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好孩子 好习惯-第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其实,女生把钢笔借给男生使用,即使他们之间有好感也是正常现象,这是每个人进入青春期后必然会出现的情况。我只能真心呼吁:了解并相信孩子吧!如果没有理解和尊重,就没有真正的教育
事实上,在城市中学校园,许多中学生对谈恋爱“情有独钟”。男女生从互不来往到“亲密接触”,这必然令许多老师和父母手足无措。有些孩子毫不隐瞒地说,在班上,同学之间互相传送情书、相互约会已经不是秘密。相反的,只有老师和父母认为这是“秘密”,并为这样的“秘密”担忧不已。
当然,中学生谈恋爱可能会带来不好的影响,如学习成绩下降,人际关系紧张,还有的中学生因为“偷尝禁果”后处置不当,给自己的身心造成极大伤害。
可以说,青春期教育特别是性教育,存在着很大的薄弱环节。问题的出现,真实地暴露出老师和父母们教育的缺失。补课应当从父母和老师开始。遗憾的是,一些老师和父母的做法往往不是帮忙,而是添乱。因为许多老师和父母都认为,回避性教育和严禁谈恋爱,孩子们就不会去尝试。结果很可能就是,错误或不完整的信息,导致了生理上的伤害,进而影响心理成长。
国外有关的研究表明:在青春期,科学的性知识教育并没有导致青少年性行为的增加,相反孩子们因为了解了更多的性知识而放下包袱,轻装前进。瑞典从小学就开始给男孩、女孩讲解避孕知识,从而杜绝了少女怀孕的问题。
青春期是孩子生命曲线的又一个高峰期,在生理、心理上会发生很大变化,从而带来一些困惑和烦恼。对于教育者而言,特别需要改变过去的陈旧观念,要了解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情感萌动是正常现象,要用一种理解之心和关怀之情来对待。
作为父母,应该怎样帮助他们健康地度过青春期呢?我的教育建议是:
和孩子积极沟通。青春期是一个半幼稚、半成熟的时期。如小学高年级男女生之间出现疏远情绪,这是他们性特征逐渐明显带来的正常心理现象,是性朦胧期对异性向往的曲折表现;中学生则会出现男生女生之间的彼此好感,这是人生成长过程中一份美好的情感。老师和父母发现孩子有谈恋爱倾向或行为时应耐心做工作,最好以提醒、交流、建议的方式和孩子沟通。先要真正了解孩子在想些什么,要讲究方法,不要以命令、惩罚等手段来解决问题。如果适时地进行青春期教育,引导他们度过这一急剧变化的阶段,他们将会留下终身难忘的美好印象。
不要在孩子面前过于夸大生活的艰难和压力。有些父母为了能让孩子好好学习,经常对孩子说:这个社会竞争激烈,如果考不上重点大学,就成了废人。或者经常对孩子说,钱是多么难赚,父母为了孩子多么辛苦等等。如果经常对孩子抱怨,可能会造成孩子的心理负担,当孩子有什么问题或困惑时,就倾向于不告诉父母,导致的结果一是把心事埋藏于心中,走向孤独,二是求助于周围的朋友,内心渴望得到朋友的安慰与帮助。这样的情况可能也是孩子过早与异性同学“亲密接触”的诱因之一。
为孩子创造一片“野地”
2006年04月12日14:06 【字号 大 中 小】【留言】【论坛】【打印】【关闭】
冰心先生曾对我说过:让孩子像野花一样自然生长!也记得一位网友在聊天时对我说,野花应当长在野地里,所以为孩子创造一片“野地”是最为重要的!
说得多么精辟!说得多么精彩呀!
我的理解是,所谓野地就是自由的成长空间、民主的空间、信任的空间,允许他有自己的秘密。教育要自然和谐,也就是遵循规律,带着秘密成长就是孩子的一个规律。
有的父母懂得这个规律,但并不知道该怎么做才是对的,能让孩子接受的,他们也很迷惑:如果让孩子心里有许多秘密,我们怎么了解他们呢?不了解孩子,如何去教育好他们呢?
这个问题是我曾经思考过的,我想告诉父母们,了解孩子并不等于要掌握孩子的秘密!如果借着了解孩子的“幌子”而让孩子把所有秘密都告诉你,那是不能成功的,可能还会造成不幸的后果!
有一位妈妈偷看了上初中的女儿的日记,看了以后大发雷霆,因为她发现女儿在日记里写了她的性幻想。她对女儿狠狠地说:“你真不要脸,这么小的年纪就想到这些问题,丢死人了!”最后,这位母亲还说要把女儿的日记告诉老师、同学。女儿感到十分愤怒,和她妈妈争辩,可是这位母亲怎么也不道歉,而且执意要告诉学校。结果女儿被逼无奈,离家出走,母女关系闹僵了。这位母亲的做法是愚昧的,是错误的。错在哪里?第一,她侵犯了孩子的隐私,孩子的隐私权是不能侵犯的,隐私就是她不愿意告诉别人的事情;第二,她不但偷看了女儿的日记,而且还扬言把日记的内容告诉老师,那么她这就犯了第二个错误,把女儿的隐私通告给别人,更是错上加错了。
还有一位中学生给我写过一封信,她写道:
有一个星期天,我准备痛快地玩一天,因为一个星期的紧张学习使我头晕目眩,两眼发花。可是在我玩累了归来时,发现我的书包被翻过了。于是我立刻想起了书包里的日记本。
果然,日记被妈妈翻看了,并且写了留言。虽然她向我道了歉,但这道歉又有什么用呢?日记写的是我心中的秘密,是我从来不肯泄露的私事,我从没对父母说过,可妈妈竟查了我的书包!
我又羞又愤,决了堤的泪水发狂地流!我真想大声对妈妈喊:你为什么要这样做?母爱,这是母爱吗?伟大的母爱,是了解、关心和爱护呀!我真想冲出家门,去远方,甚至想到了死……
克制住所有的念头,我慢慢流着泪去读妈妈写的话。我当时的心情,简直难过到了极点。妈妈呀,你不会知道你给女儿带来的是什么?
晚上我是偷偷哭着睡着的。第二天,刚下了楼梯我又开始哭泣,一直哭到教室门口。进了教室,同学们都向我行“注目礼”,我知道我的眼睛肯定哭得又红又肿。同学们不知道我为什么哭,纷纷过来安慰我。望着他们,我哭得更厉害了。
这事一直留在心中,虽然过去好久了,但至今记忆犹新。说实话,我一直觉得自己和父母有代沟。从此以后,我极少讲话。几乎一回家就是紧关房门写作业,吃饭只盯着自己的碗和菜。日记也不写了,我把它放在同学家的抽屉里,请同学替我保管。我宁可信任同学也不信任父母!是的,他们是我的亲生父母,可他们为什么不去想一想事情的后果如何呢?我需要的是真正的理解,这一点他们会给我吗?
这是一位中学生的控诉!作为父母,从中应该受到教训,其实孩子要求父母给予的信任哪怕只有一点就足够了,而许多父母就是因为对这一点信任都很吝啬,因此造成的后果是严重的,对孩子的伤害是难以弥补的。成年人总是认为,父母做的事情是对的,那为什么“对”的事情却换来孩子的恨呢?又为什么“应该”的事情却令孩子反感呢?
关键的一点,父母的家教观念错误导致了失败的家教后果。了解孩子,并不是把孩子当成一个没有尊严、没有隐私的个体,恰恰相反,我们首先要充分尊重孩子的权利,尊重孩子,信任孩子,才能够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才能真正地了解孩子的个性、特点、优势,教育才能真正有效地发挥作用。当孩子和你之间充满敌意,和你疏远,你就根本无法走近孩子,也就无法了解孩子的内心。教育只停留在表面,那不是真正的教育。
作为父母放下心来,相信孩子能带着秘密健康成长,我的教育建议是:
给孩子一个独立的空间。如果家庭有条件的话,可以给孩子一间独立的房间,或者给孩子一个只有他自己才能开启的抽屉,允许孩子有一个较自由、安全的空间,并让孩子知道,父母相信他,不会破坏属于他自己的空间,这样能让孩子在家里找到一个有安全感的地方,不至于向外寻求安全,从而远离家庭,远离父母。
父母以身作则。父母之间可以有一些小秘密,相互尊重对方的隐私,不要相互指责、猜疑。必要的时候,把自己的秘密拿出来和孩子分享,听听孩子的意见。
不打击孩子。即使知道了孩子的秘密,也不要像抓住小辫子一样对孩子进行打击、批评,要像帮助朋友一样帮助孩子,给他们出主意想办法。
批评孩子要对症下药
2006年04月12日14:07 【字号 大 中 小】【留言】【论坛】【打印】【关闭】
龚晓思是成都有名的国际象棋棋手,17岁时就已经成为国家一级运动员了,而且曾两度获得全国国际象棋赛少年组女子亚军,并获得了全国百名好少年奖、一专多能十佳青年奖等多项荣誉。在他人眼里,她是一位优秀的孩子。但这位有名的棋手初出道时曾在一次很小的比赛中作弊,而这一切都让站在窗外的妈妈看到了,妈妈怎样处理这件事呢?龚晓思每次回忆起这件事,都颇有感慨:如果没有妈妈的正确引导,我的事业可能在那时就中止了……
那是龚晓思第一次参加比赛。她走进赛场时充满了自信,还冲着窗外的妈妈笑。按照比赛规则,父母只能在赛场外面透过窗户观看里面的比赛情况。
比赛一开始,龚晓思十分轻松,自以为胜券在握了。谁知,棋局似乎变了,龚晓思失去了优势,越下越紧张,紧皱着眉头,不时望着窗外的妈妈,心中焦急万分:可不能输呀,如果输了,怎么对得起窗外等着我的胜利消息的妈妈呢?正是越是着急,越是出错,龚晓思眼看着就要输了。
就在这时候,她看到了“一线生机”,只要把刚才走错的一个棋子挪动一下,就能扭转棋局了。正是为了胜利,为了不让妈妈失望的心理,终于使龚晓思铤而走险了。趁着对手不注意的时候,她成功地把棋子挪了一下,然后镇定地装作什么事情也没有发生。对手回过神来时,发现棋局不对了,便大哭起来,并质问道:你怎么能移动了棋子呀?而这样的质问,并没有让龚晓思认错,反而坚定地说:没有,我没有移动棋子!整个赛场混乱了。
其实这一切被窗外的妈妈看得一清二楚,可龚晓思并不知道。但当对手的父母找到裁判长评定时,这位妈妈并没有当众戳穿孩子的错误行为,反而维护了孩子。
后来,龚晓思和对手重新比赛,而由于撒谎的压力,使得她以败告终。妈妈领着她回家,平静地对她说:其实妈妈看见你移动棋子了。这话让女儿吃惊又羞愧。妈妈说:你知道为什么妈妈当时没说吗?因为我知道你是太想赢得这场比赛的胜利,为自己,也为妈妈,想取得好成绩才这样做的。但这样做是错的。当然妈妈有责任,对你期望太大让你有了压力。但我希望你无论做什么事,首先要好好做人,做一个诚实正直的人,棋品如人品,只要你尽了努力,你输棋赢棋妈妈都高兴。要记住,人生就是一盘不能悔棋的棋啊……
我很感动这位母亲对于孩子的教诲引导。列夫·托尔斯泰说过,人的心灵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意思是人生在于自我控制,因为放出天使你就是天使,放出魔鬼你就是魔鬼。象棋大师龚晓思幼年初赛便偷偷挪动了一个棋子,即是放出了心灵潜藏的魔鬼。实际上,每个人甚至每一天都可能面对诱惑,而年龄越小越受到外在的影响。我们在研究中发现,孩子压力越大,越不能好好学习。当母亲期望很高并许诺奖励,这成了女儿注意力的中心,也成了压在她心头的一座山,使她难以专注下棋。当她陷入困境,魔鬼便跃跃欲试了,因为逃脱困境是儿童撒谎做假的重要动力。这危险的一招告诫父母们,不可以成败论英雄,而要激励孩子专心于下棋或学习本身,这才是最高明的一步棋。
特别要注意的是,作为父母要经常反思自身,当孩子犯了错误的时候,难道仅仅是孩子一个人的错误吗?龚晓思的妈妈做到了这一点,她对自己对于孩子的过高要求与求胜心过重进行了反省,没有对孩子无情地批评、责难,反而勇于承担责任。更难能可贵的是,她在关键时刻保护了孩子的“秘密”,呵护了孩子的心灵。要知道,任何孩子犯错误都是有原因的,不能完全撇开原因而单纯地批判行为本身,明智的做法是找到行为背后的根源,并进行引导,这才应该是优秀的父母所做的事情。
因而,父母首先要宽容孩子的错误,不要动辄就发火,反应过大,或者惟恐别人不知道一样“宣传”,结果可能会造成孩子的“内伤”,给孩子的心灵造成阴影,极大地阻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
一般来说,建立在宽容基础上的要求,孩子接受的可能性才更大一些,因为孩子如成人一样都渴望一种理解与尊重。学会理解孩子,宽容孩子的错误,并学会把孩子的错误当成“秘密”,可能给予孩子的就是勇于改正错误、不断奋进的动力。作为父母,如何宽容孩子的错误,我的教育建议是:
从错误中获得启示。孩子犯错误并不可怕,重要的是如何让孩子在错误中有所启示,获得成长,即“吃一堑长一智”。父母对于孩子的错误应该宽容,平等地与孩子交谈,让孩子认识到错误,并立下改正的坚定决心,这是孩子从错误中受益的第一步。
批评要对症下药。有些时候,孩子犯了错误,需要适当地批评与惩罚,但必须具体情况具体对待。不要随时随地、不分场合地批评孩子。对于年幼的孩子或者心思过于敏感、性格比较内向的孩子而言,特别要讲究方法,以免对孩子的心灵造成伤害。
召开家庭会议。对于孩子做错的事情如果父亲或者母亲单方面一时难以决定如何处理,可以暂时放一放,不要着急处理。可以通过召开家庭会议,鼓励孩子说出心里的想法,家庭成员互相交流,相互理解,可能作出的决定会更明智。
谨防孩子撒谎。如果父母双方不能理智对待孩子的错误,孩子则可能因逃避父母的惩罚而学会撒谎。为了防止孩子出现不诚实的行为,父母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孩子的不当言行多问一个“为什么”,注意引导,并提出要求或者和孩子一起制定规则等,这些做法都是可以尝试的。
考试分数是孩子的隐私
2006年04月12日14:06 【字号 大 中 小】【留言】【论坛】【打印】【关闭】
父母在生活中能很容易感受到这样一个细节,每当孩子考试结束后,一般来说孩子都不愿意到亲戚家里串门,为什么呢?
这是一个很简单的原因。因为有很多成年人,一见着孩子就问,考完了吗?考了多少分?第几名啊?这似乎已经成为一种模式,看似是成年人关心孩子的方式,可是对于孩子而言是一种什么感觉呢?许多孩子说最不愿意回答这个问题,考得好的不一定愿意回答,那考的差的就更不愿意回答。
考试分数对于孩子来说意味着什么?我认为,考试分数应该视为孩子的隐私。
长期以来,学生的考试成绩被按照分数高低排名次并随意当众公布的现象,在中国屡见不鲜。北京一位高三女生说:“我们的考试测验如家常便饭。不光考,还排名次。我们两个文科班共98人,从头排到尾,不仅在班上念一遍,还在家长会上念一遍。这是同学最讨厌的,也是最害怕的。再说了,第98名还有什么信心呢?”
我们常见诸多报刊披露,学生由于考试成绩差,深感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如果性格内向,加上家庭的教育方法不当,常常引发出一些不该发生的悲剧,有的学生喝敌敌畏自杀,有的学生残忍地杀害了自己的亲生父母等等。
当然,我们不会幼稚地得出结论——仅仅是由于按分数高低排名并公布于众导致了种种悲剧,因为还有更深层更复杂的原因。但是,我们必须看到,按分数排名次和公布于众恶化了学生的生存环境,常常成为悲剧的催化剂和导火索。其实,强行公布分数和排名次是一种严重的歧视行为,是对学生正当权利的野蛮剥夺,必须予以制止。
也许,有人会说,隐私是有权不公开的,可考试分数算什么隐私呢?就让我们看一下什么是隐私。据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编的《现代汉语词典》定义,隐私的唯一解释为“不愿告人的或不愿公开的个人的事”。想想看,哪个考分低的人愿意公开自己的分数?既然低分有可能使其处于不利地位,他为什么不可以将分数作为自己的隐私呢?
1994年11月10日,国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