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历史罪-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在这一浩大的摧残中,秦始皇的*显而易见,而李斯的推波助澜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李斯这样干的目的,一方面当然是迎合秦始皇的心理;另一方面,则完全是为了自己——他要从精神上彻底打垮和消灭异己、竞争对手。面对如此暴戾的摧残,有识之士和学者谁还敢来秦国呢?李斯也是学者出身,而他为达目的,不择手段。文化人残害文化,文化人背叛文化,古今罕见。
显而易见,他是一个投机分子,一有机会就要表现自己的欲望。
对秦始皇的忠诚,完全是为了保证自己的仕途顺畅。国家是小,私利是大。他当然不愿意秦始皇早立嗣君,他打心眼儿里渴望秦始皇长生不老——秦始皇在,他的地位和荣华就在;何况,他深知,秦始皇最忌讳听到“死”这个字眼,他才不会去干恐吓秦始皇的傻事呢!尽管他对秦始皇精神、身体状况非常了解,又有作案的人力和财力,然而,最紧要的一点,他没有作案动机。
那么,另一个随行人员赵高呢?
4
赵高和李斯大不一样。
他的身世十分糟糕,他是赵国贵族的疏远族人。战国时代,天下合纵连横,各国间结盟换约,相互间以王室公子作为人质。这些作为人质的公子,多是国君众多子女中不受宠爱的疏远者,被打发出质后往往长期滞留异国他乡,不少人贫穷潦倒终生,至死不得归还。赵高的祖上,就是由赵国到秦国作质子的这一类公子,在赵国无宠,在秦国无援,不得已而滞留于秦,后来在秦国娶妻生子,子孙后代流落于咸阳市井当中,成为秦人,与普通庶民无异。
吓死秦始皇的神秘预言—(秦)(6)
赵高的父亲犯法被处以宫刑,他的母亲受到株连当了奴婢,后与人野合,生下赵高和他的几个兄弟。由于这个原因,赵高一生下来就被阉割了,长大后当了宦官。如果说,李斯是个有事业心、有抱负的人;那么,赵高就是一个有强烈报复心的人,这种由来已久的仇视和报复心理,大约与他自小就被阉了有关。
不在沉默中变态,就在现实中变坏。赵高是后者。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赵高上宦官这行,可以说是相当出色。他精通权谋,通晓刑法,又会来事儿,三项全能。让秦始皇喜爱。不但喜爱,而且信任,让他当小儿子胡亥的老师,教胡亥学习律令,审理判决诉讼案。
老头子都搞定了,何况一个小孩子。赵高轻而易举就让胡亥喜欢上了他。
但是,赵高也不是一路平坦,要风得风要雨得雨。他曾犯过重罪,蒙氏家族的蒙毅削去了他的官职,并判处其死刑。秦始皇宠幸他,亲自赦免,他才逃过一劫。不用说,赵高和蒙氏仇怨不是一般化地深。
而秦始皇的长子扶苏和蒙氏的关系,不是一般化地亲密。扶苏与蒙氏家族的将军蒙恬率三十万大军镇守边陲,长达十余年。可想而知,一旦扶苏继位,赵高还有活路吗?
这时候,胡亥年龄又小。从秦始皇的方面考虑,他虽喜爱小儿子胡亥,但有一个前车之鉴——他十三岁时登基,就因为年龄太小,无法掌权,只能将国事交付于大臣,最终导致吕不韦、嫪毐专权,险些酿成大祸。所以,他不会贸然立胡亥为太子。此时若要确立接班人,扶苏中选的可能性非常大。
因此,从作案动机看,赵高是绝不会提醒秦始皇册立太子的,他宁可保持现状。
李斯和赵高的嫌疑先后排除。就剩下蒙毅了。
说到蒙毅,就要说到蒙氏家族。这个家族和秦帝国有很深的渊源。蒙毅的祖父蒙骜早先是从齐国来到秦国,而后在秦国统兵作战。为秦国攻城略地,先后夺得几十座城池,为始皇统一中国,立下了汗马功劳。
《史记》记载:“始皇甚尊宠蒙氏,信任贤之。而亲近蒙毅,位至上卿,出则参乘,入则御前。恬任外事而毅常为内谋,名为忠信,故虽诸将相莫敢与之争焉。”意思就是说,秦始皇非常信任蒙恬、蒙毅两兄弟,委派蒙恬在外担当军事重任,威震匈奴;蒙毅则在内为上卿,为秦始皇出谋划策。可见蒙氏家族的权势多么显赫,三世皆为重臣,朝中几乎无人敢与之争锋。
显然,蒙恬、蒙毅两兄弟也是忠臣。蒙毅长期在朝中,对秦始皇的一切状况了如指掌。他完全有可能设立骗局提醒秦始皇。但是,没有任何确凿的证据证明是蒙毅一手策划的。另外,还有一个疑点,秦始皇在沙丘病重之时,蒙毅完全可以利用祭拜山川祈福的机会,把皇帝病重的消息通报给北方边陲的蒙恬和扶苏。但是,他没有任何行动。试想,如果是他派人捞起玉璧,假扮使者制造这起骗局的话,那么在最后的关键时刻,他又怎么不采取任何行动呢?
5
其实,谁是恐怖预言的制造者,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结果,秦始皇果然死了。就在出游回归咸阳的途中,他病死在沙丘平台。这真的应验了“平舒道神秘人物”的预言吗?
不,如果你了解一个历史常识,就会知道,这个预言是不准确的——秦始皇死于公元前210年。秦朝历法以10月为新年的开始,汉武帝时代实行太初历,才改成正月为每一年的开始。而当时不存在阳历,始皇三十六年,公元前211年的“秋”应该是公元前211年秋七八月间,而不是公元前210年岁初。因此,“今年祖龙死”的预言,显然是不准确的。如果是“明年祖龙死”,那就太诡异了。。 最好的txt下载网
吓死秦始皇的神秘预言—(秦)(7)
可是,这个不准确的预言,导致了秦始皇的出游,也加速了他的死亡。
秦始皇临终时,留有遗诏,要他的长子扶苏送葬,让扶苏继承帝位。
面对这份遗诏,李斯和赵高心里都有各自的盘算。
李斯怕秦始皇的猝死引发天下大乱,秘不发丧。将棺材放置在辒辌车中载回。辒辌车就是古代的“房车”;可以在里面躺卧。
昔日秦始皇宠幸的宦官一路陪乘。每到一个地方,秦始皇的饮食、百官奏事都和以前一模一样,宦官在车中准许官员们的奏事。
表面上,一切如常,在天下人心中,秦始皇还活着。只有李斯、赵高、胡亥、蒙毅等五六个人知道,此刻的秦始皇,已是一具没有任何知觉的冰凉尸体。
这一非常时刻,对赵高来说,是一个非常难得的机会。他可以趁机将大权揽于自己手中。于是,他扣留了秦始皇给长子扶苏的书信,企图将胡亥扶上皇位。
胡亥当然很高兴。
“别高兴得太早。”赵高说,“此事如不和丞相李斯谋议,恐怕难以成功。”
胡亥赞同,就托赵高去游说李斯。
这一日,他与李斯悄悄会晤。
“皇上所赐长子扶苏的书信和符玺,都在胡亥那里。”赵高开门见山,直接摊牌说,“立太子之事,全在你我二人的决定了。您意下如何呢?”
“怎可出此亡国的言论!”李斯拧眉咬牙拍案惊叫,“这不是身为臣子者该议论的事情。”
“您有才。”赵高阴郁地笑着说,“您谋略深、功劳大、德高望重,又深得扶苏信任,但您想过没有,就凭这些,您能和蒙恬相比吗?”
“我比不上蒙恬。”李斯叹气承认。
“所以,一旦扶苏即位,必定会让蒙恬做丞相。到时候,您就会失去官职,无法身怀列侯的印玺,归还乡里!如果立胡亥为嗣君就不同了,他仁慈厚道,仍会重用您。希望您深思熟虑,决断此事。”
赵高这话说得忒到位,刚柔并济,点中了李斯的死穴。前程啊,荣华啊,权利啊,李斯一辈子不就为这些东西忙活吗?如今秦始皇薨了,他在仕途上付出一生的心血很有可能也随之付诸东流。
李斯反复咀嚼赵高的话,心里反复合计,决定和赵高联手。谎称受始皇的诏命,立胡亥为太子。
不久,远在边疆的长子扶苏,收到这一消息,并且还收到李斯、赵高等人派使者送来的一封秦始皇的书信。
书信上说——你不能开辟疆土,建立功劳,使士兵损伤众多,反而屡次上疏,直言毁谤,日夜怨恨,恨不能回来做太子,现将你赐死;将军蒙恬对你的言行不加以矫正,应一并赐死,军队交由副将王离掌管。
读完书信,扶苏痛哭流涕冲进室内,企图自杀。
蒙恬劝阻说:“君上在外,并未立太子,派我率领三十万人马镇守边境,公子监督,这是天下的重任。现在看了一个使者拿来的信就想自杀,很荒唐!怎么知道这不是一个阴谋呢?”
“那该如何办?”扶苏问。
“再上疏请求。”蒙恬斩钉截铁地说,“如若不准,再自杀也不晚。”
扶苏听不进去,他已然心灰意冷,沮丧、失落、痛苦到极端。加上使者催促,扶苏还是自杀了。临死前,他给蒙恬留下一句悲哀的话:“父亲赐儿子死,何需再请求。”
蒙恬和扶苏不同,扶苏情愿服输,他不!他坚决不肯自杀。使者也没辙,只能把他交给官吏,囚禁在阳周。
李斯、赵高这边,听到扶苏自杀的消息,心中一块石头落地。胡亥再无忧虑,有心想释放蒙恬。碰巧这时候,去替秦始皇祝祷山川的蒙毅回来了。赵高便对胡亥说:“先帝想举贤能者立为太子已经很久了,而蒙毅却进谏说,这样不妥。不如杀掉他。”胡亥听从了赵高的话,将蒙毅囚禁在于代郡。。 最好的txt下载网
吓死秦始皇的神秘预言—(秦)(8)
之后,出游回归的一行人,从井陉到九原。这时候,已经是炎热夏天了。辒辌车里发出一阵阵钻心的尸臭。李斯和赵高命随从的官员用车子运来鲍鱼,放进辒辌车中,以掩盖秦始皇尸首的臭味。直到回咸阳后,才宣布发丧,由太子胡亥继承皇位。
秦始皇真的死了。赵高、李斯都保全了自己的地位,而那个流传“今年祖龙死”恐怖预言的人,始终是一个谜。幕后策划者始终没有浮出水面。李斯、赵高,包括蒙毅等人的嫌疑都被排除。除了他们之外,秦始皇最高政治集团中,还剩下右丞相冯去疾和将军冯劫。他们会是真正的幕后策划者吗?
在案发当时似乎找不到他们没有嫌疑的证据。但是,在二世胡亥登基以后,这两个人劝谏胡亥,却被羞辱,之后二人自杀。从这一点可以看出,他们在乎自己的名声,超过对秦帝国的命运的关心。这样的人,是不会想尽办法去提醒秦始皇的。
策划在华阴县平舒道送玉璧留恐吓预言的人,是秦帝国忠臣中的忠臣。在秦始皇身体精神状态每况愈下,又一味妄想成仙,企图长生不老,听不进任何谏言的时候,这个对秦帝国命运忧心忡忡的人,绞尽脑汁想出了这样一个骗局提醒秦始皇早立太子。
有时候,欺骗并不一定是恶行;骗局也不一定是害人。
遗憾的是,这个忠心耿耿之人设置的骗局,只达到了一个目的——就是让秦始皇对预言信以为真了。然而,秦始皇并没有如他所愿开始考虑身后事,安排册立太子什么的,反倒让秦始皇对死亡更加恐惧,根本没心思考虑自己死后国家怎么办。恐慌之下占卜,然后带病出游,最终丧命。
凡事都有因果,如果没有这个恐怖预言,这个骗局,秦始皇不会急着带病出游,换句话说,他是被这个预言给吓死的。
一条流言真能从心理上摧毁一个君王吗?
这样的事无独有偶,不是没有先例——
6
早在周宣王四十年那会儿,流传了一个谣言,说周朝的天下将来得毁在一个女妖精手里。周宣王也算个明君。可一听妖精要夺天下,也给吓懵了。他派上大夫杜伯去捉妖精。
杜伯奉命去捉,捉到一些貌似嫌疑的妇女,给法办了。
这事儿过了三年。周宣王四十三年,公元前785年,这位周宣王晚上做一梦,真梦见了妖精。谁亲眼见过妖精啊,也就是长期心理恐慌造成了幻象。
周宣王醒来临朝,他向上大夫杜伯问起逮妖精的事。杜伯是个老实人,既不信妖精一说,也不乐意滥杀无辜。就直言相告,说有嫌疑的妇女都杀了,再查下去,闹得鸡犬不宁,全国百姓不得安生,这事儿就没接着办啦!
周宣王大发脾气,心说鸡犬不宁有什么,关键是本王要安宁,难道本王不如鸡犬?说话就要将杜伯杀头。
下大夫左儒劝阻周宣王,说大王要是把杜伯杀了,天下还当真以为有了妖精,百姓一害怕,国家就乱套,列国诸侯准得把嘴藏在袖子里笑。
周宣王听不进去,认为左儒和杜伯是“铁瓷”,所以帮着求情。左儒申明,自己公私分明,无论君王还是朋友,谁对就向着谁。大王既然非杀杜伯不可,索性连我也一块儿杀了。
左儒这份不怕死的劲儿还真把周宣王给震了,可周宣王最终也没放过杜伯,他叫左儒退下,令武士砍了杜伯的头。
左儒叹息而去,郁闷不堪。当天晚上就自杀了。
一晃又是三年。到了周宣王四十六年。有一天,周宣王和诸侯们一起出去打猎,感觉非常疲惫,胸口隐痛,头昏脑涨,就先回来了。半道上,对面来一辆小车,车上站俩人儿,着红衣戴红帽,手拿大红弓箭。周宣王揉眼仔细一瞅,哟嗬,一个是上大夫杜伯,一个是下大夫左儒,俩人儿举箭射来,周宣王避闪不及,胸口中了一箭,惊叫一声,梦中醒来。
至此,周宣王一病不起,病重时老瞧见杜伯和左儒俩人儿在跟前晃悠。没过多久,周宣王就死了,这妖精没逮着,自个儿倒给冤魂带走了。
从这个逮妖精的事情可以看出,周宣王是个有心理隐疾的人。而秦始皇又何尝不是呢?
他曾经五次出游,坐着由六匹马挽驾的金银车,后面簇拥着一大批文武官员、近侍宠臣、皇后嫔妃。每到一处,立石刻碑作为纪念,石碑上盛赞他征服六国、统一天下的丰功伟绩和崇高威严,这充分体现出他性格中的狂傲。
他的第三次出巡触目惊心,韩国姬公子张良收买的刺客从山上飞下一柄一百二十斤重的大铁锤,将一辆副车击得粉碎。秦始皇侥幸逃过这一劫数。
而后,在荆轲刺秦十年之后,死亡又一次以激烈、残酷的形式走到他的面前。对死亡的忧虑让秦始皇无比惶恐,他可以征服天下,却征服不了死亡。疾病正在一步步蚕食他的肌体,打击他的精神。
而最终,惶恐不安的秦始皇竟然是被忠于他的人所害,这显得有些荒唐。荆轲要知道有这么一出,当初还会行刺吗?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一定要干掉孔融—(东汉)(1)
看过电影《赤壁》的人都知道,一开场,曹操打算出师*刘备,继而进攻东吴。孔融在朝堂上道破曹操的狼子野心。曹操一怒之下,拿孔融祭旗,随后率大军出征。
这是虚构。
历史上,没有曹操出征拿孔融祭旗这一说。不过,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那就是孔融的确是被曹操所害。曹操不仅杀了他,还将他的妻儿老小全部诛杀。
孔融是个什么样的人?一提到他,就想起典故“孔融让梨”,4岁就知道把大个儿的梨子让给客人,客人笑称他为神童。
是够神的,保不齐大个儿的梨子有虫,所以让给你。从小拿这典故教孩子,孩子不知这世道弱肉强食,到社会上吃够了亏,心里啐传统教育一脸唾沫。
孔融吃过亏吗?他吃亏大了。也是有才,爱显摆。这一点从他写文章以议论为主可以看出来,孔融文章的内容大多为申张教化,宣扬仁政,荐贤举能,评论人物,多针对时政直抒己见,颇露锋芒,个性鲜明。
可是,在曹操手下当差,显摆才华的下场基本都不好,孔融算一个,杨修算一个,祢衡不算,那是玩*秀打嘴仗的,见到祢衡您就算看到不要脸本人了。瞧人徐庶多机灵,一言不发,透着沉默是金。
实际上,孔融也是个义士。怎么说呢?在他16岁的时候,为了挽救被朝廷宦官*的张俭,与哥哥孔褒争相牺牲生命。这一事件,使孔融天下闻名。
《后汉书?孔融传》记载,兴平二年,公元195年,刘备举荐42岁的孔融为青州刺史。
时隔一年,也就是建安元年,公元196年,袁绍之子袁谭攻打青州,孔融逃出青州。
后来,孔融辗转到曹操手下。曹操这人比较复杂,既爱才又妒才,既君子又小人,是个矛盾综合体。他知道孔融有才,让孔融到许昌做了将作大臣。将作大臣这个官职,相当于现在的部长级。就是主管工程、建设。
孔部长上任以来,干得不错,常常在朝廷的御前会议中,表达自己的真知灼见。曹操一直都很重视他。
可是,公元197年的时候,发生了一件事。这件事让孔融给自己埋下了祸根。
这一年天下不太平,袁术大言不惭地在寿春称帝,曹操很生气,想灭袁术一时又灭不了,一腔怒火无处发泄,便迁怒于太尉杨彪。因为杨彪曾经和袁术联姻。杀不了远的,搞个近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