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兄弟姐妹齐种田-第11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唉。。。。。。

    而在之后,许是觉得两个孩子是被吓得不轻,才是躲了出去,所以大人们也只是教导了几句,去是没多责罚他们。

    两个哥哥见家里这大事解决,他们还没得什么责罚,殷勤得可不是一般,又是端菜摆碗,又是夹菜讨好的。两人那一脸的献媚笑容,惹得大家都笑声不断。

    大大的饭厅里,一顿被特意做得丰盛的饭菜,也倒是吃得一家人都很是尽兴。

    吃完饭,两个哥哥连收拾碗筷都不用奶奶她们动手,直接就抓了同个表兄弟一起忙活上了。

    在客厅中,正想着要找机会,看看奶奶是有什么心事时,大家却是说起了买回来的那三家人事情来。

    而此时,我也是才听说起了后来大人们是怎么安排他们的。

    三家14口人。赵家3口两代人,和方家4口三代人,都被安排到了西内院的另一栋仓库楼上,跟着邹家住在了一道院里。

    而纳家7口三代人,则是跟着温林母子住在了东外院同一栋仓库楼上。

    说到这纳家时,一时也是引起了大家的话题,大家都听爷爷普及着这彝人的名字知识。特别是两个哥哥,收拾完后。就一副很是好学的样子,围在了爷爷的边上请教。

    那纳家,这纳姓也只是个同音的译字而已。本是姓“那真”的,但早前在东川一汉人的主家做长工。所以取了个同音字而姓了纳,但他们的彝名却没有改,就显得让人有些不解和怪异。

    62岁的纳老头,叫纳依伙,34岁的儿子叫纳长生,这都不算怪。但三个孙子,老大竟叫纳克其,老二叫纳阿比,老三正常一点,叫纳日使。

    看到那卖身契上的这些汉人名字时。我差点没笑晕过去。这“克其”的发音,可是指的狗屎的意思,而“阿比”看着这吧子蛮亲切和萌的,可意思怕多是指丑陋、难看了。

    唯一正常点的三小子,名字倒是接见的。“日使”意指豹子。那他名字全译过来,就是纳豹子的意思了。呵呵 ;。比起他哥哥们,可是最不错的。

    我心里边想着,边是乐了起来,见爷爷也是跟几个好奇的孩子讲不清楚,我直接把这些给一家人普及了一遍,听得大家唏嘘不已。

    但这年代。乡村里的老百姓,直接给孩子取名叫什么狗蛋,马蛋的也不少,倒还人笑话那两个小子的名字了。

    最夸张的是,爷爷他老人家还觉得,这不译过来。名字好听,而且意思也占了,很是一副佩服的样子。

    就这么笑闹着说话,到了九、十点钟,一家人也都各自歇息。

    而到了新的一天开始时。一家人刚吃过早饭,张老实却是过来请示要安排那三家人什么活计。

    原本按照原计划,一家人依然开始分工干活。但现在增加了人手,确实是解了急,但一时却又有些不好安排。

    最后,还是让张老实把三家14口人带到了客厅来,爷爷亲自问了三家人都想干什么活计。

    结果三家人,只有那纳姓一家都愿意管理田地,说那是做熟了的。而赵方两家听了家里的规矩后,愿意做作坊里的活计。

    毕竟照爷爷他们后来定下的,买回来的人如果愿意进作坊做活,那以后算是自家能得力又能信任的人,以后多是不会让赎身的,算是一辈子的农奴了。而愿意进田地里干活的,如果哪天他们存够了钱,想要给自己赎身得自由身,那也是会答应的。

    对于他们定下这决定时,我却也是没什么可说。

    纳家7口,这以后就成了张老实的手下了。但除了老少四个大人外,也就只有两个大的小子能做些活计,小的那个纳豹子却还只是个3岁多大的孩子呢。

    而赵、方两家进入作坊,倒也真是让我们大家都轻松了很多。毕竟这7个人里,有6个都是大人,4岁多的孩子方小宝,也是留在家里玩耍的命。

    赵家和29岁的赵永强,跟着方家34的方天佑,这3人直接就分到了粉条作坊,去帮忙张、范两家的4人,那粉条作坊一下子有7人了。

    而赵家47岁的老太婆,跟着方家32岁的儿媳妇,则是到了小副食作坊里帮忙制香辣菌的事。

    方家那52岁的老头子方志诚,和赵家那48岁的赵良才,则也是在小副食铺子帮忙,跟着在南头制麦芽糖,和花生糖那些。

    有了方、赵两个老头帮忙制糖,原本制糖的奶奶和爷爷也是空出了手,只留我那老爹教着他们就行。

    而制香辣菌这事,老娘她们也只用留一个人,教会那赵家老太和方家媳妇,就也无事了。

    所以,安排到后来,除了浩清哥去收菌,老爹和老娘教制糖和香辣菌外,一家余下的6人都赶到了西内院的饼子作坊做月饼。

    带苦味和没苦味的两种荞面已经被磨好,又筛整好了的,所以今天做起来也倒是方便。而且作坊内,要制作这月饭的工具,也都头天就准备齐全了。

    连绿豆、红糖、芝麻、酥麻,这些,都是已经早早准备下了的。

    一进作坊,一家六人,又是和面,又是烧火,又是切糖,又是煮豆。。。。。。的,一时就忙活上了。

    用荞面做月饼,算得是省事的,这深黄的面和好后,是不用发酵的。所以直接用兑好的红糖水,和好这糖度适中的荞面备用就行。

    有苦味和没苦味的两种面,分盆和成面时,都是要加糖水和的,只是天生自带苦味的,不能加太多糖,保持着淡淡的一丝苦味,才是真的很好吃。

    这些都不是大事,也很容易。就只是做月饼馅料的事情,有些个麻烦,特别是那豆沙。

    因为没有红豆,所以直接用家里种了很多的绿豆来煮制豆沙。

    到最后,把豆沙、磨成细粉的黑酥麻、切成细末的红糖一起炒制,就做成香甜糯软的豆沙馅料了。

    而且还可以在豆沙中添加如,切碎的柿饼、舂碎的五仁、菊花或是火腿等不同的东西,就能制作出不同的月饼了。

    但今天,因为是第一次试做,所以只是单一的豆沙馅月饼而已。

    一家人直在作坊里忙活了两三小时后,才真是开始捏上了月饼。

    为了图个好意头,也应景,所以大伯还特意雕刻了几款花纹的饼模子。当然,这次做的模子,都只是刻了“月饼”两字的。以后要做多品种,那模子上的字也得换成相应的。

    在这时候,想到大家应是喜欢分食月饼,所以这月饼只做两号的。

    一种是直径20来厘米的大饼,这样一家人分着吃吃,很是不错。但缺点就是,太大的在运输时,真心的说容易碎裂什么的。所有也只适合中秋前后卖。

    而别一种,就是直径只10来厘米的小饼了。这个头合适,就是四五岁的孩子,一次也是能吃完一个,而且最大的优点是,个头小,不容易碎裂。将来做上几种口味的去卖,居家出门都合吃。

    像包包子一样的,把豆沙包上,然后揉圆后,再放到模子上去一压,这生月饼算是成了。只等烤熟后,可就真是美味啊。

    正想着以后要用这烤箱做多少的美味时,就被奶奶给抓到了烤炉前。

    爷爷有些怀疑的道:“芽儿,这饼可是做出几盘子了,这要怎么个烤法,又烤多久,咱们还是像以前做麦芽糖那样一步步试?”

    唉,当然要一步步试啊,这土烤箱又不能定时,也不能直接选择做什么品种,全是手动的,更没温度计。

    早就想过这些,但还是有丝无奈的点头道:“嗯,咱们一次只烤两个,这样能减少浪费不了。”然后把烤法和注意事项,都给大家一一说了,奶奶忙就跑去烧灶,一家人围着这土烤炉,或是忙活,或是好奇,一时倒是热闹起来。

    一直试验了到了下午四五点,每次两只饼的直用掉了38个饼子,试验了19次,才是在后来更好的掌握住了火候,和何时大火何时小火这些经验。

    终于,在这一次,在一直试验的这口烤炉里,一次的摆了4铁烤盘的生月饼子进去,烤制月饼这事,咱们摸着石头算是过到了对面的河岸。 ;要想成功,走上正轨,可还得再努力努力。

    ps:  亲们,昨天的第三更已经来了。
第二百二十一章 新品定价上市
    看着大哥把烤炉外的烤箱盖子给盖上时,我松了口气的笑道:“唉,终于算是成了,我还以为咱们明天还得试上半天呢。”

    “成了?”爷爷满脸的笑着,却道:“这成不成的事,要得等开了烤炉盖子才知道,咱们现在说这些,可还早。”

    真是口是心非的老爷子。一家人看到他那张笑脸,都忍不住的憋了笑。

    虽说心里有了把握,但确实在开炉盖前,一家人其实都还是有几分紧张的。我也不例外。

    直用了近半小时,炉箱中传出来的香味明显已经更浓,奶奶才是退了火,又等了近十来分钟,四盘子小号的40个月饼,被从烤箱里夹端了出来。

    看着那带着月饼二子,烤后颜色变成深褐色的月饼,一家人都知道,这月饼成功了。

    忙活了大半天,一家人看到这样的成品,哪里能不激动,围在放着月饼烤盘的长条桌边,就激动的点评了起来。

    “浩轩。”爷爷点着大哥的名字道:“快拿小盘子,给你爹娘他们那边送上几个去,然后给你大哥也送一个去。家里几个正用功的孩子也别送漏了。”在爷爷他们大人的口中,大伯家的浩清我们都得称大哥,而浩宁我得也称二哥。

    如果真按照传统的规矩来称呼,其实大伯家的刘浩清和刘浩宁,是要称大堂哥、二堂哥的,或是把我那五个哥哥都排上大小,依次来称呼。但因为我从小一直照着他们的小名大名的加了喊哥,结果就成了如今这样了。

    我这换牙的人,是不敢跟着大家一样的放开吃饼了,尝了一口后我着打住了,然后乘一个空档,插了话道:“以后这烤饼的事,火候要如何掌握,还是得细细记下来的。而且咱们再研究一阵子。应该还能合适的加减火,看能不能争取把这烤制的时间缩短了。”

    这到真是说到大家心里去了,一家人都有这想法,一时边吃这新出炉的香甜荞面月饼。边商量了起来。

    要不然,这近一小时,才出了一炉饼,而一炉最多也才能做50来个,那产量真是伤啊。

    而此时,我也更是感受到了,为什么在古时,很多人家会把一些秘法看得那么重了。那可都是别人的先祖,通过努力和经验的积累,一点点总结下来的呢。

    因为这天没经验。做出300多个生饼等着烤,结果此时都已经是五点过近六点钟,大伯娘急慌慌的赶了回去做饭,我们余下的人忙活着加起班来。

    把另一个土烤炉也烧起后,就开始了烤饼大业。但一批两个烤炉同时烤,也才能烤100个饼。 ;六点过时,老爹老娘和浩清哥也“下班”赶了过来,而烤完了后边的生饼共320个,天色都已经黑了下来。

    爷爷还吩咐把饼按人头,给东西院的两家人都各发人一个。

    此时,已经是他们六家都“下班”。跟着温林家母子统一在东外院厨房吃饭的时候,见到我们给送饼子去吃,全都围上来道谢,这本是必然的过程,没谁会觉得意外。

    但新来的三家人感动得围着我们哭,却是我们一家子预想不到的事情了。

    一家子人都面面相视后。几个大人才是反应过来劝说了起来,又让张老实他们把人给拉上桌吃饭,我们才是逃一样的往家里赶。

    “唉。”爷爷边走边叹了一声,却是再没说什么,只是掏出了他的旱烟头。

    “也不知道这三家人。以前那是吃了多少的苦呢。”奶奶很是感慨。

    一时大家边走,边是都轻轻的感慨起来。

    跟着大家走,我心里也是无法平静。不就是几个月饼嘛,结果十几口人哭那样子,除了小豹子紧紧抱着手上的月饼懵懂的看大人,就连那五岁都不到的方小宝都是眼含泪花。

    真是不知道,他们以前过的那是什么日子了。粉作作坊里干活的两个年轻人样,倒还不清楚,但听老娘讲起来,在小副食作坊帮忙的四人,可都是拼了命的抢着累活干,就像不敢停一刻歇歇的样子。所以老娘才是七点不到,就把他们都放了回去休息。

    还没走到正院,燕儿就来叫走饭了。

    边往正房走,爷爷突然道:“雨水收了,咱们家搞养殖的那些场子,一定要抓紧着建起来。”

    虽然爷爷没明着说什么,但不光是我,大家像也都明白了爷爷的心思,都点了头支持。

    进到饭厅时,见气氛有些低落,我笑问道:“咱们说说这月饼的事吧,这饼做了出来,每天可就得运到镇上去卖了,咱们得算算成本才是,好定上个价。而且咱们做那香辣菌,和那花生糖,也有那么些量了,现在卖上也合适,不然咱们家干货铺子里,可真是没什么新货了。”

    果然,听到这话题,一时又兴奋的开始讨论起来,爷爷还吩咐着两个管着记账的哥哥赶紧的核算。

    两人也是老手了,加、减、乘、除都已经熟练的两人,赶着开饭前的那几分钟,就把结果给一一报了上来。

    “如今一直做的素香辣菌,一斤成本13。4文,连着坛子和坛子外套的竹筐,算是14文合适了。今天这荞面月饼,连着碗糖在内所有的材料统一折算成市场价格,成本是2。66文一个。而那麦芽糖,因为大米现在是16文一斤,包谷粒是8文一斤,都是高价的粮食,花生和芝麻也是10文一斤,所以成本合着28文。”大哥一口气细细的说了出为。

    浩清哥笑着补充道:“呵呵,这可没算那柴火钱,也没算你们工钱、咱家的毛驴钱、石磨的折旧钱,其它的都好算,可这人工不好算呢,就说今天,你们早前五大一小的在忙活,后来可又加了我二叔二婶和我,而我娘又早前赶着做饭去了。”

    你家伙,竟然打趣上大家了。

    “你这臭小子。”爷爷果然笑骂了一声。才看着我问道:“芽儿啊,你说说这要杂定价合适,咱们这自己做的,可真是不好算工时钱呢。”

    额。这有什么不好算的。

    我眼珠子都不用转。就道:“其实做这些东西,哪里用着这么些人。那香辣菌两个人做合适的了,外边每天还雇着五个人洗菌子,这就是七个人的工钱。月饼这边,其实做时三个人也足够忙活,现在做那两种糖食,三个人手也足够。至于用了驴子那些,估一估也就是了。咱们自己的买卖,没也要算得那么过细的。”

    见大家也都同意,我心里略一思量。道:“这糖暂时可以卖上个高价,咱们比照着府城里卖了120文一斤的芝麻杆糖,咱们家的这花生糖和芝麻糖,卖货商就订成90文一斤,零着卖就订成120文1斤。菌子嘛。就照着坛子大小不同定价。是小号4斤的100文、中号16斤的320文、大号40斤的800文,如果遇到有人零买,就每坛加10文得了。而今天做这月饼子嘛,就算5文一个,咱们在外边再包上一层油皮纸。零着买咱们加上1文也就成了。”

    大伯有些疑惑道:“那小坛子的杂这么贵?卖零散货不分大小只加10文?”

    我这还没答话,大哥已经笑道:“呵呵。芽儿你说这种,是不是就是指那大坛子的就算是实惠装。小坛子的就叫精品装?好促进别人多买咱们家的东西。”

    额,竟还记着?这都多少年前的事了。但这理解法,勉强算对吧。

    我也不想多讲什么,只咧了嘴笑道:“嗯,算是吧。这菌子能买得起多,都是家里有点家底想尝鲜的。而买那小坛子的。就更是有钱的人了,到时把小坛子外套那竹筐,让我王奶奶家给编得精细好看点,编成提篮样式的,100文就合适了。”

    见大家点头都赞同。才接着又道:“那小坛子装的香辣菌,明天起,咱们就都做成加了鸡肉丁、兔肉丁两种了。一只鸡大概能杀三斤多的肉,混着能装上10来个小坛,应该也只让每坛成本高上2~3文,但咱们卖价,每坛就再高上20文,卖成120文一小坛。”

    见大家直点头,我笑道:“行了,咱们边吃饭边商量吧,哪里不合适咱们再改。不然饭菜都凉了。”

    对于这定价,一家人都是没意见的。好像每次卖什么,这价格让我一定后,大家都真没哪次提过意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