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兄弟姐妹齐种田-第6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九点都不到,除了几个来拿订下的蚕豆和豆尖的,也没什么客人,抽着空档就把价格和一些事情落实下来了。

    现如今那北方用甜菜头榨汁做成的散红糖是70文1斤了,比起五六年前涨了10文。1斤糖照现代我那同学家的做法算,得用上5斤的甘蔗才行,可那是用的现代化榨糖机榨汁,这古代的石砟子绝对比不上,说不定得多用上一倍不止的甘蔗,才能做出1斤糖来。

    从成本来算,人工更是大头了,榨汁的人手至少要四人,这还是个累活,每天至少也得开上40文的工钱。再算上做糖的人手,看火的人手,打杂的人手,又得有个五六人,又是一笔不少的开支。

    更大一个问题是,制糖法现在也不算秘密了,只要有人想跟着做,也不是难事,只是做法肯定也赶不上现代我那同学家那作法先进,质量也绝对比不过我们做的。

    所以经过多方面的考题、商议过后,野甘蔗的价格暂时定成了100斤50文,也就是0。5文1斤。先做出一批糖来,再决定这价格是不是涨一点,毕竟砍这野甘蔗来卖也是件累人的事。

    商议完事情也才一会儿,十点过的样子外公和李外公他们两家人就从后院门外牵着六头骡子进来了。外公和三个舅舅舅母带着四个孩子,李外公和红江舅舅带着李玉山,旁边还跟着一个60多岁的老太太,浩宁哥边叫着:“外婆。”边迎了上去。

    李外婆听说姓梁,同样的圆脸,跟她一家人一样也很是爱笑,只是笑起来憨憨的,但很是亲切,她此时正摸揉着浩宁哥的头,双眼中满是疼爱。她是个从不爱出门的老太太,这五六年,我竟是没见过她一次,见她和浩宁哥说完话,也和哥哥们一同上前笑着乖巧的叫了人打了招呼,惹得老太太又是一阵高兴。

    从进门起,梨花表姐就黏上了我,男孩子们既也是凑做堆的说话。

    外公家五个孩子,就梨花表姐这么一个女孩子,上次又和我跟燕儿住了一个屋,跟我睡了一张床,她对我们的感情自是突飞猛进了,见到我和燕儿后,就不停的抓着我们,小嘴吧啦吧啦不停说着话,连走到街上了都说个不停。

    除了爷爷要守店,如今二十几人逛走在街上,还真够惹眼的。

    年前的最后一个集日了,来采办年货的人很多,卖年货东西的小贩同样增多,没逛多远就到了两个摆摊卖门神对联的摊子前,一行人自看起来。

    唉,古代的东西是没什么新意的,不光是数千年来原本图案就只有那几样的门神,竟连对联都基本年年是哪几样,让我真是无从下手。

    算了算要了5副门神,叫小贩再拿5副对联时,大哥喊道:“芽儿,买门神就行了,对联我和浩清哥前天在永北厅买了的,在家里忘记给你们说了。”

    “嗯。知道了。”我轻哼答了一声,虽有些好奇,也没问出来。从刚才说要5副门神时,就引得好些人交头接耳了或是了然的眼神,现在只得赶紧的让燕儿把门神的150文付给了一脸惋惜的小贩,就先逃到一边去了。

    唉,这还只是买了和大伯两家的大门、堂屋门、作坊大门的五副门神,要是照自然原先的计划,把所以有门都贴上,那就得是一样二十几副了,不得更吓坏他们啊。唉,还好没有自己更败家,不然这‘败家女’的称号就更出名了。

    一群人逛着逛着,便因兴趣爱好不同而分成了几行人,相互打了招呼后,分配好要采买的后,分队各自逛了起来。

    吃食点心自是少不了的,老娘让帮忙给外公外婆买的年礼也买了,燕儿抢着就独自往铺子里送了回去,而我和梨花两人就在集市上逛了起来。

    “芽儿,看那个。”表姐拉起我就走到了个卖饮品的小摊前,开心的看起了琳琅满目的小饰品,什么头绳、耳坠、头花、手链、头巾。。。。。。颜色虽只有两三种,但却是什么样式都有。但一面成人巴掌大的小铜镜直接吸引了她的目光,可一问,那本就不太欢迎我们的小贩竟说要600文,吓得表姐赶紧放下了。

    看着小贩那一副自以为是的了然目光,我气得拉了表姐就走。见她还连连转头去看,我忙指着前方几米远处道:“看,那还有一家呢,东西可多了,咱们去看看。”才是又转移了她的注意,欢喜拉反牵了我快步跑过去。

    这家摊主是个四十多岁的男人,见我们走来就一脸的笑意,他卖的东西和刚才那家却是差不多的,铜镜也有一面,还要比之前那块大了一圈,直径有十几厘米大小的样子,梨花表姐却是不敢再看了,只是挑选着有两种颜色的头绳。

    “那镜子多少钱?”我直接指了那块镜子问。

    ps:

    谢谢yangyang0412亲投给的粉红喔,谢谢了,娃娃鞠躬感谢。亲们有粉红的也请投出一票吧,娃娃九月开始每天最少两更喔,也许三更。
第一百二十六章 败家女大采买
    那中年小贩也倒和气,虽见我们只是两个孩子,但一直都笑盈盈的,见我问来就笑道:“这镜子喊价600文呢,如果真有人买,我580文也能卖。”

    梨花表姐在旁边却急道:“芽儿,那太贵了,咱们买不起的。来,表姐送你两根头绳,你想要什么颜色的,今天出门时我娘可是给了我20文零花钱。”说着冲我举了举她手中的四条红色和紫色的头绳。

    嘿嘿,这丫头,看来是没买过东西呢,价格没问清,就把她自己兜里的钱爆了光,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只不知道这小贩会不会乘机抬价了。看着小贩问道:“老板,这头绳怎么卖的?”留心观察着他的反应。

    “嘿嘿,这头绳2文一根。”小贩说完,似看出了我的想法,笑着补充道:“这价格这两年都是一样的,你们要真买四根,就算你们7文钱。大过年的,小姑娘绑上两根红头绳,好看还喜庆。。。。。。”

    不等小贩推销完,表姐梨花已经欢喜的掏钱了,见价格也果然公道,还真的便宜了一文,也就没有阻止她。

    她直接就听了老板的建议,挑了四条红的,欢喜的看着我道:“芽儿过年时记得要系上啊,你看看你的头绳都掉色了,你个小丫头怎么一点都不好打扮。”

    我去,被一个只比我大一岁的孩子说是小丫头,真是让我这成年灵魂的人想要吐血,哭笑不得的答应着收了两根红绳。但也因为她的话,细打量起了自己的穿着和她的穿着,心里也有些不是滋味起来。

    唉,虽说家里这几年挣了些钱,也算是有些家底了,可大人们是穷惯了过过苦日子的人,在吃上因为家里一群长身体的孩子还算舍得。可在穿上却真是不太讲究。

    现在家里大人在下地和干活时都穿上补丁衣服,出门也都只穿这些年才做的新衣服,却也都是粗布的。就连到铺子里,也都是一身的粗布衣服了。家里虽然对我最好。也算是娇养的,可连我都只有两身贴身的细布里衣。

    今天来赶集时,我还特意穿上了一身才做的淡粉色细花小长袄裙,一条淡绿小裤子,再配了双奶奶给绣了蝴蝶采花的粉色小旧布鞋。可也都是粗布的。绑着两条小麻花辫子的头绳,也是去年买的了,红色都已经快洗退色。全身上下价格不超过50文,难怪会被刚才那小贩看不起了。

    见梨花表姐就在旁边试起了她的红头绳,我看着那中年小贩道:“老板,那铜镜550文卖不卖?”

    梨花吓得一抖。不等小贩答话就拉我道:“芽儿,别闹了,那东西好贵的,550文是多少我都数不清呢。走了。”生怕小贩赖上我一样,拉了我就要看走。

    看着愣神的小贩又问了一遍。转头很老道的对她道:“你刚才不是送我礼物了么,我也送你块镜子,就当今年给你的压岁钱了。”

    小贩毕竟是经过事的,虽还有些不信,但也连忙道:“行,少挣些可也能挣上几个过年钱,你要真买我也就卖。”

    听他这么一说。也就再次推开了梨花表姐的手,往自己的小兜里掏出了1两的碎银子,边递给小贩边道:“这是一两,算是1250文了,如果认不准可以找铺子去称一下。”

    这年头做小生意哪容易遇到银子,但小贩应该也是见过大世面的。只拿去翻看了两遍,又随手掂量了几下,就笑眯了眼的直点头,但随后却突然懊悔的道:“这位小。。。小客人,我。。。我这钱不够找。要不咱们去找家铺子换换。”

    听他这么一说,也不为难他,直接领着他就往自家的山货铺走去。

    还差几步到门口,就遇到了从铺子里跑出来的燕儿,她忙道:“小姐,刚才买柿饼的人太多,我在铺里帮着老太爷忙了一会儿,你怎以回来了?”问完时看一看跟在我身后的中年小贩一眼。

    只给她大概说了一声,进到铺子就对站在柜台前跟货商说笑的爷爷撒娇道:“爷爷,给我吊钱,我买东西呢。”随后又礼貌的跟不认识的货商问了声好。

    好在爷爷也没多问什么,只看了一眼门外的小贩一眼,笑着直接就把还没收进柜抬的钱递了一吊给我,道:“说了让你带些铜钱不听,现在可好。”完了又跟货商说笑起来。

    冲有些吃惊的货商笑了笑,出门把钱数给了小贩,小贩更是一脸欣喜和了然的把铜镜递了过来,我只接了铜镜转手递给梨花道:“表姐给你,这可就算是我今年发给你的压岁钱了喔。”此时表情倒是少了老气,显得一身的孩子气来。

    梨花张着小嘴收了镜子,当宝贝一样的求爷爷给放了起来,惹得我和燕儿都忍不住笑了起来,倒也让旁边一直扫眼观察着我们的青年货商笑了起来,让我乘机又多看了他两眼。

    这个长得很是俊秀的青年,从我拿钱起就一直偷打量着我,跟爷爷说笑也不专心,脸上还时不时挂着揶揄的笑容,真不知道他在想些什么,也许心里正把我定格成被娇养宠坏的败家女了。

    冲他一笑后,也不再去纠结这个问题,和爷爷招呼了一声,就带着正兴奋中的梨花跟燕儿一起开始了血拼之路。

    首先冲到了唯一的一家布店中,跟熟悉的老板娘招呼一声后,就不理会直扯我袖子的燕儿开始大肆买起了布匹。

    天青色细布1匹、深蓝色细布2匹、黑色细布1匹、白色细布2匹、深红色暗花细布1匹、粉绿纯色细布1匹、淡粉色细布1匹,共9匹。

    这些年虽最终没能学会绣花做衣服,也和前世一样没什么打扮的爱好和天份,但家里奶奶她们可都是巧手,能安排打算好这些不料。也不太了解这些布准确能做出多少,但大概还是知道够给家里一人做上两三套衣裤和两身里衣了。

    看老板娘都有些欲言又止了,但想了想外公家可能也不舍得买这细布,堂伯一家这些天也只每人得了家里一套旧衣服换洗,他家更是节省的,索性又让她给拿了深红色暗花细布1匹、深蓝色细布2匹、黑色细布1匹,这4匹是给外婆家的。再有深蓝色粗布1匹、黑色粗布1匹、白色细布1匹,这3匹给堂伯家,之后才道:“张婶婶给算算多少钱。”

    这姓张的老板娘也倒利落,扒拉了一阵算盘笑道:“那几匹细布都是600文1匹,粗布是180文。咱们两家铺子紧挨着,算是老邻居了,细布算你570文,粗布170文,一共8320文。”随后才又道:“芽儿你个小丫头,你家大人也放心让你来买布,买了这么多,回去大人要是嫌多了,你让你家大人过了正月给我退回来就行。”说完笑了起了,直笑得见牙不见眼。

    明知这只是客气话,但还是笑道:“嗯,谢谢张婶了。”说着就做势往自己斜背着的小兜掏去,实则是在空间中取出了我放存在里边的1锭5两的银子,还顺势在兜里掏出两块1两重的小银裸子。

    那本不算鼓的小包,一下子掏出了7两银子,把那张婶狠惊了一下,燕儿在旁边气得直接道:“小姐,你竟然装了这么多银子上街,要是。。。要是掉了,看不心疼死你。”说时已是心疼掉了半边的样子了。

    看她那样,老板娘张婶也是笑了起来,拿起算盘一阵拨后,让我看看账目,见我点头后笑道:“再给便宜20文,找你450文,过完年就进新布了,回家给你娘她们说一声。”

    我边接了钱边笑道:“那谢谢张婶了,我回家会给大人细说的,以后还来你这买。嘿嘿。”

    这话引得她笑了起来,不管能不能真来买,她听了也自是高兴,也不让我们自己动手,直接去后院叫了她家男人过来,把布都给好好的包成了两大捆,然后直接送到了我家铺子里。

    见那老板从刚才起,一直都和他媳妇一样笑眯了眼,走时对一脸震惊的爷爷也是讨好的笑笑打声招呼就快速的溜了回去,让我猜想我这次可能是买光了他家这几年的存货了。

    铺子中有货商在,爷爷倒也没追问我什么,只是又惹得两个货商注意起来,两人愣神过后都是了然的跟爷爷恭喜起我们家今年发了财了。

    看两人现在的表情,想来是被他们当成暴发户了,爷爷一直以来勤俭的形像被我破坏,还被爷爷瞪了几眼,只得赶紧逃了出去。

    说实在的,这小镇子上虽然是发了狠的想多买些东西,可是真买时却是找不到东西可下手的了,就拿刚才买布来说,真是没多少可挑选的,颜色单一不说,花样更少。

    逛了一圈硬是没找到下手的,看到集市上一家人背篮里背着发黄发灰的棉花,我才恍然想起应该买些什么,扯着不情愿的燕儿和兴奋中的梨花又冲进了布店中。

    见老板娘张婶和她男人在柜台嘀咕什么,有几个乡亲在店中自己看着布料,想想后直接冲柜台问道:“张婶,有棉花么?”
第一百二十七章 码头买树
    看到我又来,进门就是要买东西的,她亲热的边快步迎过来边笑道:“有的有的,芽儿是要哪种的,有最好的白棉是30文1斤,灰棉15文1斤。”说着然后悄悄靠着我耳边轻笑道:“你买到时都给你算便宜1文。”拉了我就往铺后方走去,几麻袋东西堆在地上,有两袋找开过的,一袋雪白,一袋更刚才见的一样,有些灰黄和杂质。

    “没有絮好的棉絮么?我想要些棉花,但也想要些棉絮,都要白的。”说着四处打量起来。

    燕儿抢先扯了我下道:“小姐,家里几年前不是才加了几床棉被么,不用再买了。”

    正想说话,老板娘张婶先道:“哟,加了几床怎么够啊, ;我都知道你们家人可多了,听说你大爷爷家的堂伯两家都住你们家,再买点也宽余些,毕竟现在天还冷呢,得到二月份才能暖和起来。”

    被子倒确实够盖了,但除了我和燕儿睡的床上垫絮和被子都是新置办的,也都是用的好的,可大人和哥哥们如今垫的还都是厚草帘子呢,盖的也多是十几年板硬的老棉被了。

    细想了下就冲张婶笑道:“可不是嘛,是有些盖不过来,也都不暖和了。”又问了句:“有棉絮么?我想要9个6斤的,11个3斤的。那种黄灰的棉絮也想要9个6斤的,还得再买点布。”

    一瞬间的为难,她就笑道:“棉絮都是自己去找弹棉絮的做,这店里还真没有。芽儿就买上棉花吧,那弹棉絮的夏三就住我家后方,等下我让你大叔送你们过去,他那也没什么活计,大年十五前你就能去拿到了。”想想又补充道:“弹1斤也才2文钱,不算贵的,那夏三人也老实。你家取棉絮时可以过一道称的。”

    听她细说来,我点头道:“好的,那就给我称上95斤白棉,55斤灰棉吧。白棉给我取8斤出来单独装上回家做衣服用。”

    “好好,铺子里不够,我马上让你大叔到后院家里取来,你等等。”说着就转头交待她家男人去取50斤白棉过不,然后才又转头笑道:“芽儿你放心,家里的白棉也是上好的,只是铺子里放不下。嘿嘿。”

    随后又买了2匹灰色的粗布,打算用来做被套芯;买了2匹纯色的青蓝色细布用做被套,还买了1匹带暗花的深蓝色细布做床单。

    现在1匹布大概都是10丈,有30来米长。宽也是5尺。相当于1米5多。不得不说,清朝的1尺只有现代的31。1厘米,而3尺为1丈,都不用米来计算的。好在前世也知道这些,所以虽然换算起来很是麻烦。却也还是能搞懂。

    买了这么多东西,也才5235文钱,那张婶还给便宜了5文。随后她家男人就带着我们把棉花送到了她家背后的夏三家里。

    夏三个头不高,是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