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延安爱情-第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纪队长正在隔壁院子里,跟小王和另一个战士交代任务,听见吵闹声,赶紧回来,了解情况后,命令小王把彭登科强行拉走,随后抱歉地拉住刘大娘的手,然后又拉住大柱的手,给娘儿俩赔不是。刘大娘慌张不已,指责儿子没有礼数,咋能让纪长官赔礼呀。纪队长劝刘大娘回屋消消气。
纪队长盘腿坐在炕头上,告诉刘大娘,八路军就是当年的红军,他不是啥子长官,就叫纪娃子吧。刘大娘还是不明白,八路军咋是红军变过来的。说着,看着纪队长军帽上的青天白日帽徽,嘴里不住地嘀咕。纪队长解释说,帽徽不是红五星了,人还是当年的红军,永远不会改变的。刘大娘翻箱倒柜,拿出一条旧被子,说这就是当年红军送的被子,又把儿子大柱喊到屋里来,教训大柱,告诉他当年红军给老百姓做了多少好事呀。大柱一声不吭,纪队长见状,跟大柱说了会儿话,然后走出屋。纪队长明白,要想真正让百姓理解八路军,绝不是一时半会儿的事情。
乡下(4)
纪队长又找上还在懊恼的彭登科,两个人边走边聊,来到村外小树林。纪队长先是表扬彭登科的干劲儿,但也指出问题所在。中国农民不落后,主要是李家堡还没有发动起来,就说刘大娘吧,尽管她对国民党顽固派有恨,但实际上老人家对我们也不了解,还是没有真正弄明白八路军就是当年的红军,是保护老百姓的军队。彭登科倒是爽快地认了错。纪队长让他回去给大柱道个歉。彭登科叹口气,还是点头答应了。当天晚上,彭登科找到大柱,大柱好像还没转过弯来,气哼哼地扭头就走。刘大娘对彭登科说,都是血气方刚的娃,打架斗嘴算个啥事呢,道啥子错呀。但是刘大娘又给彭登科讲,当年红军来时,她把家里一只下蛋的鸡杀了,煮汤给红军伤员喝。红军呢,把他们被子留下来,那是啥情分啊。刘大娘声音抬高了,俺们这地方啥都出,就是没出过啥子汉奸呢。彭登科被刘大娘说得面红耳赤,窘得手脚都不知道放哪儿。苏贞在屋里看见彭登科发窘,赶紧拿着衣服走过来,告诉刘大娘,衣服已经补好了,看看补得好坏。刘大娘接过衣服看,不住地赞叹苏姑娘手巧。苏贞朝彭登科使眼色,彭登科借机走开了。才几天的工夫,苏贞和刘大娘的关系就非常融洽了,就像一家人一样,她和刘大娘睡在一个炕头上,没讲什么大道理,说的都是家常话,但也正是这些家常话,拉近了她和大娘的关系。
纪队长让队员们向苏贞学习,先要与村民们打成一片,然后再做村民的思想工作。对于这一点,彭登科倒是心服口服,刚开始的雄心壮志,已经冷静下来。他心里纳闷,他和苏贞都来自北平,都没有在乡村待过,她怎么就能很快融进来呢?难道就因为她是女的?彭登科百思不得其解。
这天,纪队长特意带上彭登科,和农民们在地里锄草。休息的时候,纪队长问起李家堡这几年的收成。农民们说,好坏都一样,这个捐那个税的,到头来农民剩不下多少粮食。农民们七嘴八舌讲起来,越说越激愤。纪队长趁机做起宣传。他告诉农民们,边区政府早在今年初的时候,发布了减租减息的法令。纪队长用通俗易懂的办法,开始介绍这个法令规定。他随手拿过一根树枝,折了四截儿,说以后地主的土地收入,不论租佃、半种,一律照原来的租额减收四成,不论新债旧欠,年利率一律不准超过一分,地租一律不缴。乡亲们都听明白了,惊讶地看着纪队长,不敢相信这是真的。
纪队长说:“我们这次工作队来呀,就是严禁庄头剥削。今后大粮、小粮、小租、送工等额外附加,一律禁止。租斗呢,以通用公斗为准。地主未得租户、佃户或半种户的同意,不得将地转租、转佃、转半种于他人。”
农民们还是担心,说这个法子是好,可人家能同意吗?纪队长告诉大家,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已经有不少村子开展了减租减息运动。村民们听得认真,尤其是小凤,听得更认真。
快到中午吃饭时,纪队长带着彭登科离开地头。在回去的路上,彭登科向纪队长谈了自己的看法,认为纪队长的宣传是由着农民的想法走,水平太低,这样速度太缓慢,得哪年才能做完工作呀。纪队长笑了笑,说牛不吃草,莫要强按头,这个理儿你懂吧?想要人家听你的,先要让人家信服你才成。彭登科觉得纪队长说的倒是有道理,没言语,可心里还是不服气。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乡下(5)
2
八路军工作队在李家堡的宣传搞得有声有色,尽管还没有开始减租减息,但也没有出大乱子,一切都井井有条。秋山镇的国军坐不住了,这等于八路军在他们眼皮底下“搞动作”,不能坐视不管呀,起码也要有所表现,绝不能让八路军顺风顺水。于是,秋山镇的国军,派了一个班长,带着两个士兵,骑着大马,来到李家堡。把李村长招到村口,说是国军粮饷暂时没有运到,向李家堡暂借二百斤粮,后天必须送到驻地。说完,这帮家伙扬长而去。
李村长找到纪队长,催着纪队长快点想个好办法应对。李村长说,啥子借呀,就是要呀!纪队长安慰李村长,工作队不会坐视不管,李村长千恩万谢地走了。纪队长立刻召集全体队员开会研究。大家经过分析认为,秋山镇的顽固派是想给工作队来一个下马威,看看你八路军怎么处理这件事。送粮吧,在村民中没有了威信;不送吧,又会落下破坏国军抗日行动,再说他们讲的是“借粮”,非常狡猾,还给他们自己留了退身步,左右是给工作队出了个大难题。
纪队长说这帮家伙真是阴险,只要工作队参与,就会和他们产生摩擦,他们极有可能大做文章,说八路军对抗国民政府。纪队长发动大家想办法。大家争论来讨论去,最后一个共识,那就是针锋相对,彻底戳穿顽固派的阴谋诡计。纪队长告诉大家,一定要有理有节,避免局势扩大。
纪队长不知道,秋山镇里出这个阴险主意的人,就是土匪贺老七。
贺老七已经接受国民党的改编,组成了保安团,被任命为保安团长,悄悄驻扎在了秋山镇。上峰给他的命令很简单,盯死延安的共产党,从李家堡方向尽量挤压延安,把圈子缩得越小越好。最近一个时段内,国民党胡宗南改编了不少土匪部队,许以高官厚禄,组成保安团。贺老七之所以同意改编,因为是被整编,他原来的弟兄一个没被调到别处,全在他的手下,他认为这是国军对他的最大信任。贺老七来到秋山镇,了解到了李家堡等周边村子入驻八路军工作队,尤其得知八路军将要在李家堡进行减租减息,立刻想出两个阴险的办法。一是密令范大头找到镇上一个有头有脸的人,去“拜见”一个叫李太平的乡绅,把共产党要在李家堡减租减息之事透露一下,快到中秋啦,马上就要收租子了,告诉李太平有人要动他的粮仓,动他的根基;二是让国军班长去李家堡“借粮”,要利用“借粮”这件事大闹一番,闹得越大越好,只要工作队出面,借此就给共产党找一个对抗国民政府的罪名。要说贺老七的这一招儿确实厉害,类似“反话正说”,把阴谋当成光明正大的事情来做。连国军都不得不赞赏贺老七的高招儿。
“借粮”期限来到,国军班长带着五个士兵,气势汹汹来到李家堡。班长先在村口朝天放枪,随后来到村里,见到李村长迎上来,班长不由分说,狠抽了李村长两鞭子,衣服当即就破了。纪队长马上带领工作队员走上前,质问他们为何打人。那个班长异常蛮横,手一挥,两个士兵上前就要捆绑李村长,这时大柱冲到最前面,用身体挡住李村长,紧接着彭登科也冲上前,与大柱并肩站在一起。纪队长告诫他们,这里可是边区管辖,你们没有权利在这里抓人。那个国军班长不甘示弱,拍着腰间的手枪,凶恶地说边区也属于国军,甭管谁,都要听国民政府的。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乡下(6)
远处都是村民,紧张地看着双方的军人。纪队长义正词严,现在国共联合抗日,接着质问那个穷凶极恶的国军班长,懂不懂联合的意思。那个班长愣了一下,说还没人敢教训国军。纪队长以八路军工作队队长的身份奉劝他们,不要再做祸害百姓的事情,立刻离开李家堡。那个班长恼羞成怒,突然拔出手枪,指着纪队长:“快点把路让开,枪子没长眼。”纪队长面对枪口,面不改色,说:“枪子没长眼,可是出了事,打枪的人就要替枪子承担责任,现在是国共合作时期,八路军是国民政府颁发的番号。”国军班长一下子愣住了。李村长急忙站在纪队长和国军班长的中间:“大家有话好说,都是自家人。”国军班长冲着李村长喊起来,“谁跟你是一家,老子在执行公务,看谁敢拦。”
就在这时,苏贞挺身向前,站在了国军班长的面前,一针见血地说:“谁要是故意挑起事端,谁就是破坏抗日,你们今天来这里的目的,就是为了听见枪声,看见流血,对不对?如果你想看见血,你现在就可以开枪。”
国军班长没想到一个女八路突然站出来,而且毫无惧色地直视着他。这时,周围已经站满了农民,每个人都是严肃的面孔,都在瞪着他们。国军班长有些心虚,再看手下的兵,也都有些慌乱,刚才还挺在手中的枪,现在都放下来了。
纪队长站在高处,对那个国军班长说:“我们抗日的目的,就是让人民有个安稳的生活,你们守军三天两头来骚扰百姓,还封锁边区,现在我抗日军民,连带糠的小米都吃不饱,国民政府该给的军饷,总是拖欠和克扣,你们还要借粮,告诉你,没有粮食!马上带着你的人撤离,否则出了事,你们将承担一切责任。”
众村民一起跟着附和,有的青壮年高举着锄头、镰刀还有棍棒,一脸的愤怒,大家一起朝前走过来。国军班长见状,不敢再把事情闹大,更何况这不是在秋山镇,身边都是愤怒的农民,说不定哪个莽撞农民失了手,自己脑袋就开了花,于是赶紧收起枪,退后几步,一挥手,给自己下台阶说,老子今天还有公务,改天再和你们理论。
那个国军班长带着手下狼狈而去。村民们急忙查看李村长的伤势,彭登科握着李村长的手,感动得不知说什么好。李家堡的村民们脸上都带着喜悦的表情,这是他们第一次勇敢地面对顽固派的枪口,而且还赶跑了顽固派,要是没有工作队,怎么可能呀。
纪队长借着这件事,马上给大家现身说理,要想不挨欺负,必须要成立民兵队伍,只有手中有了枪,才能保护自己,顽固派才不敢嚣张。村民们尤其是青壮年们,听纪队长说要成立民兵队伍,都跃跃欲试,但也有人担心,没有枪没有子弹,怎么建立民兵队?更担心八路军走了,他们怎么办?毕竟李家堡离秋山镇太近了,整天在村里舞刀弄枪的,岂不给村里惹来大祸?纪队长对于大家的担心,非常理解,正要深入浅出地把这个问题展开来谈,就在这时,一顶蓝色呢轿子进了村。村民们都转过脸,看着轿子,没人再听纪队长讲话了,都在小声议论,把纪队长晾在一边。纪队长悄声问身边的一个农民,轿子里是谁?那个农民满脸恭敬地告诉纪队长,住在秋山镇的李太平李老先生回来了。
纪队长知道这个还不曾谋面的李太平。从那天第一次进村看见那座悄无声息的青砖瓦房的大院子,纪队长就已经注意了。他曾经悄然观察过,那个大院子除了管家和几个仆人偶尔进出外,再没有其他人。他也曾问过村子里的人,发现村民们对李太平都非常崇拜,在崇拜中又有敬畏,但多少还有一点距离,因为李太平好多年都没有回来了,所以村民平时说得不多。
乡下(7)
纪队长还想再问一问关于李太平的情况,却发现刚才听他讲话的那些农民都已经三三两两地走开了。显然李太平的来到,在李家堡是非常重要的一件大事。
3
李太平来了,他就仿佛是一个砸进水里的大石块,立刻就在李家堡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漩涡,搅动得村子像是波浪一样荡漾起来。村子里几户有钱的人家,开始陆续来拜访李太平。
李太平是一个气度不凡的老人,总是一副儒雅之态,对每一个来拜访他的乡亲,全都客气地寒暄,没有一点架子。可是一旦来人说起工作队还有减租减息,李太平会立刻止住话头,并以刚回来身体不适为由,说哪天再与乡亲们叙旧,所以来人只好告辞。于是,在李家堡悄悄流传着这样一个说法,李太平不同意减租减息。
关于李太平在李家堡的威望,在工作队刚开始进驻的时候,纪队长就已经通过多方渠道了解到了,他知道村民们对李太平存有敬畏之心,如今他回乡,工作队不能不做好他的工作,否则对今后的工作开展极为不利。几天后的一个上午,纪队长带着苏贞,上门拜访李太平。
李太平对纪队长登门造访早有心理准备,表明对减租减息的边区政策还有抗日主张,一概表示赞同,但马上又说他只是回乡小住,看望乡亲,让李管家杀几头猪,炖几锅肉给乡亲们改善生活。随后,李太平又故意当着纪队长和苏贞的面,对李管家说,村民吃好了,有了劲头儿,粮食就种得好,收地租就会顺利。接着,李太平又把纪队长和苏贞让进另一间屋子里。只见屋内的正面墙上,挂着一张青年国军军官的大照片,少校军衔,英姿勃勃。李太平指着照片,暗藏得意,平静地说这是犬子。纪队长表示早有所闻,并且对贵公子在对日战场上的英武过人,表示钦佩,是一个令人敬佩的爱国青年。李太平听完纪队长的赞扬,淡然一笑说,在淞沪抗战中,犬子表现英勇,还得到过蒋委员长的嘉奖呢。
回到客厅,李太平问纪队长和苏女士,还有其他事情吗?要是没有别的事,他想歇一会儿。随后,李太平摸着额头,脸上出现一副疲惫的样子。纪队长和苏贞站起来告辞,客气地表示,以后还要请老先生给工作队多加指点。
从李太平家出来,纪队长问苏贞感觉怎么样。苏贞说这个李太平讲话真是滴水不漏呀。纪队长也有同感,笑着说,他让我们看他儿子的照片,这是给我们敲警钟呀,但不管怎么样,我们都以诚相待。苏贞表示有一点可以肯定,这个李太平还是一个开明人士,否则村民们对他也不会那样尊敬。纪队长非常同意苏贞的分析和判断。
李太平可不是一个简单地砸进水里的大石头,他并没有沉进底部,一动不动,而是继续翻滚,不断搅动着水面。李太平命管家杀猪后,不是安静地分给村民,而是在自家大门口,放起鞭炮,支起大锅,炖上猪肉,命家中仆人高声呐喊,快过中秋节了,李家堡每户都有一份肉吃。一时间,李家堡就像过年一样,村民们拿着大碗领肉吃,纷纷感动地说李老爷真是大善人呢,谁要想找借口不交租,谁就是塬上没心的狼。
李太平热热闹闹地分完了肉,还有两天就过中秋节了。纪队长又派苏贞去看望李太平,还是讲减租减息的事。纪队长告诉苏贞,这个工作要不停地做下去,过两天他再去宣讲,必须把李太平这块硬骨头啃下来,否则李家堡的减租减息开展不了,农民还固守在旧传统中,觉悟提高不了,建立稳固的根据地,也就是一句空话。 txt小说上传分享
乡下(8)
苏贞见到李太平后,说时势、谈家庭,李太平倒也亲切,可是稍一提起减租减息,李太平就立刻躲开话题,李管家则以老先生该吃药为由,打断苏贞的话题。苏贞见状,只好告辞。苏贞走后,李管家跪地哭泣,让老先生千万不要上当,一旦开了先河,将来还要分田分地分钱,老先生可要三思啊。李太平非常感动,眼睛潮红,抓着管家的胳膊,使劲摇了摇,看得出,李太平对跟了自己十几年的管家很有感情。
4
自从那天把顽固派赶离李家堡,彭登科的干劲儿越来越大,每天晚上在村中的一块空地上,挂上汽灯,认真地给农民上识字课,宣讲抗日,宣讲减租减息。李家堡有名的二流子大赖子总在旁边捣乱,这天彭登科实在忍不下去,警告他再捣乱,就把他绑了。恰巧李管家提着灯笼路过,上前劝彭登科不要生气,随后掏出零钱,打发走了大赖子。李管家夸赞彭登科为村民办事,并且告诉彭登科,李太平老先生如何支持工作队在李家堡的工作。彭登科见状,连忙说起村里要成立民兵队,李管家心领神会,立刻保证,会将此事讲给老先生。彭登科非常感谢李管家,觉得村子里还是有懂道理的人。
彭登科早就有自己的想法,他要干出一件大事来,要让纪队长看一看他的工作能力。假如李太平能出资购枪,民兵队成立,这就是他彭登科对李家堡最大的贡献。第二天,彭登科悄悄去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