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问镜-第1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由星芒种魔延伸出来全景视角要留着,里面的法理就要吃透,还要与仙籍法箓相勾连,看看有没有别的替代方案。
被余慈这么一鼓捣,短时间内,照神铜鉴的威能肯定要大幅下降,但那种贯彻法理,如臂使指的感觉,与之前是完全不同的。
神主网络开始崩解,网络中每个信众都受到影响。
里面有很多,是余慈不那么关注的,可也有一些,很不相同。
这也是分别差异之心,余慈现阶段不可能彻底抹消。别说他,就是罗刹鬼王这样的,碧潮上师“脱钩”,和其他普通信众能一样么?
余慈所能做的,只是不会因此而特意作为,也仅仅是保持关注而已。
亿万里开外,某座移山云舟之上,一帮人本来在商量事情,忽然就冷了场。
“师姐?”
张妙林迷迷糊糊的,实际上,从北地回来,他差不多一直是这么个状态。
在他看来,宗门内外的变化当真不小,华夫人失踪,甚至于死亡的消息,在海商会里疯传,很大程度上,是靠着华夫人栖身在南国的思定院,由于特殊的传承脉络,以及与渊虚天君说不清楚的关系,变得分外醒目。
为此,当家人无羽知道不能久留,果断举宗北迁。
虽然仓促离开,可思定院上下,情绪还是非常振奋的。
谁能想到,都以为精英死伤殆尽、传承几近断绝的上清宗,不但冒出了一位渊虚天君,还有一位上清后圣,都有不可思议的神通,更在短短时间内,在北地三湖打下基业,洗玉盟、八景宫都要让出一头地。
原本虚无缥缈的“宗门复兴”愿景,恍惚中已近在眼前。
此次思定院举宗北迁,正是去寻根溯源,依附于渊虚天君羽翼之下,与之共同进退。
对此,张妙林没有任何别扭的感觉,不只是因为师姐向门人提起的那样,十多年前,便与那位天君有过接触,真武大帝的法相神通,便是那位给出的机缘。他也有自己的经历。
当日被摄入渊虚天君的自辟虚空之中,说是要他反省,其实是将许多本已失传的上清典籍传授,死记硬背也好,囫囵吞枣也罢,塞了一脑门儿的精义,又将他放归。
前几日才和师姐相会,对宗门北迁,他是十万个赞成。
真是自己人啊——就算师姐身边,还有那不靠谱的“盟友”,也能忍耐了。
只不过,此时此刻,无羽也好,那个叫李闪的所谓“盟友”也罢,为什么表情都怪怪的,而且,还是一个模子里出来似的?
李闪首先恢复过来,用手拍了拍脸,有些苦涩,又些放松,以张妙林的观察力,还看不太透。
这位修炼魔功的非魔门修士向他们点点头,说一声“我去透透气”,便走得不见踪影。
此时商量事儿的就三个,回风师兄因为在海商会里有职司,是从另一条线路北上,李闪这么一走,还商量什么啊。
张妙林正奇怪的时候,忽听到一声唤:
“妙林。”
很长时间,没有听过无羽这么称呼他了,张妙愣了愣,忙应了一声:
“师姐,有事儿你吩咐。”
“天君给你的符法典籍,要深研吃透,不可有一日懈怠了。”
“自然,那是自然!”
张妙林说得极有底气,其实,若不是无羽强拉着他来说事儿,他宁愿呆在房间里,好好参悟那些典籍。
“你去用功吧……”
微微的笑容,让张妙林更是迷糊,也莫名有些怀念。
真的好久没见到了,好像自从师傅过世,那个温和亲切的师姐,将他们这一脉,将思定院,乃至于将上清宗都抗在肩上,就再也没有过这样不涉他物的纯粹笑容。
最近这些年,还有变本加厉的趋势。
但现在,乌云散尽,阳光洒落,那笑容仿佛能直透到心里来。
不管怎么样,真的很好!
张妙林只觉得浑身是劲儿,又想到那玄奥深邃的符法世界,更是意兴思飞,嚷道:
“师姐你放心就是!”
正文 第一百三十三章 镜鉴人心 基本问题(下)
>;
赵相山大概知道余慈的打算,可让他颇为无语的,是余慈的态度。
要说余慈不是不知道,自己这边在看着,幻荣夫人也在看着,可这个主儿却是这样惫懒——没错,就是这个形容词。
余慈难道不知道,这种态度和方式,很难让人生出信任之心吗?
如果连最起码的信任都没有,又怎么可能控制住信众,建立起体系……等等!
赵相山突生明悟,莫非,余慈的意思是……
他蓦地心神晃动,有了些别样的期待。
赵相山既然在余慈的心内虚空之中,又不像最初那般,紧锁心神,其思维流动,余慈也能隐约生出感应。
余慈很想告诉他——你想多了!
在有关“实验”的方面,赵相山的想法没错。
元始魔主有着稳定而坚实的基础,余慈无论如何也比不了。就是与其他神主……甚至于部分有志于神道的修士相比,他的核心要义都不怎么出挑,想要真正弄明白,只能是试验着来了。
就目前来看,他有一个比较好的开始。有了第一个魔头信众,就证明他的方式是有效的,而且,随着“信众”的增加,反复刺激、共鸣,他自然就能找到,或曰“证明”那最真实也最合适的那部分。
然后所要做的,就是进一步明晰并强化。
可是,余慈也不得不考虑另一件事:就算是实验得出了结果,他所擅长的、拥有的,必须立为根基的部分,他手下的信众,更确切地讲——幻荣夫人是否接受?
这是最现实的问题。
余慈能给什么?
从修行角度看,几乎什么都给不了。以他修行的资历和见识,幻荣夫人随便拿出一个问题,就能让他难看。
可从另一个角度讲,幻荣夫人肯定又是有所冀求的,只是看余慈愿不愿给而已。
这是一直困扰余慈的问题,从准备补全照神铜鉴开始,就一直在琢磨思考。
如今,余慈心神切入万魔池,看照神铜鉴前后两部分逐步相融,看血海之中魔头挣扎哀嚎,体悟其中的微妙处。可没多久,他的思维又受到那个问题的影响,发散开来。
说起来,幻荣夫人也好,血海中的亿万妖魔也罢,都应算是试验的对象。
同一类的试验和做法,血海之中,亿万魔头面目模糊,某种意义上,只不过是符号而已。既然是符号,就可以算计、权衡,不会有什么心理负担。
所以,他如此泡制万魔池中的魔头,作为神主,让信众认同也好、敬畏也罢,威慑性的力量永远不可缺乏,如果没有,何以分辨、过滤?这样也是为了要让它们成为易于调配的资源。
这种思路非常正确,可如果用到幻荣夫人身上,就成笑话了。
幻荣夫人和一众魔头,为什么要有差别呢?
说到底,还是有得失之心,分别之心。
在真界这个范围里面,魔头和幻荣夫人的价值并不等同。
魔头亿万,死掉千个万个,也能随时补充,但他们对于当前的局势,几乎没有任何用处。
幻荣夫人只有一个,是余慈最重要的战力之一,也是仅有的能够独挡一面的人才,对她,余慈的顾忌也就多了很多。
可是从他们本身的需求来讲,一众魔头和幻荣夫人,差别真的很大吗?
似乎也未必……
赵相山“想多了”的那部分,给了余慈灵感。
余慈忽然就发现,差别是有,可并不像他想象的那么明显。
尤其是将赵相山居于“中位”,使其介于亿万魔头和幻荣夫人之间,相去天壤的差距,竟然也有脉络相连。甚至可以说,在本质层面,余慈能给予他们的,他们从余慈这里谋求的,三个来回,六条线,其实有一份相当的契合感。
尝试着总结一下,或许可称之为“超拔的可能”。
挣扎在魔狱的魔头,登光路而“升天”,从痛苦到轻松,是超拔;
赵相山要摆脱外道的局限,是超拔;
幻荣这样大神通的魔主,要摆脱元始束缚,拥有无拘无束的自由意志,同样也是超拔。
推而广之,幽蕊想摆脱灵巫的宿命,血相老祖想摆脱死劫的威胁,虚生老道想突破生死的困锁,都是对现实的环境不满,都在求变,求上进,这就是超拔。
没错,这就是天人九法中的“超拔”。
佛祖也好,道尊也好,元始魔主也好,都给予了生灵超拔的希望,也确确实实传下了超拔的体系。只要沿着他们的体系一路向上,就能从凡胎俗子,一路而上,突破形骸、生命、精神的极限,成就不可思议的境界。
只不过,佛祖道尊在他们的体系最后,给了“涅槃”、“合道”的选项,不敢说确证终极,但已经放开了上限,且玄德永存,或因而成就。
元始魔主由于他自身的局限,同样宏伟的体系,最终还是梦幻泡影。其族类更攀附在这上面,谋图私利,所以,他被称为“魔”,在生灵心中盘踞了亿万年,也没有超脱。
以余慈目前的境界,去考虑佛祖、道尊、元始魔主的差别,想到这儿,差不多就是极限了,再往下想,也没什么必要。
苛求真实,只会离真实越来越远。
初心立意,不过如此,过多则惑。
他现在要解决的是,自己和佛祖、道尊、元始魔主不同的地方在哪儿?
就目前来看,区别就在于,他没有那三位无上存在恢宏辽阔的“超拔体系”,短时间内,也确确实实建不起来。
可是,他也有自己独特的地方。
独特之处就在于,在真界这个“小范围内”,他掌控了生死法则,并且多方涉猎了释、玄、魔等“超拔体系”的内容,任何一个体系中,都有他的位置。
而且,他的那几位“信众”和大批的“准信众”,都是用正常的法子,已经做不成了,想从头再来。
其实,佛祖、道尊也好,元始魔主也罢,都有破解胎迷,转世重修的法子,真界这么重来的,也不少,可是,这总有一个机率的问题——且非常之低。
余慈却能够依靠生死法则,帮助他们将机率大大提升。
而且,因为有了心内虚空,有了一个独立法则体系的雏形,也有心象物象的转换过程,只要余慈愿意,他可以帮助任何人,洗去其在各自“超拔”体系中的烙印,或曰负债,真真正正重头再来。
是的,就是这样!
如果说,佛祖、道尊、元始魔主立下了大的框架,余慈就是在这个大框架下,找到了一个相对窄小,更注重功能性的区域。
这就是余慈所能给出的,以幻荣夫人为代表的“准信众”又极为期待的东西。
站在这个层面上思考,眼界放得很开,他之前的想法又延伸开来。
亿万魔头、幻荣夫人,如果没有赵相山居中“缓冲”联系,确实是天差地别。
可在神主的位置上,这么看是不合适的。
余慈也曾偷师元始魔主,他很清楚地知道,神主的视角,很大一部分是宏观的视角。从宏观的尺度来看,幻荣夫人与魔头,真的都微不足道,真界的幻荣夫人,威能神通不可思议,可如果扩展到更广袤的宇宙中,绝不是独一无二。
但更本质的,也不在宏观微观,而在于是何等参照。
在平地看,大山巍峨,高拔万仞。
可换一个角度,平地和大山,都是土石聚合而成,又能有什么不同?
从余慈所处的环境来看,幻荣夫人的战力不可或缺,但从神主的层面看,一个连信众都不是的幻荣夫人,与血海中翻涌的魔头,又有什么差别呢。
“信”与“不信”,仅此而已。
至于道经所云“有无相生”,或言述此状。
当然,余慈本人也就在微观层面,也有我与非我的差别,妄言诸法无别、有我无我,天地不仁之类,时刻都要玩高境界,未免太可笑。
他只要注意思路的差异,宏观与微观、个人与神主,两个思路可以同时存在,但绝不能混淆。
对神主而言,混淆了,就是根本的错谬,再也扳不回来。
那么,现实的矛盾就出现了。
他的矛盾之处就在于,他远远不是元始魔主那般,可以站在宏观尺度,俯瞰宇宙万物运转的大能,现实的迫切需求,使他必须具备基本的“倾向”选择。偏偏两种道路的折中是不允许的,因为这关系到他的修行前路。
那么,只能在根本道路所允许的尺度下,做一番调整。
这种时候,他应该庆幸,涉猎很多。
当思路清晰了,本质明确了,用什么样的方式、什么样平台,其实都没有问题。
余慈不认为他有另辟蹊径的见识和能耐,模仿就是绕不过去的必要环节。
那么,模仿谁?
答案已经很明显了。
元始魔主的情况,已经让人明白,闭合的体系在最后,是没有前途的,神通广大如元始魔主,也要受到冲击。所以余慈更倾向于玄门的法度,开放、松散,可以拓展,也可以接入……
正文 第一百三十三章 镜鉴人心 基本问题(中)
>;
血海上,明月载波浮沉,若隐若现。
随着空中照神铜鉴本体变化,光芒透入血海,天上海上,可见月影交相辉映,不只在天空,就是在浑浊海面上,也晕开了一轮光圈。
这是万魔池与照神铜鉴发生的反应。
血海中部分魔头,像是趋光的鱼,又或是受到什么吸引,犹豫着从海底翻上来,往这边凑,很快在光圈之外,围了一层。
万魔池中,绝大部分魔头,没有一个完整的灵智,也难以做出什么所谓的“权衡”,还是靠本能行事。
很快就有第一个吃螃蟹的。
这家伙,甚至可能是被后面的推挤了一下,半边身子扑在光圈上。
才一接触,便有更强烈的光芒激发出来,转眼便穿透了魔头,使之残缺不全的躯壳几近透明,可见看到内部血墨交织的混浊杂色,再深透一层,就只剩下丝丝缕缕的线条轮廓了。
那家伙发了会儿呆,忽地就猛地向前一挣,真正从外围密密麻麻的魔头群落中挣出来,撞进了光圈内部。
万魔池中没有一刻止歇的折磨,使这魔头只剩下一个还算完整的头面,以及扭曲到看不出原形的残破肢体。
绝大多数时候,其介于虚实之间的肢体,都泡在血海中,难见全貌。
此时呈现出来,除了它疯魔似的跳跃,还证明了一件事:
它真的离开了血海,它真的和这该死的魔狱拉开了距离……
而且这距离还有不断扩大的趋势!
它确实是在往上“游”,海上天上的月影之间,细看来分明是连起了一道光路,一条似乎能够离开这片血海魔狱的路径。
以万计的魔头,怔怔看着那最初敢吃螃蟹的同伴,循着海天明月勾连而成的光路,一路上行。等它们完全理解了里面的意义,顷刻间,万魔池上,为之骚然。
万魔池乃是余慈心内虚空最凶险的所在,其蕴含的元素,包括最初的转轮屠灵魔光、心魔煞气、业火等等,还包括后来的太阴血煞,以至于元始魔主投入的难以解读的巨量信息,余慈所经历过的负面因素,几乎全汇聚在此,统驭在魔门法度之下。
这里面的存在,有各种负面因素对撞后,在特殊虚空环境下生成的魔头;也有余慈自己斩下的某些负面心绪念头,化生在此;还有就是在战斗中被他心内虚空圈住,打落到此地的外人。
这几类存在,一直拘于血海之中,日夜受那惨痛折磨,难有脱离之途。
很大一部分魔头,早已经被折磨得浑浑噩噩,而还保留有神智的,都是不凡之辈,自然明白这条“登天光路”的重要性。也顾不得再看前头那位的变化,都是奋力冲前,蜂拥而上,抢入光圈之中。
便是占了绝大部分,浑浑噩噩、不知究竟的那类魔头,也受到了影响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