是父亲的,一封是弟弟的。父亲识字,曾经参加过解放战争,他在信里充满了对我安全的担扰,同时也给我提出了希望。弟弟则在信里寄来了一张母亲的病情诊断书,说母亲十分地思念我,让我十分震惊。我虽不懂那些病会导致什么样的后果,但年近六十的母亲身体本来就不好,再加上思子心切,真的让人很担心。
如果是在内地,无论如何都是应该回去探望的,可现在是在前线,妈妈原谅我吧!您哺育了我,我则在十七岁就远离了您,而且在您身边的时候,由于不懂事又常常惹您生气,现在懂了,却又不能照顾您,在您的心里,或许还保留着那个不懂事的儿子的印象。
妈妈!我真的是变好了,我真的是懂事了!我知道了生命的珍贵,我知道了母爱的伟大,我知道了您和父亲的艰辛!我现在很努力,我一直在坚持自学,我渴望成才,渴望立功,更渴望成为英雄!我正在用您给与的五尺之躯战斗在祖国的最前沿,我希望这能够带给您无尚的光荣和骄傲。我知道您担着心!父亲打过仗,清楚死神总是和我们咫尺相随的,任何的闪失都有可能让我们母子天上人间两分离!可是妈妈!您年迈体弱,疾病缠身,且又终日在思念和担扰中渡过,我也担心从战场上凯旋归来时见不到您呀!
妈妈!亲爱的妈妈!为了您的身体,也为了我们母子能够相见,我垦求您不要担扰,不要牵挂。您忘了我吧,忘了您这个在前线的儿子!
我边看诊断书边想着这些,竟然当着李久清的面泪流满面,他没有安慰我,他知道安慰是多余的。他却给我讲他的母亲,讲他母亲对他的教诲和期望,讲自己曲折的经历,感情。
在他的讲述中我很快就调整好了情绪。他描绘中的母亲与我的母亲是多么地相像啊!坚韧,勤劳,善良;自强。我想,这大概是天下母亲共同的特征吧。
李久清把我的津贴费也带了上来,钱在阵地上是没有任何用处的,我知道父母的艰辛和贫困,我写好地址,委托李久清一分不留地寄走了,也把我的祈愿和希望寄给了妈妈,祈愿妈妈康复,祈愿妈妈长寿!祈愿我们母子能够相见!
一个士兵的战地日记(82) 八五年十二月十一日,阴雨雾。
老山战区严格意义上属于亚热带地区,它没有春夏秋冬的区隔,只有雨季和旱季之分。现在应该进入了旱季,可多雨多雾的天气总让我们觉得雨季还在继续着,让我体会不到旱季的模样。唯一不同的就是有太阳的时候,穿件背心都觉得热,而在雨雾交加的日子里,穿两件衣服都感到寒冷。
李忠彬穿上了大衣,他可能听说了上面下雨的日子是有点冷的,不知从哪儿弄了一件大衣带了上来,他跟宋振清一样,在医院里养好了伤,也养得白白胖胖地上来了。他告诉我一个消息:“你来了一个大邮包,里面装的全部是布鞋。”
问他是哪里寄来的,他说没看清,我感到很疑惑,家里刚来过信,并未提及此事,也许他看错了分队。巧得很,一连有个干部与我同名同姓,上次我的一封信就是他收到了,而我也收到过他的信。因李忠彬没看清地址,邮包可能不是我的。
今天是副班长苑庆敏的二十三岁生日。他是个勤快人,也是个闲不住的人,他每天都给我们做饭,不做饭时;就不停地鼓捣他的猫耳洞,直到他的洞在32号阵地上是功能最齐备的洞后,他才罢了手。
为了给他过个像样的生日,酒是一定不能少的。借着刘昌贵和宋振清下山背粮的机会,我请刘昌贵弄了四瓶啤酒上来,四瓶啤酒的重量不轻,加上粮食的重量,爬天梯就会更加困难。
看到刘昌贵大汗淋漓地卸下身上的粮食和酒,我的心里颇觉过意不去,特别是酒钱也是刘昌贵垫付的。因我的津贴费全部托李久清寄给了母亲治病。为了给战友过个像样的生日,我这是第一次负债。
宋振清对此十分不屑,他虽没有说什么,但我读懂了他轻视的眼神,他可能认为我在巴结和讨好副班长。
“生日宴”没在一起举行,分成了两拨人马,一拨两瓶啤酒,半锅土豆。一拨人吃,另一拨人则留在哨位上观察,因为今天雾大。
土豆的味道不错,可能是有啤酒的原因吧。可宋振清的眼神让我始终不能释怀,苑庆敏既兴用口琴吹了一曲《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我的心里依然有阴影残留着。
下午三点钟的样子,李久清打来了电话,我这才确认,我真的来了个大邮包,请示了梁吉发,我立马飞奔去取。
途中遇到了老大哥刘医生,他说实习期满就要离开了,用他随身的相机给我照了一张相;用着留念。
老大哥是个很好的人,耿直豪爽而且热心。刚才我都走过去了,感觉是他,我又回过头来叫的他,换成是别人,我肯定就直接走过去了。
老大哥拥着我的肩膀,“我就要走了,你在上面多保重,有空多给我去信。”真诚的祝愿和期望,让我的心里暖溶溶的。一种分别的不舍涌上心头,竟然对既将离去的刘大哥产生了从未有过的依恋和不舍我有过分别的经历,却不曾有过依恋和不舍的感觉。
天已经不早了,我一路飞奔着,下天梯时不小心摔了一跤,这一跤摔得很重,腿和肘部都擦破了皮,鲜血直流。好在我抓住了天梯边上的角钢,才不至于把腿扭断,之前就听说有军工在天梯上扭断过腿。我是第一次下天梯,就领教了天梯的难行和危险。
天梯有多少格,无从知道,它只有二尺宽的样子,成七到八十度的坡度爬卧在陡峭的山体上,天长日久,格子下的泥土都被上上下下的人员和着雨水的作用踩成了悬空的格子,上上下下的人员都是在真正的梯子上爬行着,天梯的叫法就应运而生了。
李久清已把邮包帮我领到了他的帐篷里,只是邮包早已被充满好奇心的战友们撕开了,里面有一面我家乡政府制作的送给我们的锦旗,指名由我代收。另有十五双鞋垫,三十一双布鞋,做工十分的精细,令人爱不释手。
我很感激家乡亲人的厚爱,她们把对我们的关心都纳进了这一针一线里,每一针每一线都饱含了家乡亲人的深情。只是孙桥籍的十一名战友都分散在各个阵地上,我无法让他们感受家乡亲人的深情和厚爱。
我只好求助李久清帮我保管,等有机会时分给他们,我没带布鞋只带了两双鞋垫上山,原因是上面雨多,堑壕泥泞无法穿着布鞋,真要穿的话,那简直就是糟踏,更是对爱心的糟踏。
一个士兵的战地日记(83) 八五年十二月十三日,晴。
阵地上又来信了,我却没抱太多的期望,特别是我想清楚了和喻红最终不会有结果后,我就像是一个在随时等待宣判的囚犯一样,忐忑不安地等待着她终将会给我一个不再来信的理由。但又有残留的期望在涌动着,我渴望这段没有结果的爱情能持续的更长一些,我试探性地问刘昌贵有没有我的信。
"金华来的,是谁的呀?"刘昌贵在明知故问,我顿时兴奋起来,迫切地想知道信里写的是什么内容,但他故意卡我,折腾了半天,信才到了我的手里.我怀着复杂的心情折开了信封。
令人欣慰的是,从信封里传递过来的依然是她如火一样的热情和真性直率,还在信尾告诉我,她在元旦将送我一件保证让我高兴的礼物。是什么呢?猜也没用,那就耐心地等着吧。
中午饭后,阵地后的悬崖上,那棵超出阵地十多米的树上,突然传来了鸟叫声.只有一只鸟儿在叫,但鸟儿的叫声引起了大家极大的兴趣,只听鸟儿凄惨悲凉地叫道:"我要,我要。"大家都在树下静静地听着,似乎听懂了鸟儿的哀鸣,像是在呼唤失去的丈夫,妻子或是儿女?这暂时没有炮弹呼啸的空间,就成了鸟儿寄托哀思的追悼场。或许,失去的是它被迫离开的家园,它重返后却是满目的苍凉,由此让它悲愤不已。
鸟儿最终无奈地飞走了,我开始整理战友们送给我的营养药品。这些药品是上级配发的专供营养品,有“九种维生素,”和“六合维他胶丸,”是为了补充不能食用蔬菜而采取的补充措施。我不知道这样的营养品对母亲的病情是否有益,但对母亲的愧疚总在促使我应该做点什么,于是我向战友们说明了母亲的病情,战友们都慷慨地献出了他们的营养品,意然一下收集了二十瓶之多。
“妈妈”是一个圣洁而伟大的称谓!最起码,我们在前线的战友们都是这样认为的。只要是为了妈妈,让我们做什么都愿意。对于妈妈,我们都有共同的欠疚感。
就在我怀着对战友们的感激而在平静地做着这一切的时候,死神再次悄悄地靠近了我和陈成利所在的哨位。
上半夜是陈成利的岗,被黑暗笼罩的阵地是单调而孤寂的,我便进到洞里躺下了。陈成利没有回到哨位上,可能还在梁吉发的洞里聊天,就在我还没有完全睡着的时候,陈成利轻声哼唱着《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高高兴兴地回来了。
刚刚入夜的阵地是那样的静逸。这时我非常清晰地听到了手榴弹拉火的声音,距离非常的近,感觉就在洞口附近。我的心里一惊,想必陈成利也听到了,他飞身跃进到哨位九十度角拐角处,手榴弹几乎是在他扑进拐角处的同时爆炸了,而他安然无羔,这得益于他矮小而敏捷的身手。
紧接着又是一颗爆炸,呛人的硝烟涌进洞内,呛得我眼泪立刻流了出来。这一次我以为陈成利一定是死了,我抓枪冲了出来,陈成利的枪响了,他拼命地射击,投弹,我引爆了三颗不同方向的定向地雷,三声威力巨大的爆炸之后,内心有了一定舒缓,想必这样的爆炸是能给对方以重创的。
我和陈成利都不敢,也不能有丝毫的懈怠,我们近乎疯狂地射击,投弹,扔爆破筒。十多分钟后我们停了下来,因下面没再还手。我们一边往弹匣里压弹,一边静听着下面的反应,这时班长杨天贵提着枪弯着腰跑来了,他刚问了一句:“伤到人没有?”我正要回答,没想到陈成利突然嚎啕大哭了起来。
陈成利哭的很悲泣,我知道他为什么而哭,却一下子又说不明白。这是一次真正的劫后余生,突然面对不期而遇的死亡,并与它擦肩而过的那种庆幸,在陈成利的哭声中表现的淋漓尽致。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