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微观红楼-第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得有点粗莽,逞勇而少智。她实在算不得最优秀的丫鬟,正因如此,她只适合对一切都抱着无所谓态度的迎春。
司棋在二小姐迎春屋里感受着来自四面八方有意或无意的冷落,这冷落倒不是针对她的,却在无形的对比中使丫头的地位也有了区别。司棋即使不在意,事情也会以相反的形式冷冷地展示给她看。这冷遇不知起于何时,来自哪里,但分明存在。迎春不语,司棋不言,若是一直这样下去,司棋的形象就会被平静掩埋了。但司棋有那样强壮的身体,必蕴藏着极大的勇力,这预示着一场必然会有的遭遇,于是终于因了一碗鸡蛋羹爆发出来。除了这仅有的一次近似无理而又不平的爆发外,司棋是安静而不惹事的,正如她的主人。
谁也想不到,司棋在安静的生活中却苦心经营着一份爱情。爱情使人又勇敢又盲目又蛮干,就像她大闹厨房一般。她与潘又安竟然在戒备森严的纯女儿世界的大观园里约会。这一场约会被鸳鸯冲散了,潘又安因害怕惩罚不知逃往何处,从此下落不明,杳无音信。司棋一方面为情人忧心,又独自承担着事发的恐惧,那一个个辗转反侧神魂不定的夜晚,却从来不曾有后悔二字。对照迎春苍白的生活,司棋却用她自然的生命热情,无法停顿地弹奏着爱情的乐曲,使得她平庸的生命变得丰满起来。
那封带着热度的情书被当作罪状展示在众人面前,大家只顾拿司棋当材料耍笑她的姥姥王善保家的,全然没有顾及作为当事人的女孩。只有当凤姐下令将司棋先看管起来时,她才发现低头不语的司棋一副面无愧色又无惧色出人意料的表情。这表情一时震慑住了凤姐,只觉可异。
爱情使人忘了俗世的种种不成文的规定,抄检大观园最大的收获便是查实了司棋的犯罪事实,但司棋还天真地以为自己可以求小姐求情免了这一处罚。周瑞家的说得明白:“这么大女孩儿,自己作的,还不知道?把姑娘都带的不好了。”事关风化的大事,姑娘的清白何等重要,惜春都把无辜的入画给撵走了,司棋却还抱着求人的幻想。
当私情大白于天下的时候,司棋就成了那个世界里最孤立无援的人,甚至连同她深爱的那个人都不能给她一丝安慰。就如约会的那个情节一样,潘又安影子一样出现,影子一样消失,爱情成了司棋的独角戏,独自一个惨烈地表演着下面的情节。在那样的境遇里,司棋表现了一个爱者的坚强。她的等待与对爱情的坚信,成为她洗刷耻辱,照亮生命的最后也是唯一的光亮,她也从这束光里感受着虚幻的温暖,用以抵挡严寒。
似乎终于等来了结果,潘又安回来了。但是,厄运接着来了,潘又安没说回来的原因,而司棋的母亲又恨透了这个毁了女儿一生的人。于是,司棋母亲充当了那个逼迫司棋的人,她要司棋断绝与潘又安的关系。司棋为表示决心,便一头撞死了。这情节太离奇,而且又安排在宝玉为巧姐讲解烈女传之类的章节中,想来高鹗是想循了曹雪芹的思路,把所有女孩都纳入悲剧,又把所有女孩都塑造得可爱些,司棋既有了前面的“失脚”,便只好用后面的节烈来弥补了。
我也不太相信潘又安的发迹。丢下情人被吓跑的人,这么快就发迹了,外面的世界也太容易成功了。若这样,大观园里怎么还有那么多屈辱地生活着的人?毫无铺垫的描写让人感觉到衔接的突然。潘又安的做法完全不像个多情的情人,他的归来竟然还要考验一下司棋是不是水性杨花贪图钱财,这话全然不像是产生过爱情的样子,他才刚刚发了不久,怎么就说起这样没良心的话来?不过,他这话倒合乎男人的逻辑,在元稹的《莺莺传》里,崔莺莺被始乱终弃,原因就在于红颜祸水。祸水尚还视如珍宝,当真是执迷不悟了。据说是在元稹实有其事的自传性质的传奇里,他给自己披上了一件好看的外衣。好在潘又安还不算以此为借口抛弃了爱情,他最后也是殉情而死。
txt小说上传分享
香菱的诗意
香菱是唯一出现在太虚幻境副册中的人物,位置很特别。她的判词是: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根应该是指她的出身。她的父亲是甄士隐,而甄士隐是一个乡宦,虽不是很富贵,但也是当地名门望族,有一定的社会地位。难能可贵的是甄士隐禀性恬淡,不以功名为念,每日只以观花种竹、酌酒吟诗为乐,是神仙一般的人物。这就使得香菱的出身有别于晴雯、袭人等不是买来的就是家生子的奴仆地位,天性中禀赋清雅之气。这个浑身散发着清洁之气的女孩,却终身都未能脱离污泥浊水。
香菱虽不是《红楼梦》十二钗中人物,却是红楼从头到尾都出现的人物。她的命运最坎坷,而容颜最美,是红颜薄命的典型。她的相貌,用周瑞家的话说是:“这个模样儿,竟有些像咱们东府里的小蓉奶奶的品格儿。”蓉奶奶便是秦可卿,在太虚幻境中,宝玉看到香闺绣阁中,有一位仙姬在内,其鲜艳妩媚,大似宝钗;袅娜*,又如黛玉。警幻仙子告诉宝玉仙姬乳名兼美表字可卿者,即此人兼有钗、黛之美,这香菱之美便可知了。薛蟠虽粗莽,但对女人的审美眼光并不低,他见到香菱时,立即抢了来。见到黛玉的*袅娜时,也是顿时“酥了半边身子”,美已到了致人命、夺人魄的地步。但是香菱因其自小到大的遭遇,对情并不了解。她的鲜艳妩媚的色相,她的与“淫丧天香楼”的可卿相似的相貌,都暗示了她终是以外在的美而引人注目,这种美是以“性”为实现目标,她做了充满*的薛蟠的侍妾,恰是荷被污泥玷污的本质说明。
这个终身未能脱离污泥浊水之人,却始终保持着鲜艳芬芳,散发着清香之气。她的身上还有与黛玉在精神上相似的一面。
香菱自五岁被拐子拐走,长到十二三岁被卖,在贾雨村判案时,由原住在葫芦庙的和尚、现在的门子述说的“我的罪可满了”,“说是打怕了的,不敢说”等内容,可知香菱的平生遭遇是多么可怜。后来周瑞家的问她家乡父母,她都回答“不记得了”。就是这样一个人,却对大观园浓郁的诗情画意充满向往,羡慕园中作诗的雅女们,并且不顾身份学起做那“无用的”诗。她对学诗的专注、她对诗的热情,以及对诗的领悟力,使她成为进步最快的人,终于得入大观园诗社。在这期间,她似乎完全忘了自己的苦难。在学作诗时,诗句引起她的回忆的,恰是那年进京时看到的美景。
“我们那年上京来,那日下晚便挽住船,岸上又没有人,只有几棵树,远远的几家人家作晚饭,那个烟竟是青碧连云。谁知我昨儿晚上看了这两句,倒象我又到了那个地方去了。”这话从香菱口里说出来,真是令人震惊。想香菱上京时,那个“我们”究竟是她与“拐子”还是与薛家人呢?若是拐子,香菱正处于漂泊动荡惊恐不安的生活中;若是薛家人,她也才经历了冯渊被杀自己被抢薛蟠打死人的惊恐中,如何这一切都不见,却能独自欣赏那样的田园景象呢?
总觉得她描写的这一番景象只有跟着父亲为官游历走南闯北的宝琴才会感受得到,但宝琴关注的是地方古迹,感觉新奇的倒是“真真国的女孩子”的容貌和打扮以及进行的文化交流。也许幸福快乐无忧无虑的宝琴是注意不到“渡头馀落日,墟里上孤烟”那样一种家园安定的感觉的,只有不知何处是故乡、无父无母的香菱才对这番景象产生了无比亲切的渴望。这也说明,香菱的心里始终有一片美丽的景色,在那样一种污浊的生存环境中,香菱保持了“温柔安静,连主子都比不上”的淑女形象。她的心地竟从来没有被污染过。这样的心性真可以说是出污泥而不染了。
香菱的精神世界很像是不得志的文人士子,虽然命运多舛,但始终不放弃对美好高尚事物的追求。
txt小说上传分享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