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明官途-第12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争取机会多带兵打几次仗,时间长了就能掌握军权,如果有什么事情可以写信给我,我一定帮你出主意。”
“那就多谢大哥了!”朱权跳下石头,给李维正深深行了一礼,就在这时,树林外一名家人慌慌张张跑来喊道:“少爷,赶快回府吧!京城来人了。”
“大哥,这一定是父皇派人来了。”朱权有点慌张,他可不想让父皇的侍卫看见他在这里。
李维正明白他的紧张,立刻指着梨树林的一条小路道:“贤弟可以沿这条小路一直走,便可到元宝山脚下的官道上,再从那里离开。”
“那好,我就先走了,咱们京城见!”朱权翻身上马,带着十几名侍卫向梨树林深处的小路驰去,惊起一地的鸡到处飞腾。
李维正也不敢耽误,他立刻向家里小跑而去,府门前站着几名宣旨官,李员外已经照他们的吩咐摆上了香案,周围挤满了正在吃喜酒的村民,他们又是好奇,又是兴奋,可谁也不敢上前,宣旨官见李维正过来,立刻高声道:“皇上有旨,李维正接旨。”
李维正整理了一下衣帽,跪下道:“罪臣李维正恭迎皇上圣旨,祝皇帝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宣旨官刷地拉开圣旨,朗声宣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前威海卫指挥使李维正有过失而罢官,但其归隐自省,扶济乡民,深合朕意,其引种甘薯有功于社稷,朕念其知错,特准其复职,封李维正为中军都督府副都督,钦此!”
“臣李维正谢皇上圣恩!”
……
卷六 潜龙出海 第一百七十章 重出江湖
在明初,军政与军令两项大权,分别由兵部和大都督府执掌,洪武十三年,大都督府与丞相府一同被取消,代之以左、右、中、前、后五军都督府,其中中军都督府管辖中都和河南,各军都督府的最高长官为左右都督,都是正一品,下设都督同知、都督佥事若干人,都督同知从一品,都督佥事正二品,这些人都驻京师,由一些有爵位的武将担任,事实上明朝的军制很大程度上效仿唐制,五军都督府就相当于唐朝十六卫,和唐朝的卫大将军一样,平时并没有什么权力,由朝廷养着,待有战事时则领兵出征,战罢,兵归卫所,将归五军府。
李维正的副都督名字虽然好听,但实际上在五军都督府的职位并不高,都督的真正副职是同知,而副都督不过是同知的副职,因五军都督府本身地位高的缘故,他这个副职的副职也是从三品衔,但也和其他一帮大小都督一样,都是闲职,没事去点个卯,坐在办公室里喝喝茶、聊聊天,越是显得游手好闲,朱元璋也就越喜欢。
李维正知道他被朱元璋安排这个闲职的真正用意所在,一是低调,他这个职务就相当于后世某某民主党派办公室副主任一样,估计他在这个职务上干到退休,很多人也不会知道;其次是有时间,有时间替朱允炆出谋划策,甚至帮他暗箭伤人,总之,他做的事情就是方孝孺、黄子澄等大儒不肖为,并嗤之以鼻的小人伎俩。
帮助朱允炆上位也是李维正的既定策略之一,一方面固然是出于对朱标的报恩,另一方面则是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他李维正岂能放过几乎将他置于死地的秦王和詹徽,借朱允炆的手便是最好的策略,但这些都不重要,更重要的是他需要朱允炆这个跳板。
一般而言,接到圣旨的第二天他便要上路,特殊情况可以除外,李维正就是有特殊情况,他还没有回门呢!他可是在一天娶了三个老婆,不回门谁能饶得了他?
回门是婚后第三天,回门的规矩是不能在娘家过夜,早去晚归,也无非是接受叶家人好吃好喝招待一番,再向叶家人开几张空头支票,将来他发达后会如何如何,没有什么值得大书特书,一个过场而已,巧的是回门后第二天叶夫人便要返回京城,李维正则要回京赴任,两家人正好合为一路,一同进京了。
从去年的九月被贬,到今年四月上任,整整相隔了半年,京城繁华依旧,熙熙攘攘,人来人往,展示着一种蓬勃向上的精神,李维正骑在马上,十分感慨地望着这座大明的政治及经济中心,想起去年他离开京城时是何等仓惶、悲凉,没有一个人来送来他,可当他再次踏上京城土地时,他竟有一种隔世之感,六个月的时间,就仿佛过去了六年。
李维正一家人用了五辆马车,满载着她们的嫁妆和其他各种物品,叶夫人不放心家中情况,便先走一步回府了,只有他们一家人的车队在大街上缓缓前行,紫童自从进城起便在观察丈夫的神情,见他眼睛里充满了复杂的神色,待他走到马车旁,紫童便拉开车帘悄悄问他道:“大郎,再回京城,你很是感慨吧!”
李维正点了点头,笑道:“一般人被贬黜复出,至少也要两三年,可我只要半年,还是比较幸运。”
“有什么幸运的,哪天惹了皇帝不高兴,又得被杀头,那时可就没有人救你了,依我看,还不如在乡下养养鸡、种种田过得惬意。”说话的是倩倩,她对杀人不眨眼的朱元璋没有一点好感,对大哥再次为官,她心中充满了忧虑,她见叶苏童笑而不言,便用手拍她一下道:“你别光傻笑,你也说说看,你是希望大郎在乡下种田,还是出来做官?”
苏童看了一眼李维正便笑道:“作为女人当然希望自己的男人能平平安安,可是自古只有庸人才无志向,他们只会满足于口腹之欲和声色之乐,而大凡有点思想的男人都会想着做一番事业,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每一有抱负的男人的梦想,我希望大郎能够走出家门,去奋斗自己的事业,成功了,我们也能分享大郎的荣耀。”
“那失败了呢?”倩倩冷笑一声,反驳她道:“如果失败了,你有没有想过你的命运,还有孩子们的命运,那种悲惨的下场,你能体会得到吗?”
“好了,你们不要争了。”紫童打断了她们的争论,指着前方道:“已经到家了,我们还是想想怎么收拾东西吧!这么多东西,我真发愁往哪里放?”
说到放东西,一句话提醒了李维正,他连忙道:“我正要和你们商量呢!我们家人口也多,将来还有孩子,我打算再买一栋大宅,你们觉得如何?”
买宅可是大事,几个女人便说要商量一下再定,马车很快到了家门,他们这半年不住在京城,京城的房子一直交给管家夫妇照看,平时也没有什么事,定期打扫一下房间,再照顾花草树木,李维正在几天前便已派家人先进京告诉了管家夫妇,因此当他们到来时,房间已经收拾好了,窗帘、床单、被褥都已浆洗干净,一切都收拾得妥妥帖帖,而且下人们都在,唯一遗憾的是李维正的亲兵们在他被免职后都各自回了军营,在他身边只剩下十三郎一人。
众人一齐动手将马车上的东西都搬进了府内,紫童姐妹以及瑶姬都去收拾东西去了,倩倩却悄悄把李维正拉到一旁肃然说道:“大哥,有件事我要提醒你一下。”
李维正见她一脸郑重,便笑着问道:“什么事?”
“我想问问你,我们这个家到底谁做主,是紫童还是苏童?如果你不早点把这件大事确定下来,以后她们姐妹在一起相处会很尴尬。”
倩倩说到了点子上,这件事确实很重要,虽然苏童是正妻,但她进门晚,而且紫童又是她亲姐姐,大了她五岁,如果让苏童做主,亲情上接受不了,李维正的感情上也接受不了,不过这个问题叶老太太已经替他解决了,在他们喝合卺酒的时候,叶老太太便说过,对内紫童为长,对外苏童是妻,也就是说家里的事情还是紫童说了算,但接待客人或者陪李维正赴宴什么的,则是由苏童出面,这也是叶家的意见,其实家务事谁做主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将来,如果紫童和苏童都生了儿子,那谁的儿子为嫡?按理应该是苏童,不过这件事李维正也没有考虑,将来的事或许能顺其自然。
关键是眼前,尽管叶家已经提出紫童主内,苏童主外,但最后还得由李维正做出正式决定,毕竟他才是这个家的男主人,李维正沉吟一下便对倩倩道:“这件事我已经给苏童暗示过了,让她凡事让着一点姐姐,她是聪明女子,应该明白我的意思。”
“那好,安排房间之事,大哥就去和大姐商量吧!这是当务之急。”
李维正点了点头,便来到了紫童的房间,紫童正在收拾两个女儿的一堆小衣服,见丈夫进来便笑道:“转眼她们俩就两岁了,婴儿时的小衣服我一件也舍不得扔掉,等以后她们长大了,我再拿出来慢慢回忆。”
李维正走上前笑道:“那你准备让她们俩住哪里?楼上可只有三间房。”
“这个,我和妹妹以及瑶姬刚刚商量过了,楼上四间屋子,正好我们四个女人一人一间,两个小家伙平时就和我睡,等你这个大家伙来的时候,就让乳娘带她们到楼下睡。”
“等等!”李维正打断了她的话,惊讶地问道:“楼上有一间可是我的书房,你们莫不是想把我赶走吧!”
紫童嘻嘻一笑,搂住丈夫的脖子亲了他的脸一下道:“可以把楼下两间堆放杂物的房间收拾出来,委屈你一下,把你的书房移到下面去,我在楼下给你收拾两间屋子,一间书房,另一间是你休息的地方,反正马上要买新房,你就暂时委屈一下吧!”
李维正无可奈何,只得接受了安排,他又问道:“你们同意了我买新房么?”
紫童嫣然一笑道:“房子当然要买,毕竟将来苏童有了孩子,瑶姬有了孩子后,家里就显得拥挤了,我建议最好去城外买一处庄园,地方宽大不说,还能种种菜、骑骑马,给孩子们一个玩耍处,咱们城里的房子也不卖,偶然来住一住,你觉得如何?”
“好!就听你的,明天我就去找房子。”
……
安排完家里的事,李维正见天色还早,便准备去东宫拜祭太子,就在这时,家人来报,外面有客人找,李维正一怔,他刚刚才到京城,谁的消息会这么快?
他走出大门,只见门外站着一个中年人,却正是他最早来京城时认识的常升,常升见他出来,便拱手笑道:“李大人,恭喜新婚!”
“常太保好快的消息。”李维正笑着走上前,拱手施礼道:“既然来了,常太保就快请屋里详谈。”
常升是前太子朱标的舅子,也就是朱允炆的舅舅,是太子党的核心人物,他的到来自然和朱允炆有关,常升微微一笑,便随李维正进了小客房,二人分宾主落坐,常升立刻道:“李大人不妨猜一猜,我怎么会知道你进京?”
李维正略一思索便笑道:“常太保豪爽仗义,朋友遍天下,不用说,这必然是五军都督府的人告诉了你我的事,我说得可对?”
常升抚掌笑道:“李大人只猜对一半,实不相瞒,我便是中军都督府同知,我当然知道你要来。”
“原来如此。”李维正也忍不住笑了起来,他连忙起身躬身施礼道:“原来常大人就是我的顶头上司,我失礼了。”
常升摆了摆手道:“李大人就不用客气了,大家左右都是闲职,我也没有什么事情吩咐你。”
这时,倩倩端着茶盘进来给他们上了茶,常升一直注视着倩倩的背影,待她出去,常升便急忙问道:“我听说允炆对你的一个妹子颇有情义,可就是她吗?”
李维正却淡淡一笑道:“这只是一个传闻,常太保不用当真,小王爷因常去买铅笔,便和我这个妹子比较谈得来,并没有其他的关系,常大人可别以误传误,被有心人抓住把柄。”
常升默默地点了点头,他明白李维正的意思,现在朱允炆也想继承父志,入主东宫,而秦王朱樉气势咄咄逼人,如果被他抓住此事做文章,问题可就严重了,不过常升并不知道倩倩就是洪武十八年郭恒案的主角郭恒的女儿,否则他会惊得跳起来,他又沉思了一下便道:“李大人,我就直说了,我今天来找你的主要目的,就是想得到你的一个明确答复,你究竟支持谁?”
李维正警惕地瞥了他一眼,不露声色问道:“常太保听到什么消息了吗?”
常升点了点头道:“我们都知道前些天你新婚大喜,是燕王亲自给你做的证婚人,现在已经有一种说法,说你抛弃了太子的恩德,转而投奔燕王了,虽然这只是一种传言,但燕王参加你的婚礼确实是真,这件事我们得问清楚了。”
李维正暗暗叹息一声,不用说,这一定是燕王自己对外宣扬,不出他的所料,燕王参加他的婚礼是别有用心,他笑了笑便道:“燕王参加我的婚礼就说明我投奔燕王了吗?我在凤阳临淮县,燕王却在北平,常太保认为燕王会为一个被贬黜的小小指挥使而跋涉三千里跑来参加婚礼吗?如果是这样的话,他的属下们可会服气?再说燕王是奉旨来参加太子殿下的出殡,以他的谨慎,会把丧事和喜事放在一起吗?常太保,我实话告诉你,他不过是正好路过凤阳,同来参加我婚礼的也不是他一人,宁王殿下也来了,还做的我了司仪,那是不是说我也投靠了宁王殿下呢?”
李维正分析得十分透彻,常升心里明白了,他立刻起身道:“我这就去给小王爷说,不能中了别人的反间之计,李大人,我先告辞了。”
李维正也站起身,诚恳地说道:“请常太保转告小王爷,我李维正是恩怨分明之人,太子对我有救命之恩,无论如何,我都一定会助他的儿子登上东宫的宝座。”
……
(一个说明,中军都督府副都督这个官职是老高杜撰,我并没有查到有这个职务)
卷六 潜龙出海 第一百七十一章 东宫祭灵
夜幕初降,燕王朱棣书房中的灯亮了,朱棣正坐在书桌旁看一封刚刚送来的快件,快件是锦衣卫五所冷千秋派心腹送来,内容便是李维正中午进京了,负责监视李维府的五所锦衣卫立刻写成了报告,在上报朱元璋的同时,冷秋千也将副本抄送给了朱棣,朱棣的表情很平静,这个消息并不重要,李维正进京在他的意料之中,他早在八天前便从宫中的渠道得到了李维正复出的消息,对父皇让李维正进五军府的的目的他也心知肚明,但父皇一手包办的这门婚姻最后能否成功,朱棣并不太看好,理由很简单,朱允炆和他身边的那些心高气傲的儒生是不会容忍曾经剥了科班进士皮的李维正,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李维正和他们不是一路人,他和自己倒是一路人。
朱棣看完快件,便对身后的侍卫道:“去给我把道衍大师请来。”
片刻,姚广孝匆匆赶来,他行了一礼道:“殿下,你找我。”
“大师请坐!”朱棣请姚广孝坐下,随即把冷千秋的快件递给他道:“大师,李维正今天进京了。”
“他终于复出了。”姚广孝看完看见,不由轻轻叹了一声,去年李维正被贬黜后,朱棣从北平发来鸽信,信中隐隐有责怪他不能保全的意思,姚广孝随即亲赴北平向燕王请罪,承认自己在李维正一事上不够尽心,导致他险些被杀,但他却不提自己私心,只是说没有料到詹徽还留了一手,朱棣当然不会为李维正而责罚自己最心腹的军师,此时他的注意力已经转到东宫之位的争夺上,他立刻命姚广孝再返长安,严密关注事态的发展。
姚广孝给朱棣的策略是八个字,‘静观其变,后发制人’,在皇上没有显示出真实意图之前,过早暴露野心会得不偿失,朱棣采纳了他的建议,这半年来他们沉默了,几乎淡出了所有人的视线,在很多有心人的新太子名册里也把燕王朱棣的名字给划去了,但林欲静而风不止,太子的去世再一次激发了朱棣争夺太子的雄心,他安排好了燕境之事,进京了。
此刻,姚广孝当然明白燕王找他的意图,他微微一笑道:“我有个一箭双雕之计,殿下可愿意听?”
朱棣兴趣大生,连忙欠身道:“大师请说。”
姚广孝阴阴一笑道:“我知道朱允炆很喜欢李维正的义妹,我特地去临淮县查过她的背景,她被李维正改奴籍前曾在洪武十八年被卖到京城的宝兰教坊,洪武十八年正好是郭恒案,我又特地查了教坊司的留底档案,洪武十八年一共三百八十二人被卖到宝兰教坊,而像她那般幼小年纪的,一共是六人,其中有一个正是户部侍郎郭恒的小女儿,偏偏李维正的这个义妹也姓郭,极可能她就是郭恒的女儿,我在想,如果殿下将此事告诉皇上……”
后面的话,姚广孝没有再说下去了,朱棣也知道他的意思,一箭双雕就是朱允炆会因此在立储之事上失分,而李维正也很可能会因为此事和朱允炆分裂,他沉思了片刻,还是摇了摇头道:“此计虽好,但作用不大允炆只是喜欢她而已,并没有纳之,再说父皇在洪武十九年已经下旨赦免的郭恒案余党,父皇是不会因这点小事而责罚允炆,当然,父皇也决不准允炆和她有什么关系,这样一来,事情就不了了之吗?不过,你倒提醒了我,此计可以反用。”
说到这,朱棣瞥了姚广孝一眼道:“你明白我的意思吗?”
“属下愚钝,不明白殿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