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谈·读·看-第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读柳下惠
柳下惠(公元前720年—公元前621年),又称柳下季,春秋鲁国大夫无骇的后代。他大致生活在春秋时期的鲁庄公至鲁文公年间(公元前693年—公元前609年);因劝停齐鲁之战而被尊为“和圣”。

  关于这位仁兄,知道他是“和圣”的人不过,但知道“坐怀不乱”的人就多了。

  关于“坐怀不乱”的故事,很多人产生了质疑,认为只要是男人自然是把持不住的,但看当时的情景,即便换上像斯瓦辛格这样强壮的男人,甚至换上你我,也不得不把持一下:首先柳(展)兄揽妇人入怀的地点是在城门之下,诺大一个开敞的地方如何行事?其次是柳兄揽妇人入怀的幌子是怕妇人冷着,可见天气寒冷,如此宽衣解带,代价实在太大。

  实际上,古人有“授受不亲”,作为鲁国圣贤的柳兄是不大可能揽人入怀的;其次是古代少女只有正月十五才有出门机会,而少妇们迫于言辞怕卖了风骚也是少有出门,因此出门之妇人多为多为年长者,而且夜不归家,我想应该是年老的乞讨者,柳兄一腔仁义,见其瑟瑟发抖,自然是要帮忙的。

  荀子他老人家怕浪费了竹片,在记录时把情节省略了。而自古以来,人窥私欲望都是很强的,于是让人平添的许多揣测,以至于把精力都放在这上面了而忘记了柳兄游说各国劝罢战争的“和圣”封号。

  春秋战国的纵横家是很多的,柳兄大抵属于比较早的那一批。因此柳兄的成名,让孔子孟子墨子荀子等华夏先贤们推崇备至,他的修为,可能算“墨家”学说非攻兼爱的前身。

  去年有一部电影叫“墨攻”,看了半天欣赏了数遍,还是看不出墨家思想的精髓,刘德华是帮助人抵抗,结果搞得尸横遍野,实在和墨家的非攻兼爱背道而驰,玷污了墨子的名声。

  想来,现代艺术是不需要研究思想哲学的真正含义的,古人只不过是一个商业噱头,最后的目的都是为了几张印着老人头像的纸。而至于古人的事迹与精神,我们大可不必探究。

  比如柳下惠,在2000多年后,已经成为“性功能不正常男人”的代名词,而不是“和平”的代名词。一代圣贤,就这样被我们自己消灭了。

读李俚
李俚:(公元前455…前395)战国初期魏国著名政治家、法学家,也作李克、李悝。

  我们通常把三妻四妾形列为封建社会的根本表现,一夫一妻制大概是五四之后的新文化运动才提倡的,到民国才开始有文件规定的,而到1949年之后,才真正得到施行的。可是在2400年前,有个叫李俚的魏国人,在“淫禁”中规定:禁止夫有二妻妻有外夫。如果从历史学的角度讲,中国是最早施行一夫一妻制的国家。

  李俚对中国最大的贡献就是让中国有了最早的法律——法经,把法家的思想具体到可执行的地步,犯了什么错,定为什么样的罪,接受什么样的刑。当然李俚的刑是残酷的,比如割掉舌头、砍掉手脚、挖掉眼睛等,只要犯了法,不把罪犯整残废了不算。而且从平民到士大夫,人人平等。由于有律法保证,魏国很快强大,成为列强之首。

  随后其学生商鞅把李俚的办法带到秦国,“制度”之秦国也很快强盛了起来,可见“法制社会”力量,已经不需要我们去证明了。当到了汉武帝那里,董仲舒一个“天人三策”,法家就成了摆设,好端端的一个“文景盛世”就被刘彘搞得垮了。

  “君者,无为,而无不为”,有制度在那里摆着呢,我当然可以不去管理了。人家布什为什么可以去度假,布莱尔可以去打猎?也就是这个原因罢了。

  很遗憾的是我们的领导者们(不论大小)没有这个福分。很遗憾,“法经”的“经”并没有得到延续,李俚发明的“刑”却被发扬光大,到后来据说中国的刑具有3600多种,也至于今天关于“刑讯”的新闻不绝于耳。

  2400年后,成都有位李俚,穿长衫,在大学里面教人家国学,于是被人称为“国学大师”。然而在2400年前,另一个李俚却在创造着国学,但不知成都李俚是否在教授着魏国李俚的思想。

  在一个尊奉儒家道义思想为正宗的中国,像李俚这样一直把人都想的很坏,要用“法律”来进行约束的思想家是无法被时代所传承的,因此我敢断言,成都的那位国学大师恐怕对李俚的研究也不会深到哪里去。。 最好的txt下载网

读晏婴
晏婴(?…前500年),字仲,谥平,习惯上多称平仲。山东高密人。春秋后期一位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 

  在一群山东大汉中,晏婴的身材可谓鸡立鹤群。

  据传说,齐灵公上朝,每次都因为看不见身高不足一米六的晏婴,于是说,我干脆升你为丞相算了,让你站在各位大臣的前面吧。你看他这官,来得多么容易。看来身材矮小在某些时候不一定就是坏事,因此现在的孩子,大可不必去做些揠苗助长的事情,只要学识到位了,机会随时都有。

  关于晏婴的考证,是听了“藏密排油”说的单口相声“钟无盐”,把晏婴说成事一个贪财的丞相,每每出一个注意,都要想齐宣王收取好处费,否则金口难开。后来一查证,齐宣王和晏婴岔辈了了不说,而且晏婴“食不重肉,妾不衣帛”。可见说相声的没有一个准谱,唏哩哗啦一通瞎扯,因此郭先生说藏密排油能减肥,那纯粹是属于相声的包袱,你自己要去相信,自然是和郭先生无什么关系的。

  而且现代文学电视剧也是不可信的,什么东方朔、什么纪小岚,其机敏的故事里似乎都有晏婴的影子。只不过东方大侠与纪大烟袋的机敏,只是为了哗取一笑或者明哲保身罢了,算不得什么大机警,而晏婴的机警则是外交家的风范,他的一个玩笑在笑过之后,可能就化解了一场战争,或者提升了国家的形象。“二桃杀三士”、“折冲樽俎”是何等的聪明,“出使狗国”是何等的气概,“良臣死社稷,不死昏君”是何等的梗直。

  孔子说:“救民百姓而不夸,行补三君而不有,晏子果君子也!”。只可惜,现代人似乎忘记了哪个身材矮小的晏丞相,而记住和华而不实的东方朔。

  呜呼!

读西施
西施:原名施夷光,春秋战国时期人,出生于浙江诸暨苎萝村,生卒不详。

  现代人对于西施的记忆,除了沉鱼般的美丽故事,很难再想起其他的故事。因为美女总是让人产生无限遐想,不用受道德的约束,法律就自然不在话下。如果按照孔夫子的说法,意淫也为淫,而且为淫之首,但是人家心里面想的什么,天知道!

  西施的美丽,如果要找一个人来做对比,恐怕也做不到,如果没有中国第五大美女出现,恐怕难以比拟。想想吴王夫差,可以大败不可一世的越王,可以大败百万雄师,但却不能战败美丽的西施。西施一笑,夫差倾城;小西再笑,则倾国了。

  但是,有谁知道那位浣纱溪边的洗衣姑娘小施?

  一个原本青春的村野小丫头,十四五岁的青春年纪,做着青春的蝴蝶梦,在田野奔跑,在溪边浣洗;她的笑容阳光明媚;她的病态楚楚可怜。她不会舞蹈更不会梳妆,但是她遇到了那个许诺爱她一辈子的中年男人范蠡,改变了她一生的命运,就这样她学会了舞蹈、学会了歌唱,她原本以为她可以成为一代歌后或者舞圣,但是她走进了吴王的春宵宫,用她最为华丽的踢踏舞(木屐舞),成就了越王卧薪尝胆的梦想。

  西施成功了!

  “深明大义,忍辱负重,以身许国”,历史十这样记载的。

  西施成功了?

  22年忍辱负重,一个花季少女,所牺牲的不仅仅是青春与爱情,而是牺牲了美女的名声,成了红颜祸水。当她和夫差云雨的时候,她深爱的男人或者深爱她的男人或许就在门外;当她强作欢颜的时候,她如何能想通就是那个深爱的男人把她送到了一个淫欲旺盛的另一个男人怀里;而当她在舞蹈的时候,范蠡和勾践正在阴谋复国,而越王的霸业和她又有什么关系?

  “泛舟五湖”——当一切都结束的时候,韶华已去。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读钟无盐
钟无盐:姓钟离,名春,无盐(今山东省东平县东)人,世称钟无盐,齐宣王田辟疆的皇后。生卒不详。

  鬼其实是没有什么本事的,但能夺人性命者,多是因其貌丑而被恐吓致死——如果你不怕丑,自然鬼就不会上门来。而在阎王的众多小鬼中,夜叉是最丑的,而且力大无比,因此在鬼界算是豪杰。

  某日,夜叉思凡,玉帝钦准,投胎齐国钟家。可太白金星在送其下凡的途中和夜叉开了个玩笑,本该男儿身的夜叉不仅投了女胎,而且相貌也原封不动地投了下来:高额深眼,长腹粗腿,翘鼻结喉,肥颈秃发,鸡胸驼背,皮肤漆黑。以至于夜叉钟离春40岁不能驾人。

  兴许是齐宣王因为后宫佳丽太多,产生了审美疲劳;或者是借鉴了“春宵宫里笑倾国”的夫差的教训;或者是鬼迷心窍,突发奇想,要寻找天下最丑的女人做老婆。于是,钟离春就这样成了母仪天下的皇后。钟离巧解玉连环、两抚蒲弦琴,三谏齐宣王,搞得齐宣王心理舒坦,不仅不再声色犬马,还勤理朝政,国事日上。

  丑女人贤惠呀!钟离无盐于是便成了后世女人管理男人的典范。即便今日,我们会发现,许多成功的男人,老婆都不是那种漂亮类型的,甚至少有上得厅堂的。

  丑女人知道自己的弱势,因此她们把花在梳妆打扮上的心思花在打理家务上面,把心思放在如何让自己男人心情愉快上面,因此她们更能相夫教子,在家把老公伺候好了,让他在外面战斗。

  这就是福分!

读韩非
韩非:也称韩非子(约公元前280一前233),战国末期韩国人(今河南新郑),韩王室诸公子之一,精于“刑名法术之学”,法家之大成者。

  假如我们为自己得死亡设定几种方式,大多数人会是病死的,有的可能是老死的。当然有也有苟且之人干了苟且之事,吃了“花生米”被枪毙的。如此种种,但你无论如何也想不到有的人是因为口吃死的。

  韩非乃荀老夫子最得意的门生,文章天下第一,可谓无人可比,秦王嬴政读后也恨不能立即相见。可是这位公子说话结结巴巴,见了秦王是茶壶里面装汤圆,一个也倒不出来,整了半天而不知所云,搞得秦王非常恼火。加上同窗李斯妒忌,三下两下的谗言,一代名公子就这样身首异处,客死他乡。

  所以,人再有学问,而语言表达是最关键的,满肚子学问,总是比不上伶牙利齿来得自然来得随机应变来得恰到好处。所以科举取士,“身言书判”,除了人要长得帅之外,说话是第二重要的。所以靠说话平步青云的人,史书不胜记载。

  据说,《演讲与口才》发行很大,这与韩非的故事有很大的关系,与其满肚子学问不如满嘴跑火车——雄辩得力量往往比事实更有权力。能与人沟通,总是抢占先机,比如传销,那些地下得不说,单说那些合法的,有几个不是卖得嘴皮子?在下使用过某品牌得洗涤剂,遇上稍微油腻一点就洗不去,效不不好而且非常得不实惠没。

  再说韩非,其思想应该说是“法制社会”的雏形,倘若韩非生得赵高一样的口才,可能中国的法制理念就完全不一样了。可惜历史是不能假设的。

  赵本山真好!大家都忽悠吧!

读申不害
申不害:(约公元前385~前337)亦称申子,郑韩时期人物(今河南新郑)人。战国时期韩国著名的思想家。

  中国人的自欺欺人是最具有传统色彩的,任何历史任何专家都说中国人受“儒家”思想影响最深,但是你会发现,在现实生活中,在笑脸的背后,有几个是“儒家”风范?

  申不害辅韩19年,其政绩大约可以忽略,但是不害先生继承法家的“法道自然”的同时,把“术”上升到了至高无上的地位,开创了尔虞我诈的新格局,如果按照儒家的观点,申先生大大辜负了他“不害”的名字,纵然历史向前进行了2000多年,儒家思想风风火火的洗脑,也没能把这种“御人之术”洗掉,甚至还有一个姓李名宗吾的人物,还总结了几十种“术人”的方法来。

  孔夫子把人想的太美好了,因此他以为接受了儒家思想的人心灵就能得到进化,事实上儒家思想只是一件漂亮的外衣,里面裹着的,还是这“权术”的本质,中国历史上多少英雄名人都以“大儒”自居,可是他们身居高位又有哪一位不是用心良苦费尽心机?即便朱(熹)老夫子,恐怕也未能免俗吧?

  其实,“术”并不可怕。美国宪法之父第死任总统说:我可以肯定华盛顿是一位道德操守很高的人,但是我不能保证美国今后的总统甚至包括我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家伙,所以美国需要一部宪法来约束这些家伙的私欲。美国人认为,美国人的本质都是恶的,自私的,但是“术有千种,法必治之”。这应该是法家思想系统的循环原则,可是我们总是把人想得很善良,可是我们的社会真的就善良了吗?

  那些自我标榜道德高尚的人,是否就真的高尚了呢?我想中国的官场腐败便是最好的证明!

  所以,申不害虽然提倡术,是正大光明的“小人伎俩”,可以时刻提醒我们警觉。可是孔夫子的“德”,却让蒙住了我们的眼睛。

读吴起
吴起(约公元前440——前381 年):战国时期卫国左氏(今山东省定陶)人,战国初期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

  一个官迷,一个无耻的官迷,一个无耻但的确有才的官迷,一个文武双全但心狠手辣的官迷……不论你在前面加多少定语,对于中国历史上这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最大的官迷吴起来说,都不过分。

  他爱惜将士生命可以为将士吸毒治疮,但是他穷兵黩武:据说他到任何一个国家都会发起战争;他师从曾参不仅学到了治世之才也草菅人命:一个人诽谤他他可以杀三十人解恨;他可以清政廉洁但也可以杀妻求荣。

  我们常说,成大事不拘小节,但吴起却是连大节也不拘的,大有“无毒不丈夫”的“气概”,手起刀落,谁都可以杀。套用现在的话说,这个政治家有点冷,不过吴起富国强兵的策略到是高人一等的,楚悼王慧眼相识,吴起为相,短短数年,楚国就强盛了起来。

  当吴起被楚国贵族乱剑穿心的时候,可能吴起说了最后一句话:“我就只想当个官而已”。因此,死的时候也要拉上垫背的,70多家人因此被灭了族。

  其实吴起一生没有明白,当权者最怕他这种有才的,太有才了,我的位置就不保了,因此死只是迟早的事情。

  玩政治,不需要才干,需要的是心计。需要的是心底卑鄙而外表仁慈。就像川剧的变脸,要什么有什么。

  即便你是孙武第二、即便你是周公第二,什么都可以缺,但绝对不能缺心眼。 txt小说上传分享

读管仲
管仲(?—前645年),名夷吾,字仲,又称管敬仲。周王同族姬姓之后,生于颍上(颍水之滨)。春秋时杰出的政治家、著名的军事家、军事改革家。

  朋友是用来做什么的?可能管仲的理解最为深刻。

  管仲历史上赫赫有名,但如果没有鲍叔牙,这个战场的逃兵不可能成为一代名相。对于管仲而言,鲍叔牙简直就是一个打着灯笼也找不到的大傻瓜:

  鲍叔牙出钱却成了两个人的合伙生意,挣了钱管仲拿走大部分,鲍叔牙还说,应该的应该的;齐桓公要立自己的老师鲍叔牙为丞相,像吴起那样梦寐以求的高管,鲍叔牙却让给了管仲。这样的傻瓜可以算千年一遇,所谓人不为己天诛地灭,鲍叔牙遇到了管仲,就活该他倒霉。

  更为倒霉的是,每次管仲所谓的友情支持,都给鲍叔牙帮了倒忙,搞得鲍叔牙说:哎呀,敬仲兄呀,你不来我忙,但是你老来了我就更忙了,所以呀不用麻烦了。你看管仲,不仅什么事情也没有做,而且来获得了重友情的美誉。

  管仲何许人?法家思想中“术”的祖宗,那是权术的高手。尽管在公子纠和公子小白的争斗过程中,管仲的智慧不如鲍叔牙,让公子纠丢了齐王的位置。不过当管仲当了丞相后,政治家的阴谋诡计就派上了用场,不仅发明了“保甲制”,“九合诸侯”帮助齐桓公完成了霸业,而且还是“议罪银”的鼻祖——只是把不收钱收物罢了。

  其实,人都是可以改变的,或许正是因为管仲有了鲍叔牙这样品德高尚的朋友,在鲍叔牙的感化下,贪图金钱的管仲才会成为政治家;逃跑将军才会成为军事家。

  所谓“术也有道”,上了正途,一切都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