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西藏之水救中国-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檠员鹑宋囱灾裕聪质滴淳怪铮⒖蒲浴⑵舴⑿浴⒅傅夹杂谖蠢吹恼鞒讨校庹潜ǜ嫖难г谘∪√獠纳系囊淮笃孑狻!!∽詈玫膖xt下载网
作者按:(2)
二
问:你是军旅作家,为什么花17年时间打造这部奇书?
答:简言之:缺水形势,忧患意识。本书出版前,我接触过好多年轻的记者,问同样的问题:我国严重缺水,西藏每年却有12条黄河的水,白白流入南亚诸国,几乎没有派上用场。这个现实,你们知道不?大都回答:“没听说过。”只有两人说“知道”。这样的回答令我吃惊:这么重要的事情没人宣传!华夏子孙并不了解自己的祖国母亲。出版此书的第一用意:把祖国的地理资源状况告诉读者。
第二用意,希望对我国的决策层专家起到影响和激励作用。都江堰、郑国渠、灵渠等古代重大水利工程之所以功垂千秋,我认为,关键的关键是,聪明的先祖们分别为蜀中平原、八百里秦川和岭南地区的长江、珠江水系分水岭,建造了巧妙的水塔。认识到这一点既有现实意义,又有历史意义。我国地形是三级台阶,几个丰水区又偏偏分布在高高的台阶上,治水不从高处下手,越治越乱!我把这层意思写进书中,就是给专家们看的,就算“班门弄斧”吧,只要他们在制订规划时把“弄斧”因素考虑进去了,批我、骂我,我心甘情愿!
第三,郭开现象的出现说明,多年形成的治水垄断体制遏制着当代李冰的出现。也就是说,改革开放后的今天,仍缺乏让当代李冰大展宏图的土壤和条件。我把郭开等人所经历的“绞杀”和冷遇隐隐约约地带出几笔,目的不是“揭短”,而是让人思索:如何正确对待民间专家之所为?我们的科研管理体制还缺少些什么?说到这里,我不得不以兴奋的心情向大家报告,就在我为该书新版撰文时,从中南海飞出了好消息:国务院于2010年5月7日签发了《国务院关于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的第13号文件。文中第二部分第六条:“鼓励民间资本参与水利工程建设,建立收费补偿机制,实行政府补贴。通过业主招标、承包、租赁等方式,吸引民间资本投资建设农田水利、跨流域调水、水资源综合利用、水土保持等水利项目。”这个文件的出台,加上接踵而至的一系列配套政策,我相信,跨流域调水工程一定会有新的起色,这是很大的进步。我花17年时间使《西藏之水救中国》得以问世,又经5年的社会实践,出版了新版《西藏之水救中国》,对我来说,这是莫大的欣慰。我今年70岁了,有生之年,很希望看到它能上马。大家共同努力吧!
三
问:《西藏之水救中国》出版一两年内很火,但近些年来,无论书店还是网站,都买不到了,是否遇到了*?
答:*之事,未听说过。市场断销,确有其事。什么原因,没作调查,无可奉告。这里谈谈《西藏之水救中国》出版过程中的周折。因为书名中有“救中国”三个字,好几个出版社“怕出问题”,不敢出版,建议改书名。理由是,“只听说共产党救中国,社会主义救中国,你来个西藏之水救中国,大忌,麻烦!”我不答应,解释说,那是就不同领域、不同层面而言。领导层面,共产党救中国;就社会制度而言,社会主义救中国。就水资源领域,西藏之水救中国。任我怎么解释,人家还是不放心,于是,这本书在出版之路上“旅行”了很长时间。幸亏碰到长安出版社,幸亏碰到了“敢吃螃蟹的”责任编辑宋强、李多等,他们共同努力,将这本书出版了。没想到上上下下,反应如此强烈。面对火爆局面,当初“胆小者”追悔莫及!。 最好的txt下载网
作者按:(3)
都说世上没有鬼,一个人走夜路,风吹草动疑是鬼!都说解放思想,遇上新问题往往总是自己吓唬自己。真正解放思想,谈何容易!
感谢春风,“奇花异草”有了立足之地!
四
问:你在《西藏之水救中国》中披露了“中国缺水”的大量事实,近5年来,这种状况是有所改善还是愈加恶化?
答:旱魃向我们频频攻击,水资源形势愈加严重,中国已经进入了水危机集中爆发期。
2007年春,四川、重庆发生严重干旱,全省10余万人依靠送水才能维持基本生活需求。长江缺水已是不争的事实。
年年都有某区大旱的报道,省略不提,简述今春西南大旱。江河断流,水井干涸,农田龟裂,人畜饮水困难,这就是西南五省大旱的真实写照。截至2010年3月23日,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五省份受灾人口6136万人,饮水困难人口万人,饮水困难的牲畜万头,农作物受灾面积万公顷,绝收面积万公顷,直接经济损失达亿元。到4月份为止,饮水困难人数达2000多万。旱象新的特点:北方旱情加剧,南方丰水区也不时大面积地受到旱魃的攻击。党中央和全国人民焦虑万分,北京、上海等各地小朋友将一瓶瓶矿泉水寄往昆明等地。我们的国务院总理简直成了抗旱队长、抗洪队长、救灾队长,太累啦,泱泱大国,何时才能在洪旱灾害中摆脱出来?
地面缺水就抽地下水。一味索取,抽出了世界水漏斗之冠——华北地下“大漏斗”。目前,大漏斗继续扩大,恶果早已表露:河北邢台王家庄乡小里村至西汪乡寨里村之间出现了长8公里,深10米的地裂,其后的楼塌地陷绝非危言耸听。地裂现象已经普遍存在,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在内的海河流域就有200多条地裂缝。地面严重沉降,仅河北省就有4万平方公里的地面沉降区,其中,沧州市区已沉降2米以上,均与地下水超采有关。华北地区超采量至少达到1200亿立方米,相当于200个白洋淀蓄水量。持续超采,必然带来包括地裂、地陷在内的一系列地质灾害。如不调外来水补充,至2030年沉降地面将扩大到28836平方公里。目前,地裂已经影响河北平原7个城市的近70个县市,给工厂、学校、民房、道路等设施造成了一定的破坏。
中国其他地区的地下漏斗也屡见不鲜。北至哈尔滨,西到乌鲁木齐,东达上海,南到海口,几乎所有大中城市都因超采地下水而出现地下漏斗。地下漏斗还在扩大,中国人能睡安稳觉吗?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呀!
污染形势越来越严重。太湖、巢湖,以及滇池等相继爆发蓝藻,淮河、海河、辽河、松花江也因为污染进入公众视野。江河湖泊及地下水污染,中国3亿多人饮水不符合卫生标准。政府投入600多亿元资金治淮河,结果,检查组刚回北京,淮河水质就回到“原点”。其他地区的治污决心和治污力度也很大,如:山东花巨资为东线南水北调治污;宁夏投巨资为黄河治污;国家巨资治理松花江;江浙沪投120亿治太湖流域污染;广东投300亿促环保产业;国家规划投400亿防治三峡污染、投555亿治理渤海;北京投1000亿治理污染;国家计划投1234亿治理河湖污染。
以上巨资到底起到什么作用,不去说它。我要说的是,仅从这些报缝缝里漏出的部分消息,可以断定,我国水污染的形势何等严重!
作者按:(4)
严重污染使我国缺水形势雪上加霜!
由于严重缺水,业已上马的南水北调、西部大开发、三北防护林,皆受到了影响。美国专家预测,中国未来将出现连续10年的大旱。国际咨询公司麦肯锡年前在北京发布报告说2030年中国的用水需求将达到8180亿立方米,供水缺口达2010亿立方米。解决这么大的缺口,除了藏水北调,别无良策,“大西线”上马,势在必行!
五
问:网上提到支持藏水北调的香山会议,能否谈谈有关情况?
答:为增强对于中国干旱缺水形势、水资源供需前景和宏观蓄水调水方略的进一步认识,中国科学院、国家减灾委专家委员会、科学技术部中国软科学研究会地学部建议,国家综合灾害研究所所长马宗晋院士根据这个倡议,邀请了40多名各部委、各专业的院士、专家、官员,于2005年6月30日在北京香山饭店,召开了香山科学会议第257次学术讨论会。郭开在会上作了一个多小时的专题发言。
与会专家就中国北方的干旱和干旱化、我国水资源利用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北方农业用水和蓄水问题、干旱的社会影响与资源环境和生态效应等进行了深入的讨论。
与会专家在讨论中指出,中国之气候时旱时涝,冷暖交替。3000年来北方气候干旱化加剧;近50年来,北方除新疆西部降水略有增加外,整体干旱化趋势进一步加强。未来10年,北方继续干旱几成定局。长期持续的干旱化造成北方特别是华北西北地区的地表水资源一减再减。同时,我国北方50年代以来增温明显,雪线持续上升,冰雪水资源大量减少,甚至呈不可逆转之势。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潜力挖掘殆尽。因污染造成的可利用淡水量不断减少,使得北方水资源短缺的形势更加严峻、更加令人忧虑。与会专家认为,要充分考虑西部大开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经济腾飞等宏伟计划对水资源提出的更高要求,因此,从全局看,调往北方的总水量应在目前《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的448亿立方米的基础上,至少再增加两倍的调水量,才有可能保障我国北方地区的持续、全面、健康的发展。
与会专家强调,水资源问题已成为国际上高度关注的资源问题,而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紧缺的国家,因此,我们必须要从战略高度来认识利用我国丰水区的淡水资源的紧迫性。
郭开的“大西线”方案展示在这样的高层论坛上,并在国情需要这一大背景下得到了支持,他们并没有什么颠覆性意见。应该说,这是“大西线”工程一大进展。
六
问:《西藏之水救中国》出版发行5年来,“大西线”上马具备了哪些有利条件?
答:其一是本书出版后,通过媒体的广泛宣传,很多人知道了这一治水良策和宏伟目标,取得了更多专家学者和广大群众的支持、玉成和参与,推进的力量越来越大了。民间方案为民众所知,取得民众支持,这是最为重要的进展。
其二是涌现了一支“大西线”志愿者队伍,他们正在默默地贡献力量。2006年秋,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院长樊建平博士看到了《西藏之水救中国》,很激动,决心以志愿者身份,为此大业做点事。他派秘书把我和郭开、于招英接到深圳,询问了“大西线”进展情况和有关细节。当他得知这一工程在科学队伍中存在激烈争论时,他说:“问题的关键还是在于如何通过真正严格的科学争论来驳倒那些反对意见,起码可以在科学界与整个社会达成一定的共识,避免无谓的争吵,进而为中央和国家的决策层提供决策依据。” 电子书 分享网站
作者按:(5)
樊建平是中国科学院著名的计算机专家、“曙光一号并行计算机”的软件核心研发者之一,所以,他率先提议,要采用“高性能计算机与数据模拟”方式,对“大西线”方案进行仿真模拟,以检验科学性和可行性。因为以前的三峡工程、新疆额尔齐斯河、伊犁河、塔里木河三大流域治理都是通过数据仿真模拟,用清晰逼真的三维动态图像,直观地证明了其可行性,才使中央领导同志下定决心上马的。
2007年4月26日,由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主办,中国科学院计算机技术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共青团团委协办,在北京召开了“大西线”藏水北调工程立体论证研讨会。出席会议的有樊建平院长、中国科学院计算机技术研究所所长李国杰院士、郭开、进藏考察队长中国铁道建筑研究院原副院长何广沂、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负责人孙国富、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副总经理、具体组织指挥青藏铁路建设的扈振衣、中国科学院计算机技术研究所的在职博士、硕士研究生等50多人,以及《羊城晚报》、《科学决策》等多家媒体记者。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王刚博士、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陈曦所长、中国科学院卫星遥感地面工作站王超站长、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所李峰博士等多位专家学者都在会上做了精彩发言。他们都对“大西线”的进程起着推动作用。
仅就樊建平为首的这支高科技志愿者队伍就有50多人。2010年5月,樊院长在电话中告诉我,他们已经初步作出了一个模拟仿真图,因为采集的数据有限,仿真图尚不能匆忙公布。如果分辨力达到1米,当然价值就更高了,那要花几千万元去购买卫星数据。倘若人工采集,山高沟深,那是非常困难的。只要筹到资金,问题是不难解决的。
爆破系统也涌现了“大西线”志愿者,他们正在研究试验,怎样用人工塌方(又叫人工滑坡)的办法来筑堆石坝,以提高抗震力度,并降低筑坝成本。
有几个搞红外线研究的朋友表示,他们用红外线切割技术可以使筑坝工作更为省力省工省成本。
综上所述,科技领域的促成因素大为加强了。
其三是青藏铁路提前通车,对于促使“大西线”尽快上马有重要意义:
第一,有助扫除思想障碍。当初提议修建青藏铁路;不少人横加指责;表示反对。党和国家的主要领导站在国家发展和民族存亡的战略高度,这才排除干扰,坚定了国策。这对扫除“大西线”上马的思想障碍,必然起到触类旁通的警示作用。
第二,青藏铁路的科技攻关和工程实践横扫了“大西线”工程技术上的难题。青藏铁路是目前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穿越冻土里程最长的高原铁路。从青海格尔木至西藏拉萨长达1142公里,其中穿越海拔4000米以上地段960公里,最高点为海拔5072米的唐古拉山垭口,平均海拔4500米,穿越多年冻土地带550多公里。面临多年冻土、高寒缺氧和生态脆弱三大世界性工程难题。在如此海拔高、气候和自然条件恶劣的条件下建设铁路在世界上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青藏铁路自开工建设以来,已先后投入上亿元用于冻土研究。为使青藏铁路沿线环境不被破坏,建设部门加强了针对高原、高寒地表植被的保护,加强了自然保护区和珍稀濒危野生动物的保护,加强了对高原湖泊、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加强了对高原冻土环境和沿线自然景观的保护,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仅环保总投资就达20多亿元。我们的青藏铁路,是世界级生态环保铁路,这就为“大西线”的施工积累了重要的经验和技术。既然在4500米以上至海拔5072米的地段建设青藏铁路都能取得这样好的成就,那么在比它低得多的海拔3588至3366米地段施工“大西线”就更不在话下了。 。 想看书来
作者按:(6)
第三,青藏铁路的宏大工程,为“大西线”上马提供了一支能征惯战、效率高超的建筑大军。青藏铁路提前5年建成,再一次证明:保持了人民军队优良传统的原铁道兵是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创造奇迹的铁军。这支23万的施工队伍正是“大西线”工程宝贵的人力资源。
第四,国家财力越来越雄厚。三峡﹑小浪底、青藏铁路、西气东输等大项目都已完成并由投入转为产出,每年国家财政收入超过五六万亿元。国家财力已经可以承担。所以,“大西线”再次成了举国瞩目,共同期盼的项目。
七
问:你的书名是《西藏之水救中国》,请以概括的语言说说,西藏之水为什么能够救中国?
答:第一,西藏水多,有相当于12条黄河的水量,使用率仅占1%,其余大都白白流出境外,造成下游国家几乎年年水灾,这是很大的浪费。调1/3的出境水至北方,中国北方增加4条黄河的水量,整个西北、华北及东北西部地区的干旱问题解决了。
第二,西藏水高,高水下流,可以发电,也便于调水。以上两条原因,书中反复提到过。西藏之水能够救中国。
第三,西藏水好。这一点,我在原版书中一带即过,这是个缺憾。借新版问世,我在这里强调一下,西藏水好,好水救命,好水才能救中国。
八
问:西藏水为什么好?怎么个好法?
答:西藏地势高,世界屋脊,人类活动少,无污染。强烈的紫外线照射,灭菌杀毒;最为重要的是:冰雪水活性强,极易被人体细胞吸收。水文化专家告诉我们,一滴水,看似简单,却包含着许许多多的科学特性。比如说,蒸馒头的水不能喝,浇花花谢,养鱼鱼死,因为它是没有活力的死水。都说今天的素菜不香了,瓜果变味了,什么原因?水退化了。为什么退化?水污染使水的分子团粒组合改变了,水的活力减弱了,有毒了。而无污染的冰雪水,分子团粒小,能促进人体细胞的微型循环,很容易被人体吸收。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