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农家-第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来,你追我赶。挑土的夹篮,每担都装得满满的,真正是“挑得多,跑得快”。许多人还称英雄,争好汉,将夹篮里土码到夹篮的顶部,比赛着干劲。黑板报上常常表扬着吃苦耐劳的积极份子。整个工地热火朝天。

  为了能使工程进展顺利,乡政府成立了工程指挥部。在激发广大群众积极性的同时,指挥部需要打击一些偷懒怕苦的行为,打击那些不听指挥的人。于是要找些典型,煞煞不良情绪。更有新上任的刘小列乡长,为营造“新形势下的新气氛”,要大造政治舆论。于是,在农民们已经挑了一个月的山河埂的这一天,即农历的十一月初九,公历十二月十日的下午,工地指挥部召开民工大会。这天午饭后,东圩村的人正挑得起劲,指挥部里来了两位民兵,将鲁老大叫走了。在位的人都很吃惊,这是为什么呀?一会儿,做了一放活⑤应该休息了,工地指挥部却通知民工们都到中心地点集中开会。这个中心地点,有一个宽阔平坦的土塘⑥,土塘中间有一处土还没被挑走,形成了突兀的高墩,大会的主席台就设在这土墩上。

  大会开始了。首先,乡党委书记王一凡讲话。他说,“我们为了抗御自然灾害,确保农业旱涝丰收,现在大家修建的山河埂,是利在当今,造福子孙的百年大计。我们广大社员,不怕苦和累,天天战斗在工地上。只一个月时间,山河埂就有了雏形。我们的成绩是很大的。但是,现在的任务还很艰巨。相信我们大家万众一心,一定能够克服困难,取得预期的胜利。可是,我们在真干实干的时候,反革命份子,出于他们反动目的,却千方百计地要破坏我们的建设大计。这些反革命份子,有历史的,也有现行的,我们必须严肃认真地予以肃清,不然,社会主义建设就不能成功。现在由政法干事赵荣春同志讲话。”

  赵荣春走上前来,他说:“我们国家解放已经六七年了。这六七年来,为了国家的安全和社会的安定,国家不断地肃清反革命份子,打击破坏份子。今天,我们又挖出了一个历史反革命。这就是东圩村的鲁老大。他在一九四七年的秋天,参与国民党五十二师部队的行动,将我们新四军干部刘天回同志抓捕了,刘天回同志因此而壮烈牺牲!”

  他说到这里,停了下来,不忍心再说。一般人以为他是在为刘天回的牺牲而伤心。其实,他是在为鲁老大受冤屈而不平: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只因为被迫去了抓捕刘天回的现场,却弄得陷进了“带领反革命部队抓捕新四军”的境地,而且还无法说得清。现在,竟含冤负屈去做囚徒了!赵荣春与鲁老大是同村人,基本情况是清楚的。可是,现在是肃反时期,政治压倒一切;挑山河埂这么大的群众运动,又要找典型的“靶子”,在讨论鲁老大问题的会议上,赵荣春虽然多次为他辩护,却都无济于事。他恨郝成仁太狠毒了,既占了他弟弟的老婆,还将他哥哥送进了监狱!今天,作为政法干事的自己,明知冤屈,却还要亲口宣布逮捕法办他,心情该多沉痛啊!可是……

  他想到这里,突然咬着牙关,大声说道:“把反革命份子鲁老大,押上审判台来!”县公安局两个公安员将已经五花大绑的鲁老大押了上来。赵荣春拿出一张白纸,按照纸上文字,宣读道:“逮捕证,兹有东圩乡东圩自然村鲁老大犯有反革命罪,现予逮捕。繁昌县公安局,一九五六年十二月十日。”念过后,他收叠下“逮捕证”,又厉声说道:“立即把反革命份子鲁老大逮捕起来,送县人民法院关押。”随着他的话音,羁押鲁老大的两个公安员,将捆绑鲁老大的绳子又紧了紧,将鲁老大推推搡搡地押下土台来。押到大路上后,两个公安员,一前一后,将鲁老大夹在中间带走了。

  鲁老大的三个弟弟,站在土台下,目睹了事态的全过程。他们对台上的赵荣春望了又望,见老大被押了下来,都挤出了人群,盯着自己的哥哥。又眼睁睁地望着两个公安人员,将哥哥带走了。

  ①发蒙:小儿童第一次念书叫发蒙。

  ②闹水:在水稻田边巡视、检查水的情况。

  ③孬种:与好汉相反。没有志气,在强大的势力面前表现软弱;没有骨气,在恶势力面前不能坚持真理。这里指叛变革命。

  ④勾索:绳子一头安上木勾,便于打结。这种绳子常用来挑柴、挑草等。

  ⑤一放活:农民们劳动累了的时候,歇下来休息,叫做了一放的活。

  ⑥土塘:筑埂取土的地方。一般土取过后,地势就变得低洼,成了水塘。。 最好的txt下载网

十八、挑山河;灯下挑土士气壮;定口粮,民工初尝饿饭味
鲁老大被押走以后,大会还在继续。长着一副马脸的乡长刘小列走上台前,用高亢激扬的声调说:“我们国家正在实行粮食三定的政策。就是定产量、定口粮、定征购。还规定了农业和非农业人口的政策界限,我们农业人口,自己生产粮食自己吃,非农业人口由国家计划供应口粮。我们农民生产的粮食,除了留足定下的口粮外,都交给国家,支援社会主义建设,这是我们新中国农民的光荣义务。从前,地主资本家控制粮价,收上的时候他们压价,青黄不接又拼命抬价,弄得贫苦农民越来越穷,连饭也没的吃。现在国家统一粮价,全国一样,常年稳定不变。国家制定的这些政策,体现了社会主义优越性。只有社会主义国家才有这样优越的政策。近年来,我们粮食产量大幅度上升,对国家建设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在这丰收的时候,我们还要厉行增产节约。只有增产又节约了,才能为国家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我们的国家人口多,大家都厉行节约,国家建设就会一日千里。可是,破坏份子出于他们的反革命目的,胡说八道,说搞节约就要饿死人!我们广大社员,要用事实与他们作斗争!我们树雄心立大志,改造自然,开挖山河,挑土成山,开渠成河;要江河改道,让山谷低头。我们做的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可是,暗藏的反革命破坏份子,恨得咬牙切齿。他们暗地里兴风作浪,散布迷信谣言,企图阻绕我们修造山河,破坏社会主义建设。现在,我们抓住了两个典型的反革命破坏份子。”他说到这里,顿了一下,破着嗓子喊道:“把破坏份子张信五,戴和田带到台上来!”他的话音一落,两个如狼似虎的民兵,将叫做张信五、戴和田的两个人,连拖带搡地抓上台来。接着,刘乡长又说:“现在由积极份子们对这两个破坏份子进行斗争、辩论。”

  于是,上来一位二十来岁的男青年。他手里拿着一张纸,站到台前,展起手中的纸,读了起来:“坏份子,张信五,张南高级社牛尾巴小队人。此人一贯好吃懒做,成立初级社时,他有耕牛有农具,怕穷人沾了他的光,偷偷地把耕牛卖了。入社后又将门口水塘栽上菱角和莲藕,大旱的时候,阻扰社里用水,使得那一年塘边的稻田都受了旱,累计损失稻谷两千多斤。今年自从山河开工以来,他先说腰痛,接着又说腿痛,始终不肯上工地。人们都上工地来了,他偷偷地在自己菜园地里忙活。那么大的菜园里,他都给种上了小麦和油菜,他什么腰疼腿痛,纯粹是在装病。他说‘不要看他们忙得热闹,挑的那点埂,山水一来,还不都下了黛湖!’‘人心高,水心更高,人的本事哪能高得过老天!’我们挑山河,没早没晚地大干,他却在搞自己的小自私,还胡说八道,目的就是不要我们修山河。这个东西,真是大坏蛋!”他的话音一落,立即有人呼起口号来:“打倒坏蛋张信五!”于是,台下也响起了稀稀落落的口号声。

  一阵口号声过后,又有一个年轻女子走到台前。她昂首挺胸,手指着和张信五站在一起、年纪约五十岁,还有点弓背的人说:“戴和田,是我们滩北高级社人。他一天到晚不干正经事,专门搞迷信活动。我们在挑山河埂,他却跑到外面鬼混,给人家看风水。两天前,他从外地回来了,却说我们这样的开挖山河,把天生的龙脉全部挖死了。九冲的山水不能到黛湖里来,黛湖积不了水,湖里的老龙就住不下去了。山河埂要是修好了,老龙就得滚蛋。老龙如果真的走了,我们这里就收不到粮食,老百姓就都要饿死了。我们修造山河,谁都知道,是利在当前,利在万代的好事情。而戴和田却胡说八道,造谣惑众,目的就是不要我们修山河。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呢?是因为我们开山河时占了他一块菜园地!仅仅为了那点地,他就造起谣来,真是坏到顶了!”她的话音一落,“打倒戴和田!”“破除迷信,解放思想!”“走集体化道路,铲除私有制!”“修好山河埂,造福万代人!”的口号声在土塘里呼叫了好几分钟。

  这时候,又上来一个瘦猴一样的男子。这男子高不过四尺挂零,单薄得象十五六岁的孩子。他来到土台上,第一着就是跳起来对着张信五和戴和田的面部各一巴掌,而后,走到台前面向台下的民工,怒气冲冲地说道:“这两个坏蛋,我们大干,他们却大恨。恨我们社会主义,恨我们新建设。国家实行粮食三定政策,是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划分农业和非农业人口,是千古才有的好事情。可是,戴和田却说,‘什么三定不三定,就是要我们老百姓做的粮食都交给国家去。’还说‘人口分农业非农业,就是要老做田的把不做田的养起来。’这真是鬼话!不做田的工人,是老大哥,是领导阶级!他敢与政策对抗,真是反动透顶。建设社会主义,我们不仅要搞好生产,还要搞增产节约。‘一人节约一把米,社里能买拖拉机’,‘不怕不会做,就怕不会过’。日子掺起来天样高,天天节约一点,就能聚沙成塔。而张信五却说,‘老百姓都苦做苦累,哪个不知道心疼粮食,还搞什么节约?’戴和田更是说‘节约,节约,人搞节约,天也会跟着搞节约。天节约啊,能节约得你颗粒不收——节约得大家都没力气做活了,哪里还能收到粮?’真是胡说八道!我们社员都响应国家号召,增产节约,共产主义一定会早早的来到。只增产不节约,就是铺张浪费,就是败家子!你们看,我早上吃了一两米的稀饭,中午吃了二两米的干饭,现在肚子还胀着呢。”说着,他掀开上衣前襟,露出白生生的胸口,用手掌拍着胃部说:“大家看,我的肚子还铁饱①的呢。现在配给我们一斤米一天,做重活还要补助。依我说,一天能有半斤米,就是做重活,也足够了!现在,我代表广大社员,向政府衷心要求,为了节约,我们只要半斤米一天!这两个坏家伙,破坏我们国家粮食政策,又要破坏增产节约,真是应该打死他!”说着又向张信五、戴和田扑来。

  赵荣春见了,走上前来,挥舞着大手制止了他,张信五和戴和田才算免掉了矮子的一顿打。赵荣春说:“坏蛋份子,想破坏我们社会主义建设,破坏修山河,他们是痴心妄想。通过今天的会议,我们更加要坚定信心,多流汗,多吃苦,争取早日把山河修好,为社会主义建设多出力量!”说了这几句话后,他就宣布散会,让大家抓紧时间去劳动。

  这矮子的一番言论,从政策讲到现实,土台下的民工,个个听得张口结舌。在回自己的土塘的时候,纷纷打听这矮子是谁?怎么说出这样没有分寸的话来?赵恒顺经过打听,原来,他是滩头村的艾矮子,大名叫做艾德发。是一个出了名的“浮上水①”的家伙。

  东圩的民工们回到自己挑土的地方,议论纷纷。都说鲁老大劳累了一辈子,从来没看见他做过出格的事,还稀里糊涂地进班房去了,真亏心。有人说,“难怪那天来了两个人问我,说刘天回是不是鲁老大带五十二师去抓的。我的老天,谁能晓得是带的还是不带的呢?这件事都过去这许多年了,什么人又想了起来?就算是鲁老大带队伍去了河口,可是,他怎么能知道刘天回那天会去河口呢?刘天回的队伍里一定有家贼,不然哪能了解得那么清楚,去了只那么一会儿,就将刘天回抓着了呢?”“鲁老大和我们一样,一年到头只在家做田,没出过百步,哪认得刘天回;五十二师队伍里的人却认得,那不是家贼是什么?”“哎呀,鲁老大真亏,连人也不认得,却说是他带队伍抓了刘天回!咳,这世上还真有冤枉事呢!”大家七嘴八舌地议论不休,可是,谁也想不到这竟是郝成仁借故栽脏的结果。

  在大家纷纷议论鲁老大的时候,董成武却愤愤然地说起艾矮子的话来:“这狗日的真会浮上水,讲的话刺耳朵囊。”于是有人说道:“哎,那个矮子真他娘的瞎扯,吃一两米二两米还把肚子胀得铁饱。老子没当干部,要是老子当了他的队长,就只给他一餐一两米,把他狗日的饿得双脚笔直,看他还能死嘴不丑?”“矮子矮,一肚子拐,撑不得船,过不得海。那小矮子抠抠*没有四两重,谅他做活也不过象蚂蚁子。他吃一两二两恐怕是不饿。要是说胀得铁饱,那真是扯他娘的九经③,假积极,积极得太没有分寸。”老董四象医生给人看病似的分析着。董正玉接着话头说:“你们不要说得好气好笑。那矮子讲话,我看,是有来头的。不然这个大会,怎么能让他胡说八道,还伸手打人!看来,我们这些老社员,得象孙猴子那样,就要过‘火焰山’了!”满土塘的人听了,都神色漠然地互相望望,不知道就要过怎样的火焰山。

  傍晚快收工的时候,中队长董来胜来打招呼说:“刘乡长说,今天开会耽误了时间,叫大家晚上都不要回去,吃了晚饭还来挑一放土。”说着,他丢下三盏马灯,又到别的土塘里去了。

  本来,东圩村的民工,每到收工后,因为许多是职守人④,还有几位年轻妇女,放不下家务,尽管太阳已经落山了,一到驻地,便放下挑土工具,晚饭也不吃,就往回赶。劳累了一天,虽然已经筋疲力尽,跑一趟五里路,早上又得在上工前赶到,比在驻地休息要辛苦许多。但是,这样赶回来,能照应一下家务,家里事就顺序多了,自己心里也放得下。现在,吃了晚饭却还要再干一放,她就嘀咕了起来。三个小队的队长赵恒顺、董老大、鲁老二(本来是鲁老大当队长,现在被逮走了,董来胜叫鲁老二代理)对自己队里的人打着招呼:家里再要紧,今天都不要回去了,晚上干一放吧。招呼过后,都到驻地起伙的地方,叫炊事员晚饭加米。那些家里放不下的人,虽然心急如焚,也只好服从命令听指挥了。

  这天晚上,星朗月明。东圩的土塘里点了三盏马灯,路上虽然无灯,可是,因为大家都走熟了,并不觉得黑。整个工地上的人还是象白天一样,人山人海。星星点点的灯火,点缀得工地象街市,看起来蔚为壮观。九点钟左右,区长王一凡、乡长刘小列和政法干事赵荣春等一行四个人,从南头到北头逐一巡查。他们每到一处,见到的都是沸腾的人们,听到的都是热情的劳动号子。你追我赶的场面,令他们感到,组织有序的劳动人民,真能改天换地!

  十点钟,工地上响起了口哨声,接着,有人高喊:“收工了,收工喽!”于是,工地上的灯火渐渐地熄了下来,继而,整个工地进入了安静状态。

  东圩自然村三个小队各有二十个左右的民工,驻地在离工地半里的滩嘴村的三户人家。本来这几十人每天只有少数人在这里歇,可是,今天因为收工太迟,回到驻地,就只好都在这里歇了。这是冬天,由于事先没做准备,大家带来的被子不够,大伙儿洗好脸和脚后,就三个五个地挤进一个被囊里。不少人干脆睡在稻草上,上面盖点衣服或被子。妇女们得到了房东的照顾,都到房东的卧室里上床睡了。好在夜已经深了,大家又是一天的劳累,头一挨枕头,都呼呼地睡着了。

  第二天天一亮,大家起床洗漱时,许多人竟哈欠连天,清鼻涕直淌。大家都担心,昨天晚上一夜的受冻,大约就要伤风感冒了。可是,在吃早饭时,又都用大碗吃起来。昨天晚上回来时,大家因为没有晚上吃饭的习惯,有些人只吃了点锅巴,大多数人一口没吃就睡了下来。今天早上炊事员烧饭时虽然多加了米,还是吃得刮锅刮碗。吃过饭后,大家象往常一样,年轻人有说有笑,一蹦三跳;上了年纪的人,跟在后面,都到工地上来,开始了一天的劳动。

  这天上午,东圩自然村的三个队长都被通知去开会。中午回来时都说:“难怪昨天艾矮子说要节约,现在果然按人定量配口粮了。在家里的人,每人一天配一斤米,上山河埂的,每天补助半斤,算是一斤半米。”赵恒顺说:“看样子,我们真要节约了,每天至少要吃一餐粥才行。”大家听了,嘻嘻哈哈,小青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