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历史罪-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一年天下不太平,袁术大言不惭地在寿春称帝,曹操很生气,想灭袁术一时又灭不了,一腔怒火无处发泄,便迁怒于太尉杨彪。因为杨彪曾经和袁术联姻。杀不了远的,搞个近的,曹操便诬陷杨彪,说他企图废黜天子,上奏疏请求收捕下狱,判杨彪大逆不道之罪。
  孔融听说了这事儿,朝服都来不及穿,就跑到曹操跟前讲道理。他对曹操说:“杨公有四代的清明大德,全国人民都钦佩。《周书》上说,父子兄弟,有罪都不能连及,怎么能把袁术的罪归于杨公呢?”
  曹操这时正在气头上,你提什么《周书》啊,这才华卖弄得忒不是时候了。可孔融的话又无懈可击合情合理,意思很明确——如果你曹操这样滥杀无辜,必定大失天下人心,以后谁还愿意辅佐你呢?
  可曹操还是不肯放过杨彪,他让许昌令满宠去审理杨彪的案子。孔融没办法,只得暗中活动,他请尚书令荀彧托付满宠,说审理杨彪时,请只录口供,不要拷打。
  满宠心头有数,说是审理杨彪,结果一句也不问,上来就按照法令拷打杨彪。几天后,满宠告诉曹操,说这杨彪经过拷打,一个字也没说,这个人在海内有名气,如果不把他的罪过搞清楚,就不能服众,就会失去民心,这对您非常不好。

一定要干掉孔融—(东汉)(2)
曹操没办法,当天就把杨彪放了。
  一开始,孔融和荀彧听说满宠拷打杨彪,还心生怨恨。这下才知道是满宠的计策,为的就是让曹操放了杨彪。
  杨彪领教了曹操的厉害,如今汉室衰弱,政权都在曹家,惹不起躲得起,他谎称双腿肌肉萎缩,连续十几年不能行走。最终逃离了曹操的魔掌。而孔融不知趣,阻止了曹操加害杨彪,他反而有点得意忘形,常常以讽刺、挖苦的方式和曹操唱反调。在绝对权力的统治空间里,摆不正自己的位置,时时处处恃才傲物,说怪话讲酸话,是历史上不少自命清高之士的嗜好。仿佛不这样,就显示不出自己有智商,就显示不出自己卓然不群。讽刺挖苦倒在其次,否定重大决策更是对当权者的反叛和打击。譬如曹操颁布了一条禁酒令,说酒会亡国,必须严禁。其实,曹操的本意是为了节约粮食。要说这也是利国利民之策。可孔融不干了,跳出来高谈阔论,说自古以来,亡国的还有女人,怎么不把女人一起禁了?曹操无言以对。
  反对一回就算了,可孔融回回都反对,这就让曹操极度恼火,记恨在心。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秋七月,曹操要发兵南攻荆州刘备。他知道孔融和刘备的关系一向亲密。这家伙平时就一贯唱反调,关键时难保他不会下烂药。于是曹操决定,干掉孔融。但孔融是一个名士,不能说杀就杀,一方面,曹操可不想背负滥杀无辜的罪名;另一方面,如满宠所言,要服众,不要失去民心。
  那么,妥当的方式就是谋杀。
  谋杀的要领在于周密、严谨的部署和策划。曹操精细盘算,认为给孔融罗织罪名最为妥当。这罪名还不能是一个,要多个。
  于是,谋杀行动分为这两个步骤。
  第一步:这年的8月24日,曹操派光禄勋山阳人郗虑出任御史大夫。为什么要让郗虑做御史大夫呢?因为曹操很清楚,此人素与孔融不合。
  第二步:郗虑一上任,曹操就马上指使他搜罗孔融的过错。郗虑既乐意又卖力,搞别人兴致差点,搞孔融他来劲了啊!
  很快,郗虑就搜罗到给孔融定罪的证据——孔融曾经扬言“有天下者,何必卯金刀”。卯金刀就是繁体的“刘”字。这就是谋反的论调。而且,从前孔融在北海的时候,看到王室不安宁,召集徒众,要想图谋不轨,后来和孙权的使臣谈话时,又毁谤朝廷。
  要说这罪名够大了。可曹操认为,仅此一项罪名还不够猛,命郗虑继续秘密调查搜罗。
  于是,郗虑又收集到孔融两大不孝的言论。
  一个是不尊重先哲。孔融曾和祢衡互相吹嘘,祢衡赞孔融,说你是“仲尼不死”;孔融则回赞祢衡,说你是“颜回复生”。俩哥们儿脸皮确实够厚的。
  另一个是不尊孝道,闹饥荒的时候,孔融对别人说,“如果父亲不好,宁肯把东西让给别人吃,让父亲饿死”;对于母亲,孔融认为,母亲和儿子没有什么爱,就像一件东西暂时寄放在瓦罐里,倒出来后双方就毫无关系了。
  得,两大罪名,不忠不孝。一个鼻孔流血,只是火旺,两个鼻孔一起流血,你死定了。实际上,一条谋反言论就足以干掉孔融了。为什么曹操偏偏要两项罪名呢?
  这就是曹操的高明之处。
  其一,汉朝是主张以孝道治理天下的。曹操的精明和奸诈就在于,以不孝为罪名强加于孔融,不仅杀了心头之患,而且表明自己遵循孝道,维护汉室。无论从政治角度,还是笼络人心的角度,都让自己获得利益,可谓是一箭双雕。
  其二,以不孝定孔融的罪,可以充分掩盖谋杀动机。在不孝的后面,再加上一条谋反的“副罪”,孔融便更加罪有应得了。
  其三,将不孝罪放在谋反罪前面,作为“主罪”,也显示自己的大度,你孔融通敌刘备,也可以不杀你,你也可以去投奔他,我曹操爱才,决不滥杀人才。但你不孝,就必须处死。属于“挥泪斩”。
  其四,以言论治罪,也给恃才傲物或者沽名钓誉者一个警示,不许妄自尊大,不许讲怪话——讲怪话、讽刺、挖苦绝不是活跃政治空气,而是作乱。在专制的政权里,你们应该是沉默的大多数,没有*,更没有话语权。
  其五,这两大罪名,可证明孔融人品有问题。肉体杀掉,还消灭你的名誉,让你永世不得翻身,让陈寿写《三国志》也不敢给你立传。这就叫踩死你,还踏上一万脚。
  因此,曹操在布告上写道:融违反天道,败伦乱礼,虽肆市朝,犹恨其晚。
  这个没打红钩的布告,充分表达出曹操的愤怒——“犹恨其晚”,杀你还杀晚了。
  于是,此时已是太中大夫的孔融被处以死刑,不是祭旗,而是在街市上行刑,连同孔融的妻儿一起诛杀。
  以前,京兆人脂习和孔融交好。脂习曾多次告诫孔融,不要过分刚直,长此下去,必定遭到祸害。这下,孔融真的死了,许昌没有一个人敢去为他收尸。只有脂习去了,抚着孔融的尸体痛哭,说:“孔文举舍弃我而死,我还怎么能够独生呢?”
  曹操知道,立即下令搜捕脂习,本想杀掉他,后来又赦免了他。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夺宫:隋炀帝继位始末—(隋)(1)
隋炀帝杨广是隋文帝的第二个儿子。本不应该他来继承皇位。
  原本,隋文帝是一心想让杨广的哥哥,也就是太子杨勇来继承皇位。为了让太子杨勇成才,隋文帝在杨勇身边安插了诸多名臣谋士。如太子太师观国公田仁恭、太子太保武德郡公柳敏、太子少傅济南郡公孙恕、太子少保开府苏威。这些人在辅助太子过程中都起了一定的作用。后来,隋文帝又把朝廷重臣李纲推荐给杨勇。隋文帝所做的一切都是希望杨勇以后能不负自己所望,撑起大隋江山万万年基业。
  隋文帝还让杨勇参与军国政事。这个时候的太子杨勇,是颇得隋文帝信赖的,杨勇常在诸多事情上提出自己的意见。可是,对于很多事情,杨勇只有“参”的权力,却没有“决”的权力。“决”的权力都掌握在隋文帝手里。并不是杨勇没有能力,而是因为太有能力,让隋文帝不放权力,他始终将大权牢牢抓在自己手里。事必躬亲,上至吏治得失,下至民间疾苦,隋文帝无不留意。他既想让儿子管家理事,却又大权不放,作为太子的杨勇怎能不感到痛苦?
  公元594年,又发生一件事,齐州发生灾荒,刺史卢贲借机抬高米价,大发横财。隋文帝大怒,将其除名为民。杨勇跟父亲说,卢贲一直跟随您,此人有佐命之功,倘若这样废为平民,其他功臣该如何想?
  隋文帝大怒,训斥杨勇,说卢贲狡诈至极,不可不废,你替他求情,难道他曾经跟你很熟吗?
  卢贲事件让隋文帝觉得,杨勇的太子之位稳如泰山,他迟早要做皇帝,何必要现在急着“干预”政事呢?而杨勇虽身为太子,又被隋文帝美其名曰:参决政事,但在隋文帝皇权的巨大阴影下,其作用是微乎其微的。
  放下隋文帝和太子杨勇之间的矛盾,再来看看杨勇之母独孤皇后和隋文帝的关系。她的建议常对隋文帝产生巨大的影响力,同时她的嫉妒心也旷古绝今,她不但对自己的丈夫隋文帝宠幸其他女子大加干涉,而且在隋文帝面前恶毒攻击朝中纳妾的大臣。在皇后看来,太子杨勇贪恋女色已到了不可救药的程度。率性的杨勇曾指着母亲的侍女说,这些都是我的。独孤皇后非常生气,当时,恰好杨勇正妃元氏暴死,独孤皇后借机说,这肯定是杨勇毒死的。在这位母亲看来,太子的品行和品德不能一统天下。
  隋文帝当时还没有废黜太子的意思,但独孤氏总是吹枕头风,而且是直指太子品德劣行,隋文帝就不得不重新考虑太子杨勇的未来。
  就在杨勇太子之位出现危机的时候,隋文帝的次子杨广跳了出来。
  杨广有沙场临战的功业和威德,也有缜密运筹的心机,更有为达到目的而不择手段的阴险。在皇位的巨大诱惑前,杨广是决不心慈手软的。他是个非常聪明的人。他知道若想日后登基,就得夺得太子的位置。而要坐上太子之位,则需要父皇母后的信赖,以及亲信党羽的辅佐。杨广在自行制定了争夺皇位的策略后,便紧锣密鼓地行动起来。
  杨广的第一步是想尽办法博得父皇母后的欢心。隋文帝和独孤皇后一向倡导勤俭持家,不喜欢奢华。尤其是独孤皇后最恨的是用情不专的男人,她常常斥责那些宠爱姬妾之徒。杨广对此了如指掌。他非常注意检点自己的行为。他先是褪去华丽衣服,身着粗衣,接着把琴弦弄断,造出一副远离娱乐的假象。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夺宫:隋炀帝继位始末—(隋)(2)
骨子里,杨广是一个纵情、喜好女色的纨绔子弟,在他的私宅中豢养了无数绝色美女,但为了讨好母后,他明里与妻子同出同入,暗地里把他与其他女子所生的孩子全部掐死,不留一个活口。他的屋子里没有一件珍奇的摆设,堂前的孩子都是正妻所生,侍奉的几个下人也都是布衣装束,面目憨厚。厨房里也无山珍海味。隋文帝见到以后,心里非常高兴。连连称赞杨广温良恭俭,独孤皇后也夸奖儿子不近女色,可堪大任。
  杨广在父皇母后面前树立正人君子的高大形象的同时,一直在巩固自己的势力,他结交了宇文述、郭衍、杨约、杨素等大臣。
  有一回,杨广代替隋炀帝视察兵营,恰逢天降暴雨,兵卒们在雨中操练,有个人举起了一把油布伞为杨广遮雨。杨广一把推开说:“士卒们都在雨中淋着,我怎么能自己躲在伞下呢?”
  这件看似不起眼的小事被传为佳话。不仅隋文帝欣喜不已,大臣们也都对杨广充满了钦佩与敬重。杨广则让他们时常在隋文帝和独孤皇后面前诋毁杨勇,颂扬自己。如此一来,隋文帝就时常拿杨勇和杨广对比,对杨勇更加失望和厌恶了。这时候,隋文帝便已经动了废黜太子的心思,但是前朝各代的历史证明,废长立幼,于国不利,废黜太子的决策必须要慎之又慎。
  于是,杨广开始诋毁哥哥杨勇。说起来,太子杨勇还真不是杨广的对手。杨勇的性格直率粗莽,胸无城府,丝毫没意识到杨广的险恶用心。从这一点来说,他缺乏一个帝王所必须具备的素质。
  杨广对杨勇的性情、癖好也了解得很透彻。每次他外任回都,都要悄悄给太子送去锦衣、美女和珍宝。而太子杨勇傻乎乎地全都一概收下,毫不客气毫不遮掩,哪里想到这是弟弟勾引他犯罪?他每日身着华服出入,在府中纵声歌乐,与不同的女人生了十几个孩子。
  杨广将这些事情都告诉给隋文帝。隋文帝和独孤皇后对杨勇越来越厌恶了。隋文帝常常对独孤皇后说:“太子品行顽劣,而广儿却仁孝恭俭。
  此时,杨广开始了进一步的行动。他派杨素去刺探太子杨勇方面的动静。杨素奉命来到东宫,在厅外休息,杨勇感到危机来临,本来心情就很坏,一见到杨素就破口大骂。于是杨素去见隋文帝,将太子杨勇的狂躁和不满情绪转述,而后对隋文帝说:太子恐怕有变!
  独孤皇后这时候也派人去杨勇处打探。杨广又将独孤皇后的人都收买了,这些人回到独孤皇后那里,也大肆渲染说杨勇恐怕要造反。
  独孤皇后当即向隋文帝通报。于是,隋文帝派人时刻监视东宫的动静。惶恐心焦的太子杨勇,此时竟让巫师来算命,巫师说隋文帝十八年有一个坎,期限就快到了。这事被人报告给隋文帝,隋文帝想,这是太子想要让自己快死或者快退位,否则他就要造反。
  隋文帝认为儿子大逆不道,立即下令禁锢太子和东宫所有人,并让杨素严加审问与太子往来的部分大臣。几天后,杨素拿出来确凿的罪证,隋文帝下令搜索其他证据。杨勇宫中自然少不了他平时喜好之物,比如马匹,比如火燧。马匹当然是造反时士兵的坐骑,火燧是晚上造反时用来照明的。在造反的性质定论下,任何物件都可以成为罪证。
  公元600年11月2日,隋文帝派使者去唤杨勇,要他前往武德殿。杨勇到了武德殿,隋文帝让内史郎薛道衡宣读了废太子诏。
  这份诏书中所列废太子理由有二:第一,杨勇的生活奢侈腐化;第二,昵近小人,委任奸佞。第一条和别人没有关系,但第二条就和东宫的官员有关了。于是,隋文帝在将杨勇太子位废掉的同时,又将东宫太子左庶子唐令则、太子家令邹文腾处斩,与杨勇常往来的左卫率司马夏侯福、前吏部侍郎萧子宝、前主玺下士何竦、典膳监元淹和左卫大将军、五原郡公元旻均被赐死。随着这些人的被处斩,以杨勇为东宫的存在了二十年的东宫势力从此消失,杨勇的弟弟杨广被立为太子。
  杨广的阴谋得逞了,他终于取得了皇位的继承权,接下来,他就等着父皇驾崩了。可须发花白的隋文帝身体格外硬朗。要知道,杨广装假已经很久很辛苦了,他渐渐耐不住性子。有一次入宫途中,杨广看见前面走过一位美貌佳人,无比妩媚,杨广知道这是父皇最宠爱的宣化夫人。眼见她进了一座偏殿,杨广也疾步跟着进去。宣化夫人见是太子杨广,也没疑心,只是粲然一笑,请他入座。这一笑可把杨广撩拨得失去了理性,他毫无顾忌地向宣化夫人扑去。
  宣化夫人将自己被太子羞辱的事儿告诉了隋文帝。隋文帝大怒,他万万没想到,杨广竟然这般无耻。这时候,隋文帝开始对杨广这些年来的行为产生了怀疑。他诏令大臣草诏,让废太子杨勇前来议事。
  杨广是何等精明的人,他之所以敢强暴宣化夫人,是因为他已经具备放肆的资本。这宫里宫外,都是他的人。纵然是隋文帝,也根本奈何不了他。
  隋文帝已经没有机会废掉杨广了。夜深人静的时候,一方手巾蒙住了他的口鼻,使他窒息而死。大隋朝的开国皇帝就这么命赴黄泉了。
  杨广登基后,马上露出了他荒淫奢侈、阴狠毒辣的面目,他先是杀掉了所有的胞弟,而后大兴土木,修筑宫殿,将大隋朝糟蹋得千疮百孔,使隋朝以一个短命王朝的名目载入史册。
  

李显登基真相—(唐)(1)
母亲很强,儿子就会倒霉——这显然是没道理不合逻辑的一句话。可搁在一代女皇武则天和她的儿子们身上,却恰如其分。
  武则天和唐高宗李治一共生了四个儿子,他们是李弘、李贤、李显和李旦。如果说,李弘和李贤是纯粹的倒霉蛋和牺牲品,那么李显就是皇权的玩偶。他的两个哥哥,都当过太子,一个神秘地死去,一个被废被贬,最后被逼自杀。知道厉害了吧?李显当然是知道的,知道归知道,可你躲不过劫数,谁让你老娘是天后呢,谁让她权力欲膨胀呢——你老娘真的很强,不是小强。她有清醒的政治头脑,她杀伐果断,精明过人,说翻脸就翻脸,喷嚏都不打一个,这些都是她的优点。
  李显的大哥李弘,原本是李治顶中意的继承人。李治看见这个儿子就打心眼儿里疼。怎么呢?这个李弘和李治太像了。性情像,身体像,气质也像。完全是李治的翻版。李弘从小身体就不好,比李治还差,性情也柔弱、仁慈。具有浓郁的文人气质。
  李治一直酷爱文学,年轻时是一个敏感而多情的文学青年。武则天也爱好文学。李弘受到他们的遗传,很小的时候就表现出文学方面的天赋。10岁那年,已是太子的李弘,敕令府里的许敬宗、上官仪编纂了一部五百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