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西藏之水救中国-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水的活力减弱了,有毒了。而无污染的冰雪水,分子团粒小,能促进人体细胞的微型循环,很容易被人体吸收。这就是好水出美女、好水延年益寿、好水确保健康的道理。西藏的江河湖泉里,都是这种小分子的好水,真正的软黄金呀!这么巨额的财富白白流走了,对得起谁呀?再不加紧行动,对历史将无法交代。
  九
  问:你在网上说,中国人喝上西藏水才是真正的福音,什么意思,详细说说行吗?
  答:2007年3月21—22日,世界水文化研究会在北京召开了“中国水资源高层论坛”,我作为《西藏之水救中国》的作者,应邀出席并发表讲话。我发言的题目是:藏水北调的大胆设想绝非“危言耸听”。与会的中外专家普遍认为,李伶的意见事关中国科学发展大计和全国和谐社会建设大局,必须提到战略层面加以研讨和重视。我发言的第三部分是:西藏水好,喝西藏水才是华夏子孙的真正福音。摘录于下:
  中国有70%以上的江河湖海、90%的城市地下水遭到了污染。致使许多地区的地下水成了“致癌、致病、致畸”的“三致水”。黄河每年要接纳435亿吨废水,致使60%的黄河水不能饮用;我们的母亲河长江,已被全球性环保组织世界自然基金会列为因管理和保护不力而陷入生态危机的10多条脏河之一。它像亚洲湄公河、萨尔温江、恒河、印度河、欧洲多瑙河、南美拉普拉塔河、北美格兰德河、非洲尼罗河和维多利亚湖、澳大利亚的墨累河及其支流达令河一样,患了“早期癌症”,这是非常严重的问题。目前,我国已有3亿人无法喝到安全的饮用水。到2030年,中国内地就会因污染而消耗掉89%的水资源。尤为严重的是:长江接纳了全国40%的污水,而长江已是我国南水北调的水源地,调这样的水能喝吗?有人会说,治理污染呀。谈何容易!世界水文化研究会有这样的研究结论:“1吨污水可以污染8吨水;当今自来水改造速度赶不上水源污染速度;地球生态恢复速度赶不上现代经济发展破坏速度”。

作者按:(7)
黄河、长江水靠不住,哪儿还有足够的救命水?西藏。西藏水洁净,无污染,水质好。世人常说,桂林山水甲天下。那是古代文人没有到过西藏,对西藏不了解,故有偏颇之说。凡是到过西藏的人,都被那里的山水所震撼!都有“西藏归来无洁水”的感慨!
  西藏好水润出了仙境般的世界!西藏的青稞为什么籽粒饱满?那里的杜鹃花为什么红艳如血?大柏树为什么千年不衰而又数人合抱不拢?那里的牦牛为什么特别健壮?老鹰为什么飞得特别高?南瓜为什么大如箩筐?人为什么那么壮实?一句话:水好。倘若中国人都能喝上西藏水,不仅可以避免干渴之灾,还可以优化人种,使我们的后代个子高,体格壮,聪明又漂亮。喝上西藏水,洁白的牙齿将不再腐蚀为大黄牙,那小分子水粒的活性加上适当锻炼,可使虚胖者体态康健。
  让我们看看日本的人种变化吧!日本欲害别人,反害自己,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伤了元气,人种退化了。有位法国朋友建议他们多喝牛奶。他们依计行事,结果,日本的后代个子长高了,人也精神了,女人也漂亮了。瘪瘪的乳房也一代比一代地高鼓了。经济文化建设也跟着上去了。一杯牛奶拯救了一个民族!
  如果中国人都能喝到西藏水,我们的人体素质和健康质量必将大为提高。
  十
  问:喝西藏水可以改善中国人种,这种说法,新鲜,大家很感兴趣,请你继续谈谈其中的科学道理!
  答:我说的西藏水是总体概念,细细分可分为雨水、冰雪水、冰川泉水、冰川矿泉水。地球上的冰川是世界上数量最大的淡水资源,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淡水资源。我国是世界上冰川最多的国家之一。科学研究发现,凡住在冰川附近的人,比一般人长寿,如我国西藏的扎洪人,国外的雅库特人、阿布哈兹人等,百寿老人比比皆是。中国科学院兰州冻土研究所用冰川雪水、自来水、黄河水作小麦发芽试验,结果显示,用黄河水和自来水浸种的植株高只有用冰川雪水浸种的一半,其产量也相差甚远。动物试验也是如此:用冰川雪水喂猪,仔猪重量提高50%;喂冰川雪水的鸡,产蛋量在3个半月内增加1倍。人饮用冰川雪水3个月后,胆固醇大为降低,代谢作用改善,心血管病患者的病情也大有好转。根据以上科学试验推断,中国人喝上西藏冰雪水后,个头肯定会有所增高,到底是5公分还是10公分,要到实现理想后20余年方可得出结论。现在的问题是:中国人怎样才能喝上西藏水?只有上“大西线”。放着那么多西藏水不去利用,实在是大傻子、大浪费!所以,我在《西藏之水救中国》里写了这么一段话:
  遗憾的是,祖国母亲把清洁的大水盆顶在头上,扛在肩膀上,储在乳房里,而华夏子孙们却在她的脚背上调水、引水,面对母亲那满身下泄的汗水和屎尿,仍在不改初衷地蛮干。请问专家权威,这样下去,会是什么样的结果?
  十一
  问:你在书里说,“祖国母亲把大水盆顶在头上,扛在肩膀上”,有人不同意这种说法,认为西藏水是低水,真正的大水盆在脚下,属于“脚盆水”,你怎么认为?
  答:我那是文学比喻。我反复强调,“大西线”首个取水点在雅江上的朔玛滩,海拔3588米。朔玛滩以上的区域降水还有更上边的区域冰川和积雪,都属“大水盆”范畴,喻为“肩上”、“头上”不可以吗?朔玛滩以下至出境口,雅江水量的确很大,比“大水盆”大了好几倍,用“大水缸”比喻不为过。即便“大西线”成功了,这个“大水缸”的水照样流出境外。总之,整个“大西线”工程引水线,从朔玛滩到阿坝草地以北入黄河,运行高度在3340米以上,对于我国三级台阶的整个地势而言,比之“头上”、“肩上”也是确当的。称其中国水塔,也不为过。 txt小说上传分享

作者按:(8)
十二
  问:提起朔玛滩,有人说,雅江上根本没有朔玛滩,那是郭开捏造的,因为他的朔天运河原系山西朔州到天津,黄河断流了,想出个“大西线”,仍叫朔天运河,起点便成朔玛滩了。是这样吗?请说说有关情况。
  答:这种说法我早就听说过。有人还以此向老将军们作过宣传。80多岁的阴法唐老将军特地到西藏去作过调查。现将朔玛滩的来龙去脉报告如下:
  20世纪50年代初,郭开随军入藏,到过朔玛滩,但没留下深刻印象。20世纪70年代之后,他想从雅鲁藏布江引水,不知该从何处下手。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在北京碰到了一同进西藏后来留藏工作的老战友武寺石。武寺石对雅江很熟悉,也想以西藏水给国人一点回报,他指点说,要引雅江水,取水点只能设在朔玛滩。
  在武寺石的帮助下,郭开再次进西藏,实地考察,这才确定了这一理想的坝址。20多年来,“大西线”方案中的引水线路、水库、隧洞等翻来覆去修改多处,唯独朔玛滩作为取水点始终未变。这一情况,郭开在多种场合不厌其烦地作过解释,有人就是不相信。他们的依据是:水利部十万分之一的地图上,就是找不到朔玛滩。
  空军原副司令员王定烈老将军说:“什么都别说了,去南苑机场,把朔玛滩的那段雅江等地高清图复印一份,登出来,看看还有什么人嚼舌头!”
  为澄清视听,避免误会,这次新版本问世,我将这段五万分之一的地图附在书上,请读者看看,朔玛滩是确有其名还是郭开的凭空捏造。
  我真不明白,郭开得罪谁了?怎么把他想得那么坏?他快80岁了,为这“大西线”,花了大半辈子精力,顶着阻力,奋斗不息。没花国家一分钱,搞出了这个治水方案,实在不易!他是离休干部,近些年养老金增加了,加上各种补贴,每月6000多元。1500元交给老伴安排家庭生活,其余都搭在“治水”上了。怎么花这么多钱?考察要路费、生活费;要买资料,所写材料要付打印费、复印费。外出还要付车费。他家距天安门约20多公里,家人怕他挤伤、摔伤,“逼”他乘坐出租车。道路拥挤,出租车开不起来,里程费加计时费,他每次进城都花100多元交通费。一个月下来,钱不够花,还得向老伴借。那次上凤凰卫视中文台讲话,得了1000元稿酬,他把10多位志愿者召集在一起,共享了一顿午餐。
  我把这些“晒”出来,不为歌功,只是为他说点公道话。摒弃门户之见,公平地对待他吧!一株老草,饱经风霜,以其仅有的那点绿报得春晖,对得起这个世界了!任意踩踏他,为难他,居心何忍,良心何在?
  十三
  问:听说海水淡化成功了,“大西线”调水还有必要吗?
  答:说起海水淡化,首先要感谢沈胜强博士的伟大贡献。1999年,大连大旱。大连人赖以生存的碧流河水库降至18年来最低点,市民一片恐慌。大连市政府提出三条对策:从英纳河引水、到长江口拉水、海水淡化。从英纳河引水成本最低,故被采纳。大连理工大学能源科学与工程研究所所长沈胜强博士提出的海水淡化方案因成本高而未被采纳,但这场旱灾使他认清了海水淡化的广阔前景。经过10年的探讨,沈胜强和他的团队成为全国首个日产万吨级海水淡化装置技术的缔造者。制水成本比进口装置节省了。每吨成本水价5元,水好,能直接饮用,且能大规模生产,这对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以及生存条件的改善无疑起到了突破性的进展,功德无量。北京距天津100多公里,车运、管道输送,均属“近水楼台”。水利部南水北调中线进京的水价,每吨至少10多元,相比之下,海水淡化显然居于优势地位。北京还会不会用丹江口来水,不好说,很难说,留给历史去回答吧。

作者按:(9)
既然天津、北京用上了淡化水,你这“大西线”还有必要吗?郭开回答说:海水淡化量再大,那只能作为饮用水的补充,其他方面用水如生产、生活、治污、环境改善、补充地下水等还得靠外来水补足。天津仍然是朔天运河的出海口,朔天运河这个名称还不能改。
  十四
  问:有人对“一炮成坝”表示质疑,你怎么看?
  答:“大西线”大坝,都是堆石坝。专家都知道,堆石坝虽说省力省工,但筑堆石坝仍然按照掘导流洞、筑挡水坝、清底、凿通水坡、炸山筑坝、碾压、再炸山、再碾压、筑防漏层等好几个步骤进行的,怎么可能“一炮成坝”呢?问题似乎不太成立。“十月革命一声炮响,送来了*主义!”这个口号,上了年纪的中国人再熟悉不过了。倘若有人提出:“一声炮响?哪声炮响?”这样的提问,定会令人笑掉大牙!
  十五
  问:近两年连续发生了汶川大地震、玉树大地震,“大西线”正好处于地震带上,修高坝安全吗?
  答:这个问题很专业,我请教了一位地震专家。专家回答说,世界上有上千座大坝,几乎年年都有大地震,有哪座大坝因地震震垮了?世界垮坝原因大都因洪水、使用管理失当、意外事件等。没听说被地震震垮的。建造大坝有个首要指数:抗几级地震?这个问题确定下来,设计师、建筑师自有良法,大家不必担忧。此事使人联想到住房问题:房屋倒下来是会砸死人的,不住房了吗?房子照样造,但要把抗震因素考虑进去。你买房子,要问清楚能抗几级地震。到时候,质量不合格,造成了危害,开发商是要判刑的。
  “大西线”是堆石坝,其科学道理和成坝原理与自然滑坡形成的壅塞坝相类似。堆石坝具备了一定条件,不仅不怕地震,而且越震越结实,这是水利部顶级专家崔宗培的伟大发现。我在本书第29章《比发现新大陆更伟大的功业》的第3部分这样写道:“20世纪30年代,崔宗培从美国学成归来,在四川水利厅工作。在考察实践中发现,由于山体滑坡造成大塌方,致使岷江河道堵塞,形成了壅塞湖(今人称堰塞湖)。长期以来,其塌方体形成的大坝,经受了地震的考验,任凭摇来晃去,坝体不但不垮,反而越来越结实。于是,崔宗培从中发现:堆石坝不怕地震。”
  历史再度检验了崔宗培理论的正确性。2008年“5·12汶川8级大地震”恰恰发生在岷江上。引发崔宗培理论的那两个壅塞湖就是岷江干流上的上海子和下海子壅塞湖,具体地址分别在茂县太平村、其下30公里的下校场村。那是1934年、1937年岷江地震中形成的两个堰塞湖。这次汶川大地震,许多钢筋水泥大桥垮塌了,那两个堰塞湖不但没有垮坝成灾,还为抗震救灾提供了水上通道。这次汶川大地震,岷江上新增了好几个堰塞湖,这对岷江的开发利用应该说是件好事。只要我们对于地震形成的塌方坝添加补充措施,使之达到崔宗培总师提出的安全要求,再大的地震也不怕。
  十六
  问:2010年春,湄公河干旱见底了,你再调水北上,可能吗?
  答:这个问题,我在新版本第13章中作了一段补充。这里简述如下:
  今年春天,湄公河干旱见底这是事实,但缺水原因是因为干旱,不是因为水被截流调走了。因为老天爷下雨太少,致使湄公河水位下降至近20年来最低水位,部分地区水位仅33厘米。外国有些学者指责说,湄公河水位下降是中国在澜沧江截流发电造成的。这种说法既不符合实情,更没有科学道理。专家们都知道,截流发电,只是获取电力,流水量没有多大损失,这是其一。其二,澜沧江出境水量仅占湄公河出海量的,即便澜沧江一滴水不下泄,正常年份也不会使湄公河干旱见底。有关国家的专家学者通过实地考察,取得了一致共识:罕见的气候条件造成了湄公河的干旱。

作者按:(10)
今年中国的气候尤为特殊,冬天太长,春天特短。气候变化不仅影响雨量,也将某些潜在的心理疾病引发出来。上海一位研究心理学的网友在长途电话中对我说:“今年气候现象极不正常,北京、上海,5月里才入春。江南有句俗话:‘菜花黄,痴子忙。’这里的痴子是指疯子,精神病患者。今年杀小孩的恶性案件特别多,从3月下旬开始,35天中,全国接连发生5起砍杀幼童命案。气候反常,也是诱因之一。”他在电话中还说:“澜沧江没有调水,湄公河干枯了,这个问题本身就给人引出这样的启示:一、上游蓄水少,中下游没蓄水,一遇大旱就束手无策;二、‘大西线’将澜沧江与怒江、雅江等江河联网,遇大旱可引外来水补充。三、湄公河是季节河,旱季一过便洪涝来临,上游澜沧江截流调水,可为下游减轻水灾。四、湄公河毕竟水量较大,今春干旱不等于全年干旱,更不等于年年干旱。”这位上海网友的谈话很有道理,故借花献佛,作为我对广大网友的答谢。
  十七
  问:日本学者有篇文章《中国阴谋利用水资源折磨印度》,你有什么看法?
  答:这篇文章我从网上看到了,很有感触!我有三点看法:
  一是这种“水资源威胁论”是“*”的翻版。你穷,你弱,他瞧不起你。你提高,你前进,你想把日子过得好一点,他不舒服,说你制约谁谁谁,威胁谁谁谁。我们威胁谁呀?我们严重缺水,需要拯救。我这书名叫《西藏之水救中国》,里头有个“救”字。如何救尚在争论,还威胁别人呀?中国北方严重缺水,环境严重恶化,土地沙化,人畜难以生存。中国政府想了许多办法,三北防护林、退耕还林还草、移民、母亲水窖等,都不能从根本上得到改善。调西藏水,工程浩大,花钱费力,必要性在哪里?救中国、救北方,是自救,不是整人。只要国际社会多一点同情心,少一点胡乱猜,就不会产生“折磨论”。
  二是搞错了地理位置。我们的取水点在雅江中部的朔玛滩,在雅江大拐弯以上,怎会成了布拉马普特拉河河段?德国某大学把朔玛滩“搬到了”麦克玛洪线以南,由此推断出“中印纠纷”,岂不可笑?印度学者的文章也有类似可笑之处。
  三是没有注意到我们的截水量。只调雅江出境水的1/3,怎会影响印度的生产和生活?这么点水就把印度“折磨”了,小瞧印度啦!
  中国老百姓有句俗话:怕蝼蛄叫,不耕地啦?傻!
  十八
  问:印度有人鼓吹,“水资源日益成为中印关系中的重大安全问题”。中国在西藏的灌溉和水利系统将是西藏作为制约印度的水炸弹。”还有说,“中国在雅鲁藏布江建坝,印度不惜一战!”雅江调水将是“中印战争的导火索”。对于这些说法,你怎么看?
  答:“大西线”藏水北调是否惹怒印度,这个问题,早已成了中外网民的关注点。好多帖子值得称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