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英雄大爱-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形奘牡髌さ返暗暮⒆印J椤“⊥xt小说上传分享

第二章 我跟他可能是前世的姻缘(2)
“娃娃博士”
  邓稼先,1924年出生于安徽怀宁县。 1936年,他考入崇德中学,与比他高两级的杨振宁成为最要好的朋友。1947年邓稼先通过了赴美研究生考试,进入美国印第安那州的普渡大学研究生院学习。由于他学习成绩突出,不足两年便读满学分并通过了博士论文答辩。此时的邓稼先只有26岁,人称“娃娃博士”。
  听着许鹿希的讲述,我问:“邓稼先之所以成为娃娃博士,是否得益于这种很宽松的家庭环境?”
  许鹿希点头说:“他父母对他非常爱护,约束的也不是很紧。他的父母对人很宽厚、很恬淡,孩子们的性格能充分发挥。他父亲邓以蛰教授书法写得非常好,有时候写一幅字,拿到荣宝斋马上就卖掉了。”
  邓稼先是1948年去的美国,1948、1949年在美国学习。到美国学习之前已经参加了共产党的外围组织,领导他的人叫袁永厚,解放以后曾经是北京工业局的领导,和邓稼先是非常好的朋友。1948年邓稼先到美国去的时候,袁永厚说很快天就要亮了,你先别走。邓稼先说,将来国家建设需要人才,我学成以后一定回来。邓稼先到美国去学习那会儿他和许鹿希的关系虽然没有挑明,但是彼此已经是人在等,心也在等了。
  我跟他可能是前世的姻缘
  有一张邓稼先在美国普渡大学戴着博士帽回头的照片让我很好奇。我想,也许那一刻,年轻的博士听到了新中国诞生的消息,他仿佛感受到了母亲的召唤,同时也希望远在祖国的姑娘能看到他学成归国的英姿。
  在美国期间你们通过信吗?我看着照片问许鹿希。
  许鹿希笑了笑说:“没有通过信,那个时候整个中国处在黎明之前,人们都在期盼新中国的到来。”
  我有些刨根问底:“走之前为什么没有确定关系呢?”
  许鹿希沉吟片刻:“关系没有特别明确,因为那时候医学院课程也很紧。另外医学院女生比较少,男生很多。”
  “男生很多?”我重复着这四个字。我在想,如果那时候许鹿希和别的男生结合了,她的命运又该是怎样的呢?许鹿希好像看出了我的想法,笑着说:“我跟他可能是前世的姻缘,今世继续吧。”
  我紧跟着追问:“回来以后又怎么接触的呢?”
  问她的同时,我把照片放到了许鹿希的手上。许鹿希用手轻轻地抚摸着照片说:“回来以后彼此接触就比较多了,恰好他的大姐家也是住的北京大学教授宿舍,我父亲家也是住的北京大学教授宿舍,两家来往很密切。那一段时间他父亲身体不太好,经常有病,他们就找我去给他打针,看一看什么的,这样来往就比较多了。”
  邓稼先的姐姐在回忆邓稼先和许鹿希的结合时这样说:
  “稼先已20多岁,朋友们为他介绍女朋友。北大一位同事为他介绍一姑娘,见面后,我问他姑娘如何,他回答我‘擦那么多脂粉,差点儿把我熏跑了’。北京大学有一宿舍在府学胡同,住了20多家老师。大家相处和谐,大院各家没有围墙,天天可以见面,孩子们在院子玩耍,十分和气。解放后,大家各奔东西。那时我和许德珩先生的住房紧邻,许伯母劳君展先生和我常见面,她是法国留学生,专长数学,在大学教书,为人和蔼可亲。那时稼先常到我家吃晚饭,所以许伯母见过他。许伯母见稼先一表人才,知道他教书很认真。许伯母有一女儿叫许鹿希,学医。我和稼先说劳君展先生很看重你,是否你班上有一女生叫许鹿希?他回答我班上有两个女生,一个叫周北凡,一个叫许鹿希,这两个女生在班上功课都很好。经过我和许伯母劳君展先生促成,稼先和许鹿希成为终身伴侣。”

第二章 我跟他可能是前世的姻缘(3)
一个是赴美留学归来的青年才俊,一个是温婉聪慧的女大学生。邓稼先、许鹿希,这对令人羡慕的学者情侣于1953年结婚; 他们的主婚人是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吴有训教授。那年邓稼先29岁,许鹿希25岁。
  ……你们那个时候结婚是什么样的?
  许鹿希温和地对我说:“我们结婚的时候,也没有坐花车,或者跟现在一样坐着很排场的汽车被丈夫接到婆家。那个时候刚刚解放,形式上的东西都打破了。就在大概有七八十平方米的一个教室里,请一些同事、朋友,大家唱唱歌,吃点儿糖,吃点儿点心,还不是点心,就是那种小饼。”
  许鹿希说:“那时候的人都很简单,没有披婚纱,大家在一起高兴高兴,唱唱歌,念念诗,互相之间玩玩游戏,开心一下,祝贺祝贺,就是这样,比开会要轻松的,然后互相逗逗趣这样一个仪式。大家很自由的,也还是很热闹。”
  说到结婚照,我知道,是邓稼先和许鹿希并排照的那一张简单的结婚照,也是我多次长久凝视的那张丽人照。照片中一男一女穿得很整齐,是那种中规中矩的样子。许教授说,不是后来的这种披着满头都是花,戴的都是丁零当啷的。那个时候不时兴那么复杂的婚礼。
  邓稼先很会玩
  采访中,邓稼先、许鹿希当时恋爱的情景也是我很想知道的。
  ……您那时候跟邓稼先恋爱的情景现在还记得吗?
  许鹿希点点头:“记得。没有现在这么多的花样。那时候礼拜六都在上课,也就是礼拜天有空,都是骑自行车出去玩,他的车技很好,我也很会骑车,我们就骑车到处玩。坐公共汽车也可以,不过,到郊外很多地方没有车。”
  我又问:去哪儿玩呢?
  “有地方啊,我们去的最多的地方就是复兴门外的公主坟,那时候公主坟是一个很荒凉、人很少的地方。不像现在,车水马龙的。在公主坟附近有一个叫什坊院的地方,那个地方解放前医学院有一个医疗站设在那里,实际上是我们地下党人会面的地方。医疗站给当地老百姓看病,或者是打一些预防针,我们经常去那儿。有时候我跟邓稼先两个人骑着自行车带点吃的,一边溜,一边唱唱歌,找一个有树荫、凉快一点的地方坐坐,聊一聊天,吃点东西,然后两个人再回来。
  “或者就是到公园玩,那时候经常去颐和园划船,冬天到北海公园去滑冰。
  “说到滑冰,现在五六十岁的人都还记得,那时的北京,天气比现在冷多了。爱滑冰的大人、孩子们一到冬天就自己开始做冰车、冰鞋。那时候,能够滑冰的地方也很多。”
  ……您也喜欢滑冰?
  许鹿希点点头:“邓稼先滑得非常好,里八字、外八字都会。跟他去滑冰也不觉得冬天有多冷了。在冰场滑着滑着浑身就热起来,感觉整个人都变了。那时候年轻,工作也没有那么忙碌,生活真是快乐啊。”说着,许鹿希的声音似乎提高了:“五六十年代没有像现在这样,年轻人玩的东西特别多,可是我在他的带动下,每天的日子都很充实。邓稼先这个人是很活泼的,他很会玩,游泳游得可以在水上漂,游得不快,能漂得起来。结婚以后我们经常逛厂甸,那是快过春节的时候。他最拿手是抖空竹,抖得非常棒,我们买的空竹是两头大、中间细的最经典的空竹。还有一种是,一头是小细疙瘩,一头是大疙瘩,那种也很好玩。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第二章 我跟他可能是前世的姻缘(4)
“有一年春节,我和他带着孩子去逛厂甸庙会,人真多呀,走着走着,我和他突然分开了,我着急,就喊他和孩子的名字,他听见我在喊他,为了让我能看见他和孩子,他就让孩子骑在他的肩上,我一眼就看见了,拼命地挤过去。挤到他跟前时,他使劲地笑,我问他笑什么,他说看见我刚才往这边挤的样子很着急,很可笑。还说给你买个空竹安慰一下吧,后来我也学着抖空竹,不过,怎么学也不如他抖得好。”
  ……他经常抖给您看?
  “对,那时候经常给我抖着玩。特别是在家里经常抖,挺有本事的,我也不知道他怎么学的。家里人看我们下班后就出去玩,也觉得我们跟小孩子似的。”
  许鹿希说她自己不爱玩,可是邓稼先爱好却挺多的。他还特别爱弹球。
  许鹿希用手比划着说:“就是那个小玻璃球,在地下挖几个小坑,把那个小玻璃球弹到挖好的那几个小坑里。我不爱玩,女孩子从来不玩。他的老师也弹得挺好。后来他又喜欢打乒乓球,我打乒乓球不行,他打乒乓球很厉害。为什么他厉害?因为他是左撇子,他拿左手打乒乓球,他那么一抽对方接不着。他的性格非常开朗,是一个非常活泼的人??”
  在和许鹿希聊这一段时,天已经黑下来了,我们没有开灯,外面的灯光照进屋里,隐约地能看见对方的表情,就这样在光线昏暗的屋内继续追忆着那已经远去了的故事。虽然只是美好的回忆,但是我能感觉到,他们的过去已经存储在了她的记忆中,时间无法拦截那美好的记忆。回忆过去,她内心依然充满幸福。
  用三种语言唱《欢乐颂》
  似乎要探寻秘密一样,我继续问:邓稼先爱唱歌吗?
  许鹿希说:“爱唱歌,他唱得不是很好。如果说他爱唱歌的话,常常显摆的是什么?他能拿德文唱《欢乐颂》。《欢乐颂》最经典的是德文,英文是后来才翻译的。《欢乐颂》最后是合唱,他经常拿德文唱,他一边唱一边问我,你会吗?刚开始我还回答他,我不会,我不懂德文,我知道那个调。可是他每次唱得很好的时候就要问我,你会吗?后来我就不回答他了。邓稼先用德文、俄文、英文唱《欢乐颂》都很不错,三种语言都会。”
  “用三种语言唱《欢乐颂》?”
  可能是我的声音突然提高了,许鹿希停下了她的回忆,她的目光又移向了窗外,轻轻地诵着:
  “欢乐女神圣洁、美丽,灿烂光芒照大地,我们心中充满热情,来到你的圣殿里,你的力量能使人们消除一切烦恼,在你的光辉照耀下面,人们团结成兄弟??”
  《欢乐颂》以其宏大、辉煌的音乐魅力,以其高尚、恢宏、具有号召力的词句在世界音乐史上独树一帜,在流传近两个世纪后的今天,仍然那样具有感染力,仍然让人在歌声中振奋。这是为什么?因为它的音乐和词句结合得几近完美,它是世界上两个相知人的心声的完美合成。
  《欢乐颂》并非单纯的歌曲,它出自德国作曲家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而《欢乐颂》的歌词则取自德国伟大的戏剧家、伟大的诗人席勒的诗作《欢乐颂》。贝多芬成长的年代正是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的时代,贝多芬深受“自由、平等、博爱”思想的影响,谱写了大量具有时代气息的优秀作品。革命者倡导全人类团结友爱、和平自由,席勒的《欢乐颂》正是这种思潮的典范。贝多芬在交响曲中进行大胆的尝试,将席勒的诗作放在自己的作品里,经过6年的艰苦创作,终于在1823年完成了他的《第九交响曲》。1824年5月7日在维也纳首演时,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受到观众连续5次的鼓掌(按当时的惯例皇族出场才鼓掌3次)。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二章 我跟他可能是前世的姻缘(5)
当贝多芬看见观众为他热烈鼓掌时,感动得流下了热泪。可能就在此时此刻,他意识到,他将痛苦留给自己,把欢乐留给人间的伟大使命即将完成了。
  这一切与邓稼先多么相似,把痛苦留给自己,把和平、欢乐留给人间。这一切与许鹿希多么相似,把痛苦留给自己,把自由、欢乐留给他人,留给爱人。
  票友邓稼先
  邓稼先是个极爱自由和空间的人,他最喜欢的还是京戏。许鹿希说:“他爱唱戏,爱听戏。我们那时候也经常去剧院看戏,他有时候学京戏,捏着细嗓子学梅兰芳唱,学得挺像,尤其是《苏三起解》唱得非常好。”
  在和许鹿希多次的交谈后,我注意到,我们的话题很容易就回到过去的岁月。
  ……“那您喜欢什么呢?”
  许鹿希说:“我开始不喜欢京戏,可是稼先对京戏的热爱,也把我带出来了。我听不懂,他就坐旁边一句一句给我说词,后来的京戏在戏园子墙上有词了,我边听,边看墙上的词,就这样,听懂了以后就觉得很有意思了。”
  许鹿希对邓稼先的信任和依赖,不时在言语中流露:“那时工作之余有好戏都去听。常常到一流的剧院去看一流的京剧、芭蕾舞。那个年月,开始票很贵的时候,看的人少,票没有问题,想看去买票就是了。后来票比较便宜了,看戏的人多了,戏票就不好买了。邓稼先就到剧场的门前去等退票。邓稼先等退票本事大极了,可有水平了。他手里拿着钱,观察着来往的行人,看过来人脸上的神色,他就知道这人退不退票。有时候他把钱就拿在手上,看着有退票的人来了,他就马上过去先把钱给人家,然后再接人家手上的票。”
  多才多艺的邓稼先经常带着许鹿希从剧院出来,在银色的月光下一边散步,一边惟妙惟肖地扮青衣唱一出《苏三起解》,一对多么浪漫的恩爱夫妻。他们的性格虽然不太一样,邓稼先喜欢动,许鹿希喜欢静,但是他们却生活得如胶似漆。
  邓稼先总能有意无意地为家人创造幸福感
  回忆起那个时候的幸福时光,许鹿希说:“邓稼先总能有意无意地为家人创造这种幸福感。”
  在《邓稼先传》里有这样一段描写:
  有时晚上不出去,在家里的时候也有一种很别致的生活情趣。他喜欢在妻子面前吹嘘自己的英文好,知道的词汇多。他不是在昆明时就背过牛津字典吗,何况以后又在美国学了两年。他要妻子考她,就像用铁槌敲打火石一样,想用这撞击出的火花在妻子面前过一过骄傲的瘾。许鹿希也来了精神,问他“河马”怎么说,他立刻答出来了,又问“斑马”怎么说,他又随口答出来了。妻子觉得难不住他,忽然想到了“麻醉”,真奇怪,他连这样的词都会。妻子觉得他是不简单,开始真的动起脑筋来,就像跑到深山老林里去寻找奇花异草一样,另一条思路被打开了,她要找生僻的医学名词作为奇兵。她歪着脑袋眼睛下视墙角,突然问道:“‘视网膜’怎么说?”“视网膜?”稼先一愣,随即哈哈大笑起来。他用笑声表示了自己的失败。
  许鹿希和邓稼先喜欢*,“特别是*那种自由、散淡、无拘无束又迎风傲霜的性格让人心存敬意”。
  有一次,邓稼先知道颐和园有一个*展览还可以去看,4点钟会开完了,他又赶紧叫上许鹿希直奔颐和园。那天他们俩拼命地往颐和园赶,赶到那儿,*展览室刚好要关门。对于执着的人来说,困难是一定能克服的。如果遇到这种情况,他们就跟办展览的管理人员求情、磨蹭。什么也经不起磨呀,办展览的管理人员也只好让他们进去了。那一天,*展览破例为他们延长了一小时。有的时候,一个什么展览关门了,实在磨不进去,他们干脆就在公园里走走。特别是颐和园,是他们经常去的地方。万寿山上是他们经常眺望的好地方。站在万寿山上眺望昆明湖,让人浮想联翩。 。 想看书来

第二章 我跟他可能是前世的姻缘(6)
结婚后,邓稼先一家人住在中关村的科学院宿舍。许鹿希每天乘坐的31路公共汽车乘客稀少,最近的车站离家也有两站路之遥。每到晚上,邓稼先总是骑着自行车到车站接她。特别是到了秋天,当她从31路公共汽车走下来时,不远处稻田里传来的青蛙欢唱声,又会让人想起“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诗句。
  许鹿希和邓稼先都非常喜欢月亮,尤其喜欢那一弯新月,他们觉得那一弯新月简直令人如醉如痴。一个仲春的夜晚,他们从人民剧院看戏出来,拂面而来的晚风带着丁香花的味道,许鹿希知道,邓稼先最喜欢丁香花。她对邓稼先说,我们去看看,哪里的丁香花这么香。这一对年轻人就这样寻着花香在月光下相依而行。许久,邓稼先说:“我们如果永远这样多好。”听着爱人的话语,许鹿希觉得一种幸福感涌上心头。她也在想,时间的长河上是否能够永远倒映出他们快乐的身影?
  “很正直,很正派,很踏实”
  许鹿希说:“我的性格比较安静,并且我不太活泼,不太闹的,是比较内向的。邓稼先他是待不住的,一有点时间他就愿意去玩,他喜欢爬山、逛公园、听京戏。”
  我说:“那他的这种爱好您也就随着他了?”
  许鹿希说:“我当然是跟着他了,他说去爬山我也跟着去。”说话时,我看到许教授的脸上出现了只有在恋爱时才有的神情。
  我问:“生活中,一般都是男主外,女主内,你们有什么分工吗?”
  “在家里邓稼先一般都是听我的。”
  ……“你们结婚时有没有山盟海誓?”
  许鹿希回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