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风尘六安州-第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沈仪淑讥讽道:“真巧!”
她不相信这是巧遇。
彭少石皱皱眉,问奚月梅你不在报房值班,到这做什么?
奚月梅一脸不快,冷笑着说:“我送电文给保安队,走小路抄近回来。怎么?你以为我到这里来,是跟你们一样吟风弄月吗?”
沈仪淑乘机脱身,对彭少石笑着说自己还有事情要忙,你正好可以陪奚小姐一路回去。说完,她也不顾彭少石的尴尬,径直离开。
彭少石本来想跟沈仪淑多说会话,晚上再请她一起吃饭,话还没来及说,沈仪淑却走了。
彭少石他着她背影,站在原地发愣,暗暗抱怨奚月梅冲散鸳鸯。
奚月梅一笑,挽住彭少石的胳臂,说:“彭书记,刚才你那位要你陪我回去,你敢陪本小姐吗?”
彭少石生气地问:“怎么了?你还能吃了我?”
奚月梅吃吃笑道:“我怎么会吃你呢?忍不住亲亲你是可能的。”
说完,她突然在彭少石脸上亲了一口。
彭少石大惊,手足无措之下,急忙挣脱出挽在奚月梅手中的胳臂,落荒而逃。
奚月梅看着他狼狈的模样,开心地笑起来。
沈仪淑急匆匆来到中学,只见王圣亚屋子门开着,里面却没人,估计他在上课。
她焦急地一直等到下课,才远远看见王圣亚走过来,于是连忙迎上去。
她看看四周没人,小心兴奋地告诉王圣亚,说她听彭少石说,六安地方军队的冬装,过几天就要水运到正阳关。
解放军部队正缺冬装,这个情报太重要了!
王圣亚决定马上安排人给廖邵武送信,要沈仪淑赶快回去,尽量不要让熟人看见。
沈仪淑调皮地问:“我知道,我检查一下,看看项链你有没有戴在身上?”
王圣亚无奈,连忙从脖子里拉出半截项链链子给她看。
沈仪淑一笑而去。
王圣亚不敢怠慢,立即安排人通知李存泉在芝泉棋社见面。
王圣亚刚到棋社,李存泉也就到了。
他两人都认为这个情报必须马上送出去,只能叫郭有田再辛苦跑一趟。虽然他才从那边回来,很辛苦。
沈仪淑回到家,来到餐厅,看见父亲和哥哥已经坐在饭桌旁。她连忙去帮母亲端菜,盛饭。
沈子儒说:“晓雅,你真神通广大。”
沈晓雅忙问:“爹,我又怎么了?”
沈子儒从身后酒柜上拿出一个请柬,递给沈晓雅:“你自己看看。”
沈晓雅一看,是唐家楫的请柬。上写:“沈先生晓雅秋安:近日秋高气爽,
枫林如染。东石笋风光无限,避王岩景色奇特。聊备薄酒,邀君一游。唐家楫蓬首相望。即日。”
沈晓雅看罢大笑。
沈夫人问:“什么事?”
沈子儒说:“什么事?国军六十二旅少将旅长唐家楫,请你儿子去他的驻地张家店喝酒游玩,你说他面子大不大?”
沈仪淑“哦”了一声,从沈晓雅手里拿过请柬,认真看起来。说:“这个唐家楫的文笔还真不错!”
沈夫人问:“晓雅,他为什么要请你?”
沈晓雅笑道:“因为这个人喜欢附庸风雅,想跟我交朋友。”
沈子儒问沈晓雅:“看来你是要去了?”
沈晓雅说这是唐家楫第三次请他了,再不去就省了人家菜,落了人家怪。上次唐家楫来六安开会,叫彭少石来请他喝酒,当时因为有刘锐襄、黄长运那帮人在,他没去,扫了唐家楫一次面子。这次他又专门下了请帖,不好再扫他面子了。
沈子儒未说可否。
沈仪淑突然说:“哥,我跟你一起去张家店。”
沈晓雅说:“你又不认识人家,起什么哄啊?”
沈仪淑说她想去看看避王岩和大裂谷,沈子儒问她,你不是在忙你的诊所吗?沈仪淑说就是忙累了,才想出去玩玩。
沈夫人认为他们兄妹一起去好,有个照应。她叫沈仪淑把沈晓雅看紧点,别让他多喝酒。
沈仪淑心花怒放,连忙说好。
张良栖接到密报,说县立中学学生要上街*示威,他不敢大意,连晚向刘锐襄汇报,说一定有共产党暗中操纵。
刘锐襄认为这是学生自发的,他觉得共产党都搞实际的。过去他们在延安,为了煽动人们对政府不满,出政府洋相,喜欢在各地搞些什么*示威。现在他们是真枪实弹地直接跟国民党抢夺江山,像*示威这样不着边际的事情,他们不会再干了。
他要张良栖去警告学生,共产党兵临城下的非常时期,不准*示威。张良栖担心学生利用法律条文抗议,刘锐襄要他别跟学生正面接触,在四下散布消息吓唬学生,就说城防司令部要抓壮丁,谁上街*就抓谁。
张良栖问:“可他们要是不怕吓唬,偏要*怎么办?难道真能抓他们?”
刘锐襄一拳砸在桌子上,发狠说:“真敢就真抓!他们不是要反内战吗?共产党在打内战,就抓他们去打共产党,让他们用实际行动反内战!”
张良栖连连称是。
刘锐襄说:“现在兵源紧缺,战事在即,讲究不了那么多。他们要上街*你就给我抓,然后直接送到前线部队去!”
张良栖附和说:“是啊,反内战你到共产党那去反啊?反*你到南京去反啊?反饥饿咱这没饿死人啊?哼,学生不好好读书,问什么国家大事啊?这不是吃饱了撑的吗?”
县立中学学生在学生会组织下,的确要举行一次“反内战,反*,反饥饿”的*示威。
但在*这天一大早,学生们就发现学校被军警包围了。
张良栖在学校大门口威胁校长说:“校长先生,你要知道,今非昔比,现在是非常时期!我再说一遍,只要你的学生走出这个校门去*,我立刻执行紧急征兵方案!明白吗?用老百姓的话,就是抓他们壮丁!”
校长大惊,忙说学生小,不懂事,千万别抓他们,他愿意去劝说学生取消*。
这时,几百名男女学生都聚集在操场上,为首几个学生举着一幅“反内战,反*,反饥饿”的横幅标语。
学生们低声议论着,他们已经听说政府和部队要抓壮丁,而且这次抓壮丁,就是针对他们示威*来的。有人犹豫,有人害怕,也有人被警方的行为激怒。
王圣亚在路边上悄悄跟学生会主席周少杰谈话。
他的态度很明确,要周少杰说服学生,取消*,解散这次活动。
周少杰担心那样会挫伤学生的爱国热情,取消*,会受到那些保守学生的讥笑。
周少杰也是秘密党员,王圣亚说服不了他,最后只好以党组织负责人的名义,责成他取消行动。
校长一直在操场上苦口婆心劝说学生,要大家别出去。说战事一触即发,现在是非常时期。这时候举行*示威的确不是时候,要求大家以大局为重,取消这次行动,以免发生冲突。
一个女学生说:“同学们,我们不听当局的,也不听校长的,我们只听我们自己学生会的。”
她的话立即得到大多数同学的赞成,校长既尴尬,又着急。
就在这时候周少杰走到学生队伍前,宣布解散,取消这次行动。
那个女学生气愤地质问他:“为什么?我抗议!”
周少杰说:“为什么?为了同学们的人身安全!你可以抗议,但你得到学生会去抗议。解散!”
。。
9/1
奚月梅得到一本彭少石编辑的《天籁集》大样,她没想到忠厚的彭少石居然还能编书!对这位英俊憨厚的县党部书记,她心里充满幻想。彭少石的父亲是军事委员会秘书,出入九重,能跟*最高层接触,这种政治背景对她有着极大吸引力。
她拿着《天籁集》书样,来到县党部彭少石办公室。
彭少石在看文件。
奚月梅在他对面坐下,真挚地说:“彭书记,我看到你编辑的《天籁集》了,真了不起!”
彭少石告诉她,自己原来学的就是古典文学,这本书自己只是编辑,又不是作者,没什么了不起。奚月梅也喜欢文学,觉得能编辑书也很了不起。
她问彭少石:“这本书的序写的也好,这位序言作者沈子儒先生,是沈晓雅的父亲吗?”
彭少石说是,奚月梅觉得他们父子差别太大,很有意思。很想到沈子儒先生家去拜会一下这位名人,顺便看看那个半生不熟的沈晓雅。当然,还可以窥测一下情敌沈仪淑。
她想到就做,当即离开县党部,来到书版巷沈公馆,敲开大门。
老赵打开门,打量一下这位不速之客,说:“小姐,什么事?”
奚月梅问:“请问,这是沈子儒先生家吗?”
老赵说:“是,你有什么事?”
奚月梅说:“我找沈晓雅,沈少爷。”
老赵说:“少爷不在家。”
奚月梅又问:“沈小姐在家吗?”
老赵说小姐也不在家。
奚月梅有些意外,问:“哦,她在她的诊所吗?”
老赵告诉她,今天一早,少爷和小姐就去张家店了。
奚月梅问:“他们去张家店做什么?”
老赵说是唐旅长请他们去玩,奚月梅怅然而返。
正阳关镇在六安正北方,隶属寿县,系中华名关之一。古称颍尾,阳石,羊市、羊石城等,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镇。早在东周已具雏形,《左传》鲁昭公叶二年(公元前530年)就有“楚子狩于州来,次子颍尾”记载。明嘉靖二十九年《寿州志》载“东正阳镇,州南六十里,古名羊市,汉昭烈筑城屯兵于此”,据此,正阳关建镇至今已有一千七百八十余年。
正阳关地处淮河、颍河、淠河三水交汇处淮河南岸,扼守淮、颍、淠三水之滨,自古以来即是淮河中游重要水运枢纽,民间有“七十二水通正阳”之说。因而商贩云集,市场繁荣,是鄂、豫、皖三省二十四县商品集散中心。弹丸之地,全国竟有八个省在正阳关设有会馆,可见昔日风光。明朝成化元年(公元1465年),朝廷在此设收钞大关,直属户部管理,“正阳关”因此名扬天下。
傍晚,正阳关小镇华灯初上,喧嚣一天的闹市逐渐安静。
镇外码头边停靠着许多大小船只,远处四只大商船,与别船不同,上面有国军士兵看守。
在正阳关龙王庙前,耿大炮化装成搬运工模样在闲转。外表的悠闲,掩饰不住他内心的焦急。
等了近一个小时,一身农民装束的谢快嘴远远从河堤上向他走来。
耿大炮急忙迎上去:“老天,急死我啦,你总算来了!廖师长怎么说?”
谢快嘴告诉他,三个团的大部队是早晨出发的,估计快到了。
耿大炮大喜:“好!具体怎么行动,廖师长说了吗?”
谢快嘴说,按廖师长部署,一团佯攻正阳关封锁镇内敌军;我们团突袭商船,抢夺棉衣;三团掩护殿后,廖师长要求在一个小时内解决战斗。
耿大炮说这是杀鸡用牛刀,有三个连就能解决问题。
谢快嘴说:“师长说,仗容易打,但长途搬运棉衣困难。所以来的人多。” 耿大炮点点头:“几点开始进攻?”
谢快嘴告诉他大部队到达后立即开始,以三颗红色信号弹为准。我们连的任务是看住这四只大船,别让它跑了。
耿大炮连叹:“没劲。”
谢快嘴不满地说:“连长,我都快饿死了!今天走了六七十里路,还没吃晚饭呢。”
耿大炮笑道:“走,我请你吃卤猪头肉,开开荤。”
谢快嘴说:“连长,你说话要算数啊?我可一个多月都没吃过肉了。”
耿大炮说:“当然算数。”
谢快嘴担心进镇吃饭战斗一响会出不来,耿大炮说不必进镇,码头有饭店。
夜幕中,大队解放军悄悄把古镇包围,城门楼前更是重兵重重,三挺机枪封锁。
码头边,四只运军装的大商船静静停泊河水里,每只船上依稀可见有哨兵执勤。但这些哨兵根本没发现,解放军就在身边。
不一会,三颗红色信号弹划破夜空,立时间枪声大作。
商船上的卫兵还没弄明白怎么回事,不是稀里糊涂被击毙,就是晕头晕脑做了俘虏。
解放军架起跳板冲上船只,孙大宝首当其冲:“放下武器,缴枪不杀,解放军优待俘虏!”
枪声一响,正阳关镇内的保安部队急忙关上城门,在城垛上坚守。他们不知虚实,根本不敢出来。
解放军顺利占领四只大商船,截获大量军装。
廖邵武拍着耿大炮的肩膀说:“大炮,干得不错!”
耿大炮说:“还真有不少棉衣,回去再好好清点一下。”
孙大宝从船舱钻出来,说:“连长!这儿有一箱香烟和几瓶酒!要不要?”
耿大炮眼一瞪,说:“要!只要是能吃能喝能穿的,什么都要!”
孙大宝一吐舌:“是!”
廖邵武闻言大喜:“香烟?哈哈,我要!”
在光山县砖桥镇陈中纵队司令部,陈中坐在板凳上,手拿一根小竹根烟袋,笨拙地往烟袋头里装烟丝。 袁参谋站在一边,笑着问:“司令员,这烟味道怎么样?”
陈中边划火柴点烟吸,边说:“不怎么样,实在抽不习惯。”
这种烟丝是当地人自制的土烟,与那种盒装的香烟比,味道差多了。可当地买不到盒装烟,他烟瘾来了,只好吸这种土烟。
袁参谋说:“抽不习惯还抽?”
陈中叹道:“没仗打,我着急啊。”
陈中明白,老百姓是不敢接触解放军,他们怕解放军打不过国民党军队,不能在这里立足生根。虽然解放军到处宣传决不走了,要与鄂豫皖人民共存亡,可说归说做归做,老百姓不亲眼看到他们打几场大胜仗,是不会相信的。
远离根据地,物资供应不上,经常缺油少盐没粮食。战士水土不服,伤员无处安置,种种困难接踵而来。尤其是天气一天比一天冷,指战员们还都穿着单衣,更别说战士了。夜里睡觉,很多人只能盖稻草,他们戏称盖的是“金丝绒被”。
这样下去怎么得了?
部队已经来了一两个月,并没什么作为。战士们牢***很大,主要就是没仗打。没仗打,就没补给,就吃不上肉,抽不到烟。
袁参谋说:“是啊,打起仗并没什么开小差的,现在不打仗开小差的反而倒多了。”
陈中焦虑地说:“这样不死不活地耗着,不行啊。我们要找仗打,必须啃他几个硬骨头才行啊!”
正说着,廖邵武扛一大箱香烟走进来。他放下香烟,高兴地说:“司令员,看!我给你弄了一大箱香烟!” 袁参谋笑道:“哈哈,这可是雪中送炭了。”
陈中站起身,打量一下廖邵武,讥讽地说:“谢谢,我先谢谢你。”
廖邵武知道不妙,说:“司令员,我是看你抽这种土烟,我心疼啊。”
陈中说:“战利品可以私分吗?哼,立刻给我送后勤部去!”
廖邵武说:“得,我是出力不讨好。”
陈中给了他一个台阶下:“送去以后,顺便给我带两条回来,告诉后勤部的人,按价格在我这月的津贴里扣除。”
廖邵武叽咕一声“是”搬起香烟送到旁边后勤部,回来后给陈中带了两条香烟。
陈中一面迫不及待地拆开烟抽,一面表扬廖邵武,说他们这次在正阳关干得不错。
天气冷了,廖邵武雪中送炭,虽然缴获的棉衣数量不多,解决不了全军的问题,但解决一点是一点。三千多套棉衣,一人一件,发上衣不发棉裤,发棉裤不发上衣,能解决六千多人的困难,很不错了。
袁参谋问廖邵武是怎么知道正阳关有敌人军装的?
廖邵武说:“你们还记得带我们过淮河姓沈的女医生吗?”
陈中说:“记得,六安沈子儒的女儿。”
廖邵武说:“对,我让她回六安了。原先只想让她给我们采购粮食,没想到她为我们弄到了敌人军装的情报。”
陈中说:“哦,她有很多有利条件,你这个安排很好。”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9/2
一大早,沈晓雅和沈仪淑就到车行雇了一辆马车,他们去往张家店。
一路颠簸,走到小晌午才到地点。
张家店小街本来就很小,现在驻有军队,老百姓不敢上街,更加萧条。街上大部分铺面和居民都关着门,只有国民政府的大兵们,他们三三两两悠闲地在街道上闲逛。
一个老兵在大街上忘情地旁若无人地唱着小调:“俏冤家扯着奴来在窗儿外,一口儿咬住了奴的粉香腮。他双手要解奴的香罗带,哎吆吆,哥哥你别拽,只怕有人来。待天黑,没人在,裤带儿随你解……”
沈晓雅兄妹坐的马车从这个老兵身边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