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猛将-第3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10月济南战役后,党中央和毛泽东发起了淮海战役。
(1)
淮海战役第一阶段的重心是歼灭黄百韬兵团。
当黄百韬兵团被包围在碾庄后,陈毅和粟裕命令胡炳云11纵星夜兼程,向西开进至徐州以东地区,配合7纵、l0纵阻击东援之敌邱清泉、李弥两兵团,以保证华野主力歼灭黄百韬兵团。11纵就是要同7纵一起,节节阻击邱清泉兵团的东援。
这次打阻击,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11纵要在宽达12里的正面挡住敌人,东援之敌配有20多架飞机、100余辆坦克和100余门重炮,而且运输车辆多,机械化程度高,全是美械武器装备,随时可以在一个地方来个几百人乃至上千人的大冲锋。而11纵重兵器少不说,这些年一直在苏北平原水乡作战,缺乏山地防御作战的经验,因此要在12里长的地段打阻击,其难度是可以想像的。
战前如何进行防御,纵队分歧也很大。经过讨论,最后纵党委确定,31旅为先头部队,兼程西进,抢占并展开于范家湖至榆山一线,构筑阵地,阻敌东援;32旅于一线部队后,控制鼓山、寨山和黑山制高点,抓紧时间抢修工事;33旅为预备队。阵地编成按纵深梯次配置,各级均以三分之一的机动力量作为第二梯队。
当夜,部队迅速向指定位置进发。第二日,3个旅相继进入阵地。由于时间紧迫,各部队边动员边修筑工事。纵队司令、副司令深入部队,协助进行战地动员。胡炳云和纵队政治部宣传部长蒋峻基来到32旅防御阵地。
谁知他们一到阵地,战士们就问:
“司令员,我们怎么打起阻击,当起配角来了?”
“怎么,我们就不能打配角?”胡炳云笑着反问道。
“陈老总说我们是华东铁流,铁流就要流向敌人的主要阵地呀!打进攻战,才是我们的强项啊!”
胡炳云在基层这么一走,发现这还不是个别现象,战士们个个只想打进攻战、歼灭战,不愿意打阻击战、牵制战。于是,他在阵地上和战士们“唠嗑”,“唠”了一整天,又是从战略全局的高度,讲打好阻击战的意义,又从这次全歼黄百韬兵团的目的出发,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了意义、目的后,又与战士们谈严阵以待的战法,一天的“龙门阵”“摆”得战士们口服心服。
结果,晚上,他们正要回司令部时,几个战斗英雄追了过来,递给司令员几张皱巴巴的毛边纸,胡炳云展开一看,全是决心书,有的写着:“决心同仇敌忾”,下面一个歪歪斜斜的大签名;有的写着:“坚决拦住东援之敌”,下面一个歪歪斜斜的大签名;有的写着:“让主攻部队放手痛歼黄百韬兵团”,下面一个歪歪斜斜的大签名;胡炳云看着这些急急“赶”出来的决心书,说:
“我下连队,一听你们闹着要打进攻战,就着急了。现在,我什么都放心了,胜利后再相见!”
结果,他和蒋部长走出老远,一回头,发现开始“闹得最凶”的几个不愿意打阻击的“愣头青”还站在那里使劲地挥手,和他们“拜拜”呢。他心头一热,说:
“我们的战士是最可爱的,我们这些人只是站在他们身旁,才是司令员、部长,否则,你、我,纵使有天大的本事,也成不了胜利者。”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14。淮海大战(2)
(2)
11月13日拂晓,东方的天际刚刚泛出鱼肚白,激烈的阻击战斗就打响了。正如胡炳云预料,邓家楼阵地是敌人的主要突击方向。为了突破邓家楼,敌人集中大量重炮火力向这一带狂轰滥炸,炮弹密如蝗群,炸得天崩地裂。炮击刚停,敌机又接着上阵,轮番低空轰炸,又是俯冲,又是扫射,闹得阵地上浓烟滚滚。随后,国民党70军96师一个加强团的兵力,跟在十几辆坦克的屁股后面,发动了进攻。11纵3l旅92团1个加强营,依托仓促构筑的简单工事,从清晨顽强战斗到黄昏,击退了敌人一次又一次的进攻。第二日,敌再次发起了进攻,用更密集、猛烈的炮火持续轰击,邓家楼成了一片浓烟火海。敌人满以为经过如此猛烈的炮击之后,可以轻取我方阵地,哪里知道,他们一蹦跶上来,迎接他们的,却是突然的势如骤雨般的手榴弹和子弹,一下倒下一大堆,再折腾几下,就是“尸横遍野、血浆涂地”的惨状。仗“打”得96师师长大惑不解:
“###这阵地看似平常,怎么这么玄机重重?”
最后,他怀疑这个地方“有鬼”,竟然忙里偷闲,差人请来了一个道士摆法场“驱邪”。
这被胡炳云从望远镜远远瞧见,说:“一个穿着黄道袍的人在阵前乱蹦乱跳,把他赶下去!”
一个特等射手上来,举枪一扣扳机,那黄道袍上面的道士帽飞掉了,他人没倒下,随即撒腿就跑了。
傍晚,华野司令部发来电报,命令胡炳云11纵和7纵、10纵阻敌,不许让援敌进至大许家以东,待快要歼灭黄百韬兵团时,再诱其深入到这一地区,以便苏北兵团由徐州东南向北穿插,截断敌人后路,尔后,3个纵队分别向敌进行侧击和反击,协同苏北兵团围歼邱、李兵团。
这个计划很好,但具体执行却有难度,其中关键是要恰当地掌握引诱援敌深入的时间,既不能过早也不能太迟。早了,会影响会歼黄百韬兵团,晚了,则东援之敌不再东进,就会失去歼灭援敌的时机。结果,胡炳云定下了一个“重点防御,节节抗击,暗设口袋”的战法。这个战法,具体说,就是把阻击和反击结合起来,有计划地逐步后撤引敌。
因为被围困的黄百韬兵团还在拼死顽抗,蒋介石严令邱、李两兵团全力东援。胡炳云确定控制马山、狼山、黑山、中山等制高点,迟滞敌人东援。
接下的两日就按照此计划进行,但战斗仍很激烈。尤其是9l团的压力大。蒋军70多门火炮对着他们不分白天黑夜疯狂轰击,蒋介石的王牌新5军200师、70军96师连续攻击,死打硬拼,91团顽强扼守马山、中山、张庄、刁泉等阵地,十分艰苦。敌人一炮击,他们跑到山后隐蔽躲藏,炮击一停,又要闪电般跑到前沿迎击敌兵的冲锋,他们先后击溃了敌人6次进攻。狼山阵地上的92团1个加强营是有名的老虎营,敌5军45师和70军139师从三个方向合击他们,他们三面阻敌,还主动发起反击,从上午激战到下午4时,反击一次接着一次,几个留过洋的蒋军将领眼见这伙不怕死的“土八路”一次又一次地反击,目瞪口呆,说:
“我们在留洋时也没在战史上见过这么不怕死的队伍!###真是可怕呀!”
在击毙杀伤了大量敌兵的同时,老虎营也是血染阵地,2连最后仅剩下1个班的人,但是仍像钉子似的钉在阵地上。
14。淮海大战(3)
93团2营在城西头、一上洪一线,与敌70军96师1个团也是打得难分难解,敌70军96师的这个团最擅长“波浪式冲击”,据说这个战法是从当年希特勒那里引进的,该团团长说:“这个冲锋法是国际惯例,但是要好好练习。”这个团单单为这个“波浪式冲击”就大练了两年。这次在战场实际运用,气势庞大,却偏偏撞上了93团的这个2营。本来2营还不算93团的尖刀营,可这次与这个王牌团对决,蒋军的“波浪式冲击”团不管是“波浪”还是“海水”,就是迈不过2营的阵地,被死死“卡”在一块光秃秃的平地堆起的几个沙包前。
敌5军和70军被91团和93团这两个硬钉子卡住,尽管黄百韬兵团已被围打得火烧眉毛、手跳脚跳,蒋介石和邱清泉、李弥的催促急电一封接着一封,堆得像小山一样高了,但“大军”迈不过去,两个军长一点儿办法都没有,只是在指挥室里乱打着转儿。傍晚,当夕阳西下,苍茫的暮色开始笼罩山岗的时候,胡炳云说:“根据诱敌深入的需要,命令3l旅撤至大许家西南的山王、鼓山一线。”
3l旅且战且退,撤至大许家西南的山王、鼓山一线后,又立即布置阻击阵地。第二日早晨,胡司令员一个命令下来,由32旅接替31旅的阻击任务。
原来,由于激烈鏖战,他考虑3l旅已相当疲惫,特别是92团伤亡较大。为了保持持久的作战能力,走好下一着棋,他们决定31旅和32旅“换着打”,轮流上阵。
与此同时,友邻7纵、l0纵也相继主动后撤。
见###后撤,这下把敌5军和70军两个军长和邱清泉、李弥两个兵团司令官高兴得合不拢嘴巴了:
“这下可要完成任务了,黄百韬兄再也不会怪我们支援不力了!”
徐州“剿总”司令刘峙更是得意若狂,一面致电蒋介石“告捷”,一面命令东援部队继续向前推进。
谁知这种虚幻胜利感,并没持续多久。接着两日,在刘司令官一声令下,多路国军集中大量火炮、飞机持续轰击###阻击阵地,11纵32旅阵地又是首当其冲。邱清泉兵团一部向94团、96团发动了猛攻,激战一天一夜,终于占据了鼓山和山王阵地。11纵阻击主力撤到了大黑山一线。胡炳云到阵地前转了一圈,说:
“我们要实施反击,夺回鼓山、山王阵地。”
原来他一分析敌我态势,认为敌人很有可能趁势直取黑山,进而长驱大许家以东。为了保障华野主力彻底歼灭黄百韬兵团,因此决定反击。随即他打电话给32旅旅长吴泳湘:
“你赶快组织好部队,趁敌立足未稳,在黄昏之前进行反击。”
吴旅长坚定地回答:“我们一定以牙还牙,把阵地夺回来!”
下午3时,反击开始。刚刚占领战地的敌人还在庆祝胜利,没来得及重新部署呢,突然,炮火便像狂风骤雨似的压了过去,打得他们抱头鼠窜,纷纷溃退。结果,2个小时的激战后,山王、鼓山阵地又回到了32旅手里。然而,蒋军们哪里善罢甘休?被“打”下山王、鼓山阵地后,聚集在一起,商议了大半夜,凌晨3时,兵分三路,不鸣枪不打炮,摸黑行动,像一堆野鬼摸上来,突然发起了“攻击”。
“敌人搞偷袭啦!”
32旅虽然连日激战,个个已十分困倦,但警戒并没放松,仍有人彻夜警守在鼓山、山王阵地上,一大堆黑影上来,马上有人发觉了。“敌人搞偷袭啦!”到处喊起来了,这一喊,偷袭又变成了明攻,战士呼地一下从战壕里爬起,立即奋起反击,双方开始短兵相接,白刃格斗。众人扑上前去,扭打在一起,抓头发、揪耳朵、卡脖子,竭尽全力拼杀,但是,解放军似乎力气就是比国军大,几下拼搏,国军多少力气不支,不是被打死就是被打伤,渐渐倒在地上的人越来越多,并且解放军还经得起打,有的身负数处刀伤,有的腰折骨断,有的双目失明了,还在喊杀、摔打、拼刺。后面的蒋军军官一见形势不妙,悄悄地在后面架起机枪阵地,最后不管自己人和敌方,一起用机枪“哒哒哒”地“扫”,这样持续了5个多小时的肉搏战,终因国军的野蛮而最终又占领了阵地。
14。淮海大战(4)
“绝不能让敌人逞凶狂!绝不能让整个战役受影响!”
胡炳云一听阵地丢失,怒火冲天,立即决定把预备队投入战斗,在黄昏再次反击。正当他准备下达反击命令时,华野司令部来电话:
“1纵配合11纵攻打山王阵地,令11纵31旅由西耿集向小李庄之敌反击。”
在如此艰难严峻的时刻,1纵老大哥来帮忙,胡炳云顿感力量倍增,说:“好啊,我们豁出命来也要狠揍敌人,给他们点颜色瞧瞧。”
19日,伴随着华野主力总攻黄百韬兵团的隆隆炮声,1纵和11纵开始了对鼓山、山王和小李庄之敌的反击。激战又是一天一夜,凌晨时分,1纵再次收复了山王阵地。接着,31旅占领了小李庄阵地。在此后两天一夜里,11纵又击退敌人多次反攻,一直把东援之敌阻滞在距黄百韬兵团仅有30公里的大许家一线。
连续l0个昼夜为之艰苦奋战的目标终于达到了!22日拂晓,华野主力在碾庄地区全歼了黄百韬第7兵团,兵团司令黄百韬也一命呜呼。捷报传来,阵地上顿时一片欢腾。
(3)
25日,中原野战军又将黄维兵团包围在宿县西南的双堆集。徐州“剿总”副司令杜聿明弃徐州,率领3个兵团绕道永城南下,企图侧击中原野战军,解救黄维兵团后一起南逃。结果,被华野主力包围在永城东北。胡炳云受命率11纵参加歼杜作战,具体在永城以东的二十里铺、王庄、谢庄一线,构筑了纵深阵地,与老对手70军96师对阵。
12月15日开始,在两日之内,老对手70军96师向耿庄阵地连续发动了11次进攻。每次进攻,都先打炮,再上飞机扫,然后在坦克掩护下多路兵马轮番冲击。但是,就是冲不过11纵的钢铁阵地。没办法,他们学11纵的战术,进行“近迫作业”。所谓“近迫作业”就是挖战壕和交通沟,他们企图步步为营,打开一条逃路。面对装备精良的敌人,胡炳云的破阵之法是“先紧后松”,即在阵地编成,兵力配备,火力使用上,做到“弹性大、韧性强”,第一线防御和纵深阵地的防御加强,敌人嗷嗷叫着一上来就碰上“硬钉子”,“撞”得头破血流,再难往深处打。双方再打再较量,就是反复“争”,国军多是“一鼓作气、三鼓而息”的角色,打韧仗不行,反复几下眼见拿不下,就“灰心丧气”,以后就是靠“长官”打气了,但“长官”真正不怕死的没几个,只喊嗓子不敢上前。结果,大嗓门在这生死场上也“作用不大”,手下多不理睬他们,他们也没办法,弄急了,哪里不是当兵?他们偷偷去“投共”!就是有几个二愣子带头“搞冲锋”,常常没冲上阵地,就被解放军手榴弹、小炸药包突然一炸,也就在阵地前沿被击溃;因此,折腾几天,除了伤亡千人外,96师再也不敢妄动了。
他们不动,黄维兵团已被全歼,平津战役也展开了。毛泽东以战略目光,操使全国作战这盘大棋,对杜聿明集团围而不攻,于是,淮海前线几十万大军进行“战场休整”。
(4)
1949年1月6日下午3时,华野主力向杜聿明集团发起总攻,各种火炮一齐发出怒吼,打得敌人懵头转向,惊恐万状。接着,第一线10个纵队分别组成了东、南、北三个集团,战如风发,攻如河决,直捣敌人纵深。
11纵归属南集团,在韦国清、姬鹏飞的指挥下,由南向西北陈官庄方向进攻。战至晚8时许,11纵就占领了徐小凹和李楼,接着又向鲁楼之敌进击。
鲁楼位于李楼以北,杜聿明集团指挥部所在地陈官庄东南,由敌72军233师防守。8日下午4时正,胡炳云一声令下,冲击的信号弹腾空而起,各部队立即冒着敌人严密的火网和施放的浓烟毒雾,朝着鲁楼直插过去,迅速扫除了敌人的外围据点。但由于地形开阔和敌人火力封锁,不易继续发展进攻。为了减少伤亡,更有效的歼灭敌人,当晚,胡炳云调整部署,构筑进攻出发阵地,配备火力,进行战斗编组和思想动员。时值隆冬季节,冰封大地,铁镐挖下去,只能凿出一些白点。指战员们就用小炸药包炸开冻土层,趴在下面挖“地道”,一直挖到敌人的眼皮底下。翌日上午8时,一切准备停当,开始发起总攻。指战员们突然从这些“地道”跳出来,犹如天兵天将出现在敌人面前。在凌厉的攻势面前,敌人招架不住了。11纵一举攻克鲁楼,敌人除一部向北逃走外,大部分被歼俘。
不一会,乔庄之敌在炮火掩护下,以一部分兵力进行反扑,妄图夺回失去的阵地,他们使尽浑身解数,声嘶力竭地进攻了4次,均被92团1营击溃。
第二日下午,胡炳云一声令下,11纵朝着杜聿明集团的大本营攻击前进,又歼敌1个团,俘敌一部。与此同时,各个纵队以摧枯拉朽之势,从四面八方向陈官庄猛打猛冲。茫茫平原上,军号激越,战旗猎猎,杀声震天,解放军如同滚滚洪流冲击着敌人的阵地,敌军则像堤坝崩溃了一样,物资散乱,人马杂沓,到处胡窜乱奔。
激战到10日,杜聿明集团被全歼了。
电子书 分享网站
15。淞沪战役15天激战后的故事(1)
淮海战役后,1949年2月,根据中央军委统一全军番号的决定,ll纵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10兵团第29军,所辖31、32、33旅依次改称为85、86、87师,胡炳云任军长,张藩任军政委,段焕竞任副军长。
4月渡江战役后,胡炳云率领29军参加解放上海的淞沪战役。
(1)
月浦镇,是上海北一座不起眼小镇,北靠长江,东邻吴淞口,就像围棋盘上的一个点,但地理位置重要。经过汤恩伯多年经营,成为上海外围主阵地带上的一个重要据点。29军的任务是打下月浦镇,保证后续部队顺利抵达吴淞口。
胡炳云把主攻任务交给87师260团,261团助攻。
260团因团长留在苏州培训,由团政委萧卡和副团长梅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